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校園旅遊資源如何開發利用
(1)中小學生理想游。中小學生急切想了解高校、體驗大學生活,他們渴望能夠接觸高校、與高校學生直接交流。高校旅遊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理,高校的學習氛圍、生活氣息更能激發他們勤奮學習的動力。相對於其他形式的旅遊,高校旅遊更易獲得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的認可,從而吸引眾多的中小學生參加。
(2)大學新生入學游。剛剛考入大學的新生,大多對陌生的學校及其所在的城市充滿好奇心和探知欲。同時,通過組織、吸引新生參觀游覽所在學校及其所在城市的其他兄弟院校和旅遊景點,能使其了解今後幾年將要生活的環境、學習的場所,從而鍛煉適應環境能力,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增進友誼和合作意識。
(3)探親訪友游。高等學校作為大學生這個年輕群體的集聚地,人員往來十分頻繁。一是現在的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家人的探望關懷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二是如今的年輕一代很重視人際交往,老鄉、同學的往來成為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
(4)畢業慶典游。大學畢業慶典是畢業生一生中難以忘懷的時刻,往往邀請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好友參加其學位授予儀式,觀賞隆重的畢業慶典。同時,畢業生可以帶領親朋好友參觀學校景點、設施,合影留念,欣賞精彩的畢業晚會。
(5)校友返校游。各屆畢業的學生,因為工作、生活的緊張忙碌或其他不便很少有機會重返母校,有著故地重遊的強烈願望。校友通過返校參觀游覽母校,重溫在校生活,既能滿足校友重遊母校的願望,又能增進校友與學校的情誼。
❷ 風景名勝旅遊資源利用的要求是什麼
中國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中國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旅遊資源是可以誘發人們產生正當旅遊動機或行為的一切自然和社會因素的總和。旅遊資源所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它的吸引力強弱程度決定著旅遊規模的大小或客源數量的多少。旅遊資源的開發是把「資源」建設成供人游覽、參觀、療養、娛樂的風景區或旅遊地。開發利用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已開發利用的風景區上擴建一些新的旅遊項目,增加新的旅遊內容,二是開發利用新的風景區。
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不但要考慮經濟效益,而且要注意到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遊活動具有文化屬性,它給人以高級精神享受,給人以美感、教育、啟迪等。為了避免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盲目性,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保護、突出民族和地方特色
一般來說,任何地區、民族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競爭力,因為多數旅遊者抱著「獵奇」的心理。如我國天下名山,古人評說其特色為:「青徐得其平,秦蜀得其奇,吳越得其秀」。就山而言,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氣候、水文和植被條件的差異,山形山勢山景均有特色。又如我國近幾年建成了一些現代化的大型高檔賓館,對國外旅遊者來說反而不如蒙古包、窯洞、傣樓、四合院等地方民族式建築吸引人。
(二)市場原則
旅遊市場的變化、動向直接影響著客源的變化,而客源的多少又決定了某個旅遊點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果某處旅遊資源盲目開發後,客源不足,沒有去看,則失去了開發的意義。旅遊市場受許多因素制約,如經濟狀況,旅遊者動機變化、風景的吸引力、地理位置、交通條件、接待設施、服務質量、管理水平、宣傳工作,以及當前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等。在旅遊資源開發前必須對市場客源情況作出符合實際的評估,並預測今後的發展趨勢。
(三)權衡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
對旅遊資源的開發,一定要對資源價值(包括觀賞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價值等)及其可能產生的效益進行評估,然後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條件優越者先上,條件差者後上或不上。要按照國家經濟基本建設的總方針,充分發揮現有旅遊資源的利用率和對其他行業的促進作用。旅遊資源的開發要為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做貢獻。
(四)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
從某種意義上講,旅遊資源的開發是為了美化環境、美化生活,但決不能破壞生態平衡,污染自然環境。因此也要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依法開發旅遊資源,使兩者相得益彰。
二、中國旅遊資源的保護
凡確有價值的旅遊資源都必須妥善保護。有些自然景觀、文物古跡一旦遭到破壞,便不能再生,因此旅遊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保護旅遊資源是首要的,不可動搖的原則,關繫到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和保存的重大問題,也是子孫萬代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傳統的大問題。
