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潛在旅遊資源的含義

潛在旅遊資源的含義

發布時間: 2021-03-06 00:33:06

1. 怎樣著手開發潛在的旅遊資源

1、旅遊資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遊資源單體
可作為獨立觀賞或利用的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的單獨個體,包括"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和由同一類型的獨立單體結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

3、旅遊資源開發
為發揮、提升旅遊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使得潛在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成現實的經濟效益,並使旅遊活動得以實現的技術經濟行為。

4、旅遊資源地域分異規律
指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異或分布的規律性現象,它表明旅遊資源的空間分布差異性。

5、非逆性原理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形成過程是不可逆轉的,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到原來的狀態。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區域,旅遊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體色、觀賞遊憩價值或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最大的旅遊資源決定,這一規律被稱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營養級移動時,逐級遞減,後一營養級只能是前一營養級能量的1/10左右,該定律即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遊資源評價
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及取得最大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運用某種方法,在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一定區域的具有一定旅遊資源價值特徵、環境氣氛及開發利用基礎的社會經濟條件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9、舞台化
以旅遊為舞台,在經濟等關系的作用下,旅遊主題成員間充分交流,從而賦予旅遊地以「故事」,使得成員以旅遊地為道具和載體,獲取經濟關系以外的收獲。

10、文化的物化
是將客源市場對旅遊目的地的認識中尚未有具體形態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質的形式在旅遊地表現出來。

11、旅遊資源承載力
在保證旅遊環境系統的一定生態功能和民族歷史文化不至於消失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遊業規模及接納遊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場法
可以直接運用市場價格對可以觀察和度量的旅遊資源價值變動進行測量的一種方法。

13、替代性市場法
當所研究的旅遊資源本身沒有市場價格來直接衡量時,可以尋找替代物的市場價格來衡量。

14、假象市場法
在替代性市場難以找到的情況下,以人為創造假想的市場來衡量旅遊資源的價值,這種方法稱為假象市場法。

15、初始原風景
是對人們成年之前所居住環境的總體概括,它影響著旅遊者選擇旅遊地的取向。

16、旅遊資源的三個特點。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會創造的,其存在是客觀的;
2) 與旅遊者直接相聯系的,能激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是旅遊者旅遊活動的對象物,能滿足旅遊者的特定需要;
3) 與旅遊業直接相聯系,能為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產生一定的效益。

17、簡述《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的旅遊資源的主類。
可以分為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等八大主類。

18、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
1) 同質性與差異性原則;
2) 對應性原則;
3) 第次性原則。

19、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20、人文旅遊資源的景觀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顯著的時代性
3) 豐富的文化性

21、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徵
1) 木構架為主的框架式結構;
2) 優美柔和的輪廓造型;
3) 整齊而靈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豐富絢麗的建築裝飾;
5) 天人合一的環境藝術。

22、簡述園林景觀的構景原則和造景手法
構景原則有:
1) 貴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對景、漏景

23、人文活動類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
1) 非物質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樣性;
5) 體驗性。

24、旅遊資源普查的意義
1) 有利於掌握資源賦存現狀;
2) 有利於明確資源開發方向;
3) 有利於資源的科學保護;
4) 有利於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25、旅遊資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遊資源普查表格;
2) 旅遊資源普查報告;
3) 旅遊資源信息查詢系統;
4) 相關圖件等。

26、旅遊資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針和「五定」原則分別是什麼
「十字」方針指科學、客觀、准確、量化、簡潔;
「五定」原則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級、定影。

27、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評價的目的:
1) 明確旅遊資源的質量;
2) 確定旅遊地的性質;
3) 提供開發利用的科學依據;
4) 反映旅遊資源的演化發展情況。
評價的原則:
1) 全面系統原則;
2) 動態發展原則;
3) 客觀實際原則;
4) 綜合效益原則;
5)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28、《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旅遊資源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
1)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規模、豐度與幾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響力;
6) 遊憩期或使用范圍;
7)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29、簡述「三三六」評價法
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條件」。
三大價值指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六大條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旅遊資源的類型和地域組合條件、旅遊資源的容量條件、客源市場條件、旅遊開發投資條件和施工難易條件。

