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的的喀喀湖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的的喀喀湖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05 03:09:03

⑴ 的的喀喀湖的環境是怎麼形成的

的的喀喀湖面積有8330平方千米,海拔3812米,水深平均100米,最深處可達256米。它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海拔2000米以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它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兩國交界的科亞奧高原上,其中2/5在秘魯境內,3/5在玻利維亞境內,被稱為「高原明珠」。

的的喀喀湖位於安地斯山脈的一個廣闊盆地(面積約58000平方千米)中,構成安地斯山脈北部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一大部分。在湖的東北岸(玻利維亞境內)被雪覆蓋的雷亞爾山脈中,有安地斯山脈中最高的山峰,高達6400米以上。

湖的水位有季節性變化和數年的周期變化。雨季水位升高,正常情況下在冬季乾旱的幾個月中水位降低。過去認為的的喀喀湖在慢慢地乾涸,但最近的研究似乎否定了這種說法,指出其水位漲落多少有一定的周期。

的的喀喀湖的湖水清澈、微咸,含鹽度5.2%~5.5%。水面平均溫度14℃;自20米的溫躍層往下水溫逐漸降低,水底溫度為11℃。湖中的魚類主要有兩種鱂和一種鯰魚。1939年及其後,引入了鱒魚。還有一種大蛙棲息在湖邊較淺的地區,大的有將近1英尺長。

湖岸和島嶼上的許多遺跡證明,這里曾有過美洲最早的文明。主要的遺跡在湖南端玻利維亞境內的蒂瓦納庫。的的喀喀島上的神廟遺址,按照印加人的傳說,是印加王朝的締造者芒科·卡帕克和瑪瑪·奧柳被太陽神派遣到地球上來的著陸地。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稱之為聖湖。傳說中,水神的女兒伊卡卡愛上青年水手蒂托,水神發現後大怒,將蒂托淹死。蒂托死後化為山丘,伊卡卡則變成浩瀚的淚湖,印第安人將他倆的名字結合一起稱為「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真正魅力在於它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海拔3800米以上的清冽稀薄的空氣、更接近太陽本色的陽光和比天空更湛藍的湖水。在這里,殖民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被奇妙地融合了,形成了該地區特有的地域文化。當地人至今仍使用印第安語言,保持印第安生活傳統,卻個個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烏魯斯人的漂流島是的的喀喀湖上最受歡迎的旅遊項目。烏魯斯人是印第安阿依馬拉族的一支,作為一個小部落,他們為了避開印加等帝國的侵略而逃到了湖中。他們擇「蘆」而居,吃蘆筍,用蘆葦根造出巨大的浮島。在島上用蘆葦造房子、造船、造一切生活必需品。他們知足常樂,在漂流島不大的一方天地里,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將用葦草制物的手藝口口相授。今天,仍有數百人居住在這些漂流島上。最大一個漂流島上還有學校、郵局和商店。

居住在的的喀喀盆地上的艾馬拉人現仍使用印加時期以前在梯田上耕作的方法。他們種植大麥、昆諾阿藜(一種能長出小穀粒的莧草)和從阿爾蒂普拉諾引進的馬鈴薯。的的喀喀湖附近有世界上最高的耕地——海拔4700米的一片大麥田。在這個高度上,穀物永遠不會成熟,但其莖稈則可用作美洲駝和羊駝的飼料。美洲駝和羊駝是駱駝在美洲的親緣動物,印第安人用作役畜,也當做肉類食用,還取駝毛保暖。湖畔平原布滿大量的前哥倫布時期築高的台田和溝渠(現已荒廢),這是用來改善排水並提高地區農業的產能。在秘魯和玻利維亞的某些地區已重新啟用這種古代的開墾系統。

1862年,第一次在湖上航行的輪船是預先在英國製成部件,然後一件一件用騾子馱到的的喀喀湖來的。現在則有定期班輪往來於秘魯湖岸的普諾和玻利維亞的小港口瓜基之間。瓜基與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之間有一條窄軌鐵路相連。另有一條鐵路(世界最高的鐵路之一)從普諾通往阿雷基帕以及太平洋海岸,使內陸國玻利維亞有了一條通往海洋的重要連絡通道。的的喀喀湖終年通航,是連接秘魯、玻利維亞兩國的交通要道。

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湖中有日島、月島等51個島嶼,大部分有人居住,最大的島嶼的的喀喀島有印加時代的神廟遺址在印加時代被視為聖地,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廟、宮殿殘跡。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太陽島、月亮島點綴湖中,兩島的岩石呈棕、紫二色,湖光島色,交相輝映,格外美麗。兩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址、精美壯觀的宮殿、廟宇、金字塔他其它石頭建築物。在秘魯境內的埃斯特維斯島上有新建的一座旅遊者飯店,在此可觀賞湖光山色,頗有樂趣。

