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想了解克拉瑪依的具體歷史
2010年末 全市總人口(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口)為391008人。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數回的76.5%;少數民族答人口佔23.5%。 截至1999年4月,克拉瑪依市下設克拉瑪依、獨山子、烏爾禾、白鹼灘4個區,烏爾禾、小拐2個鄉;還設有勝利路、昆侖路、天山路、銀河路、金龍鎮、五五新鎮、金山路、西寧路、北村、中興路、三平鎮、百口泉等街道辦事處以及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 (某年)全市設克拉瑪依、獨山子、白鹼灘、烏爾禾4個區、9個自然鎮、2個鄉、12個街道辦事處、109個居民委員會和20個村民委員會。境內有生產建設兵團所屬的4個團場。新疆石油管理局機關設在克拉瑪依市。石油管理局與克拉瑪依市實行一個黨委領導下政企分設的兩套管理體制。 2004年,克拉瑪依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2008年11月,領導班子調整,市委書記是徐衛喜,代市長是陳新發。
⑵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史
新中國建設以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的起始時間為新中國建國至改革開放前。當時主要是對那些來華的外賓所展開的。中國旅行和游覽事業管理局與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步入正軌和全面振興的發展時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哪裡有並行發展的階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的階段。
(2)克拉瑪依旅遊業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⑶ 克拉瑪依的歷史多長
新疆石油遠在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就開始鑽探;1909年,鑽成一口20米的淺井,產量很專少。1949年新中國成立屬前夕,這里僅有油井2口,每天產油2~3噸。1955年1月,中蘇石油公司移交給我國,當年勘探發現了克拉瑪依油田。"克拉瑪依"是維吾爾語"黑油"的意思,得名於市區附近的一座天然瀝青丘--黑油山。同年6月,一支由8個民族組成的青年鑽井隊來到"沒有草,沒有水,連鳥兒也不飛"的克拉瑪依戈壁荒灘,經過100多天的頑強奮戰,於當年10月29日鑽完了一號井,獲得了工業性油流。從1955年起,國家在
⑷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新中國建設以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的起始時間為新中國建國至改革開放前。當時主要是對那些來華的外賓所展開的。中國旅行和游覽事業管理局與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步入正軌和全面振興的發展時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哪裡有並行發展的階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的階段。
(4)克拉瑪依旅遊業的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⑸ 急!!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史
一、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簡要回顧sO100
(一)從「事業型」到「產業型」的轉變
我國旅遊業發展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舉世矚目。改革開放前,旅遊業以外事接待為主,只具備產業雛形,不完全屬於產業范疇。1978年轉換機制,發展產業型旅遊業。1984年中央提出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齊上、自力更生與利用外資一齊上的旅遊建設方針,揭開了全方位發展旅遊產業的序幕。1986年國務院決定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正式確立其國民經濟地位。1992年中央明確提出旅遊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之後,中共中央提出的《關於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旅遊業被列為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此後,國家計委把旅遊項目列入國債項目,鐵路部門及時開行了數百列旅遊專列。中央和國務院的支持為旅遊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從發展階段來看,1980年以前,旅遊產業總體規模較小;「六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提高,國內旅遊開始起步;「七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繼續發展,國內旅遊有較大發展;「八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發展,國內旅遊迅猛崛起,這一時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九五」計劃時期,產業基礎夯實,穩步發展;2001年受世界旅遊業整體負增長的形勢影響下,中國的旅遊業是在困難中繼續前進,但增長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國旅遊業是整體回升,四項旅遊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10%(見表1)。
表1我國不同時期主要旅遊經濟指標增長情況(1991~2002年)
註:①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50年》,人數和收入數據為時期加總數;
②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1年統計公報》;
③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2年統計公報》。
總之,我國旅遊業借改革開放之力,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形象日益鮮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二)從旅遊小國到旅遊大國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接待人數(180萬人)僅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達到9791萬人次,躍居世界第五大旅遊吸引國、亞洲首位旅遊大國。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創匯(2.6億美元)僅佔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億美元,佔全球的4.4%,成為世界第五大旅遊創匯國。2002年,中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1660.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84%,成為亞洲地區令人矚目的新興客源輸出大國。2002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8.78億人次,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國內旅遊市常
中國的旅遊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1年底,中國旅遊涉外飯店11000家,其中,已評定星級飯店8018家;各類旅行社超過1000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00多家;中國旅遊業固定資產值達7000億元,共有各類旅遊企事業26萬個;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598萬人,間接從業人員約為2980萬人;共有開辦旅遊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萬人。
(三)旅遊業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其綜合性、關聯性很強的特點表現得越來越充分,在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國內需求,增強經濟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國旅遊業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高出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3個多百分點,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4%,佔到第三產業的16%強,旅遊外匯收入已佔國家服務貿易創匯額的半數以上。
旅遊業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國已有24個盛直轄市、自治區將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其餘省區(市)則分別將旅遊業定位為重要產業或優勢產業。
二、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機遇與前景分析
(一)發展機遇
首先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動旅遊業再上新台階。21世紀前10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速度仍將保持7%以上,綜合國力將進一步提高。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外開放的發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將推動旅遊業發展。
