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長三角與珠三角未來發展的規劃綱要
(一)長三角經濟區的一體化進程正步入「快車道」,是2005年年前在南京召開的第五次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上形成的共識。長三角區域合作涉及交通、旅遊、生態環境治理、信息資源共享、人力資源等廣泛領域,碩果累累。
區域交通體系日臻完善。圍繞國家長三角高速公路和城際軌道交通規劃,滬蘇浙將重點推進高速公路和鐵路項目的銜接,2005年底將完成《長三角綜合交通規劃方案》。在城際軌道交通項目啟動方面,上海至南京城際軌道交通項目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及審查工作已經完成;寧杭城際鐵路項目前期研究工作也已開始;上海—南通鐵路預可行性報告編制完成,崇明至啟東過江通道工程可行性報告和相關專題研究工作也已完成。
「無障礙旅遊區」雛形初現。通過積極完善旅遊合作協調機制,滬蘇浙加大了旅遊市場拓展和項目開發合作的力度,共同構建「長三角無障礙旅遊區」。2005年7月,國家旅遊局批復將三省市編制的《長三角區域旅遊發展規劃》作為重點項目,納入全國「十一五」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計劃中。三省市正積極創造條件促進長三角區域內旅遊專業人才的柔性流動,相互認可業務資質證書,實行導游管理信息、執法信息的共享。
生態環境保護全面推進。以規劃編制、聯合治理太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三省市共同開展了長三角環境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2005年10月,國家環保總局召開長江中下游水污染防治規劃編制會議,標志滬蘇浙之間又一個環保合作項目即將啟動。
信息共享平台不斷拓展。《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推進方案》提出「信用長三角」,力求實現三省市網路信息共享平台的試運行、三地信用工作信息的相互交流、企業信息的相互查詢。目前已確定了「長三角」信用體系建設區域合作的工作目標:力爭2006年前,共同制定區域內三方信用信息標准,完成信用信息的分級管理,實現基本信用信息的共享和信息定期更新機制,制定信用服務機構跨省市服務導則和建立信用服務機構失信通報制度;爭取2007年前,建立針對企業和個人的聯合獎懲機制;爭取2010年之前,形成較為完善的區域信用管理政策法規體系。
背景鏈接
已建與在建交通工程縱橫成網初步形成上海與江蘇5個介面32條車道、上海與浙江4個介面26條車道、江蘇與浙江5個介面24條車道的銜接,杭州灣跨海大橋北接線延伸江蘇項目也已初步銜接。滬蘇浙高速公路繼上海、浙江開工建設後,江蘇段2005年7月正式開工。繼滬寧高速、沿江高速公路後,由蘇州通往上海的第三條高速公路———蘇滬高速公路2005年9月建成通車。上海接啟東的崇明過江工程已開工建設。
「聯合促銷」成為旅遊合作特色三省市聯手以「同游江浙滬,陽光新感受」為旅遊促銷口號,利用上海大都市、蘇州園林和浙江山水組合出中國東部旅遊產品,在西班牙、埃及等地的推銷產生了轟動效應。同時,在國際國內各種旅遊交易會上組織了聯合展台,突出展示了中國東部精彩旅遊的共同形象。
合力推進環境保護成為共同選擇國家《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的實施由於三省市協調合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長三角近海海洋生態建設行動計劃」的共同實施,有效加強了海洋環境檢測體系建設、赤潮防治和海洋廢棄物傾倒管理;在探索建立區域污染聯防機制、區域信息溝通和通報機制、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技術交流機制等方面有了令人滿意的進展,尤其對遏制江蘇、浙江兩省交界斷面水質突發性污染事件效果顯著。
交流合作領域不斷擴展至年底前已有《長江三角洲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研究報告》、《對區域產業布局和協作發展的建議》等合作方案;三地還成立了長三角城市物流信息一體化工作推動小組,上海、南通等地已經開始物流信息一體化的合作試點。
(二)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區域。改革開放30多年來,珠江三角洲地區銳意改革,率先開放,開拓進取,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珠江三角洲地區正處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率先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著力推進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建立創新型區域;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率先構建和諧社會;著力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力加強與港澳合作,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率先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以國務院批復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要求廣東「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為契機,積極探索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一是推進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改革,探索社區管理新體制。