有25條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只有一條德薩瓜德羅河從湖中流出到另一內陸鹹水湖波波湖,只帶走入湖水量的5%,其餘水分主要因大量蒸發消耗,但的的喀喀湖仍然保持是一個低含鹽度的淡水湖,主要鹽分被德薩瓜德羅河帶走。

湖盆由西北向東南延伸達193千米,湖面最寬達80千米,東南部有一伸入湖面的半島,將湖水分為兩部分,通過蒂其納峽口連接,西北部較大的部分被玻利維亞人稱為丘奎托湖,秘魯人稱為大湖;東南部較小的部分被玻利維亞人稱為維尼亞馬卡湖,秘魯人稱為畢克諾湖,湖水從小湖流入德薩瓜德羅河流出注入波波湖。

的的喀喀湖是一個內陸湖,但不同於世界上許多高山、高原上的鹹水湖,而是一個淡水湖。它海拔高而不凍,處於內陸而不咸。這是因為湖的四周雪峰環抱,湖水不斷得到高山冰雪融水的補充,故而湖水不咸;又因為湖泊地處安第斯山的屏蔽之中,高大的安第斯山脈阻擋了冷氣流的侵襲,湖水故而終年不凍。湖岸蜿蜒曲折,形成許多半島和港灣,湖畔水草豐美,湖中魚蝦眾多。

的的喀喀湖周圍環有許多城鎮,城鎮中都有古印第安文化遺址,最著名的為蒂亞瓦納科文化遺址。湖岸的印第安人從遠古起使用鳥糞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他們在雕刻、建築、冶金、制陶方面都達到很高水平。的的喀喀湖區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馬鈴薯的原產地。周圍群山環繞,峰頂常年積雪,湖光山色,風景十分秀麗,為旅遊地。

蒂亞瓦拉科文化遺址位於的的喀喀湖東南21千米處,海拔約4000米。在那裡可以看到許多巨大的石像和石柱,其中最著名的古跡是雨神維提科恰的石塑像。這里還有聞名於世的太陽門,它是用整塊巨大的石塊做的門,門上有被太陽光線圍著的人形淺浮雕。緊挨著太陽門,有座奇特的建築,是用石頭砌成的長方形檯面,長118米,寬112米,印第安克丘亞語稱之為「卡拉薩塞亞」。據考古學家分析,可能是古代印加帝國祭祀太陽神的祭壇。這里是的的喀喀湖區藝術的薈萃。

旅遊業的發展所帶來的影響

【積極影響】1,對區域經濟①帶動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②提供就業的機會和崗位。③為國家創匯、創稅和回籠貨幣。 2,對區域社會和文化①有助於文化的交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②可促進歷史古跡的保護及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③促進旅遊區為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3,對地理環境①促進了環境質量的改善。②推動了對野生動植物及環境的保護。 ————————————————————————————————————————————————————————————————————————————————————【消極影響】1,對區域經濟①旅遊業的不穩定,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②旅遊業的發展導致消費品和房地產價格的上漲。 2,對區域社會和文化①給旅遊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②對旅遊區居民健康的不良影響。 3,對地理環境①對動植物: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大危害發生在旅遊開發初期,大量樹木被砍伐,使物種的多樣性受到破壞;旅遊者的投餵食物會造成野生動物的捕食能力下降,近距離觀看等會擾亂野生動物的生活規律。②對水體:旅遊活動對水體的污染,首先是由旅遊者所拋棄的各種垃圾造成的;其次,地處旅遊區的酒店排放的污水加重了水質的污染;另外,遊艇等水上交通工具排除的油污,也是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之一。③對大氣:交通在給人們出遊提供便利的同時,其尾氣的排放加劇了大氣的污染;另外,許多賓館、酒店廚房所排放的油煙,以及宗教信徒和遊客「虔誠」的香火形成的煙霧,也是旅遊區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④對旅遊吸引物:旅遊者的隨意刻劃、撫摸、踐踏,以及呼吸、汗氣等都會使旅遊吸引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和破壞。⑤對旅遊景觀:設計不周密、論證不全面的旅遊開發建設會對旅遊景觀造成破壞;另外,不適當的開山辟路、亂填湖泊、圍墾造田等旅遊開發建設,會造成旅遊區水土流失、水體水位下降,從而破壞旅遊區的整體風貌。

