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來安縣旅遊發展

來安縣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3-05 12:44:51

㈠ 我們是在安徽省上徐洲市來安縣叉河來安縣興茂國際旅遊度假區農民工工資拿不到

先報警,然後再找勞動部門!

㈡ 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三城鄉將來有發展嗎

我就是大三城來的。沒發展

㈢ 來安縣的地理環境

來安縣地處安徽省滁州市東部,介於長江、淮河之間。地理坐標:東徑118°20′~118°40′,北緯32°10′~32°45′。南北最長處55千米,東西最寬處30千米。縣境東鄰天長市和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連南京市浦口區,北與江蘇省盱眙縣比鄰。來安縣區位優勢顯著,交通便捷,位於南京1小時都市圈核心層,104國道連通南北,312省道橫貫東西,洛寧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縣城距南京市區60千米,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80千米,距津浦鐵路18千米,距省城合肥145千米。內河航運有汊河港、水口港可直達長江。來安縣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門戶、安徽的東大門、滁州的副中心城市。
來安縣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
2006到2010年平均氣溫16.1度,均比常年平均偏高。平均降水量1036.1毫米,與常年持平。
2006--2010年氣象要素表 年份 平均氣溫(度) 最高氣溫 (度) 最低氣溫 (度) 降水量(毫米) 2006 16.3 37.1 -6.1 1070.5 2007 16.6 37.7 -4.9 982.1 2008 15.8 36.1 -9.4 1044.7 2009 15.9 37.3 -9.5 992.0 2010 15.7 38.2 -7.4 1094.8 平 均 (極值) 16.1 38.2 -9.5 1036.8 2006--2010年,比較嚴重的氣象災害有:
2006年6月8日17時左右,半塔鎮、興隆鄉出現冰雹天氣。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800萬元。2007年7月9日,全縣普降暴雨,部分鄉鎮大暴雨。南部圩區內澇,56000畝水稻受災。
2008年1月25日--29日,連續降雪,總量為29.6毫米。其中:1月28日降暴雪,降雪量16.4毫米,地面積雪深度26厘米,超歷史極值。本次暴雪使49.2萬人口受災,受災農作物面積1.3萬公頃,倒塌房屋310間,直接經濟損失8000萬元。
2008年6月21日雷官鎮出現強雷暴,一張姓村民遭雷擊身亡。
2008年7月31日到8月2日,全縣暴雨、特大暴雨。9個鄉鎮降水200毫米以上,三城鄉509.6毫米。有12個鄉鎮和1個農場受災,受災人口28.466萬。 1人因災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24000公頃,成災面積15333公頃,絕收8667公頃。倒塌房屋1893間。死亡大牲蓄156頭。直接經濟損失2.98億元。 2013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123億元,增長25.5%;財政收入15.04億元,增長18.7%;外貿進出口總額1.3億美元,增長24.6%;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115.6%;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9700元,增長14.5%;農民人均純收入10780元,增長14.2%。
主要指標實現歷史性跨越。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跨入「百億俱樂部」;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5億元,近三年翻了一番多;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分別首超10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1萬元,超全國、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標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著縣域經濟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發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增幅位居全市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位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財政收入總量居全市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2位,外貿進出口總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利用外資總量居全市第1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居全市第3位。
2013工業經濟提檔升級。預計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7億元,增長15.2%。新增規上企業28家,總數達121家,總數和新增數均位居全市第二。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發展到38家,其中金禾、中普分別超30億元。實施技改項目34個,完成投資26億元,增長12%。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46個,67個在建項目建成投產,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增長25%。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8個、市級技術中心4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居全市第2位,金禾公司「麥芽酚系列生產工藝及技術創新」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增私營企業397家、個體工商戶1663戶。