旅遊資源的保護應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旅遊資源本身的保護;二是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保護旅遊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發展旅遊事業的前提。因此我們要減少對旅遊資源的破壞。旅遊資源的破壞渠道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有人為和自然兩方面。
(一)人為破壞
1.戰爭破壞
世界上許多歷史古跡、風景名勝毀於戰爭之中,中國這種情況尤甚。就近代而言,從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發動了多次侵略戰爭,他們一方面掠奪、盜竊我國的珍貴歷史文物,另一方面大肆破壞名勝古跡。如北京清代的圓明園,是清皇室耗巨資,用了150多年興建的皇家園林,集中外園林藝術之大成,譽為「萬園之園」、「東方的凡爾賽宮」,但卻在1880年被英法侵略聯軍化為灰燼,成為廢墟。侵略者破壞歷史古跡的罪行將銘刻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這是侵略者無恥行徑的一頁,將永遠受到譴責。
2.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
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受到自然界的報復。如濟南泉水、河北邢台的白泉等地,由於人們過量開采地下水,致使許多泉眼停噴。
3.不合理的工業布局
部分工業企業布局在風景區或風景區附近,污染環境、破壞景觀。如以錦秀著稱的富春江,近年來沿江修建了一批小化肥廠、小農葯廠、小造紙廠,將大量污水排入江中,江水變混,魚蝦死亡,人飲用後不適,造成「身在江邊無水喝」的局面,使美麗的富春江佳景大大遜色。
4.景區超負荷接納,遊人遵守公德意識弱
遊人在風景區超負荷的活動以及各種違反公共道德的行為,如亂扔廢物,攀木折花,踐踏草坪,偷獵鳥獸,在景觀建築物上亂刻亂畫等,破壞景觀,污染環境。另外由於遊人過多,加重了土壤板結,造成古樹死亡,如北京古園林中,約有百年以上的古松柏 15 214株,但因樹根附近土壤被遊人踏實,樹根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營養而逐漸衰亡。
5.文物管理不善
由於文物管理不善或無人管理造成有些名勝古跡建築被拆,文物被竊,樹木被砍,塑像被毀。尤其是在「十年動亂」中,文物古跡被嚴重破壞,一大批稀世珍寶毀於一旦。
6.宣傳不夠,保護資源意識差
科學普及和文物保護重要性宣傳不夠,人們為了自身利益而毀壞景觀,如萬里長城腳下的居民,拆磚毀城的現象屢屢發生。
(二)自然毀壞
自然界由於發生災害現象,如地震、火山、洪水、地基不穩下沉,以及風化、浸蝕作用等,會對自然和人文景觀造成破壞。例如我國許多古塔由於地震倒塌,大同雲崗石窟許多砂岩佛像由於長期風化、浸蝕而面目皆非,凡此種種都屬於自然毀壞。
為防止旅遊資源的破壞,保護措施應從這幾方面進行:建立健全旅遊資源的保護法規;建立健全旅遊資源的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體制;不斷向人民群眾和旅遊者宣傳保護旅遊資源的重要性,使全體人民樹立起維護旅遊資源的道德觀和責任感。另外還應注意防止由於旅遊業的發展而給自然環境造成的污染,在開發旅遊景點時要重視保護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對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的保護,頒發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規法令。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許多文物古跡還不斷遭到破壞,不少風景區受到嚴重污染。為此,健全法規,健全管理機構,加強資源保護法的宣傳是十分必要的。同時,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加強對旅遊資源的保護將更直接有效。迄今為止,我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799處,其中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60多處。
三、中國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關系
我國的旅遊資源盡管異常豐富,但還必須經常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增添新的旅遊項目,不斷改進和完善新的旅遊設施,才能使旅遊業不斷發展,並在國際旅遊業的激烈競爭中取勝。
當前,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生活水平的穩步提高,對旅遊的興趣更趨濃厚,這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旅遊業的發展及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必將推動人們去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國家和地方經濟實力的增長,也為開發旅遊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保護旅遊資源涉及保護生態平衡、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民族文化傳統的重大問題,對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有直接影響。它不僅要求保護旅遊資源本身,還要求保護其周圍環境,而開發利用又進一步推動資源保護,且為旅遊資源的保護提供更多的資金。雖然對旅遊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主要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如為加強保護旅遊資源,就要盡可能保持其本身的自然的或歷史的風貌,在一定范圍內不能有不和諧的建築設施和活動,以保證其所體現出的特殊意境。但強調保護也並不意味著只能保護原狀,那是消極的保護。在合理的開發利用中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使原有特色更加突出。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是為了更加體現出其旅遊價值,提高其在旅遊市場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顧客,而旅遊資源的保護則是旅遊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保護不排除開發,而開發是在保護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可見旅遊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❸ 什麼是旅遊資源旅遊資源是什麼意思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國內理解: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現象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