⑶ 簡述的的喀喀湖古文明產生的地理條件

湖泊周圍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
淡水湖泊為古代居民提供水源和豐富的漁業資源版。

早至遠古,印第權安人用香蒲編成小舟或筏子,下湖捕魚。湖中還有幾十個印第安人烏羅族居住的「漂浮島」,它們是用香蒲在湖面堆集而成的人工島,島上的居民都以捕魚為生。湖中有41個小島,島上有巨石林立的山坡,也有綠樹成行芳草如茵的沃野,是飛鳥棲息的處所。玻利維亞境內有著名的太陽島和月亮島,島上有豐富的印第安人遺跡。月亮島上有公元前的古城遺跡,有精美壯觀的「金牆」、宮殿、廟宇、金字塔及其它石頭建築物。在科阿島和帕利亞拉島之間的湖底還發現了一座水下古城遺跡,包括隧道、洞穴以及經過雕刻的牆壁等。在秘魯境內的埃斯特維斯島上有新建的舒適的旅館。環湖許多城鎮都有古印第安文化遺址。湖岸的印第安人從遠古起使用鳥糞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他們在雕刻、建築、冶金、制陶方面都達到很高水平。

⑷ 的的喀喀湖的政治經濟

的的喀喀湖區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馬鈴薯的原產地。湖中盛產鱒魚和體長達內30厘米的巨蛙,由於濫捕過度,目前容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都已經制訂禁止濫捕鱒魚的法令。湖邊盛產高大的蘆葦,當地印第安人用蘆葦編制一種蘆葦船叫「淘淘拉」,只能使用一年左右時間就逐漸被水浸透而放棄。湖面上還有由烏羅族(Uros)用蘆葦編織的一種浮島,他們在浮島上常年生活,打漁,甚至可以在上面種植蔬菜。目前這種蘆葦船和浮島都成為吸引旅遊者的好觀光景點。

⑸ 的的喀喀湖的當地產業

的的喀喀湖來富魚產和飛禽,湖源中魚蝦眾多,島上水鳥聚集。湖中的魚類主要有兩種鱂(山鱂屬 Orestias〕, 一種帶有黑帶或黑色條紋的小魚)和一種鮎魚(毛鼻鮎屬〔Trichomycterus〕)。1939年及其後,引入了鱒魚。還有一種大蛙 (Telmatobius屬)棲息在湖邊較淺的地區,大的有將近1呎長。
此外,湖中盛產鱒魚和體長達30厘米的巨蛙,由於濫捕過度,秘魯和玻利維亞政府都已經制訂禁止濫捕鱒魚的法令。 居住在的的喀喀盆地上的艾馬拉人(Aymara)現仍使用印加時期以前在梯田上耕作的方法。他們種植大麥、昆諾阿藜(一種能長出小穀粒的莧草)和從阿爾蒂普拉諾引進的馬鈴薯。的的喀喀湖附近有世界上最高的耕地──海拔4,700公尺(15,420呎)的一片大麥田。
在這里,由於海拔和氣候等因素,穀物永遠不會成熟,但其莖稈則可用作美洲駝和羊駝的飼料。美洲駝和羊駝是駱駝在美洲的親緣動物,印第安人用作役畜,也當作肉類食用,還取駝毛保暖。

⑹ 的的喀喀湖降水特點及其原因分析

LZ您好.
的的喀喀湖由圖可見,終年降水較少,南半球夏季半年(11~4月)降水稍多於冬季半年.
主要原因:
位於安第斯山脈西側,大西洋暖濕氣流無法到達該地,或者越過山脈後反而變成下沉乾燥氣流.
旱季當地會受副熱帶高壓穩定控制,幾乎無降水.
濕季(南半球夏季)副熱帶高壓南下移開本地,當地受信風帶控制,降水稍有增多.但因秘魯西岸寒流影響,降水不會達到非常大的水平.

