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旅遊飯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旅遊飯店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3-06 23:10:47

① 求問:21世紀我國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② 目前中國旅遊飯店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中國飯店業供給相對過剩,競爭激烈,國際飯店集團的相繼進入使得競爭日益加劇,市場份額與利潤被大肆瓜分;
2、中國飯店業單體飯店數量龐大,飯店集團化發展緩慢,規模經濟優勢沒有形成;
3、中國飯店業國際化程度低,大量的單體飯店使得只局限於本土,難以形成國際品牌;
4、中國飯店業管理模式不科學,效率低下,運作及形式千篇一律,找不到差異化和多樣性的軌跡,在國際競爭中附加值極其微薄;
5、中國飯店業的人才在素質與培養模式上與國際酒店人才存在較大差距,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是中國現有高級酒店管理人才70%來自國外,或者有過國外酒店培訓經歷。中國至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專業酒店管理學院,也沒有一個規范完整的酒店人力資源市場。並且,飯店專業管理人才短缺,人員流動頻繁,嚴重製約了飯店業發展;
6、中國高檔飯店在戰略態勢、管理精度、服務深化和全球運作方面和國際同等級酒店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大多數四、五星級酒店的軟環境只相當於國外三星甚至更低檔次的酒店;
7、中國飯店業缺乏中國特色的元素,大多是「拿來主義」,沒有將中國本土的優秀文化與飯店的設計、管理、服務等方面結合,越來越多、越來越豪華的高星級飯店同質化嚴重,一味地復制,沒有中國特色;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④ 我國旅遊飯店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競爭大
質量跟不上
員工流失率高
員工福利待遇差
沒有特色
價格不平衡
淡旺季反差大
維修維護費用高

⑤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當前我國旅遊業出現的問題:
(一)旅遊業規模化產業化層次較低,產品供給不足與居民旅遊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
當前全國很多景區,尤其是各個山區小景點,由於彼此間惡性競爭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經營,相互合作少,遊客消費成本高,旅遊市場發展面臨著尷尬瓶頸。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一轉變必然引起旅遊產業鏈條的延伸,要求旅遊集團從單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購、娛」橫向延伸,從滿足單純的游覽需求向專業和多樣化需求的縱向延伸,以應對旅遊業總量和結構上深刻變化所帶來的挑戰。報道稱,我國旅遊產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慢。國內旅遊行業在品牌化多樣化方面優勢不足,盡管一些旅遊景區已經取得了大部分旅遊景區在挖掘自身文化內涵、細化景觀設計、更新旅遊理念、擴大延伸旅遊層次方面進程緩慢,仍面臨產品重復性高、專業化和多樣性服務水平低的問題,導致對「門票旅遊經濟」的嚴重依賴。中國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踏步前進,旅遊已走進普通家庭,旅遊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未來五年,中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2.5萬億美元,出境旅遊將超過5億人次。但中國旅遊產品數量供給不足與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旅遊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存在,旅遊服務質量不高與遊客不斷提升的需求層次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樣化進程緩。
(二)旅遊市場秩序混亂問題依然存在,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
當前我國旅遊市場「零負團費」經營模式普遍;旅行社承包、掛靠現象普遍,加劇了低價惡性競爭;旅遊商品購物點、旅遊景點的門票和旅遊酒店的住宿費用虛高標價,導游獲取回扣問題嚴重。虛高標價,導游和經營點相互勾結,從而獲取回扣在旅遊業是普遍存在的現象,既嚴重影響了旅遊形象和旅遊服務質量,也不利於自助式的散客旅遊的壯大發展。此外,我國各個旅遊城市和地區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四黑」現象。欺客宰客,兜售假冒偽劣商品,海鮮大排檔等旅遊餐飲點短斤缺兩,以及黑團黑車甩客現象等都是遊客常有的投訴。《光明日報》等報道稱,當前旅遊業標准化規范化水平較低。主要表現在:
1、市場定價不規范。買賣雙方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部分景點定價隨意。
2、服務標准不統一。旅遊消費活動鏈條多,一旦出現合同條款不明晰、各項活動安排服務標准和責任界限模糊。此外,與快速發展的旅遊業相比,旅遊服務行業的人才總量還存在較大缺口,人才整體素質偏低,旅遊教育支撐不足,人才保障機制和開發機制相對滯後。由於旅行社經營者沒有長遠的戰略計劃,市場定位不明確,同時受經濟利益驅動,各種不正當競爭現象在旅遊市場中普遍存在。
(三)政府政策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監管機制不健全
當前不少旅遊景區存在著重開發、輕規劃,先開發、後規劃的現象,開發規劃工作沒有擺在重要位置,規劃意識淡薄。特別是在景區開發初期,建設的自發性、自主性和隨意性明顯。有些景區雖然在開發前制定了規劃,但是規劃不夠科學合理,或是景區內各投資主體只進行了局部規劃,缺乏總體規劃、統一規劃,還有科學、統一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並未很好執行,再加上管理部門對規劃實施的監督不利,導致旅遊開發失控。此外,由於景區的多重管理,使得控制權力過於分散,群龍無首,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因此景區無法制定和貫徹統一的開發建設規劃,旅遊主管部門對景區的縱向管理職能也受到了進一步削弱,景區內無序開發、惡性競爭在所難免。「中國報告大廳」關於《中國旅遊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中指出,由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龐大,國內旅遊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跟不上旅遊消費者的擴大的步伐,國家投資也相對較少,基本上是貫徹「以旅遊養旅遊」的方針,花錢多的項目幾乎很少觸及,只能因陋就簡,以致設施不全。在全國主要旅遊城市的景點周圍,遍布著各種散發小廣告、讓遊客參加價格低得離譜的旅遊團、或者自稱是導游可以提供講解的人。每到多部門聯合執法整頓旅遊市場秩序時,這些人馬上銷聲匿跡;聯合執法行動結束,他們又全回來了。中國青年報旅遊周刊經連續多年報道北京地區的「非法一日游」現象,北京市也年年加大力度整頓市場,可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治。浙江省旅遊局局長趙金勇表示,杭州是全國整頓市場秩序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但「野導」依然存在。旅遊部門想管,可管不到,只能聯合其他職能部門共同執法,而這種聯合執法無法常態化。目前我國旅遊市場監管主體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1、旅遊監管的職能和手段有限。
2、對旅遊監管工作重視不夠。
3、旅遊監管力量薄弱。
4、旅遊監管職能交叉。