30、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31、旅遊商品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針對每一種特點,我們在旅遊資源開發中應注意什麼?
1) 相對可移動性。一方面導致了美食旅遊和購物旅遊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導致全國各地美食和旅遊紀念品日益趨同的現象。因此,從開發旅遊商品的角度來看,應該有意識地限制旅遊商品的移動,使其始終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沒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壟斷性且容易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在旅遊商品開發過程中,一定要依託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特徵,開發壟斷性強、地域特色突出的旅遊商品。
3) 再造性。相關的旅遊開發不是受到旅遊資源本身容量的約束,而是受到旅遊市場發展規模的限制。為此,作為比較成熟的旅遊目的地,需要重視旅遊商品的開發,提高購物、飲食在遊客消費中的比重,為地方旅遊收入增長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32、試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角度談談旅遊資源的開發模式
根據開發規模、開發對象功能,以及開發組織形式不同,對開發類型的劃分是不同的。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來看可以分為跨區域開發、區域開發和小區域開發,甚至產品開發。
1) 跨區域開發涉及空間范圍巨大,應在高位政府主導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協作下進行。為避免出現重大失誤,必須進行規劃研究,並在開發過程中對規劃對調整。
2) 區域開發是指市級開發。由於管理機構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區域開發是政府指導並控制下的開發。根據旅遊資源的等級、區位條件和區域經濟背景的組合,對區域旅遊開發方向進行判定。
3) 小區域開發是指村鎮級別的開發。確定開發方向,注重與周邊村鎮的差異性發展,提倡差異競爭。小區域開發所涉及的空間有限,對開發資金規模要求不高,當地可自主開發。開發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於開發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試述地質地貌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開展地學專業旅遊
此類資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學意義,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教育功能。
2)開展觀光旅遊
一要保持地質地貌原貌,盡可能避免人為的修飾和改動;
二要向遊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務,滿足遊客的各種旅遊需要;
三要注意對資源及環境的保護。
3)開展體育健身旅遊
利用地表的地勢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過旅遊者自身運動,達到體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線路的選擇、設計,同時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危險因素,最大限度保證遊客的人身安全。
4)開展療養和度假旅遊
在一些地質地貌景觀奇特、優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區,可建成療養院或度假區。
5)發揮地質地貌在風景區中的襯景作用
有些風景區雖然不是以地質和地貌風景為主,但它離不開地質地貌這個基礎,所以如何充分發揮地質地貌的襯景作用是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一個重要技巧。

34、試述遺址遺跡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選擇開發的具體對象
要以考古發掘及其科研成果為依據,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
就某一地區而言,應從宏觀上把握遺址遺跡的分布狀況、類型、特徵、蘊藏量及相應的聯系與區別;從微觀上選擇重點遺址,弄清其時代、類型、文化屬性、文物藏量和歷史科學價值,為選擇具體開發對象提供依據。
2)確定開發目標,因地制宜進行開發
a對自成系列的遺址群的開發:在遺址群所在地建立綜合性的游覽區。
b對范圍小、獨立存在的遺址的開發:可建立專題博物館。還有些價值重大、特點突出,但尚不具備單獨開發條件的獨立遺址,則以保護為主,對其價值與范圍樹立標牌,作為參觀點納入該地的旅遊產品中。
c對廣泛分布的同類遺址的開發:開辟為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如三國旅遊線路
d對歷史文化名城內的古遺址的開發,應納入名城總體建設規劃之中。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有再現型和展示型兩種
e對革命軍事遺址的開發:以國內旅遊者為重點,以向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為中心任務,貫徹寓教於游、寓教於樂的方針,根據具體對象因物而異,採取不同方式進行開發。
3)遺址遺跡的開發應該融入遊客的體驗
如北京順義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將實施新保護規劃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旅遊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

2. 旅遊資源的概念是什麼

旅遊資抄源是旅遊業發展的憑借和旅遊者參觀游覽的對象物,它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可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旅遊資源就沒有旅遊業。

3. 什麼叫潛在的旅遊資源

樓上的回答太簡單了。應該說旅遊的潛在資源有很多種
1.開發很好的旅遊景點拉動的經濟效應也是潛在的旅遊資源
2.正在開發的或還沒開發的旅遊資源都是潛在的旅遊資源。
還有很多種,我也不一一列舉了。

4. 什麼是旅遊資源

資源(resources)通常是指可供開發利用,並能夠為人類服務的各種物質的來源,按照是否具有可重復利用性,又可將資源劃分為可更新資源和一次性資源。旅遊資源也是一種資源類型。在旅遊產業開發和利用的特定條件下,旅遊資源不僅包括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包括各類人文資源、社會資源等。

