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旅遊資源潛力優勢評價
1.華夏文明之源宗
(1)三皇五帝的足跡追蹤
A.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
貴為「人祖」的太昊伏羲氏是上古時期東夷族的首領。傳說中的太昊伏羲氏之墟在河南淮陽,古時稱之謂「陳」地,今在淮陽縣保存大型陵園一座。豫西伊洛河地區是東夷族的重要活動區域,在河口東側的邙山嶺上現存伏羲八卦台遺址,相傳太昊在這里仰觀天象、俯視地理、觀鳥獸魚蟲之交,近取諸身、遠取於物,造書契以代結繩記事,畫八卦以通明之德。
B.火祖——燧皇燧人氏
相傳遠古人類茹毛飲血,遭受飢寒交迫疾病纏身之苦。燧人氏旅出南陲,見饕琢木發出燦爛火光,從中受到啟迪發明鑽木取火。該舉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受世人尊崇為「燧皇」。在河南商丘建起高大墓冢——燧皇陵一座,成為後人朝拜先祖的聖地。
C.女媧氏
「女媧補天」、「黃土造人」的傳說是對女媧統帥氏族部落戰勝自然災害,人民安居樂業的豐功偉績的頌揚。西華縣北部有女媧城遺址一處面積約100 m2,相傳是女媧氏在此建都的遺址。傳說女媧與伏羲為兄妹,他們制定了婚姻嫁娶制度之禮,是婚姻道德的基礎規范人。
D.五帝之首——人文初祖軒轅氏黃帝
黃帝,姬姓,因生於軒轅之丘,故稱軒轅氏。軒轅黃帝建國有熊,封國號為有熊氏。黃帝以畢生精力推動黃河流域氏族部落間的融合,共同創造光輝燦爛的黃河文化。相傳唐、堯、虞、舜及夏、商、周歷代帝王都是黃帝的後裔。中華民族亦自謂「黃帝子孫」,尊稱軒轅黃帝為「人文初祖」。如今在中原大地上仍然有保存完好的「軒轅丘」、「軒轅廟」、「黃帝祠」、「黃帝衣冠陵」等古代紀念性建築。
E.高陽氏顓頊
顓頊,黃帝之孫,炎黃聯盟重要首領,五帝之一。顓頊生於若水,居於帝丘,如今河南濮陽西南仍保存有元代重修的陵園。
F.高辛氏帝嚳
帝嚳,黃帝之曾孫,炎黃聯盟重要首領,五帝之一。帝嚳活動區域在黃河下游,葬於商丘辛集,現存20000 m2的陵園。
G.有虞氏舜
舜,顓頊第七世孫,父系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舜長期活動於黃河下游地區,《史記》中有:舜,「耕歷山,漁露澤,陶河濱」之記載。豫北濮陽瑕丘保存有「舜帝故里」遺址。
(2)華夏古都的風采展示
A.軒轅黃帝故都——有熊
鄭州西南新鄭市境內是軒轅黃帝主要活動區域之一。據《大戴禮記》雲:「黃帝有聖德,授國於有熊」。《史記·五帝本紀·集解》雲:「有熊,今河南新鄭是也」。《括地誌》雲:「鄭州新鄭縣,本有熊氏之墟也」。如今在河南新鄭留下許多有關黃帝的傳說和先祖們奮斗的足跡……大隗山遺址相傳是黃帝的演兵場。黃帝在這里策劃了與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戰,與炎帝部落的阪泉之役。軒轅丘是黃帝故都。黃帝在這里選賢任能、設官司職,致力於各部落間的團結與發展,建立起完備的聯盟體制。黃帝為安撫百姓曾巡遊四方,東至東海,南抵長江,西至崆峒,北至燕山,初步奠定了中國的國家基礎。黃帝在位百年,逝於荊山(今河南靈寶),葬於上郡(今陝西黃陵)。
B.夏禹之都——陽城
夏氏大禹所開創的夏王朝,是中國父傳子家天下的開始。據《史記·周本紀·集解》雲:夏居河南,初在陽城,後在陽翟。王城崗屬龍山文化中晚期遺存,考古發現有東西兩城並列城堡遺址,與文獻記載中的「禹都陽城」相符。夏禹在這里臨天下、彪青史,完成了華夏大地奴隸制社會的奠基。大禹治水是我國膾炙人口的頌禹傳說。相傳大禹勞身焦思、頂風淋雨,和人民一道與大河洪水抗爭,採取「高高下下,疏川導澇」,「播九河入與海」。在如今的中原大地上,仍然可以探尋到大禹治水的足跡。
C.夏啟之都——陽翟
夏啟繼禹位,定都陽翟。有《竹書紅本》雲:「帝郡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釣台」;據《穆天子傳》雲:「丙辰,天子南遊於黃台之近,以觀夏侯啟之所居」;依《河南一統志》:「陽翟、釣台、黃台在禹州市境」。
D.夏太康、仲康、後翌、桀諸王都——斟
據史書記載「夏啟死後,子太康都斟,後翌居之,仲康都之。中經有窮氏代夏40年,少康還都斟」。斟地望在伊洛河下游,今鄭州鞏義市西南稍柴村一帶,現存1100多平方米夏文化遺址。
斟歷經夏王朝四代君主和後翌等200餘年,特別是有窮氏成湯滅夏桀,東方夷族控制中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成湯革命」實現了中華民族自黃帝以後的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人類遺傳基因的交融和文化的多源性,壯大了遠古華夏民族的生存能力和活動空間,華夏文明從此走向輝煌。