現代農業增產增效。預計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億元。糧食生產喜獲「十年豐」。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家,總數達52家;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28.5億元,增長42.5%。新增土地流轉7.6萬畝、專業合作社106個,家庭農場發展到546戶。半塔綠茶、金弘安大米獲得有機食品認證,「羅庄」牌葡萄商標獲批省級著名商標。大英有機稻米示範區躋身省級行列,嘉吉動物蛋白產業鏈項目基本建成投產,林橋苗木示範區成為全省重要的苗木生產基地,桃花蔬菜示範區、相官威光綠園獲批國家級蔬菜標准園。農業物聯網項目完成縣級控制中心和林橋苗木、桃花蔬菜示範區技術應用點建設。獲批全國油菜生產機械化示範縣。
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全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8.8億元,增長9.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億元,增長14.2%;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32戶。南京灣商貿物流基地項目完成投資10億元,一期精品商業街基本建成。金太陽裝飾城入駐商戶達589戶,全年營業額25億元。
全年接待遊客24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1億元。房地產業完成投資37.3億元,增長12%,保障房、商品房建設同步推進,完成投資額、開發面積、銷售收入等6項主要指標均居全市前列。 在封建社會中,土地所有權多半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廣大農民被迫租種地主土地,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生產力受到嚴重束縛,農業生產長期徘徊不前。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9919萬斤,平均畝產106斤,每人平均生產糧食586斤。
1950~1951年,土地制度進行了改革,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勞動人民所有制,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之後,又引導農民走合作化道路,並不斷引進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農業生產恢復、發展較快。1957年,全縣生產糧食23794萬斤,為1949年糧食產量的2.4倍。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在「大躍進」時期,農業生產受「五風」影響,糧食產量急劇下降,1961年底下落到10608萬斤。之後,在糾正「五風」的基礎上,調整了人民公社的經營體制,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農業生產有所好轉。但是,由於人民公社在分配上存在平均主義的弊端、糧食產量增長速度緩慢。1978年,全縣糧食產量33610萬斤,油料作物產量891.6萬斤,糧油作物總產34601.2萬斤。1978年以後,全縣農村逐步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使農業生產出現了新局面。1985年,全縣糧食產量達到62053萬斤,油料作物產量達到3259萬斤,兩項都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1985年和1978年相比,糧油作物總產量接近翻一番,等於1949年糧油作物總產量10399.2萬斤的6.3倍。
截至2012年底,全年預計農業增加值16億元,增長5.2%。糧食生產連續九年豐收。糧食總產44萬噸,增長5%,水稻單產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民國時期,來安縣的工場、作坊大都為前店後坊(場),自產自銷,產供銷均由業主安排,生產組織以師傅帶徒弟的形式出現。
1950年至1953年,工業管理形式與民國時期基本相同。1953年開始對個體手工業進行改造,至1956年底,全縣共成立27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這些集體性質的企業被納入計劃經濟管理范圍,企業主管部門向所屬企業直接下達生產指標,企業對此無權更改。主管部門在下達指令的同時,負責對所屬企業的產供銷活動進行統一安排,除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可以就地采購部分原材料,自產自銷一些支農產品和民用生活品外,其他企業的生產原料由主管部門統一采購,計劃供應;產品由商業部門統一收購和銷售。企業內部實行廠長負責制,在生產上圍繞生產計劃建立各種規章制度,在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在分配上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實行計件工資制。195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由1951年的369萬元增至404萬元。
1958年,縣委號召各行各業「大辦工業」,縣城集體所有制企業全部轉為地方國營工廠,鄉鎮手工業企業劃歸人民公社管轄,同時興建起數十家工廠,其中縣屬國營工廠共有28家。這一時期,部分工廠或因資金、原料不足,或因設備簡陋無法生產而先後停辦。這一時期,由於縣委直接下達生產指標,企業黨組織包攬一切行政、生產事務,企業重完成計劃不重效益,重產品數量不重產品質量,浮誇和弄虛作假現象嚴重。
