『壹』 察哈爾右翼中旗有哪些旅遊景點
『貳』 2016年科學技術發展對旅遊業有哪些支持
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和科技進步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果在旅專游業的發展中得到普遍屬應用,這大大提高了旅遊管理的科學化、旅遊規劃的合理化和旅遊業發展的現代化。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成果應用給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 21世紀的旅遊業是飛速發展的朝陽產業,無論是旅遊者動機、旅遊活動內容、旅遊項目的品位和檔次、旅遊規劃與開發還是旅遊業的支柱產業都融入了大量科技元素,科技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
『叄』 國家用來對新疆旅遊業發展政策有哪些
新疆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前景十分廣闊。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旅遊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旅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旅遊產品日益豐富,旅遊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對外開放,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旅遊業正在成為自治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加大了旅遊業向西傾斜的力度,並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這些,都極大地促進新疆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應該看到,新疆旅遊業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與旅遊發達省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與新疆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相比,優勢和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為進一步加快新疆旅遊業發展,特做以下決定:
一、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新興產業之一。
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加快新疆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已決定將旅遊業列為全區經濟發展具有優勢和潛力的產業,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充分利用新疆的區位、資源和市場優勢,盡快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加快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利用旅遊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努力實現從旅遊資源大區向旅遊強區的跨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指導思想。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精神為指導,實施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大旅遊發展戰略。依託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和發展名牌旅遊產品,最大限度地促進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轉化,增強旅遊業的產業帶動和輻射功能,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全區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以旅遊業的大發展推動自治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三)基本原則。
1、堅持依法治旅,實施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
2、堅持以國際旅遊為先導,邊境旅遊為支撐,國內旅遊為基礎的發展方針;
3、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形成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4、堅持統一規劃、整體設計、突出特色、重點開發,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精品;
5、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良性循環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二、加快旅遊業發展的目標
(四)總體目標。在2005年把新疆建成我國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重要國際旅遊地區,旅遊總收入排名進入全國中上水平,成為21世紀初全國旅遊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以"絲綢之路"為主線,樹立起新疆旅遊的國際品牌形象,使高品位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文化景觀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精品,新疆旅遊在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形象和佔有份額大幅度提高,旅遊設施、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全國一流水平,重點旅遊景區間形成快捷、安全、高效的旅遊交通網路,旅遊經濟總量和實力明顯提高。到2010年,旅遊產業實力進一步鞏固、壯大,實現從旅遊經濟大區向旅遊經濟強區的歷史性跨越。
(五)旅遊經濟增長目標。到2005年,實現旅遊發展倍增計劃。
