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旅遊資源的開發成功案例

旅遊資源的開發成功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3-05 22:54:03

旅遊資源開發保護的成功案例

http://www.yisoubook.com/c4294/c4438/c4453/w70970.htm
老兄,你自己去看內看容

㈡ 旅遊產品開發成功案例分析 為什麼能成功

兄弟,旅遊產品內容很廣泛的。通常我們可以指:
1)旅遊紀念品;
2)旅遊景點
3)旅遊飯店及相關組合產品;
4)旅行社線路。等等。
所以,你要說具體一點大家才好發表意見呢。

㈢ 國內外有哪些旅遊開發的經典案例

廣州智匯的海南三亞鳳凰島項目,湖南長沙大王山項目,福建漳州雙魚島項目都是一些經典的旅遊開發項目。

㈣ 旅遊界十大經典案例

中國旅遊界的十大經典案例之一
姚女士在黃定居多年,不久前一遠客來訪。她們外出遊玩時途經磁湖,對方對磁湖風光大為驚嘆,連稱堪比杭州西湖。朋友的大呼小叫令姚女士啞然失笑:此景司空見慣,從沒覺得有多美。
在一媒體工作的吳女士也有同感。此前央視曾播放舉世聞名的銅綠山古礦冶遺址這一考古發現,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為此特意來電追問:黃石還藏有這樣的「國寶」,怎麼從沒聽你說起?吳女士納悶地答,自己從小就知道有這回事,也沒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市民柯先生也表示,家裡來了遠客不知道帶到哪裡去玩,「因為感覺黃石沒什麼好玩的景點。」
市民對家鄉景點集體性漠視的背後,是重工業城市給黃石人留下的深刻烙印——近百年來,黃石人陶醉在「鋼鐵搖籃、水泥故鄉」史詩般的美好感覺里,卻忽視了身邊還有這樣一些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黃石第一旅行社負責人巫劍對此悟得極深。1990年亞運會期間她在報紙上看過一則花絮:兩人吵架 ,旁觀者說不要吵了,看完亞運會完了再吵吧,於是兩人立刻安靜下來繼續關注賽事。「我們的旅遊文化也需要在全民中達成一種共識,就像杭州西湖之所以被稱為人間天堂,當地人首先對自己的文化有認同感,覺得杭州就是天堂。而這種認同感需要政府引導 。」她認為,黃石市民需要一種對家鄉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才會自豪地主動地去宣傳它。「你自己都不熱愛,別人將更難認同。」
作為城市營銷的一部分,黃石還需要以更多元化的方式來宣傳自己。多年前,外地人多是通過冶鋼、華新、美爾雅等知名企業和產品知道黃石,近年來透過世界冠軍程菲來認識黃石。而作為擁有著獨特旅遊資源的黃石來說,通過旅遊產品來推介城市則更為直觀。
而現實的情況是,市民普遍對本地景點認識不足,更談不上口碑宣傳,反而是趨之若鶩追逐外地景點。一些外地較成熟的景區乘虛而入,藉助其凌厲的營銷攻勢,使黃石旅客成了競相爭搶的「香餑餑」。一個典型的細節是,桂林一家旅行社在黃石成功營銷,成為了中國旅遊界的十大經典案例之一。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黃石遊客往外跑,來黃石的遊客卻很少。目前來黃的旅遊團極少,多是企業商務團體或親朋走動。於是黃石尷尬地成為了旅遊輸出地。「我們是跛腿在走路。「一位旅行社負責人說,作為黃石的旅行社,不僅把遊客送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更希望把五湖四海的客人接到黃石來玩,但現實並不樂觀。據初步統計,遊客輸出與輸入之比在9:1左右,即10個遊客中,有9個黃石人外出旅遊,僅有一個人來黃。
向東方稱,黃石的「創優」工作的確沒有達成全市人民的共識,市民普遍感覺難度很大。她認為,民眾的這種感覺有著多方面原因,客觀上黃石的旅遊發展得不夠,品牌景區缺位,至今沒有一個4A景區。但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基本要求》中,有幾條「硬性規定」是申報城市必需逾越的門檻:旅遊總收入要在本市GDP比例中至少要達到6%;旅遊外匯收入至少要達到1000萬美元。「盡管我們離這兩個數字還有距離,但這兩項我市每年在以50%甚至更高的增幅在上升,3年之後肯定可以達到要求。」目前我市仙島湖和國家礦山公園非常有希望沖擊4A級旅遊景區。一旦成功,將是黃石申報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重要砝碼。
屆時有了品牌景區作底氣,想必黃石人都會開始正視身邊熟視無睹的景點,除了旅行社,我們每一個市民,每一個部門,都是黃石旅遊的推銷員。

