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發展鄉村旅有什麼好建議
發展鄉村旅遊,應該因地制宜,選擇一村一品的發展方向,就是說你們村有什麼特色就發展什麼。
B. 民宿和鄉村旅遊該怎麼做
旅遊日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傳統景點游相比,更講究休閑度假的鄉村旅遊越來回越受到人答們青睞,民宿也成為很多人的出遊選擇。但是,目前鄉村旅遊開發和民宿經濟仍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建議:要把民宿發展作為鄉村振興、農村閑置房屋優化利用的重要方式,強化宣傳引導,動員企業和農民大力興辦旅遊民宿。國家、省級相關部門要進一步細化支持民宿發展的政策,重點解決民宿經營戶面臨的證照辦理、行業審批難的問題。地方政府還要出台政策,合理規劃,強化扶持,在重要節點統籌布局精品民宿,形成民宿集聚發展區。
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之一,尤其是通過近年來的美麗鄉村建設,很多農村地區面貌已經煥然一新。前瞻建議,在做旅遊規劃時,要將知名景點和鄉村旅遊結合起來,促進兩者之間相互帶動、相互融合。此外,鄉村旅遊景點也要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
C. 談談十二五崇州的發展方向,以及川西旅遊環線的三郎鎮的發展。
「十二五」時期(2011-2015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關鍵時期,是崇州基本建成「西部輕工名城,田園宜居之都,山地旅遊高地」,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2011年初,《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經崇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綱要》主要闡明未來五年發展戰略意圖,是「十二五」期間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綜合性總體規劃,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編制和實施各類專項規劃、鄉鎮規劃、年度計劃以及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一城一都一高地」現代中等城市,為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奠定堅實基礎的行動綱領。
一、崇州「十二五」的規劃背景
(一)「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崇州市委、市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實施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緊緊抓住試驗區建設重大機遇,積極應對「5.12」地震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實現了城鄉統籌和災後重建的有機結合,加快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成績。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十一五」以來,崇州市各項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綜合目標考核進入成都市三圈層先進行列。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5.5億元,是2005年的1.97倍;地方財政收入46.5億元,是2005年的26.3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10億元,是2005年的4.78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億元,是2005年的2.10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46元,分別是2005年的1.80倍和1.70倍;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18億元,是2005年的3.6倍。
災後重建開創新局面。災區面貌煥然一新,率先在成都市實現了「災後重建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建設速度和水平列四個重災市(縣)第一。完成了以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產業恢復為主的589個災後重建項目,實現投資101.7億元。全面完成居民住房重建任務,農村永久性安置房完工11917戶,災後居民安置率達到100%,公共服務設施超前建設,水平顯著提高。高水平完成實物總量為17億元的重慶對口援建項目111個。
統籌城鄉進入新階段。城鄉一體化進一步完善,「三個集中」順利推進。已建成以榿泉、羊馬、懷遠為代表的66個農民集中居住區(含災後安置點25個),農民居住條件極大改善。農村「四大基礎工程」全面實施。確權頒證基本完成,「四證」頒發率達到99.1%,搭建了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完成農村產權流轉5000宗;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實現了農村建設用地最大化,實現了資源向資本的轉化;形成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五大機制」,推進了村級事務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構建了「自主發展」體系;城鎮公共配套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按照「重建與發展同步、城市與鄉村互融」的思路,「十一五」期間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成46所市、鄉(鎮)、村(社區)文化站、室和敬老院建設,城鄉人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高標准完成崇州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醫院、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和疾病控制、醫療救治及衛生監督三大體系建設,衛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建立起與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社保參保率達95.9%,社會保障福利水平不斷提升;綜治維穩工作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穩定,社會管理全面加強,榮獲了省級「平安先進市」稱號。