E.先商故地——南亳
據史料《帝系譜》記載:「帝嚳年十五佐顓頊有功,封為諸侯邑於高辛」;《左傳》雲:昔高辛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閼伯因而成為商族部落的領袖,被商人稱為始祖。閼伯觀星授時的高台——閼伯台即為商族部落的活動中心。先商民族在這里興起。
從契、相土到成湯共第十四世,先商部落逐漸壯大、強盛起來,勢力范圍已伸入到泰山南北、黃海岸邊、邙嶺腳下,完成了從原始部落向奴隸制方國的轉變。位於商丘北部的南亳是先商時期的第一個都城。現今商丘市有「成湯故都,先商故地」之稱。
F.成湯故都——新亳
據《史記》、《國語》雲:「湯自商丘遷焉,故從先王居」、「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商之興也儔杌次於丕山」。成湯於夏桀十五年,由商丘遷居殷地——新亳。殷地(新亳)位於丕山下(現鄭州市),距夏王都城數十公里,與「從先王居」相符。成湯在新亳完成了對夏桀王朝的戰爭准備,即而建立起殷商奴隸主政權。殷地(新亳)經成湯、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十王歷時百餘年。商王朝「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如今在鄭州市區內仍保存有3000000 m2的商城遺址。新亳,在華夏文明史中佔有重要位置。現存的商代古城牆、王室宮殿基址,手工作坊遺址和青銅重器等,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仍屹立於地面的規模最大年代最久遠的古代都城。「華夏第一都」受之無愧。
G.殷王仲丁都——敖(囂)
仲丁為太戊之子。他即位當年因國都新亳遭洪水威脅遷都於敖(囂)。據史書記載,「滎陽古城在鄭州滎澤縣西南十七里,殷時敖地也」《括地誌》;「濟水又東徑敖山北,其山上有城即殷帝仲丁之所遷也」《水經·濟水注》。現鄭州西山小雙橋村考古發現有商代前期宮殿遺址。其文化年代與敖都時代相當。出土有大型青銅建築蝕件、特磬及夯築基址、壕溝等。其建築規模之大,非商王莫屬。
H.殷商故都——殷墟
盤庚,子姓,名旬,商王朝第十九代國君。盤庚於公元前1387年決定從「奄」(山東曲阜)遷都於「殷」(安陽小屯)。從此,殷地安陽新都成為殷商後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殷商政權在這里傳位八代,歷時273年。現存30 km2的殷墟遺址。在這里發現的「甲骨文」殘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記錄。它第一次真實地記錄了華夏文明光輝的史詩篇章。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骨器、石器、漆器、木器和象牙雕等珍貴文物,特別是重達875 kg的「司毋戊鼎」,堪稱世界青銅器之最,是華夏文明的象徵。
2.大地地貌景觀之精華
(1)雄偉的大地台階——太行山
A.深邃的高山峽谷
高山峽谷地貌是太行風光的軸心。其溝谷蜿蜒深邃,長度可達百餘千米,地形切割亦在數百米以上,而大部分地段谷底寬度僅有百米之遙。峽谷兩側危崖高聳,非昂首不得天日。過棧道攀懸崖達於山頂者,征服之感便可油然而生。高山峽谷風光的精美之處是岩溶地貌和丹霞景觀。沿峽谷而上,山巒之巔的斷壁殘丘似有萬里長城之宏偉、金字塔之雄壯、古城堡之惟妙,而石灰岩峰林、峰叢更是跌宕起伏,流露出江南秀色。水流盡頭,圍谷環套,賦予山水「四神之砂」的神秘色彩。幽谷深處時有「世外桃源」閃出,這里有急流飛澗、有如詩如畫的梯田繞山、更有民居石屋升起的縷縷炊煙……。
B.美妙的峰林峰叢
溫帶季風型構造岩溶地貌是太行風光的一個亮點。這里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嚴寒冰霜,在化學風化和構造侵蝕的雙重地質營力作用下,沿峽谷兩側常出現寶塔狀峰林和錐狀峰叢等較典型的石灰岩岩溶地貌景觀。當地形切割極為強烈時,岩溶地貌多與類丹霞地貌相伴出現,形成石林、峰林、峰叢地貌與「金字塔」、「紀念碑」、「長牆」地形交相輝映的壯觀場景。峰、巒、台、壁、峽、瀑、潭、澗、溪、泉,自然融合;雄、奇、險、秀,渾然一體;是太行岩溶地貌景觀與桂林山水的不同特異之處。在春、夏時節,這里鳥語花香、綠映群山;深秋霜降,漫山紅葉、層林盡染;寒冬降臨,銀裝素裹,一派林海雪原。更為稱奇叫絕的是,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可以欣賞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清新景象;在三九嚴寒,還能領略「桃紅柳綠洞中來」的詩情畫意。
