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好的八上歷史與社會提綱(人教版)
第一單元 史前時代
第一、史前時代: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一般被稱為史前時代。
第二、史前時代人們的主要生產和生活方式。(採集和漁獵)
第三、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
人工取火;
農耕、畜牧的發明;
定居生活的實現。
第四、原始先民的精神世界,以及取得的文化藝術成就。
第一課 人猿相揖別
學習目標:
1、關於人類起源的傳說:
西方:上帝造人說 ;中國:女媧摶土造人說
2、19世紀中葉,達爾文《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論。
3、從猿到人轉變的過程中,主要發揮作用的因素有:
勞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或者:決定性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作用。除此之外,還有直立行走。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會不會製造工具
5、舊石器時代L根據生產工具的變化)
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
●如果以製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已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了。
●關於人類的起源地,目前認為最早在非洲。
●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類化石:雲南元謀發現的元謀人,距今170萬年。(長江流域)
6、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第一:都生活在舊石器時代
除此之外,還有元謀人、陝西藍田人
但山頂洞人已經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
※第二、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別:
A.北京人距今約七十------二十萬年;
山頂洞人距今約三萬到一萬八千年
B.北京人還保留著某些猿的特徵,沒有完全進化為人;
山頂洞人已經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C.北京人過群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
D.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開始人工取火;
E.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頂洞人已掌握磨製和鑽孔技術。
7、教材第6頁圖1-----5「古人類分布圖」:
第一:古人類主要生活在哪些區域?
亞、非、歐洲。
第二、古人類生活區域的氣候有何特點?
溫暖、濕潤、植被茂盛。
第三、通過古人類生活區域的特點,可以看出,人類的起源和人類生活的自然、氣候條件有密切的關系。
第四、注意中國的人類文化遺址
長江流域:元謀人
黃河流域:北京人、山頂洞人、藍田人
第二課 原始農業和先民的家園
學習目標:
1、史前時代巨大進步的表現:
人工取火;原始農業、畜牧業的出現;定居生活的實現;
2、新石器時代
以磨製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的時代。
3、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
原始農業:採集業
原始畜牧業:狩獵業 定居生活的實現
4、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西亞地區
※5、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的區別:
A.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
B.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生;新石器時代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
C.舊石器時代過群居生活;新石器時代過定居生活;
D.新石器時代還發明了陶器。
4、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西亞地區
※5、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的區別:
A.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
B.舊石器時代以採集、狩獵為生;新石器時代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
C.舊石器時代過群居生活;新石器時代過定居生活;
D.新石器時代還發明了陶器。
※6、新石器時代的主要人類文化遺址:
●半坡遺址(黃河流域)陝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約五、六千年;
●河姆渡遺址(長江流域)浙江餘姚河姆渡 距今約七千年;
7、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的異同:
相同點:
都生活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
都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過定居生活。
區別:
第一、生活時間不同。
半坡遺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遺址距今七千年;
第二、生活區域不同。
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
第三、建築形式不同。
半坡建築:半地穴式;河姆渡建築:桿欄式建築。(分析原因)
第四、種植的農作物不同。
半坡遺址:主要種植粟、小麥。我國是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河姆渡遺址:主要種植水稻。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第五、馴養的動物不同。
半坡遺址:馴養豬;
河姆渡遺址:馴養牛。
第六、陶器不同。
半坡遺址:彩陶。(人面魚紋彩陶盆)
河姆渡遺址:黑陶。(黑陶缽)
■注意二者的房屋圖片.(教材12-13頁)
精神家園:
1、P14」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反映出人們的狩獵生活。
2、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經有了審美觀念。山頂洞人的項鏈。
3、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已經有了宗教意識。在屍體周圍撒上象徵生命的紅色粉末。
4、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出現了科學知識的萌芽。(半坡的小口尖底瓶)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學習目標:
1、西亞《吉爾伽美什》史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
2、希臘的《荷馬史詩》。記錄了特洛伊戰爭和木馬計的故事。
3、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黃帝和炎帝 : 距今四、五千年
4、黃帝和炎帝的主要貢獻:
黃帝:建造宮殿;發明車船;製作衣裳;教人打井;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炎帝:
發明耒耜,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
5、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什麼意義?
古代傳說反映了一定的歷史事實,它和考古發掘相互印證,從不同的側面了解歷史事實,對於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6、炎帝和黃帝為何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7、禪讓制: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出現在堯舜禹時期。
8、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9、自我測評18頁第二題。
綜合探究一 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學習目標:
1、結合九年級第五單元第三課《中國的世界遺產》來學習。
2、文物破壞的原因:
資金短缺;技術落後,缺乏現代化的技術手段;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薄弱;國家保護不力;沒有處理好經濟發展和文物保護的關系等。
3、文物保護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
●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
●文物保護過程中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矛盾。
●文物保護與價值觀念的沖突
4、怎樣保護文物古跡?
政府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強保護和維修;提高科技水平,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加以保護;提高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處理好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國家依法加強管理等。
5、保護文物古跡的重要意義?