基礎設施上了新台階。「十一五」以來,崇州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公共服務能力和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向前邁進了「20年」,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愈發明顯。確定了「六縱六橫三軌三站」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完成了重慶路、川西旅遊新環線、崇懷路、光華大道(崇州段)等省、縣級主幹道的新改建工程,暢通的內外交通網路體系基本構成;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電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全面加強;電網基礎設施改造加快,城鎮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天然氣基本實現主城區和鄉鎮管網建設滿覆蓋,污染物處理設施建設加快,城鄉環境極大改善,為構建新型田園城鄉形態邁出了堅實一步。
環境保護取得新進展。節能減排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截止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2%,關閉了全市所有水泥廠,工業廢水、煙塵排放達標率為10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率大袋82.5%,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2.3%,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7%,成功創建「四川省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榮獲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先進集體」稱號。
(二)「十二五」的發展基礎及規劃綱要編制的意義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要以科學發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崇州市立足當前實際,著眼發展,積極應對各種挑戰,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十一五」主要發展目標全面完成,為「十二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實現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長遠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階段,將更加註重內需主導、消費驅動,更加註重科學引領、創新驅動,更加註重民生優先、社會公平。崇州市作為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重要區域,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實現跨越式發展,既面臨諸如外部環境的有利變化、平台載體的高起點搭建、發展基礎的全面夯實等難得機遇,也面臨諸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協調壓力、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區域間的競爭壓力等重大挑戰。為此,《綱要》的編制和通過,對於指導崇州未來五年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崇州「十二五」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總體發展戰略
崇州市委、市政府在認真把握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分析判斷國內外發展大勢和內部條件的基礎上,提出崇州市未來五年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二五」期間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按照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和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總體要求,深入實施崇州市「一城一都一高地」的總體發展戰略。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三次產業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全面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全面加強城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全方位推進改革開放;以生態環境為本底,著力推進綠色增長、可持續發展。到2015年,力爭基本建成「產業突出、城鄉一體、田園宜居、社會和諧」的現代中等城市。
(二)發展目標
《綱要》規劃出了崇州「十二五」的發展目標,清晰勾畫出了崇州今後五年的城鄉發展藍圖。
「十二五」期間,崇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基本實現「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戰略目標,成為統籌城鄉和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樣板區,基本建成「現代中等城市」。
經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翻番達230億元,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經濟發展進入工業化中期後半程階段。
產業結構:工業化進程加快,服務業快速發展,農業穩步發展,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比重穩步上升,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4:50:36。
城鄉統籌:「三個集中」水平進一步提高,綜合城鎮化率達到50%,工業集中度達到80%。農村「四大基礎工程」深入實施,「六個一體化」的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建成「省級文明城市」。
民生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公共資源配置更趨均衡化,城鄉公共服務水平較大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0%以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加率達98%以上,年度城鎮登記失業率小於4%。
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努力建成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創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萬元GDP能耗和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0年均下降16%,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全面完成四川省、成都市下達的減排目標任務,森林覆蓋率達到46.5%。