C.神奇的類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特指產狀平緩垂直節理發育的紅色砂礫岩岩層,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和構造侵蝕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種地貌景觀。其山體造型如同斧劈刀削,多呈塔狀、柱狀或古城堡狀、方山狀的殘山地形。千奇百態的紫紅色峰叢石林在碧水綠林的襯映下,猶如燒紅天邊的一片丹霞祥雲。
河南境內的類丹霞地貌景觀集中分布在太行尾閭及黃河三門峽谷兩側,僅在峪里一處便有九嶺十六峰對立相峙,在環翠峪深處可見百餘石柱刺破青山昂首聳立。當高峽平湖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時,奇山異峰如出水芙蓉爭奇斗艷,儼然一幅北國千島湖之美麗畫卷。
(2)天然界碑——伏牛、大別山
A.八百里峰嶺連天立
峰嶺地貌景觀由峰峰毗鄰相連成嶺而得名,因其主要發育在造山運動為構造表現形式的花崗岩出露區,故使伏牛-大別風光獨樹一幟。這里是我國陸內碰撞造山的前沿,花崗質岩石分布面積占區域面積的70%以上。其地貌營力以構造侵蝕、重力滑塌為主導,造成山峰挺拔聳立,形同鐵壁銅牆。在主峰兩側時有奇石突起如林似叢,山坡之上、溝谷之中可見萬道石瀑匯聚,猶如蛟龍戲水,翻江倒海,氣壯河山。
伏牛-大別風光有峰景、水景、洞景三部曲。即水秀,一瀑三折、急流飛澗、溫泉四溢、碧潭清泉珠漣;洞奇,洞內有天,天外有山,山下有水,水邊有田;峰險,似斧劈刀削直插雲霄。登高望遠,上可扶天挽月,下可觀黃河,如絲如辮。
B.大地盆景玲瓏剔透
石彈景觀是花崗質岩石遭受球形風化剝蝕以後,風化殘余物呈圓球狀、渾圓狀,石彈在原地堆放而成的一種特異地形。景觀分布受岩體出露規模的限制,加之石彈堆放錯落有致,在林木水域的點綴下更顯得嬌小玲瓏。故譽名「大地盆景」。
花崗岩石彈地形以奇峰怪石、深徑幽洞為勝景。雖亂石遍野,仍似獼猴嬉戲、似虎豹歸山、似烏龍探海;更有出水芙蓉者,各抱一勢絕無雷同。景觀之美妙,堪於峨眉之秀、黃山之奇、雁盪之怪異。
C.鐵流滾滾話火山
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火山地貌景觀主要分布在大別山區。西自信陽市郊龜山起,向東至金剛台,綿延達數百公里。且火山成礦豐富、熔岩造形生動,火山鏈、火山頸、火山地壘是大別火山地貌景觀的典型代表。火山地壘為火山熔岩隨岩漿侵入而隆升,形成的相對高差達1000 m以上的地壘狀地貌。在熔岩被上,時而有高達百米的火山頸、火山柱、火山針等尖銳山峰聳立。它們是火山通道的遺跡。火山鏈由火山熔丘和相伴產生的復合熔岩流呈線狀排列而成。熔岩流隨地形變化而造形各異,有石龍狀、翻花狀、繩狀和象鼻狀。有巨大的硅化木化石橫卧熔岩流之下,側旁荊棘叢生給人以「焦木逢春」之遐想。伴隨火山爆發,有珍珠岩、沸石、膨潤土和金、銀、鉬等礦產湧出,可使遊人休閑觀光之餘,感受大自然神秘的成礦過程。
3.地殼運動之奧妙
(1)地幔之窗——太行山超岩石圈斷裂帶
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原始地球雲團在跟隨太陽系運轉過程中,通過冷凝固化及重力分異、化學分異作用的改造,逐漸從混沌狀態演化成具由鐵鎳地心、鐵鎂質地幔和硅鋁質地殼組成的同心環狀圈層結構的星體。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僅能對地殼表層范圍進行勘查和研究,深部的物質則主要依靠地球物理和隕石學研究推測。而當深部物質偶然被地幔柱送達地表時,即被視為研究地球深部物質特徵地「地幔之窗」。
在新構造運動時期,我國東部處於太平洋西側弧後擴張體系的動力學環境中。華北大陸受其影響,平原區地殼減薄地幔上隆,沿太行山超岩石圈斷裂帶形成幔源岩漿噴溢。幔源岩漿深度可達130~150 km。在岩漿通道中,伴生金伯利岩、橄欖岩的產出,有寶石級金剛石、含鉻鎂鋁榴石、鉻尖晶石和橄欖石礦物生成。
(2)地史學教科書——中嶽嵩山