國際國內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0.9%,達到136.82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全區GDP的7.45%以上。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年均增長7.9%,達到38.64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長9.5%,達到1.64億美元;國內旅遊者人數年均增長9.5%,達到133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長11%,達到123.21億元人民幣。
(六)旅遊產業發展目標。大力開拓入境旅遊客源市場,到2005年,在保持獨聯體、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入境者穩定增長的情況下,東南亞、歐洲、中東市場得到進一步開發。國內旅遊客源市場不斷拓展,全年旅遊接待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的地區達到6個,超過300萬人(次)的地區達到4個。旅遊星級賓館超過400家,力爭3至4家國際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國際旅行社,2至3家國內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國內旅行社,2家旅遊企業公司成為上市公司。
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產品
(七)進一步加快發展以五大旅遊區為重點的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喀納斯生態旅遊區應以加快開發喀納斯湖、白哈巴河、烏倫古湖等生態旅遊為重點;以天池和博斯騰湖為重點的風景旅遊區,應建成觀光、休閑、度假為主的旅遊目的地;以吐魯番為重點的古文化遺址旅遊區,應圍繞絲綢之路,深入挖掘古文化遺址的深刻內涵;喀什民俗風情旅遊區要突出濃郁民俗、民風、民情的渲染;伊犁塞外江南旅遊區以伊寧市為中心,加快那拉提、唐布拉景區建設,成為觀光、休閑、度假的旅遊勝地。
(八)加快旅遊名城建設步伐。2005年前,把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城市;把喀什、伊寧、哈密、阿勒泰、阿克蘇、石河子、克拉瑪依、昌吉等市建成全國優秀旅遊城市。2010年,把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阿勒泰、伊寧、喀什建成社會文明、環境優美、功能齊全,交通便捷的國際旅遊城市。
(九)開發建設旅遊精品線路。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三線"為骨幹,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大旅遊線路網路。重點建設、推出的"三線"是:吐魯番-庫爾勒-塔中-和田-喀什線,主要以體驗民俗風情、歷史訪古、長壽文化、探險、觀光、考察為主;烏魯木齊-天池-克拉瑪依-烏倫古湖-喀納斯湖線,主要以生態觀光、工業旅遊、休閑、度假為主;烏魯木齊-奎屯-喬爾瑪-那拉提-巴音布魯克-金沙灘-烏魯木齊線,以農業旅遊、休閑、觀光、考察為主。同時,繼續抓好旅遊購物、冰雪風光、商務旅遊、都市風光、探險考察、民俗風情旅遊等多功能精品線路的推廣。
(十)開發名牌旅遊產品。要堅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場、統籌規劃、圍繞重點、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則,盡快開發建設一批在國內外影響大、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2005年前,把天池、喀納斯、葡萄溝、南山西白楊溝、金沙灘等建成成熟的、與國際接軌的世界級旅遊精品;2010年前,全區重點旅遊地州市均有1至2個世界級或國家級旅遊精品。
四、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大力拓展旅遊客源市場
(十一)大力拓展海內外旅遊市場。大力發展入境旅遊,充分利用新疆向西開放的地緣優勢,繼續鞏固、拓展與中亞、西亞及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購物市場,著力開發美國、日本、韓國、西歐市場,努力擴大台港澳市場,形成多元化的入境客源市場格局。積極發展國內旅遊,加強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周邊省(區)旅遊市場的協作,重視挖掘區內客源市場潛力。
(十二)辦好旅遊節慶活動。大力開發、發展會展旅遊、商務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都市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節慶旅遊等新興旅遊市場,積極申辦、組織各種全國性、國際性會議、展覽、文化、體育、經貿等大型活動,借勢造市,形成良好的旅遊效應。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方式,努力把烏魯木齊"烏洽會"、吐魯番葡萄節、博州那達慕大會、喀什達瓦孜等辦成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的旅遊節慶活動。
(十三)重視旅遊整體形象的包裝和宣傳。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要把宣傳新疆旅遊整體形象作為對內、對外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單位要與旅遊部門密切配合,開辟旅遊專欄節目,並積極向中央新聞單位和國內外傳播媒體輸送、交流宣傳新疆的旅遊節目,重點推出新疆旅遊名牌。各級外宣、外事、旅遊、文化、新聞、影視等部門要積極邀請國內外新聞記者、旅行商及名人名家等,到新疆重點旅遊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盡快提高新疆旅遊產品的知名度。
(十四)完善旅遊宣傳促銷手段。運用影視、歌曲、廣告、互聯網等多種宣傳促銷形式,提高宣傳促銷的影響力、覆蓋面和科技含量,增強旅遊宣傳促銷實效。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組織各旅遊單位參加國內外旅遊交易會及各種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加強與國內外旅遊界的合作。簡化赴海外促銷人員審批程序,實行一年申請、一年有效的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在主要客源國(地區)設立旅遊宣傳促銷窗口或辦事處,與國家旅遊局駐外辦事處密切合作,努力推銷新疆旅遊品。
五、強化旅遊管理,提高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改善旅遊環境