⑥ 我國旅遊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加入WTO,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必然,為我國改革開放大業又樹立了一座里程碑,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以旅遊業為例,加入WTO,全面開放我國的旅遊市場,令國內旅遊企業全面參與國際競爭,對我國旅遊業所造成的影響和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但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行業,融勞動密集、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為一體,各個階段同時並存,又以勞動密集為基礎,所以,處於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和發展餘地,參加競爭。我國旅遊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具有相當的產業規模和一定的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從總體上來看,加入WTO對我國旅遊業是利大於弊。
一、WTO時代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與挑戰
眾所周知,我國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跟其他國家的旅遊業相比,我國有初級要素和一般要素的優勢,但在高級要素和專門要素方面卻比較薄弱,難以形成後發優勢。我國許多旅遊企業在體制建設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更缺乏發展戰略的指導。近年來,雖然國內旅遊業競爭空前激烈,但多數都是無序競爭,競爭的焦點一般都集中在價格上,旅遊企業不主動按市場信號行事,不遵守行業競爭規則的現象比比皆是。雖然部分旅遊企業已意識到這種現象明顯不利於我國旅遊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並著手開始改革,但仍然存在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經營環境會發生巨變,競爭更加激烈。在旅行社方面,旅行社行業過去受保護一直較多,加入WTO客觀上進一步加劇客源市場處於買方市場狀況下的旅行社行業競爭,使已微利經營的旅行社行業「雪上加霜」。因此旅行社行業將出現「兩極分化」、部分旅行社可能被擠出市場。因為長期以來在旅華市場形成的外國旅行商組團、我國旅行社接團的技術分工格局,導致了我國國際旅行社企業在海外旅遊市場無法直接面對海外旅遊消費者,缺乏招攬海外最終旅遊消費者的能力。我國國際旅行社企業之所以能在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生存,主要靠國家禁止外資旅行社進入的保護傘的庇護。因此,在這樣的格局中,我國旅行社幾乎沒有機會與外國旅行社在國際旅遊市場交手,更談不上擁有與外國旅行社在國際旅遊市場平等競爭的經驗。我國承諾對外開放旅行社服務市場,我國這些功能不全的旅行社企業在這些年中已逐漸遭到淘汰,比如說一些實力弱小的組團社有些已被接收為代理點、接待點,或者退出競爭。就算是一些規模比較大,體制比較完善的旅行社,也因過去比較缺乏與外國旅行社競爭的經驗,也正受著不同程度的沖擊,其市場佔有份額有所下降。
而對於旅遊飯店等行業而言,由於原本開放度比較高,加入WTO對這部分行業不會產生根本性的震動,而主要是在存量之間,在管理體制方面進行調整。旅遊飯店業將在結構、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一定沖擊。在結構上,外資的湧入,可能導致我國現有飯店結構調整,外商獨資、合資及合作飯店會增多,向其他所有制尤其是國有飯店構成攻勢,外商合營飯店的總量將會進一步擴張,增加飯店業的對外依存度。但就總體而言,影響不會太大,原因有三:一是飯店業的大門已基本打開,進入者的增加不會過多過快,飯店業現有的開放程度與我方就加入WTO所做承諾無太大差別;二是外商對我國飯店業的投資在改革開放初期就已出現,目前已是數量多、分布廣,國內的飯店業基本適應了外來競爭,不會產生太多的恐慌 ;三是旅遊飯店業的管理在對外開放的過程已基本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管理體系。因此就這方面的影響而言,酒店業所到的沖擊還是較旅行社小。
其次,由於外方的客源網路優勢與管理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客源和支付渠道,進而影響行業發展,造成國內旅遊利潤的流失。特別是對我國旅遊市場三大板塊,即國內旅遊和入境、出境旅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看來,雖未完全打破現有入境組團的市場格局,但隨著這些年的逐步對外開放,已經出現了一些有實力的外國旅行社,通過設立控股或獨資旅行社,並與國內航空公司及國內擁有股份的飯店、商場、餐廳聯手經營的方式,實現入境接待「一條龍」服務,以獨攬旅遊、接待全程利潤。其巨大的網路優勢,已開始移植到中國旅遊市場並鋪展開來。此外,我國旅行社業受地方保護主義和眼前利益的驅動,幾乎都是單體經營。國外的旅行社乘我國目前旅行社分立的弱勢,挾客源和財力優勢,正採取各個擊破的蠶食策略,爭搶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利潤的最大份額。不僅將打破現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分掉中方旅行社的部分利益,甚至將組織遊客到外國人在華經營的場所消費,賺取消費鏈上的絕大部分利潤,造成國內旅遊利潤的再度流失。
再次,外商旅遊企業必然要從降低勞動成本的需要考慮經營運作的本土化,會借其高薪等利益誘導機制,廣攬人才。在擁有客源和管理優勢的前提下,形成人才優勢,其集合優勢更為突出,並最終通過效益優勢得以體現,在一定時期內造成我方旅遊企業專業人才的流失。正所謂事業興旺,人才為本。這些年來不少的外資飯店管理集團的挺進、合資獨資旅行社的涌現、國內旅遊集團化進程的加快等,使得我國旅遊人才資源本來就緊缺的矛盾會更加突出,人才已逐漸成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而目前旅遊業最為緊缺的人才包括市場促銷、旅遊規劃與開發、會展旅遊、度假管理、人力資源開發、項目管理、資本運作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人才爭奪已越來越激烈。而人才流動隨著全球經濟化,體制性、政策性、技術性的障礙在大幅度減少,國際人才市場已經形成,因此人才爭奪變得越來越合法,越來越容易。一方面外資企業以高待遇、培訓、個人發展等優厚條件,以多種方式搶奪人才,我國傳統的企業工資制度有一個基本特徵,這就是每天生產100個單位的人和生產200個單位的人都拿150個單位的工資。高素質的人拿走的比帶來的少得多,而低素質的人拿走的比帶來的多得多,以此維持了企業的收支平衡,所以在經濟學上稱之為「強制混同均衡」。即使到了今天,有不少企業招聘人才時,仍然是只問價格,不問能力。而外商企業用人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優質優價」。他們招聘人才首先考慮的是你能創造出多少價值,然後才考慮付給你多少工資。因此出現了更多的跨國公司與我國企業爭奪高素質的人才。我國企業以往擁有的真正優勢實質上僅僅是對高質量的人才支付低價格的酬金,即所謂的「價廉物美」。加入WTO以後,這種優勢已逐漸消失了,因為「價廉物美」的人才將不會再有了。這無疑令人才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但無論面臨的挑戰是多麼的嚴峻,我國加入WTO是促進我國經濟,特別是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必然選擇,因為它會給我國的旅遊業帶來許多寶貴的、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這是毋容置疑的。
二、WTO時代我國旅遊業的競爭策略
「入世」後由於中國與世貿簽署國之間互惠帶來的出入境方便性的提高和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增加了來華國際旅遊客源和商務客源,有利於做大入境旅遊市場的「蛋糕」,有利於中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增強了我國各行業特別是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意識,這對於我國今後進一步擴大開放、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在未來很長時間里將會起重要作用。旅遊行業如果不能順應形勢,增強改革開放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不能按照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來規劃我們旅遊業的未來發展,不能按照世貿組織規則來規范我們的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我們就會在這個時代大潮中落伍,不但不能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而且會坐失發展良機,處於被動挨打的狀態。正是基於這個分析,我認為我國旅遊行業應該採取的對策,主要應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一)心態及理念上的轉變