在地質史學研究中,有一種學說叫「災變論」。災變論的核心是「全球性的強大而突發裂變強烈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反復多次的突變不斷地創造出有機體」。地質學家將這種全球性的大變革叫作「地殼構造運動」。根據地殼構造運動發生的順序,將地殼物質劃分出代表初始基底的太古宇、代表顯生宙蓋層的元古宇和由脊椎動物演變為代表的古生界、中生界及由哺乳動物演變為代表的新生界。即,用地質年代來概括地球演化歷史的流程。嵩山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這一地質理論。發生在2300 Ma前的嵩陽運動,使這里荒涼的原始古陸被「嵩陽海」淹沒。發生在1850 Ma前的中嶽運動迫使嵩陽海水退卻,巨厚的淺海沉積物從海底崛起,並褶皺成嵩山。此後發生的少林運動、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印支-燕山運動均造成頻繁的海侵、海退,留下了前古大陸冰川的遺跡、古海洋生物化石群和大地母親為迎接人類到來所准備的礦產資源。不能遺忘的是,在30 Ma前,這里曾經歷了一段烈日炎炎的「荒漠化」時期,中原大地變得一片赤紅,寸草不生。這種「溫室效應」從何而來,還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3)中原金庫——小秦嶺
小秦嶺位於豫陝交界的華山山脈東段,其中有世界級的巨型金礦床。其黃金遠景資源量達千噸,現已探明黃金儲量數百噸,僅在靈寶市境內就有黃金企業百餘家,年生產黃金數十萬兩,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利用大型礦山、工業基礎設施開展工業旅遊的項目,是一種新的嘗試。在小秦嶺金礦區,遊人不但可以領略大自然的壯麗畫卷,欣賞黃河文化的輝煌篇章,還可以通過黃金礦山的考察、黃金企業的參觀訪問,滿足求知慾和激發購物慾望。從而使旅遊產品不僅達到商業目的,而且提高到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理想境界。
(4)水上長城——古黃河堤防工程
黃河自沖破中條山脈的束縛進入中原大地,河流發育階段即步入老年期。河流地質作用以堆積為主,從而決定了黃河下遊河道善淤善徙的特徵。有史以來,孟津以下黃河河道決溢1593次,大型改道26次,並形成面積達250000 km2的隆突三角洲沖積平原。在黃泛平原上,黃河故道以及相伴的古代防洪堤壩縱橫交錯,構成規模宏大的水上長城體系。在中原大地上,黃河在這里南北滾動數千年,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河流地貌景觀,其中不少地方還可找到黃河兒女同自然抗爭的身影與足跡。在這里,可以看到大禹治水開挖的「禹貢河」遺跡,戰國時期的南水北調渠首工程遺址,明清時代的特大洪水分流工程和三堤夾兩河工程遺跡……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利用地質規律改造自然的生動範例。
(5)中國中央造山系——伏牛-大別山
我國中部橫亘東西的秦嶺山脈是世界范圍內典型的碰撞造山帶之一。位於河南境內的伏牛-大別山脈是秦嶺造山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中央造山系中構造發育、保存最為完整的地區。它是在初始陸殼基礎之上,以初始裂谷發生、歷經不同構造體制,具深度地質背景的溝、弧、盆構造,板塊俯沖構造和陸內碰撞造山構造為發育特徵的強大復合型造山鏈。強烈的造山運動過後,山鏈開始拉張伸展,山間裂陷湖盆的生成為恐龍時代的到來奠定了物質基礎。因此,伏牛-大別山可稱之為現代地質學的教科書。
❷ 汶川的地理概況
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東西寬84公里,南北長105公里,而汶水即為岷江。如果可以鳥瞰這里,蜿蜒的岷江由縣北部入境,貫穿東部,長達88公里。你也會發現,這里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更高為6250米,東南部岷江出口處海拔則僅為780米。相對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 臨空面發育, 溝谷縱橫,切割強烈。西南部受制於邛崍山系,東北部為龍門山脈所控。
據有關專家介紹,全球7級以上地震每年18次,8級以上1~2次。我國受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推擠,地震活動比較頻繁。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告訴新華社記者,從大的方面來說,汶川地處我國一個大地震帶——南北地震帶上,中部地區的中軸地震帶位於經度100度到105度之間,涉及地區包括從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屬於我國的地震密集帶。從小的方面說,汶川又在四川的龍門山地震帶上。因此,這里發生地震的幾率較高。