對外開放:主動對准國際化,加強外向型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全面提高,投資規模和質量再上新台階。
(三)總體發展戰略
圍繞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發展戰略,崇州市提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發展定位、產業功能區和城鎮發展布局的總體發展戰略。在總體功能分區上,將全市市域劃分為城市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鄉功能融合區、生態旅遊綜合區四個功能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異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功能空間布局。在城鎮發展布局上,將構建「1主1新6支點」為主的城鎮體系。在產業發展上,瞄準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崇州市產業功能區布局將力求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構建全市「11346」,即:一區、一軸、三走廊、四園區、六節點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1、崇州「一城一都一高地」發展定位
一城,即西部輕工名城.「十二五」時期,崇州市工業以發展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為主,著力實施「一園一心三基地」戰略,建設「西部輕工名城」。
遵循循環經濟發展理念,走集約化、集群化發展道路,著力實施「一園、一心、三基地」戰略,建設成都市消費類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建設中國現代傢具研發、製造和營銷中心,建成「中國女鞋基地」、「西部管材基地」 和「西部裝飾裝修材料基地」,催動玻璃、蓄電池、食品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集中集約發展,實現建設「西部輕工名城」的目標。
按照「一區一主業」和錯位發展的要求,加快編制消費類電子產業發展規劃,瞄準「千億元」園區發展目標,突出「兩個高端」(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狠抓招商選資、高端提升、企業培育三個重點,強化規劃、要素、金融、人才和軟環境五個保障,強力推進工業園區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質量不斷趕超跨越。力爭到2015年,工業增加值達到105億元,佔GDP比重達到45.6%;園區年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傢具產業達到500億元,消費電子及配套產業達到200億元,園區入庫稅金達到30億元。
「一園」即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富士康重大項目配套產業,發揮塑料光纖在該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大力引進高端電子信息企業,培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壯大,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形成崇州工業高端產業增長極。力爭到2015年,完成5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引進規模以上企業50家,產值達到100億元。
「一心」即中國現代傢具研發、製造和營銷中心。著力引進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入駐,打造崇州傢具區域性品牌。力爭到2015年,傢具年總產值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速達到40%。
「三基地」即「中國女鞋生產基地」、「西部管材基地」和「西部裝飾裝修材料基地」。力爭到2015年,建成「西部管材基地」,初步形成品牌裝飾裝修材料產業鏈,建成「西部裝飾裝修材料基地」。
一都,即田園宜居之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這是成都市今後一段時間發展的總體目標。主動對接『西部第一、全國一流』的總體要求,崇州市將深化完善全域規劃,規范城鄉空間開發,著力優化發展布局,提升統籌發展層級,加快構建以城市為核心,以重點鎮、區域中心鎮為節點,以路網為紐帶的網路化空間結構,推進繁華城鎮和優美田園有機融合,打造『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田園宜居之都。
圍繞建設現代中等城市的目標,崇州市將在「十二五」期間加快主城區升級,建設「濱江新城」、「濕地新城」,提升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基本建成具有較強輻射和聚集能力的西部「田園宜居之都」。力爭到2015年,城市人口達到25 萬以上,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以上,綜合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同時,以生態田園理念為統領,圍繞「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目標,推進街子、元通、榿泉3個重點鎮和懷遠、三江、雞冠山3個特色鎮及其他17個一般鄉鎮建設,力爭到2015年,城鎮人口規模達到11萬人,基本建成現代田園城鎮雛形。
一高地,即山地旅遊高地。崇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具有山水相融、生態宜居的自然資源優勢,已被成都市納入龍門山脈整體發展的核心區域。尤其是2010年街子古鎮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更增強了『北部崇州』區域發展動力。按照崇州市委確定的打造「山地旅遊高地」發展定位,我們將結合成都龍門山脈國際生態旅遊綜合發展區的規劃,深度挖掘崇州的旅遊資源,高水平、高檔次開發打造集會議會展、山地運動、療養度假、休閑觀光、生態體驗等為一體的山地旅遊產業,使崇州成為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旅遊高地。
按照崇州市委「山地旅遊高地」的發展定位,崇州市將通過打造以雞冠山、文井江為主的「高端會議度假區」、以街子、元通、懷遠為主的「古鎮文化體驗區」和以重慶路沿線7鎮1鄉黃金走廊為主的「生態觀光休閑區」,著力推進旅遊產業向「高端」路線發展。在北部片區,重點推動琉璃壩「蜀山論壇」項目建設,加快實施鳳棲山居、西源豪庭、成都美村等重大旅遊項目,完成重慶路沿線旅遊開發策劃,促進2個起步區項目開工,完成三郎「意境區」一期項目建設,抓好街子古鎮文化大院建設和核心區立面風貌改造、重要路段路面改造。在中部和南部片區,加快打造羊馬新城,重點推進嘉裕五星級酒店、濕地公園等重大項目,深度打造羊馬北部現代農業創意園;實施榿泉林盤群打造,加速建設榿泉農產品加工聚集點;盡快啟動花果山「天府頤和」項目,配套建設旅遊服務設施,綜合提升花果山觀光農業檔次。