其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帶來的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十幾億人民將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旅遊需求必然會隨之不斷增長,旅遊消費成為小康的標志和特徵之一。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這種小康水平下,已經形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和發展最快的出國旅遊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使西部不少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從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形成我國旅遊業新的增長極。
第四,加入WTO以後,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都將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將促進國際商務旅遊的增長。
第五,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國。美國「9.11」事件和美伊戰爭爆發導致全世界旅遊下滑,但因為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所實施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反而強化了中國作為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申奧成功、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杭州成功申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大會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遊組織大會將首次在北京召開,表明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對推動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供需雙向互動作用下,中國旅遊業前景輝煌。
1.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將推動國內旅遊需求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國,有著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無與倫比的最大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常2002年,相當於13個中國人裡面就有8人進行了一次旅遊。我國從1995年5月1日起實施每周40小時工作雙休制,1999年開始實施「五一」、「十一」、春節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國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總量是114天,居民閑暇時間越來越充足。同時,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轉向小康型,消費由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方向發展,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城鄉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購車、通訊等消費將逐漸得到滿足,而作為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旅遊需求,則會反復產生。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將呈現大眾化、普遍化的態勢,成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按每人每年出遊兩次計算,屆時的國內旅遊人數可高達30億人次左右。
2.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眾多,漫長的歷史和遼闊的國土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旅遊資源。據研究表明,我國自然類和人文類的旅遊資源類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數目超過美國、西班牙、法國等旅遊強國。目前,全國已擁有15000多處旅遊景區(點),涵蓋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8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1處,國家地質公園44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97個,國家森林公園43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9個,國家4A級旅遊區(點)360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37個,還有1269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類博物館2000餘座。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雄偉壯觀的建設工程等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矗
3.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按國家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發展「十五」規劃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國海外旅遊人數將超過210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80億美元以上。國內旅遊將達到29億人次以上,旅遊收入將達20400億元人民幣以上。旅遊業總產出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到8%左右。國內外學者一致看好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強國。包括世界旅遊組織(WTO)在內的權威性組織均認定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旅遊首位旅遊目的地國(見表2)。世界旅遊理事會則預測,到2020年,中國旅遊業總產出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64%,旅遊消費將占總消費的6.79%,旅遊投資將占投資總額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預測
資料來源:根據世界旅遊組織(WTO)《2020年世界旅遊發展預測報告》整理,1997。三、進一步發揮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一)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達到新的水平,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的城鎮化進程大見成效,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這個歷史進程,將從各方面和旅遊業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保持經濟增長的三個主要方面,旅遊業在這三個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從宏觀來看,旅遊投資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較高的投入產出率。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就地出口風景,具有換匯成本低的優勢。國家推行了多項政策刺激內部需求,例如實施西部大開發、調高公務員薪酬、增加基礎設施開支等。在這些政策的基礎上,還應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旅遊休閑產業的成功經驗,採取措施,大力刺激旅遊休閑消費,推進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英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制定了相應的方案和政策,促進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工業社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後工業社會的轉型。可以大膽的預測,在眾多政策中,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能起到較好的成效。
為此,需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對旅遊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清理過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費政策和一系列歧視和限制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明確旅遊業作為我國的優勢產業地位,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全面建設世界旅遊強國。