斜跨北東南西方向的龍門山斷裂帶,位於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東緣之間,其規模大而位置特殊。該地震帶長約400公里,寬70公里。
變化多端的地形地貌是大地構造活動與地表共同孕育的結果。龍門山形成於中生代和早新生代。
現今龍門山最顯著的地貌特徵就是南北分段性:北段海拔普遍處在1 000 m至2 000 m之間。沿北東方向,龍門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間界限逐漸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龍門山地區宏觀上看構造性質相似, 受力環境一致, 地質學家近年來進行了不少整體研究。汶川縣處於九頂山新華夏構造帶, 地質構造復雜, 斷層、褶皺發育, 構造對岩土體的改造強烈。同時, 區域構造運動應力場的作用使岩體節理裂隙發育, 岩性破碎, 結構面發育, 從而使岩體力學性質大為變化, 為地質災害的發育提供了條件。
1610~1900年龍門山地震帶只有2次強震記載,而1900年後的階段較為活躍,1900年至2000年這100年間5級以上地震則比較完整, 共發生14次地震, 即1900年邛崍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縣和茂縣地震、1940年茂縣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綿竹地震等。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基準台江道崇曾詳細研究了龍門山地震帶地震活動特徵,他指出,1960年以來大於等於4.5級的地震有明顯「成組」發生特徵,可以把此間(1960~1994)14次地震劃分成7組, 除了第6組為次地震外, 其餘各組均成對出現。1995年,有研究表示,該帶強震頻度不高,中等地震相對活躍。強震活動的盛衰變化沒有明顯規律,其主體活動地段為汶川-茂縣一北川段和天全一寶興段,二者的強震具有交替發生的特點。
不過汶川縣地震台的陳曉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發現了一些變化,龍門山地震帶(中南段)中強地震具有明顯的遷移特徵。即1900年前的中強地震的遷移規律是由北(北東)往南(南西)遷移;1900年以來的中強地震的遷移規律正好相反,即由南(南西)往北(北東)遷移。
根據美國國家地震調查局(USGS)的測量數據,昨天的大地震震源深度約為10公里。《財經》雜志引述研究人員的話指出,且不論美國國家地震調查局的數據是否准確,但此次大地震屬於淺源地震,當無疑義。通常,震源位於地下70公里之內的,都稱為淺源地震,「震源深度越淺,地震能量越大。」
本報記者在《四川地震》2007年6月期上查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監測研究所對當年1~3月的全省地震月報目錄(里氏震級ML ≥3.0),共有22處,其中2007年2月12日的那次地震震中也為汶川,震級3.2級,深度8公里。
四川省地礦局攀西地質大隊胡炎認為:X形活動斷裂帶控制著川、滇兩省大多數主要地震的發生, 如「蹺蹺板」兩端之互動。據已發生過的破壞性地震資料看, 一般情況下, 南東向組發震時, 北西向組在休息,反之亦然。
有關專家告訴新華社記者,在地震學中,一般發生的震級越高,其破壞力度越大。這次汶川地震7.8級,其震中地區的破壞力度在10度左右,會造成房倒屋塌、地質滑坡和地面裂縫等災害。由於一般地震不可能一次釋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周邊地區有可能發生餘震。
❸ 汶川旅遊怎麼樣,汶川旅遊好玩嗎
汶川旅遊有益於見到優美環境。初春的汶川,山清水秀,天高雲淡,氣候宜人。回汶川縣全縣森林覆蓋率38.1%、森答林蓄積1145萬立方米,是一個宜居的天然氧吧。 汶川旅遊好玩,如水磨古鎮。享有「長壽之鄉」的水磨古鎮位於汶川縣南部,一條迂迴曲折的壽溪穿鎮而過,溪的彼岸是旅遊勝地寨子坪片區,而此岸是休閑福地茅坪子片區。汽車沿著一條街直行,駛出古鎮中心,向山溝深處開去,不多時抵達隱於山間的彭家溝農庄。一座拱形石橋連接著農庄,橋下流水潺潺。正前方的全透明陽光餐廳內剛舉行過一場婚禮,余溫未散。住宿區的小木屋分布在山坡上,錯落有致,與右側白色三層樓房形成鮮明對比。類似蒙古包建築的烤羊棚沒有了夜晚的喧囂,靜靜地聽著世間的故事。不知名的野花在路邊搖曳,養殖池裡的金紅鱒魚悠閑游動,休閑亭內喝茶的人談笑風生。從山上引流的泉水,清澈透亮,環繞著整個農庄。好一幅生態休閑圖。 來源:中國西部