首先,我們就應該樹立一個開放創新的理念。我國加入WTO,迫使了我國沿海地區乃至全國面臨一次新的開放觀念的創新浪潮,只有不斷調整自身的心態,不斷進行開放觀念的創新,以開放創新的姿態來順應我國加入WTO的歷史潮流。一方面我國的企業學習外國先進旅遊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管理部門也建立一種營造開放環境,優化投資環境的意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資開發主體和經營主體,加快我國旅遊業的建設速度。
其次,我們應該完全接受市場競爭的理念。旅遊行業對外開放後,外國旅遊企業的湧入,分割我國旅遊業的收益,加劇我國旅遊市場的競爭態勢,使本已處於惡性削價競爭的我國旅遊企業尤其是旅行社雪上加霜。相當數量的旅行社將面臨生存危機。在新的競爭環境下,適者生存。不適應市場的變化而作出調整,結果只有被淘汰。但我們不能將在WTO競爭過程中的這些企業的衰落和倒閉完全歸咎於跨國公司或我國加入WTO,只要中國搞市場經濟,市場競爭的結果必然是淘汰掉不合格的企業。只有競爭,才有創新;只有競爭,才有發展和效率。
(二)我國旅遊業在體制上的轉變
首先,我們必須熟悉WTO規則,做到知己知彼。而各級旅遊部門也必須加速對國際旅遊企業運行方式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及專業人才的培養,普遍要求廣大幹部職工學習掌握世貿規則的同時,各級旅遊局還要注意培養一批熟悉我國旅遊行業情況和法律法規、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掌握世貿組織規則、了解其他國家商業法規和技術標准、最好還要精通外語的專門人才或綜合型人才,起碼各級旅遊局的政策法規、行業管理和外事管理部門要有這樣的人才,這樣,才能在平時幫助領導把好政策法規研究和出台的關口,搞好對外發布工作,並在一旦發生涉外糾紛時能應付訴訟,打好官司。
其次,要加速企業制度的調整,明晰產權關系,建立以激勵機制和效益評估制度改革為中心的現代企業制度。增強企業活力,以全面提高其競爭力。同時加速旅遊行業戰略調整,抓好指導和推進旅遊企業改革的工作,包括改組、改制、改造和加強管理。要搞好調查研究,總結一些旅遊企業這些年通過改組、改制、改造,改變落後面貌、贏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典型經驗,在全行業加以推廣。要鼓勵各種所有制進軍旅遊業,對民營企業興辦旅行社,要研究取消限制障礙。要鼓勵有實力、有信用的大旅行社收購和兼並小旅行社,推動旅遊企業重組,盡快形成實力雄厚的旅遊企業集團,逐步實現集團化和網路化。
再次,我國旅遊管理部門必須逐漸轉變其政府職能,加速旅遊行業管理的建設,為旅遊市場全面開放後各類旅遊企業的公平競爭創造有利的環境。政府的工作重點應放在進一步規范旅遊業的市場「游戲」規則,營造公平公開的旅遊市場環境,依法維護旅遊市場的競爭秩序,懂得利用行業協會或商會解決WTO爭端。從入世以來的經驗所得,政府管理經濟社會的方式方法也要轉變。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交給企業,把社會可以自我調節和管理的職能交給協會等社會中介組織。在維護我國長遠和根本利益的基礎上,使有關政策更加符合國際慣例,擴大旅遊業利用外資規模。因為在WTO體制下,商會和行業協會不僅可承擔許多國際貿易活動中必須但又不宜或難以由政府和企業直接承擔的事務,而且在國家間的貿易爭端和糾紛中,可以發揮一種緩沖功能,幫助企業和政府利用WTO規則和爭端解決機制,維護企業和國家的利益。這從客觀上要求進一步加強商會和行業協會的職能,充分發揮其承擔政府與企業溝通的中介作用。
(三)我國旅遊企業所採取的的具體企業競爭策略
首先,是在打造我國旅遊企業自身的品牌方面。在國際社會中,名牌的多少是一個國家產品競爭力的象徵,也是一國經濟優勢和綜合實力的體現。現代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品牌經濟」,就是以名牌產品去導向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名牌產品和企業集團的規模聯動和對市場的輻射,不僅可以以其自身的優勢促進企業的優化組合,而且還能有效地帶動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我國旅遊企業必須圍繞品牌市場佔有的最大化來尋求產銷網路的最佳區域和最有效途徑,使我國旅遊業能在「跳躍式」發展中壯大起來。可見,品牌戰略的實質,就是構建以名牌產品、名牌企業體系為基礎的產業鏈,以名牌的規模效益增加國家的經濟優勢和競爭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品牌就是競爭力,就是市場。競爭導向營銷的經典競爭策略正是品牌競爭,迅速從簡單的資源要素競爭轉入品牌經營戰略是當今旅遊業界的重要任務。當然這一切必須是建立在我國旅遊企業為客人提供的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之上的,因為產品是市場營銷的基礎,旅遊產品開發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識、人力、資金等推進要素,挖掘資源潛力,高起點、高品位、高水平地開發和組合設計旅遊產品,創造出內容豐富、獨具特色、質量上乘、競爭力強的旅遊精品,為實施名牌戰略奠定基礎。使我國的旅遊企業通過品牌提高質量,贏得市場。
其次,在旅遊人才資源的開發利用策略方面。我國是一個「人才大國」(人才基數很大),又是一個「人才小國」(專業人才僅占從業人員比例的5.5%,不及發達國家的l/4)。特別是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人才如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高新技術人才、高層經營管理人才和高級金融保險人才嚴重短缺。同樣,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力資源求大於供、人才資源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很嚴重,一些專業人才非常短缺。我們必須把實施人才戰略作為旅遊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加大旅遊人力資源開發的力度,迅速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建立健全人才的培養、開發、吸引、使用的科學機制。因為面對外商旅遊企業借其高薪等利益誘導機制,形成人才優勢的情況下,新一輪的人才大戰已經打響了,人才競爭更趨激烈。因此,我們首先應該確立正確的人才戰略思想,加入 WTO、伴隨經濟全球化,我們所面對的就是人才流動的國際化以及無國界,人才的國內競爭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是必然趨勢。國際化的人才交流市場與人才交流將出現,並成為一種主要形式。超越國界、行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必然要求人才資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人才的價值(價格)就不僅僅是在一個區域市場來體現,它更多的是要按照國際市場的要求來看待人才價值,要以全球的視野來選拔人才,看待人才的流動。
再次,要抓好旅遊人才建設工程,提倡平等競爭,而且要體現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即契約化的用人機制、市場化的工資機制、社會化的服務機制。企業更要注重人才競爭市場化。市場化,一方面要求競爭雙方都要遵循一定的規則,這就是要平等競爭,即市場准入平等、環境平等、規則平等、過程平等、結果平等。另外,要體現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即契約化的用人機制、市場化的工資機制、社會化的服務機制。這就向那些「官員化」的經理人,靠關系、沒本事的人敲響了警鍾。不進則退,不行就下,這就是市場的法則。平等競爭,向所有的人提供了同等的條件、同等的機遇,在同一起跑線上展示自己。
最後,要改進人才培養的機制,強調開發,以往的人事管理是傳統的人事管理,強調「管」,就是圍繞著具體的人員招聘、工資、培訓等具體工作轉。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強調開發,注重從戰略目標的層面,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全面而系統地考慮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和人才發展戰略。在傳統的人事管理中,人事管理機構往往處於企業較低層次的地位,工作停留在招人、管人的具體事務上。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生產力的關鍵要素越來越多地依賴於腦力,人力已成為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性資源。因此,旅遊企業甚至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在研究本企業、本地區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時,應同步或適度超前考慮未來五年、十年的人力配置,從戰略的角度來研究人力資源的開發、培養和使用,使企業的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真正的核心資源,而不是讓人力資源被動地反應,甚至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旅遊人才戰略的核心是要解決吸引人、使用人、留住人三個關鍵環節。為此,企業要創造留人的人才環境,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慣例和世貿組織規則的來去自由、待遇合理的人才留動機制,主動吸納、及時重用的人才引進機制,目標明確、綜合激勵的人才培養機制,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人才使用機制,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的人才服務體制,才是根本之道。

