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人文旅遊資源的形成

人文旅遊資源的形成

發布時間: 2021-03-07 11:13:22

Ⅰ 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人文旅遊資源特點
1.綜合性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2009-2-5 10:56 回復 60.8.209.*2樓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得旅遊資源的開發一般應在當地進行,對於搬遷、移動資源,建設仿製景觀應審慎對待。由於當地開發,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資源地才能完成旅遊活動,因此,使得旅遊地的一些服務設施、行業納入到旅遊業之中,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地或旅遊產品的質量除受旅遊資源質量影響外,還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務行業的影響。
4.旅遊資源可重復開發性
其他資源多數不能重復利用,在人們消費產品的同時,資源也隨之消耗掉。而旅遊資源相反,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多可長期反復利用。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一些旅遊商品除外),所帶走的只是關於用旅遊資源所開發出的所利用產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遊資源可重復利用。開發過的旅遊資源在新一輪的開發中,或更深層次的開發中,仍可作為資源來對待。如在原有的觀光旅遊地,原來用於觀賞的懸崖,在配套一些相應的設施以後,可用於開展旅遊攀岩活動;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漂流。
導致旅遊資源重復開發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遊資源開發出的旅遊產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發展、平穩、衰退的發展規律,因此,當旅遊產品處於平穩或衰退期時,應積極開發新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次,由於旅遊業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同一旅遊資源或旅遊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深度開發,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為觀光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到為特色旅遊、專題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開發,開發活動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今後一段時間,高科技在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和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為深化旅遊開發及旅遊開發創新的重要內容,高科技的應用可提高旅遊產品質量,並能使旅遊資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5.旅遊資源的觀賞性
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徵,具有觀賞性。雖然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豐富多彩,但觀賞活動幾乎是一切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內容,有時更是全部旅遊活動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民族風情,以及美食佳餚等,都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構成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觀賞性影響旅遊資源的品質,一般來說,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國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斗獸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觀賞性較強,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資源。
由於觀賞性的基礎地位,美學價值一般作為重要的開發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旅遊資源的開發就是將資源中蘊涵的美要充分體現出來,使遊人能夠察覺、享受,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美,提高美,創造美,從而產生愉悅感。美學效果成為衡量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標准之一。合理的開發應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獲得生理、心理兩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鍛煉意志,樹立理想,提高素質、培養情趣的作用。
由於旅遊者性格、氣質及審美能力、水平的差異以及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美感、豐度、價值、結構和布局因時因地的不同,旅遊資源欣賞也是多層次和多樣性的,旅遊開發應注意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旅遊市場的需求。旅遊審美涉及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遊效果,除了要對旅遊景觀進行美化外,還必須加強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這樣才能使旅遊活動更加富有意義。

Ⅱ 人文旅遊資源的定義

人文旅遊資源又稱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指由各種社會環境、人民生活、版歷史文物權、文化藝術、民族風情和物質生產構成為人文景觀,由於各具傳統特色,而成為旅遊者游覽觀賞的對象。它們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民族風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類歷史長河中遺留的精神與物質財富,也包括當今人類社會的各個側面。與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不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可被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出來,可通過建造博物館、美術館、游樂園、文化宮、體育運動中心,以及組織文化節、戲劇節、電影節、音樂節和各種民間喜慶活動等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來豐富旅遊內容,招徠遠方遊客,形成充滿現代氣息的人文旅遊資源。

Ⅲ 人文旅遊資源的定義

人文旅遊資源是人類創造的、反映各時代、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民情狀況,具有旅遊功能的事物和因素。根據《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它也分為三大類,即古跡與建築類、消閑求知健身類(包括科教文化設施、療養和福利設施、動物園、植物園、公園、體育場館、游樂場所、節慶活動、文藝團體等)和購物類(包括市場與購物中心、著名店鋪、地方產品等)。
人文旅遊資源又稱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指由各種社會環境、人民生活、歷史文物、文化藝術、民族風情和物質生產構成為人文景觀,由於各具傳統特色,而成為旅遊者游覽觀賞的對象。它們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民族風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類歷史長河中遺留的精神與物質財富,也包括當今人類社會的各個側面。與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不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可被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出來,可通過建造博物館、美術館、游樂園、文化宮、體育運動中心,以及組織文化節、戲劇節、電影節、音樂節和各種民間喜慶活動等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來豐富旅遊內容,招徠遠方遊客,形成充滿現代氣息的人文旅遊資源。大致分為以下幾類:①人文景物。包括古代建築、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遺跡和遺址、名人墓葬、博物館、現代建築和近代紀念地與紀念物;②文化傳統。包括民族節日、民族藝術、手工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政治和科學技術!③體育與娛樂。包括以運動健身為目的的旅行、參加或觀看體育比賽、游覽主題公園和游樂園、參加世界性文化活動以及以康復保健為目的的療養旅遊;④飲食與購物。