通過整合基層各類資源,協助珠三角地區各級政府在街道、鎮建立「一站式」社區政務服務中心,理順政府及其派出機構與居民委員會的關系。引導和協助業主組建業主委員會,建立居民委員會指導和監管業主委員會的機制。二是創新社會組織登記管理辦法,鼓勵社會組織參與提供公共服務。簡化社會組織注冊登記辦法,探索社會組織特別是公益服務類社會組織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成立,放寬異地商會成立條件,社區社會組織實行備案制。推動建立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制度、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制度。出台了社會組織評估管理暫行辦法。創新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制,在各級登記管理機關設立社會組織黨工委。三是積極培育專業社會工作隊伍,建立社工引領志願者服務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機制,實現社會工作職業化和專業化,力爭到2020年底,社會工作者數量達到總人口的千分之二。爭取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廣東省志願服務條例》,以2010年亞運會為契機,廣泛發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志願者組織,提供志願服務。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珠三角地區中小企業多,外向型企業多,對外依存度高,受到的沖擊比較大。必須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通過發展促增長、調結構、保民生,把擴大內需與經濟增長、社會建設、民生改善更好地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化改革,提高開放水平,這是克服面臨困難、實施規劃綱要、保證珠三角長遠發展的基礎。
⑵ 廣東:中國旅遊休閑示範城市是如何煉成的
8月3日,在全國全域旅遊推進會上,珠海被授予「中國旅遊休閑示範城市」稱號,以一個宜游、宜業的「旅遊休閑城市」形象再次閃耀在全國舞台。這是繼珠海獲評「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以來,又一個「國家級」榮譽。
按照國家標准,「旅遊休閑示範城市」指的是旅遊休閑功能突出、旅遊休閑產業完善、旅遊休閑環境和諧,能同時滿足旅遊者和本地居民旅遊休閑需求,在全國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城市。
經過嚴格的考核,珠海最終在諸城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杭州、成都等「休閑之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中國旅遊休閑示範城市」,這不僅是對珠海休閑旅遊發展的肯定,也是對珠海城市生活品質、文明城市和幸福指數提升的肯定。
從過境游城市到目的地城市,從「景點旅遊」邁向「全域旅遊」,旅遊產品經營模式從單一化向多元化、品牌化轉變,從「單打獨斗」到「區域合作」,這一系列的轉型升級,彰顯了珠海旅遊休閑發展之路獨特的示範價值,其形成的合力,也推動珠海加快建設「文化旅遊之城」。
新路徑:從「景點」到「全域」 發展空間豁然打開
初來珠海,你可以沿著蜿蜒的情侶路漫步,享受海天一色的浪漫;如果對歷史人文有興趣,唐家灣的民國風情正等著你;接下來,還可前往斗門、金灣,沉浸在原生態的森林氧吧和村居民宿······
「珠海在豐富和完善『吃住行游娛購』傳統旅遊六要素的基礎上,同時不斷延伸旅遊產業鏈,推進旅遊產業供給側改革,鼓勵市場主體旅遊企業積極開發
新產品。」珠海市文化體育旅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珠海的旅遊休閑產品已涵蓋「吃、廁、住、行、游、娛、購」和「文、商、閑、養、情、學、奇」等十四要
素。
旅遊休閑新業態也不斷涌現。珠海主動實施「旅遊+」戰略,推動旅遊與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的
拉動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一方面拓寬了旅遊發展新領域,促進旅遊休閑產業轉型升級;一方面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了旅遊平台,形成了新業態,提
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
新格局:開放引領資源整合 內外聯動再造價值
7月上旬,第五屆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在澳門舉辦。珠海展團90多家本土企業精彩亮相,向海內外遊客集中推薦了「浪漫之城·幸福珠海」的旅遊品牌形象。
這並非孤例,珠海旅遊「走出去」如今已成為一種常態。近年來,珠海不斷深化港澳台交流合作,全面推進跨區域資源要素整合,大力推廣「一程多站」旅遊線路,加快旅遊產業集聚發展,構建起旅遊業發展新格局。
僅今年以來,珠海就已組織旅遊企業代表赴台北、香港及澳門參加旅遊博覽會,並參加「粵桂閩澳」印尼、馬來西亞聯合推介「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同
時藉助考察踩線活動,先後邀請台北、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境外旅行商代表團及廣州、深圳、中山、江門、陽江等兄弟城市的媒體代表團到珠海考察最新
的旅遊產品,赴貴陽、蘇州舉辦「昔日大香山,今日中珠澳」旅遊推介會。