第一、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第一手資料,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以前的歷史文化。
第二、使人們獲得豐富的知識,受到深刻的教育,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
第三、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增加國家的經濟收入,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第四、使世界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知識要點:
1.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城市的形成,國家的出現;
文字的出現。
2.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
比較四大文明古國
3.東方文明古國的主要成就
文字、建築工藝、科學技術、宗教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學習目標:
1.古代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
2.四大文明古國均產生在大河流域。
原因:
大河流域水力資源豐富,灌溉水源充足; 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
氣候溫暖,適合人類生存,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能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
●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很強。
3.四大文明古國的概況:
●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氣候乾旱,境內有世界上第一長河-----尼羅河。(「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形成初步統一的國家。曾經是地跨亞、非的軍事帝國。
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波斯所滅。
●古巴比倫:位於亞洲西部,被稱為「新月沃地」。境內主要河流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經的地區被稱為兩河流域。(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
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倫文明產生。
兩河流域的主要居民是:蘇美爾人
希伯來人分列為以色列和猶太人,後來統稱為猶太人。
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建立強大的國家,定都巴比倫城。
●古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境內有印度河和恆河。
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文明產生。後遭受雅利安人入侵。
公元前6世紀,印度半島逐漸統一;摩揭陀國的阿育王基本統一印度半島。但隨後不久又陷入分裂。
古印度是佛教的誕生地。對周邊國家的宗教和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古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境內有黃河和長江兩條主要河流。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和水稻的國家。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古中國文明產生,也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產生。
注意:P27圖片。
公元前1600年,商滅夏。
蛋殼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
距今5000年左右:
在黃河流域的遺址中發現銅器,表明開始從石器時代向金屬時代過渡。
在長江流域的遺址中發現石犁,說明農業已經進入犁耕時代。
教材P28:自我測評。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
學習目標:
1.城市和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早期城市:
兩河流域:烏爾城
印度:摩亨佐
㈡ 羅城那裡最好玩
羅城地處桂北九萬大山中心南麓,這里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溶地貌發育,自然生態完整,加上名震東南亞的歌仙劉三姐的第一故鄉在這里,給羅城這塊本來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特點可概括為: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豐融為一體。按照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所規定的條款進行調查統計和分類,羅城的旅遊資源共有2個類16個亞類50多種 羅城典型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風情羅城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我國(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飯節」、「走坡節」、「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為獨特。2、迷人的崖宜風光從羅城向東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達著名的小長安——崖宜風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長的武陽江上,兩岸翠竹青青,奇峰異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煙裊裊;江水清澈見底,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變化無窮。在崖宜水壩下,可見無數疊水奔瀉而下,聲形兼備。船行20分鍾,可到一約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鵝卵石天然鋪設,洲上自然草毯覆蓋,在此開展野營聚舍或是進行日光浴都是絕妙的場所。類似的綠洲在上游半個小時的舟程處又有一個,而目面積比第一個更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同時兩岸的景緻嚴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畫卷。武陽江兩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龍角山、神龜下水、犀牛山、馬口山、倍蕾山等眾多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其中的龍角山像一條巨大的蛟龍從水底探出頭來,一對龍角直立山上,龍身就潛在曲曲彎彎的武陽江里。整個武陽江10多公里長的風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適中、水質優良、河床坡降大小有變,很適宜開展遊人樂而忘返的漂流旅遊。3、秀麗的劍江山水劍江風光在距縣域35公里的懷群鄉劍江一帶。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處處皆景。劍江十里畫廊,「不是桂林,勝似桂林」。劍江兩岸的山奇形怪狀,姿態萬千,有的山體巨大,給人以雄偉之勢,有的頂部尖細,似要沖上雲霄,青的像開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嘯的雄獅猛虎,有的如同戲水的鴛鴛,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劉三阻,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劍江,涓涓流淌,碧藍澄清,河底白色鵝卵石歷歷可數。河中不時露出半爿沙灘,沙質潔白細膩。山,聳立如林,密集重疊,千姿萬狀,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靜,岸邊翠竹成蔭,古榕參天。坐在夙尾竹的濃蔭下四望,河水潺潺,天邊白雲漫漫,岸上孤煙直直上升,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高達數十米的才龍瀑布、且興瀑布、堯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條條銀河從上天飛落,奔騰咆哮,聲震林壑,氣勢雄偉,奇麗壯觀。拉t岩洞,奇詭怪異,五光十色。