Ⅳ 人文旅遊資源特點

特點
1.綜合性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得旅遊資源的開發一般應在當地進行,對於搬遷、移動資源,建設仿製景觀應審慎對待。由於當地開發,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資源地才能完成旅遊活動,因此,使得旅遊地的一些服務設施、行業納入到旅遊業之中,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地或旅遊產品的質量除受旅遊資源質量影響外,還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務行業的影響。
4.旅遊資源可重復開發性
其他資源多數不能重復利用,在人們消費產品的同時,資源也隨之消耗掉。而旅遊資源相反,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多可長期反復利用。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一些旅遊商品除外),所帶走的只是關於用旅遊資源所開發出的所利用產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遊資源可重復利用。開發過的旅遊資源在新一輪的開發中,或更深層次的開發中,仍可作為資源來對待。如在原有的觀光旅遊地,原來用於觀賞的懸崖,在配套一些相應的設施以後,可用於開展旅遊攀岩活動;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漂流。
導致旅遊資源重復開發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遊資源開發出的旅遊產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發展、平穩、衰退的發展規律,因此,當旅遊產品處於平穩或衰退期時,應積極開發新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次,由於旅遊業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同一旅遊資源或旅遊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深度開發,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為觀光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到為特色旅遊、專題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開發,開發活動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今後一段時間,高科技在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和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為深化旅遊開發及旅遊開發創新的重要內容,高科技的應用可提高旅遊產品質量,並能使旅遊資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5.旅遊資源的觀賞性
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徵,具有觀賞性。雖然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豐富多彩,但觀賞活動幾乎是一切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內容,有時更是全部旅遊活動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民族風情,以及美食佳餚等,都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構成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觀賞性影響旅遊資源的品質,一般來說,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國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斗獸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觀賞性較強,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資源。
由於觀賞性的基礎地位,美學價值一般作為重要的開發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旅遊資源的開發就是將資源中蘊涵的美要充分體現出來,使遊人能夠察覺、享受,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美,提高美,創造美,從而產生愉悅感。美學效果成為衡量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標准之一。合理的開發應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獲得生理、心理兩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鍛煉意志,樹立理想,提高素質、培養情趣的作用。
由於旅遊者性格、氣質及審美能力、水平的差異以及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美感、豐度、價值、結構和布局因時因地的不同,旅遊資源欣賞也是多層次和多樣性的,旅遊開發應注意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旅遊市場的需求。旅遊審美涉及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遊效果,除了要對旅遊景觀進行美化外,還必須加強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這樣才能使旅遊活動更加富有意義。
四、成因
呵呵,不好回答呀,只要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成為旅遊資源,有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無形的、現代的、古代的,各有各的成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呀。
參考資料:陝西師范大學校級精品課程——旅遊資源與開發

Ⅳ 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區別和聯系

一、定義不同:

1.自然旅遊資源:

指凡能使人們產生美感或興趣的、由各種地理環境或生物構成的自然景觀。

2.人文旅遊資源:

是人類創造的、反映各時代、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俗民情狀況,具有旅遊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二、特點不同:

1.自然旅遊資源:

通常是在某種主導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參與下,經長期的發育演變而形成。

2.人文旅遊資源:

由於各具傳統特色,而成為旅遊者游覽觀賞的對象。它們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結晶,是民族風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類歷史長河中遺留的精神與物質財富,也包括當今人類社會的各個側面。

三、聯系:

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同屬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在某種程度上是人文旅遊資源的基礎。

(5)人文旅遊資源的形成擴展閱讀

自然旅遊資源是在億萬年自然地理環境的演變之中形成的,具有旅遊功能的事物和因素。雖然在歷史時期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出現了一些人工構景物體,並帶有特定時期歷史文化的某些特徵,但就構景的主體來看,依然具有自然景觀的基本特點。

與自然風景旅遊資源不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可被人們有意識地創造出來,可通過建造博物館、美術館、游樂園、文化宮、體育運動中心,以及組織文化節、戲劇節、電影節、音樂節和各種民間喜慶活動等別具特色的文化活動來豐富旅遊內容,招徠遠方遊客,形成充滿現代氣息的人文旅遊資源。