加大對港澳台旅遊開放合作一直是珠海旅遊的重點。依託橫琴自貿片區,珠海開展對港澳台旅遊先行先試,探索自由貿易試驗區有關涉旅政策措施相互延伸,率先啟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港澳台目前已成為珠海重要的客源地,也是珠海「走出去」的重要橋梁。
通過深化區域合作,鞏固國內旅遊合作平台,珠海不斷加強珠(海)中(山)江(門)陽(江)聯盟、中(山)珠(海)澳(門)聯盟以及廣(州)、深(圳)、珠(海)聯盟三大傳統區域旅遊聯盟合作,通過統一舉辦旅遊推介會,增強自身輻射力,構建城市旅遊分工協同體系。
藉助於自身在旅遊休閑產業上優勢,珠海積極開展旅遊扶貧協作。與雲南怒江、茂名信宜等對口幫扶城市密切合作,組織旅遊規劃機構、旅行社與知名旅遊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制定相關工作計劃,為下一步旅遊扶貧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珠海在提升自身旅遊業國際影響力上也作出不少努力。今年3月,作為廣東省的代表,珠海登上了央視四套國際頻道的一檔節目《城市1對
1》,以友好交流城市、世界著名旅遊城市法國尼斯作為對標城市,向海外觀眾立體地展示了珠海的景點、美食、文化活動,為廣東構建國際旅遊開放合作新格局貢
獻了珠海力量。
■規劃:努力建成港珠澳旅遊集散中心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建設腳步正在加快,休閑旅遊是灣區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擁有港珠澳大橋的珠海,在休閑旅遊方面也迎來全新的機遇。
作為連接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對大灣區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專家認為,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將使珠海成為粵港澳大灣區
中唯一一個與香港、澳門陸橋相連的城市,這不僅帶來交通利好,同時也將促進珠海與灣區中其他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上的合作與對接,實現
人員、資金、信息、商品、服務等流動和自由配置,這些都會給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珠海可以藉助獲得『中國旅遊休閑示範城市』以及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契機,緊抓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帶來的歷史機遇,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主動擔當。」珠海市文化體育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珠海將從深化珠港澳三地旅遊合作、推動橫琴創建「國際休閑旅遊島」、加強濱海旅遊特色發展、全面推進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著手,繼續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珠海將積極聯合港澳共建世界級休閑旅遊目的地,包括與港澳共同開發旅遊產品、優化旅遊發展環境、加快旅遊大項目開發建設。「我們計劃著力在海洋
生活、低空體驗、鄉村旅遊、城市休閑等領域培育形成大灣區旅遊特色,將珠海建設成港珠澳地區的旅遊集散中心。」上述負責人介紹。
同時,珠海也將加強與港澳文化、體育的交流合作,開展「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多樣化體育對外交流活動,把珠海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體育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
去年5月,國家旅遊局回函明確支持橫琴新區創建「國際休閑旅遊島」,未來珠海將細化橫琴新區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方案,由廣東省政府繼續向國務院
申報「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爭取在通關、財稅、投融資、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政策,切實把橫琴自貿片區建成全國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的標桿。
而在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智慧旅遊大數據統計分析及監管綜合服務平台」已正式列入珠海智慧城市第二批重點建設項目,擬參照國內外智慧旅遊標桿城市,對珠海智慧旅遊進行高標準的建設謀劃。
⑶ 廣東未來的發展靠哪三座城市呢
第一個就是廣州。這個城市的發展與改革開放是密切相關的,也是一個gdp過2萬億的城市,也是一個一線城市,這個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一點也不比北京差,這個城市的經濟活力是很大的,很多的知名企業在廣州安家落戶,在廣州打拚的年輕人也是很多的。不知道你到過廣州沒有,那裡的人們都是精神飽滿,精氣神昂揚的,這個就是一個人文廣州,廣東的發展,依靠廣州,那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也不是說就這三駕馬車就可以了,只是說這三駕馬車的拉動作用是很大的。其他地區的發展也是不可忽視的,像佛山和珠海,都是發展比較的地級市,也是可以促進廣東省經濟發展的,所以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各個地級市努力發展經濟,廣東省才會更加欣欣向榮!