⑦ 臨城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

一、 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1、旅遊發展體制機制的瓶頸問題比較突出,有待進一步健全。全區上下對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統一,無論在機構設置、部門合力、政策扶持、規劃統籌上,都與我區旅遊強區的地位不相匹配。從機構設置來看,今年,區旅遊局並入區文化局,客觀上是機構改革的需要,有利於文化與旅遊的資源整合,但無形中弱化了旅遊工作的地位和旅遊部門的職能,不少業內人士大呼看不明白,認為是在走回頭路、下坡路。從部門合力來看,旅遊業涉及面廣,關聯度大,從橫向看需要宣傳、發改、交通、財政等多部門協作配合,從縱向看要對各鄉鎮規劃開發進行統一指導和協調,但各地各單位聯動機制還未真正形成,推諉扯皮,相互拆台現象仍然存在。

從政策扶持來看,我區旅遊專項資金呈逐年下降之勢,2013年1526萬,2014年1381萬,2015年1140萬,在其它地區不斷加大獎勵的情況下,我區資金投入不升反降,政策推動力不斷減弱,另外在招商引資中,土地指標或地價往往成為主要制約因素。從規劃統籌來看,我區旅遊規劃體系與市政建設、生態保護、交通等規劃缺乏有效銜接,內容互相矛盾和制約,給規劃的實施帶來困難。各鎮鄉「各自為政」的封閉性區域規劃,也導致了無序開發、低水平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的不良後果。

2、旅遊產業弱、散、亂、慢的現狀依舊,有待進一步改觀。「弱」是指現有景區項目普遍規模偏小,開發水平不高,旅遊產品單一雷同,對高端客源市場吸引力不強,存在留不住人、留不住錢的問題。「散」是指我區旅遊景點分布較散,缺乏空間上、功能上的有機規劃整合,尚未形成區域優勢線路和特色板塊,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發展不協調,旅遊產業鏈沒有形成。「亂」是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交通運輸、遊客集散等旅遊交通公共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景區標識標牌用語不規范甚至錯字連篇,拉低檔次。