Ⅵ 我國的旅遊資源形成於怎樣的自然與人文地理背景下

一、旅遊資源的特點
我國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不僅是民族地區的重要社會財富,也是我國旅遊資源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民族地區偏遠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環境、復雜的民族成分、曲折的發展歷史,其旅遊資源自成一體,形成了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特點。
(一)內容豐富多彩,有的旅遊價值很高
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品種多樣,類型齊全。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和綜合旅遊資源三個大類、十多個亞類中的全部、近百種細類中的絕大部分,民族地區都有。其中:有的是民族地區所特有,其他地區所沒有或很少有的,如登山旅遊、岩溶地貌旅遊資源、風沙地貌旅遊資源、草原風光旅遊資源、天然湖泊旅遊資源、珍奇稀有的動植物旅遊資源、少數民族的民風習俗旅遊資源等;有的雖然不是民族地區所獨有,但民族地區的品種質量和旅遊價值都遠高於其他地區,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
(二)民族特色鮮明
我國現有55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都形成有各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和社會風俗習慣,從物質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繪畫雕塑、建築形式、民族工藝、集市貿易、服飾飲食、神話傳說、音樂舞蹈、戲曲藝術、節日慶典、婚喪嫁娶、文娛體育、宗教信仰、待客禮儀等等,無不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這些富有民族情趣、異地情調的景物或活動,都是其他地區不曾有的,形成了民族地區人文旅遊資源的一大特色,對旅遊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三)地區之間差異顯著
不同地區自然風光的基調完全不同,如西北民族地區以沙漠、戈壁風光和雅丹地貌風光為特色;內蒙古地區以高原、草原牧區風光為特色;地處長白山地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境內冬季以林海雪原和銀色樹掛風光、夏季以火山地貌和高山湖泊風光為特色;雲貴和廣西地區以岩溶地貌風光為特色;海南以熱帶風光和海濱旅遊為特色。
不同民族地區的人文旅遊資源也有很大區別。如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節日活動方式和生活習慣。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節日內容、宗教藝術,與信奉佛教的民族不同;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與傣族的「潑水節」和壯族的「三月三」時間、形式、內容不同。拉薩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樓、苗族的寨樓、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維吾爾族的窖洞式住房和布滿葡萄的庭院等,都鮮明地體現出了本民族的建築格調。各民族地區,由於自然資源的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如新疆的葡萄乾和細羊毛,內蒙古的麥飯石和草原蘑,廣西合浦的珍珠和花竹帽,雲南的大理石和卷煙,貴州的茅台酒和蠟染布,西藏的氆氌和藏羚角等。
不同民族地區,旅遊資源的季節變化特點不同。如地處熱帶、亞熱帶的西雙版納、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季節變化不很明顯,冬夏基本都可供遊人觀光;而地處高緯度、高原地區的青藏、內蒙古草原與新疆、長白山的天池等地只能在短暫的夏季開展。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具有季節性,但各民族的重大節日卻具有很強的時間性。
(四)構成不理想,組合不協調
整個民族地區,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之間、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內部各亞類之間,其構成組合都不夠均衡,影響旅遊資源的價值。
總的來看,民族地區的自然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全、品種多、內容豐富,而且在全國自然旅遊資源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領先於國內其他地區的同種類型。如全國已建立的300多個自然保護區中,絕大多數都在民族地區,各種類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條件最理想的、也都是民族地區。
相比之下,民族地區的人文旅遊資源在全國的地位就顯得相形見絀。一是年代不夠久遠,缺乏「古」字;二是內容不夠奇特,缺乏「稀」字;三是與歷史上的名人名事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名」字;四是規模一般較小,缺乏「宏」字。總之歷史文化價值不太高,與自然旅遊資源的地位不協調。如國務院兩次公布的62座歷史文化城中,民族地區僅有 7座,佔11.7%;兩次公布的全國 242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民族地區僅有40處,佔16.5%。