在一處峽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橋飛架,構成了一座高約50米,寬約30米的拱門,浩潔盪盪,巍巍峨峨。石橋畫上古木盤根錯節,青翠蒼郁。橋下倒掛著無數「胎生值物」,形態萬千,其狀莫名。拱門底端,小河潺流,窺視拱門那邊,群山疊去,沒入遠方。岸邊,古老人水車緩緩轉動。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竹樓隱約,炊姻裊裊,處處灑撒著濃濃的鄉土風情。4、神秘的百萬「原始森林」從縣城向西邊天河鎮後向北共行約50公里,就可見到九萬大山(含羅城、三江等縣)百萬畝「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顏。這里山高林密、峽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5、舊城遺址舊城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鎮里勝舊縣屯,系唐代天河縣始建時縣治所在地,是縣內迄今發現最旱的古縣城遺址。依山處有岩洞,分上下層,下層有明代嘉靖年間閩人祭題書的摩崖石刻詩,詩日:「誰將鬼斧無量力,鑿破洪荒半壁天。山鳥四時調好韻,石龍干載吐寒涎。雲根不老菩提樹,岩胖初開大乙蓮。為愛邊方景奇絕,刊詩留與百靈傳。」此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古人類文化遺址該遺址位於小長安鎮上東岸與下東岸屯之間台地上,牛畢河蜿蜒流過旁邊,距縣城約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該處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礫石磨就。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距今約4千—1萬年)古人類主產工具。此遺存的發現,說明旱在4千~1萬年前羅城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活動,而且智能的進步與外界(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多大區別7、科馬堤岩羅城北部的寶壇鄉是九萬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層出露發育完整,沉積相型多樣,標志典型,是華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層,國內外罕見的元古代具歷刺結構的科馬堤岩就奇跡般地出露在這里。專家們指出:室壇鄉科馬堤岩的發現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對國內外目前正在研究華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殼、地幔的發展,洋殼、陸殼的演變方式以及尋找多種礦物資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
㈢ 廣西適合發展什麼文化特色為什麼
壯族的歌、瑤族的舞、苗族的節、侗族的樓被譽為八桂民族風情之「四絕」,而「唱、跳、吹、斗、踩」五大元素,則共同構築了廣西魅力非凡的民族風情畫卷。這些都是廣西最獨特、最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
專家認為,民族文化是旅遊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發展旅遊業時應當充分利用。把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打造成為廣西旅遊的一個核心品牌,是我區發展特色旅遊需要著重做好的一門功課。
民族文化特色旅遊初具規模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發展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真正開始的,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的廣西民族文化已初具規模。」業內專家認為,廣西必須要在現在的基礎上繼續深挖,把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打造成廣西旅遊的一個核心品牌。
目前,廣西的一批民族旅遊景區景點已經建成,如龍勝龍脊梯田、融水貝江苗寨、三江程陽八寨、那坡黑衣壯村寨、桂林劉三姐風情園等。基本形成了桂北、紅水河、中越邊境三條旅遊帶,並以此為依託形成了廣西少數民族風情游、世界長壽之鄉休閑養生游、中越邊境覽勝游三條精品旅遊線路。
桂北民族文化旅遊帶以桂北山地民族生態旅遊為特色,包括龍勝、三江、融水、羅城、環江、南丹等縣,這條民族文化旅遊帶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如龍勝龍脊梯田、三江程陽風雨橋、融水苗族節慶、廣西獨有的仫佬族和毛南族風情以及特色鮮明的南丹白褲瑤風情等。
紅水河流域是我國大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民族走廊,紅水河民族文化旅遊帶以瑤族、壯族文化為特色,包括南丹的白褲瑤文化、東蘭的銅鼓文化、巴馬的長壽文化、忻城的土司文化以及天峨等縣的螞拐文化等,這些民族文化為民族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最具人文氣息的特色旅遊資源。
中越邊境民族文化旅遊帶以邊境民族風情、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為特色,既有防城的大板瑤、那坡的黑衣壯、龍州的天琴、靖西的綉球街等民族風情,也有寧明花山壁畫、憑祥友誼關、龍州小連城等歷史文化,更有大新德天跨國瀑布、靖西通靈大峽谷等自然山水奇觀,被譽為「中越邊境旅遊畫廊」。
增強民族文化項目互動性
「廣西雖然有著龐大的民族文化資源,但還未能發揮出強大的吸引力,如果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節慶活動能吸引遊客慕名而去,並呆上三五天甚至更長時間,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一位業內人士說,現在很多到少數民族地區旅遊的遊客大多是走馬觀花,印象並不是很深刻,如何發揮民族文化的吸引力,讓遊客願意幾次三番的到達一個地方,是當前旅遊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實,我們現在到省外或國外的一些民族地區,都很希望能看到當地居民『原汁原味』的生活,體驗和了解當地的文化,如雲南傣族的潑水節就很吸引人,不少人都沖著這個節日而去。」南寧市民黃小姐說,廣西的民族地區也應打造出一批這樣的品牌,讓民族文化成為旅遊的主線,而不是旅遊的點綴。
記者了解到,廣西目前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三江侗族的「百家宴」就做出了品牌。遊客進入侗寨前,會被一幫穿著民族服飾的侗哥侗妹們「攔」住,不唱歌,不給進寨。外地遊客張先生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百家宴」,吃飯時,寨子里擺上多列長長的方桌,各家各戶擺上自己的拿手菜,大家先是坐著吃,後站著吃,再後就是走著吃,不亦樂乎。「拿菜來的都是當地的居民,很多還是老爺爺老奶奶,感覺真是很不一樣」張先生說:「如果菜品由餐廳的服務員送上來,那就沒了味道。」
專家們認為,「百家宴」只是少數民俗文化中的一個縮影。通過這種互動參與的形式,讓遊客加深了對侗族民俗的印象,提升了侗族文化的感染力。很多遊客或許在多年以後,已不記得看過的侗族風光,但一定會記得「百家宴」,這就是民俗文化的滲透力和吸引力。
深度挖掘打造核心品牌
近日,自治區政府正式確定「壯族三月三」全區放假2天,並要求相關部門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資源,在全區不用區域,重點打造多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推動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
統計顯示,廣西12個世居民族中有2700多萬人採取不同方式歡度「三月三」,佔全區總人口的54%。自治區有關部門認為,「三月三」這個品牌很好,一定要總結經驗教訓,避免過度商業化打造,讓歌節「變了味」。要通過節日,選出壯族的「歌王」,讓壯族的山歌廣為傳唱,真正做出民族的品牌。
據了解,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民族文化旅遊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有效地激活了民族文化旅遊市場,涌現了一批場面宏大、製作精美、演繹精湛、格調高雅的民族文化旅遊演繹作品,如《印象·劉三姐》《坐妹》《夢·巴馬》《錦宴》等。以銅鼓、坭興陶、壯錦、綉球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商品也越來越受到遊客的喜愛,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也提升了廣西民族文化特色旅遊的整體形象。
㈣ 羅城縣哪最好玩
