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的旅遊資源分哪四類
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
自然風景旅遊資專源包括高山、峽屬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
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
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
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所以說其實旅遊資源分為八類,而不是四類。
希望能幫到你哦
㈡ 我國的旅遊資源形成於怎樣的自然與人文地理背景下
一、旅遊資源的特點
我國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不僅是民族地區的重要社會財富,也是我國旅遊資源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民族地區偏遠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環境、復雜的民族成分、曲折的發展歷史,其旅遊資源自成一體,形成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點。
(一)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旅遊價值很高
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品種多樣,類型齊全。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綜合旅遊資源三個大類、十多個亞類中的全部、近百種細類中的絕大部分,民族地區都有。其中:有的是民族地區所特有,其他地區所沒有或很少有的,如登山旅遊、岩溶地貌旅遊資源、風沙地貌旅遊資源、草原風光旅遊資源、天然湖泊旅遊資源、珍奇稀有的動植物旅遊資源、少數民族的民風習俗旅遊資源等;有的雖然不是民族地區所獨有,但民族地區的品種質量和旅遊價值都遠高於其他地區,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
(二)民族特色鮮明
我國現有55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會風俗習慣,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繪畫雕塑、建築形式、民族工藝、集市貿易、服飾飲食、神話傳說、音樂舞蹈、戲曲藝術、節日慶典、婚喪嫁娶、文娛體育、宗教信仰、待客禮儀等等,無不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這些富有民族情趣、異地情調的景物或活動,都是其他地區不曾有的,形成了民族地區人文旅遊資源的一大特色,對旅遊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三)地區之間差異顯著
不同地區自然風光的基調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區以沙漠、戈壁風光和雅丹地貌風光為特色;內蒙古地區以高原、草原牧區風光為特色;地處長白山地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冬季以林海雪原和銀色樹掛風光、夏季以火山地貌和高山湖泊風光為特色;雲貴和廣西地區以岩溶地貌風光為特色;海南以熱帶風光和海濱旅遊為特色。
不同民族地區的人文旅遊資源也有很大區別。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節日活動方式和生活習慣。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內容、宗教藝術,與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與傣族的「潑水節」和壯族的「三月三」時間、形式、內容不同。拉薩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樓、苗族的寨樓、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維吾爾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滿葡萄的庭院等,都鮮明地體現出了本民族的建築格調。各民族地區,由於自然資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如新疆的葡萄乾和細羊毛,內蒙古的麥飯石和草原蘑,廣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雲南的大理石和卷煙,貴州的茅台酒和蠟染布,西藏的氆氌和藏羚角等。
不同民族地區,旅遊資源的季節變化特點不同。如地處熱帶、亞熱帶的西雙版納、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節變化不很明顯,冬夏基本都可供遊人觀光;而地處高緯度、高原地區的青藏、內蒙古草原與新疆、長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暫的夏季開展。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具有季節性,但各民族的重大節日卻具有很強的時間性。
(四)構成不理想,組合不協調
整個民族地區,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之間、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內部各亞類之間,其構成組合都不夠均衡,影響旅遊資源的價值。
總的來看,民族地區的自然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全、品種多、內容豐富,而且在全國自然旅遊資源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領先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同種類型。如全國已建立的300多個自然保護區中,絕大多數都在民族地區,各種類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條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區。
相比之下,民族地區的人文旅遊資源在全國的地位就顯得相形見絀。一是年代不夠久遠,缺乏「古」字;二是內容不夠奇特,缺乏「稀」字;三是與歷史上的名人名事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名」字;四是規模一般較小,缺乏「宏」字。總之歷史文化價值不太高,與自然旅遊資源的地位不協調。如國務院兩次公布的62座歷史文化城中,民族地區僅有 7座,佔11.7%;兩次公布的全國 242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民族地區僅有40處,佔16.5%。
在自然旅遊資源各亞類和細類的構成中,民族地區的登山活動資源、沙漠戈壁資源、草原風光資源等在全國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象地貌資源方面的「五嶽」名山,佛教、道教聖地名山,風景名山;水體方面的名泉,園林湖泊,海濱海島;生物資源方面的名貴觀賞植物,人工動物園等,數量較少,質量也不很高,不如國內其他地區。而這些,又是最能吸引遊客的資源。如全國的十大觀賞名花中,民族地區只有一種,即雲南的山茶花。