從1961年起,根據國家頒布的《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和調整國民經濟的有關規定,對1958年盲目「上馬」的工業企業實行「關、停、並、轉」,全縣地方國營企業只保留了電廠,印刷廠和酒廠。1958年轉為地方國營的手工業企業全部恢復集體所有制。這一時期各企業在各自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下,為保證產品種類全、數量多、質量好和圓滿完成規定利潤,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並在分配上實行計時工資加獎勵工資和計件工資的制度。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生產。1964年,全縣手工業系統的年產值和利潤分別由1957年的23.71萬元和0.43萬元增至25.63萬元和0.47萬元,當年上繳稅金0.68萬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此後兩年中各企業無政府主義泛濫,「造反派」頭頭操縱企業大權,企業管理混亂,生產水平下降。1967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由1966年的652萬元下降到600萬元。1968年縣革命委員會成立後,企業管理制度逐步恢復,生產有所回升。1969年以後,由於開展對「物質刺激」,「利潤掛帥」的批判和把合理的規章制度視為是對工人的「管、卡、壓」,再度造成企業管理混亂。企業負責人只能以所謂的思想工作代替管理制度,造成部分企業連年虧損。縣農機車輛修造廠1971年至1977年累計虧損10餘萬元。
從1979年起,縣革委會根據中共中央提出的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對全縣工業企業進行了整頓。通過整頓,企業內部各項規章制度重新恢復,產品質量、產量、勞動生產率、成本,利潤等項經濟指標逐步得到落實。各企業還先後實行了「包產到人,企業效益和個人利益掛鉤」的生產責任制,有效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80年,二輕工業系統年總產值、利潤、稅收分別由1978年的504.99萬元、29.97萬元和42.41萬元增至714.01萬元、42.05萬元和58.49萬元。
從1982年起,縣政府針對預算內國營企業的領導班子,職工隊伍,財經紀律、勞動紀律、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頓。縣軸承廠由於在1970年至1982年的12年間累計虧損34.2萬元,被列為整頓試點單位。1982年,縣政府和縣經委向該廠派駐了整頓工作組,該廠通過整頓,於1983年實現產值27.4萬元,比上年增長93%;產品銷售收入40.39萬元,比上年增長141.4%;獲利潤3.16萬元。此後,在取得整頓經驗的基礎上,各企業相繼開展整頓調整工作。在生產上,立足於內部改造、挖潛、擴大生產能力,同時注重調整產品結構,發展適銷對路產品和提高產品質量;在分配上,根據按勞分配的原則,各企業設立生產綜合獎、超產獎、增產節約獎、質量管理獎、發明創造獎等,部分企業還根據不同生產車間和工種,實行計件工資,浮動工資和包干盈利提成等多種工資形式,這些分配形式調動了工人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進一步發展。
1984年,全國性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來安縣有關部門於同年6月在10個縣屬國營企業中開展試點工作,推行「責、權、利」相結合的廠長負責制,實行黨政分開、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1985年,全縣各企業全部實行廠長負責的經濟責任制,企業管理由生產型管理向生產經營型管理轉變,企業開始逐步脫離「統購包銷」的軌道,實行產品自產自銷,以銷定產;產品逐步面向市場和用戶。1985年,縣各工業企業經過連續6年的調整整頓,經營管理基本走上正軌,有了較強的生產能力和活力;198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到14391萬元。
來安2012年規模工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17.8%。規模工業增加值超全省1.7個百分點。一產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二產比重上升1.1個百分點。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總量達93家。 來安縣商業興起於清末民初。民國26年(1937年),日軍入侵來安縣後,來安縣商業受到嚴重破壞。
抗戰勝利後,來安縣在國民黨統治下,通貨膨脹,苛捐雜稅繁多,商業未能得到恢復。民國37年統計,全縣私營商業只有1090戶,從業1314人;且均為父子店、夫妻店。
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在發展國營商業的同時,積極扶持供銷合作社商業,開展對私營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不斷開拓商路,擴大網點,使來安縣商業日趨繁榮。1958年以後,由於商業體制多變,來安縣商業發展緩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管理混亂,經營水平下降。1978年以後,由於進行了商業體制改革,建立了多渠道、少環節開放式的流通體系,逐漸形成了以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商業為主體,以個體商業為補充的社會主義統一市場。1985年,全縣商業、飲食服務業共有經營單位4516個,從業人員12457人;農副產品收購額7117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11913萬元。與1977年比較,經營單位增加3511個,從業人員增加9832人,農副產品收購額和社會商品零售額分別是1977年的4.7倍和2.9倍。
截至2012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同比增長20.5%,新增限上企業22戶、個體工商戶790戶,分別佔全年任務的92%和65.8%;利用外資2810萬美元。現代旅遊業快速發展,全縣累計旅遊接待人數90萬人次,同比增長32%;旅遊綜合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33%。全縣22個房地產項目,房屋施工面積89.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2.3%,房屋銷售面積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85.8%,實現銷售金額3.4億元,同比增長289.8%,完成投資9.9萬元,同比增長169.1%。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信息咨詢等新興服務業也有較快發展。

