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隆群島的生物多樣性
科隆群島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動植物自行生長發育,從而形成了獨自的特點,造就了島上獨特而完整的生態系統。最初是由鳥或海船偶爾地把南美大陸的植物種子帶到島上,它們在此落地生根,適應新環境而生息繁衍。
科隆群島的特有物種與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相比都穩居最高水平,大約80%的陸地鳥類,爬行動物和陸地哺乳動物的97%,而植物的30%以上都是當地特有的。發現在地球上的海洋物種,加拉帕戈斯就超過20%。其中包括加拉帕戈斯群島象龜,海鬣蜥,不會飛的鸕鶿,加拉帕戈斯企鵝也在北半球被發現的唯一一種企鵝。
在科隆群島上,生活著700多種地面動物,80多種鳥類和許多昆蟲,其中以巨龜和大蜥蜴聞名世界。海獅,海豹,企鵝等寒帶動物,也常在這里的海邊出現,因此,科隆群島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館」。
氣候特點是雨量較少、濕度低、氣候涼爽、水溫不高。高等植物約有700種,其中約40%為當地特有的種屬。植物與中美、南美洲有較近的親緣關系。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樹、醉魚樹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菊樹(Stables屬)植物林(一種古代遺留下的植被),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草類。
群島以其罕見的動物而聞名,因其巨大的陸龜(古西班牙語稱龜為「加拉帕戈斯」)而得名,據信這種龜是地球上生命最長的動物。島上的動物群和中美、南美洲的動物群有較近的親緣關系,這說明島上多數動物源出那裡。越過海洋的困難是動物稀少的原因。兩棲動物很少,爬蟲也不多,當地特有的陸地哺乳動物只有7種嚙齒動物和兩種蝙蝠。島上鳥的種類和亞種只有約80種;陸地上多數鳥類為統稱為加拉帕戈斯地雀的鳴禽類。
這個群島雖然距赤道不遠,但由於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這里不適於終年高溫多雨、植物繁茂的熱帶雨林的生長,只有一些仙人掌和灌木叢分布在其沿海地區;高大的樹木生長在較高的山坡,樹下鋪滿羊齒類植物。這里受秘魯寒流的影響,雖地處赤道附近,但並非終年高溫多雨。這樣的環境適合熱帶和寒帶動物共同生存。可以在這里看到多種類型的動物:海獅、海豹、海獺、鵜鶘、信天翁、企鵝、反舌鳥、火烈鳥等。 代表物種圖片簡介 植物:迄今為止(2012年),這些島嶼引進的植物有825種,而維管束植物約在552和614種之間,大多數是人類引進的。超過100引入的物種已經在野外建立了生態群。
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醉魚草屬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樹菊屬(Scalesia),是所特有的菊科的一個特徵顯著的土著屬,它一共有6個物種,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波利亞草屬、大戟屬、鐵莧菜屬和豆科植物等草類。 巨龜:加拉帕戈斯象龜之間的大小和形狀量變異很大,有兩種主要形態存在,圓頂殼(類似於其祖先的形式)和鞍背背甲。圓頂龜往往體型規模更大,它們的頭胸甲前部不具備向上隆起,往往生活在更大,更高的島嶼與潮濕的高原牧草的地方,那時食物更為豐富和容易獲得。鞍背殼應對旱災期間缺乏可供應的食物,在乾旱島嶼上進化形成。背甲的前角向上,讓烏龜頭部延長的更高,可以取食較高的植物,如仙人掌。巨龜分布在群島的各個島嶼上,這些陸龜進化出不同的12個亞種。 鬣蜥:該群島6個島嶼上均生活有科隆群島特有的陸生鬣蜥,以膚色分為3種,「黃加島陸鬣蜥、粉加島陸鬣蜥和玫紅加島陸鬣蜥。