在人文旅遊資源各亞類和細類的構成中也有類似情況。民族風格、節日慶典、特種工藝品等方面在全國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但象大型古代工程建築、古都、大型宗教聖地、園林建築、古代陵墓、旅遊文學、風味佳餚等方面,都缺乏價值很高的資源,不如國內其他地區。
(五)開發難度較大、開發深度不夠
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必須經過開發才能發揮效益。開發利用是旅遊資源實現多功能的前提和條件。這些條件對民族地區來說很多都是不夠成熟和不具備的。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一般分布在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客源較少、區域經濟不發達、資金財力有限的地區。加上景點稀少、組合分散、地形復雜、施工條件差等,更增加了開發的難度。因此,少數接近內地、交通便利或位於大城市附近的旅遊地得到了較好的開發,如桂林、南寧、昆明、張家界、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吉林延邊等,其餘的基本上還都沒有達到旅遊的效益和旅遊地建設的要求,可進入性太差。旅遊資源開發難度大是民族地區發展旅遊的很大障礙,是今後發展旅遊規劃中必須認真對待的。
自然旅遊資源
(一)地貌旅遊資源
地貌是構成風景總特徵的基本條件。一個地區天然景觀的外貌,均與地貌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民族地區地貌輪廊的基本特徵是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獨特的自然條件下,發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嶽冰川地貌、風沙地貌、黃土地貌、岩溶地貌。 各種地貌類型構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為開展各類型旅遊提供了自然環境基礎。
1.登山旅遊資源。一般必須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這些山體峰高坡陡,終年積雪,冰峰林立,景色壯觀,人跡罕至,特別適合開展登山活動和山地科學考察活動。我國的極高山資源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喀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等,都在民族地區.
2.風景名山旅遊資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嶽自然景觀為基礎、滲透著人文景觀美的山地空間綜合體。我國被社會公認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寶」四特徵中的一個或幾個。「景」,就是指風景優美,這是名山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動中心和勝地,「天下名山僧佔多」,「山無寺不名」;「史」,是指與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著名的歷史人物有一定的聯系;「寶」,是說山中藏有寶藏,或名貴的物產。
3.岩溶地貌旅遊資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鹽岩類,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形。我國的碳酸岩類分布很廣。但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因氣候和岩性條件的不同,各地差異很大。其中尤以廣西、貴州、雲南與湘西、鄂西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育最完善。形成了這些地區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種類型最有觀賞意義的岩溶風景區。其景色之優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觀中都是少有的。
4.火山地貌旅遊資源。包括現代火山噴發時的壯麗景觀和歷史上火山噴發後留下來的遺跡。
5.地震遺跡旅遊資源。是指地震後留下來的遺跡。具有科學考察價值和奇妙的吸引觀賞功能。地震旅遊資源的類型也較多。
6.風沙地貌旅遊資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這是一種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觀類型。在旅遊上有一定開發的價值,對於許多久居城市或非乾旱地區的遊人,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具有神奇色彩的景象,如高大的沙丘、起伏的沙壟、雷鳴般的沙響、奇異多姿的風城、戈壁灘上的蜃樓幻影等,我國的風沙地貌旅遊資源幾乎全都分布在民族地區,又可分為幾種類型:
沙漠資源。各具特色的沙丘奇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內蒙古的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烏素沙漠等。「會唱歌」的沙響主要有四處:寧夏中衛沙坡頭、內蒙古伊克昭盟達旗的銀肯、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及甘肅敦煌月牙泉鳴沙山。沙療,以新疆吐魯番最著名。
戈壁資源。以新疆嘎順戈壁最大。
雅丹風光資源,各種奇特的風成地貌以羅布泊周圍最為典型。
7.峽谷旅遊資源。峽谷旅遊資源是以雄偉險秀、寂靜隱蔽、深奧幽靜的奇觀吸引遊人的。我國的峽谷資源很豐富。
(二)水體旅遊資源
水體對遊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因為水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天然景觀的基本造景條件。水具有形、影、聲、色、甘、奇六個方面的美學特色,更重要的是還表現在水與山體、水與生物、水與氣候、水與建築物等,通過相互結合、交融滲透,會形成許多奇妙的、雅緻的勝景。特別水與山的結合會形成許多優美的山水景色。水風景的觀賞類型很多,按水體的不同性質大體可分為五類。
1.江河水旅遊資源。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旅遊線」,從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條風光明媚的河川游覽走廊。這條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被稱為神秘人的江源風光,全部位於民族地區的青海、西藏、雲南和川西的甘孜、涼山自治州境內。黃河旅遊線上的河源探險、高原風光、沙漠風情、草原旅行等地段的旅遊資源均在民族地區的青海、甘肅的甘南與臨夏兩自治州和寧夏、內蒙古境內、廣西桂林——陽朔間的灕江也是我國最著名的江河風光旅遊線。
2.湖泊旅遊資源。湖泊旅遊資源以湖盆的形態、分布狀況,湖水的透明度、顏色,以及湖中發生的奇異現象等產生強烈的旅遊功能。我國湖泊的數量很多,分類方法也很多。以湖泊(含水庫)所在地形位置分類,民族地區著名的風景湖泊有以下幾類:
一是高山峽谷風景湖。適宜高山水上運動、療養度假、觀光、科學考察。
二是高原風景湖。這類湖泊地勢高,湖面開闊,充滿高原風光氣息,適宜觀光和考察旅遊。
三是天池風光。在我國總共有十多個,這些湖泊處於山地頂峰,水深、質清、環境幽美。
其他類型的湖泊,如城市園林湖泊、平原風景湖泊、半山區風景湖泊和丘陵區風景湖泊等.