(二)充分發揮國內旅遊拉動內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擴大內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提出了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擴大和培育內需,促進經濟較快增長」。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是擴大國內需求,進一步形成消費和投資的雙重拉動。《政府工作報告》將旅遊列為擴大消費的第二個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旅遊業包含行、游、注食、購、娛六大要素,旅遊消費不僅與交通、住宿、餐飲、商業、景區景點等行業直接相關,還與工業、農業以及信息、金融、保險、醫療、咨詢、環保等產業關聯,其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多達100餘個,因此其拉動經濟的作用十分明顯。相對於住房、汽車等消費水平,旅遊消費涵蓋的價格區間從幾元錢的旅遊紀念品至上萬元乃至數萬元的旅遊線路,產品的可生產性極強,可消費性也極強。2001年中國居民旅遊消費支出僅占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5.97%,離11%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距離,發展國內旅遊的餘地還很大。
因此,在大力發展入境旅遊的同時,要把國內旅遊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動國內旅遊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要進一
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國內旅遊消費,推行帶薪休假制度。要積極指導旅遊新產品的規劃和開發,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三)積極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旅遊業是一個產業關聯度比較大的產業,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升級。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經濟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基本指標,其發展狀況預示了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演變的方向。按照「十五」計劃的要求,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要適當快於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要由2000年33.2%提高到36%。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對於保持整個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至關重要。應將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核心產業和牽動產業,破除各種思想障礙,進一步擴大產業面、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群。
加快發展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之一。要把發展旅遊業自覺地融入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在促進其它產業結構調整中培育旅遊業自身發展的增長點。要加強旅遊業與一、二產業及第三產業其它門類的結合,大力發展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科教旅遊、商務旅遊、會展旅遊和都市旅遊。對於一些發展旅遊條件比較好的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中可以把旅遊業作為接續產業來發展,這方面做的很成功的如焦作市。對於一些老的工業企業,可以通過發展工業旅遊,安置下崗員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宣傳企業產品與形象、擴大影響和增強員工的榮譽感等;對於一些原來依託森林砍伐、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地區,自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禁伐」、「退耕還林」和「退牧還草」措施後,經濟發展需要找到新的出路,發展生態旅遊是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農村可以通過發展農業旅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化城鄉居民的交流、開闊農民眼界等,這對於解決三農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旅遊業發展也能為其他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大的新市場和空間,例如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以及信息、金融、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總之,旅遊業可以為「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服務,也可以聯動第三產業。
因此,應盡快出台《國家旅遊產業政策》,將扶持旅遊產業的方針政策予以明確。同時,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對旅遊業的導向性投入,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旅遊資源保護,積極支持旅遊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等。
(四)充分發揮旅遊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先導作用
旅遊資源是西部突出的優勢資源,旅遊業是西部具有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西部原始純朴的自然環境,雄奇獨特的自然景觀,古老神秘的文化遺跡,風格迥異的民族風情,符合世界旅遊求新、求異、求知、求樂的需求趨勢,具有很強吸引力。西部大開發確定的五個重點方向都是與旅遊業發展緊密相關,又互為促進的。
旅遊業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啟動經濟的先導性和高度關聯的輻射帶動功能。這對於旅遊資源豐富,但經濟基礎薄弱,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突出的西部經濟的啟動,進而循產業鏈直接、間接地全面帶動相關行業,滾動發展,最終促進西部經濟繁榮,具有「突破口」意義。大力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提高西部人民的經濟收入和社會福利水平,有利於改變地方財政的「輸血經濟」的模式,也有利於增強西部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的聯系與協作,招商引資。旅遊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客流、人才流、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長,使域外流入購買力擴大。也必然會帶動餐飲業、旅館業、商業的發展,促進交通運輸和通訊設施的改善。而這些正是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部資金必須做好的前期工作。
因此,旅遊業應該成為西部大開發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在條件適宜地區,實施「旅遊帶動發展戰略」。
(五)充分挖掘旅遊就業的潛力
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旅遊就業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潛力大等特徵。2001年,我國旅遊間接就業人數2980萬人,旅遊就業總人數達3578萬人。在20世紀最後10年,我國第三產業新增就業的7740萬人中,旅遊新增就業佔到38%,達到2940萬人。我國旅遊直接就業人數由1989年的52萬人增長到2001年的598萬人,增長了12倍。
旅遊促進就業容量大、機會多,不少旅遊就業崗位門檻低,對各種層次的勞動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數就業崗位對文化素質和年齡要求並不苛刻,特別適合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旅遊業已成為創造城鎮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主渠道。
從增長潛力來看,2001年我國旅遊直接就業人數佔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僅0.8%,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增長的潛力還很大。根據國家旅遊局和國家計委共同提出的《關於發展旅遊擴大就業的若干意見》,未來10年,我國旅遊業要繼續保持適度快於GDP的增長速度,新增就業崗位約4000萬個,年均增加旅遊直接就業約7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350萬人左右。到2010年我國旅遊直接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例約為1.7%,而屆時世界平均水平為3.3%,旅遊就業仍有很大的增長餘地。
為此,當前應充分挖掘旅遊就業潛力,以產業規模擴張為基礎,實現旅遊就業大增長;以加大旅遊產品開發為著力點,廣泛形成擴大就業的增長點;以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實現就業人數與企業素質的雙提高。
(六)大力發揮旅遊的扶貧功能