2、城市總體功能區和城鎮發展布局
在總體功能分區上,將全市市域劃分為四大功能區:城市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鄉功能融合區、生態旅遊綜合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異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功能空間布局。
城市功能核心區,主要包括崇陽鎮和羊馬鎮,以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打造「西部輕工名城」和「田園宜居之都」主板塊;城市功能拓展區主要包括錦江鄉、濟協鄉、集賢鄉和大劃鎮,以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城鄉功能融合區包括梓潼鎮、元通鎮、觀勝鎮、廖家鎮、崇平鎮、白頭鎮、隆興鎮、燎原鄉、榿泉鎮、江源鎮和三江鎮區域,以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推進一三產業互動;生態旅遊綜合區包括雞冠山鄉、文井江鎮、街子鎮、三郎鎮、懷遠鎮、公議鄉、道明鎮、王場鎮的山區和淺丘,以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並重,推進國際知名的山地度假旅遊勝地建設,打造「山地旅遊高地」。
在城鎮發展布局上,構建「1主1新6支點」 為主的城鎮體系。「一主」,即崇陽鎮城市主城區;「一新」,即羊馬「濕地新城」;「六支點」,即榿泉、街子、元通三個重點鄉鎮和三江、雞冠山、懷遠三個特色鄉鎮。全面完成一般鄉鎮的升級改造,引導人口聚集,擴大城鎮規模,提高城鎮化水平。
3、崇州「11346」產業發展布局
「十二五」期間,崇州市將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動力,以產業融合發展為理念,瞄準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提出「11346」發展布局,構建全市「一區一軸三走廊四園區六節點」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
「一區」,即為成都崇州市經濟開發區,以電子信息高端產業和傢具產業高端為核心,打造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中國現代傢具研發、製造和營銷中心,實現崇州工業向高端產業、產業高端發展,建成「富士康配套產業基地」。
「一軸」,即為城鄉統籌特色示範軸,以貫穿全市南北全境的懷雞路、崇懷路、崇雙貨運大道為軸線,統籌崇州北部生態旅遊資源、傳統特色手工業,中部工業產業、城市建設,南部現代農業生產加工基地有機鏈接,整體打造崇州產業、城市、文化和環境特色,帶動和促進軸線兩側區域互動發展、整體提升。
「三走廊」,即以街子—雞冠山為走向的北部山區旅遊產業發展走廊,以重慶路沿線6鎮2鄉為走向的淺丘休閑觀光、度假養生等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走廊,以羊馬「濕地新城」—崇陽「濱江新城」為走向的城市和服務業發展走廊,通過打造三大走廊,全面提升「田園宜居之都」、「山地旅遊高地」品牌。
「四園區」,即榿泉現代高新農業、花果山生態觀光農業、羊馬都市農業、白頭循環農業「四大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四大園區建設,帶動全市農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建成成都市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核心示範片。
「六節點」,即把崇陽鎮、羊馬鎮、街子鎮、榿泉鎮和三郎起步區、琉璃壩景區作為重點區域打造,促進人口和資源要素向重點區域集聚,提升綜合實力和服務帶動能力,使其成為輻射帶動全市追趕跨越發展的重要節點。
三、推進《綱要》實施需要把握的關鍵問題
在「十二五」期間,根據崇州市當前面臨的形勢和省委、成都市委的戰略決策部署,按照崇州市「十二五」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全市上下必須把握全局,狠抓關鍵,強化組織保障,強化規劃體系支撐和項目支撐,著力在事關全局的重點難點工作上,攻堅克難、科學推進,確保完成規劃綱要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努力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崇州更好更快發展,全力確保實現崇州「十二五」發展新跨越。
一要努力實現產業優化發展新跨越。要緊緊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發展「兩個高端」為主攻方向,遵循循環經濟發展理念,走集約化、集群化發展道路。要優先發展新型工業,以富士康消費類電子配套產業為代表,著力實施「一園一心兩基地」戰略,努力建設「西部輕工名城」;積極發展房地產、現代商貿、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全力打造「山地旅遊高地」和「田園宜居之都」;堅持農業高端化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新機制,著力發展有機農業,打造農產品公共品牌,建設有機農業強市,推動農業「市場化、品牌化、規模化」,把崇州市建成成都市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的核心示範片。
二要努力實現擴大改革開放新跨越。要繼續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農村工作「四大基礎工程」、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創新、投融資體制改革為重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取得突破,力爭將崇州市建設成為深化改革的先行樣板。要以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理念,積極開展區域營銷,推進現代投資促進活動,加強多層次區域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營造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社會環境,大力提升崇州市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三要努力實現新型城鄉形態新跨越。要圍繞「一城一都一高地」發展目標,加快構建現代城市與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快速推進崇州市現代田園城市建設。要高標准高質量抓好示範線建設打造,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現代田園城鎮。要加快完善交通、信息、保障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要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扎實推進以就業創業為重點的各項社會保障事業,促進城鄉居民共創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完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切實發揮社會組織、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不斷促進社會和諧。要注重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增強要素保障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