外國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3)旅遊資源的利用擴展閱讀:
資源特性:
旅遊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於發展旅遊業的自然資源和古今人文資源的總稱。具體來說,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地形,動植物、海灘、自然風景等,而人文資源則包括:民族、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博物館、飲食菜餚、工藝美術、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及眾多的娛樂設施等。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借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強壟斷性。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於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致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
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來這些,旅遊勝地的遊客就寥寥無幾。因此,旅遊的季節性造成旅遊業的淡旺季。旺季越長,旅遊業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背景、經濟狀況不同,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服飾裝束、風土人情、住宅建築、風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屬性分類: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自然資源實例:
自然資源是指條件和自然風光,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礦泉、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氣溫、日照、雨星等。
1、中國名山:
1、五嶽:東岳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2、風景名山:黃山、廬山、武夷山、雁盪山、阿里山、天柱山;
3、四大自然保護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卧龍自然保護區;
4、四大名河: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
5、七大名湖:太湖、洞庭湖、巢湖、鄱陽湖、洪澤湖、杭州西湖、台灣日月潭;
6、四大瀑布: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黃山風景區瀑布、廬山瀑布;
7、著名泉水:北京玉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泉水、杭州虎跑泉;
8、著名海濱:大連海濱、北戴河海濱、青島海濱、廈門海濱、天涯海角海濱;
9、著名高山草甸:武功山,兔耳嶺。
參考資料:
網路-旅遊資源
❹ 旅遊資源包括哪些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旅遊資源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現象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旅遊資源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
外國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❺ 旅遊資源利用效率低下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旅遊業在一定情況下,邊際成本是極低的,有時幾乎為零,而失去了成本制內約的約束,很容易導致旅遊容資源的過度消耗,對旅遊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旅遊資源配置低下具體表現為:
一是一味注重旅遊資源的增量開發,而忽略了對固有的旅遊資源的深度利用。
二是盲目跟風、模仿的行為屢禁不止。旅遊資源開發人員盲目跟風,無法利用自身的創意提高效益,而在開發的過程中,忽略市場容量和環境、生態的承受能力,最終導致旅遊資源的收益較低,甚至為負數。
三是政府雖然具有「資源配置權」,但是並沒有制定完善的法規或措施。旅遊系統資源配置低下,沒有人需要對其進行負責,最終導致旅遊資源利用長期處在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狀態下。
❻ 怎樣才能實現旅遊資源合理開發
旅遊資源開發主要問題:有限資源面臨市場迅速擴張的壓力。而重復建設和盲目粗放式開發加重資源供需失衡;資源開發從人文景觀資源轉向自然生態資源,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就成為一對難解的矛盾;城市建設與旅遊事業的發展也因「兩張皮」而導致不可再生的文化生態資源的浪費;旅遊經濟高速增長與僵化陳舊體制並存,開發機制有待轉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試就這些問題,並以珠海市為例來探討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和利用的正確途徑。
一、旅遊資源開發原則與景點布局