我國許多貧困地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資源的富集度與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有很高的重合性。截止到2001年,全國592個重點貧困縣中擁有100多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僅西部的307個重點貧困縣中就有78個縣擁有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34個縣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我國的財力現狀和貧困地區的現實情況決定了我國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靠強力投入來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資激活當地經濟發展的活力,就成了開發性扶貧的關鍵所在。找到一種與當地資源聯系緊密,低投入、影響面廣、受惠面大的產業,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在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並有一定市場條件的貧困地區,旅遊業無疑成為優選產業。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取得了成功經驗。
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探討旅遊扶貧的新模式,在旅遊潛力大的貧困地區設置並培育一批國家級旅遊扶貧試驗(示範)區,給予必要的外部支持,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的脫貧致富。
⑹ 旅遊的發展簡史
一、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簡要回顧(一)從「事業型」到「產業型」的轉變
我國旅遊業發展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舉世矚目。改革開放前,旅遊業以外事接待為主,只具備產業雛形,不完全屬於產業范疇。1978年轉換機制,發展產業型旅遊業。1984年中央提出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齊上、自力更生與利用外資一齊上的旅遊建設方針,揭開了全方位發展旅遊產業的序幕。1986年國務院決定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正式確立其國民經濟地位。1992年中央明確提出旅遊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之後,中共中央提出的《關於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旅遊業被列為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此後,國 家計委把旅遊項目列入國債項目,鐵路部門及時開行了數百列旅遊專列。中央和國務院的支持為旅遊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從發展階段來看,1980年以前,旅遊產業總體規模較小;「六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提高,國內旅遊開始起步;「七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繼續發展,國內旅遊有較大發展;「八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發展,國內旅遊迅猛崛起,這一時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九五」計劃時期,產業基礎夯實,穩步發展;2001年受世界旅遊業整體負增長的形勢影響下,中國的旅遊業是在困難中繼續前進,但增長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國旅遊業是整體回升,四項旅遊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10%。
表1我國不同時期主要旅遊經濟指標增長情況(1991~2002年)
註:①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50年》,人數和收入數據為時期加總數;
②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1年統計公報》;
③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2年統計公報》。
總之,我國旅遊業借改革開放之力,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形象日益鮮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二)從旅遊小國到旅遊大國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接待人數(180萬人)僅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達到9791萬人次,躍居世界第五大旅遊吸引國、亞洲首位旅遊大國。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創匯(2.6億美元)僅佔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億美元,佔全球的4.4%,成為世界第五大旅遊創匯國。2002年,中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1660.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84%,成為亞洲地區令人矚目的新興客源輸出大國。2002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8.78億人次,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國內旅遊市常
中國的旅遊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1年底,中國旅遊涉外飯店11000家,其中,已評定星級飯店8018家;各類旅行社超過1000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00多家;中國旅遊業固定資產值達7000億元,共有各類旅遊企事業26萬個;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598萬人,間接從業人員約為2980萬人;共有開辦旅遊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萬人。
(三)旅遊業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其綜合性、關聯性很強的特點表現得越來越充分,在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國內需求,增強經濟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國旅遊業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高出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3個多百分點,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4%,佔到第三產業的16%強,旅遊外匯收入已佔國家服務貿易創匯額的半數以上。
旅遊業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國已有24個盛直轄市、自治區將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其餘省區(市)則分別將旅遊業定位為重要產業或優勢產業。
二、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機遇與前景分析
(一)發展機遇
首先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動旅遊業再上新台階。21世紀前10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速度仍將保持7%以上,綜合國力將進一步提高。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外開放的發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將推動旅遊業發展。
其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帶來的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十幾億人民將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旅遊需求必然會隨之不斷增長,旅遊消費成為小康的標志和特徵之一。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這種小康水平下,已經形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和發展最快的出國旅遊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使西部不少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從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形成我國旅遊業新的增長極。
第四,加入WTO以後,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都將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將促進國際商務旅遊的增長。