並有7種不同的海鬣蜥,這些史前爬蟲類動物,也是地球上惟一尚存的海鬣蜥,因為在不同的島嶼上進化,每種都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它們可以在海底爬行,並以海草為食,並且通過發育不完全的蹼足適應了海上生活方式。雌鬣蜥必須經長途跋涉到火山口產卵。該物種在群島上的數量達到數十萬只,遍布各島嶼的沿岸。 哺乳動物:哺乳類動物在科隆群島相當有限,因為島嶼遠離大陸,雖然登記在冊的有32種(不包括馴化的狗,貓,豬,山羊,驢,馬和牛),事實上,只有5種哺乳動物被視為原產於島嶼:加拉帕戈斯海獅、聖達菲稻鼠、加島稻鼠、加拉帕戈斯灰蝠、加拉帕戈斯紅蝠。其他可以加上在保護區進出的水生哺乳動物——海豚和鯨魚。 陸地鳥類:居住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有29種鳥類,其中22種是特有物種,另外還有4個特有亞種。其中包括6種地雀、6種樹雀、鶯雀、加島哀鴿、加島南美田雞、加拉帕戈斯群島鵟、大嘴蠅霸鶲、加島崖燕、加島嘲鶇、查爾斯嘲鶇、冠嘲鶇、聖島嘲鶇。13個雀類不同品種的鳥,其嘴部的差異性是適應性傳播的最好證明。有的具有食籽喙,以仙人掌植物為食的鳥嘴長而尖,以昆蟲為主食的鳥擁有一個小乳頭狀的鳥喙。 海鳥:加拉帕戈斯群島是熱帶海鳥的聖地,這里有藍腳鰹鳥、紅腳鰹鳥、納斯卡鰹鳥、加島崖燕、加島信天翁、暗腰圓尾鸌、弱翅鸕鶿、麗色軍艦鳥、小軍艦鳥、紅嘴鸏、燕尾鷗,岩鷗、加島白臉針尾鴨、加拉帕戈斯企鵝、斑腰叉尾海燕,也有最常見的濱岸水鳥,包括大火烈鳥、大藍鷺、黃冠夜鷺、
夜鷺、綠蓑鷺,蠣鷸和普通白鷺等等。加拉帕戈斯大火烈鳥數量約320-350隻。這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烈鳥群,被列入瀕危的紅色名錄。 海洋動物:科隆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因此,這裏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這里有加拉帕戈斯鯊魚、直翅真鯊、加拉帕戈斯招潮蟹、紅石蟹、刺鰩、海鰻、白頭礁鯊魚、鯨魚、鮪魚,蝠鱝、錘頭鯊、綠海龜和玳瑁等。近20 %的海洋生物是地方性的,是當地特有物種。 無脊椎動物:科隆群島有物種多樣性的最大群體,估計它們占於所有的棲息地的總生物的51 % 。這些陸生無脊椎動物其生態作用至關重要:傳播花粉、參與有機物質的養分循環,從而促進土壤形成。直到2001年,一共查明有2289種陸生無脊椎動物。包括鞘翅目、雙翅目、半翅目、膜翅目、鱗翅目、纓尾目、蜻蜓目、螳螂目。而軟體動物有海螺、蝸牛、海洋環節動物、棘皮動物(如海膽和海參) 、腔腸動物(如珊瑚和柳珊瑚) 和海綿等。
B. 科隆群島的介紹
科隆群島(Archipiélago de Colón、西班牙語:Islas Galapagos):即加拉帕戈斯群島。隸屬厄瓜多,版位於南美大陸權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面上,群島面積7500多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凝固而成的13個小島和19個岩礁組成。群島的多樣性氣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環境,使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和植物同時生長繁衍在這塊土地上。這里奇花異草薈萃,珍禽怪獸雲集,被稱為「生物進化活博物館」。群島上現存有其他地區罕見的多種動物。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於1835年曾到這里考察,促使他後來提出著名的生物進化論。1978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C. 科隆群島上地表植被景觀的區域差異性的形成原因
一火山堆組成
科隆群島由火山堆組成,盾狀火山星羅棋布;20世紀中有幾個島嶼火山爆發。高高的火山、火山口和巉岩峭壁形成島上崎嶇的地勢。群島中以伊莎貝拉(又稱阿爾伯馬爾〔Albemarle〕)島最大,長132公里(82里)左右,占陸地總面積1/2以上。