珠海作為全國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國家級的風景旅遊區正在進行旅遊資源的大開發,也就是旅遊環境容量的大擴容。對此,我們應如何確定擴容的方向、內容、層次、深度,以達到既有內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擴展?在擴容的過程中又要注意哪些問題?本人認為,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特色性原則。特色即差異性。鮮明的特色是旅遊資源的生命力所在。只有特色,才會有注意力。旅遊經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要注意旅遊景點之間的差別性,體現人無我有的特色。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實質就是要尋找、發掘和利用旅遊資源的特色。經過開發的旅遊資源,不僅應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時,還應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鮮明和有所創新和發展,絕對要避免在開發後的旅遊資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壞。
(二)共生性原則。就是這一旅遊項目與另一旅遊項目之間是共生的。旅遊項目是外部性很強的項目,有正向和負向外部性之分。所謂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遊項目之間是相容的、互補的、協調的,看了這一景點之後,有一種再去游覽另一景點的渴望。所謂負向的外部性是指旅遊項目之間是相剋的、類同的,而不是呈現合作形態。旅遊資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資源與自然資源之間、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文化資源與文化資源之間的共生性現象,而且不同的旅遊項目,其共生現象是不同的。如展覽館與賓館、商場、交通設施、自然景點、人造景點相互之間是共生的。所以,要注意各種旅遊景點在某一小區域內的協調。
(三)網路化原則。旅遊業是一個擴大化了的網路,是自然網路。在珠海旅遊業的發展問題上,我們經常強調要有大珠三角的觀念,要發揮珠三角各市的旅遊資源優勢。實際上,如果某地有獨特性的旅遊亮點,即使人為阻止也是不行的,遊客還是會千里迢迢去游覽,會千方百計解決道路不暢、住宿飲食不便等問題。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的旅遊景點有沒有形成亮點,有沒有形成網路,各地的旅遊景點在大區域范圍內有沒有產生互補效應。從珠海的旅遊實際情況看,存在著以下三個網路。
首先是小網路,即中心城區旅遊景點的大擴容。我們要考慮景點之間的共生性,要強調內涵的挖掘,包括實施市區西部和東部的旅遊大開發,重點開發建設唐家灣古村鎮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原唐家舊鎮、共樂園、淇澳白石街、金鼎會同村等,珠海國際賽車、珍珠樂園等旅遊資源也有待於整合)、現代教育科技文化旅遊景區(包括大學園區、南方軟體園、科技創新海岸等)和南灣旅遊新區(包括南屏科技工業園工業游、北山楊氏大宗祠、灣仔花卉公園、海鮮干貨市場購物游等)、橫琴特色旅遊區。
其次是中網路。也就是「兩區一島」,即斗門區、金灣區和東區海島的旅遊開發。斗門區的白藤湖旅遊區已經配套成熟;御溫泉也已名揚海內外;黃楊山-金台寺旅遊區正在完善之中;生態農業游有待於進一步開發挖掘。金灣區雖然成立時間短,但旅遊開發也呈現良好勢頭。亞馬遜熱帶風情園起步看好;平沙溫泉由於香港中旅注資改造氣勢恢弘;飛沙灘也漸漸遊人如過江之鯽;長達30千米的珠港大道不但串聯起一個個新的工業園區,也將串聯起一個個新的旅遊區……但目前整個大西區的旅遊線路安排還是單向的,沒有形成環線。我們應將珠港大道、湖心路、黃楊大道構成的「U」字形結構變為「O」字形結構,使之相互之間形成一個小的閉環,將湖光山色、寺廟溫泉、港口海灘等山水景觀和文化景觀、城市景觀串聯起來,而後向外輻射。東區海島開發還需加大力度。從目前已開發的東奧島、桂山島、萬山島和外伶仃島看,基礎設施不足、水電供應、交通、污染等問題有待解決,旅遊項目的開發尚待挖掘,動植物資源保護有待加強。特別是要乘港珠澳大橋的契機,加強與香港、澳門合作,形成珠江口海域特色旅遊環線。
第三是大網路,就是整個大珠三角旅遊資源的連線成網。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別人的資源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把本地資源與外地資源進行整合,取長補短。廣深珠和粵港澳的旅遊資源是完全可以整合的。今年初推出的廣深珠萬人美食游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以上觀之,要實現旅遊景點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網路化,自身的核心景點建設就顯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們許多旅遊景點存在著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這關鍵在於景點擴容的思路、設計理念和開發主體上存在著問題。從設計理念上講,自然資源的開發,不僅要求有獨特性,同時還要強調資源開發上的文化內涵。俗話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對景區也是這樣,景不在大,有文化內涵則榮,有民族和地方特色就會昌盛。小尺度的自然景點開發如果沒有文化,就會失去內涵,就不會令人流連忘返。有些旅遊景點建設的低水平,主要是表現在這一方面。就文化景觀而言,主題公園是最容易重復的。為什麼會是開發水平太低,而且互補性不強呢?關鍵是許多主題公園的文化原型沒有對路。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幻想文化(游樂園)之間都存在互補性,有些是延伸,有些是轉換,有些是對比,相互之間的關系如沒有處理好,景點規劃就難以落到實處。
二、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模式
珠海旅遊景點另一擴容方向,應該是由城市走向鄉村,這是符合人類回歸自然大趨勢的。在這一過程中,就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要處理好自然資源的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關系的處理上,存在著四種模式;而發展生態旅遊則應注意三大問題。
