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浙江省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浙江省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3-06 22:02:05

⑴ 浙江鄉村旅遊取得了哪些成功

近年來,浙江省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按照國家關於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總體部署,圍繞建設浙江全域大景區和打造「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總體目標,把鄉村旅遊作為浙江全域旅遊發展的「新增長極」,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和發展載體,全力提升鄉村旅遊產業規模與發展品質,取得了顯著成效。2017年,全省全年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3.2億人次,實現旅遊經營總收入300.7億元,同比增長17.9%;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產業集聚區1個,省級休閑旅遊示範村122個,省級旅遊風情小鎮14個,省級精品民宿122個(其中白金宿6個,金宿17個,銀宿99個);積極拓展農業多重功能,累計創建24個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23個省級示範縣,22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9個中國美麗田園,休閑觀光農業總產值達290多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出官方的數據是:自2003年的「千村示範、萬村整治」行動起,截至2017年底,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莊整治建設,佔全省建制村總數的97%。2017年,浙江農民人均經營凈收入6112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同比增長9.1%,是全國13432元的1.86倍,連續33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⑵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怎麼樣

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回待人數接近全國答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
近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得到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32.0%、26.2%。其中,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4億人次,占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已達4800億元,占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可見,鄉村旅遊市場後勁十足。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遊尤其是鄉村旅遊正成為發生頻次極高的旅遊行為,特別是圍繞城市周邊開展的周邊游、農家樂等形式正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

⑶ 淺談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策略

鄉村休閑旅遊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的新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內、兼容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發展前景廣闊。
1、聚焦重點區域
依據自然風貌、人文環境、鄉土文化等資源稟賦,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備、內涵豐富的鄉村休閑旅遊重點區。建設城市周邊鄉村休閑旅遊區
2、注重品質提升
鄉村休閑旅遊要堅持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以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古樸村落為形、創新創意為徑,開發形式多樣、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鄉村休閑旅遊業態和產品。
3、打造精品工程
實施鄉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加強引導,加大投入,建設一批休閑旅遊精品景點。
4、提升服務水平
促進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要規范化管理、標准化服務,讓消費者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買得舒心。

⑷ 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繼續與生態相結合,表現出綠色發展態勢
鄉村旅遊是生態與旅遊相內結合的新型旅遊方式,體現容了遊客對原生態自然的嚮往,鄉村的生態化是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豐富文化內涵,使得鄉村旅遊具有「靈魂」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豐富化,單一的觀光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式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鄉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導致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也使鄉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鄉村不再是原始的鄉村,一味的拆建讓鄉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純粹的對農業資源的開發,融合發展是中國鄉村旅遊的一大趨勢。

⑸ 浙江聯眾鄉村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公司前身為浙江聯眾鄉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創建於2010年6月30日,注冊資本專為1000萬元,由浙江屬聯眾休閑度假有限公司出資組建,主要從事鄉村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的開發、管理;鄉村休閑旅遊項目的開發、管理;其開發運營的項目包括:浮雲山莊、九思湖畔、西坑雲海、大有桂谷等九個鄉村休閑度假項目。
法定代表人:余學兵
成立時間:2010-06-30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523000033658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吉縣報福鎮報福村興福路發展大樓202室

⑹ 浙江省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現狀分析

在旅遊發達國家,觀光旅遊、度假旅遊、鄉村旅遊構成三大重要板塊,呈三足鼎立之勢。我國的鄉村旅遊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方興未艾。嘗到甜頭、得到實惠的鄉村紛紛擴大旅遊規模,有力的示範效應又使許多鄉村效仿跟進。借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各級政府非常關注「三農」問題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不僅是旅遊產業的重要板塊,而且是旅遊業反哺農村的有效的途徑之一。

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於二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向著內容更豐富的休閑農業發展,即不僅提供農產品,而且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休閑區,這種「農業+旅遊業」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既可發展農業生產、維護生態環境、擴大鄉村旅遊,又可達到提高農民收益與繁榮農村經濟的目的。