⑺ 談談旅遊業的發展對當地的影響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性、對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正在實現著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旅遊名縣」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西峽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形成產業規模,成為拉動西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6年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130萬人次,綜合收入2.6億元,成為全省旅遊開發重點縣、旅遊體制改革試點縣,西峽旅遊已經成為豫鄂陝毗鄰地區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縱觀五年來的發展,西峽縣不僅旅遊業突飛猛進,勢頭強勁,並且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西峽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概括近年來旅遊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峽縣對外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我縣已推出了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寺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界嶺、龍潭溝、石門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鸛河漂流),3A級景區2個(龍潭溝、蝙蝠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石門湖)。老界嶺景區獲「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勝地」稱號,鸛河漂流獲「中國北方最佳漂流勝地」稱號,龍潭溝景區獲河南省首批「標准化示範景區」稱號。2004年,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家審批,2006年,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讓西峽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旅遊景區品質的全面升級不僅直接刺激了全縣旅遊業綜合收入的高速增長,而且擴大與提高了西峽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如僅2005年,全縣全年就達成合作項目137個,引資16.6億元。爭取政策性投資項目194個,到位無償資金2.59億元,新建中外合資企業2家,合同引資520萬美元,實際到位300萬美元。外貿出口2729萬美元,創歷史新高,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峽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縣星級飯店已達9家,其中四星級的鸛河飯店已成功加盟國際金鑰匙飯店聯盟,星級農家旅館400餘家,全縣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龍鄉菇業公司(民營企業)與省國際旅行社合資興建的集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縣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並對外營業,龍港商貿城等購物中心也即將開工。旅行社行業不斷壯大,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5.5%。

通過發展旅遊,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西峽憑借特色農業、工業經濟發達的優勢和特點,建成了宛葯工業旅遊項目和英灣、袁店獼猴桃觀光園等工農業旅遊項目,在保證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特色旅遊項目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旅遊業將一、二產業生產過程整合成旅遊資源而獲得產業增值的職能優勢。

三、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在西峽,農民成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0元,比2001年增長了76.8%。以雙龍鎮化山村為例:化山村227戶,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沒開發旅遊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幾年依託龍潭溝風景區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後,新農村建設成績卓著。首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僅2005年該村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接近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其次,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生產迅速發展,從事一、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42:58。再次,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實現了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村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兒童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和計劃生育率的五個100%。化山村已成為我縣「三產服務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變引得附近村子都紛紛效仿,使這一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雙龍鎮也因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社會主義鄉村旅遊成為思想觀念的「催化劑」,不僅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讓農民兄弟嘗到了發展旅遊業的甜頭,使他們樹立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旅遊業發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喚城市的支撐。城市化建設與旅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遊能夠擴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內瓦、威尼斯等幾個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就是靠旅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會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齊全從而保證了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僅滿足了城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峽縣城,時代廣場上的彩色音樂噴泉,揮灑著都市的魅力;鸛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著勝似神話的飛天;入夜的鸛河兩岸燦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花、夏蔭、秋色、冬青,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五、旅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動力,旅遊又是文化外在價值的體現,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峽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文化一枝獨秀。從仰韶遺址到西周故城,從憑吊三閭大夫的屈原崗到被台灣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廟,從武則天的觀花園到李自成的演兵場,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的馬鞍橋到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的別公堰遺址……古跡遍布境內,傳說令人神往。發展旅遊業使這些濃厚的文化得以彰顯,迥異的文化又吸引著八方遊客。龍潭溝的地方戲表演、老界嶺的迎賓館模仿秀、恐龍遺跡園的地質文化展示等精品旅遊文化項目已逐步成為景區招徠遊客的重頭戲。通過旅遊工作的實踐證明,運用相對成熟的旅遊業已經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台,高度重視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斷豐富旅遊文化產業的形式和內容,就能強力拉動旅遊業不斷走上新台階,就能形成共享資源、共享市場、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不僅具有經濟發展功能,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它能夠推動中西部和農村的脫貧致富,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和再就業;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觀念;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文化,融洽社會關系;樹立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可見,旅遊業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同一性。它能促進社會個體的和諧發展、社會結構和諧、經濟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從而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因而,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

(一)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繼續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科學發展觀具體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新的旅遊發展觀。科學的旅遊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在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方面,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舉,通過特色化的產品、人性化的服務、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經營,充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推動旅遊業從流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化,使旅遊業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並重、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旅遊產業發展新道路,真正凸現旅遊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旅遊業的旅遊經濟功能,實現經濟的和諧發展
由於強大的輻射效應與乘數效應,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和當地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在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提升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功能。一是通過「農家樂」、「漁家樂」等形式的鄉村旅遊開發,加速農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速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通過國內旅遊,增加旅遊收入,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際旅遊,注入外匯收入;通過提升旅遊區域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經貿投資,縮小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刺激區域內會展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系統的升級;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挖掘和擴展旅遊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個體和社會結構的和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挖掘和擴展旅遊業強大的社會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遊業的就業功能,增加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和職位,促使人們能夠各有所職,各盡其能,緩解個體間以及與社會的利益矛盾,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二是擴展旅遊業的社會交流功能,促進當地居民與遊客直接和間接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實現先進理念和知識的區域間流動,促使社會關系能夠和諧發展。三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旅遊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馬尼拉宣言》已經將旅遊看作人類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已成為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目前,我國旅遊主體多為城鎮居民,農民旅遊者甚少。一個占國家居民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旅遊需求缺位的旅遊產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相比,顯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啟動農民旅遊市場,真正實現城鄉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旅遊開發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資源利用的方式和特點看,與工業發展相比,旅遊業發展本身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非常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旅遊環境是旅遊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因而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科學利用和保護的認識,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同時,生態旅遊的發展,培育了旅遊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識,促進了生態觀念的擴散和生態行為的產生。正因為旅遊業具有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性特徵,被稱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因此,在加快發展旅遊業這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的同時,更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以遊客滿意為中心,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樹立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加強對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的管理,加強旅遊的規劃管理,促進人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⑻ 發展湖區國家公園對旅遊產業的影響