❹ 汶川三江生態旅遊區有哪些特色
汶川三江生態旅遊區天然養生產品豐富,具有深厚養生歷史文化背景,有優越的區域地理與環境條件。 這里盛產「三木」、川芎、天麻、川澤瀉、白果、靈芝等中葯材和可作菜品的蕨類植物,其中蛇足石松、華東瘤足蕨、日本假脈蕨、掌羽風尾蕨等更是其他地方少有,其葯膳價值已得到醫學界的認可。由於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條件使本地產的茶葉含有氨基酸、茶多酌、咖啡鹼及微量元素,傳統多道工序製作而成上等好茶。再有就是該地區水質好,食品多為當地生產,綠色無公害,土臘肉、土雞蛋、獼猴桃等略有名氣。 這里道教養生文化濃厚,當地的黃龍道觀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在清代被譽為「青城十八景」之一[2]。道教度世救人、長生成仙的思想深刻地影響著當地人的信仰,重生惡死的觀念造就了當地尚醫的傳統,道士通過食療、健身術、服館、房中術、吐納、存思、守靜、坐忘等道教修煉方式也教育著人們對益壽延年的生活追求。水磨古鎮有碑文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漢代便有了老人村,公認的長壽之鄉。北宋大文豪蘇軾在他的《和桃花源詩並序》中寫道:「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蜀地青城山老人村,有見五世孫者飲其水故壽。」當地人均預期壽命較高,為發展養生旅遊樹立了良好形象。 三江水磨以三級柏油路與國道213九黃旅遊南線和317國道相接,東連成灌、南倚青城、西達卧龍,北至九黃,是鑲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龍大熊貓棲息地、四姑娘山、九寨溝、黃龍之間的一顆璀璨明珠,有全世界面積最大的天然珙桐林保護區,動植物活化石並存,被譽為天然的「動植物王國」、「寶貴的生物基因庫」、離省城最近的「香格里拉」!是世界遺產群中的世界地震遺產,並有「川西高原休閑勝地」、「西羌文化名鎮」之稱。地震後經過廣東省大力援建,面貌煥然一新,2010年被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理事會和聯合國人居署《全球最佳範例》雜志評為「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被第三屆世界文化旅遊論壇組委會授予「中國精品文化旅遊景區」稱號。 來源:商
❺ 九寨溝發展旅遊資源的優勢與不足
優勢:旅遊資源獨特,具有非凡性,游覽價值高,集群性好
不足:經濟距離長,位於深山區,交通的通達性較差,旅遊的環境承載量較小。
❻ 到汶川旅遊哪些景點值得一去
主要景點有大熊貓苑、中國卧龍大熊貓博物館、熊貓溝、正河、鄧生原始森內林、巴朗山高山草甸等容。
阿壩州汶川縣不僅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綉之鄉,更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還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卧龍。
迥瀾塔位於汶川縣漩口鎮鎮政府後岷江與壽溪河交匯處的岸邊台地上。塔為九級密檐式磚塔,坐東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漿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內收,底邊長2.6米,高6.5米,西南面開拱形門一道,高2.4米,寬0.80米。
七盤溝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城南,距縣城約7公里。溝長約30公里,溝口海拔1500米,溝頂的白龍池4020米,溝寬處300餘米,窄處僅1米左右。溝內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處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山地風景區。
❼ 旅遊資源的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❽ 汶川地震對四川旅遊的影響及震後旅遊業的恢復情況資料
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遊經濟的影響及對策思考