⑷ 粵港澳合作對廣東發展的意義
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促進粵港澳一體化發展,就是要在粵港澳三地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和適應內地市場整體開放步伐的條件下,通過區域內的市場開放與商品要素流動,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形成區域資源優化配置的市場機制、制度安排和與新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產業分工體系,實現共同發展。[1]
1)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有利於帶動珠三角經濟轉型升級,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的珠三角要想擺脫原來的增長模式,需要加快發展高端產業,利用比較優勢,整合和優化生產資源,增強相互之間產業的綜合配套能力,帶動珠三角經濟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設國際金融、商貿、會展、物流、旅遊休閑與博彩和世界製造業中心。
2)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有利於保持香港經濟競爭力,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香港要想保持持續的競爭力,澳門要想實現多元化發展,必然離不開珠三角這塊腹地的支撐。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經濟合作,能夠不斷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貿易、物流、航運中心和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地位,並為港澳發展提供空間支持。
3)進一步強化粵港澳經濟合作,有利於密切內地與港澳的合作關系,保持「一國兩制」下的繁榮穩定。廣東作為港澳的經濟腹地和保持港澳繁榮穩定的重要條件,進一步深化粵港澳經濟合作,不僅能夠進一步密切港澳與內地的合作關系,而且有利於保持「一國兩制」下的粵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既是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加強粵港澳合作具有國家戰略的意義。
[1]陳廣漢.不斷推進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J].特區經濟,2009年9月,P12.
⑸ 王衍用的旅遊規劃評審
主持或參與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青藏鐵路旅遊規劃,海西旅遊區總體規劃,拉薩市堆龍德慶縣旅遊規劃,三亞旅遊產品創新創意有獎徵集評選活動,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項目(2007),甘肅敦煌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北京市朝陽區溫榆河運動休閑遊憩帶概念性規劃,北京市文化產業項目評審會(2007),北京市東城區文化產業項目評審(2009), 湘西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0),湖北武當山五龍宮景區旅遊開發規劃(2009),廣東省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1年);天津市大港區官港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山西省五年行動計劃,山西省陽城縣鳳棲湖旅遊度假區控制性祥規修建性詳規、河南省新鄭縣黃帝故里百萬重金誠邀策劃大家活動策劃方案、河南省鞏義縣四景區項目評審、河南省蘭考縣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河南省商丘市古城規劃、河南省駐馬店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河南省魯山縣旅遊產發展總體規劃、河南省文化產業實驗區策劃論證會、評審會、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西部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暨天鵝島主題農業概念性規劃,河北省涿鹿市中華三祖聖地總體規劃、河北省涿鹿市中華合符壇祥規、河北省邯鄲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河北省朝陽溝旅遊區規劃,河北省邢台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河北省秦皇島市祖山風景區規劃,河北省清東陵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四川瀘沽湖旅遊區,寧夏銀川市黃河旅遊區總體規劃、寧夏沙湖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寧夏六盤山旅遊區總體規劃、寧夏須彌山旅遊區控制性祥規,福建省漳州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江西省三清山三清宮景區控制性祥規、浙江省文成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內蒙古扎魯特旗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內蒙古烏市金沙灣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內蒙古內蒙古巴烏拉特後旗同和太草原規劃評審,遼寧沈陽棋盤山旅遊區旅遊規劃,陝西省柞水縣秦楚古道旅遊區總體規劃控制性祥規修建性詳規、吉林省長春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吉林省長春市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吉林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吉林省滑雪旅遊產業總體規劃、吉林省北大湖滑雪場旅遊發展規劃;安徽省明光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海口市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吉林省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吉林省滑雪旅遊規劃,新疆十二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新疆和田十二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山東省、山東省濟南市、山東省煙台市、山東省棗庄市、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長島縣、山東省招遠市、山東省棲霞縣、山東省海陽市、山東省肥城市、山東省蒙陰縣、山東省臨沭縣、山東省長清區、山東省羅庄區、山東省城陽區、山東省乳山市、山東省岱嶽區、蒙山壽星巨雕驗收、山東省齊文化園、山東省聊齋文化旅遊區、山東省棲霞縣牟氏庄園、山東省青島市琅琊台旅遊度假區、山東省蓬萊旅遊度假區、山東省牟平區養馬島省級旅遊度假區、山東省青島市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東省威海市雙島國家森林公園、青島市城陽區仙果園旅遊總體規劃、山東省東營市黃河口濕地生態旅遊區總體規劃、山東省岱嶽區大津口旅遊區、山東省肥城市牛山旅遊區、山東省泰安市徂徠山旅遊總體規劃、山東省泰安大汶口旅遊區、山東省棗庄市山亭區旅遊產業、山東省乳山市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西霞口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濰坊市8區縣規劃、山東省水滸旅遊規劃、山東省齊河縣旅遊產業總體規劃、山東省淄川區齊山旅遊區、山東省汶上縣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山東省汶上縣旅遊目的地營銷規劃、山東省汶上縣寶相寺旅遊區提升規劃、山東省泰山區、山東省魚台縣、棗庄市山亭區漢諾庄園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山東省旅遊志的評審。