在自然旅遊資源各亞類和細類的構成中,民族地區的登山活動資源、沙漠戈壁資源、草原風光資源等在全國的地位十分突出,但象地貌資源方面的「五嶽」名山,佛教、道教聖地名山,風景名山;水體方面的名泉,園林湖泊,海濱海島;生物資源方面的名貴觀賞植物,人工動物園等,數量較少,質量也不很高,不如國內其他地區。而這些,又是最能吸引遊客的資源。如全國的十大觀賞名花中,民族地區只有一種,即雲南的山茶花。
在人文旅遊資源各亞類和細類的構成中也有類似情況。民族風格、節日慶典、特種工藝品等方面在全國有著不可代替的地位,但象大型古代工程建築、古都、大型宗教聖地、園林建築、古代陵墓、旅遊文學、風味佳餚等方面,都缺乏價值很高的資源,不如國內其他地區。
(五)開發難度較大、開發深度不夠
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必須經過開發才能發揮效益。開發利用是旅遊資源實現多功能的前提和條件。這些條件對民族地區來說很多都是不夠成熟和不具備的。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一般分布在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客源較少、區域經濟不發達、資金財力有限的地區。加上景點稀少、組合分散、地形復雜、施工條件差等,更增加了開發的難度。因此,少數接近內地、交通便利或位於大城市附近的旅遊地得到了較好的開發,如桂林、南寧、昆明、張家界、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吉林延邊等,其餘的基本上還都沒有達到旅遊的效益和旅遊地建設的要求,可進入性太差。旅遊資源開發難度大是民族地區發展旅遊的很大障礙,是今後發展旅遊規劃中必須認真對待的。
自然旅遊資源
(一)地貌旅遊資源
地貌是構成風景總特徵的基本條件。一個地區天然景觀的外貌,均與地貌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民族地區地貌輪廊的基本特徵是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獨特的自然條件下,發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嶽冰川地貌、風沙地貌、黃土地貌、岩溶地貌。 各種地貌類型構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為開展各類型旅遊提供了自然環境基礎。
1.登山旅遊資源。一般必須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這些山體峰高坡陡,終年積雪,冰峰林立,景色壯觀,人跡罕至,特別適合開展登山活動和山地科學考察活動。我國的極高山資源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喀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等,都在民族地區.
2.風景名山旅遊資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嶽自然景觀為基礎、滲透著人文景觀美的山地空間綜合體。我國被社會公認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寶」四特徵中的一個或幾個。「景」,就是指風景優美,這是名山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動中心和勝地,「天下名山僧佔多」,「山無寺不名」;「史」,是指與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著名的歷史人物有一定的聯系;「寶」,是說山中藏有寶藏,或名貴的物產。
3.岩溶地貌旅遊資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鹽岩類,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形。我國的碳酸岩類分布很廣。但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因氣候和岩性條件的不同,各地差異很大。其中尤以廣西、貴州、雲南與湘西、鄂西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育最完善。形成了這些地區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種類型最有觀賞意義的岩溶風景區。其景色之優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觀中都是少有的。
4.火山地貌旅遊資源。包括現代火山噴發時的壯麗景觀和歷史上火山噴發後留下來的遺跡。
5.地震遺跡旅遊資源。是指地震後留下來的遺跡。具有科學考察價值和奇妙的吸引觀賞功能。地震旅遊資源的類型也較多。
6.風沙地貌旅遊資源。包括沙漠、戈壁和雅丹。這是一種特殊的有吸引性的景觀類型。在旅遊上有一定開發的價值,對於許多久居城市或非乾旱地區的遊人,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具有神奇色彩的景象,如高大的沙丘、起伏的沙壟、雷鳴般的沙響、奇異多姿的風城、戈壁灘上的蜃樓幻影等,我國的風沙地貌旅遊資源幾乎全都分布在民族地區,又可分為幾種類型:
沙漠資源。各具特色的沙丘奇觀,主要分布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內蒙古的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烏素沙漠等。「會唱歌」的沙響主要有四處:寧夏中衛沙坡頭、內蒙古伊克昭盟達旗的銀肯、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及甘肅敦煌月牙泉鳴沙山。沙療,以新疆吐魯番最著名。
戈壁資源。以新疆嘎順戈壁最大。
雅丹風光資源,各種奇特的風成地貌以羅布泊周圍最為典型。
7.峽谷旅遊資源。峽谷旅遊資源是以雄偉險秀、寂靜隱蔽、深奧幽靜的奇觀吸引遊人的。我國的峽谷資源很豐富。
(二)水體旅遊資源
水體對遊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功能。因為水是自然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要素,是天然景觀的基本造景條件。水具有形、影、聲、色、甘、奇六個方面的美學特色,更重要的是還表現在水與山體、水與生物、水與氣候、水與建築物等,通過相互結合、交融滲透,會形成許多奇妙的、雅緻的勝景。特別水與山的結合會形成許多優美的山水景色。水風景的觀賞類型很多,按水體的不同性質大體可分為五類。