羅城地處桂北九萬大山中心南麓,這里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溶地貌發育,自然生態完整,加上名震東南亞的歌仙劉三姐的第一故鄉在這里,給羅城這塊本來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特點可概括為: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豐融為一體。按照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所規定的條款進行調查統計和分類,羅城的旅遊資源共有2個類16個亞類50多種 羅城典型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風情
羅城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我國(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飯節」、「走坡節」、「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為獨特。
2、迷人的崖宜風光
從羅城向東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達著名的小長安——崖宜風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長的武陽江上,兩岸翠竹青青,奇峰異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煙裊裊;江水清澈見底,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變化無窮。
在崖宜水壩下,可見無數疊水奔瀉而下,聲形兼備。船行20分鍾,可到一約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鵝卵石天然鋪設,洲上自然草毯覆蓋,在此開展野營聚舍或是進行日光浴都是絕妙的場所。類似的綠洲在上游半個小時的舟程處又有一個,而目面積比第一個更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同時兩岸的景緻嚴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畫卷。武陽江兩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龍角山、神龜下水、犀牛山、馬口山、倍蕾山等眾多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其中的龍角山像一條巨大的蛟龍從水底探出頭來,一對龍角直立山上,龍身就潛在曲曲彎彎的武陽江里。整個武陽江10多公里長的風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適中、水質優良、河床坡降大小有變,很適宜開展遊人樂而忘返的漂流旅遊。
3、秀麗的劍江山水
劍江風光在距縣域35公里的懷群鄉劍江一帶。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處處皆景。劍江十里畫廊,「不是桂林,勝似桂林」。劍江兩岸的山奇形怪狀,姿態萬千,有的山體巨大,給人以雄偉之勢,有的頂部尖細,似要沖上雲霄,青的像開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嘯的雄獅猛虎,有的如同戲水的鴛鴛,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劉三阻,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劍江,涓涓流淌,碧藍澄清,河底白色鵝卵石歷歷可數。河中不時露出半爿沙灘,沙質潔白細膩。山,聳立如林,密集重疊,千姿萬狀,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靜,岸邊翠竹成蔭,古榕參天。坐在夙尾竹的濃蔭下四望,河水潺潺,天邊白雲漫漫,岸上孤煙直直上升,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高達數十米的才龍瀑布、且興瀑布、堯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條條銀河從上天飛落,奔騰咆哮,聲震林壑,氣勢雄偉,奇麗壯觀。拉t岩洞,奇詭怪異,五光十色。在一處峽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橋飛架,構成了一座高約50米,寬約30米的拱門,浩潔盪盪,巍巍峨峨。石橋畫上古木盤根錯節,青翠蒼郁。橋下倒掛著無數「胎生值物」,形態萬千,其狀莫名。拱門底端,小河潺流,窺視拱門那邊,群山疊去,沒入遠方。岸邊,古老人水車緩緩轉動。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竹樓隱約,炊姻裊裊,處處灑撒著濃濃的鄉土風情。
4、神秘的百萬「原始森林」
從縣城向西邊天河鎮後向北共行約50公里,就可見到九萬大山(含羅城、三江等縣)百萬畝「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顏。這里山高林密、峽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
5、舊城遺址
舊城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鎮里勝舊縣屯,系唐代天河縣始建時縣治所在地,是縣內迄今發現最旱的古縣城遺址。依山處有岩洞,分上下層,下層有明代嘉靖年間閩人祭題書的摩崖石刻詩,詩日:「誰將鬼斧無量力,鑿破洪荒半壁天。山鳥四時調好韻,石龍干載吐寒涎。雲根不老菩提樹,岩胖初開大乙蓮。為愛邊方景奇絕,刊詩留與百靈傳。」此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古人類文化遺址
該遺址位於小長安鎮上東岸與下東岸屯之間台地上,牛畢河蜿蜒流過旁邊,距縣城約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該處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礫石磨就。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距今約4千—1萬年)古人類主產工具。此遺存的發現,說明旱在4千~1萬年前羅城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活動,而且智能的進步與外界(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多大區別。
7、科馬堤岩
羅城北部的寶壇鄉是九萬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層出露發育完整,沉積相型多樣,標志典型,是華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層,國內外罕見的元古代具歷刺結構的科馬堤岩就奇跡般地出露在這里。專家們指出:室壇鄉科馬堤岩的發現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對國內外目前正在研究華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殼、地幔的發展,洋殼、陸殼的演變方式以及尋找多種礦物資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近10年來,科馬堤岩已吸引了湍典、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國內很多地質院校經常有學生到這里來上實習課,採集標本。室壇已成為科研、教學和國際學術交流的勝地,被中外專家稱之為「自然地質博物館」。
8、含樂岩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約10米,寬約100米,深約1公里,岩內有7洞,洞洞相通,岩內石筍林立,石幔成簾,奇峰異石,琳琅滿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瑤池,有的如寶石龍燈,有的如八戒取親。漫步穴內,如遊仙宮,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曾入穴游覽,並新筆手書「含東岩」三字於穴上,此岩因此得名。
9、雅樂仙洞
在縣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臨小龍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漁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聖水三潮」(此三處均為舊天河縣八景之一)。岩口門上有正諧「雅樂仙洞」四字,蒼勁有力,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手筆。穴內另內外兩層。外層開闊平坦,略呈圓形,各種石案,氣勢磅礴;內層稍狹,石筍石乳,千姿百態,精巧玲瓏。有遊客恐人不知,於穴內壁上書:「仙山瓊廊在里頭」。遊人看後嘆道:都說掛林蘆笛好,此岩更勝蘆笛岩。
10、神泉景觀
羅城境內有各種奇特的泉水十幾處,如「潮泉」、「油魚泉」、「蝦泉」、「烏龜泉」等,其中數潮泉的旅遊價值最大。潮泉在小長安鎮門豆村後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湧三次。每當潮湧時,氣浪翻滾,隆隆作響,水花越噴泉越高,宛如一條白龍升出水面,煞是壯觀。而且水量也較常勢增加二、三倍,經數分鍾後,徐徐縮小,恢復如常。據縣志記載已有干年歷史,日日如此,甚為奇迷。
11、樂登橋