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的基礎條件,沒有特色性的旅遊資源,就不可能發展旅遊產業。由於旅遊產業是新興產業,因而相對於傳統的資源概念,旅遊資源在內容和構成上都要復雜得多,其確切的定義目前國內外還難以形成統一的表述,但通常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所謂的狹義旅遊資源就是能夠有效創造、保持對旅遊者吸引力的各種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人文因素等。而廣義的旅遊資源則應包括所有能夠促進和產生旅遊吸引力的要素。

狹義的旅遊資源是單純從旅遊行為的角度考慮。按照傳統觀點可以分為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風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現代旅遊產業的角度出發則可分為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型旅遊資源、特種旅遊資源和專項旅遊資源等。按照成因或屬性,旅遊資源又可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自然旅遊資源是指地形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由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所構成的各類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屬性;人文旅遊資源則廣泛、豐富得多,如各種歷史古跡、特色建築、民族風情、特色傳統等,這類資源是特定環境中的人們長期活動所形成的藝術結晶與文化成就。狹義的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旅遊產業產生的物質基礎,是旅遊的客體,也是旅遊產品和旅遊活動的基本要素。因此,某一因素構成旅遊資源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旅遊者的旅遊沖動;第二,具有可利用性,隨著旅遊者旅遊愛好和習慣的改變,該因素的包容範疇可以不斷擴大;第三,資源的開發能夠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保證該因素開發利用的可持續性。

廣義的旅遊資源則涵蓋了旅遊產業的各個環節,狹義的旅遊資源僅僅是旅遊行為的發生環節,實際上,在旅遊產生之前還有大量的支持性旅遊資源,如交通資源、科技資源、市場(客源)資源、資金資源等。旅遊首先要解決遊客的通達問題,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交通設施,交通不便將對遊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黃山風景區為例,在合肥—黃山高速公路開通前,從合肥到黃山需要7~9個小時,合肥與黃山之間的旅遊活動往返一次需要3天時間,如果2天往返的話,則需在前一天下午3~4點之間上山,第二天中午12點左右下山,在山上只能遊玩兩個小半天,返回合肥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對於空閑時間只有周末兩天的工薪階層而言,返回後第二天一早就要上班工作,非常疲憊。因此盡管黃山風景區的吸引力巨大,但是由於往返時間過長,導致對遊客的吸引力減小。而在合肥—黃山高速公路開通後,從合肥可以3小時直達黃山,一般旅遊團隊在中午12點左右即可到上山進行觀光活動,第二天12點下山,在下午6~7點即可返回合肥,在風景區的有效旅遊時間增加40%以上。由於交通便捷,便開發了黃山「一日游」,即一早出發,於9~10點到達風景區,下午5點左右下山,於晚上10點左右返回合肥,在風景區的有效旅遊觀光時間與二日游基本相當,因而頗受歡迎。市場(客源)資源是旅遊產業生存的基礎,沒有穩定的客源,旅遊景點就不能長期維持。合肥郊區三十崗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其特色種植業在合肥市場取得一定知名度,逐漸有城市居民自發到該地區交友,當地政府部門適時引導,逐步推出了以採摘農家土菜等為主題的特色農家游,並通過交通等部門的通力協作,將合肥市的公交線路向該地區延伸,以便捷的交通、無公害特色種養業培育了穩定的城市客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變化,旅遊資源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擴大,越來越多的領域被納入旅遊資源的范疇。如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保健旅遊開始盛行,到一些長壽之鄉訪問百歲老人、參觀中葯材博物館、「森林浴」、「日光浴」等悄然興起。參與性的旅遊活動也已不僅僅局限於滑冰、滑雪、沖浪、游泳等,又出現了滑沙、滑草、放風箏、田園作業等項目。旅遊活動也不僅只局限於地面上,已經開始向水下、高空發展:如乘坐飛機或飛艇體驗飛行、觀賞風景;潛水觀看海底世界;甚至邀游太空也已經成為現實;西安的衛星測控中心、酒泉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也局部對遊客開放,成為新的旅遊景點;集優美的環境、現代高科技、深厚的文化內涵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城也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某些現在看來不是旅遊資源的因素,很可能以後會成為活躍的旅遊資源。