當前,我國的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都市圈地區,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早,發展較快,形成了一批很有特色的觀光農業園區和鄉村旅遊景區,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1998年,國家旅遊局把「華夏城鄉游」作為旅遊主題,使「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做農家人、娛農家樂、購農家物」成為農村一景,使田園農家樂、花鄉農家樂、果鄉農家樂、竹鄉農家樂、漁鄉農家樂、湖鄉農家樂等成為城市新寵;2004年我國的旅遊宣傳主題被確定為「中國百姓生活游」;2006年,全國旅遊宣傳主題定為「2006中國鄉村游」,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進一步把我國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推向高潮。

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走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既調整優化了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結構效益,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技術經濟效益;還建立了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了農業龍頭企業,提高了農業規模效益;同時,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實施農業精品名牌戰略,實現了結構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農民調富的目標。2005年,尚田全鎮農業總收入約1.6億元,而「彩色農業」就佔到了1億元,戶均約7000 元,「彩色農業」總收入比上年凈增逾1000萬元。

出遊便利,次數多,方式靈活,可採取分時度假。城裡人有閑,但閑不連續。從1995年開始,我國推出了「雙休日」制度;2000年開始實現了「 黃金周」制度。目前,我國全年的法定假日已達114天,約為全年的1/3。但這種休假是不連續的。隨著「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和「工作是為了更好的休閑 」的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隨著假期的增多和延長,隨著帶薪休假、獎勵旅遊的興起,方便靈活、可分時度假的旅遊形式下定會越來越受到歡迎。而「農家樂」因多處城鄉結合部,恰恰能彌補這一需要。

以自住房進行經營,可根據營業需要進行改建或整修。我國的「農家樂」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大型的公司化經營的模式,大多還是以一家一戶為主,營業面積和內容等比較方便靈活。如添加人造景觀與娛樂設施等。

季節性較強。由於季節和農時的變化,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季節性。如花卉觀賞、瓜果採摘等。

至少具有三個實際價值:

1、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農家樂」的興起,開拓了農村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一是轉移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農家樂」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二是農戶收入增強,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三是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塑造良好的鄉村風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農家樂」正是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新利用。

2、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農家樂」是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農家樂」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工薪階層,他們是現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載體,「農家樂」必將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勞動就業。

3、推進旅遊業的發展。「農家樂」是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它豐富了旅遊的內容,擁有其他旅遊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讓遊客了解農業生產活動,體驗農家生活氣息,享受農業成果,普及農業基本知識;它開拓了新的旅遊空間和領域,使遊客走進「農業」這一大世界,以減輕和緩解城市旅遊地過分擁擠的現象,從而推動了現代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存在的問題

(一)跟風模仿、棄土從洋

由於缺乏規劃,各地「農家樂」發展往往表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景象,從而讓遊客產生「審美疲勞」,讓遊客覺得「農味淡了」的感覺。而實際上,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一定要注重「農家樂」的特色開發,突出「農味」,反映當地多彩的鄉土文化、純朴的民俗風情和恬淡的農家生活,避免惡性競爭。

(二)惡性競爭、無序發展

由於「農家樂」發展歷史較短,業內統一規范尚未完全形成,多數從業人員「半路出家」,不少農家樂「土法上馬」,熱情過頭,強行拉客,吃住安全無法保障,降價惡性競爭或抬價宰客現象時有發生。

(三)竭澤而漁、不顧後果

「農家樂」是富民產業,由於現在還處於發展階段。不少業主或政府部門只把眼睛盯在收入或稅收上,不但不注意「蓄水養魚」,而往往不顧後果,竭澤而漁,有使「農家樂」旅遊被扼殺在搖籃的危險。