D. 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請專家們給我們發表幾點意見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擁有多位國家級休閑農業規劃與鄉村旅遊設計專家,與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CCTV農業頻道等緊密型外部資源。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多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發展產業模式、旅遊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休閑化升級、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經具備了大量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意農業產業園區、高新農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農業旅遊教育科普園區、特色採摘度假區、鄉村旅遊示範縣、鄉村旅遊示範村、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特色新農村景觀建築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 景區規劃、田園俱樂部、民俗村落規劃、古村古鎮、農家樂聚集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鄉村會所、溫室建築、水庫旅遊開發等等項目的實踐經驗與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發展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手段
綠色經濟強市,宜居名城,休閑之都」是城市發展的定位,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
大部分偏僻的農村從自然和區位的角度也無法走工業化致富的路子。走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生產的發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設想,但依然有許多制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是農村的生產資料使用權分散,現代生產技術技能掌握程度低,農村農民發展經濟存在融資難,農民無法完成原始積累。事實上,許多農村地區,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無論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有多快,對該類地區無實質性影響。政府在現階段也無能為力實施人口的戰略轉移,農民從整體上分析大都缺乏轉移的經濟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就城市化而言應實行錯位發展。城鄉之間有一個「圍城現象」,城裡人想出去,因為有了經濟基礎,城裡人空餘時間要返樸歸真,要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回味田園風光;而鄉下人則希望進城,城裡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城裡有豐富多彩燈紅酒綠的生活。這么一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互換,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的農村提供了極大的商機,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城裡人到鄉下消費,為鄉下人帶去滾滾財源。這兩年一些所謂「農家樂」項目被制止,實質上並非發展「農家樂」旅遊政策有誤,而是投資者的誤讀。一是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性質,二是手續不齊備,三是背離了「農家樂」的本義。
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山合水易的專家們發表幾點意見。
一、發展鄉村旅遊的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自然生態、地方特色文化眾多、民族民俗風情濃郁、優質農副產品、淡水產品眾多的實際。
發展鄉村旅遊對解決「三農」問題,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改善農村落後面貌都十分有利。
無論從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大多數農民依舊無法擺脫對土地和農業的依存。農業由於其天然的弱質性(抗風險能力低,農產品收益不高),農民由於生產資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現行的農村生產模式無法參與市場競爭。
鄉村旅遊的發展和成功,一定會拉動農村按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自然生態,管理民主」的方向發展,推進農村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全面協調發展。換一句話說,鄉村游項目如果沒有這些前提,註定也不會成功。
另外,從整體而言,我市大部分農村地區和農民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依然會處於「溫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狀態。大量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雖然帶回可觀的收入,但造成了農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會也不屑於農耕技術,這個文化不高、城市謀生技能不足的群體,受城市文化浸染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願意生活在物質文化匱乏的農村,變成了城鄉之間的游離人,失去了對家鄉的熱忱,農村也失去了發展的活力。大力發展好鄉村旅遊,可以給這一群體提供很好的創業空間,還可以為農村的中壯年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離土不離鄉,增加農民收入。
從深層次意義上看,鄉村旅遊可以使原本封閉的農村提高聲望,增加原住民的社會交往,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喚起農民建設家鄉的勁頭、愛護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和責任,並可招引人才和資本流入,使農村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乃至生產資源得到充分整合,產生綜合經濟效益,提高勞動和產品的附加值。