如每年杖錫櫻花節期間道路擁堵嚴重,大大影響了遊客興致;「五龍潭」景區最後一公里的羊場小道被區內外遊客所詬病;寧波博物館百字停車提示牌有6處錯別字被各大網路媒體爭相曝光。「慢」是指項目推進速度緩慢,「五大旅遊項目」一拖再拖,遲遲難以見效,羅蒙環球城因資金鏈問題一再推遲開業時間,目前雖人氣火爆,但未來能否保持目前勢頭業內人士多表示憂慮。其他如華僑城項目進展緩慢,天童景區不溫不火,它山堰項目幾乎陷於停滯。

3、優秀旅遊企業和旅遊人才匱乏,有待進一步引進和培育。本土從事旅遊開發的多為中小型企業,缺乏先進理念,思維和視野不夠開闊,開發項目大多層次不高,產品競爭力不強,引進的首旅、開元旅業真正生根開花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磨合。面對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旅遊人才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既缺乏懂管理、會策劃、善營銷的領軍型、高層次人才,也缺少擅長溝通交流、具有處理應急事件能力的一線導遊人才,能為境外遊客提供服務的小語種旅遊人才更是鳳毛麟角,整個旅遊服務人才的引進教育培養滯後於市場發展。

4、旅遊營銷推介不夠精準,有待進一步加強。我區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對外宣傳的形象和口號,品牌形象模糊很難讓遊客對鄞州旅遊留下深刻印象。旅遊推介營銷力度不足,旅遊宣傳范圍有限,手段比較單一,各個景區、旅行社單打獨斗的狀況普遍存在。加上一些景區景點文化挖掘不深,包裝不精,致使旅遊市場拓展乏力。

二、建議對策

如何把我區旅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進一步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豐富旅遊文化內涵,發展壯大旅遊經濟,是未來幾年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認為今後一段時間我區旅遊產業要努力實現兩個轉變,即由旅遊過境地向旅遊目的地轉變,由單純觀光型旅遊向觀光休閑度假型旅遊轉變。在此基礎上提出三點建議:

1、進一步深化認識,搶抓旅遊業發展新機遇。要堅持旅遊經濟強區戰略不動搖,把旅遊業培育成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第一,在目前兩局合並的大前提下,要服從服務好大局,縮短磨合期,加快兩局融合,實現一體化運作。在新組建的文廣局中,區政府要強化突出旅遊職能的權威性和工作地位,科學合理設置內設機構,配強配足人員和經費,切實發揮其行業管理協調功能。

第二,在目前暫時無法像湖州、寧海等地設立旅遊發展委員會的大背景下,要充分發揮好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全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政府相關部門要從各自職能出發,研究制定與旅遊產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共同搞好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要加大政策和財政支持力度,構築並完善旅遊業發展的保障體系;探索建立旅遊投融資機制,大力培育多元化的旅遊市場主體。

2、進一步突出重點,加快旅遊業發展新步伐。針對當前我區旅遊產業弱、散、亂、慢的現狀,建議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轉變思路,在景點建設上由全面建設向突出重大項目建設轉變,在旅遊線路上由景區(點)分散旅遊向串點成線(連點成片)轉變,把握好三個重點。

第一,要強化規劃引導。結合當前新一輪規劃的修編,要優化調整總體規劃,抓緊編制各片區專規,積極推進旅遊規劃與交通、水利、城區等規劃的融合,按規劃細化政策、實施項目、配置資源,真正把規劃落到實處,為大旅遊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要加快重大項目的引進開發。對於在建的重點項目或是在談的重大項目,要突破常規,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搶時間,抓進度。制定具體的「工作路線圖」和「時間進度表」,實行動態管理和跟蹤服務。

第三,要抓好優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鄞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旅遊方面尤以梁祝文化和佛教文化最為知名,但近年來對這些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有所弱化,因此要發揮好比較優勢,不斷深挖整合這些優勢資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使「梁祝愛情」、「天童育王」的旅遊品牌走向國內外。

3、進一步強化保障,落實旅遊業發展新舉措。發展大旅遊,需要大營銷和大人才。一方面,要加大旅遊營銷推介力度。眼前可以做到三個一:徵集一句朗朗上口的鄞州旅遊形象和口號,通過社會徵集、專家評審的方式,確定鄞州旅遊對外宣傳的整體形象、標識和宣傳口號;設計一張標有景點信息、交通信息、食宿信息等多要素的建議旅遊折頁,放置於各大賓館、人流集聚區;打造一台高水準的大型音畫實景演出,聘請國內外高端策劃人才,以我區特有的梁祝或是它山堰文化底蘊為素材,打造一台可以比肩「印象·西湖」、「印象·麗江」的大型音畫實景舞台劇,提升鄞州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另一方面,要加強旅遊人才的培養引進。要加大旅遊人才培養、選拔和引進力度,尤其要加強高層次管理者、新興業態經營者和職業經理人的培養,加強旅遊一線從業者的崗位培訓,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旅遊人才隊伍。

⑧ 我國飯店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面對入世後日益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面對十六大後國有資產從飯店行業退出的浪潮,為了生存與發展,我國飯店業要做的事實在太多、太多。在冷靜的分析與思考之後,我們認為:資源整合是我國飯店業發展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

一、 什麼是資源整合
讓我們先看一則報道:
上海錦江集團和興盛集團3月19日同時宣布:位於上海火車站的華東大酒店完成經營管理交接,這意味著民營企業上海興盛集團出資1.2億元收購華東大酒店宣告完成。上海錦江集團董事長余永梁同時表示,該集團將繼續通過出讓該集團在上海剩餘的18家賓館的股權,騰出資金謀求向全國拓展。①
作為中國目前最大飯店業集團——上海錦江的動作引人注目,意圖直接明了。一言以蔽之,就是資源整合!
資源整合是一個在經濟理論界和實務界使用頻率很高的詞彙。什麼是資源整合?在戰略思維的層面上,資源整合是系統論的思維方式。在戰術選擇的層面上,資源整合是優化配置的決策。換而言之,資源整合,是宏觀上的戰略思維,是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是有進有退,有取有舍,獲得整體的最優;是微觀市場主體——企業戰略調整的手段,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在我國飯店業85%以上星級飯店仍然是單體飯店,處於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狀態而國際飯店集團如貫而入,在神州大地上呈現出「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態勢的情況下,對於那些高度關注我國飯店業發展的宏觀決策層和正在為捍衛和發展我國民族飯店業品牌而「戰斗」的飯店業者來說,當務之急還有什麼比資源整合更重要的呢?