㈤ 一個案例關於旅遊資源開發原則的。

旅遊資源開發的原則
(一) 個性原則(=獨特性原則)
旅遊資源開發的中心原則。要盡最大可能突出旅遊資源的特色,包括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努力反映當地文化,「只有民族的旅遊資源,才是世界的旅遊吸引物」。個性-特色-吸引力,
(二) 市場原則
進行市場調查和預測,准確掌握市場需求和競爭狀況,結合資源狀況,積極尋求與其相匹配的客源市場,確定目標市場,以市場需求變化為依據,最大限度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例如,當前旅遊需求正在由大眾型觀光游覽式向個性化、多樣化、參與性強的方向發展,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增加活動項目品種,設計多樣的、參與性強的旅遊活動項目,以適應市場的變化趨勢。
(三) 效益原則(能到賺錢)
經濟利益是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要進行旅遊經濟投入-產出分析,確保旅遊開發活動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
(四) 保護原則
制定保護資源的切實方案,防止資源原貌和環境的破壞。
(五) 綜合原則
圍繞重點項目,挖掘潛力,逐步形成系列產品和配套服務。

旅遊資源開發應遵守的原則

旅遊資源開發必須做到有利於景區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利於當地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旅遊資源開發時要與保護緊密結合,突出重點景區、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留有餘地。對生態環境脆弱的資源要慎重開發。所有開發項目應作出環境影響評價與預測,杜絕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經濟利益的短期行為。

㈥ 求旅遊項目成功實現旅遊產業升級的案例。

福建龍岩抄新羅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這個項目就成功實現了福建新羅的旅遊產業升級,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在規劃設計時,根據新羅區旅遊資源的富集度、對外交通的便捷度以及旅遊發展基礎,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將新羅旅遊產業規劃布局為:一環,一心,四區,其中:
1. 一環:新羅多彩旅遊環線;
2. 一心:商務度假及集散服務中心;
3. 四區:濱水休閑度假區(北部),生態宜居體驗區(西部),創意文化展示區(南部),郊野休閑拓展區(東部)。
具體的詳細案例,你可以去他們的網站看看,上面還有圖片,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

㈦ 中國旅遊地產開發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1、主題公園+地產
首先是華僑城 比如深圳歡樂谷 北京歡樂谷 成都歡樂谷等
其次版還有宋城股權份開發的杭州宋城 廣州長隆集團開發的長隆樂園 大連海昌開發的水公園等
2、旅遊商業地產
比如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杭州清河坊、北京前門等旅遊休閑商業街區
3、旅遊度假區住宅項目
很多 最常見的是「高爾夫球場+高爾夫別墅」 比如昆明的春城高爾夫 深圳觀瀾高爾夫 等; 也有的直接就是風景區周邊的純住宅 什麼黃山、海南都有
4、大型綜合性旅遊度假區(包括公園、地產、球場、酒店、商業等)
最有代表性的開發商是華僑城和港中旅,比如東部華僑城和港中旅的海泉灣

㈧ 生態旅遊有哪些成功案例

中國的生態旅遊是主要依託於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發展起來的。1982年,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將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此後,森林公園建設以及森林生態旅遊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這時候開發的森林旅遊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但是為生態旅遊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至1999年初全國已經建起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森林公園近900處。從1956年開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護區以來,至1997年底,共建各類自然保護區932處,其中國家級的有124處,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的有14個。中國共有512處風景名勝區,總面積達9.6萬平方公里。 99昆明世博會和1999年國家旅遊局的「99生態環境旅遊」主題活動雖然大幅度推進了中國的生態旅遊實踐,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遊日主會場之機推出了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景點,開發生態旅遊產品。隨後,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舉辦國際森林保護節,推出武陵園等生態旅遊區。以湖南和四川為起點,生態旅遊逐漸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起來。在2001年對全國100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的調查結果顯示,已有82個保護區正式開辦旅遊,年旅遊人次在10萬人以上的保護區已達12 個。但是在具有眾多生態旅遊資源的縣級城市,生態旅遊由於受到旅遊市場的冷落、缺少推介和宣傳,並沒有提升旅遊經濟,更沒有把具體的資源展示的機會。 目前,在國內,開放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有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遊開發較早、開發較為成熟的地區主要有香格里拉、中甸、西雙版納、長白山、瀾滄江流域、鼎湖山、廣東肇慶、新疆哈納斯等地區。
按開展生態旅遊的類型劃分,中國目前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可以分為以下九大類:
1)山嶽生態景區,以五嶽、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為代表。
2)湖泊生態景區 以長白山天池、肇慶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為代表。
3)森林生態景區 以吉林長白山、湖北神農架、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為代表。
4)草原生態景區 以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等為代表。
5)海洋生態景區 以廣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紅樹林海岸等為代表。
6)觀鳥生態景區 以江西鄱陽湖越冬候鳥自然保護區、青海湖鳥島等為代表。
7)冰雪生態旅遊區 以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吉林延邊長白山等為代表。
8)漂流生態景區 以湖北神農架等為代表。
9)徒步探險生態景區 以西藏珠穆朗瑪峰、羅布泊沙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等為代表 。

㈨ 傳統節日的旅遊開發的案例

這個算比較成功跟有名氣的

西雙版納神奇美麗的熱帶雨林自然風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猶如人間仙境,令人如痴如醉。

概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南部,雲南省南部邊陲。地處99056』E—101050』E,21008』N—22036』N,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東北面與江城縣、思茅市毗連,西北面與瀾滄縣接壤,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寮國、緬甸連壤,邊界國境線長達966.29千米。全州轄景洪、勐海、勐臘1市2縣,40個鄉鎮,駐有10個國營農場,7個中央、省屬科研單位。