(一)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模式選擇
1、為保護而保護。這是消極的,已是被實踐所否認的。為保護而保護,這是文物部門的職責,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別不是旅遊業的目的。
2、為開發而開發。這是盲目的,是小農意識。就像農民在水鄉養豬、河裡養點魚一樣,養大了賣出去,取得個人利益,而對水體造成的污染則全都不管。還有的地方把非常好的景觀地帶搞成墓地,能賣出去收點錢就行,根本不考慮環境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毀了聚寶盆去討飯。
3、為保護而開發。如果這個景觀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須是通過保護來開發的。白藤湖地帶,既有沼澤地,又不完全是濕地,帶有天然與人工池塘相結合在一起的特徵。在珠海城區存在這樣的一塊地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這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完全可以統一,這在整個中國城市中也是難以找出第二個來的。白藤湖水鄉這樣的景觀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如果被破壞了,是無法恢復的。對於這樣的旅遊資源,不能由一家企業進行壟斷開發,必須是政府進行壟斷,在高起點的規劃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分片分期進行開發。
旅遊資源開發的主體可分成三類:一是完全以企業為主體進行開發。二是政府與企業進行壟斷性開發。像威尼斯一樣,將白藤湖水鄉內的道路、橋梁由企業為主體興建。小遊船的經營權則由政府壟斷,拍賣給企業經營。三是完全由政府為主體開發。如城區中的古村落的改造、水體的保護等。重要的旅遊資源應取後兩種開發模式。
4、為開發而保護。如石溪山的石刻、高欄島的摩崖石刻等,只有通過開發才能得到保護。可以選擇在政府嚴格規劃的前提下,以企業為主體進行開發。有些項目規劃好以後,可以將項目30年的經營權公開拍賣,國有資產就可以實現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上述石刻和東區海島等項目的開發經營權,如進行公開拍賣,就可賣到很高的價錢,而後由業主們自行招商,精心策劃開發。這就是政府對項目的所有權壟斷,經營權放開。
項目經營權進行公開拍賣時,要設立誰最具有開發能力,誰設計的開發方案最好這兩個標的。第一個標的由拍賣評定,第二個標的由專家組投票評定。把這兩個標的統一起來,最後確定開發單位。
如為開發而保護,就要停止「石頭經濟」、「泥沙經濟」、高山蔬菜、木材加工的發展,把鬱郁蔥蔥的山頭搞成癩痢頭,那是對自然資源的極大破壞。這些低層次的開發、破壞性的開發,必須停止,要進行結構性調整。
❼ 現實的旅遊資源是指已經開發了的為旅遊業所利用的旅遊資源這種說法對否!為什麼
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 主要原因就是旅遊具有 階段性。 旅遊資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本身是帶有發展性質的概念。表現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1)階段性:有些現在不是旅遊資源的事物,將來就可能成為旅遊資源。如文革遺跡。 即所謂未開發的潛在旅遊資源和已開發的現實旅遊資源。 (2)旅遊資源吸引力具有群體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對城市人來說農村田園風光、對農村人來說城市的高樓大廈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當然,你也可以參考旅遊資源的定義: (一)國內學者對旅遊資源概念的理解 (1)自然界和人類社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 (二)外國學者對旅遊資源的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a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❽ 旅遊資源該如何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的價值通常從美學觀賞性、歷史文化性、科學性和奇特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美學觀賞性是指旅遊資源能提供給旅遊者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是吸引力較大的旅遊資源都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性,如桂林山水、張家界的山石、敦煌莫高窟、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歷史文化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旅遊資源是否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關,其遺留文物古跡的數量和質量;二是指旅遊資源是否具有或體現著某種文化特徵,是否與某種文化活動有密切關系,或者是否與文學藝術作品、神話傳說直接相關。科學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某些特性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學科研方面具有什麼樣的地位,能為科學工作者和探索者提供什麼樣的條件和幫助。奇特性即旅遊資源的特色、個性,也就是「與眾不同」「唯我獨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徵。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運用適當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旅遊資源進行宣傳、包裝和挖掘利用,使之納入旅遊業范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各種各樣的景區景點,如風景區、文博院、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