⑹ 江蘇經濟趕超廣東的可能性有多大
江蘇超越廣東的經濟可能性不大,江蘇地廣人稀,交通條件不如廣東,要想趕超廣東省,起碼把交通這個問題解決。看似江蘇經濟狀況在國內排名確實挺靠前。但要超越廣東還有點距離,不是說江蘇經濟不行。是廣東四大城市經濟太好。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四大城市的經濟GDP不是擺來看的,不然廣東也不會是第一經濟大省。江蘇也只能靠二三線小城市拉近點距離。
04、江蘇二三線城市發展比廣東好,總體經濟拉近距離江蘇和廣東總體經濟差距不算很大,主要都是靠小城市拉近了收入。廣東除了四大城市,其餘三線城市發展都不太好。貧富差距有點大,廣東省三線小城市發展還是這么緩慢,江蘇說不定有超越的希望。畢竟現在江蘇可不像以前,鐵路都沒普及的大省。廣東要想保住第一經濟大省地位,就要把三線小城市給發展起來,均衡發展才能穩坐第一寶座。
⑺ 請問網上哪裡能找到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急!急!急!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修正)狀態:有效 發布日期:1997-10-16 生效日期: 1997-10-16發布部門: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發布文號: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修正)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
(1992年7月18日廣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根據1997年9月22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以下簡稱《城市規劃法》),結合本省的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必須制定城市規劃。制定、實施城市規劃,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應遵守《城市規劃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城市規劃區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行政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
市區,是指城市建成區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基本覆蓋的區域。
近郊區,是指緊靠市區的居民居住區、蔬菜及主要副食品生產基地、近期城市建設用地等與市區關系密切的區域。
規劃控制區,是指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包括與城市發展密切相關的水源地、機場、港口、交通樞紐及對外交通沿線、電力和通訊走廊、無線電訊保護區等重要基礎設施的控制地段和重要生產建設基地、風景名勝旅遊區、歷史文化保護區以及其他需要實行規劃控制
的區域。
城市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
第四條編制城市規劃應從實際出發,處理好近期建設和遠景發展的關系,並依據省、市、縣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當地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
城市規劃確定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的規定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計劃分步實施。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遵守城市規劃和服從城市規劃管理的義務,並有權對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規劃管理機構與職責
第六條廣東省建設委員會是省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省的城市規劃工作。
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工作。
建制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具體工作機構由鎮人民政府確定。
市、區、建制鎮或縣、建制鎮人民政府同駐一個城市規劃區內的,其城市規劃管理分別由市或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
第七條省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①組織實施《城市規劃法》和本辦法及有關的法規、政策規定;②研究擬訂全省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規劃工作的方針、政策,指導、檢查全省城市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管理,審核由省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風景名勝區總
體規劃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申請,協調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規劃管理問題;③參與編制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參與大、中型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選址工作,按規定核發選址意見書;④管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核發工作;⑤負責全省城市規劃
勘測設計的管理工作;⑥組織推動城市規劃科學技術進步,人才培訓和國際交流;⑦查處違反城市規劃的行為。
市、縣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由同級人民政府參照前款作出規定。建制鎮人民政府城市規劃管理職責,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
第三章城市規劃的制定
第八條編制城市規劃必須遵循《城市規劃法》和本辦法的規定,遵守有關城市規劃的國家標准和技術規范,採用先進的方法和技術手段,提高城市規劃設計水平。
第九條編制城市規劃應當貫徹有利生產、方便生活、促進流通、繁榮經濟、促進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事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原則。
第十條省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全省的城鎮體系規劃,市、縣人民政府在全省城鎮體系規劃的基礎上,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鎮體系規劃,用以指導城市規劃的編制。
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所在地城市的城市規劃。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其他建制鎮的城市規劃,由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市、縣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城市規劃時,應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城市規劃設計單位編制。建制鎮的城市規劃可委託具有資質等級的城市規劃設計單位編制,也可在上級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下編制。