(十五)加快旅遊法制建設。抓緊制定、完善地方性旅遊法規和政府規章,建立健全旅遊法制體系。健全旅遊行政執法體系和質量監督網路,盡快組建新疆旅遊執法大隊,提高旅遊執法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全區統一的旅遊投訴電話系統,及時受理投訴,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十六)進一步調整、充實旅遊發展規劃。要按照自治區"十五"規劃的總體要求,繼續抓緊做好全區《旅遊發展規劃》的充實完善工作。各地要按照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地區的旅遊發展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旅遊景區(點)的永續利用。
(十七)認真做好旅遊開發項目的立項工作。對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重大旅遊開發項目,要積極爭取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的計劃安排要統籌考慮旅遊開發項目,對那些符合新疆旅遊投資導向、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的旅遊項目,要優先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予以積極支持。自治區計劃等部門要切實加強旅遊規劃和項目管理工作。各地在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計劃和年度基建技改計劃時,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旅遊項目建設資金,加大對重點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旅遊基礎設施國債項目要按照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模式進行管理。
(十八)建立健全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全區各地和重點旅遊地區政府要建議旅遊市場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處理旅遊市場綜合整治的重大問題;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旅遊市場秩序。
(十九)強化旅遊安全管理。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實責任制,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特別是重、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重點旅遊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旅遊企業、旅遊景區(點)都要制定旅遊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案;以110、120為中心建立社會聯動系統,及時查處刑事、治安案件,處理人身財產安全事故和其它突發事件。
(二十)加速形成旅遊社、旅遊飯店、旅遊定點企業的規范服務標准。加強旅遊企業服務質量規范管理,牢固樹立服務質量第一的觀念。強化旅行社和導遊人員管理,規范導游解說和團隊運作。加強星級飯店評定工作,將更多的旅遊飯店納入星級飯店的標准化、規范化管理軌道。繼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提高新疆飯店管理總體水平。切實加強對旅遊購物等定點單位和旅遊車輛的管理。
(二十一)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級旅遊區(點)。在繼續鞏固和發展烏魯木齊市、吐魯番市、庫爾勒市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創建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創建城市范圍,力爭早日將喀什市、阿勒泰市、伊寧市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全區重點旅遊市、縣開展建設"旅遊強市(縣)"活動,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旅遊經濟實力和在全國的知名度。積極組織實施國家頒布的《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工作,規范景區景點的設施標准、服務質量,爭創國家頒布的"A"級旅遊景區(點),進一步提高旅遊景區(點)的綜合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二十二)加速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旅遊從業人員隊伍。建立旅遊人才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區內院校旅遊專業的辦學優勢,加快培養高、中級旅遊管理人才和實用人才,優化旅遊行業隊伍的學歷和職稱結構。採取多種形式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加強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設。抓好旅遊企業重點是星級賓館和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工作,健全員工持證上崗制度,到2005年,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比例達到80%以上。
(二十三)營造良好的旅遊大環境。實施旅遊暢通工程,各執法檢查部門和單位不得隨意途中攔截檢查旅遊車輛,旅遊城市要為旅遊車輛入城提供方便。加強旅遊城市、旅遊景區(點)和旅遊沿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維護新疆旅遊的良好形象。
(二十四)認真做好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工作。要嚴格制定科學的開發和保護方案,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堅決杜絕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盲目開發、低水平開發和破壞性開發,努力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十五)大力發展邊境旅遊。要充分發揮旅遊中心城市和邊境口岸的地緣優勢。
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著力改善邊境旅遊環境,規范市場秩序,逐步建立與邊境旅遊相適應的市場體系和服務功能。
六、圍繞旅遊發展加速交通建設,完善旅遊配套功能
(二十六)加快旅遊航空交通建設。把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建成西部國際旅遊的主要進出口岸,形成連接主要旅遊客源國、省內外重點旅遊城市及旅遊景區的旅遊航空網路。圍繞主要客源國市場開拓,積極開辟烏魯木齊至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及歐洲等國際航線。圍繞重點旅遊景區加快區內航空支線建設。