第五,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國。美國「9.11」事件和美伊戰爭爆發導致全世界旅遊下滑,但因為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所實施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反而強化了中國作為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申奧成功、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杭州成功申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大會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遊組織大會將首次在北京召開,表明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對推動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供需雙向互動作用下,中國旅遊業前景輝煌。
1.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將推動國內旅遊需求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國,有著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無與倫比的最大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常2002年,相當於13個中國人裡面就有8人進行了一次旅遊。我國從1995年5月1日起實施每周40小時工作雙休制,1999年開始實施「五一」、「十一」、春節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國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總量是114天,居民閑暇時間越來越充足。同時,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轉向小康型,消費由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方向發展,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城鄉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購車、通訊等消費將逐漸得到滿足,而作為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旅遊需求,則會反復產生。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將呈現大眾化、普遍化的態勢,成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按每人每年出遊兩次計算,屆時的國內旅遊人數可高達30億人次左右。
2.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眾多,漫長的歷史和遼闊的國土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旅遊資源。據研究表明,我國自然類和人文類的旅遊資源類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數目超過美國、西班牙、法國等旅遊強國。目前,全國已擁有15000多處旅遊景區(點),涵蓋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8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1處,國家地質公園44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97個,國家森林公園43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9個,國家4A級旅遊區(點)360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37個,還有1269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類博物館2000餘座。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雄偉壯觀的建設工 程等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矗
3.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按國家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發展「十五」規劃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國海外旅遊人數將超過210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80億美元以上。國內旅遊將達到29億人次以上,旅遊收入將達20400億元人民幣以上。旅遊業總產出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到8%左右。國內外學者一致看好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強國。包括世界旅遊組織(WTO)在內的權威性組織均認定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旅遊首位旅遊目的地國(見表2)。世界旅遊理事會則預測,到2020年,中國旅遊業總產出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64%,旅遊消費將占總消費的6.79%,旅遊投資將占投資總額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預測
資料來源:根據世界旅遊組織(WTO)《2020年世界旅遊發展預測報告》整理,1997。三、進一步發揮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一)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達到新的水平,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的城鎮化進程大見成效,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這個歷史進程,將從各方面和旅遊業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保持經濟增長的三個主要方面,旅遊業在這三個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從宏觀來看,旅遊投資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較高的投入產出率。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就地出口風景,具有換匯成本低的優勢。國家推行了多項政策刺激內部需求,例如實施西部大開發、調高公務員薪酬、增加基礎設施開支等。在這些政策的基礎上,還應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旅遊休閑產業的成功經驗,採取措施,大力刺激旅遊休閑消費,推進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英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制定了相應的方案和政策,促進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工業社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後工業社會的轉型。可以大膽的預測,在眾多政策中,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能起到較好的成效。
為此,需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對旅遊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清理過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費政策和一系列歧視和限制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明確旅遊業作為我國的優勢產業地位,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全面建設世界旅遊強國。
(二)充分發揮國內旅遊拉動內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擴大內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提出了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擴大和培育內需,促進經濟較快增長」。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是擴大國內需求,進一步形成消費和投資的雙重拉動。《政府工作報告》將旅遊列為擴大消費的第二個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旅遊業包含行、游、注食、購、娛六大要素,旅遊消費不僅與交通、住宿、餐飲、商業、景區景點等行業直接相關,還與工業、農業以及信息、金融、保險、醫療、咨詢、環保等產業關聯,其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多達100餘個,因此其拉動經濟的作用十分明顯。相對於住房、汽車等消費水平,旅遊消費涵蓋的價格區間從幾元錢的旅遊紀念品至上萬元乃至數萬元的旅遊線路,產品的可生產性極強,可消費性也極強。2001年中國居民旅遊消費支出僅占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5.97%,離11%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距離,發展國內旅遊的餘地還很大。
⑺ 克拉瑪依的歷史,和民族團結的發展狀況
克拉瑪依(維吾爾語:قاراماي شەھرى;維吾爾語拉丁化:Qaramay;英語:Karamay或Karamai),系維吾爾語「黑油」的音譯,得名於市區附近的一座天然瀝青丘——黑油山。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第一口油井噴油,當時取名為克拉瑪依油田,是新中國成立後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