適應國家公園制度實施,各地推進旅遊發展的格局必然帶來新的變化,旅遊行業對旅遊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政策法規體系和工作手段也必將迎來與時俱進的調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出台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近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在總結梳理9個試點單位情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建立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醞釀已久並經過反復研究、多地試點的國家公園體制可望在全國逐步推開。

國家公園作為核心旅遊資源整合與管理的一項重大改革,將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將涉及旅遊目的地建設、旅遊消費趨向、旅遊經濟增長和旅遊管理體制改革等諸多方面。目前預見其影響大致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國家公園作為新興的核心旅遊資源品牌,將在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塑造中發揮主導作用。國家公園作為一種較大空間尺度的旅遊資源集合體,可能包含很多景區,也會在空間上跨越幾個城市甚至省份。隨著國家公園管理機構的建立,具有整合概念的國家公園品牌會得到逐步強化,而其所包含或跨越的景區、城市甚至省域品牌會相對弱化。這種情況在已經實行國家公園制度較早的北美地區比較典型,比如,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全國的國家公園實施了上百年的系統化管理,使全國59個國家公園具有很大國際影響力,加上以《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為代表的各類媒體長期圍繞美國國家公園進行了多種方式的立體推廣,使國家公園在公眾當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而美國的州和城市等品牌在旅遊方面的影響力則遠遠不及國家公園,可見國家公園品牌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盡管國家公園在我國作為新生事物,短期內不會出現美國那樣國家公園主導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的局面,但隨著這項工作在面上的持久推進,類似的局面也會逐步出現並得到強化。比如,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等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單位都體現了跨省域、景區和城市乃至省域品牌的特點,這已經初步預示著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後可能帶來的新的旅遊目的地品牌構建體系,這對傳統的圍繞省域、城市和景區塑造旅遊目的地品牌的做法是一種新的顛覆,對旅遊發展的影響可能具有全局性和深遠性意義。

二是以大尺度整體性保護為核心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對旅遊資源利用方式、旅遊者游覽方式都將帶來顯著的影響。國家公園模式強調保護優先的原則,為此,如何更加謹慎、科學地處理保護與利用關系,對於旅遊發展來說比以往都更加具有挑戰性和必要性。有限的旅遊服務設施必須在嚴格服從國家公園規劃的前提下才可能得以批准,而強調大量酒店設施建設的旅遊度假區不可能與國家公園在空間上有重疊。從旅遊者來說,由於國家公園空間范圍比較大,自駕游是重要的選擇,而參照北美國家公園的做法,對車輛收費可能是新的類似現有門票的准入方式;旅遊者在國家公園內的游覽范圍、線路會有比較明確的限定,低碳的生態旅遊方式將作為國家公園推薦和倡導的游覽方式,從而使國家公園成為科普、修學教育和推進生態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

三是國家公園管理制度的實施會對各地方的旅遊產業增長方式和旅遊管理體制產生各方面的影響。公益性、共享性是建立國家公園體系的重要價值取向,為此,國家公園普遍採取低門票准入或者免票制度,除必要的經營性服務項目

⑼ 發展旅遊業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發展旅遊業的最不利影響就是對於環境的破壞,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希望選擇內旅遊來排解自己日常的寂寞和讓自容己見識更多的自然風光,但是在他們出去旅遊的時候,往往不會關注自身的素質。
現在江蘇烏鎮已經開始限制客流量了,因為每年接待大量的遊客,使得江蘇烏鎮的環境質量直線下降,這就是旅遊業帶來的最直接的不利的影響。

⑽ 巴爾喀什湖滅湖帶來的影響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利: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等農作物的生長。

不利:降水的季節變化大;降水的年際變化大;降水的空間分配不均勻。冬春季節易爆發寒潮天氣,也即水旱等氣象災害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