第十二條編制城市規劃必須進行調查研究,廣泛征詢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的意見,進行多方案比較和經濟技術論證,並具備勘察、測量及其他必需的基礎資料。各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規劃區內各企事業單位有義務為編制城市規劃提供資料。
第十三條編制城市規劃一般分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進行。在編制總體規劃前,根據實際需要,可編制總體規劃綱要。大、中城市為進一步控制城市土地利用和人口分布,協調各項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應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
第十四條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括:城市的性質、發展目標和發展規模,城市主要建設標准和定額指標,城市建設用地布局、功能分區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和河湖、綠地系統,環境保護目標及重要設施,各項專業規劃,近期建設規劃等內容。
城市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二十年,並要對城市的更長遠發展作出輪廓性的規劃設想;近期建設規劃的期限一般為五年。建制鎮總體規劃的期限可以為十年至二十年;近期建設規劃的期限可以為三年至五年。
各項專業規劃由有關專業部門提出,經編制城市規劃的單位綜合協調,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十五條城市詳細規劃應當包括:規劃地段各項建設的具體用地范圍、建築密度和高度等控制指標,總平面布置,工程管線綜合規劃和豎向規劃。
城市詳細規劃應依據城市總體規劃或分區規劃和不同的要求,作出控制性詳細規劃或修建性詳細規劃。
第十六條城市規劃實行分級審批。
廣州市、城市人口(指市區人口和近郊區非農業人口,下同)一百萬以上的城市及國務院指定的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前款以外的設市城市和城市人口在十萬以上及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鎮的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城鎮以及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鎮的總體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並報省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本條第三款和第四款以外的鎮的總體規劃,報縣人民政府審批,並報市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城市總體規劃在報上級人民政府審批前,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
城市分區規劃由所屬市、縣人民政府審批。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城市詳細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根據分區規劃編制的城市詳細規劃,除重要的詳細規劃由市、縣人民政府審批外,由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十七條設市城市、縣城鎮以及省、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鎮的城市規劃,在審批前,按審批許可權由相應的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技術論證和鑒定。
第十八條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已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局部調整,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原審批機關備案;但涉及變更城市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總體布局和主要道路網等重大問題的,須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查同意
後報原批准機關審批。
縣城鎮以外的建制鎮總體規劃作上款所列重大變更時,報原批准機關審批,並報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規劃所需經費,由同級人民政府安排,可以在城市維護建設資金中列支。
第四章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
第二十條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各項建設工程的選址、定點,不得妨礙城市的發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壞城市環境,影響城市各項功能的使用和協調。
第二十一條城市近期開發和改建的地段,應當提前規劃,合理利用城市現有設施,按照規劃和規定的開發程序,先地下,後地上進行配套建設,統一組織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照明、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園林綠化、商業、金融、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
育、社會福利事業、治安、消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提高綜合開發水平,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
第二十二條城市舊區改建應當遵循加強維護、合理利用、調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則,統一規劃,分期實施。
舊區內房屋的改建,擴建,不得擅自擴大原有用地面積,不得妨礙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不得侵佔公共綠地,不得危及四鄰建築物、構築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條城市舊區的改建應當同產業結構的調整、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環境整治緊密結合,對有嚴重污染的單位應有計劃地遷移,對騰出和閑置的土地主要用於改善居住和交通運輸條件,擴展文教衛生和商業服務等公共設施,增加城市綠地和文化體育活動場所。
第二十四條舊區改建應保留一定數量的代表城市傳統風貌和地方特色的街區和建築物、構築物。
對具有歷史意義、革命紀念意義、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古建築、古樹名木和風景名勝等,應確定保護范圍和控制建設地帶。在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與保護對象無關的工程建設。在控制建設地帶,不得增建、新建與保護對象不相協調的建築物、構築物。
第五章城市規劃的實施
第二十五條城市規劃經批准後,城市人民政府應予以公布。公布的內容包括:城市規劃區的范圍、城市規劃總圖、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城市道路規劃及其他需向市民公布的內容。
市、縣人民政府應定期檢查城市規劃的實施情況,並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和城市規劃的審批機關匯報。
第二十六條城市規劃區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服從城市規劃管理。