[摘要]四川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使旅遊業成為四川省的優勢產業。在2008年,正當四川省政府提出將四川省從旅
游大省打造為旅遊強省時,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將四川的旅遊推向前所未有的低谷。「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遊發發展的
影響巨大,對一些景區幾乎是毀滅性打擊,對旅遊服務性企業影響也非常巨大,更重要的是由於地震的相關報道,使遊客
對四川的旅遊心理產生了重大影響,給四川作為旅遊安全目的地的形象嚴重受損。因此,為恢復四川旅遊,促進四川旅遊
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從短期和長期兩方面著手,短期內重再恢復人們對四川旅遊的信心;長期應接重新對四川旅遊進行
更加合理的規劃,打造更加安全和有吸引力的四川旅遊目的地形象。
[關鍵詞]「汶川大地震」旅遊影響對策
四川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使旅遊業成為四川省的優勢產
業。2007年,四川省旅遊總收入一舉突破了千億元大關,站上了
一個新的起點,全年全省旅遊總收入達到了1217.31億元,比上
年同期增長24.3%,其中,接待國內遊客18569.9萬人次,國內
旅遊收入1179.90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2.0%和24.3%;
接待入境遊客170.8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12億美元,分別
比上年同期增長21.8%和29.6%。四川旅遊收入已超過四川省總
收入10%以上,旅遊業已真正成為四川的支柱產業。在2008年
4月,四川省提出了由「旅遊資源大省」向「旅遊經濟強省」跨
越發展。但是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遊造成了非常嚴重
的破壞,給四川旅遊帶來嚴重的打擊。因此,分析這次大地震給
四川的旅遊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尋找恢復和發展四川旅遊的對
策成為當前非常迫切的任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遊的影響
四川是旅遊資源大省,是中國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和國家
重點風景名勝區較多的省份,都江堰、青城山、劍門蜀道、貢嘎
山等9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從高原、山地、峽谷到盆地、
丘陵、平原,從江河湖泊到溫泉瀑布,從岩溶地區到丹霞地貌,
一應俱全,素有「風景省」的美稱。四川現有世界遺產4處(九
寨溝、黃龍、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佛)。列入聯合
國《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的自然保護區4處,國家4A級旅遊
景區17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7處,
國家級森林公園25處,世界地質公園1處,國家級地質公園8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2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7座,中國優秀
旅遊城市10座。旅遊業發展很快,2008我省原預計旅遊收入超
過700億,而我省的GDP大概7000億,旅遊收入佔到10%的地位。
從一般產業地位確定習慣來看,四川旅遊是支柱產業的地位已經
確定了。
但是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對四川旅遊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
1.景區方面的損失。
這場浩劫不僅使震中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更
使汶川周邊的景區遭到重創。據了解,截至5月20日,汶川地震
已造成四川旅遊業損失達6 2 4億元,相當於去年四川省全年總收