(二十七)建成高等級旅遊公路網路。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精品線路建設,盡快形成烏魯木齊至各主要旅遊城市、旅遊景區,以及旅遊城市、旅遊景區間的高等級旅遊公路網路。交通部門要在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上增開旅遊客運專線。加快建設烏魯木齊-托克遜-庫爾勒、奎屯-伊寧高等級公路;改造升級伊寧-新源、奎屯-喬爾瑪-巴音布魯克-金沙灘、阿克蘇-庫車-庫爾勒、喀什-紅其拉甫、阿圖什-喀什-奧依塔克等干線公路及旅遊公路。
(二十八)發展鐵路旅遊運輸網路。圍繞西部大旅遊線路的規劃、開發,提高蘭新鐵路線路的利用率,盡快形成新疆與內地省(區、市)旅遊城市、烏魯木齊與區內旅遊城市的鐵路旅遊運輸網路。提高旅遊列車檔次和運行速度,增開"朝發夕至"豪華舒適的旅遊專列。
(二十九)完善旅遊配套功能。各地、各部門要通力配合,盡快完善旅遊城市、旅遊景區景點、旅遊交通沿線的通信、郵政、電力、銀行、醫療、供水、餐飲、環保等服務設施和功能。徹底治理旅遊景區(點)臟、亂、差現象,加快公共廁所工程建設,堅持"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風景區(點)、旅遊線路沿線的加油站、停車場等沒有建立規定水沖廁所和環保廁所的,旅遊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有權取消其經營資格。
七、實行政策傾斜,扶持旅遊業發展
(三十)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自治區計劃、財政、旅遊等部門要積極想辦法爭取國債和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計劃、財政部門要確保自治區每年260萬元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萬元旅遊發展基金和200萬元旅遊宣傳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並以此為基數每年遞增15%。各地也要不斷加大對旅遊業的財力支持。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等方式進行融資。
(三十一)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搞活邊境旅遊。要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和旅遊購物通關檢驗手續。要利用新疆與哈薩克口岸邊民互市免簽證的便利條件,不斷擴大旅遊購物貿易,並在稅費徵收上予以優惠。外匯管理部門要組織有關商業銀行在定點旅遊購物市場、邊境口岸設立外匯兌換點,為遊客提供方便,防止外匯流失或進入黑市進行非法交易。自治區外辦、公安等部門要繼續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我方人員赴哈方邊境地區進行"一日游"或"多日游",以及在新疆主要城市和重點邊境口岸對境外遊客實行72小時免簽證和落實簽證有關政策。對於赴海外旅遊促銷人員的審批,實行一次申請、一年有效的辦法。同時,抓緊新增13個開放縣(市)的有關報批工作。
(三十二)充分發揮市場價格機製作用,合理運用旅遊景區(點)票價調節淡旺季遊客流量;民航部門要加大民航機票分季節、時段、航線進行差別定價的力度。
(三十三)對賓館、飯店實行與一般工商企業同等的用電、用水、用氣價格。各地要加大對旅遊賓館、飯店繳納各種費用情況的檢查清理力度,對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該減少的要減少,該取消的要堅決取消。
(三十四)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旅遊投資者解決在項目開發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對經營有困難的,經有關部門認定,自企業開業之日起,3年內免繳生產經營場所房產稅。對旅遊經營項目用地,只收征地費,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費。
(三十五)繼續大力推進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旅遊強縣"活動。對人選的旅遊城市,自治區有關部門要在基礎設施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三十六)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外各種經濟成份在新疆投資旅遊建設、興辦合資旅行社和其他旅遊企業。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國家、集體、部門、企業、個人一齊上,內外資一起上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引導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財務投入旅遊業,努力擴大旅遊發展規模,積極完善多元化的旅遊市場主體。有關部門要認真篩選好的旅遊設施項目並爭取進入國家《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商進行投資。鼓勵新疆旅遊企業參與國內區域性經濟合作,加強與區外旅遊企業的合作交流。
(三十七)鼓勵開發生產旅遊紀念品和旅遊商品;對開發生產旅遊紀念品的經營者享受免徵3年所得稅的政策。
八、切實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領導
(三十八)各級黨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旅遊業重要性的認識,堅持政府主導型的旅遊業發展戰略,加強對旅遊工作組織協調領導和支持力度,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進一步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旅遊行業的管理職能。各相關部門要強化旅遊產業意識,主動配合旅遊部門工作,增強為發展新疆旅遊業服務的意識,切實轉變觀念,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從各方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三十九)加強行業管理,規范旅遊市場秩序。要嚴格實行旅行社准入制度,凡未經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工商部門不得辦理營業執照。要不斷規范旅行社、導遊人員的經營行為,健全投訴機制,完善處理程序,提高投訴結案率,依法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旅遊產品和服務必須實行明碼標價,打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無照經營旅遊業務、擾亂旅遊市場的行為。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旅遊消費,堅決抵制和嚴厲打擊"黃、賭、毒".