第二十七條在城市規劃區內的建設項目,在報批設計任務書時,必須附有選址意見書。選址意見書由建設單位或個人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選址申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建設項目計劃審批許可權分級核發。
第二十八條在城市規劃區內進行建設需要申請用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持建設項目的有效批准文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程序:
(一)根據申請者用地性質、面積和范圍,初步選定項目用地的具體位置和界限;
(二)徵求有關業務主管部門對用地位置和界限的具體意見;
(三)向申請者提出規劃設計條件;
(四)審查申請者提供的規劃設計總圖;
(五)按城市規劃測繪圖紙核定建設項目的用地位置和界限,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包括標有規劃用地具體界限的附圖和明確具體規劃要求的附件。附圖和附件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配套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需要改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所核定的土地使用性質、位置和界限的,應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第二十九條建設單位和個人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應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用地,經縣以上人民政府審查批准後,由土地管理部門辦理使用土地手續。
建設單位或個人在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後,必須在一年內申請用地,逾期未申請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三十條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設施的單位和個人,應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程序:
(一)申請者持建設項目的有效批准文件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工程規劃設計要求;
(三)申請者報送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徵求並綜合協調有關主管部門對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方案的意見後,審定其設計方案;
(四)申請者按審定的設計方案,報送建設工程施工設計圖,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附圖和附件是該證的配套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建設單位和個人,應委託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可的勘測單位到施工現場放線,並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驗線後,方可施工。
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後一年尚未開工的,必須辦理延期手續,延長期不得超過六個月。未辦理延期手續或辦理延期手續逾期仍未開工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三十一條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辦理時間,分別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個月。
第三十二條在城市規劃區內需臨時用地,必須向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臨時用地申請,經審查同意,核發臨時用地規劃許可證後,到有關管理部門辦理臨時用地手續。
禁止在臨時用地上修建永久性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他設施。
臨時建設和臨時用地規劃管理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條建設工程竣工後,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城市規劃管理驗收,驗收合格的,發給合格通知。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工程不得投入使用,有關部門不予辦理接電、接水及房屋產權確認手續。
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六個月內,建設單位應向城市建設檔案館(室)報送竣工檔案資料。
建設工程經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後,未經原批准機關批准,不得改變使用性質,不得改變建築面貌。
第三十四條在城市規劃區內開發礦產資源(包括挖取沙、石、土)和回填坑塘、河渠等改變地貌的活動,必須服從城市規劃管理,經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報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批准。進行上述活動時不得破壞城市環境和城市基礎設施。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而取得建設用地批准文件,佔用土地的,批准文件無效,佔用的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退回,對該土地上已建的建築物、構築物等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限期拆除。
改變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核準的用地范圍者,由縣級以上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第三十六條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違反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和影響城市規劃又不能採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建設,限期拆除違法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造成公用設施和市政設施損壞的,當事人應負修復或賠償責任
;影響城市規劃,尚可採取改正措施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建設、限期改正,並處罰款;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補辦手續。
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建設是指壓佔道路紅線或地下管道,影響城市安全或周圍建築物安全,在主要街道上影響城市景觀,影響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或整體布局,污染城市環境,有礙消防,佔用河道、渠道和公共綠地,破壞或影響文物保護和風景名勝區等建設行為。
建設工程經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後,未經原批准機關批准,改變使用性質和建築面貌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並處罰款。
以上各項罰款的數額為單項工程土建總造價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