入的一半。據四川省旅遊局數據顯示,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四川
省4000多個旅遊景區被損壞了568個,累計損失達278.40億元。
四川兩處世界遺產地都江堰——青城山、大熊貓棲息地卧龍景區
受到了嚴重的損壞。都江堰景區二王廟等大部分古建築倒塌,而
通往卧龍景區的所有道路全部斷裂受阻。還有很多景區在此次地
震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彭州銀廠溝、什邡歡樂谷、平武猿王
洞、北川小寨子溝和安縣千佛山等景區。
2.旅行服務性企業方面的損失。
據了解,在這次汶川地震中,四川省旅行社損失累計達2.8 3
億元,賓館飯店損失達95.35億元,旅遊城鎮接待設施損失99.14
億元。如在著名風景區九寨溝附近的「九寨天堂」國際會議度假
中心,目前幾乎沒有住店遊客,空出1000多間客房,與過去5月
旅遊旺季時酒店需要提前預定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同時,由
於省外和境外各大旅行社暫停了所有赴四川的旅遊線路,此前報
名的所有成都團隊也全部取消,全省旅行社遭遇大規模退團,絕
大多數旅行社關門歇業,4 0餘萬直接從業人員中,至少有3 0萬
人處於無事可做狀態;旅遊景區除城郊未受損的鄉村旅遊點外,
基本歇業關停;災後一周內酒店平均入住率不到25%,特別是重
災區酒店基本關門。
❾ 汶川有什麼旅遊景點
主要景點有大熊貓苑、中國卧龍大熊貓博物館、熊貓溝、正河、鄧生原專始森林、巴朗山高山草甸屬等。
阿壩州汶川縣不僅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也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羌綉之鄉,更是動物活化石———大熊貓的故鄉,還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卧龍。
迥瀾塔位於汶川縣漩口鎮鎮政府後岷江與壽溪河交匯處的岸邊台地上。塔為九級密檐式磚塔,坐東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漿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內收,底邊長2.6米,高6.5米,西南面開拱形門一道,高2.4米,寬0.80米。
七盤溝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城南,距縣城約7公里。溝長約30公里,溝口海拔1500米,溝頂的白龍池4020米,溝寬處300餘米,窄處僅1米左右。溝內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處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山地風景區。
❿ 四川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有何特點
成都:杜甫草堂——杜甫故居;青羊宮——道教名觀;武侯祠——諸葛亮、回劉備和祀廟,三國答文化旅遊精品;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天下幽,道家福地,都江堰是世界目前仍在使用的古代偉大水利工程,可以說,有它才有「天府之國」。
樂山:樂山大佛-峨眉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雍容華貴,體現了唐朝(武則天)時代「以肥為美」,據考證,樂山是海上絲綢之路與南傳佛教的驛站,峨眉天下秀,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普賢菩薩道場,海拔3099米,報國寺、伏虎寺、萬年寺、清音閣等禮佛聖地,最為驚奇的是在與佛有緣之人能見佛光,佛光出現的幾率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瀘州、射洪、宜賓、綿竹、古藺——四川名酒,被譽為「四朵金花」的產地,它們分別是瀘州老窖、沱牌曲酒、五糧液、劍南春、古藺郎酒;
遂寧——正打造「觀音故里」,大英的死海以鹽療為主,只要想下水的就不會沉下去;
綿陽——科技城,以潔凈、高科技出名,尤以江油李白故里、豆團山更是為甚,豆團山據說是唐明皇飛天之處;
阿壩州——童話世界九寨溝,人間瑤池黃龍等
甘孜州——瀘定橋、世界最低緯度的冰川海螺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