二、我國飯店業資源整合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一)我國飯店業資源配置現狀及成因
根據國家旅遊局公布的《2002年中國旅遊統計年鑒》(見表1),按注冊登記類型劃分,在全國7358座星級飯店中,有國有飯店4339座,佔全國星級飯店總數的59.0%;集體經濟飯店790座,佔10.7%;外商投資飯店268座,佔3.6%;港澳台投資飯店324座,佔4.4%。以上四種注冊登記類型的飯店,共佔全部飯店的77.8%。此外,聯營、股份制、私營等其他注冊登記類型的飯店共有1637座,佔全部星級飯店總數的22.2%。
國有經濟成分雖然是市場的主體,但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內資旅遊飯店的整體競爭力不強。出租率僅55.13%。據統計,2001年,國有飯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只有5.78萬/人,而國際飯店集團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則是13.12萬/人,後者是前者的2.26倍。1998年以來,全國飯店每年至少有30萬間客房處於閑置狀態,按平均每間客房投資10 萬元計算,全國就有300億元的酒店資產閑置。許多酒店由於客源嚴重不足,投資大, 財務負擔過重,使投資者和經營者陷入了入不敷出的艱難處境,處於半死不活的惡性循環中。造成我國飯店業競爭力不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飯店業資源的不合理配置。
從投資主體結構上分析,由於經濟體制原因,我國國有飯店分屬於黨、政、軍、警及商業銀行等400餘家不同的部門,市場競爭度不高。有相當數量的飯店就是行業部門的培訓、會議及休閑場所,實際上不自負盈虧,又未完全進入市場,或與市場相脫節,不必承擔市場風險,也不必對前程擔憂。這些飯店資產關系復雜,既具有企業性質,更具有招待所或招待基地的性質。政企不分導致地方保護主義,行業主管部門和地區行政性條塊分割,嚴重阻礙了將飯店作為一項資產進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結構的市場化流動與經營。
從產業結構上來分析,我國國有飯店業的資源配置:(1)過分追求高檔,結構性過剩嚴重。我國的高、中檔飯店過於集中,雖然按C4法計算的產業集中度標准測算,我國的飯店市場的產業集中度遠遠低於壟斷標准。但在高檔次市場上,一些知名的品牌已佔據了一定的市場,造成相對壟斷的局面。旅遊飯店發展失控,主要是高檔飯店的數量太多,增長速度太快,進而引起業內發展消極的連鎖反應。(2)區域結構不合理,空間分布結構不均衡。我國飯店業相對集中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分布較少,高檔飯店在東部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集中度高。這些直接導致行業內及區域內競爭慘烈。飯店業不合理的資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經濟效益低下。
表1 2001年我國星級飯店規模及經營狀況
飯店數(家) 客房數(萬間) 床位數(萬張) 營業收入(億元) 客房出租率(%)
合 計 7358 81.63 153.31 763.32 58.45
按經濟類型劃分
國有經濟 4339 42.83 84.93 316.98 55.13
集體經濟 790 6.38 11.77 42.19 59.25
股份合作企業 115 4.24 5.81 15.96 60.71
聯營企業 97 1.02 1.93 10.85 57.44
有限責任公司 477 5 9.19 48.81 62.38
股份有限公司 276 3.84 6.98 46.14 64.73
私營企業 351 2.77 5.37 12.83 56.52
其他內資企業 321 2.95 5.54 20.68 59.42
港澳台商投資企業 324 6.78 11.7 135.91 64.65
外商投資企業 268 5.82 10.07 112.96 64.15
按飯店星級劃分
五星級 129 5.03 7.77 149.66 65.12
四星級 441 10.61 19.13 180.61 64.96
三星級 2287 32.74 60.56 282.96 60.34
二星級 3748 29.47 58.17 140.12 53.35
一星級 753 3.77 7.68 9.97 46.33
(摘自《2002年中國旅遊統計年鑒》,中國旅遊出版社)