(四十)加強旅遊安全和衛生保障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旅遊安全工作,切實做好旅遊區(點)和旅遊城市的社會治安、交通管理、衛生防疫等工作。要建立預警聯動系統;制定旅遊安全、消防事故緊急處理預案,落實安全、消防責任制,防止旅遊意外安全事故特別是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旅遊者安全。
(四十一)自治區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要進一步發揮其宏觀協調作用,堅持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處理全區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自治區人大要抓緊制定《旅遊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自治區旅遊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作用,強化行業自律。
『肆』 2016年影響旅遊業發展的有哪些
會受影響,全球經濟不景氣,旅遊業也未能倖免,現在是網路經濟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時代發展潮流,具體未來旅遊業會如何發展,可以到網上搜若晴老師,他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伍』 分析假期的調整對旅遊業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法定節假日調整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劉思敏 程海濤 龍京紅
劉思敏,中國旅遊報社經濟編輯部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碩士生導師,鄭州大學、四川大學等兼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城市、旅遊景區的策劃、規劃與營銷;程海濤,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旅遊企業管理;龍京紅,鄭州大學旅遊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旅遊經濟、旅遊規劃和旅遊企業管理方面的研究。
摘 要:我國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對旅遊消費需求、旅遊產品、旅遊經營管理、遊客出遊模式、旅遊服務質量等都產生了影響,對此旅遊企業應採取一些應對措施,而被取消的「五一」黃金周,應該考慮恢復,不僅將起到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也能夠滿足廣大民眾的休假需求。
關鍵詞:法定節假日 旅遊業 影響
一 我國法定節假日調整的社會背景及內容
(一)我國法定節假日調整的社會背景
1999年,我國根據當時情況對節假日進行了調整,將全體公民放假的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3天,共10天。其中,新年放假1天,春節放假3天,勞動節放假3天,國慶節放假3天。全年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了3天,使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有利於方便廣大群眾安排出行活動、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我國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法定節假日安排出現諸多弊端:
1.法定節假日安排過於集中
在10天的法定節假日中,有9天集中安排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假期。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國家一年中安排多個全民統一放假的長假,容易對其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波動。由於黃金周的假日時間過於集中,使得交通運輸壓力加大,景區超負荷接待,旅遊業服務質量下降,不利於旅遊業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2.傳統文化特色仍顯缺乏
我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歷史文化,長期的歷史積淀已經形成了一批世代相傳、富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但法定節假日中只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元宵等傳統節日都沒有列入法定假日。這些傳統節日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紀念意義,即使不能法定休假,民間也會自發組織一系列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生活與工作的矛盾。
3.法定節假日成為主流
居民個人的出行包括休假、旅遊、探親等活動,本來應該通過各種不同長度的假期來安排。由於我國帶薪休假制度沒有全面落實,大多數群眾只能集中選擇在公共假期出行,供求關系的矛盾也就凸顯了出來。
因此,近年來,人們對我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的呼聲越來越高,建議對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分散法定節假日安排。
(二)我國法定節假日調整的內容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從2007年11月9日起,公開在網上徵集對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的意見。根據這一方案,2007年12月,國務院將國家法定節假日由10天增加為11天,三個黃金周保留兩個,取消一個,同時將除夕、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四個民族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