3.瀑布旅遊資源。瀑布以形、聲、色三態之美先聲奪人,如果再與山石峰洞、林木花草、白雲藍天等環境要素協調結合,就會形成效益很好的旅遊功能。
我國由於地形復雜,河流眾多,是一個多瀑布的國家。我國的瀑布主要集中在三個地區,民族地區就有兩個,即雲貴高原地區和喜馬拉雅山一帶;另一地區是江南丘陵。
4.泉水類旅遊資源。泉水也是一項引人注目的旅遊資源。它不僅有造景、育景的獨特功能,而且還有療養、飲用等價值。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觀賞、利用的對象。我國的泉類繁多,分布廣泛,各種名泉,礦泉數以千計。
5.海洋旅遊資源。海洋做為旅遊資源,其功能在於,可以療養治病、海底觀光、海島景觀、海岸海濱風光(觀潮、沙場、浴場、陽光)、海市蜃樓等。
(三)氣象氣候資源
氣象氣候旅遊資源包括因天氣變化形成的各種景色,及不同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各類旅遊勝地。前者稱為氣象旅遊資源,後者稱為氣候旅遊資源。民族地區的氣象旅遊資源中著名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貴州畢節八景之一的「南山雨霽」.
貴州黔靈八景之一的「坐石觀雲」.
雲南大理四絕之一的「下關風」.
吉林延邊地區的「樹掛」.
由於民族地區的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也形成了一些氣候旅遊勝地。
(四)生物旅遊資源
1.植物旅遊資源。植物在旅遊方面具有很高的觀賞功能、優化環境功能和科學研究功能。民族地區植物旅遊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古老而有名的植物.
二是特有的珍稀植物。我國被譽為「世界植物的故鄉」,保存有許多在其他地方已經絕跡了的植物「活化石」。
三是名貴觀賞花卉.
四是人工植物園。這是既有觀賞游覽功能,又有科學研究功能的國家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
2.動物旅遊資源。動物旅遊資源中,屬於珍稀動物的,有四川阿壩自治州境內的大熊貓和金絲猴等;屬於觀賞動物的,有青海湖的鳥島和大理的「蝴蝶泉」等;屬於動物之謎的,有青藏高原上的「雪人」和新疆瑪納斯湖中的大紅魚等。
3.自然保護區資源。我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00多處, 絕大多數分布於民族地區。在自然保護區的六種類型中,有五種類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保護區都在民族地區。以保護完整的綜合自然生態系統為主;以保護珍稀動物資源為主;以保護珍稀孑遺植物及特有植被為主的;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以保護沿海自然環境資源為主的.此外,我國被接納參加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的三個自然保護區即長白山和卧龍保護區和廣東肇慶地區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三、人文旅遊資源
(一)古人類遺址
古人類遺址是人文旅遊資源中最古老的景觀形態表現。對遊人有一種奇妙、神秘、但又很親切的吸引力。在我國目前已發掘的古人類遺址中,民族地區佔有一定的數量。
(二)古代偉大工程旅遊資源
偉大工程,是指對我國的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曾經或仍在產生重大影響的工程。工程量一般都很巨大,包括軍事、水利、道路、橋梁、城廓、宮室、天文等工程。作為旅遊資源的組成部分,這些古代工程建築是發展現代旅遊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對遊人訪古探幽、欣賞藝術,考察研究,增進知識都有極高的價值。
1.萬里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工程之一,旅遊價值極高。
2.大型水利工程。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不僅表明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巨大創造力,而且許多關鍵工程往往在形勢險要、風光秀麗的地區,因此能夠成為極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3.古代橋梁工程。全國保存下來的古代著名橋梁有河北趙州安濟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和安平橋等。
(三)歷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築旅遊資源
1.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歷史悠久,現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著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及革命文物,也成為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是:有歷代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有反映民族關系史的歷史文物,有宗教聖地和革命紀念地。
2.古代建築。這里說的古建築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樓閣之類的建築。規模一般較大。