1.江河水旅遊資源。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旅遊線」,從河源至河口形成一條風光明媚的河川游覽走廊。這條走廊的上段,即金沙江以上被稱為神秘人的江源風光,全部位於民族地區的青海、西藏、雲南和川西的甘孜、涼山自治州境內。黃河旅遊線上的河源探險、高原風光、沙漠風情、草原旅行等地段的旅遊資源均在民族地區的青海、甘肅的甘南與臨夏兩自治州和寧夏、內蒙古境內、廣西桂林——陽朔間的灕江也是我國最著名的江河風光旅遊線。
2.湖泊旅遊資源。湖泊旅遊資源以湖盆的形態、分布狀況,湖水的透明度、顏色,以及湖中發生的奇異現象等產生強烈的旅遊功能。我國湖泊的數量很多,分類方法也很多。以湖泊(含水庫)所在地形位置分類,民族地區著名的風景湖泊有以下幾類:
一是高山峽谷風景湖。適宜高山水上運動、療養度假、觀光、科學考察。
二是高原風景湖。這類湖泊地勢高,湖面開闊,充滿高原風光氣息,適宜觀光和考察旅遊。
三是天池風光。在我國總共有十多個,這些湖泊處於山地頂峰,水深、質清、環境幽美。
其他類型的湖泊,如城市園林湖泊、平原風景湖泊、半山區風景湖泊和丘陵區風景湖泊等.
3.瀑布旅遊資源。瀑布以形、聲、色三態之美先聲奪人,如果再與山石峰洞、林木花草、白雲藍天等環境要素協調結合,就會形成效益很好的旅遊功能。
我國由於地形復雜,河流眾多,是一個多瀑布的國家。我國的瀑布主要集中在三個地區,民族地區就有兩個,即雲貴高原地區和喜馬拉雅山一帶;另一地區是江南丘陵。
4.泉水類旅遊資源。泉水也是一項引人注目的旅遊資源。它不僅有造景、育景的獨特功能,而且還有療養、飲用等價值。自古以來都是人們觀賞、利用的對象。我國的泉類繁多,分布廣泛,各種名泉,礦泉數以千計。
5.海洋旅遊資源。海洋做為旅遊資源,其功能在於,可以療養治病、海底觀光、海島景觀、海岸海濱風光(觀潮、沙場、浴場、陽光)、海市蜃樓等。
(三)氣象氣候資源
氣象氣候旅遊資源包括因天氣變化形成的各種景色,及不同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各類旅遊勝地。前者稱為氣象旅遊資源,後者稱為氣候旅遊資源。民族地區的氣象旅遊資源中著名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貴州畢節八景之一的「南山雨霽」.
貴州黔靈八景之一的「坐石觀雲」.
雲南大理四絕之一的「下關風」.
吉林延邊地區的「樹掛」.
由於民族地區的氣候類型復雜多樣,也形成了一些氣候旅遊勝地。
(四)生物旅遊資源
1.植物旅遊資源。植物在旅遊方面具有很高的觀賞功能、優化環境功能和科學研究功能。民族地區植物旅遊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古老而有名的植物.
二是特有的珍稀植物。我國被譽為「世界植物的故鄉」,保存有許多在其他地方已經絕跡了的植物「活化石」。
三是名貴觀賞花卉.
四是人工植物園。這是既有觀賞游覽功能,又有科學研究功能的國家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
2.動物旅遊資源。動物旅遊資源中,屬於珍稀動物的,有四川阿壩自治州境內的大熊貓和金絲猴等;屬於觀賞動物的,有青海湖的鳥島和大理的「蝴蝶泉」等;屬於動物之謎的,有青藏高原上的「雪人」和新疆瑪納斯湖中的大紅魚等。
3.自然保護區資源。我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00多處, 絕大多數分布於民族地區。在自然保護區的六種類型中,有五種類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保護區都在民族地區。以保護完整的綜合自然生態系統為主;以保護珍稀動物資源為主;以保護珍稀孑遺植物及特有植被為主的;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以保護沿海自然環境資源為主的.此外,我國被接納參加聯合國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的三個自然保護區即長白山和卧龍保護區和廣東肇慶地區的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三、人文旅遊資源
(一)古人類遺址
古人類遺址是人文旅遊資源中最古老的景觀形態表現。對遊人有一種奇妙、神秘、但又很親切的吸引力。在我國目前已發掘的古人類遺址中,民族地區佔有一定的數量。
(二)古代偉大工程旅遊資源
偉大工程,是指對我國的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曾經或仍在產生重大影響的工程。工程量一般都很巨大,包括軍事、水利、道路、橋梁、城廓、宮室、天文等工程。作為旅遊資源的組成部分,這些古代工程建築是發展現代旅遊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對遊人訪古探幽、欣賞藝術,考察研究,增進知識都有極高的價值。
1.萬里長城。是世界上偉大的工程之一,旅遊價值極高。
2.大型水利工程。我國古代的水利工程,不僅表明了當時勞動人民的巨大創造力,而且許多關鍵工程往往在形勢險要、風光秀麗的地區,因此能夠成為極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3.古代橋梁工程。全國保存下來的古代著名橋梁有河北趙州安濟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和安平橋等。
(三)歷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築旅遊資源
1.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歷史悠久,現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著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及革命文物,也成為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是:有歷代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有反映民族關系史的歷史文物,有宗教聖地和革命紀念地。