鄉村旅遊是我市主線旅遊產品很好的補綴,也是自然風光、民俗文化、鄉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現的有效載體,十分符合周邊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閑需求,通過消費,讓城市的財富流向農村,形成城市反哺農村的一種很好的財富再分配機制。
二、鄉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思想
鄉村旅遊的發展,要以政府主導+公司帶動+集體、農戶參與的模式進行,鄉村旅遊的發展要注重以原住民為主體,形成三方共贏的格局。
政府的職責是政策引導,主要基礎設施(交通、電力供應)的建設、適度的財政激勵機制、融資配套、有力的監管和完善的服務體系的建立。
政府要對鄉村旅遊進行全面的規劃,按自然風光、人文特色、物產特色、客源預測分類布局,規模發展。
要提供鄉村旅遊項目的建設風格、風景設計、民俗節目藝術等的指導,使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農業生產景觀得到最好的演繹效果。
政府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是要對發展鄉村旅遊進行全面有力的監管和服務,要提供包括法律師、政策、稅務、項目管理、價格標准、定價原則、融資計劃、補貼申領到公共安全,水資源管理、餐飲衛生、食品安全、鄉村公共保潔、投訴等方面的咨詢和協調。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鄉村旅遊規模發展的區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線旅遊項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資源市場化配置優化功能,以及產業的行業服務功能。
村集體和農戶是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主體,並不是說等待政府和開發商把肉送到嘴裡,而是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建設和投入。遵守鄉村旅遊游戲規則的村集體和農戶,一是可以獲得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二是通過開發商的投資拉動,可以在存量擁有的資源中獲得可觀的增量收入。家鄉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農副產品、水產品、村裡保留的民間民俗活動和傳統技藝,都可以通過參與勞動或資金投入,獲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壯年富餘勞動力非常適合鄉村旅遊及後勤服務工作,並可在家門口獲得就業機會。
三、鄉村旅遊的內容構成
鄉村旅遊的產品,應是賦有純正本土文化和鄉土氣息,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活動觀賞,生產生活和娛樂結合的田園牧歌景觀,略帶野趣風韻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悠閑自得的旅遊方式。不能說鄉村游會成為主流,但絕對是觀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領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溫泉的舒適和異域外族風情後的最佳補綴。甚至有半天之閑的城裡人,以換口味的心理,鄉村游也不失一項極受歡迎的內容。
鄉村旅遊原則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依託,配以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風景,本地產的優質綠色農副水產品和配套的現代娛樂生活設施。鄉村旅遊產品的結構有若干層次的結構,適應不同規模的投資和對象。1、戶外旅館。選擇交通便利,在優美的鄉村環境,視野開闊和綠樹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設,周邊有可以發展主線旅遊產品的人文資源或自然資源。建築風格最好與族群文化的村莊一致,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建設標准不低於三星級,招商開發。村集體可以採用土地調整,開墾荒坡地置換成集中面積,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權流轉金,由村集體用作其他項目配套開發,這種旅館適合周邊有大型主線旅遊產品的地方,單位對口的公務接待和外地遊客。
可由村集體通過宅基地置換和拆取舊民房的面積置換土地,統一規劃建設「農家樂」餐廳,表演傳統工藝的作坊,可讓遊客互動的鄉間民俗表演等場地,以本地特色的農副產品烹制鮮美的農家菜招徠遊客,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和娛樂服務。2、旅遊宿營地。旅遊宿營地適於在離城市不要太遠的地方建設,最好選擇有山有水,視野開闊的有連片耕地的地點,營地內設置青年旅館式的低層農舍式建築或顏色明快的板房和帳篷區,宿營地內利用坡地旱地植草,開展高爾夫練習、騎術、草地網球、小型足球、燈光籃球場、劃船、垂釣,參與性強的民俗節目,燒烤場篝火晚會等適合集體活動的娛樂項目。發展好鄉村旅遊,為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發農民建設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村的社會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利於農民積累向城市轉移的經濟積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術的掌握,更有利於農村的長治久安,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鄉村旅遊值得各級政府大力去推進。
理念創新。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山合水易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理念創新
E. "美麗鄉村"怎麼建
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點主要有下列六點:
第五是推動一系列無污染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森林食品和農村食品的生產和認證。增強農產品原產地保護,培育並打響綠色品牌。做好農業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注重「示範區」建設與發展特色農業、庭院經濟、農家樂旅遊、農村文化產業和家庭物業經濟緊密結合,形成特色村域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過農村新社區的規范化建設和社會保障的無縫化整合,實現城鄉社區便民服務的一體化、農村社保體系高覆蓋,為農民提供穩定有序、和諧的社會環境。
F. 崇州發展什麼項目最好
現在發展項目的話復 ,首先一定要看好項制目的前景。有沒有發展的空間
現在要做就要做一個特色一點的
說到特色,我知道一個很有特色的小店生意還不錯!「手工蠟燭店」,是顧客自己動手製作造型各異的蠟燭!