3.古城遺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築的重要部分,是當時社會政治軍事斗爭的需要和當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許多古城今日雖已殘垣斷壁,但它仍能勾起遊人對歷史的聯想,同時也有一定的科學考察價值。
(四)宗教旅遊資源
1.宗教旅遊資源的內容。包括宗教活動儀式、宗教活動聖地的風景名勝和宗教文代三部分。宗教活動以名山幽谷最為集中。宗教因山秀而前趨,山嶽因宗教而揚名。宗教文化包括寺院建築、佛塔建築、石窟雕塑和壁畫等藝術。宗教文化一般具有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的特點。不同歷史時代,不同宗教,他們的活動聖地和宗教文化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的旅遊資源的內容也有區別,但以佛教最豐富。
2.佛教活動聖地。
3.佛教寺院。寺院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活動的集中場所,數量眾多,分布普遍,規模一般較大。
4.佛塔。塔是佛教文化的又一代表。塔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並與我國原有的建築相融合,發展成中國式的寺塔。早期的塔與寺建在一處,以後塔前寺分建。塔長期作為寺院的組成部分或高僧、和尚的墓地形式出現,具有很強的宗教建築性質和特色。但塔還有造景育景的功能。古塔以其挺拔優美的姿態,給風景名勝區增添動人的景象。有些古塔又是某些名城、名地、名景的標志和象徵。我國現在的古塔分布很普遍,民族地區也很多。
5.石窟。石窟是佛寺的一種,漢代以後由印度傳入中國,以南北朝、隋唐為開鑿高峰,以西北 地區的 黃河流域最為集中。目前我國現存大小石窟有200多處,較大型的有70多處。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 大同去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6.伊斯蘭教旅遊資源。伊斯蘭教的活動聖地,與佛教、道教不同,不是以風景為主,而強調紀念性。伊斯蘭教寺廟建築,即清真寺,是世界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有許多著名的古老清真寺。
如泉州清凈寺、杭州真教寺、南京凈覺寺;西安清修寺、北京東四清真寺等,都是建於宋、元、明時代的古老伊斯蘭寺廟。
7.道教旅遊資源。道教是起源於我國漢民族的宗教。道教很講究活動聖地,多選擇在風景秀麗、環境清幽的地方,分為道場和洞天兩種。全國主要的道場就是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和湖北武當山等四大名山。
道教的廟宇一般稱「觀」或「殿」,建築風格和布局與佛教相近,但常用的圖飾,如靈芝、仙鶴、八卦、八仙等,又區別於佛教;所供神祗造像雕工朴實、衣飾莊重,與佛教藝術也截然不同,對遊人也有極大的吸引力。
8.其它廟、祠旅遊資源。在我國除了宗教上的寺院、廟宇以外,還有一種祭祀神靈;祖宗和前代賢哲的場所稱為廟或祠。廟、祠名目繁多,分布普遍。現存的建築對遊人可引起歷史的神話的回憶,欣賞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古代建築、壁畫和雕塑。
全國現存的廟、祠很多,有的馳名全國,如岳飛廟、關帝廟、包拯祠、文天祥祠等。
(五)陵墓旅遊資源
陵墓建築對遊人有極大吸引力,這是因為:大型陵墓地表地下建築堂皇,規模宏偉;陵墓內殉葬品內容豐富,文物眾多;陵墓從建築到出土文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陵墓多選址在地形壯觀、環境優美的地區,具有游覽觀賞的價值;名人墓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我國各地已知的大型陵墓很多,大體可分帝王陵墓;歷史名人陵墓;早期部落首領陵墓;我國各民族葬儀不同,有的火葬,有的天葬,有的懸棺葬,不易保存,因而大型陵墓不多。
(六)古典園林旅遊資源
我國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它源於自然,利用自然,高於自然,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創造出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園林建築藝術,成為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典園林,既具有藝術觀賞價值,又有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對遊人有極大的吸引力。
我國的古典園林,按所在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所形成的布局風格、造型藝術可分為四大流派: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少數民族園林。
(七)民族習俗資源
我國55個少數民族,在各自不同的歷史發展和演變過程中,都形成並保持有各具特色的風俗和習慣。這些民族習俗,是本民族民俗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極有代表性的人文旅遊資源。它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氣質和心理,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和現實,會使異族遊人感到無比新奇,產生很高的旅遊功能和價值。
各民族風俗習慣的產生與他們生活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民族習俗資源還包括各少數民族素有的熱情好客的傳統、開朗豪放的性格和彬彬有禮的態度。