位於縣城西南面約4公里處,該橋屬圓形三孔石橋,始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羅城境內歷史悠久,造型優美的橋梁之一。拱橋總跨度約27米,高3.6米,橋面寬4米。橋身由經雕鑿過的方形石磚堆砌而成,整個橋為三孔,孔徑3米,橋的兩頭除各有一石狗外,還鋪有石階通往橋面,橋墩底中央處兩頭用方石雕鑿出鯉魚尾狀,橋面有兩塊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磚上,甚為奇觀。對此,群眾中淬有很多有關此橋的美麗傳說。該橋屬舊羅城風景之一(「樂登仙跡」)。
12、開元古寺
位於縣城南面約4公里處,現屬東門鎮平洛村管區。寺廟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築群由前、中、後殿、廂房和天井組成,佔地面積4餘畝。中殿正脊隨粱枋上墨書「大清光緒貳拾四年歲次戊戌季秋穀旦…………暨九甲紳民人等重修棟字」中後殿之間兩側各有一個月亮門。該寺1987年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烈士陵園
該陵園1957年修建於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於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桿,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台階組成的人行道。台階與台階之間植有寶塔松,台階邊緣有起伏的欄桿,整個陵園肅穆、雄偉、壯麗。
14、「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鄉,有一口奇特的魚塘,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北京塘」。塘的面積有100多畝,塘的外觀與其他魚塘無異,但該塘內自然生長著無腥味的斑魚、鰱魚、點稱魚、黃鱔等,即使是從外地引來的各種魚類放入北京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後,也同樣失去腥味。該塘所產的魚個大肥壯,魚外皮油亮,烹飪時魚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質松軟,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類香料,同樣味美無比。
㈤ 2009年八年級(上)歷史與社會同步檢測——smj(一) 第一單元 第一、二課
第一單元 史前時代
1、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條件(地球氣候變化,降水減少,森林面積減少,退化成草原)
人類化石最早的發現地:東非大裂谷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的觀點,向上帝造人說發起了挑戰。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直立行走是促進人類進化的重要因素和人類誕生的重要標志,在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語言的產生,人腦的形成,都離不開勞動。
2、 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歷史,稱為史前時代。在史前時代,人們主要依靠石制和木製工具,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人類在史前時代的巨大進步表現在:人工取火的成功,農耕、畜牧的發明,定居生活的實現。
3、 製造工具,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本領。如果以製造和使用打制石器為人類誕生的標志,人類巳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了。
4、 我國境內以知的最早的人類是雲南的元謀人,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5、 北京人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開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術。使用打制石器,處在舊石器時代。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
6、 山頂洞人距今約一萬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洞穴,巳會人工取火。山頂洞人的外貌特徵與現代人基本上一樣了。山頂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經過磨光和鑽孔處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針。但山頂洞人仍生活在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的生活群體,是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
7、 根據生產工具的變化,考古學家把史前社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生活時間 特點
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170萬年 雲南元謀人 我國境內發現的已知最早人類
距今約100萬-50萬年 陝西藍田人
距今約70萬-20萬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徵、使用天然火、群居
距今約18000年 山頂洞人 外貌與現代人一樣、懂磨光鑽孔技術、會使用人工火,氏族生活
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10000年 出現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
距今約7000年 浙江河姆渡人 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約6000-5000年 陝西半坡人 黃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種粟、彩陶
距今約5000-4000年 炎黃堯舜禹 人文初祖、禪讓制、大禹治水
8、 大約一萬年以前,氣候變得溫暖濕潤起來。環境的變化和人口的增加,僅靠採集、狩獵難以滿足人類對食物的需求。於是,在一些自然條件適宜的地區,人們經過長期的嘗試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馴養捕捉野生動物,以補充食品。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逐漸產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農業村落出現在西亞地區。
河姆渡遺址與半坡遺址的比較
生活時間 生活自然環境特點 房屋建築特點 農作物 陶器
河姆渡遺址 距今約7000年 位於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這里
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 干欄式建築,高於地面,通風防潮 水稻(牛) 黑陶
半坡遺址 距今約6000-5000年 位於黃河流域的陝西西安,這
里氣候乾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築 避風避寒 小麥、粟(豬) 彩陶、小口尖底瓶
相 同 點
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我國人類遺址
都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
都從事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生產,過著定居生活。
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特點比較
特點
舊石器時代 生產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產生活靠採集狩獵為主 生活方式過著群居生活
新石器時代 生產工具上使用磨製石器 生產生活靠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為主 生活方式上過著定居 生活 開始使用陶器
10、19世紀末,在阿爾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發現許多動物的形象,反映了當時這里人們的狩獵生活。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製作了項鏈,人們已經有了審美觀念;也有了宗教意識。在新石器時代,出現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遺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證明形成了科學知識的萌芽。
11、古代西亞,流傳著一部英雄史詩<<吉爾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詩。描寫特洛伊戰爭故事的是古希臘的<<荷馬史詩>>。特洛伊人用木馬計攻下了特洛伊城。