二群島有7個大島
群島由7個大島,23個小島,50多個岩礁組成,其中以伊薩貝拉島(IslaIsabela)最大。群島全部由火山堆和火山熔岩組成,赤道橫貫北部,因受秘魯寒流影響,氣候涼爽並極乾旱,島上有奇特的動物巨龜及大蜥蜴,達爾文1835年曾來此考察。
氣候特徵
群島的位置極其特殊,正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這裏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熱帶氣候使島上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甚至無雨,只有最高山的東南坡能"截住"一些雲,恩賜雨霧,讓這個狹窄的山麓變成潮濕的熱帶地區。
加拉帕戈斯群島由19個火山島組成,從南美大陸延入太平洋,約1000公里,被人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現存著一些不尋常的動物物種。例如陸生鬣蜥,巨龜和多種類型的雀類。1835年查爾斯·達爾文參觀了這片島嶼後,從中得到感悟,為進化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今天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已經被規劃成國家公園,自從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後更收到厄瓜多政府的重視,來這里的遊客的數量被官方嚴格控制,以確保島上的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聖克魯斯島。是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奇花異草薈萃之所、珍禽異獸雲集之地。盛產大海龜和大蜥蜴。科隆群島是世界"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區之一。在這個島上,竟有企鵝,信天翁,海豹等動物。因為秘魯寒流經過時,被浸在寒流里,形成了這一奇觀。
氣候特點是雨量較少、濕度低、氣候涼爽、水溫不高。高等植物約有700種,其中約40%為當地特有的種屬。植物與中美、南美洲有較近的親緣關系。乾燥低地覆蓋著空曠的仙人掌林。海拔較高的過渡地帶覆蓋著森林,主要樹木有腺果藤樹、醉魚樹和番石榴。過渡地帶上面的潮濕的森林區中為Scalesia屬植物林(一種古代遺留下的植被),矮樹叢密布。無樹的高地上只有蕨類和草類。
D. 科隆群島形成獨特氣候原因
科隆群島
的位置極其復特殊,正制處在寒暖洋流交匯處,來自南部的秘魯寒流和北部的赤道暖流交匯於此。這裏海洋生物異常豐富,喜寒、喜暖動物一應俱全。熱帶氣候使島上大部分地區乾燥少雨,甚至無雨,只有最高山的東南坡能「截住」一些雲,恩賜雨霧,讓這個狹窄的山麓變成潮濕的熱帶地區。
E. 科隆群島地形特徵完整版
科隆群島位於納斯卡板塊。北界與科科斯板塊形成離散邊界,走勢向東並形成島嶼鏈。這些島嶼是通過反復的火山作用的分層和吊裝形成。這和地理上的運動相關。這些島嶼的年齡,作為東部島嶼(聖克里斯托瓦爾和埃斯帕諾拉)是億萬年年紀比西部島嶼(伊莎貝拉和費爾南迪納)。該群島的地質年代很年輕,大概不超過500萬年的歷史。一些最西端的島嶼,這是火山活動最活躍,可能只是幾十萬歲,至今仍在形成。[2]
科隆群島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上聳立著一座座高大的火山,最高的在群島中面積最大的伊莎貝拉島(伊莎貝爾)上,名為沃爾夫火山(1707米),次高的是一座死火山,亦在該島上,名為阿蘇爾山(1689米)。一些火山口形成的天然湖泊猶如鑲嵌在火山頂峰的碧玉,晶瑩閃亮。崎嶇不平的地表堆滿了暗紅色的火山噴發物。大多數的島嶼有一個獨特的錐形形狀(最大的島嶼——伊莎貝拉,由6座火山形成),往往是與火山活動相關聯。多山的島嶼通過持續噴發,建築層層疊疊形成。由於這種火山的形成,這些島嶼的特點是許多陡峭的山坡上,有高度從幾米海拔5000多英尺以上的海平面。[2]