(八)其他人文旅遊資源
民族地區其他人文旅遊資源主要以下幾類:
1.博物館和紀念館。
2.文學藝術。
3.民族特種工藝。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具有濃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藝,成為重要的旅遊商品。
㈢ 中國旅遊資源的特徵
特性一
①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製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
受制於氣候干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范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②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③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特性二
(一)價值上的觀賞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
(二)空間上的地域性。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出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三)時間上的季節性。(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四)使用上的永續性。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五)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特性三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跡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時間的季節性。是指同一地理環境隨季節的變化在某一特定季節出現某些特殊景觀或特別的體驗感受適合於旅遊的現象。
時間特定性或周期性:旅遊景觀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時間周期性地出現或發生。傳統的節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4年一屆奧運會 ;珠海每兩年一次的航展,歐美國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臨; 每年農歷8月16錢塘江觀潮;日出日落,
時代的變異性: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廢棄的礦井、監獄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題公園地衰落
(5)組合性
一個孤立的構景要素或一個獨立的景點是較難形成使旅遊者離開其居住地專程前往游覽的吸引力的,總是復雜多樣、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個要素組合構成足以吸引旅遊者的旅遊資源。
資源特點
1、種類的多樣性和數量的豐富性
2、空間分布的廣泛性和地域性
3、時間分布的季節性合共生性
4、文化內涵的深遠性和獨特性
(3)我國的旅遊資源擴展閱讀
屬性分類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
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朴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
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㈣ 我國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按傳統旅遊資來源觀分類,源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學術界按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前者是指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構成的、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性質;後者內容廣泛、類型多樣,包括各種歷史古跡、古今偉大建築、民族風俗等等,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將其分為三類,除上述兩大類型外,還有復合型旅遊資源。
㈤ 我國的旅遊資源往往集中在__地帶
沿海
㈥ 我國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
我國的旅遊資源,可分為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大部分。前回二者
相沿悠久答,後者剛剛興起,但前景十分廣闊。自然風光是天然的,是永恆的;歷
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能夠幫助外國人了解中國,幫助中國人了解自身的傳
統,但有局限性,表現在上層的帝王將相和下層的宗教信仰,很難代表中華民族
文化傳統的全貌;就各個分布地域來說,這些歷史遺跡只在中國版圖上占著有限
的一塊地盤,且分布很不均勻。民俗文化卻在層次和地域上占著絕對優勢。它首
