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促進旅遊業發展意見的相關政策有哪些
你好,量價驕陽解答 有2009 年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2012年2月,《關於內金融支持旅遊業加快發展容的若干意見》 ;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 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2014 年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5 年《 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2015 年7月《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希望有幫助吧。
2.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的意見內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旅遊業是戰略性產業,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日趨完善。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日益增長的大眾化、多樣化消費需求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為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現就加快發展旅遊業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二)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堅持以國內旅遊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堅持節能環保,合理利用資源,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旅遊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入境過夜遊客人數達9000萬人次,年均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達8300萬人次,年均增長9%。旅遊消費穩步增長,城鄉居民年均出遊超過2次,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10%。經濟社會效益更加明顯,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每年新增旅遊就業50萬人。旅遊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二、主要任務(四)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放寬旅遊市場准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積極引進外資旅遊企業。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經營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業務。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要按照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把應當由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承擔的職能和機構轉移出去。五年內,各級各類旅遊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系要與旅遊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五)優化旅遊消費環境。逐步建立以遊客評價為主的旅遊目的地評價機制。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所有旅遊收費均應按規定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旅遊景區對老年人和學生等特殊人群門票優惠政策。增加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間的航線航班、旅遊列車,完善旅客列車車票的預售和異地購票辦法。城市公交服務網路要逐步延伸到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公路服務區要拓展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規范引導自發性旅遊活動。博物館、金融服務網點、郵政服務網點等在旅遊旺季應適當延長開放和服務時間。各類經營場所的公用廁所要對遊客開放。建立健全旅遊信息服務平台,促進旅遊信息資源共享。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公共媒體要積極開設旅遊欄目,加大旅遊公益宣傳力度。(六)倡導文明健康的旅遊方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健康旅遊、文明旅遊、綠色旅遊,使城鄉居民在旅遊活動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景區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等旅遊企業要通過多種形式,引導每一位旅遊者自覺按照《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和《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費。旅遊者要尊重自然,尊重當地文化,尊重服務者,抵制不良風氣,摒棄不文明行為。出境旅遊者要維護良好的對外形象,做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旅遊道路、景區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安全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實施旅遊廁所改擴建工程。加強主要景區連接交通干線的旅遊公路建設。規劃建設水路客運碼頭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完善旅遊航線網路。確保景區和交通沿線通信順暢。加強重點城市遊客集散中心建設。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全國所有A級景區旅遊交通基本暢通,旅遊標識系統基本完善,旅遊廁所基本達標,景區停車場基本滿足需要。(八)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實施鄉村旅遊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遊活動。在妥善保護自然生態、原居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建設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農庄等旅遊產品。依託國家級文化、自然遺產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區。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引導城市周邊休閑度假帶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旅遊度假區發展。規范發展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等。繼續發展紅色旅遊。(九)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大力推進旅遊與文化、體育、農業、工業、林業、商業、水利、地質、海洋、環保、氣象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生態旅遊、森林旅遊、商務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醫療健康旅遊、郵輪遊艇旅遊。把旅遊房車、郵輪遊艇、景區索道、游樂設施和數字導覽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目錄,大力培育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高爾夫等各類戶外活動用品及賓館飯店專用產品。大力發展旅遊購物,提高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在旅遊消費中的比重。以大型國際展會、重要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為平台,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特別要抓住舉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機遇,擴大旅遊消費。(十)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以遊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綱要》。以人性化服務為方向,提升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品牌化為導向,鼓勵專業化旅遊管理公司推進品牌連鎖,促進旅遊服務創新。以標准化為手段,健全旅遊標准體系,抓緊制定並實施旅遊環境衛生、旅遊安全、節能環保等標准,重點保障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以信息化為主要途徑,提高旅遊服務效率。積極開展旅遊在線服務、網路營銷、網路預訂和網上支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旅遊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遊企業、景區和重點旅遊城市的旅遊信息化服務水平。