1957年1月2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第14次會議決定設立克拉瑪依市。1958年5月29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克拉瑪依市(縣級);同年7月25日,克拉瑪依市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宣告克拉瑪依市成立。1982年2月16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克拉瑪依市為設區的地(州)級市,下設克拉瑪依、獨山子、白鹼灘、烏爾禾4個區。1984年8月17日,自治區決定克拉瑪依市為直轄的不設區的縣級市,下轄街道辦事處和鄉、鎮。1990年1月8日,自治區恢復克拉瑪依市為地級市。
建市前,獨山子鎮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的縣級建制鎮,其餘各地均為鄰縣轄區。其中烏爾禾屬於和布克賽爾縣;大、中、小拐屬沙灣縣,克拉瑪依地區屬托里縣。1958年克拉瑪依設市後,行政區域包括克拉瑪依、獨山子、六十戶、烏爾禾、百口泉、紅山嘴、前山撈壩、白鹼灘、小拐、中拐、大拐等地區,下設獨山子和烏爾禾兩個區;撤銷了獨山子鎮人民委員會建制。
1997年全市總人口(不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口)為254560人。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數的76.5%;少數民族人口佔23.5%。
截至1999年4月,克拉瑪依市下設克拉瑪依、獨山子、烏爾禾、白鹼灘4個區,烏爾禾、小拐2個鄉;還設有勝利路、昆侖路、天山路、銀河路、金龍鎮、五五新鎮、金山路、西寧路、北村、中興路、三平鎮、百口泉等街道辦事處以及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
(某年)全市設克拉瑪依、獨山子、白鹼灘、烏爾禾4個區、9個自然鎮、2個鄉、12個街道辦事處、109個居民委員會和20個村民委員會。境內有生產建設兵團所屬的4個團場。新疆石油管理局機關設在克拉瑪依市。石油管理局與克拉瑪依市實行一個黨委領導下政企分設的兩套管理體制。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克拉瑪依市總人口270232人。其中:獨山子區 50732人、克拉瑪依區 145452人、白鹼灘區 64297人、烏爾禾區 9751人。
⑻ 克拉瑪依的歷史沿革
克拉瑪依轄境內歷史上屬北疆草原地帶,許多游牧部族曾在此繁衍生息。秦代,今克拉瑪依轄境為塞種等人游牧之地。漢初,轄境為西遷的大月氏人控制。南北朝時期,轄境為高車、突厥諸部落游牧之地,後為突厥汗國轄地。隋代,轄境為西突厥鐵勒等部之地。唐初,轄境為西突厥五咄陸部胡祿屋等部游牧之地。公元657年,唐朝平定西突厥汗國後,在其地設鹽泊都督府(地址在今克拉瑪依市區附近),歸安西大都護府治下的昆陵都護府管轄。公元702年,歸北庭都護府管轄。唐末,今克拉瑪依市轄一帶為葛邏祿等回鶻別部游牧地,後為喀喇汗王朝東北境。
1130年,遼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遷葉密立(今額敏縣),今克拉瑪依轄境為其領地。1132年西遼建立後屬西遼。1218年,成吉思汗擊滅西遼政權,今市轄境為蒙古汗國轄地。成吉思汗分封諸子時,今克拉瑪依地區為窩闊台封地。1251年,蒙哥汗即位後,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今克拉瑪依一帶歸其管轄。1309年,今克拉瑪依一帶屬察合台汗國。明代,瓦剌蒙古土爾扈特部在此游牧,1628年,土爾扈特部西遷後,屬准噶爾部游牧地。
1755年,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後,今克拉瑪依轄境內附。1762年,清政府在庫爾喀喇烏蘇設辦事大臣,今市境南部獨山子及五五新鎮、共青鎮等地歸其統領。1764年,清政府設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今克拉瑪依轄境西北部一帶歸其統領。1778年,清政府在瑪納斯河流域設綏來縣(今瑪納斯縣),屬迪化直隸州管轄。轄區包括今克拉瑪依百口泉、夏子街、大拐、中拐、小拐等地區。至1886年,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設立,仍轄今市境南部一帶,屬鎮迪道管轄。1888年,塔爾巴哈台直隸廳成立,轄區包括今市境北部地區。市境東部大拐、中拐、小拐一帶則仍屬綏來轄區,歸迪化(今烏魯木齊)府管理。
1913年,塔爾巴哈台、庫爾喀喇烏蘇直隸廳改置為縣,仍分轄市境南、北二部。1916年,裁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設塔城道,下轄塔城、烏蘇、沙灣縣,今克拉瑪依市境一帶統歸其管轄。其後,今市境相繼隸屬於第五行政區、塔城專區管轄。至新中國成立前,分屬於沙灣縣、烏蘇縣、克烈半個縣(今托里縣)、和豐縣(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適應烏蘇縣獨山子石油工業的發展,於1955年2月成立了獨山子礦區行政工作委員會。1956年,依據自治區人民委員會《關於工礦區政權設置的決定》,成立了縣級建制的獨山子鎮,行政工作委員會改為鎮人民委員會,直轄於自治區人民委員會。今市境其餘各地仍為鄰縣管轄區:烏爾禾一帶屬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大拐、中拐、小拐屬沙灣縣,黑油山、白鹼灘一帶屬托里縣,五五新鎮、共青鎮一帶屬烏蘇縣。至1958年5月,國務院批准克拉瑪依設市後,其轄地也隨之正式劃定。
⑼ 關於克拉瑪依石油發展史
克拉瑪依油田邁向智能化
這是一座為共和國的建設立下過特殊功勛的油田,這是一座開采了半個世紀依然充滿活力的油田,這是一座身處戈壁荒漠卻能自覺以保護環境為己任的油田,這是一座偏處西北卻能把數字化做到全國領先的油田。
她就是過去由新疆石油局開發、現在由新疆油田公司開發的克拉瑪依油田。
功勛油田
共和國石油工業長子建立三大功績
1955年10月29日,在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的黑油山下,克拉瑪依1號井噴出了強勁的油流。從此,新中國的第一個大油田誕生了,西方學者言之鑿鑿的「中國貧油論」破產了。
1913年到1915年,美孚石油公司與北洋政府簽訂協議,派地質師克拉普和富勒到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東北和內蒙古地區進行石油地質調查,行程12800公里,均未發現有開采價值的石油資源。
1914年至1919年,美孚耗資270萬美元,在陝北的不同地質構造上打了7口探井,均未獲得工業油氣流。
據此,富勒發表了幾篇論文。他在《中國東北部的含油遠景》一文中寫道:「中國東北部的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含油可能性。」在另一篇文章里他認為中國「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石油開發工作……不可能像美國那樣生產出大量石油。」
美國斯坦福大學地質系教授希洛埃1927年在《遠東礦業與工業》一書中說:「中國石油的儲量充其量也不過美國的1%。」
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經理羅傑斯在1932年出版的《美國實業發展史》一書中斷言:「中國大部分及西藏大山脈……都沒有儲存有開采價值石油的可能。」
從此,「中國貧油論」成了一道令人喪氣的魔咒。
因此,克拉瑪依油田的誕生,不僅在現實層面為對石油如飢似渴的新生共和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工業血液,而且在精神層面上打破了「中國貧油論」的迷思,為共和國在更廣闊的領域開發更多更大的油田掃清了觀念障礙。
這是克拉瑪依油田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功績。
初生的克拉瑪依油田自落地之日起就開始奔跑。從發現之日起僅僅4年之後——到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年產原油達到161.6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38.5%,成為當時我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截至2010年,克拉瑪依油田共生產原油近3億噸、天然氣534億立方米。2010年,克拉瑪依生產原油1089萬噸,生產天然氣38億立方米。
克拉瑪依蘊藏著全國儲量最大的環烷基稠油,生產著全國品質最好的環烷基稠油系列產品。目前,克拉瑪依所生產的原油中,「環烷基稠油」的產量超過了1/3。「環烷基稠油」可以比喻為石油中的稀土。從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到要承受冬夏達70攝氏度以上溫差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從遠赴南極的「雪龍號」到超過國際最高標准2倍以上的食品級白油,它都不可或缺。
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的茫茫荒原頑強拼搏,幾十年如一日為祖國奉獻巨量石油、特種石油,這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二大功績。
就在克拉瑪依人快馬加鞭力促增產的1959年,中國發現了大慶油田。1960年,克拉瑪依油田從僅有的幾萬名石油工作者當中,選派出了包括克拉瑪依油田最高行政領導——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長張文彬在內的6000多名骨幹支援大慶會戰並紮根在黑土地上。在此後三四十年間,在江漢、勝利、華北、塔里木等油田的勘探開發過程中,克拉瑪依油田都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了人員、技術和一切需要奉獻的物資。
可以說,中國陸上的大部分油田,都有克拉瑪依油田的血脈傳承。
因此,克拉瑪依油田不僅是共和國石油工業的長子,而且是共和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石油聖地」的譽稱,並非虛至。這是克拉瑪依油田的第三大功績。
百年油田
專家對克拉瑪依持續繁榮充滿信心
作為新中國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今年已經56歲了。歷數全世界的油田,能在勘探開發50年後仍然保持青春活力的,屈指可數。那麼,克拉瑪依油田是否也垂垂老矣?