(二)我國飯店業所面對的嚴峻國際競爭態勢
具有雄厚資本實力與成熟管理經驗的國際飯店集團進入我國已有20多年了,雖然並未達到全面覆蓋的市場格局,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他們已經成為我國飯店業高尖端市場的主導。而且更多的國際飯店集團正採取多樣化的產權交易方式明顯加快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他們積極向新興市場區域快速擴張、搶奪中低端細分市場資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際飯店集團咄咄逼人的競爭態勢:
全球最大的私人酒店管理公司凱悅集團級別最高的超五星酒店——柏悅酒店將在北京興建。該集團對在上海興建柏悅酒店的具體地點仍在商討中。
繼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中華第一高樓——金茂大廈的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開業後,寧波、杭州、重慶、三亞、廣州、深圳、廈門、沈陽、大連等城市,也將興建或考慮興建該集團的另一種五星級品牌酒店——凱悅酒店。這樣,凱悅集團的三種品牌酒店:凱悅、君悅、柏悅將全部落戶中國。
從2002年至今,國際酒店巨頭圈地中國內地的事件發生了多起,涉及四星級以上的酒店有:2002年1月,加拿大四季集團購入上海四季酒店項目21%的股權;2002年2月,香港新世界集團投資1億多美元興建和改造的四星級新華美大酒店開業;2002年8月,由濱江集團投資、美國萬豪酒店管理集團託管的天津市第二家達到五星級水平的酒店——濱江萬麗酒店正式開業;2002年9月萬豪國際集團在中國管理的第33家酒店北京金域萬豪酒店開業;2002年9月24日,九州酒店斥資翻新洲際酒店及並購新酒店;2003年1月,超五星酒店——上海中古大酒店興建,它由索梅麗亞飯店管理集團與新天國際合資,預計該酒店2004年開業;而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在鄭州、中山、溫州、三亞等地開設酒店,香港半島酒店集團正在上海浦西選擇合資方;2002年10月8日,全球第三大酒店服務公寓公司新加坡雅詩閣集團,未來3年將其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市場份額由現在的10%提升至25%,並在大連、青島等沿海城市開設新的酒店。
涉及三星級的酒店有:2003年初,雅高與首旅集團宣布3年內開出20家特許加盟酒店,推出三星級「美居」酒店。2002年4月份,雅高收購了國際連鎖酒店集團Century和Zenith。此外,雅高還宣布,將在天津、成都、重慶三地獨立運作其經濟型連鎖酒店「IBS」,旅行銷售人員為其目標客戶。②
…… ……
我國飯店業正處在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的多角競爭格局中之中,競爭關繫到自身的生死存亡,關系國家民族的產業安全。我國飯店業已經沒有時間依靠自身的積累按部就班地去培育和發展了,進行宏觀與微觀層面的資源整合已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三、我國飯店業資源整合的方式和途徑
(一)宏觀層面的資源整合
隨著我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的思路日益清晰。黨的十六大後,國有資產已經加快了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的步伐,國有資源的整合為飯店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飯店業屬於一般競爭性行業,國有飯店出資者是行業管理部門、各級政府和國有的投資機構,終結仍是政府。飯店行業資源整合中的退出對象,就變成了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如省、市、縣地方政府投資辦的飯店等)、飯店業主管的中央政府主管部門對其他行業部門(如銀行系統辦的飯店、鐵路系統、航空系統、軍工系統辦的飯店等)的關系了。飯店行業的資源整合應該有利於飯店行業的發展,有利於飯店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政府部門出資者角色問題是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必須明確由一個統一的權威部門和機構對各級部門及行業的國有飯店資產進行系統而規范、平穩而有序戰略性調整。
在飯店業市場發育相對不完善、行政行業壟斷力量又十分強大的情況下,比較快捷的途徑是以國有飯店的出資者為實施對象,在解決政府部門出資者意願的基礎上,推動國有飯店資源的整合與集聚,即在行政行業壟斷勢力比較強的國有飯店之間進行集團組合,以作為投資者的政府行業部門為主導,通過政府的力量進行組合。集團建立起來之後,政府逐漸退到次要的位置,交由市場去調節。具體而言,可利用宏觀強力部門的管理權威,以地區、行業投資方為聯系基礎,按照一定標准,在擁有飯店較多的地區和行業中(如擁有20家以上的飯店),組建區域性及行業飯店集團,由該區域、行業部門或主管部門,以行政劃撥的方式,將行業部門投資的各飯店的產權,劃歸地區、行業飯店集團(或飯店管理公司)統一管理,實現資源內部整合。飯店集團建立起來以後,按市場機制,進一步加強市場化管理,政府逐步淡出。政府退出之後,再由市場競爭去進行新一輪整合。

(二)微觀層面的資源整合
隨著我國國有資產從飯店行業退出浪潮的來臨,我國的飯店業者必須把握這一歷史性變革的機遇,從戰略與行業發展的高度,整合好內外兩種資源,開創我國飯店業發展的新局面。
我國飯店業首先必須對自身經濟資源進行整合,提高經濟資源使用效率。這種資源由有形的實物資源和無形資源組成。有形資源包括土地、固定、流動資產等;無形資源包括品牌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服務資源、管理資源、信息資源、客戶資源、營銷資源、政府資源等。我國飯店業要大力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吸收社會中的各種經濟主體,改善資本結構單一的狀況,充分利用我國證券市場、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等產權交易市場和中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實現飯店業存量資產的流動與增值。我國飯店業要完善和整合無形資源的產權功能,實現無形資源有形化和產權化,要通過資源整合提升品牌、服務與管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飯店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飯店業產品就是服務所具的有不可存儲和不可轉移性以及產品(服務)生產銷售同時進行的特點決定了單體飯店存在著規模不經濟。以擁有客房數量來考察全球主要飯店集團,我們會發現,飯店集團內單體酒店平均擁有的客房數量規模均不大,以400間以下規模為主。飯店行業的規模效益主要是通過飯店集團的集約經營來實現的,企業的經營費用和管理成本可以通過集團內分攤得到降低。這些費用和成本包括人力資源費、市場營銷費用、采購成本、單位服務成本等。因此,在整合內部優勢資源,提升內部資源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外部資源整合戰略實施,實現飯店業的集團化發展是我國飯店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對於擁有一定實力的飯店業品牌來說,積極引進擁有資本實力的戰略投資者,促進資本與品牌、資本與管理等的有機整合是當務之急。伴隨著國有資產從飯店行業大范圍退出,大量原國有單體飯店將會被推向產權交易市場,一個巨大的飯店業資產的買方市場已經呈現出來,飯店行業資源大整合的時代已經來臨,只有那些擁有資本與品牌實力的飯店業集團才能真正把握住時機,通過選擇自己的目標市場和對象,積極展開外部資源整合型戰略投資,運用兼並、收購、租賃、託管、包裝出售等多種資源整合手段,實現對單體飯店和分散的飯店集團的控股、參股和戰略合作,在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戰略布局的同時,實現飯店業集團的超常規發展。
資料來源:
①王鷹:《錦江集團收縮申城戰線》、《文匯報》2003年03月20日
②明軍:《國際酒店巨頭中國跑馬圈地》、《國際金融報》2003年2月23日