2.古代建築。這里說的古建築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樓閣之類的建築。規模一般較大。
3.古城遺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築的重要部分,是當時社會政治軍事斗爭的需要和當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許多古城今日雖已殘垣斷壁,但它仍能勾起遊人對歷史的聯想,同時也有一定的科學考察價值。
(四)宗教旅遊資源
1.宗教旅遊資源的內容。包括宗教活動儀式、宗教活動聖地的風景名勝和宗教文代三部分。宗教活動以名山幽谷最為集中。宗教因山秀而前趨,山嶽因宗教而揚名。宗教文化包括寺院建築、佛塔建築、石窟雕塑和壁畫等藝術。宗教文化一般具有人工美與自然美相結合的特點。不同歷史時代,不同宗教,他們的活動聖地和宗教文化都不相同,因而形成的旅遊資源的內容也有區別,但以佛教最豐富。
2.佛教活動聖地。
3.佛教寺院。寺院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活動的集中場所,數量眾多,分布普遍,規模一般較大。
4.佛塔。塔是佛教文化的又一代表。塔是隨佛教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並與我國原有的建築相融合,發展成中國式的寺塔。早期的塔與寺建在一處,以後塔前寺分建。塔長期作為寺院的組成部分或高僧、和尚的墓地形式出現,具有很強的宗教建築性質和特色。但塔還有造景育景的功能。古塔以其挺拔優美的姿態,給風景名勝區增添動人的景象。有些古塔又是某些名城、名地、名景的標志和象徵。我國現在的古塔分布很普遍,民族地區也很多。
5.石窟。石窟是佛寺的一種,漢代以後由印度傳入中國,以南北朝、隋唐為開鑿高峰,以西北 地區的 黃河流域最為集中。目前我國現存大小石窟有200多處,較大型的有70多處。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 大同去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6.伊斯蘭教旅遊資源。伊斯蘭教的活動聖地,與佛教、道教不同,不是以風景為主,而強調紀念性。伊斯蘭教寺廟建築,即清真寺,是世界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有許多著名的古老清真寺。
如泉州清凈寺、杭州真教寺、南京凈覺寺;西安清修寺、北京東四清真寺等,都是建於宋、元、明時代的古老伊斯蘭寺廟。
7.道教旅遊資源。道教是起源於我國漢民族的宗教。道教很講究活動聖地,多選擇在風景秀麗、環境清幽的地方,分為道場和洞天兩種。全國主要的道場就是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和湖北武當山等四大名山。
道教的廟宇一般稱「觀」或「殿」,建築風格和布局與佛教相近,但常用的圖飾,如靈芝、仙鶴、八卦、八仙等,又區別於佛教;所供神祗造像雕工朴實、衣飾莊重,與佛教藝術也截然不同,對遊人也有極大的吸引力。
8.其它廟、祠旅遊資源。在我國除了宗教上的寺院、廟宇以外,還有一種祭祀神靈;祖宗和前代賢哲的場所稱為廟或祠。廟、祠名目繁多,分布普遍。現存的建築對遊人可引起歷史的神話的回憶,欣賞帶有宗教迷信色彩的古代建築、壁畫和雕塑。
全國現存的廟、祠很多,有的馳名全國,如岳飛廟、關帝廟、包拯祠、文天祥祠等。
(五)陵墓旅遊資源
陵墓建築對遊人有極大吸引力,這是因為:大型陵墓地表地下建築堂皇,規模宏偉;陵墓內殉葬品內容豐富,文物眾多;陵墓從建築到出土文物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歷史文化藝術價值;陵墓多選址在地形壯觀、環境優美的地區,具有游覽觀賞的價值;名人墓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我國各地已知的大型陵墓很多,大體可分帝王陵墓;歷史名人陵墓;早期部落首領陵墓;我國各民族葬儀不同,有的火葬,有的天葬,有的懸棺葬,不易保存,因而大型陵墓不多。
(六)古典園林旅遊資源
我國的園林藝術歷史悠久。它源於自然,利用自然,高於自然,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創造出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園林建築藝術,成為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典園林,既具有藝術觀賞價值,又有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對遊人有極大的吸引力。
我國的古典園林,按所在地的自然環境以及所形成的布局風格、造型藝術可分為四大流派: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少數民族園林。
(七)民族習俗資源
我國55個少數民族,在各自不同的歷史發展和演變過程中,都形成並保持有各具特色的風俗和習慣。這些民族習俗,是本民族民俗生活的重要內容,是少數民族所特有的極有代表性的人文旅遊資源。它能夠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氣質和心理,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和現實,會使異族遊人感到無比新奇,產生很高的旅遊功能和價值。
各民族風俗習慣的產生與他們生活地區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民族習俗資源還包括各少數民族素有的熱情好客的傳統、開朗豪放的性格和彬彬有禮的態度。
(八)其他人文旅遊資源
民族地區其他人文旅遊資源主要以下幾類:
1.博物館和紀念館。
2.文學藝術。
3.民族特種工藝。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具有濃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藝,成為重要的旅遊商品。