新方案調整後,只剩下春節和「十一」兩大黃金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除夕等民族傳統節日各休一天,加上周末的兩天休假,則成了3天的中短假期。這樣,每年將出現2個集中休假高峰——春節(7天)、國慶(7天)以及5個集中休假小高峰——元旦(3天)、清明(3天)、五一(3天)、端午(3天)、中秋(3天),出現了法定節假日與周末連休3天的小長假、黃金周和個人帶薪休假並存的新局面。
(三)新的法定節假日的特徵
1.時間上分布更均勻
調整前的節假日,由於集中出遊,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許多人不僅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反而增添了不少疲憊。從長遠看,不利於社會和經濟的正常平穩運行,也不利於旅遊業持續發展。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將3個黃金周變成了兩個黃金周和5個3天的小長假,使集中的出遊人群得到分流,有效淡化了旅遊旺季和淡季之間的界限,對部分景區、時段供需矛盾起到了很好的緩解作用。同時,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增加了1天,也體現了政府對老百姓的關心。人們可以更從容地和個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有助於人們的休假方式更豐富多彩和人性化。
2.注重民族傳統節日,順應人們的情感需求
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可以充分地發揮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讓這些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在我們的時代生活中延續和發揚光大。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增強中華兒女的情感認同、民族認同,順應了人們的情感需求。同時,將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將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使得中國文化和旅遊與世界有更多的交流。
二 法定節假日調整對旅遊業及居民社會生活的影響分析
(一)對旅遊消費需求的影響
法定節假日調整後,對旅遊者的消費需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小長假的增加勢必使長線游、短線游的比例發生新的變化,人們將更加傾向於選擇短線就近出遊。在新的節假日方案中,中秋節、清明節這些傳統節日使人們旅行出遊時將更傾向於選擇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聯的線路。由於「五一」黃金周的取消,長線旅遊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二)對旅遊產品的影響
調整後的法定節假日,對旅遊產品也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中國有許多地區還保持著一些長達百年以上的重大節日民俗文化傳統,如清明假日,不少地方就結合清明掃墓踏青的風俗,推出了有特色的系列民俗活動,如放風箏、盪鞦韆、尋根祭祖等。隨著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健全以及家用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大提高了人們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周末(小黃金周)出遊、城郊遊等短途旅行將更為便捷、更為頻繁。對旅行社而言,最明顯的就是其長短線產品結構的調整,大城市1000公里以內的郊區游、農家游、周邊游等國內游將大規模上升。
(三)對旅遊經營管理的影響
以往的經營管理較多地圍繞著黃金周,研究如何應對大規模人流的集中消費。旅遊企業淡季時由固定員工進行管理維護,黃金周期間僱用臨時工。實施新的節假日後,這就要求景區一年要經常搞活動、不斷有賣點,企業的經營成本要提高。對旅遊政府管理部門而言,以往也會針對黃金周推出一些特定的管理措施,如建立全國黃金周旅遊預報統計系統,對一些城市和景區進行監測。隨著五一黃金周的取消,對以往黃金周模式下的旅遊景點的宣傳方式、給旅行社的折扣、黃金周門票漲價、淡季降價等運營模式,將帶來一次大的變革。
(四)對旅遊出遊模式的影響
新的節假日方案,增加了清明、端午、中秋3天假期以及春節放假起始時間至除夕的節假日調整工作在增強傳統文化影響力、符合廣大群眾過節需求的同時,也增加了假日的次數,使節假日分布趨向合理。將使旅遊者出遊時段的選擇更加理性分散,客流的空間、時間分布將更加均衡。有利於人們的假日消費由集中消費轉為「分散式」消費,可以更個性化地安排自己的假日。
(五)對旅遊服務質量的影響
法定節假日的調整將對旅遊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帶薪休假能夠全面落實,遊客在一年中精心選擇一周出遊,其幸福指數和享樂指數要求更高,自然比黃金周出遊時更挑剔,這就要求景區全年的服務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此外,出遊的分散均衡化,將使旅遊者的腳步放慢,慢節奏的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提出這一倡議是與慢節奏對應的,則是對旅遊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
(六)對旅遊景區發展的影響
對旅遊景區自身而言,節假日調整要求其注重內涵發展,提升遊客的游覽質量,旅遊景區的發展定位也要進一步與旅遊者的消費模式相適應。另一方面,從旅遊景區的空間分布來看,出遊能力強的區域,如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塘等地區的旅遊景區,將更多地吸引本區域范圍的旅遊者,或是地處大城市郊區的景區獲益將會更多。而距客源地較遠的區域和景點,比如中西部遠離中心城市的旅遊目的地,無論是觀光游、休閑游還是其他形式的旅遊,其發展都將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七)對旅遊經濟效益的影響