由火山活動形成,火山堆、盾狀火山星羅棋布。高持續的地震和火山活動形成了島嶼獨特的地貌,高的火山、火山口和巉岩峭壁形成島上崎嶇的地勢。這些島嶼最具有代表性一個火山島嶼,是由太平洋海底火山熔岩上升3000多米形成。島上的火山噴發還時有發生,群島最西邊的伊莎貝拉島和費爾南迪納島上的火山一直沒消停,20世紀中有幾個島嶼火山爆發,最近的兩次噴發是在1995年和1998年。1998年9月,伊莎貝拉島的阿爾塞多(阿爾基多)火山(1097米)爆發,流淌的岩漿進入象龜的棲息處,厄瓜多政府遂出動直升飛機救援,成為當時的熱門新聞。這里的火山不高,但面積很大,一座海拔不過千米的火山,直徑能達20千米。該群島處於三大洋流的交匯處,各種生物在這里融合進化,這里是海洋物種的「大熔爐」。
F. 科隆群島
科隆群島即加拉帕戈斯群島。隸屬厄瓜多,位於南美大陸以西1000公里的太平洋面上,群島面積7500多平方公里,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凝固而成的13個小島和19個岩礁組成。
群島的多樣性氣候和火山地貌的特殊自然環境,使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和植物同時生長繁衍在這塊土地上。這里奇花異草薈萃,珍禽怪獸雲集,被稱為「生物進化活博物館」。群島上現存有其他地區罕見的多種動物。
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於1835年曾到這里考察,促使他後來提出著名的生物進化論。1978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科隆群島位於納斯卡板塊。北界與科科斯板塊形成離散邊界,走勢向東並形成島嶼鏈。這些島嶼是通過反復的火山作用的分層和吊裝形成。這和地理上的運動相關。這些島嶼的年齡,作為東部島嶼(聖克里斯托瓦爾和埃斯帕諾拉)是億萬年年紀比西部島嶼(伊莎貝拉和費爾南迪納)。該群島的地質年代很年輕,大概不超過500萬年的歷史。一些最西端的島嶼,這是火山活動最活躍,可能只是幾十萬歲,至今仍在形成。
科隆群島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島上聳立著一座座高大的火山,最高的在群島中面積最大的伊莎貝拉島(伊莎貝爾)上,名為沃爾夫火山(1707米),次高的是一座死火山,亦在該島上,名為阿蘇爾山(1689米)。一些火山口形成的天然湖泊猶如鑲嵌在火山頂峰的碧玉,晶瑩閃亮。崎嶇不平的地表堆滿了暗紅色的火山噴發物。大多數的島嶼有一個獨特的錐形形狀(最大的島嶼——伊莎貝拉,由6座火山形成),往往是與火山活動相關聯。多山的島嶼通過持續噴發,建築層層疊疊形成。由於這種火山的形成,這些島嶼的特點是許多陡峭的山坡上,有高度從幾米海拔5000多英尺以上的海平面。
由火山活動形成,火山堆、盾狀火山星羅棋布。高持續的地震和火山活動形成了島嶼獨特的地貌,高的火山、火山口和巉岩峭壁形成島上崎嶇的地勢。這些島嶼最具有代表性一個火山島嶼,是由太平洋海底火山熔岩上升3000多米形成。島上的火山噴發還時有發生,群島最西邊的伊莎貝拉島和費爾南迪納島上的火山一直沒消停,20世紀中有幾個島嶼火山爆發,最近的兩次噴發是在1995年和1998年。1998年9月,伊莎貝拉島的阿爾塞多(阿爾基多)火山(1097米)爆發,流淌的岩漿進入象龜的棲息處,厄瓜多政府遂出動直升飛機救援,成為當時的熱門新聞。這里的火山不高,但面積很大,一座海拔不過千米的火山,直徑能達20千米。該群島處於三大洋流的交匯處,各種生物在這里融合進化,這里是海洋物種的「大熔爐」。
G. 科隆群島的特殊生物多的地理原因
科隆群島的特殊生物多的地理原因:這些島嶼距離其他陸地遠,不受其他陸地生物影響。
H. 加拉帕戈斯群島,也就是科隆群島上最獨特的鳥類有哪幾種呢
青海湖鳥島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面積0.8平方公里,近年來由於注入的水量少回於蒸發量,湖水逐漸答下降,基本上已成為半島。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的鳥島上棲息著近十萬只候鳥,堪稱「鳥的王國」。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候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青海湖鳥島風光,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I. 科隆群島上最獨特的鳥類有哪幾種