先是民族集體創造與集體傳承,其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從衣食住行的物質文化
到再生產、交易的經濟文化,以及人生儀禮和民間藝術的精神文化。若進行比較,
歷史文化(例如陵寢、宮殿、寺廟)是過去的文化,民俗文化卻是活的文化,既
是傳統,又活在民間。例如,春節的社火及其他民間節日活動,無論上層、下層
人民,無論中國、外國都能接受,可以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傳統。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之所以能夠存在,主要是它的功能決定的。傳統的民俗文
化有許多事象正在喪失它們在現代社會存在的功能,但能通過游游業的開發,使
它們以另一種嶄新的方式保存起來,滿足現代人對傳統的認識和審美的需要,豐
富現代人的文化生活。
㈦ 我國宗教旅遊資源有什麼特點
我國宗教旅遊資源有六個特點,詳解如下:
一、簡介宗教旅遊資源:
宗教旅遊資源是指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有一定旅遊價值和旅遊功能,並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應、社會效應和生態效應的各種宗教事物或現象的總和。它的種類與內容非常豐富,從大的方面看,既有物質性的,又有觀念性的和行為性的,具體而言,則包括宗教聖地、宗教神跡、宗教名山、宗教建築(寺廟、宮觀、教堂等)、宗教文化藝術、宗教禮儀、宗教活動(佛事、法會、節慶)、宗教飲食、宗教名人等等。
二、我國宗教旅遊資源的基本特點:
宗教旅遊資源是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備普通旅遊資源的類型多樣、分布廣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映和諧等特點外,還具備白有的許多特點。
(一)境界玄奇、神秘
這是宗教旅遊資源最突出的特徵,也是它區別於其他旅遊資源的根本之處。宗教的本質屬性在於其對超自然、超人間、超現實力量的崇拜與信仰。從宗教教義到宗教建築到各類宗教藝術、儀式、活動、宗教用品以及那異常豐富的宗教神話傳說故事等,宗教的各個方面都含有虛幻、想像、誇張、荒誕成分以及超現實世界的神秘感。這使宗教旅遊資源帶有強烈的玄奇、神秘的特徵和氛圍。
(二)文化底蘊深厚
宗教是人類歷史上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社會文化現象,具有多種表現形態和豐富的內涵。而宗教旅遊資源的形成,一般都是宗教與當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多種因素的互動及長期積淀才形成了現存的宗教旅遊資源。所以,它們既具有宗教內涵,又具有豐富的歷史、社會、文化、藝術、民俗方面的深厚底蘊。
(三)文化傾向性強
文化傾向性是指旅遊資源對旅遊者具有文化、意識上的傾向和誘導作用,它是人文旅遊資源區別於自然旅遊資源的一個顯著特徵。這一點在宗教旅遊資源中表現得極為突出。幽靜的環境,深邃幽暗的殿堂,繚繞的煙霧,神態安詳的塑像,神奇的壁畫,舒緩的音樂,深沉悠揚的經聲佛號,這一切形成一種強烈的宗教氛圍,容易使人不由自主、不知不覺間產生一種超脫凡世的感覺,對人的意識具有明顯的傾向和誘導作用。
(四)知名度高,影響廣泛
宗教旅遊資源大都影響廣泛,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這對於旅遊開發極其有利。其知名度和影響首先來自於宗教傳播,其次來自於歷史上統治階級對宗教的重視與提倡,還來自於社會名流、文人學士的游覽及其所創作的相關文學、藝術作品,這些文藝作品擴大了宗教旅遊資源的影響,提升了其知名度。
(五)層次豐富,綜合性強
宗教旅遊資源的內容非常豐富,既包括有形的物質性資源,也包括無形的精神性資源;既包括各類靜態資源(聖地、建築、藝術品、文物),又包括各類動態的資源(儀式、修煉活動、節慶活動),可提供多種形式的游覽項目和活動方式。
(六)旅遊基礎深厚,歷史悠久
許多宗教名山在歷史上早就成為民眾的朝拜聖地和游覽勝地,而許多寺廟道觀在歷史上既是宗教場所,也是百姓娛樂活動的游藝場所,擔負著地方文化娛樂活動中心的功能。寺廟用於旅遊的歷史相當悠久,舊時寺廟旅遊的內容已相當豐富,主要有降香拜神、觀光寺貌、參觀寺藏、聚餐飲酒、觀戲買物(廟會)、觀燈賞月、品茶閑話、納涼避暑等。
㈧ 簡述我國西部民族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特點
您好,我國的旅遊資源,可分為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大部分。前二者
相沿悠內久,後者剛剛興容起,但前景十分廣闊。自然風光是天然的,是永恆的;歷
史文化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能夠幫助外國人了解中國,幫助中國人了解自身的傳
統,但有局限性,表現在上層的帝王將相和下層的宗教信仰,很難代表中華民族
文化傳統的全貌;就各個分布地域來說,這些歷史遺跡只在中國版圖上占著有限
的一塊地盤,且分布很不均勻。民俗文化卻在層次和地域上占著絕對優勢。它首
先是民族集體創造與集體傳承,其內容豐富,門類齊全,從衣食住行的物質文化
到再生產、交易的經濟文化,以及人生儀禮和民間藝術的精神文化。若進行比較,
歷史文化(例如陵寢、宮殿、寺廟)是過去的文化,民俗文化卻是活的文化,既
是傳統,又活在民間。例如,春節的社火及其他民間節日活動,無論上層、下層
人民,無論中國、外國都能接受,可以代表民族文化的重要傳統。
任何一種文化現象之所以能夠存在,主要是它的功能決定的。傳統的民俗文
化有許多事象正在喪失它們在現代社會存在的功能,但能通過游游業的開發,使
它們以另一種嶄新的方式保存起來,滿足現代人對傳統的認識和審美的需要,豐
富現代人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