12、炎帝的功績有:發明耒耜,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號稱神農氏,他還發明陶器,開辟集市。黃帝的功績有:建造宮殿,發明車船,製作衣裳,教人打井,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13、炎帝和黃帝是距今約四五千年我國黃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領,炎帝和黃帝部落聯合起來,打敗了東方強大的蚩尤部落,後來,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
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採用疏導的方法治黃河水成功。堯、舜、禹的傳說主要反映了禪讓制,禪讓制是部落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民主制。
14、考古發掘和古代傳說對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的意義:相互印證,都是很重要的歷史資料,可以從不同側面揭示歷史事實,幫助我們了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發展與沿革。考古發掘為人們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而古代傳說為人們提供了第二手資料。
15、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人和山頂洞人都生活在這里。我國山西省古城自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
產 」。在保護文物古跡時,可能會發生的矛盾沖突有:城市建設、旅遊開發、資金短缺、技術落後、能源開發等。國家和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根據具體情況和問題提出整修建議;劃定專門保護區,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和規章制度,並加強宣傳;落實消防措施,有專人看護;改進周邊地區的環境,進行必要綠化。
16、保護文物古跡的意義有:能使我們了解歷史獲取第一手資料,讓我們對過去的有更多、更詳細、更准確的認識。所以保護文物古跡對於我們了解歷史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文物古跡:我們應該從保護身邊的文物做起,從小事情做起。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首先,一.調查本地的文物古跡,二.了解它們的珍貴之處及現狀,三.提出可採取的保護措施。四.加強宣傳,呼籲更多的人們重視文物保護。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做到保護我們身邊的古老文明。
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一)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國
17、四大文明古國建立統一國家的時間、建立者和古文明發祥的流域。
文明古國 發源地域 出現年代 建立者
古代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前3000年 美尼斯
古巴比倫 兩河流域 約前18世紀 漢謨拉比
古印度 印度河恆河 約前3世紀 阿育王
古中國 長江黃河 約前2070年 禹建立夏
共同點 都發源於大江大河,受惠於大江大河的哺育
原因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於農作物培植和生長,能夠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18、國家的出現、文字的發明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文字的出現是文明產生的必要條件。
19、蛋殼黑陶杯被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蛋殼黑陶反映了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
20、公元前3500年開始,尼羅河兩岸出現了幾十個小國,這是最早國家的出現。公元前15世紀埃及成為一個在地跨亞、非的軍事大帝國,公元前6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所滅。
21、西亞文明的發祥地兩河流域被稱為「新月沃土」,公元前3500年這里出現了城鎮、神廟、宮殿和文字,成為最早的文明發祥地之一,這里的居民主要是蘇美爾人,還有希伯來人,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兩河流域主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境內。
22、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上,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城市國家。印度種植了世界上最早的農作物棉花。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誕生地。印度河流域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
23、公元前1600年後商滅夏,在商湯的統治下強大起來,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
(二)早期國家的形成
(二)早期國家的形成
文明古國
城市的出現
王權神聖
社會等級
軍隊與刑罰
古代埃及
孟斐斯
底比斯
法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王室僧侶貴族
自由民和奴隸
建有常備軍
古巴比倫
BC3500年,
烏爾城
漢謨拉比,自稱「世界四方之王」
奴隸主
奴隸
《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
公元前2500年,
摩亨佐達羅城
阿育王
種姓制度
四大等級
古中國
夏朝後期,
二里頭宮殿
禹,劃定九州,鑄造九鼎
商王貴族(官員和部落首領)
平民和奴隸
有強大的軍隊
24、四大文明古國的異同。
25、禹劃定「九州」鑄造「九鼎」作為權力的象徵。禹的兒子啟繼承王位後建立軍隊,制定刑法刑法,設置監獄。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商周時期統治者以血緣關系來區分尊碑等級。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第一位出現在文字記載中的女將領。夏商墓葬中的骨架說明當時出現的人殉和人祭。
26、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隸主意志的法律,如,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法典規定了奴隸可以買賣、抵債,使奴隸買賣合法化;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可見,法典具有十分鮮明的階級性,是維護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統治的工具。
等 次
名 稱
組 成
第一等級
婆羅門
僧侶、掌管祭司大權
第二等級
剎帝利
國王、武士和官吏
第三等級
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和商人
第四等級
首陀羅
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二) 告別野蠻
27、
文明古國 文字 建築和工藝 科學技術 宗教
古代埃及
前3500年 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 太陽歷、圓周率3.16 幾何學 、解剖學和木乃伊 阿蒙神 來世審判觀念
古巴比倫
蘇美爾人 楔形文字 空中花園 太陰歷、星期制60進位法
古印度 阿拉伯數字 佛教
古中國商朝時,甲骨文 青銅文化:商的司母戊大方鼎 西漢末年(公元前後)佛教傳入我國
28、真正的文字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
29、在西亞廣泛傳播的是楔形文字。刻在龜和獸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它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的情況,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書寫材料是紙草;西亞的楔形文字的書寫材料是泥版;中國商朝的甲骨文的書寫材料是龜甲、獸骨。
30、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胡夫的兒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旁有一尊巨大的獅身人面像。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青銅器品種繁多,工藝精湛,最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大方鼎,最大的精品是四羊方尊。