2007年,我國旅遊收入相當於GDP的比重達到4.45%,同比增長0.4個百分點,2007年國內旅遊收入占旅遊總收入的比重達到71.29%,同比增長1.57個百分點。而節假日期間的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佔到了很大的比重。
2007年春節、「五一」和「十一」三個黃金周的旅遊人次和收入合計,分別佔到了全年旅遊人次和收入的24.1%和17.5%,其中五一黃金周表現更為突出,兩項指標佔全年的比重分別達到了10.3%和7.1%。2006、2007、2008年以來,三大黃金周的旅遊人次和收入增速遠高於全年水平,其中五一黃金周的增速又遠高於三大黃金周。綜合以上數據分析,調整黃金周,尤其是取消五一黃金周,勢必給整個旅遊行業帶來較大的波動。
三 旅遊企業應對節假日調整的措施及策略
(一)加強中短線旅遊產品的開發
調整後的節假日,黃金周減成2個、小長假增至5個,一增一減將促使人們為自己安排更多的中短途旅遊。因此,長線旅遊與短線旅遊比例發生了重要變化。旅遊者將更加傾向於近距離的休閑旅遊,以健康、放鬆為主要目的旅遊產品將受到更多更廣泛的歡迎。因此,旅遊企業要結合各個小長假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更多3天時間的中短旅遊線路,充分發掘產品的休閑內涵,對原有景點推陳出新,搶佔中短假期這一新的旅遊主戰場,尤其是一些放鬆休閑類的近郊生態游、省內休閑游、農家樂旅遊等。
(二)積極發展傳統和民俗文化旅遊
新的節假日中,清明、端午、中秋、除夕、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因此,旅遊企業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滿足旅遊消費市場的需要,搞好人文旅遊資源的開發,挖掘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打出響亮的民俗牌、文化牌、親情團聚牌,用高品位的文化品牌、文化內涵和文化檔次增強旅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加強個性化的旅遊線路開發
新的節假日使人們在出行時間、行為、方式、追求上更為多樣化、個性化,這要求旅遊企業要進行個性化開發,不僅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還能開發新的需求。同時,旅遊企業還要通過市場細分與產品開發來尋找自己的服務對象和生存空間,塑造旅遊產品個性是大勢所趨,是順應假日調整後旅遊需求變化的重要方面。
(四)不斷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法定節假日的調整,使得旅遊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旅遊消費越來越具有理性。因此,對旅遊服務質量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餐飲、旅遊景區和旅遊交通等各旅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全面安排好旅遊者的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的各個環節,為旅遊者營造良好舒適的氛圍,使其獲得高質量的感受,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五)積極應對「散客時代」的到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不滿足於隨團旅行對個性的壓抑,進而選擇了自駕游、自助游、半自助游等自由出行方式,旅遊市場呈現出「散客化」的趨勢。新的節假日的執行,「3天小長假」導致散客數量大大增加,加上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健全以及家用汽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大大提高了人們短程、短期旅行的便利程度,周末(小黃金周)出遊、城郊遊等短途的散客旅行將更為便捷、更為頻繁,自駕、自助游,將加快「散客時代」的到來。對此,旅遊企業做好應對。
四 法定節假日調整的得失分析與反思
(一)對旅遊業及居民社會生活積極意義分析
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將3個黃金周變成了2個黃金周和5個3天的小長假,使集中的出遊人群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流,相對淡化了旅遊旺季和淡季之間的界限,對部分景區、時段供需矛盾暫時起到了緩解作用。同時,調整後的國家法定節假日在時間上增加了1天,有利於擴大需求釋放。再者,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賦予了人們一種特殊的情感內涵和情感需求,將傳統節日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巨大的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使人們能有更充裕的時間來享受此節日,有利於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增強民族凝聚力。
(二)對旅遊業及居民社會生活成本增加分析
「五一」黃金周存在的最大合理性在於:在帶薪休假長達12年不能落實的背景下,保障居民獲得休假的權利,滿足了人民對長假的需求,而改成傳統節日休假後,功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只有在長假中才能實施的事情無法進行;在我國城市化大幅推進的社會轉型期,全國范圍內的人口流動無比頻繁,取消了「五一」長假,施行3天小長假就意味著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少了一次返鄉或探親的機會。
(三)對節假日調整的反思——是否應該恢復五一長假?
1.多數民眾反對取消五一長假
據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調查顯示: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中最有爭議的就是「五一」長假被取消。當問及「您是否支持取消『五一』黃金周?」時,21.5%的被訪者表示「支持」,9.2%的被訪者表示「無所謂」,多達69.3%的被訪者明確「反對」取消「五一」長假。一些民眾認為取消「五一」黃金周,主要是擔心《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得不到有效落實,減少現有長假將影響長途旅遊、探親等活動,同時也會導致「十一」和春節假期更加擁擠,從而使得「十一」、春節面臨更大的出行壓力。