參考文獻:
北京大學中國飯店行業發展項目研究組:《對中國飯店業的發展及其協調管理的戰略性思考》、《中國旅遊飯店業協會網》2003年5月
參考來源網址:宮廚網 www.gongchu.com
潘肖澎、張麗:《我國旅遊飯店業的競爭格局及對策初探》、《旅遊調研》2003年第2期

⑨ 我國休閑農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休閑農庄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無論是在規劃、管理還是政策支持上都存在著一定問題:
(1)科學規劃重視不夠。目前,休閑農庄基本上是以鄉村企業、農民自主開發為主,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項目設計雷同,布局不盡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場定位不明,簡單仿效,粗放經營,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存在著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
(2)檔次不高,品位偏低。目前休閑農庄發展多為規模小、檔次低、品牌單一,而高品位、高檔次、多功能、知識型的較少,多數觀光休閑農業區設施簡陋、內容不夠豐富,生態、文化內涵不高,社會影響力不大,知名度不高,缺乏吸引力。
(3)管理不夠規范,服務水平不高。休閑農業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不健全,農業部門、旅遊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在管理上還不夠協調。旅遊區的道路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服務用房等用地結構和布局還比較散亂,沒有統一的標准和要求,各行其是。遊客的餐飲、住宿、娛樂在安全、衛生等方面還不規范。
(4)服務人員缺少培訓,素質還不高目前,休閑農庄經營管理人員,大多是原來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營銷的工作人員,對旅遊業缺乏管理經驗。旅遊服務人員也大多不是正規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有的雖然進行了短期培訓,時間短,不夠規范,從整體上來看素質仍然偏低。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從政策層面來看,一是資金支持,二是優惠政策。從資金來講,各地大多還沒有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在稅收、貸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衛生、安全保證等方面政策尚無明確規范;在宣傳力度上,政府、部門以及業主的宣傳力度不夠,尚未引起社會的多方關注。
休閑農庄的市場前景被看好,但是要打造出一個受歡迎的休閑農庄卻不容易,需要正視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並及時改進,尋求多方面的支持。
休閑農庄規劃成功落地案例:四川綿陽香草庄園規劃

⑩ 舉例說明我國飯店業的發展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摘要】:發展職業教育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急需,但職業教育發展仍受制約。本文從資源投入不足、教學模式及內容、農村職業職業教育發展緩慢、職業教育吸引力不足、企業合作積極性不高等方面分析了我國目前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職業教育;投入;農村職校;企業合作;吸引力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平穩加快發展,以及教育事業的革新進步,社會對技能型勞動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國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多,2010年國家提出《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綱要(2010-2020年)》中,第六章提到職業教育發展綱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調動企業積極性;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之所以提出這些要求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這些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職業教育發展受制約
(一)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尚未能滿足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
1、國家對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較少,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普遍不好。
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較好、在本國有地位的國家,如德國、澳大利亞,職教經費都很充足,有法律保障。而我國隨同《職業教育法》以及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經費都有明確規定,但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不好,督促不夠。「教育投入不足」成為了國家教育發展的軟肋。各地一般把主要財力用於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發展,嚴重製約職教的發展。據2009年《認可與勞動綠皮書》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實際公共教育投入僅佔GDP的2.4%,相當於法國的39%,德國的44%,美國的50%,低於印度的2.7%。在教育經費中高等教育所佔比例很大,但對職業教育投入相對不夠,未能滿足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需要。經濟落後的省份職業教育多數學校還存在師資不足,教師素質低,教學設備陳舊等資源嚴重短缺,硬體、軟體都跟不上的問題,不少學校缺教室、缺實驗實習場地和設備、缺電腦,缺圖書,缺師資等,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
2、教學資源投放不合理,教育不公
教育行政部門在投放教育資源時,習慣於厚此薄彼,熱衷於建設示範專業、示範實訓基地、示範學校,急於建設職教中心等政績工程。職業學校之間、各地區之間學生擁有的教學資源不平均,制約了職業教育整體發展。
(二)教學模式、內容有待提高
1、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受教學時間、空間及教師自身素質等因素制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教師和課堂獲取。教師是支配者,學生獲取知識的程度,取決於教師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強弱,學生沒有自己動手操作、思考的機會,不利於學生走向職業崗位工作能力提高。測評學生成績的標准還是以成績為主,而不是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到、掌握知識多少為主。近年來雖然學校中大都設有實訓課程,但其占學習課程比例較少,許多畢業生工作還需要進行就業前的再培訓,學校教育滯後於當前社會實際需求。
2、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溝通不暢,中、高職課程脫節。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滲透表現為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單向滲透,職業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滲透則非常有限,兩者間缺乏雙向溝通。長期以來,普通教育畢業生可以接受高一級職業教育,而職業教育畢業生則幾乎不可能再接受高一級普通教育。盡管我國有關文件規定,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的畢業生可以報考普通高等院校,實際上,由於受教學內容、高考制度、高考內容等影響,這些畢業生基本上沒有能力升入普通高校,升學途徑十分狹窄。
目前,中高職的課程脫節,主要表現在內容重復且層次不清。由於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以普通高中畢業生為主要生源,課程設計又以普通高中生為基準,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操作訓練都很難高過中職,甚至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也與中職嚴重重復。
3、課程改革困難。
從教師方面說,目前職業學校教師的課程理念還跟不上課程改革的發展,局限於從事學科課程的教學;缺乏必要的工作崗位實踐經驗、開發設計能力和實施能力的缺乏制約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
從學校方面說,原來的教學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經不適應課程改革的進行,如教學任務、教學進程和課表編排、課程考核管理、學籍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另外,由於高職教育規模擴張過快,教師數量不足,教師本身已經承擔了過多的教學任務,學生人數又多,加上課程改革的工作量大、難度高,使得教師參與課程改革的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
二、我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緩慢
(一)農村職業學校發展規模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農村職業學校在數量或規模方面對社會的滿足程度偏小,在整個農村教育體系的比重不夠,還需要加強農村教育結構的的調整。有一些地方政府負責人還沒有真正認識到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是提高農村勞動者職業素質的基本途徑,是振興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因此不重視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