人口不多民族多———文化獨特
西雙版納全州總人口不足百萬,卻居住著傣、漢、哈尼、拉祜、布朗、彝、基諾、瑤、壯、回、苗、景頗、佤等13種世居民族,其中傣族占總人口的34%,漢族佔25%,其他少數民族佔41%。基諾族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少數民族。
以傣族為主的10多種少數民族形成並保留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習俗和生活方式。眾多歷史遺跡、佛塔、亭井、佛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和村寨、民族節日、宗教和民族風情,構成獨特而多樣的人文景觀。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令人神往。哈尼族的「嘎湯帕節」、布朗族的「桑勘比邁節」、基諾族的「特懋克節」、瑤族的「盤王節」、拉祜族的「擴塔節」,都體現了獨特的民族風情,被譽為「東方的狂歡節」的傣族「潑水節」更是讓人樂而忘返。

旅遊開發起步早———知名度高
西雙版納的美名,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蜚聲海內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西雙版納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雙版納抓住機遇,依託州內兩個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具有典型性和多樣性熱帶雨林為代表的自然景觀旅遊產品,以傣族為主體的多種少數民族風情文化民俗旅遊產品,大力發展旅遊業,較早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區,海內外遊客紛至沓來。
全州共有東西南北7條國內外旅遊熱線,有景區、景點120多處,A級以上精品旅遊景點10處,其中AAAA級景點3個(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傣族園、原始森林公園),AAA級景點2個(野象谷、熱帶花卉園),AA級景點3個(民族風情園、曼聽公園、勐泐文化園),A級景點3個(曼飛龍筍塔、勐遮景真八角亭、打洛獨樹成林)。開通了中緬、中老旅遊線路,正在建設水、陸、空並舉的中、老、緬、泰四國旅遊環線。
目前,西雙版納州正圍繞形成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遊產品這一核心,以實現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跨越的目標,傾力構築「一個中心、三大旅遊區、三級旅遊點、四條旅遊主線,七大旅遊產品」的西雙版納旅遊新格局。

邊境線長口岸多———區位優越
西雙版納國境線長966.3公里,是我國連接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的樞紐,也是我國大西南和東南亞兩大市場對接的結合部、窗口、前沿和基地。素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瀾滄江•湄公河穿州而過,一江連中、老、緬、泰、柬、越六國。從景洪順江而下可直達緬甸、寮國、泰國,不久可直通柬埔寨和越南。州內現有景洪港、磨憨口岸、西雙版納機場等水、路、空3個國家級口岸和一個省級口岸打洛,有6條主要過境通道直通寮國和緬甸,此外還有60餘條邊境通道。
西雙版納是我國進入東南亞最便捷的水陸通道。在西雙版納眾多的口岸、通道中,磨憨口岸是中國與寮國的唯一國家級口岸,現有3條柏油路直通寮國北部3省。省級口岸打洛到緬甸景棟86公里,到仰光989公里。西雙版納機場航空口岸現已開通了成都、廣州、上海、北京等9條國內航線和2條通往泰國曼谷、寮國琅勃拉邦的國際航線。
突出的區位優勢,使西雙版納成為四通八達的對外開放地區。國內外客商齊聚西雙版納,對外貿易紅紅火火。中國的牛和梨、蘋果、大蒜等農副產品,輕工產品源源不斷地從西雙版納運往老、緬、泰等東南亞各國,泰國的熱帶水果、大米、海產品等,又從西雙版納紛紛發往內地,物流暢通,進出兩旺。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西雙版納正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必將煥發出勃勃生機。西雙版納州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主導,堅持科教興州、開放活州、生物富州、旅遊強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提升優化糧食、橡膠、蔗糖、茶葉等傳統產業,重點培育林業、旅遊與文化、電力、畜牧、雲麻、傣葯等新的支柱產業,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配合上級加快建設昆曼公路、瀾滄江•湄公河航道、航空專線、雲電外送等四大國際通道,把西雙版納建設成著名熱帶雨林旅遊度假區、自由貿易試驗示範區、生物生態科研開發區、民族民間文化交流展示區。

㈩ 中國旅遊地產開發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1、主題公園+地產
首先是華僑城 比如深圳歡樂谷版 北京歡樂谷 成都歡樂谷等
其次還有宋城股份開權發的杭州宋城 廣州長隆集團開發的長隆樂園 大連海昌開發的水公園等
2、旅遊商業地產
比如成都的錦里、寬窄巷子、杭州清河坊、北京前門等旅遊休閑商業街區
3、旅遊度假區住宅項目
很多 最常見的是「高爾夫球場+高爾夫別墅」 比如昆明的春城高爾夫 深圳觀瀾高爾夫 等; 也有的直接就是風景區周邊的純住宅 什麼黃山、海南都有
4、大型綜合性旅遊度假區(包括公園、地產、球場、酒店、商業等)
最有代表性的開發商是華僑城和港中旅,比如東部華僑城和港中旅的海泉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