搜「手工蠟燭連鎖」了解更多信息
G. 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做好防污處理,兼顧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凸顯村專鎮特色。屬
H. 美麗鄉村建設怎麼做
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點主要有下列六點:
第一是深層次發掘資源優勢,在規劃中突顯綜合資源特色,推行鄉村旅遊的錯位發展和組團化競爭,推出一大批精品山村旅遊點,構建鄉村旅遊群落,依託於獨特的生態農業資源,建成主題風格式旅遊區。
第二是以中心村建設為重點,完善村莊合理布局規劃。結合行政村調整,確立縣域內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數量、功能與定位,優化和科學安排縣域城鎮發展、村莊分布、產業平台、基礎設施、農田保護等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顯、梯次科學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合理布局規劃體系。
第三是以分類推進為原則,修編村莊建設規劃。村莊建設規劃要在布局規劃的指導下,按照「全面惠及與突出重點」、「均等化與差異化」相結合的原則,在功能布局與人口容量上進行區別對待,對治理建設的內容、項目和人口容量上進行區別對待,在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置上進行區別對待,因村制宜地對村莊建設規劃進行深化、細化、具體化。
第四是以銜接配套為要求,修編完善其他有關規劃。一定依照銜接配套的要求,修編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農村社會發展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農村住房改造建設規劃等,努力實現各種規劃的無縫對接,保證村莊布局規劃與整治建設規劃可以落地、可實施。
第五是推動一系列無污染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森林食品和農村食品的生產和認證。增強農產品原產地保護,培育並打響綠色品牌。做好農業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注重「示範區」建設與發展特色農業、庭院經濟、農家樂旅遊、農村文化產業和家庭物業經濟緊密結合,形成特色村域經濟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過農村新社區的規范化建設和社會保障的無縫化整合,實現城鄉社區便民服務的一體化、農村社保體系高覆蓋,為農民提供穩定有序、和諧的社會環境。
I. 成都天府新區管委會取消後是不是不由成都管了
是的。
天府新區為四川省下轄的國家級新區,由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和天府新區眉版山片區共同組成,規劃總面積為權1578平方公里。其中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包括了成都高新區、雙流區、龍泉驛區、新津區、簡陽市的部分地區;天府新區眉山片區包括了彭山區、仁壽縣的部分地區。
毗鄰四川天府新區的眉山、簡陽共十餘個鎮(街道)被劃定為協調管控區,總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協調管控區為天府新區外圍生態環境服務區,以生態保育、休閑旅遊和生態農業為主。成都市范圍內的面積有1484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四川天府新區規劃面積的94.04%。
(9)成都鄉村旅遊科學規劃錯位發展擴展閱讀:
四川天府新區的相關情況:
1、成都將積極推進主城區與天府新區(直管區)錯位發展,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相輔相成、交相輝映的「雙核共興」發展格局。
2、雙流產業平台成熟完備,天府新區空港高技術產業功能區全部位於新雙流境內,西航港經濟開發區、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綜保區雙流園區等產業園區已建成64.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