從1981年到2010年這29年中,除2009年因國際金融危機降低產量外,克拉瑪依油田的油氣產量一直保持著逐年增長的態勢。2002年,克拉瑪依油田原油年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我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大油田。
那麼,這種上升的態勢還能持續嗎?
在技術層面上,油氣產量持續上升的決定性因素是油氣儲量。克拉瑪依油田的主要勘探領域——准噶爾盆地的油氣總資源量為107億噸,其中石油86.8億噸,天然氣2.5萬億立方米。截至2009年底,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21.19億噸、天然氣儲量2175.8億立方米,油氣資源探明率僅僅分別為24.4%和8.7%。
2005年,中國石油地質與構造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時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的賈承造說:「全國有很多老油田發展到一定的高點之後,產量都在下降,只有克拉瑪依油田的產量一直穩步上升……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中油集團公司和中油股份公司領導與專家對克拉瑪依油田率先建成百年繁榮的油田充滿了信心!」
綠色油田
環保優先讓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綠意蒙蒙
6月25日,新疆測繪局航拍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時發現:除抽油機所佔地基被硬化外,連綿起伏的沙丘基本上被生機勃勃的梭梭、紅柳、綠草所覆蓋。現在,在這片4.88萬平方公里的沙海中,有克拉瑪依所屬的石西、石南、陸梁、莫北、莫索灣等5座油田的數千口油氣井在日夜噴涌。它們年產油氣當量近500萬噸,占克拉瑪依油田總產量的近35%。
截至201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0.36%,而這個我國第二大沙漠固定沙丘的植被覆蓋率達40%至50%,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蓋率達15%至25%。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能綠意蒙蒙,和克拉瑪依油田從上世紀就開始堅持環保優先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挺進沙漠腹地的大規模勘探開發,環境保護被列入了全程監督下的油氣田開發的技術方案中:凡是人為動過的沙丘作業面,施工完畢後,全部進行固沙處理。在陸梁油田的開發中,曾有一家施工企業的職工不按規定線路在沙漠中開車行駛了約500米的路程,被新疆油田公司處以巨額罰款,並被責令恢復地表植被。
沙漠油田開發20年來,新疆油田公司對沙丘作業面做到了100%固沙處理。僅此一項費用,就占油田開發總投資的5%。
從2007年9月開始,新疆油田公司開展了以「油氣田地貌恢復到自然狀態,生態環境得以保持,油氣田設施統一規范,給員工創造一個綠色、舒心的工作環境」為目標的「創建綠色油氣田」活動。目前,這項活動已建立起了長效機制,油田實現了生產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發展。
2007年,地處沙漠腹地的石西油田獲得了「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的榮譽,陸梁油田也已於近日通過了「國家級環境友好型企業」的評審。
數字油田
在全國乃至世界都處於領先水平
克拉瑪依油田是名副其實的邊陲油田。在一些人心目中,邊遠就意味著落後。事實果真如此嗎?