在現代旅遊產業中,人們一般更注重狹義的旅遊資源,將其列為旅遊資源,而不將市場(客源)資源、基礎設施資源、科技資源、資金資源等列為旅遊資源。這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相當的局限性,為不引起歧義,以下在討論旅遊資源時均指狹義的旅遊資源,其他的資源則成為輔助性旅遊資源。

5. 什麼是旅遊資源旅遊資源是什麼意思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國內理解: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現象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范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

外國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5)潛在旅遊資源的含義擴展閱讀:

資源特性:

旅遊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於發展旅遊業的自然資源和古今人文資源的總稱。具體來說,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地形,動植物、海灘、自然風景等,而人文資源則包括:民族、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博物館、飲食菜餚、工藝美術、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及眾多的娛樂設施等。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借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強壟斷性。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於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致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

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來這些,旅遊勝地的遊客就寥寥無幾。因此,旅遊的季節性造成旅遊業的淡旺季。旺季越長,旅遊業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背景、經濟狀況不同,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服飾裝束、風土人情、住宅建築、風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屬性分類: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自然資源實例:

自然資源是指條件和自然風光,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礦泉、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氣溫、日照、雨星等。

1、中國名山:

1、五嶽:東岳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2、風景名山:黃山、廬山、武夷山、雁盪山、阿里山、天柱山;

3、四大自然保護區: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卧龍自然保護區;

4、四大名河: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

5、七大名湖:太湖、洞庭湖、巢湖、鄱陽湖、洪澤湖、杭州西湖、台灣日月潭;

6、四大瀑布: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黃山風景區瀑布、廬山瀑布;

7、著名泉水:北京玉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泉水、杭州虎跑泉;

8、著名海濱:大連海濱、北戴河海濱、青島海濱、廈門海濱、天涯海角海濱;

9、著名高山草甸:武功山,兔耳嶺。

參考資料:

網路-旅遊資源

6. 旅遊資源的定義

旅遊資源:
顧名思義:能夠吸引遊客的資源就是旅遊資源

7. 旅遊資源的定義是什麼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7)潛在旅遊資源的含義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的特性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借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

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強壟斷性。正如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的萬里長城,是在別的國家看不到的。正象許多遊客講的那樣,「到了中國,沒有去北京,等於沒有去中國,到了北京,不去游長城,等於沒有到北京。」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於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致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