(十一)豐富旅遊文化內涵。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和旅遊業發展全過程。旅遊開發建設要加強自然文化遺產保護,深挖文化內涵,普及科學知識。旅遊商品要提高文化創意水平,旅遊餐飲要突出文化特色,旅遊經營服務要體現人文特質。要發揮文化資源優勢,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藝、節慶等文化旅遊產品。充分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體育場館等設施,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旅遊活動。集中力量塑造中國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十二)推進節能環保。實施旅遊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遊經營戶和其他旅遊經營單位積極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實行合同能源管理,實施高效照明改造,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創建綠色環保企業。五年內將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嚴格執行旅遊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倡導低碳旅遊方式。(十三)促進區域旅遊協調發展。中西部和邊疆民族地區要利用自然、人文旅遊資源,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東部發達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要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提升旅遊發展水平。有序推進香格里拉、絲綢之路、長江三峽、青藏鐵路沿線和東北老工業基地、環渤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中下游地區、泛珠三角地區、海峽西岸、北部灣地區等區域旅遊業發展,完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積極推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繼續促進內地居民赴香港、澳門旅遊。加強海峽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三、保障措施(十四)加強規劃和法制建設。制定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旅遊基礎設施和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要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調整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基礎設施規劃、村鎮規劃要充分考慮旅遊業發展需要。制定國民旅遊休閑綱要。設立「中國旅遊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抓緊旅遊綜合立法,加快制定旅遊市場監管、資源保護、從業規范等專項法規,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十五)加強旅遊市場監管和誠信建設。落實地方政府、經營主體、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旅遊監管體系,完善旅遊質量監管機構,加強旅遊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和旅遊投訴處理。旅遊、工商、公安、商務、衛生、質檢、價格等部門要加強聯合執法,開展打擊非法從事旅遊經營活動,整治「零負團費」、虛假廣告、強迫或變相強迫消費等欺詐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誠信旅遊創建活動,制訂旅遊從業人員誠信服務准則,建立旅行社、旅遊購物店信用等級制度。發揮旅遊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行業自律水平。(十六)加強旅遊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整合旅遊教育資源,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提高旅遊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職稱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抓緊改革完善導游等級制度,提高導遊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鼓勵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離退休老專家、老教師從事導游工作。實施全國旅遊培訓計劃,加強對紅色旅遊、鄉村旅遊和文化遺產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五年內完成對旅遊企業全部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的分級分類培訓。(十七)加強旅遊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以旅遊交通、旅遊設施、旅遊餐飲安全為重點,嚴格安全標准,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檢查,落實安全責任,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旅遊安全保障機制。嚴格執行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和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完善旅遊安全提示預警制度,重點旅遊地區要建立旅遊專業氣象、地質災害、生態環境等監測和預報預警系統。防止重大突發疫情通過旅行途徑擴散。推動建立旅遊緊急救援體系,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健全出境遊客緊急救助機制,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搞好旅遊保險服務,增加保險品種,擴大投保范圍,提高理賠效率。(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旅遊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的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旅遊發展基金重點用於國家旅遊形象宣傳、規劃編制、人才培訓、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安排中央財政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外貿發展基金以及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時,要對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給予支持。要把旅遊促進就業納入就業發展規劃和職業培訓計劃,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完善「家電下鄉」政策,支持從事「農家樂」等鄉村旅遊的農民批量購買家電產品和汽車摩托車。(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對符合旅遊市場准入條件和信貸原則的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要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和貸款利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對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但暫時經營困難的旅遊企業,金融機構要按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進一步完善旅遊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增強體系,加大各類信用擔保機構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的擔保力度。拓寬旅遊企業融資渠道,金融機構對商業性開發景區可以開辦依託景區經營權和門票收入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中小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積極鼓勵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在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鼓勵消費金融公司在試點過程中積極提供旅遊消費信貸服務。積極推進金融機構和旅遊企業開展多種方式的業務合作,探索開發適合旅遊消費需要的金融產品,增強銀行卡的旅遊服務功能。(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實賓館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參與政府采購和服務外包。旅行社按營業收入繳納的各種收費,計征基數應扣除各類代收服務費。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標准或地方標准並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遊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後,免徵排污費。旅遊企業用於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鼓勵銀行卡收費對旅行社、景區售票商戶參照超市和加油站檔次進行計費,進一步研究適當降低對賓館飯店的收費標准。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可以開發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開發旅遊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興辦旅遊業。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加快發展旅遊業重要意義的認識,強化大旅遊和綜合性產業觀念,把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加以培育、重點扶持,切實抓好本意見的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綜合協調,國家旅遊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業務指導並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3.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的政策解讀