青海湖鳥島地處青海湖的西北部,面積0.8平方公里,近年來由於注入的水量少於回蒸發量,湖水逐答漸下降,基本上已成為半島。在長約500米,寬約150米的鳥島上棲息著近十萬只候鳥,堪稱「鳥的王國」。每年四月,來自我國南方和東南亞等地的班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鸕鶿等十多種候鳥在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們又攜兒帶女飛回南方,國家對這類鳥資源十分重視青海湖鳥島風光,在島上設有專門的保護機構。
J. 科隆群島的生態保護
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不同的人影響了加拉帕戈斯群島。這些島嶼吸引了海盜、捕鯨、海豹毛皮交易、漁民、科學家、殖民者和遊客,這些社會和經濟利益的驅動都已經影響到島嶼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由此產生的生態變化,包括海狗、巨龜、石斑魚、龍蝦、海參、鯨魚種群的獵取;新的超過1,400種的植物和動物的到來;和大規模的改變近岸海洋和高原生態系統。人們改造並移民各島嶼,包括聖瑪麗亞島、聖克魯斯島、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巴爾特拉島和伊莎貝拉島,並在艾斯潘諾拉島,聖地亞哥島,平塔島和平松島新進行的旅遊開發,這一切都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系統。
群島上生物資源異常豐富,並且大多數保持著原始風貌,它們正面臨嚴重的威脅。第一,偷掠者盜掠島上有經濟價值的動植物,捕撈稀有魚類和海生動物;第二,家養動物變得孤僻而粗野,嚴重地破壞島上的動植物資源。國家公園管理部門也採取了積極措施加以保護,如消滅外來物種、限制遊人數量和活動范圍等,正在殲滅家養動物,特別是山羊;第三,就是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被引進,導致當地生物鏈紊亂。
群島的首府海港外的萊克灣(Wreck Bay)是群島最重要的漁業港口和第二大遊客進出入港,海龜與進出港的船隻碰撞的事故日益增加,20%的已識別的海龜都有因與船舶碰撞而導致的外傷。海龜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因此,守望地球的加拉帕格斯海龜監測項目的目標是對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龜所受威脅、疾病、遷徙路線和種群數量予以密切監測,從而為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群島周邊是世界上鯨類最豐富的熱點地區,也是東太平洋熱帶海域鯨魚和海豚最多樣性的地區,是太平洋最重要的鯨魚棲息地。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抺香鯨和須鯨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面臨瀕危滅絕的險境。1985年國際禁止捕殺鯨魚以來,這些鯨魚的數量有所上升,但全球氣候變化,又給加拉帕戈斯群島的鯨魚帶來新的威脅。
1959年在《物種起源》發表100周年之際,厄瓜多政府在國際達爾文基金的資助下,在聖克魯斯島上建立了達爾文考察站,研究生態體系,同時保護現存的珍奇生物種群。1978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自然遺產」。長期以來,該群島一直是厄瓜多諸多研究機構和自然保護項目,以及外籍科學工作者關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