第三十七條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違反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單位(包括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領導者和直接責任人員,應追究其行政責任。
第三十八條被處以罰款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罰款通知規定時間繳納被罰款項,逾期不繳的,從逾期之日起,每天按照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
罰沒收入按規定上繳財政。
第三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
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在復議和訴訟期間,行政處罰決定不停止執行。被責令停止建設,仍繼續施工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採取措施,強行停止。
第四十條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危及四鄰建築物、構築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應採取補救措施,造成損失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四十一條經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必須嚴格執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對擅自改變城市規劃者,應追究其行政責任。
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法》和本辦法,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其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二條因大、中型建設項目或大型開發區、加工區的建設可能形成新的城市的,必須事先編制總體規劃。
未設鎮建制的工礦區的居民點,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自頒發之日起施行,1982年由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批准,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廣東省城市建設管理暫行條例》中與本辦法相抵觸的,以本辦法為准。
附: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的決定
(1997年9月22日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1997年10月16日公布施行)
決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廣東省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對《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三十六條中的「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補辦手續,並處罰款」修改為「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補辦手續。」
二、將第三十八第第一款修改為:「被處以罰款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罰款通知規定時間繳納被罰款項,逾期不繳的,從逾期之日起,每天按照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將第三十八條第二款修改為「罰沒收入按規定上繳財政。」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辦法》根據本決定修正,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人民之聲》雜志上重新公布。
1997年10月16日
⑻ 目前香港重點發展什麼廣東發展什麼形成什麼
香港為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廣東為製造業;兩者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香港要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廣東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建設產業強省、經濟強省。
珠三角九市是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在全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香港、澳門與珠三角九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優勢互補。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貿易、金融服務、科技教育、休閑旅遊、生態環保、社會服務等領域合作成效顯著,已經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8)廣東省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擴展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相關內容:
1、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加強政策協調和規劃銜接,優化區域功能布局,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2、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為居民提供良好生態環境,促進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3、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對接高標准貿易投資規則,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充分發揮港澳獨特優勢,創新完善各領域開放合作體制機制,深化內地與港澳互利合作。
⑼ 談談廣東省大力促進東西北地區跨越發展的重要意義
實施東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開展交通建設大會戰,著專力推進縣縣通高速屬公路。優化產業布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和專業鎮,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制定生態激勵型財政政策,促進粵北山區生態發展、綠色崛起。推動粵東、粵西區域一體化發展,支持其加強與環珠三角周邊省區更緊密合作和逐步融入珠三角地區。推動粵東北地區享受海西經濟區相關政策,爭取粵西地區享受北部灣經濟區相關政策。支持深汕特別合作區和順德英德新型區域合作模範區建設。辦好第四屆粵東僑博會。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落實「雙到」政策,推進產業、科技、旅遊、醫療、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等扶貧。有序開展移民扶貧。繼續實施「大禹杯」山水田林路綜合整治。加大對原中央蘇區等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的支持力度。繼續辦好「扶貧濟困日」活動。加大援藏援疆和對口幫扶協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