一、放寬旅遊市場准入,打破行業、地區壁壘,簡化審批手續,鼓勵社會資本公平參與旅遊業發展,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依法投資旅遊產業。
政策解析:此條政策的立意,在於通過改革在國內形成統一的旅遊大市場,從大局出發,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到旅遊業發展建設中。各地旅遊部門須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氣,重新梳理和審視本地區在消除行業、地區壁壘方面存在的問題,旅遊部門能夠解決的,要抓緊時間盡快解決;僅靠旅遊部門不能解決的,要爭取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予以解決。
二、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組改制,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支持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
政策解析:此條政策的立意,在於全面推動各類旅遊企業的做大做強,從而提高旅遊企業的總體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旅遊產業整體素質。政策充分考慮到旅遊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寬的特點,專門提出各類企業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有利於推動形成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各地須按照本條政策的要求,進一步推動國有旅遊企業的改革改制,通過必要的扶持和引導,盡快把國有旅遊企業推向市場;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監督和管理,對資質優良、經營業績突出、市場潛力大的中小企業,要探索更多手段予以扶持。
三、支持各地開展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
政策解析:本條政策的立意,在於鼓勵地方以更廣闊的視野開展旅遊業改革試驗,從中總結經驗,推進旅遊產業整體改革步伐。進行旅遊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的地區,應進一步大膽探索和實踐,以更實際的舉措推進改革實踐;進行經濟社會改革綜合試點的地區,旅遊部門應加強與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協調,將旅遊改革的內容更多地納入到綜合改革中;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協調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推動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推動中存在的問題。各地須加強與國家旅遊局在改革方面的信息互通,及時提出在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國家旅遊局協調解決的問題,以利國家旅遊局從更宏觀的層面總體謀劃,推動整個產業的改革和發展。
四、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把應當由企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承擔的職能和機構轉移出去。五年內,各級各類旅遊行業協會的人員和財務關系要與旅遊行政管理等部門脫鉤。
政策解析:此條政策的立意,在於通過把協會改革改制進行得更深入、更徹底,從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現建設務實、高效政府的要求。《意見》中對此提出量化的時間要求,是對旅遊改革寄予的厚望,各地須按照這一要求,抓緊做出協會改革改制的具體方案和時間安排,按時完成任務。
五、景區門票價格調整要提前半年向社會公布,所有旅遊收費均應按規定向社會公示。
政策解析:本條政策的立意,在於通過對景區門票價格調整向社會公布設定具體時限,以及向社會公示旅遊收費項目做出原則規定,以便更好地保護遊客的知情權和旅遊企業的切身利益。各地旅遊部門須協同發展改革、價格部門,根據本條政策對於時限等方面的要求,及時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予以落實,並加強對公布和公示本身及其執行情況的監督。
4.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對我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5.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逗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地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逗依賴症地。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地,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
6. 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條令內容
創新發展理念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廣大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遊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
轉變發展方式
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准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游發展動力
(三)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遊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遊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遊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遊服務標准。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取消邊境旅遊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遊部門。(四)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加強區域性客源互送,構建務實高效、互惠互利的區域旅遊合作體。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採取有利於邊境旅遊的出入境政策,推動中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中東歐的區域旅遊合作。積極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加強旅遊雙邊合作,辦好與相關國家的旅遊年活動。(五)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完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遊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遊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空間拓展