8. 旅遊資源的含義有哪些

包括旅遊目的地的車,房,美食,景點,特色項目,甚至人 都是旅遊資源啊··

9. 旅遊資源概念的含義和特性是什麼試以地貌為例說明它對旅遊的影響

①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旅遊資源
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製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受制於氣候干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范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②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③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一)價值上的觀賞性 。(獨特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廬山雲瀑
(二)空間上的地域性。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在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三)時間上的季節性。(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四)使用上的永續性。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五)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說法三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跡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補充內容)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時間的季節性。是指同一地理環境隨季節的變化在某一特定季節出現某些特殊景觀或特別的體驗感受適合於旅遊的現象。 時間特定性或周期性:旅遊景觀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時間周期性地出現或發生。傳統的節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4年一屆奧運會 ;珠海每兩年一次的航展,歐美國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臨; 每年農歷8月16錢塘江觀潮;日出日落, 時代的變異性: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廢棄的礦井、監獄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題公園地衰落 (5)組合性 一個孤立的構景要素或一個獨立的景點是較難形成使旅遊者離開其居住地專程前往游覽的吸引力的,總是復雜多樣、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個要素組合構成足以吸引旅遊者的旅遊資源。
1.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分類: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朴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 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旅遊資源分類
2.根據旅遊活動內容而劃分 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木作品等為主。 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3、以旅遊活動的性質作為分類標准 觀賞型旅遊資源,運動型旅遊資源,休(療)養型旅遊資源,娛樂型旅遊資源和特殊型旅遊資源。 4、其他不同分類標准 開發利用原則
(一)以市場為導向同時兼顧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原則。 (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編輯本段破壞原因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旅遊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目前國際《文物保護法》
國內收入已超過4000億元,旅遊業已成為中國的重要產業。由於旅遊資源保護立法的滯後、管理體制的弊端,伴隨著迅速增長的旅遊需求,在經濟中心論的思想指導下,很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破壞了旅遊業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基礎,對生物多樣性和傳統文化的保護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旅遊資源破壞的原因 自然災害: 1.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水火災害等。 2.氣象災害,如風蝕、水蝕、日照等。 3.生物災害,如鳥類、白蟻等。 人為因素: 1.戰爭破壞,如圓明園。 2.遊客不良行為帶來的破壞。 3.經濟建設不當造成的破壞。 4.政治因素帶來的破壞,如「文革」。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 一、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條件和自然風光,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旅遊環境
湖泊、海灘礦泉、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氣溫、日照、雨星等。 1. 中國名山: 1. 五嶽:東岳泰山中嶽嵩山 西嶽華山南嶽衡山 北嶽恆山 2. 風景名山:黃山廬山 武夷山雁盪山 阿里山天柱山 2. 四大自然保護區: 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自然保護區 卧龍自然保護區 3. 四大名河: 長江 黃河黑龍江 珠江 4. 七大名湖:西藏旅遊風光
太湖洞庭湖 巢湖鄱陽湖 洪澤湖杭州西湖 台灣日月潭 5. 四大瀑布: 黃果樹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黃山風景區瀑布 廬山瀑布 6. 著名泉水: 北京玉泉 鎮江中冷泉 無錫泉水 杭州虎跑泉 7. 著名海濱: 大連海濱 北戴河海濱青島海濱 廈門海濱天涯海角海濱 二、人文資源: 歷史和文化古跡,習慣稱為人文資源;其中包括紀念忸、古建築、古墓葬、藝術寶庫以及各種考古發現等。 1. 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台山 峨眉山九華山 普陀山 2.四大道山:青城山武當山嶗山 龍虎山 2.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3.四大園林 蘇州園林:滄浪亭獅子亭 拙政園 留園 揚州園林:何園個園 嶺南園林:清暉園可園 北方園林:頤和園北海避暑山莊 4.四大宮殿:北京故宮 沈陽故宮布達拉宮孔廟 5.六大古都:北京 西安南京 杭州 開封洛陽 6.三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 承德避暑山莊山東曲阜孔廟 三、社會旅遊資源: 狂歡節 民俗風情,變革新事等,稱為旅遊資源;其中包括古風,民俗、人際關系和各類建設風貌及發展成就等。 1.世界三大賭場:美國的加斯維加斯澳門摩洛哥 2.中國四大刺綉:蘇綉 蜀綉 湘綉粵綉 2. 世界三大宗教: 1.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 世紀至5世紀之間,創始人悉達多喬達摩,代表經典是《金剛經》,世界上約有2.5億人信奉佛教。 a、 世界佛陀日:公歷5月間的月圓日; b、 佛誕節(潑水節)陰歷四月初八 c、 成道節:陰歷十二月初八(臘八) 2. 基督教:在公元前1世紀形成並發展起,信仰基督穌,以《聖經》為經典。目前有10億人信奉基督教。 a、 聖誕節:公歷每年12月25日 b、 復活節: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至4月25日之間) c、 情人節:每年2 月14日 d、 狂歡節:有的始於元旦,有的始於聖誕節,各國不一 3.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七世紀初,創始人穆罕默德,經典是《古蘭經》 a、 開齋節:伊斯蘭教10月1日 b、 古爾邦節:伊斯教歷12月1日 c、 聖紀節(聖忌日):希古拉歷3月12日