㈣ 滁州來安縣經濟發展如何

如果能夠很好的依託靠近南京的地域優勢互聯互通,還是有很不錯的發展前景的,不過目前不怎麼樣

㈤ 來安附近有哪些地方旅遊

來安來景點不是很多,但是還自是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今天就給大家說說我玩過的景點以及滁州好玩的地方,推薦給大家吧,要是有時間的話可以去來安玩玩
1、來安白鷺島國際旅遊度假村
地址:安徽省滁州來安縣白鷺島生態旅遊區(來安新河東)
景區簡介
白鷺島生態旅遊區與南京南京市僅一河之隔,交通便捷,從南京長江二橋經寧蚌高速僅需50分鍾及可到達。白鷺島生態旅遊區共有園區內有幾萬只候鳥「白鷺」,維管束植物1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全年平均氣溫14.9度。白鷺島生態旅遊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融湖光山色,青山綠水,人文建築為一體,具有:「天然、清幽、秀麗、靜美、純朴」等特色。
2、來安半塔烈士陵園
景區簡介:
半塔烈士陵園位於半塔保衛戰舊址。半塔古稱白塔,歷史悠久。據來安縣志記載,位於現半塔中學院內,曾建有一座白塔寺,寺內築有一磚塔,上刻有「赤烏元年」(公元二三八年)字樣,後來塔塌倒三層,僅存半個塔,古名半塔地名亦稱半塔集。
來安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

㈥ 來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來安白鷺島國際旅遊度假村
地址:安徽省滁州來安縣白鷺島生態旅遊區(專來安新屬河東)
景區簡介
白鷺島生態旅遊區與南京南京市僅一河之隔,交通便捷,從南京長江二橋經寧蚌高速僅需50分鍾及可到達。白鷺島生態旅遊區共有園區內有幾萬只候鳥「白鷺」,維管束植物100多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全年平均氣溫14.9度。白鷺島生態旅遊區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融湖光山色,青山綠水,人文建築為一體,具有:「天然、清幽、秀麗、靜美、純朴」等特色。
2、來安半塔烈士陵園
景區簡介:
半塔烈士陵園位於半塔保衛戰舊址。半塔古稱白塔,歷史悠久。據來安縣志記載,位於現半塔中學院內,曾建有一座白塔寺,寺內築有一磚塔,上刻有「赤烏元年」(公元二三八年)字樣,後來塔塌倒三層,僅存半個塔,古名半塔地名亦稱半塔集。
來安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

㈦ 安徽滁州的來安縣怎麼樣

來安縣和南京僅一河之隔,距南京50公里,是一個皖東的小縣城,有全國大型化工基地之一的金禾公司,還有美麗的白鷺島國際度假村。

㈧ 來安縣半塔鎮為啥發展不起來古鎮,交通等各個方面條件都很優越,為何落破成現在這樣

投資方不敢來啊,執法部門太嚴厲,天天查車,天長那邊小鎮小村沒人敢來半塔,沒有經濟發展人口不夠,沒有紅燈區

㈨ 來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來安旅遊攻略

來安旅遊資源豐富,境內風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島」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異的白鷺島、孔雀寺、林橋生態園、景華生態園、龍源風電場、皖東烈士陵園等景點,對外開放。尊勝禪院至今保存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寫的碑刻。