(六)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在城鄉規劃中要統籌考慮國民休閑度假需求。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合理優化布局,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積極推動體育旅遊,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遊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發揮中醫葯優勢,形成一批中醫葯健康旅遊服務產品。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遊。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准,完善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遊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繼續支持郵輪遊艇、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國產化,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強規劃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規范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加強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八)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整合會展活動,發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慶品牌效應,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內容,抵制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十一)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重視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傳承和弘揚老字型大小品牌,加大對老字型大小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遊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鼓勵各地推出旅遊商品推薦名單。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可按照規定設立出境免稅店,優化商品品種,提高國內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落實進出境遊客行李物品監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的可行性。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二)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遊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志設置。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重點旅遊景區要健全交通集散體系。增開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列車和旅遊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遊專列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遊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遊包機業務。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增開國際、國內郵輪航線。制定旅遊信息化標准,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十三)保障旅遊安全。加強旅遊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范,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的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十四)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加快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遊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遊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應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門票費用減免。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及團體收費價格。要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完善旅遊發展政策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十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進一步完善遊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十八)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遊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十九)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佔用耕地。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佔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遊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遊志願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遊科研單位和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推動本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重視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重復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要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落實配套法規。發展改革委、旅遊局要定期匯總各地區及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並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7.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意見建議
一、樹立科學旅遊觀
(一)創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依法興旅,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推動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遊客文明旅遊的發展格局;堅持融合發展,推動旅遊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良好的旅遊環境,讓廣大遊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開心,在旅遊過程中發現美、享受美、傳播美。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遊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遊消費需求;推動旅遊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註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註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遊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准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境內旅遊總消費額達到5.5萬億元,城鄉居民年人均出遊4.5次,旅遊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5%。
二、增強旅遊發展動力
(三)深化旅遊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旅遊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切實發揮各類旅遊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和運行規則,打破行業、地區壁壘,推動旅遊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各地要破除對旅行社跨省設分社、設門市的政策限制,鼓勵品牌信譽度高的旅行社和旅遊車船公司跨地區連鎖經營。積極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扶持特色旅遊企業,鼓勵發展專業旅遊經營機構,推動優勢旅遊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打造跨界融合的產業集團和產業聯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品牌的旅遊企業做大做強。穩步推進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對國家自然和文化遺產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抓緊建立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對景區遊客進行最大承載量控制。統一國際國內旅遊服務標准。完善旅遊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方法,建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取消邊境旅遊項目審批,將旅行社經營邊境游資格審批和外商投資旅行社業務許可下放至省級旅遊部門。