保護條例
《文物保護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頒布、實施的旅遊市場法律法規40多個。在旅遊資源方面,中國並沒有專門的旅遊資源保護法,與旅遊資源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散見於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和林業、文化、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礦產、水利等部門的部門規章中。秦皇島旅遊資源
主要有: 國務院頒布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1985年)、《自然保護區條例》(1994年)、《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原林業部制定發布的《森林公園管理辦法》(1994年),《森林法》、《環境保護法》、《城市規劃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中對風景名勝區保護所作的規定,《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中對文化遺跡保護所作的規定。各地方也結合各自特點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上述各項法律、法規從不同角度規定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
保護方式
世界各國在旅遊資源保護方面,所採取的方式大致有兩類: 一是運用法律手段,實行立法,加強法制。 二是根據旅遊資源質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加以保護。泰山
保護內容
旅遊環境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旅遊環境是以旅遊資源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社會諸條件的綜合。處理好旅遊資源與環境的關系,合理地開發與保護,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將保護內容分為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兩部分。 1.旅遊資源:指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點、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跡、建築、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遊資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體和樹木等自然旅遊資源。 2.旅遊環境:指影響文物保護、遊客旅遊行為的周圍環境。主要包括氣候、水體、地形、林木及社會文化環境等。
保護規劃
(一)旅遊資源的保護 1.等級劃分 1)一級。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與不可再生性特點,屬於旅遊區內核心景觀的景觀資源。 2)二級。其它旅遊資源。 2.保護措施 西藏旅遊風光 1)一級旅遊資源的保護措施 ●在開發中必須保護其原有風貌及環境氛圍,有效預防自然和人為破壞,保持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嚴禁隨意開發建設。 ●建築物體量、布局合理,色彩、風格一致,與周邊景觀格調協調。建築物牆面整齊,無污垢。游覽場所無污水、污物,無亂建、亂堆、亂放現象。 ●在其周圍劃出一定范圍,此范圍內不得建設任何影響景觀視角完整和美感的一切建築,不得在此范圍內擺攤設點。 ●區內造型地貌眾多,在建設施工及開展旅遊活動的過程中應特別加以保護,以免造成永久性破壞。 2)二級旅遊資源的保護措施 在一級旅遊資源保護措施的基礎上適當放寬,但也不能造成永久性破壞。 (二)旅遊環境的保護 1.等級劃分 將景區分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外圍保護區三部分。 1)重點保護區。指旅遊資源周圍的環境,包括綠化、污染、施工、採石等活動涉及到的問題。 2)一般保護區。指旅遊區內重點保護區以外整體環境的保護,主要包括大氣、水質、雜訊、垃圾及山體等。 3)外圍保護區。指位於旅遊區內,但又處於各景區之外的旅遊環境氛圍營造地帶。 2.保護措施 旅遊環境 1)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符合二級標准,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基本符合二級標准。 2)區內各項設施設備符合國家關於環保要求,不造成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壞游覽氣氛。 3)對林木病蟲害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與林業部門配合,及時掌握林木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動向,採用生物、化學、物理等措施,控制與消除其危害。 4)衛生措施 ●垃圾箱標識明顯,數量能滿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實用,與環境相協調。垃圾及時清掃,日產日清。 ●餐飲服務符合國家關於食品衛生的規定,配備消毒設施,禁止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廁所引導標識醒目,數量滿足需要,造型、色彩及格調與環境協調。所有廁所具備沖水、輿洗、通風設備或使用免水沖生態廁所。廁所便池潔凈、無污垢、無堵塞。室內整潔,無破損、無污跡、無異味,干凈、明亮。 ●公共場所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檢測標准。 5)安全措施 ●交通、機電、游覽、娛樂等設備完好,運行正常,無安全隱患。危險地段防護設施齊備有效,標志明顯。 ●認真執行旅遊、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安全保衛制度。 ●建立緊急救援體系,或設立醫務室,配備專職醫務人員,配備遊客常備葯品,有較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備必要防火器材,並在醒目處設立防火宣傳牌,並指導遊客如何防火。 ●部分山體滑坡現象嚴重,對遊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規劃採用生物與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式予以解決。 6)任何開挖山體的行動都要得到有關部門的特別批准, 在施工中還應特別小心,把對山體的破壞降到最低程度。
保護注意事項