Ⅶ 旅遊資源的概念,分類,特徵,成因

一、概念:凡能吸引旅遊者產生旅遊動機,並可能被利用來開展旅遊活動的各種自然、人文客體或其他因素,都可稱為旅遊資源。
二、分類:
1.成因。是指旅遊資源形成的基本原因、過程。如,人文旅遊資源是人為的原因形成的;自然旅遊資源是自然界賦存,天然原因形成的。
2.屬性。屬性是指對象的特性、特徵,包括狀態、動作、關系等方面。旅遊資源的屬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性質、特點、存在形式、狀態等。例如人文旅遊資源中的歷史古跡、古建築、陵墓、園林、宗教文化、城鎮、社會風情、文學藝術等,因為它們的屬性不同,因而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3.功能。所謂旅遊資源的功能是指旅遊資源能夠滿足開展旅遊活動需求的作用和效能如觀光功能、休閑功能、度假功能等。有的旅遊資源可以滿足開展多種旅遊活動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種旅遊功能。根據旅遊資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觀光游覽型、保健療養型、購物型、參與型等旅遊資源。
4.時間。根據旅遊資源形成的時間不同可以把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建築類旅遊資源依據其形成的時間不同又可以劃分為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
5.其它。根據分類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還可以有其它不同的分類依據如開發利用狀況、管理級別、旅遊資源質量高低等。
6.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3年頒布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A.以旅遊資源性質上的差異為依據分出8個主類。分別是地文景觀主類、水域風光主類、生物景觀主類、天象與氣候景觀主類、遺址遺跡主類、建築與設施主類、旅遊商品主類、人文活動主類。B2.以旅遊資源的性質、形態、功能特性、文化內涵等為依據進一步劃分出31亞類和155類。如地文景觀類可分為綜合自然旅遊地、沉積與構造、地質地貌過程形跡、自然變動遺跡、島礁等5個亞類。而地質地貌過程形跡亞類又可分為凸峰、獨峰、峰叢、石(土)林、奇特與象形山石、岩壁與岩縫、峽谷段落、溝壑地、丹霞、雅丹、堆石洞等14個基本類型。
三、特點
1.綜合性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得旅遊資源的開發一般應在當地進行,對於搬遷、移動資源,建設仿製景觀應審慎對待。由於當地開發,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資源地才能完成旅遊活動,因此,使得旅遊地的一些服務設施、行業納入到旅遊業之中,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地或旅遊產品的質量除受旅遊資源質量影響外,還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務行業的影響。
4.旅遊資源可重復開發性
其他資源多數不能重復利用,在人們消費產品的同時,資源也隨之消耗掉。而旅遊資源相反,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多可長期反復利用。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一些旅遊商品除外),所帶走的只是關於用旅遊資源所開發出的所利用產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遊資源可重復利用。開發過的旅遊資源在新一輪的開發中,或更深層次的開發中,仍可作為資源來對待。如在原有的觀光旅遊地,原來用於觀賞的懸崖,在配套一些相應的設施以後,可用於開展旅遊攀岩活動;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漂流。
導致旅遊資源重復開發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遊資源開發出的旅遊產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發展、平穩、衰退的發展規律,因此,當旅遊產品處於平穩或衰退期時,應積極開發新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次,由於旅遊業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同一旅遊資源或旅遊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深度開發,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為觀光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到為特色旅遊、專題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開發,開發活動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今後一段時間,高科技在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和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為深化旅遊開發及旅遊開發創新的重要內容,高科技的應用可提高旅遊產品質量,並能使旅遊資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5.旅遊資源的觀賞性
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徵,具有觀賞性。雖然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豐富多彩,但觀賞活動幾乎是一切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內容,有時更是全部旅遊活動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民族風情,以及美食佳餚等,都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構成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觀賞性影響旅遊資源的品質,一般來說,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國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斗獸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觀賞性較強,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資源。
由於觀賞性的基礎地位,美學價值一般作為重要的開發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旅遊資源的開發就是將資源中蘊涵的美要充分體現出來,使遊人能夠察覺、享受,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美,提高美,創造美,從而產生愉悅感。美學效果成為衡量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標准之一。合理的開發應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獲得生理、心理兩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鍛煉意志,樹立理想,提高素質、培養情趣的作用。
由於旅遊者性格、氣質及審美能力、水平的差異以及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美感、豐度、價值、結構和布局因時因地的不同,旅遊資源欣賞也是多層次和多樣性的,旅遊開發應注意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旅遊市場的需求。旅遊審美涉及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遊效果,除了要對旅遊景觀進行美化外,還必須加強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這樣才能使旅遊活動更加富有意義。
四、成因
呵呵,不好回答呀,只要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成為旅遊資源,有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無形的、現代的、古代的,各有各的成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呀。