(四)推動區域旅遊一體化。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完善國內國際區域旅遊合作機制,建立互聯互通的旅遊交通、信息和服務網路,加強區域性客源互送,構建務實高效、互惠互利的區域旅遊合作體。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圖們江地區開發合作以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框架下,採取有利於邊境旅遊的出入境政策,推動中國同東南亞、南亞、中亞、東北亞、中東歐的區域旅遊合作。積極推動中非旅遊合作。加強旅遊雙邊合作,辦好與相關國家的旅遊年活動。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遊市場。完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體系,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逐步實現國家旅遊宣傳促銷專業化、市場化。建立多語種的國家旅遊宣傳推廣網站,加強國家旅遊形象宣傳。研究促進外國人入境過境旅遊簽證便利化措施,推動符合規定條件的對外開放口岸開展外國人簽證業務,逐步優化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城市數量適當、布局合理。統籌研究部分國家旅遊團入境免簽政策,優化郵輪出入境政策。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不斷提高簽證簽發、邊防檢查等出入境服務水平。
三、拓展旅遊發展空間
(六)積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在城鄉規劃中要統籌考慮國民休閑度假需求。加強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合理優化布局,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積極推動體育旅遊,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遊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遊客開展體育旅遊服務。推進整形整容、內外科等優勢醫療資源面向國內外提供醫療旅遊服務。發揮中醫葯優勢,形成一批中醫葯健康旅遊服務產品。規范服務流程和服務標准,發展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醫療旅遊。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建立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准,完善旅居全掛車上路通行的政策措施,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遊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旅遊、海洋旅遊。繼續支持郵輪遊艇、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國產化,積極發展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
(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突出鄉村特點,開發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產品。推動鄉村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鎮,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小鎮,建設一批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名村。加強規劃引導,提高組織化程度,規范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保持傳統鄉村風貌。加強鄉村旅遊精準扶貧,扎實推進鄉村旅遊富民工程,帶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統籌利用惠農資金加強衛生、環保、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加強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遊專業畢業生、專業志願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八)創新文化旅遊產品。鼓勵專業藝術院團與重點旅遊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鮮明、藝術水準高的專場劇目。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范整合會展活動,發揮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慶品牌效應,組織開展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遊活動。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支持傳統戲劇的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的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在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中,反對低俗、庸俗、媚俗內容,抵制封建迷信,嚴厲打擊黃賭毒。
(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增進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旅行。支持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工礦企業、科研機構,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體系。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
(十)大力發展老年旅遊。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准,適當配備老年人、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鼓勵地方和企業針對老年旅遊推出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和優惠措施。抓緊制定老年旅遊服務規范,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遊服務品牌。旅遊景區門票針對老年人的優惠措施要打破戶籍限制。
(十一)擴大旅遊購物消費。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建設工程,重視旅遊紀念品創意設計,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培育體現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傳承和弘揚老字型大小品牌,加大對老字型大小紀念品的開發力度。整治規范旅遊紀念品市場,大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業街區,鼓勵發展特色餐飲、主題酒店。鼓勵各地推出旅遊商品推薦名單。在具備條件的口岸可按照規定設立出境免稅店,優化商品品種,提高國內精品知名度。研究完善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將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國符合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落實進出境遊客行李物品監管的前提下,研究新增進境口岸免稅店的可行性。鼓勵特色商品購物區建設,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發展購物旅遊。
四、優化旅遊發展環境
(十二)完善旅遊交通服務。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和機場建設要統籌考慮旅遊發展需要。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遊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將通往旅遊區的標志納入道路交通標志范圍,完善指引、旅遊符號等標志設置。推進旅遊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重點旅遊景區要健全交通集散體系。增開旅遊目的地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列車和旅遊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遊專列的旅遊服務功能,鼓勵對旅遊團隊火車票價實行優惠政策。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支持重點旅遊城市開通和增加與主要客源地之間的航線,支持低成本航空和旅遊支線航空發展,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遊包機業務。規劃引導沿江沿海公共旅遊碼頭建設,增開國際、國內郵輪航線。制定旅遊信息化標准,加快智慧景區、智慧旅遊企業建設,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
