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旅遊發展狀況社會實踐調查研究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旅遊發展狀況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旅遊區的地理位置
是否處於專經濟區,處於旅遊發達屬地區或者商業化地區,或者人流量大的區域。
二、旅遊區的規劃
是商業旅遊,還是自然風景旅遊或者是文化景區
三、旅遊區的項目
具體項目是什麼,人流量有多少,有什麼吸引點。
『貳』 分析一個城市的旅遊現狀應該從哪些方面說
旅遊資源的數量 現在開發程度 資源受歡迎程度(包括區位優勢) 資源的發展遠景(它是否符合當地的長遠發展規劃) 當地旅遊政策等 當然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一些當地特色的條件
『叄』 怎麼發展宜春的旅遊業(提20個建議)
我覺得宜春的旅遊資源還是挺豐富的,要想發展好旅宜春的旅遊資源,一定要搞一些促銷活動
『肆』 旅遊規劃與開發研究的熱點領域有哪些
旅遊規劃與開發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態旅遊、區域旅遊、鄉村旅遊、城市旅遊、旅遊形象口號等熱點領域。
生態旅遊是指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區域旅遊,一方面,旅遊資源的跨行政區域分布、旅遊營銷的整體性要求等是區域旅遊發展的強大內在動力;另一方面分布在不同區域的不同旅遊資源,可以通過區域合作的方式,將景觀進行整合。
在區域旅遊規劃中通過景觀整合可以體現區域內的特色,增強整個區域內景觀的內聚力。
鄉村旅遊,以鄉村產品延伸出來的相關產品為基墊的一項特殊的旅遊產業,具體來講可以概括為在鄉村地域內,以鄉村自然環境田園景觀、農耕文化、農村牧漁業生產、民俗文化、古鎮村落、農家生活為資源基礎,通過科學規劃。
開發與設計,為城市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娛樂、健身的一種新的旅遊經營活動,其內容包括鄉村農業觀光旅遊、鄉村民俗文化旅遊、休閑度假旅遊、自然生態旅遊等多方面。
城市旅遊,21世紀,在人們回歸自然和鄉村的同時,城市以其現代化特徵,多元化特徵使得城市成為重要的旅遊吸引物,城市旅遊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形式,城市旅遊成為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形象口號是旅遊目的地形象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旅遊目的地理念核心的精闢表達。旅遊形象口號的設計關繫到一個地方旅遊的發展,旅遊形象口號的設計關鍵在於要有好的創意,要能吸引民眾的眼球,使人有想去實地的沖動。
(4)城市旅遊的發展與實踐20個命題研究擴展閱讀:
世界生態旅遊協會對生態旅遊的定義是:「為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與自然歷史知識,有目的地到自然區域所做的旅遊。這種活動的開展在盡量不改變生態系統完整性的同時,創造經濟發展機會,讓自然資源的保護在財政上使當地居民受益」。
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面前,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中國對生態旅遊的研究也方興未艾。
生態旅遊是實現保護區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之一,而生態旅遊能否真正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取決於其規劃是否合理。
由於城市生活的緊張與壓抑,很多人在內心深處嚮往寧靜的鄉村,鄉村旅遊快速發展,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周圍,各種形式的鄉村旅遊,如生態農業觀光園等發展勢頭強勁。
『伍』 1、請簡述我國城市的起源及發展歷程,並列出不同時期典型旅遊城市及其特點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位於長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距今約5500年。考古專家認為,凌家灘在遠古時期是一座繁華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並具備了初級的城市規劃水平。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黃河流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據傳夏的第一個統治者禹,在嵩山之陽修築城池,建立了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作為都城。夏王朝實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漸具備了影響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紛紛築牆圍城,由此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建立了很多作為統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設高潮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史料記載當時已經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圍從黃河兩岸向南向北擴展。現在長江流域許多著名城市,如蘇州(吳)、成都(蜀)等,就是誕生在這一時期的。《史記》記載,當時的齊國國都臨淄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該城由大、小兩城相套構成。大城為不規則的方形,城圍約12公里;小城是宮殿區,位於大城的西南角,呈長方形,南北、東西長各約1.8公里和1.23公里。有7萬多戶居民,人口約在20萬人以上。
學術界一般把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過程劃分為5個時期,即: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宋、元時期,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
(1)秦、漢時期秦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各行政中心都發展成規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國范圍內從上到下的統治中心——城市系統。秦始皇強化中央集權,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廣修道路,溝通各地陸路交通,這些措施對城市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秦朝鼎盛時期約有800到900個城市。首都咸陽的人口規模達80萬之眾,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城市的空間分布重心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推進,拓展了沿運河、長江兩條城市的發展軸線。東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漢族大量南遷與漢族政權南移,促進了南方的經濟發展。梁武帝時(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萬余戶,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總人口逾百萬,是我國都城發展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時期隋唐兩代是中國城市迅速發展的時期。隋統一中國後,開辟運河貫通南北,密切南北兩大區域的經濟聯系,為城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大運河沿岸,因南北航運而使一批運河沿岸城市興起,淮安、揚州、蘇州、杭州在當時並稱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時期該時期城市規模有了進一步的擴大,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達40多座。中國目前的歷史名城大多都是在這一時期奠定的。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到北宋時期出現大的轉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區,即住宅區和商業區嚴格區分。北宋時,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開封)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汴梁位於黃河與大運河的交匯點。