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於地方個性之中。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是我們的民族共性,各地旅遊資源的特點是其地方個性。例如風景如畫的灕江和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都有它們各自的個性。開發旅遊資源必須使其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2、古老文明、現代文明和自然風景協調發展。開發旅遊資源,進行旅遊設施的建設,要注意不破壞自然景觀,不破壞原來環境的格調。例如建爬山纜車時不應破壞原山景色的秀麗和雄偉;高層的現代化建築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風格建築物旁邊。更要注意保護歷史文物古跡,不能因建設現代文明而毀掉了古老文明。 3、旅遊資源開發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著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旅遊業被稱為「無煙工業」,指的是它不產生工業「三廢」,但旅遊業同樣會產生污染。現代旅遊業中,賓館飯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視的污染源,餐廳酒樓產生的廢氣和雜訊成了居民的投訴熱點,海濱旅遊區的無度開發會導致破壞水生生物的生態平衡。這些都是旅遊業發展給環境造成的危害,必須制定法規和措施保護環境。例如泰國芭提雅海濱度假地規定,40個床位以上的旅館要有污水處理設施,以保證海灣水域的衛生。土耳基禁止在沙灘上插太陽傘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龜蛋受損,禁止在沙灘上開汽車及用強烈照明燈以免嚇跑大海龜。 4、注意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開發旅遊資源要以盡量小的投資開發更多的項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經濟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顧經濟效益而濫加開發,以致破壞自然環境,這是「殺雞取卵」的錯誤做法。
編輯本段調查
按照旅遊資源分類標准,對旅遊資源單體所進行的研究和記錄。調查組成員應具備與該調查區旅遊環境,旅遊資源,旅遊開發有關的專業知識,一般應吸收旅遊,環境保護,地學,生物學,建築園林,歷史文化,旅遊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參與。 調查的基本內容 是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和制訂開發規劃方案的依據和基礎。分兩個階段進行: 1.室內准備。對目標區域內的旅遊資源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總體的印象。 本區和鄰區有關旅遊資源的文獻、報告和圖表等資料,加以整理,作為野外調查的實證和參考。 背景資料:國土資源調查報告、水文氣象資料、各種統計資料;衛片、航片和各種現有的較大比例尺地形圖;文史資料、地方誌、地名志和前人游記;當地群眾提供的報景、找景線索等。 2. 野外考察:驗證前人的結論,並進一步詳查前人未發現的景點和景物。野外調查有三種方式: 路線考察:沿著交通線考察,重點是開辟新的旅遊景點; 區域普查:重點是對區域內旅遊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地區分布和差異、利用現狀等進行全面調查,並對同類旅遊資源進行分析、比較和評價,為景區劃分、游覽線路設計、人文構景打好基礎,從而為區域旅遊業的發展提供背景資料。為了確保資料的全面性和准確性,在現場勘測時,可使用現代技術手段——遙感技術等,來獲取和驗證資料: 重點考察:主要是對重點景區進行周詳的實地勘察,包括旅遊資源、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現有基礎、工程技術和環境保護等內容。 3.旅遊資源調查的內容 旅遊資源本身的調查 所處環境的調查 客源分析 臨近旅遊資源產生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編輯本段評價
旅遊資源評價是基於開發利用的目的,依據旅遊資源的分類標准和統一的評價體系對旅遊資源單體本身進行的評價,從而確定開發的機會與約束,也即西方學者所稱的吸引力評價。它是旅遊地評價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 確定該旅遊資源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價值和地位, 為新旅遊區的開發計劃提供科學依據, 為已開發和部分開發的老旅遊區提供改造、擴大的依據。 為國家和地區進行分級規劃和管理提供系列資料和判斷的標准。 有助於明確旅遊地的性質(類型),擬定未來的旅遊地中旅遊資源的結構(主次關系)和新的旅遊資源的開發。 旅遊資源評價的內容 系列要素評價:資源密度、資源容量、資源特色、資源價值和功能、地域組合、資源性質 開發條件評價:區位、環境、客源、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建設施工條件、開發序位 效益評價:經濟、社會、環境 評價標准: 1.美學標准: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的美學質量的高低或特色進行評價。 2.社會標准: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能否體現當地現今的社會發展和文化特色進行評價。 3.歷史標准: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能否反映擔負地過去的歷史文化風貌進行評價。 4.市場標准: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所吸引的客源對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規模進行評價。 5.綜合標准:從市場觀念出發,同時也涉及美學、社會及歷史等評價標準的評價方法。 旅遊資源的評價方法 1.盧雲亭先生「三三六評價法」 三大價值: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 三大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六個條件:景區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物或景類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遊容量條件、施工難易條件、投資能力條件、旅遊客源市場條件。 2.旅遊資源評價體系(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准) 1.評價項目:"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其中:"資源要素價值"項目中含"觀賞遊憩(you qi遊玩和休息)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豐度與幾率"、"完整性"等5項評價因子。"資源影響力"項目中含"知名度和影響力"、"適游期或使用范圍"等2項評價因子。 "附加值"含"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1項評價因子。 2.基本分值: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其中:"資源要素價值"為85分,分配如下:"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完整性"5分。"資源影響力"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適游期或使用范圍"5分。"附加值"中"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分正分和負分。 3.計分與等級劃分 依據旅遊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級,從高級到低級為: 五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30-44分。 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 五級、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 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