⑺ 溫州鄉村旅遊發展趨勢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思考</b> 近幾年,溫州城市近郊的「鄉村旅遊」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對豐富城市居民閑暇生活,發展近郊農村特色經濟,拓寬致富門路,盤活地方資源,激活消費市場無疑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自發增長期的鄉村旅遊尚存在遍地開花、良莠不齊、特色不顯、內容不豐、規范不力、服務不周、規模不大、品牌不響等諸多問題。所以,政府要引導郊區鄉村旅遊成規模上檔次,培育城郊區農村多種經濟形式的重要力量,為城區市民提供豐富、舒適的休閑場所。本文對溫州城郊鄉村旅遊的現狀進行科學的調查和客觀的評價,為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開拓新途徑作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一、 城郊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背景分析 「鄉村旅遊」有多種定義。在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實際上還處於起步階段,專家們對此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對鄉村旅遊的定義是: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在法國,這種與鄉村緊密結合的旅遊被稱為「綠色旅遊」、生態旅遊」或「可持續性旅遊」。在我國,學者們對鄉村旅遊比較普遍的認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這實際上只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日前,在鄉村旅遊國際論壇上,專家們形成了一個比較統一的意見,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至少應包含以下內容:一是以獨具特色的鄉村民俗民族文化為靈魂,以此提高鄉村旅遊的品位和豐富性;二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充分體現「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民俗特色;三是鄉村旅遊的目標市場應主要定位為城市居民,滿足都市人享受田園風光、回歸淳樸民俗的願望。中國社會科學院魏小安研究員認為,我國的鄉村旅遊目前已形成5種模式:一是大城市近郊的「農家樂」;二是高科技農業觀光園;三是農業新村,特點是經濟發達、鄉村城鎮化,在發展中有意識地使本村成為有特色的目的地;四是古村落的開發;五是農業的絕景和勝景,如桂林的龍勝梯田和雲南的元陽梯田等。我國擁有56個民族,尤其是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獨具特色,保存也比較完好,具有發展高端鄉村旅遊的良好條件。貴州的國際合作鄉村旅遊示範項目已開始啟動,將與紐西蘭、愛爾蘭等專家一道,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實施反貧困戰略、鄉村旅遊的標准化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以尋求本土化、中國化的鄉村旅遊發展之路。以農庄度假和民俗節日為主題的鄉村旅遊,在歐洲、美洲開展的歷史達百年以上。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也已具相當規模,並走上了規范發展軌道。在紐西蘭、愛爾蘭、法國等國家,政府把鄉村旅遊作為穩定農村,避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重要手段,在資金、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政府也從中也得到了豐厚回報。凡是在開發鄉村旅遊方面有成功經驗的國家,均制定了專門的鄉村旅遊質量標准,產品、管理和市場開發都比較成熟。二、 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條件。城郊鄉村旅遊是農民利用自家院落以及依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市民前來吃、住、游、玩、購的旅遊形式。生活在現代都市的人們最關心的是健康,都願意到郊區回歸自然,體驗一種純朴、天然的生活情趣。這就決定了鄉村旅遊不僅是都市人追逐的一種時尚,也是一種朝陽產業。因此,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三大外部條件要素」和「三大內部環境要素」。三大外部條件要素:1、良好的區位條件。一般來講,能夠形成農家樂專業村的,要麼是沿路(省級以上的主幹道),要麼是傍城(毗鄰人口稠密的縣城或大城市),要麼是靠近自然、人文景區。這種區位優勢,可以為農家樂經營提供相對充足、穩定的客源市場。2、便利的交通條件。鄉村旅遊是一種休閑旅遊模式,遊客一般都將出遊時間放在雙休日或節假日。這就要求發展這種旅遊產業,必須具備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這種便利的交通條件正好符合人們駕車出行的心理,是農家樂發展興旺的基礎。3、安定的社會條件。平安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的心理底線要求。如果一個地方事故不斷,社會治安環境不好,缺乏安全感,就是生態環境再好,交通再便利,也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三大內部環境要素:1、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鄉村旅遊的客源主體是都市人。因此,鄉村旅遊的經營首先必須能夠提供符合都市人習慣的生活環境。其中包括整潔的住宿環境、干凈的洗漱環境、衛生的飲食環境等等。這就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個人素質提出了嚴格要求。2、舒適便捷的硬體環境。這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內公用設施比較健全,有公共活動場所、公共娛樂設施、硬化道路等;二是從業戶自身硬體設施比較到位,有標准客房、取暖降溫設備、洗澡間、水廁等。3、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從一定意義上講,城市人之所以選擇鄉村旅遊,除了對於回歸自然的追求,關鍵還在於對農村淳樸、和諧的生活環境的嚮往。三、發展城郊鄉村旅遊業的重要意義鄉村旅遊作為城市周邊短程度假,將是相當長時期內城市居民旅遊休閑的時尚。而且,這種方式彈性小,重遊率高,市場相對穩定。為「離土不離鄉」的近郊農民提供了一條新的致富的道路。