(十三)保障旅遊安全。加強旅遊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完善旅遊安全服務規范,旅遊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範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遊項目的旅遊者進行風險提示,並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遊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遊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將其納入當地統一的應急體系。重點景區要配備專業的醫療和救援隊伍,有條件的可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統籌建設。
(十四)加強市場誠信建設。在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中,加快完善旅遊相關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記錄。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旅遊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和誘導、欺騙、強迫遊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消費環境,引導旅遊者文明消費。充分發揮旅遊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景區景點進一步做好文明創建和文明旅遊宣傳引導工作,加大景區文明旅遊執法,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行為。
(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等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要實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應嚴格按照規定,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實行門票費用減免。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另行收費項目的價格及團體收費價格。要進一步加強價格監管,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五、完善旅遊發展政策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強化全社會依法休假理念,將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作為勞動監察和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加快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鼓勵職工結合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十七)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遊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進一步完善遊客咨詢、標志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力量開發建設一批新的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和特色旅遊目的地。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抓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旅遊資源整體開發,引導生態旅遊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重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中央政府要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重點景區、鄉村旅遊、紅色旅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等旅遊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十八)加大財政金融扶持。抓緊研究新形勢下中央財政支持旅遊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做好國家旅遊宣傳推廣、規劃編制、人才培養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要將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和項目納入支持范圍。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通過企業債、公司債、中小企業私募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加強債券市場對旅遊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旅遊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加大對小型微型旅遊企業和鄉村旅遊的信貸支持。
(十九)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安排旅遊用地的規模和布局,嚴格控制旅遊設施建設佔用耕地。改革完善旅遊用地管理制度,推動土地差別化管理與引導旅遊供給結構調整相結合。編制和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和海洋功能區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范用海及海岸線佔用。年度土地供應要適當增加旅遊業發展用地。進一步細化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邊遠海島和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的支持措施。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遊企業,修建旅遊設施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二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編制全國旅遊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優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強旅遊學科體系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大力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建立完善旅遊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導游評價制度,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一致的激勵機制。加強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建立一批國家旅遊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加強導游等旅遊從業人員培訓,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遊志願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遊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落實好相關扶持政策。支持旅遊科研單位和旅遊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遊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各地要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大膽探索,勇於創新,推動本地區旅遊業改革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各地要加強規劃引導,重視對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重復建設。各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要深入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落實配套法規。發展改革委、旅遊局要定期匯總各地區及有關部門對本意見的貫徹執行情況並開展督促檢查。各級旅遊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加強協調配合,促進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國務院
2014年8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8. 請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快發旅遊業的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工作,談一談自己應該怎樣加深理解、貫徹落實