Ⅷ 旅遊資源的概念、分類、特徵及成因都是什麼

旅遊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於發展旅遊業的自然資源和古今人文資源的總稱。具體來說,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地形,動植物、海灘、自然風景等,而人文資源則包括:民族、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博物館、飲食菜餚、工藝美術、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及眾多的娛樂設施等。

旅遊資源的分類
1.自然旅遊資源
地貌,如:雲南石林
水文,如:尼亞加拉瀑布
氣候,如:承德避暑山莊
野生動植物,如:洛陽牡丹
2.人文旅遊資源
古文化遺址,如:華清池
古陵墓,如:皇帝陵
古建築,如:巴黎聖母院
偉大工程,如:三峽工程
民俗風情
城鎮風貌

旅遊資源的特性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

1.自然性原因
第一種情況是天災。例如,地震、山體滑坡、火山噴發、火災、水災等。這些自然災害對旅遊資源造成的損壞是極為嚴重的。
第二種情況是自然風化。例如,風蝕、日曬雨淋、水浸等。這類原因對旅遊資源的破壞或損害最為常見,尤其多見於對歷史古跡和建築物的破壞。例如我國山西的雲岡石窟,由於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後山石壁的滲透水浸泡,大部分洞窟外檐裂塌,很多雕刻被風化,有些岩壁人物已斷頭失臂,有些岩壁人物則面目模糊。
第三種情況則是生物原因造成的破壞。例如某些鳥類以及白蟻的破壞作用也可對歷史文物和建築物的安全構成威脅。
2.人為性原因
這里所說的人為破壞,有少數屬有意的主觀上的人為破壞,大量的是無意的客觀上的人為破壞。
在這類原因中,一部分是由旅遊者的不當行為造成的破壞。例如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於長期大量遊人的攀登,已經受到嚴重損害。又如我國萬里長城的某些地段也有類似的問題,有些旅遊者的亂刻亂劃更是加劇了損害的嚴重性。由於旅遊者的大量湧入和亂丟棄物,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旅遊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和環境污染。

Ⅸ 以下哪一項不是人文旅遊資源的形成因素

差異
形成過程來:自然形成;人自類創造
表現形式:地貌景觀,水體景觀,氣候、氣象景觀,生物景觀,宇宙景觀
古跡與建築,消閑求職健身,購物
特性:地域性,季節性,分布的規律性,不可移置性
歷史文化內涵,可創造,可移置
聯系
同屬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是人文旅遊資源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