1993年,當時的克拉瑪依油田決策層決定在油田整體上進行「信息化建設」。在中國石油石化行業,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經過兩年的摸索,1995年,克拉瑪依正式踏上了數字油田的建設征程。
1999年11月,「克拉瑪依數字油田信息平台」的第一個版本在北京正式發布。次年5月,這個平台就在中石油集團全國范圍內的其他油田推廣。2008年,這個平台已經不斷完善升級至6.0版。平台上80多套系統一共開發了16000多項功能,並且實現了所有系統的集成。
如今,克拉瑪依人這樣說:克拉瑪依油田有兩個,一個在准噶爾盆地38萬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另一個在虛擬的計算機網路中。也就是說,通過數字化,克拉瑪依油田已經被裝進了計算機里。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各油田中都處於領先水平。現在,只要你坐在裝有相關系統的電腦前,輕點滑鼠,全油田的任何一口油井的任何情況,一切均可盡收眼底。
一個最近發生的事實說明了數字油田的力量——
勘探風城油田,用了28年。在前24年的時間里,一直採取的是「分層勘探」模式,也就是科研人員以小組的形式,對這個區域中一個個有希望的「點」進行攻關。依靠這種「螞蟻啃骨頭」的方式,24年間,總共才探明6000多萬噸原油儲量。
這是因為信息化手段的制約,研究處於分立的狀態。
2007年,數字油田基本建成,克拉瑪依的科研人員開始在一個叫做「勘探協同工作環境」的虛擬空間中上班。他們有了對風城油田進行「整體勘探」——將整個區域作為基本單元來進行研究的條件。於是,僅僅4年的時間,一個擁有4.2億噸環烷基稠油資源量的、中國最大的整裝稠油油田全盤托出。
數字油田不是結束,而是開始。1月15日,「智能油田」建設開始全面實施。
「智能化油田就是能夠全面感知的油田,能夠自動控制的油田,能夠預測趨勢的油田,能夠優化決策的油田。」克拉瑪依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智能化油田的定義。根據項目實施方案,5至10年後,初步建成的智能油田可以根據世界石油天然氣市場的情況,自動調整戰略戰術,做出生產決策。克拉瑪依石油人還將可以在網路終端上操控准噶爾盆地的任何一口油井、任何一條管線和任何一個閥門。
代表著現代科技先進水平的「數字油田」已使克拉瑪依油田發生了鳳凰涅槃式的變化,而「數字油田」的升級版「智能油田」的建設,又將使克拉瑪依油田煥發出怎樣的活力呢?
⑽ 克拉瑪依油田的發展歷程
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克拉瑪依市,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屬地級市。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昔日的戈壁荒灘,已建成為一個具有勘探、鑽井、採油、輸油、煉油、建築、運輸、機修製造等門類比較齊全的石油工業生產基地和科研、文教衛生、商業貿易、公共事業基本配套的石油工業新城。 上早已記載過當地的「黑油山」。1951年中蘇石油公司開始普查勘探。1955年獲工業油氣流。1956年投入試采,年產原油1.6萬噸。至1960年達163.6萬噸,占當年全國天然石油產量的39%。是大慶油田投入開發之前全國最大的油田。以後經全面開發,1985年原油產量達494.5萬噸。1998年,以它為核心的新疆石油管理局產原油871萬噸,天然氣4.71億立方米,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克拉瑪依位於新疆准噶爾盆地西北邊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石油工業十分落後,當時最大的玉門油田年產量不過10餘萬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雖然經過三年恢復期,但直到1953年全國原油年產量也只僅有43.5萬噸,這個產量僅僅能滿足社會生產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1954年,以蘇聯專家烏瓦洛夫為隊長,地質師張愷、實習生宋漢良、朱瑞明等十人組成地質調查隊,對新疆黑油山——烏爾禾地區完成1:10萬的地質普查後,明確提出該地區有很好的含油前景,建議進行地球物理詳查和探井鑽探。
1955年1月,全國石油勘探會議舉行,把新疆確定為重點勘探地區之一。經過半年的准備,技師陸銘寶任隊長的1219青年鑽井隊由獨山子開赴黑油山。1955年7月6日,南側1號井開鑽; 10月29日完鑽,次日噴油。從此,「克拉瑪依」這個象徵著吉祥富饒的名字傳遍了五湖四海。
到1960年,油田初步探明含油麵積290平方千米;克拉瑪依——馬爾禾油田先後發現克拉瑪依、白鹼灘、百口泉、烏爾禾、紅山嘴等多個油田,整個輪廓呈現在世人面前。如今的克拉瑪依已經建設成為一個依託石油立體發展的工業城市。 迄今為止,克拉瑪依累計發現油氣田25座,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8.29億噸,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766.6億立方米;2004年生產原油 1111萬噸,生產天然氣25.5億立方米,分別比1958年增加30倍和751倍。今天的克拉瑪依油田,已不再是原來十幾平方公里的黑油山,而是以黑油山為基點,向南、北、東三方輻射的千里油區。
隨著油氣資源的加快開發,克拉瑪依石油煉制及化學工業蓬勃發展。在半個世紀以前只有7萬噸煉油能力的基礎上,建成擁有50多套先進生產裝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1000多萬噸的石化企業,石油化工產品已達220多種,其中一批主導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現在,克拉瑪依-獨山子石油化工基地,已經成為新疆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克拉瑪依油田的主要工作對象准噶爾盆地,發育著巨厚生油岩層,蘊藏著86億噸石油資源和2.1萬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目前探明率分別只有20%和3.4%左右,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