範文在此,自己改一改就能用啦!哇哈哈! 學習《文件》精神心得體會:強勢推進旅遊業更好更快發展! 旅遊資源是伊犁最具特色和優勢的資源之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著力建設「集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民俗風情資源為一體的休閑度假旅遊勝地」的工作目標,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發揮優勢、提升品位,強勢推動伊犁旅遊業更好更快發展。 科學謀劃旅遊布局。充分挖掘西域歷史文化積淀、邊疆民俗風情和跨國邊境貿易等特色和優勢,著力建設集「自然生態游、歷史文化游、民俗風情游、冬季冰雪和跨國邊境游」等五大產品體系為主導的旅遊業發展格局。根據資源的相近性和地域的相鄰性,把伊犁河谷旅遊資源整合為四大區域板塊。一是那拉提草原生態旅遊區。以那拉提為龍頭,由唐布拉、庫爾德寧、喀拉峻、夏塔草原生態旅遊區,果子溝-賽里木湖高山湖泊觀光區,夏塔森林冰川探險區等構成,突出發展自然風光游。二是伊寧民俗風情旅遊區。以伊寧市為中心,由察布查爾縣、伊寧縣民俗資源為依託,圍繞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察布查爾錫伯民俗文化旅遊名鎮、伊寧縣維吾爾族和回族飲食一條街等構成,突出發展民俗風情游。三是歷史文化體驗旅遊區。由霍城惠遠古城、特克斯八卦城、昭蘇夏塔「三古」(古城、古道、古墓群)構成,突出發展歷史文化游。四是中亞跨國邊境游旅遊區。以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國際合作中心為核心,由口岸國門、邊民互市等旅遊購物中心等構成,突出發展邊境跨國游。 建立多元投資機制。一是切實抓好旅遊開發項目的儲備、論證、申報、立項,建立《伊犁州直旅遊開發項目儲備庫》,對符合伊犁旅遊投資導向、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的旅遊項目,優先納入國家、自治區、州級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予以積極支持。二是要做好旅遊項目招商,做到「四突出」(突出重點、突出配套、突出規模、突出特色),與規劃相銜接,建立伊犁州旅遊招商引資項目庫,提前做好旅遊項目開發論證和政策支持。對重大旅遊發展項目,實行「一項一策」。三是要充分發揮財政、發改委、文化、林業、交通、水利、民宗、農業、國土、城建、環保、扶貧開發等方面的資金和項目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加大各類項目資金向旅遊業發展的傾斜力度,加快建立項目支撐體系。 科學編制和嚴格實施旅遊規劃。充分發揮政府在旅遊發展中的主導作用,繼續加大對旅遊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區域旅遊規劃和重點項目規劃的順利編制、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公益設施的投入與建設、促進旅遊商品開發、重大旅遊項目的啟動和旅遊形象宣傳工作的正常開展。牽頭完善《伊犁河谷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盡快完成各主要景區(點)控制性詳規,形成全州旅遊業的三級規劃科學體系。要堅決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堅決防止盲目開發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積極推進旅遊信息化項目建設。以旅遊網路營銷、旅遊展示、旅遊電子政務、旅遊投訴救援、旅遊政策法規、旅遊業務遠程管理、旅遊安全等應用體系為重點,建設和完善州、縣(市)、旅遊企業三級旅遊信息平台,建立全州統一的「伊犁之旅」旅遊信息網,提供優質的旅遊信息服務。健全旅遊者信息調查制度,建立旅遊咨詢服務機構,及時把握旅遊者需求動態,引導有序旅遊。
9.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的意見全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旅遊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革創新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對於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一、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一)著力改善旅遊消費軟環境。建立健全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標准,規范旅遊經營服務行為,提升賓館飯店、景點景區、旅行社等管理服務水平。大力整治旅遊市場秩序,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價格欺詐、欺客宰客、超低價格惡性競爭、非法「一日游」等旅遊市場頑疾,進一步落實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健全旅遊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完善旅遊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深化景區門票價格改革,調整完善價格機制,規范價格行為。大力弘揚文明旅遊風尚,積極開展旅遊志願者公益服務,提升遊客文明旅遊素質。(二)完善城市旅遊咨詢中心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據實際需要,在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遊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等建設旅遊咨詢中心。鼓勵依託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遊客集散中心。2020年前,實現重點旅遊景區、旅遊城市、旅遊線路旅遊咨詢服務全覆蓋。(三)加強連通景區道路和停車場建設。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城市及國道、省道至A級景區連接道路建設。加強城市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加快實現從機場、車站、碼頭到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對接。加大景區和鄉村旅遊點停車位建設力度。(四)加強中西部地區旅遊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國家重點旅遊線路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按實際需求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線。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鼓勵企業發展低成本航空和國內旅遊包機業務。(五)大力推進旅遊廁所建設。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用三年時間全國新建、改建5.7萬座旅遊廁所,完善上下水設施,實行糞便無害化處理。到2017年實現全國旅遊景區、旅遊交通沿線、旅遊集散地的旅遊廁所全部達到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要求。二、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六)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制定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和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標准,明確營地住宿登記、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絲綢之路沿線、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遊地區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到2020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1000個左右。(七)推進郵輪旅遊產業發展。支持建立國內大型郵輪研發、設計、建造和自主配套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國內造船企業研發製造大中型郵輪。按照《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進一步優化郵輪港口布局,形成由郵輪母港、始發港、訪問港組成的布局合理的郵輪港口體系,有序推進郵輪碼頭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程序設立保稅倉庫。到2020年,全國建成10個郵輪始發港。(八)培育發展遊艇旅遊大眾消費市場。制定遊艇旅遊發展指導意見,有規劃地逐步開放岸線和水域。推動遊艇碼頭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清理簡化遊艇審批手續,降低准入門檻和遊艇登記、航行旅遊、停泊、維護的總體成本,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鼓勵發展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中小型遊艇;鼓勵擁有海域、水域資源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遊艇碼頭建設規劃。到2017年,全國建成一批遊艇碼頭和遊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的遊艇休閑旅遊線路網路,培育形成遊艇大眾消費市場。(九)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現代旅遊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到2020年建設一批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購物等功能於一體的全國特色旅遊城鎮和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十)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重點依託現有旅遊設施和旅遊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旅遊度假產品和滿足多層次多樣化休閑度假需求的國民度假地。加快推動環城市休閑度假帶建設,鼓勵城市發展休閑街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拓展城市休閑空間。支持重點景區和旅遊城市積極發展旅遊演藝節目,促進主題公園規范發展。