(5)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頂峰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過渡的時期。明代全國共有大中城市100多個,小城鎮有2000多個。特別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大規模地建設了北京城。成為中外歷史上的經典的城建之作。明、清兩代出現一批專業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業為主的景德鎮,在明時人口已達10萬,清初已擴大到方圓10餘里。清代畫家徐揚的《盛世滋生圖》所描繪的就是乾隆時期蘇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華盛況。
『陸』 城市旅遊的發展歷程
巴黎
1400年
華盛頓
200多年
班加羅爾
幾十年
莫斯科
900多年
所以,選d
『柒』 我寫論文 想寫一個城市的旅遊業發展趨勢與研究 。大綱怎樣列比較好
1、中國旅遊業發展環境分析
1.1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1.2中國旅遊相關產業發展分專析屬
1.2.1國內旅行社經營情況分析
1.2.2國內旅遊飯店發展現狀分析
1.2.3我國旅遊交通發展現狀分析
1.2.4中國餐飲業發展狀況分析
1.2.5旅遊商貿業
2、國際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2.1總體狀況
2.2重點地區區域市場發展狀況
3、世界旅遊總體需求預測
3.1旅遊市場特點的發展趨勢
4、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4.1中國旅遊業與國際旅遊強國的比較分析
4.1.1入境旅遊
國內旅遊及總收入
出境旅遊
旅遊住宿和設施
管理體制
5、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及區域對比分析
5.1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5.2國內旅遊業的地區和市場格局分析
5.3我國東西部地區旅遊產業開發的比較分析
6、旅遊行業的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發展水平
生活方式拉動旅遊消費
國際城市化水平
7中國旅遊業與WTO
7.1 WTO對旅遊業的影響
8 旅遊產業大趨勢
8.1旅遊電子商務的趨勢和市場定位
建設平台
西部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面臨的障礙和對策
民營資本進入景區資源
國內旅遊特的新熱點
9、主題公園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
覺得有用需要的話可以給我郵箱,我發給你
『捌』 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的關系是什麼
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這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題目,有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城市,第二個是是旅遊。把這二者也起來,房地產如何促進這三方面的發展,也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個「旅遊」。
這個項目先把它定位為旅遊項目,旅遊到底是什麼?旅遊在今天房地產怎麼配合旅遊。旅遊的特點最主要的不是「游」,不是到哪兒去,而是願意來這兒休閑。休閑將是旅遊的最主要的特徵之一,這是要引起注意的。我們國家專門有旅遊局,也有旅遊的行業,房地產為旅遊到底應該做什麼。旅遊行業將是持續的最持久的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
圍繞發展旅遊經濟與城市建設相輔關系的主題,以國際化的新理念,從城市建設與旅遊開發、城市建築風貌改造、新農村建設與旅遊開發、項目包裝與招商等四個方面,深入淺出了解在城市建設中營造城市客廳、城市特區、城市景區;城市特種建設項目與各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旅遊開發區的現代營造理念與技巧;探索總結出的通過旅遊建築建設、城市建設等旅遊資源綜合開發,解決資金與城市、旅遊發展之間矛盾的具體方法。
繼承和保護城市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本身就是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城市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建設中採取嚴格措施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從而使城市現代化與歷史文化遺產渾然一體,交相輝映,既顯示了現代文明的嶄新風貌,又保留了歷史文化的奇光異彩。長陽豐富的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是少有的,當人們為自己擁有如此珍貴的資源歡欣鼓舞時,往往忘記了保護和開發的合理方法。
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決策者們往往允許對其隨意承包開發,有的並無多大資本,開發檔次低,有的無詳細、科學的規劃,隨意性大。於是,問題接踵而至,在風景區大搞度假村建設和人為景觀建設,巍然成風。他們自以為能吸引遊客,殊不知眾人最反對這種畫蛇添足、急功近利之舉。更為嚴重的是,珍貴的資源遭到了再也無法恢復的徹底性破壞
一. 強化文化意識 豐富城市內涵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根,沒有厚重的歷史傳統和絢麗文化的城市,會讓人感到蒼白和淺薄。近年來,文化部門在以文化建設提升城市品味上有著成功的做法,,令八方遊客沉醉其間,把美麗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優雅的城市環境融為一體,努力創造出民族傳統文化和時代氣息相輝映的城市文化,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銜接和交融。
二. 強化生態意識 優化城市環境
加快經濟發展是民眾的最大願望,搞好生態建設也是群眾的迫切要求,只有處理好「生計」與「生態」的關系,建設富而美,富而安,才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城市可持續發展」,這是21世紀城市發展的主題,也是體現「以人為本」,實現從生存型城市到生活型城市轉變的必要條件。城群山環抱,大河繞城而過。城在山中,水與城相擁,依託這一自然地理優勢,對城市進行美化、綠化和亮化,創造出渾然天成的城市自然山水環境,把城市帶入「小橋流水人家」的詩境。在工作中重點規劃建設了一批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綠地、園林街道、花園式單位及小區,積極構建生態城市格局,逐步造就「城中有園、園中有城、水清城秀」的城市生態環境,塑造城市「窗口」的良好形象。
三. 強化經營意識 拓寬籌資渠道
採取「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辦法,充分挖掘市場潛力,將凡是能進行市場化運作的城鎮有形、無形資產全部投入市場運營,大力發展房地產,推進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努力拓寬籌資渠道,高效益經營管理的城市。近年來,引進一批實力較強的外來企業參與小城鎮建設,吸納各類城鎮建設總資金,有力地促進了城市化進程。目前,城市發展過程中對經營性項目採取市場化方式運作,充分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和外來資金,參與城市開發建設,有效地盤活了縣城資產存量,擴大了土地有償使用范圍,實現城市資源優化配置,加快了丘北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