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杜甫草堂的來歷
一、來歷:
1、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他的詩「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夫》)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他在這里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因曾被授「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而又被稱做杜工部。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攜家帶口告別成都,兩年後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
2、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經宋、元、明、清多次修復而成,其中最大的兩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和公元1811年(清嘉慶十六年),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規模和布局,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博物館,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5月成立杜甫草堂博物館,2006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現存杜甫行蹤遺跡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特色和知名度的一處。
3、今日草堂,古樸典雅,規模宏偉,佔地300多畝。其中大廨、詩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紀念性建築物,坐落在中軸線上,幽深寧靜。廨堂之間,迴廊環繞,別有情趣。祠前東穿花徑,西憑水檻,祠後點綴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風光。園內有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霜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蘭園、茂密如雲的翠竹蒼松。整座祠宇即有詩情,又富畫意,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著名園林。
二、杜甫介紹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㈡ 我是區域經濟專業的,不知道進入陝西省旅遊設計院的可能性大不大
這個設計院有好幾個所,其中一個是城市規劃所,城規和區域經濟關回系非常密切,另外旅答游規劃也有區域規劃內容,照理說應該是需要這方面人才的。建議你跟省旅遊設計院總規劃師崔寧聯系問問(進單位網頁可查到他的聯系辦法),他最清楚。
㈢ 唐代中國通史交好的國家多達多少個
隋唐五代時期,中外交往異常頻繁,與70多個國家國家。
高麗、新羅版、百濟、日本、林邑、泥婆權羅、驃國、赤土、真臘、室利佛逝、訶陵、天竺、獅子國、大食、波斯等國都與唐朝有廣泛的經濟文化交流。各國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旅遊者,人數眾多,不斷來到唐朝。唐朝的使臣、僧侶、商人,亦不絕於途。
(3)旅遊規劃崔寧擴展閱讀:
唐朝經濟發達,社會、科技、文化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等附屬國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洛陽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等傳入中國。
向唐帝國朝貢的國家多達三百餘國,至唐玄宗時期有七十餘藩屬國。
㈣ 想了解成都!
成都是一個生活就業都比較安逸的城市,也是一個外地人來了不想再走的城市回.現在成都答的發展可以說很快,去年被評為」國家級旅遊城市」以後來成都發展的公司就更多了.當然多數還是旅遊公司,就我知道的,以前我的朋友都在外地做旅遊的現在都在成都開了自己的旅行公司.
INTEL等大公司都在成都,電腦城也有3個大的。
平均工資1500,普通生活費600,電腦銷售員底薪400,不加保險、福利,按10-25%提成. 搞銷售的,情況好月收入上萬,情況不好飯都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