31、古埃及在科學上的成就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我們今天通用的公歷源於這種歷法)。製作了木乃伊,知道了解剖學的知識,懂得血液循環與心臟跳動的關系,並開始分科治病,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術。在數學上巳能計算等腰三角形、長方形、梯形、圓形的面積,還推算出圓周率為3.16。
33、包括零在內的10個數學符號,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後通過阿拉伯人傳到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
35、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尊稱為「釋迦牟尼」,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等級制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佛教得到很大發展,並開始向外傳播,向東南傳入東南亞,向西北傳入中亞,公元前後佛教經由中亞傳入中國,後又由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
36、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的演變進化和文明的發展進步都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人類改造了自然環境,創造了輝煌的成就,留下了人類智慧的痕跡,但同時人類活動也會受自然環境的制約。如果人類不顧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環境,必然會遭到環境的報復。
37、早期人類文明的產生依賴於自然條件的優越,例如:人類的進化:因為自然條件的改變,被迫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生產勞動。原始農業、畜牧業都與氣候的變化、自然條件有關。早期亞非文明源於大河流域: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重要問題梳理第二單元:
1.文明產生於大河的原因:大河的水資源比較豐富,氣候比較濕潤溫和,有利於農業的產生與發展,有利於人類在大河流域定居、生活,從而產生了文明。
2. 古代城市的特徵,古代城市與現代城市的區別:城市設施、布局。
答:古代城市有城牆、街道、宮殿、神廟、民宅等,有的甚至有下水道,與現在的城市十分相近,說明了當時城市已經相當發達。
3.《漢漠拉比法典》內容、歷史地位、意義。
答:《漢漠拉比法典》的內容:在古巴比倫社會中,居民有不同的等級,法典的制定,客觀上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法典對奴隸主、自由民和奴隸有不同的規定。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法典規定了奴隸可以買賣、抵債,使奴隸買賣合法化;法典還規定了對盜竊私有財產的處罰。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人身、私有財產的安全;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可見,法典具有十分鮮明的階級性,是維護奴隸主對奴隸和平民統治的工具。
歷史地位和意義: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成文法典。《法典》記載了當時古巴比倫的社會狀況,對於我們研究古巴比倫的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4.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的不利之處。
答:第一,種姓制度規定下一級別的不能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無法調動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對社會發展造成不利;第二,種姓制度規定不同等級不得通婚,這不僅剝奪了人們的婚姻自由,同時也使一些因為近親結婚的遺傳病大大增加。
5. 環境變化的原因和解決措施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答:原因和解決措施知識要點梳理。
給我們的啟示:① 生態環境關繫到人類命運和民族前途大事,大自然的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人類必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當代社會必須強化環境保護意識。②經濟的發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產率,加大可利用資源的科技投入。盲目地無限制地開發索取,不利於經濟的持續性發展。③經濟發展必須遵循邊開發、邊保護、邊恢復的戰略方針,使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形成良性循環。④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要保護環境,保護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
㈥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沒在羅城呆,但現在我家的地都被政府征去了。希望家鄉的各方面建設都更快一些,家鄉的人都過上更好的生活。
㈦ .大腿內側出現紅色條紋但不痛不癢.摸起來有凸型狀.現在好像還會繼續生長。請問是什麼病要怎樣治療
你這是復膨脹紋也叫生長紋制,因多見於妊娠婦女故又稱妊娠紋。是青少年中很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因真皮層彈性纖維斷裂所致。
引起彈性纖維斷裂的原因有:
一,青春期快速發育,彈性纖維的生成小於機體的發育速度,彈性纖維被撕斷;
二,過度肥胖,彈性纖維被撕斷;
三,某些內分泌疾病,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彈性纖維分解而斷裂(糖皮質激素可以促使蛋白質纖維分解);
四,口服某些糖皮質激素類葯物,彈性纖維分解而斷裂;
五,長期外用激素類外用葯,彈性纖維分解而斷裂。
你這種情況應該是屬於生長過於快速,也就是第一種情況。這個與運動過量什麼的是沒有任何關系的。還有,這個基本上形成了很難治療。說白了這也不是真正的病,只是影響美觀。
㈧ 歌詞寫的,歡迎來到觀光旅遊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歌名叫什麼
再多一天 - 江映蓉
詞:吳向飛
曲:Nam Hye Seung,Park Jin Ho
好想問你 從哪裡來
第一天的你 慌亂不安
好像命中注專定屬的愛
心潮澎湃 捨不得離開
你的影子到處都在
來了 走了 又回來
你的眼睛 你的嘴唇
那天幸福和感動
因為在你的懷中
我才有了勇氣做夢
再多一點 再多一點
再多一點時間等待
等待著你穿越而來
給我超越時空的愛
再多一天 再多一天
就這樣貼著你的臉
萬語千言都不如 再多一天
再多愛我一天
你在哪裡 我問我自己
你默默遠去 不留痕跡
我記得你還在這里
有意無意 不免會想起
在無法觸及的地方
那麼多次來不及
那眼睛 那嘴唇
那天幸福和感動
因為在你的懷中
我才有了勇氣做夢
再多一點 再多一點
再多一點時間等待
等待著你穿越而來
給我超越時空的愛
再多一天 再多一天
就這樣貼著你的臉
萬語千言都不如 再多一天
再多愛我一天
近在眼前 卻像遠在天邊
你的名字 隨你走遠
卻從來沒有離開我身邊
再多一點 再多一點
再多一點時間等待
等待著你穿越回來
給我超越時空的愛
再多一天 再多一天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
別說再見 只要你 再多一天
我只要你 再多愛我一天
㈨ 池州首屆綠色運動會有哪些明星到來
中國首屆綠色運動會將於10月18日至11月2日在池州舉辦,其中本次運動會的木球、圍棋、中國象棋等三場賽事將在九華山風景區內舉行。屆時,圍棋大師聶衛平、象棋大師胡榮華、柳大華在九華山與百名選手對弈。
㈩ 廣西羅城有那些風俗
羅城地處桂北九萬大山中心南麓,這里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岩溶地貌發育,自然生態完整,加上名震東南亞的歌仙劉三姐的第一故鄉在這里,給羅城這塊本來就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自然色彩。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旅遊資源特點可概括為: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物豐融為一體。按照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所規定的條款進行調查統計和分類,羅城的旅遊資源共有2個類16個亞類50多種 羅城典型的旅遊景區、景點主要有:
1、奇特的民俗風情