依託鐵路網,開發建設鐵路沿線旅遊產品。(十一)大力發展旅遊裝備製造業。把旅遊裝備納入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制定完善安全性技術標准體系。鼓勵發展郵輪遊艇、大型遊船、旅遊房車、旅遊小飛機、景區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兼並收購國外先進旅遊裝備製造企業或開展合資合作。鼓勵企業開展旅遊裝備自主創新研發,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政策。(十二)積極發展「互聯網+旅遊」。積極推動在線旅遊平台企業發展壯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的資源、要素和技術,形成旅遊業新生態圈,推動「互聯網+旅遊」跨產業融合。支持有條件的旅遊企業進行互聯網金融探索,打造在線旅遊企業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寬移動支付在旅遊業的普及應用,推動境外消費退稅便捷化。加強與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合作,發行實名制國民旅遊卡,落實法定優惠政策,實行特惠商戶折扣。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遊網路購物、在線旅遊租車平台等新業態的准入許可和經營許可制度。到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遊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三、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十三)豐富提升特色旅遊商品。扎實推進旅遊商品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市場主體開發富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豐富旅遊商品類型,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遊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加大對老字型大小商品、民族旅遊商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加快實施中國旅遊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國特色旅遊商品系列。鼓勵優質特色旅遊商品進駐主要口岸、機場、碼頭等旅遊購物區和城市大型商場超市,支持在線旅遊商品銷售。適度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十四)積極發展老年旅遊。加快制定實施全國老年旅遊發展綱要,規范老年旅遊服務,鼓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老年旅遊產品。各地要加大對鄉村養老旅遊項目的支持,大力推動鄉村養老旅遊發展,鼓勵民間資本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舉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鼓勵進一步開發完善適合老年旅遊需求的商業保險產品。(十五)支持研學旅行發展。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支持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鼓勵各地依託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機制。旅行社和研學旅行場所應在內容設計、導游配備、安全設施與防護等方面結合青少年學生特點,寓教於游。加強國際研學旅行交流,規范和引導中小學生赴境外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十六)積極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推出一批以中醫葯文化傳播為主題,集中醫葯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中醫葯健康旅遊示範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醫葯健康旅遊產業示範園區,推動中醫葯產業與旅遊市場深度結合,在業態創新、機制改革、集群發展方面先行先試。規范中醫葯健康旅遊市場,加強行業標准制定和質量監督管理。擴大中醫葯健康旅遊海外宣傳,推動中醫葯健康旅遊國際交流合作,使傳統中醫葯文化通過旅遊走向世界。四、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十七)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突出鄉村生活生產生態特點,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開發建設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鄉村旅遊產品,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注重保護民族村落、古村古鎮,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遊村鎮,讓遊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十八)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重點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的道路、電力、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相關旅遊休閑配套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遊模範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十九)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專業培訓,三年內引導和支持百萬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到2017年,全國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遊創業就業鄉村。(二十)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加大對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的規劃指導、專業培訓、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鄉村旅遊規劃扶貧公益活動,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到2020年,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遊,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遊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五、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二十一)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並抓好落實。(二十二)鼓勵錯峰休假。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二十三)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二十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地區要加快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設立中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遊產業促進基金。支持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遊項目。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國家重點旅遊景區、「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遊線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遊開發和鄉村旅遊扶貧村等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讓多彩的旅遊豐富群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二十五)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對投資大、發展前景好的旅遊重點項目,要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土地和圍填海計劃指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安排給中西部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石漠化土地開發旅遊項目。對近海旅遊娛樂、浴場等親水空間開發予以優先保障。(二十六)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旅遊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發展旅遊投資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旅遊項目產權與經營權交易平台建設。積極引導預期收益好、品牌認可度高的旅遊企業探索通過相關收費權、經營權抵(質)押等方式融資籌資。鼓勵旅遊裝備出口,加大對大型旅遊裝備出口的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