2.「五一」時節適合人們出門觀光旅遊
在「五一」這個時間段,正是春回大地、花草初綻的好時節,草木返青,漫山遍野春花綻放,城市鄉村處處都洋溢著春天的活力,無論是氣溫還是自然風光都很適合人們出門觀光旅遊。這個時候,趁著大假出門旅遊已成為許多市民的計劃,取消了「五一」長假,把「五一」黃金周的時間縮短為3天,這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人們的出行計劃,甚至會使很多人放棄出行計劃。
3.取消「五一」黃金周不利於整個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
2006、2007、2008年以來,三大黃金周的旅遊人次和收入增速遠高於全年水平,其中「五一」黃金周的增速又遠高於三大黃金周(我國歷年來節假日期間的旅遊人次和收入情況詳見表2)。這表明中國居民旅遊需求通過黃金周得到了極大釋放。調整黃金周尤其是取消五一黃金周,勢必會給整個旅遊行業和我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據統計,2008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4個三天假期加起來,營業額都抵不上一個「五一」黃金周,利潤更是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據國家旅遊局綜合協調司稱,2008年5月1日至3日,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894.07萬人次,同比下降了24.45%。
4.對恢復五一黃金周的爭論與期待貫穿2008全年
首先,假日改革方案出台伊始,就有專家撰文質疑——「政府雖然對社會輿論做出了積極善意的回應,但是對真實的民意並沒有做更深入的調研,僅僅是通過網路來調查是極不科學的。所謂科學決策,就是要進一步對黃金周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效應做更科學的研究論證,絕不是根據一個漏洞百出的假日改革課題組的研究就可以輕率決策;所謂民主決策,就是面對莫衷一是的民意調查結果(主要是網路調查),應該邀請國際上權威的專業調查機構(或者利用經濟普查的隊伍),組織一個具有科學性、說服力的大型民意調查,真實、全面地反映人民大眾關於黃金周的看法。」
其次,2008年春節假期遇到雪災,相當多的人回家不成,出遊也不成,「假期」無形中被「凍結」了。春節之後,就有網友和專家呼籲臨時性恢復「五一」黃金周,引來一片熱議。
第三,取消「五一」長假之後,人民大眾對「五一」黃金周的懷念情緒大增,媒體充斥大量報道。人民網的調查,在是否同意縮短「五一」長假的調查中,只有38.7%的人支持「五一」長假「瘦身」。
第四,國慶黃金周之前,有關專家關於「下一步取消十一黃金周」的言論,引發輿論大嘩。另有專家針鋒相對地指出2008年「『十一』黃金周果然如預言般井噴,成為史上最火爆的黃金周!更重要的是,這次井噴是在今年一連串的天災人禍打擊了公眾的安全信心、大面積財富縮水打擊了公眾的消費信心、假日改革之後十一黃金周井噴預期導致公眾盡可能出行迴避的情況下發生的。2007年以取消五一黃金周為核心的假日改革脫離了實際,已經被證明成為事實。假日改革確有再度討論的必要。決策者應該知錯就改,恢復五一黃金周——把被損害的社會福利還給大眾!」「因此,在沒有切實有效的替代措施的情況下,哪怕取消一個黃金周,都不但不能『分流泄洪』客觀存在的龐大出行需求,相反更是等於人為製造大眾出行需求的『堰塞湖』……何況,在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在城市化、社會轉型大幅推進的背景下,取消黃金周只能是以犧牲民眾的幸福與現實福利來暫時消弭矛盾,根本不可能解決所謂黃金周長假制度最突出的弊端——交通和環境保護的困境。」
綜上所述,「五一」黃金周應該重出江湖,通過黃金周旅遊消費將起到擴大內需的積極作用,對我國經濟以及旅遊業的健康發展都將具有重大意義,更重要的是恢復「五一」黃金周可以在不增加社會總成本的情況下,切實保障人民大眾的休假權和滿足其對長假的需求。
參考文獻
《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2007。
《旅遊公報》,國家旅遊局,2005,2006,2007。
王興斌:《中國休閑度假旅遊的必由之路:從「黃金周」到帶薪休假》, 《旅遊學刊》2005年第4期,第51~55頁。
李幼常:《黃金周假日旅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綜述》,《旅遊學刊》2006年第11期,第12~18頁。
趙英鴿:《關於旅遊黃金周制度的經濟學思考》,《社科縱橫》2007年第7期。
金榜:《科學休假——假日經濟的理性思考》,《科學決策月刊》2006年第4期。
劉琴:《法定節假日調整後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分析及旅遊發展因應對策》,《江蘇商論》2008年第9期。
劉文濤:《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及旅遊產品應對策略》,《沿海企業與科技》2008年第4期。
朱劍紅:《法定節假日為何要調整》,2007年11月10日第005版《人民日報》。
朱劍紅:《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獲大多數人支持》,2007年12月17日第002版《人民日報》。
關於「黃金周」調整方案的思考,2007年11月9日第006版《光明日報》。
祁穎:《法定節假日調整後的旅遊業新格局》,2008年4月25日第009版《光明日報》。
范非:《節假日調整旅遊業咋「變臉」》,2008年3月31日第B02版《山西日報》。
東民、博飛:《多數老百姓希望保留「五一」黃金周》,中國網 http:///。
蔡華鋒:《專家樂觀估計「十一」黃金周還能保持十年以上》,2008年9月10日《南方日報》。
何忠洲:《長假之癢:黃金周存廢之爭》,《中國新聞周刊》2007年4月30日總第321期。
劉思敏:《假日制度變革:需要制度設計想像力》,2007年3月《中國旅遊報》。
劉思敏:《假日改革的三個疑問》,2007年12月12日《南方日報》。
蔡華鋒:《臨時性恢復「五一」黃金周》,2008年2月13日頭版《南方日報》。
劉思敏:《黃金周能否被替代?》,《旅遊學刊》2008年第6期。
劉思敏:《恢復五一黃金周,疏通出行需求「堰塞湖」》,《環球游報》2008年10月。
『陸』 2011年到2016年有哪些重要事件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材料的內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