羅城是少數民族自治地區,也是我國(世界)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全縣除了仫佬族外還聚居壯、苗、侗、瑤等多種少數民族。所以各種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豐富有趣,尤以仫佬族的「依飯節」、「走坡節」、「坐夜歌」、「打老庚」春等最為獨特。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里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2、迷人的崖宜風光
從羅城向東行15公里的柏油路,就可抵達著名的小長安——崖宜風光所在地。在10多功能公里長的武陽江上,兩岸翠竹青青,奇峰異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煙裊裊;江水清澈見底,水中嬉戲的魚兒清晰可見;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變化無窮。
在崖宜水壩下,可見無數疊水奔瀉而下,聲形兼備。船行20分鍾,可到一約2000多平方米的沙洲,洲岸鵝卵石天然鋪設,洲上自然草毯覆蓋,在此開展野營聚舍或是進行日光浴都是絕妙的場所。類似的綠洲在上游半個小時的舟程處又有一個,而目面積比第一個更大,約有3000多平方米,同時兩岸的景緻嚴然是幅上好的山水畫卷。武陽江兩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龍角山、神龜下水、犀牛山、馬口山、倍蕾山等眾多景點,可供遊人觀賞,其中的龍角山像一條巨大的蛟龍從水底探出頭來,一對龍角直立山上,龍身就潛在曲曲彎彎的武陽江里。整個武陽江10多公里長的風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適中、水質優良、河床坡降大小有變,很適宜開展遊人樂而忘返的漂流旅遊。
3、秀麗的劍江山水
劍江風光在距縣域35公里的懷群鄉劍江一帶。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處處皆景。劍江十里畫廊,「不是桂林,勝似桂林」。劍江兩岸的山奇形怪狀,姿態萬千,有的山體巨大,給人以雄偉之勢,有的頂部尖細,似要沖上雲霄,青的像開屏的孔雀,青的似呼嘯的雄獅猛虎,有的如同戲水的鴛鴛,有的像忘情的歌仙劉三阻,個個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劍江,涓涓流淌,碧藍澄清,河底白色鵝卵石歷歷可數。河中不時露出半爿沙灘,沙質潔白細膩。山,聳立如林,密集重疊,千姿萬狀,維妙維肖,形神兼備。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靜,岸邊翠竹成蔭,古榕參天。坐在夙尾竹的濃蔭下四望,河水潺潺,天邊白雲漫漫,岸上孤煙直直上升,如一幅美麗的圖畫。高達數十米的才龍瀑布、且興瀑布、堯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條條銀河從上天飛落,奔騰咆哮,聲震林壑,氣勢雄偉,奇麗壯觀。拉t岩洞,奇詭怪異,五光十色。在一處峽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橋飛架,構成了一座高約50米,寬約30米的拱門,浩潔盪盪,巍巍峨峨。石橋畫上古木盤根錯節,青翠蒼郁。橋下倒掛著無數「胎生值物」,形態萬千,其狀莫名。拱門底端,小河潺流,窺視拱門那邊,群山疊去,沒入遠方。岸邊,古老人水車緩緩轉動。半山腰上,綠蔭掩映中,竹樓隱約,炊姻裊裊,處處灑撒著濃濃的鄉土風情。
4、神秘的百萬「原始森林」
從縣城向西邊天河鎮後向北共行約50公里,就可見到九萬大山(含羅城、三江等縣)百萬畝「原始森林」的外貌容顏。這里山高林密、峽谷幽深、茂林修竹、古木參天。飛泉瀑布、流水潺潺、雲海奇景、變幻莫測,且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自然景觀極其豐富優美、神秘莫測。
5、舊城遺址
舊城遺址在縣城西南20公里的四把鎮里勝舊縣屯,系唐代天河縣始建時縣治所在地,是縣內迄今發現最旱的古縣城遺址。依山處有岩洞,分上下層,下層有明代嘉靖年間閩人祭題書的摩崖石刻詩,詩日:「誰將鬼斧無量力,鑿破洪荒半壁天。山鳥四時調好韻,石龍干載吐寒涎。雲根不老菩提樹,岩胖初開大乙蓮。為愛邊方景奇絕,刊詩留與百靈傳。」此處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古人類文化遺址
該遺址位於小長安鎮上東岸與下東岸屯之間台地上,牛畢河蜿蜒流過旁邊,距縣城約30公里。1986年秋,文物工作者在該處拾到石斧、石奔若干件,均以礫石磨就。經考證為新石器時代(距今約4千—1萬年)古人類主產工具。此遺存的發現,說明旱在4千~1萬年前羅城這塊土地上已有人類活動,而且智能的進步與外界(長江、黃河流域)沒有多大區別。
7、科馬堤岩
羅城北部的寶壇鄉是九萬大山南麓的中心腹地,地層出露發育完整,沉積相型多樣,標志典型,是華南最古老的元古界震旦系地層,國內外罕見的元古代具歷刺結構的科馬堤岩就奇跡般地出露在這里。專家們指出:室壇鄉科馬堤岩的發現是世界上的第二例,它對國內外目前正在研究華南早期地球的演化,地殼、地幔的發展,洋殼、陸殼的演變方式以及尋找多種礦物資源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近10年來,科馬堤岩已吸引了湍典、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0多個國家的專家前來考察,國內很多地質院校經常有學生到這里來上實習課,採集標本。室壇已成為科研、教學和國際學術交流的勝地,被中外專家稱之為「自然地質博物館」。
8、含樂岩
在天河街北郊一公里山腳下,有一天然石穴,高約10米,寬約100米,深約1公里,岩內有7洞,洞洞相通,岩內石筍林立,石幔成簾,奇峰異石,琳琅滿目,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如天上瑤池,有的如寶石龍燈,有的如八戒取親。漫步穴內,如遊仙宮,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曾入穴游覽,並新筆手書「含東岩」三字於穴上,此岩因此得名。
9、雅樂仙洞
在縣城西北32公里,天河街北郊(距天河街1公里)。系天然石穴,前臨小龍江河,俯道河面,竹林低首,奇峰倒立,左首是「漁村晚照」,右首是「九江九曲」。前面是「聖水三潮」(此三處均為舊天河縣八景之一)。岩口門上有正諧「雅樂仙洞」四字,蒼勁有力,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天河知縣林光棣手筆。穴內另內外兩層。外層開闊平坦,略呈圓形,各種石案,氣勢磅礴;內層稍狹,石筍石乳,千姿百態,精巧玲瓏。有遊客恐人不知,於穴內壁上書:「仙山瓊廊在里頭」。遊人看後嘆道:都說掛林蘆笛好,此岩更勝蘆笛岩。
10、神泉景觀
羅城境內有各種奇特的泉水十幾處,如「潮泉」、「油魚泉」、「蝦泉」、「烏龜泉」等,其中數潮泉的旅遊價值最大。潮泉在小長安鎮門豆村後山下,泉水自罅中潺潺流出,碧澄透底,每日潮湧三次。每當潮湧時,氣浪翻滾,隆隆作響,水花越噴泉越高,宛如一條白龍升出水面,煞是壯觀。而且水量也較常勢增加二、三倍,經數分鍾後,徐徐縮小,恢復如常。據縣志記載已有干年歷史,日日如此,甚為奇迷。
11、樂登橋
位於縣城西南面約4公里處,該橋屬圓形三孔石橋,始建於明洪武18年(公元1385年)。是羅城境內歷史悠久,造型優美的橋梁之一。拱橋總跨度約27米,高3.6米,橋面寬4米。橋身由經雕鑿過的方形石磚堆砌而成,整個橋為三孔,孔徑3米,橋的兩頭除各有一石狗外,還鋪有石階通往橋面,橋墩底中央處兩頭用方石雕鑿出鯉魚尾狀,橋面有兩塊象草鞋印的方石在石磚上,甚為奇觀。對此,群眾中淬有很多有關此橋的美麗傳說。該橋屬舊羅城風景之一(「樂登仙跡」)。
12、開元古寺
位於縣城南面約4公里處,現屬東門鎮平洛村管區。寺廟始建年代不詳。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重修。建築群由前、中、後殿、廂房和天井組成,佔地面積4餘畝。中殿正脊隨粱枋上墨書「大清光緒貳拾四年歲次戊戌季秋穀旦…………暨九甲紳民人等重修棟字」中後殿之間兩側各有一個月亮門。該寺1987年已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3、烈士陵園
該陵園1957年修建於縣城北部鳳凰山公園內,是羅城人民為紀念解放初期剿匪英勇獻身的鄒燕兆、楊光輝等14烈士而修的。陵園內有烈士塔、烈士墓。墓內是烈士的忠魂,墓四周是蔥翠的桉樹林。1984年移建於縣城東北郊紅珠山腳下,陵園佔地面積3200平方米。園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中央有紀念塔,塔高16米,塔頂鑲有五角星,墓前有英名碑,碑文記錄有參加辛亥革命黃花崗起義獻身的烈士,有解放戰爭和解放初期剿匪以及自衛反擊戰中英勇獻身的指戰員,共176名。紀念塔東西兩側各有一綠色的草地,周圍有欄桿,草地和欄稈之間植有塔松。下部由兩列分別為43個台階組成的人行道。台階與台階之間植有寶塔松,台階邊緣有起伏的欄桿,整個陵園肅穆、雄偉、壯麗。
14、「北京塘」
在仫佬族山鄉,有一口奇特的魚塘,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北京塘」。塘的面積有100多畝,塘的外觀與其他魚塘無異,但該塘內自然生長著無腥味的斑魚、鰱魚、點稱魚、黃鱔等,即使是從外地引來的各種魚類放入北京塘中飼養一段時間後,也同樣失去腥味。該塘所產的魚個大肥壯,魚外皮油亮,烹飪時魚身出油,肉嫩香甜,骨質松軟,不用另加花椒、沙姜、八角之類香料,同樣味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