對農村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其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旅遊業不僅可輻射周邊農民致富,還可拉動較遠距離的農民從事旅遊運輸、種植養殖和商品生產。因此,鄉村旅遊業作為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通過實施「以旅助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1、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推動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伴隨著現代農業、科技農業興起的農業旅遊,拓寬了傳統農業的內涵與外延,促進了現代農業體系建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促使千百萬農民實現向非農領域的轉化,部分農民的家庭住房變成了旅遊接待的家庭旅館,山場、農田、果園、池塘、老屋成為旅遊吸引物,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首先,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形成以農家樂為中心的產業鏈,推動農村產業分工。由農家樂延伸開的產業鏈包括:農家樂經營;種、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運輸業,甚至包括農家樂裝修、建設的人員。其次,農家樂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以農村風貌、農業生產、農民生活、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為旅遊內容的鄉村旅遊,使很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一個年接待10萬人次的農村旅遊景點,可直接和間接安置300位農民從業,直接和間接為1000個家庭增加收入;鄉村旅遊的從業人員沒有年齡限制,實際操作中大多以50歲左右的人為主。這部分人往往處於「種地難增收,出門無技術」的境地。鄉村旅遊不僅給他們提供了就業的舞台,而且讓他們不出家門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鄉村旅遊作為一種超越工業化路徑、直接進入三產服務業的新的產業形態,已成為城鄉經濟、文化一體化的重要紐帶。2、發展鄉村旅遊有助於加快群眾增收,走向生活寬裕。鄉村旅遊的出現是對傳統旅遊景點建設的一種補充,每個農家樂戶就如同一個小型旅行社。所不同的是,農家樂的經營方式更加靈活。一般來講,一戶投資2-3萬元就可以營業,成本少,見效快,回報高。而且,他們置辦的設施也是自己改善生活所必要的設施,有顧客時用於經營,沒有顧客時自己使用,不存在閑置和浪費的問題。3、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風文明。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環境是鄉村旅遊吸引遊客的基本條件。隨著鄉村旅遊農家樂的開展,文明的語言、舉止以及對衛生、環境的講究正通過經營實踐言傳身教於農村和農民。許多農民的衛生意識已經滲透到他們接待客人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從業戶對自身生活環境衛生的講究,也極大地推進了全村內部環境的改善。另外,通過農家樂經營活動,有效地消化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減少了家庭矛盾,促進了鄰里和睦。4、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旅遊業對於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應該說作用很大。據調查,所有發展旅遊的農村鄉鎮,普遍整修了道路,裝修了住房,修建了水沖廁所等,實現了環境衛生、村容整潔;城鄉之間、城鎮居民與農民之間,通過旅遊加強了交流和溝通,既促進了城鎮居民了解國情民情,也有利於農民開闊眼界、更新觀念、變革生活方式,加速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此外,還促進了農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增強了農民主體意識,提升管理民主。對於鄉村旅遊從業人員來講,他們直接面對遊客、面對市場,是經營的主體,也是參與競爭的主體。他們需要在競爭中生存,就必須主動適應市場,強化主體意識。另外,由於鄉村旅遊經營活動和周邊環境息息相關,這就迫使農民群眾更加關注集體事業,更加致力於在參與集體活動中表達自身的意願和要求。鄉村旅遊開展較好的村子往往也是管理比較規范、民主的村子。四、 溫州鄉村旅遊業的現狀分析1、溫州旅遊產業概況。溫州旅遊業發展經歷了由政府接待到產業化經營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8年以來,堅持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至2002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數量每年以近100萬人次遞增,2002年,溫州全市共接待海內外遊客810.5萬人次,旅遊業總收入74.82億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7.09%。排除2003年受到SARS的不利影響之外,溫州旅遊總收入和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都呈逐年增長趨勢(見表3-1)。但是也要看到與浙江省內其他城市比較,溫州旅遊業產業地位偏低,旅遊總收入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一直低於浙江省內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左右(見表3-2)。而且,從旅遊增長速度來看,國內旅遊增長態勢平穩,且近年增長速度有所降緩。溫州旅遊接待總人數在浙江省內的名次不斷下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7位(見表3-3)。國內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由1997年的第3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國際旅遊收入在省內的排名也有所下滑,由1997年的第4位下降為2003年的第5位(見表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