白鷺島旅遊區
位於來安縣城西北13公里處,距古都南京50公里,景區總面積4.2萬畝,森林覆蓋率90%,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皖東烈士陵園
位於半塔鎮西北光山山坡上,系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4年3月,由羅炳輝親自負責在半塔集西北一華里的頭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塔。並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紀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為四稜台體。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塔的正面刻有陳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為張愷帆題詞。塔的正前方有張雲逸於196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皖東烈士陵園是安徽省優秀紅色旅遊景區之一,也是華東地區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10萬人次。2006年半塔保衛戰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皖東烈士陵園正在積極申報全國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

孔雀寺
位於來安縣城西北約10公里練子山西南山腳。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歷代廢興不已。乾隆曾賜銀十萬兩擴建孔雀寺,當年寺院規模南至關門湖,北至山腰,南北四里許,設跑馬堂,廟宇三重,僧侶數百。後又遭破壞,至民國初僅存五間正殿.廂房十二間,正門三間,老弱僧侶數人。解放初,寺院被毀,僅存民國七年,來安知事萬琅所立「護林碑」一塊,由縣文物部門立於原址:1999年;經宗教管理部門核准,由南京棲霞寺高僧惠清長老主持復建,移址恢復孔雀寺。

石固山遺址
位於安徽省來安縣新安鎮北15公里處的舜山鄉石固村,海拔166.7米,與對面的尖山構成縣境北端門戶。山呈圓台形,頂部面積約8萬平方米,山山腰有跑馬道環繞。山勢陡險,易守難攻。南宋紹興時,居民曾在山上構築牆壘,以御金兵。清咸豐年間,安慶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劉萬元率領的數千名義軍曾踞守該山。山上的建築後來全部毀於戰火。

㈩ 來安縣有什麼風土人情和土特產

來安旅遊資源豐富,境內風光旖旎,以「山、水、泉、洞、寺、島」為特色,逐步形成景色各異的白鷺島、孔雀寺、林橋生態園、景華生態園、龍源風電場、皖東烈士陵園等景點,對外開放。尊勝禪院至今保存有《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寫的碑刻。

白鷺島旅遊區
位於來安縣城西北13公里處,距古都南京50公里,景區總面積4.2萬畝,森林覆蓋率90%,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皖東烈士陵園
位於半塔鎮西北光山山坡上,系國家級重點
皖東烈士陵園
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44年3月,由羅炳輝親自負責在半塔集西北一華里的頭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塔。並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紀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為四稜台體。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塔的正面刻有陳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為張愷帆題詞。塔的正前方有張雲逸於196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皖東烈士陵園是安徽省優秀紅色旅遊景區之一,也是華東地區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10萬人次。2006年半塔保衛戰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皖東烈士陵園正在積極申報全國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

孔雀寺
位於來安縣城西北約10公里練子山西南山腳。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歷代廢興不已。乾隆曾賜銀十萬兩擴建孔雀寺,當年寺院規模南至關門湖,北至山腰,南北四里許,設跑馬堂,廟宇三重,僧侶數百。後又遭破壞,至民國初僅存五間正殿.廂房十二間,正門三間,老弱僧侶數人。解放初,寺院被毀,僅存民國七年,來安知事萬琅所立「護林碑」一塊,由縣文物部門立於原址:1999年;經宗教管理部門核准,由南京棲霞寺高僧惠清長老主持復建,移址恢復孔雀寺。

石固山遺址
位於安徽省來安縣新安鎮北15公里處的舜山鄉石固村,海拔
旅遊資源圖
166.7米,與對面的尖山構成縣境北端門戶。山呈圓台形,頂部面積約8萬平方米,山山腰有跑馬道環繞。山勢陡險,易守難攻。南宋紹興時,居民曾在山上構築牆壘,以御金兵。清咸豐年間,安慶棚民葛必泉、葛高培和劉萬元率領的數千名義軍曾踞守該山。山上的建築後來全部毀於戰火。
1、名牌產品「碧綠春」酒

來安縣特色產品(6張)

2、「來安三蒜」
3、聞名遐邇的「雷官板鴨」
4、汊河月餅
5、半塔國家級無公害茶園生產基地
6、林橋苗木生產基地
7、竹香公雞
8、水口大橋鵝煲
9、汊河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