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2015年蘇州旅遊業發展情況

2015年蘇州旅遊業發展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3-08 01:39:57

⑴ 急求!!蘇州民俗旅遊發展的現狀!

1,州地區傳統民俗節日
軋神仙 農歷四月十四
農歷四月十四是呂洞賓(「八仙」之一)的仙誕,俗稱「神仙生日」。這一天,前往閶門神仙廟進香者甚多,傳說呂洞賓在這一天混跡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難愈者,往往有緣得到治療,大家都想碰碰運氣,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稱「軋神仙」。現已成為一種民間的廟會活動。
曝書翻經 農歷六月初六
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俗。各寺廟將所藏經書搬出來曬一曬,僧人趁機召集鄉村老婦開「翻經會」,由她們在烈日下翻經曝曬,宣稱「翻經十遍,來世可轉男身」。
又有民諺雲:「六月六,狗惚浴。」(蘇州方言將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將小貓小狗牽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吃雷齋素 農歷六月廿四
相傳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吃「雷齋素」,就是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據說可以消災避疫保平安。以前,蘇州人吃「雷齋素」,一般從六月初一開始至雷尊生日結束,歷時將近一個月。開葷這一天,觀前街上的松鶴樓菜館此時特別推出時令面點——鹵鴨面,因此,蘇州有句歇後語:「雷齋素開葷——鹵鴨面。」
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
又名女兒節。傳說這天晚上,喜鵲成群結隊飛向銀河,搭成鵲橋,讓牛郎和織女在銀河鵲橋上相會。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織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叫做「乞巧」。

蘇州民俗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一種文化現象。蘇州民俗正如蘇州2500多年的歷史畫卷,絢麗多彩。

現在大部分民俗雖已從現實生活中淡出,卻依然回味無窮。

《清嘉錄》序中就有:"……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雖時序之在天下薄海皆同,而一方有一方之風土人情,不可得而強也。吳趨風氣日變益新,如五音之繁會,五色之陸離"的描述。農桑稻作生產既然是吳地民眾賴以繁衍生息的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人們對春夏秋冬的四時節令氣候自然就分外關注。立春是一年農事開始的信號,於是相繼跟進了迎春、打春、示牛,祈禱芒神、社稷神等民俗活動,以勸農耕,不違農事,祈盼"五穀豐登"。前清時,迎春習俗盛行,連蘇州知府也要親率三縣(長洲、元和、吳縣)知縣去行迎春之禮;迎春隊伍從道前街府衙門出發,經護龍街(今人民路)、東北街,……今"迎春坊"約可為之見證。秋天還有演社戲,祭拜上谷之神的習俗。人們搭台於曠野,聚錢演戲,眾人圍觀,感謝神靈的佑福,表達豐收的喜悅。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十二日,養蠶人家都要祭掃灶神,並舉行"灑布種"儀式--這其實是簡易的消毒、保護蠶種的辦法。林林總總,幾乎四季不斷。

2,蘇州節令民俗及其文化內涵也特別豐富。一般都會有相關的歷史淵源和民間傳說,並附有相應的傳統節日娛樂活動和節令風味小吃。如,正月十五"鬧花燈"、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穀雨三朝看牡丹"、上元(清明)"山塘看會"、四月十四"軋神仙"、五月端午"龍舟競渡"、六月甘四"賞荷觀蓮"、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廟會"、八月"山塘燈船"、"石湖串月"、"虎丘聽歌",九月"陽山觀日出",直至十月朝"看元祀會"等等。蘇州人素有種花、愛花的習俗,花神廟僅虎丘一地就有兩座。每至二月十二日花神生日這天,蘇州人尤其是花農會早早趕到廟里去慶賀,供上三牲乾果,焚香點地入夜,眾人手提花燈,抬了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帶遊行,往往要"鬧"到天亮盡興而歸。 民俗往往是一個地方社會生活的縮影和歷史的折射,帶有極強的個性,正因如此,民俗文化也就以其最具個性化、最具平民性的特色而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蘇州多水,蘇州人愛作水上游,蘇州的船菜、船點也就在船上發展起來了。相傳吳王夫差曾與愛妃西施江湖宴遊,開了船菜、船點之風。到唐代,山塘河開挖後,溯七里山塘而游虎丘,成為千年不衰的習俗;到石湖看月,胥江放棹,遊船大多"艄艙有灶、酒茗餚饌,任客所指"。像近幾年,蘇州日益興旺起來的"太湖船菜品嘗",便是蘇州旅遊經濟中一碟獨具地方特色,又有歷史文化內涵的"佳餚",或謂吳地風俗的現代新版本。群山聳峙、碧波環繞的蘇州光福鎮窖上村的"農家樂一日游",讓一批批海內外旅遊者帶著對恬淡純美的精神追求,走進吳中民間的日常家居生活,走進農家栽果養花宴飲品茶的民俗氛圍。這多姿多彩的吳中民俗應該還是開發旅遊文化的豐富寶藏。

⑵ 論蘇州旅遊業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推動,誰能有相關的確大綱資料啊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文化是旅遊資源的重要內涵,是旅遊業的依託。人類文化通常可以分為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和心態文化層等四個層面。在這四個文化層中,後三者基本屬於非物質文化的范疇。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一樣既有著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對傳承民族文化血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珍貴的旅遊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如我國的京劇、崑曲、東北二人轉、廟會、少數民族歌舞和習俗等都是重要的旅遊吸引物,是豐富游覽內容、提升旅遊產品檔次和延長遊客逗留時間的重要內涵。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手工藝品(如剪紙、泥塑、雕刻等)則是重要的旅遊商品。民族的便是世界的,這些為部分國人(尤其是一些青少年)所不感興趣、認為過時的東西,卻是廣大海外遊客所青睞的。實踐證明,文化遺產保護得越好,其利用價值也就越大,旅遊業和其它相關產業才會得到進一步發展。一旦傳統文化因過度開發或保護不力而喪失殆盡,旅遊業和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遺產,對發展我國的旅遊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目前,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繼申報物質文化遺產後另一個熱潮。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熱衷於「申遺」工程,主要看重的是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和對地方的形象宣傳作用,而對遺產的保護缺乏足夠的重視,或者缺乏有效的保護手段和措施。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不少地方劇種(如南寧邕州戲、杭州杭劇等)和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如北方的寧夏坐唱、南方的皮影戲、漁鼓等)瀕臨消失,許多傳統技能(如王麻子剪刀、東北樺皮製作等)即將失傳,一些獨特的語言文字和習俗迅速消亡,不少傳統民間藝術和技能後繼乏人。如何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瀕臨消失的非物質遺產進行實實在在的保護,不僅關繫到這些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結晶是否能夠得到傳承和弘揚,也直接關繫到旅遊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的有關原則以及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實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

完善立法 通過制訂法律、法規以及採取相應的行政、財政、技術等措施,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工作已得到全國人大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並且取得了很大成績。2004年我國已經加入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2005年3月,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規范性文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目標、方針和制度等做出了具體規定。2005年6月,文化部下發了《關於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通知》,決定在我國建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立法層面來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的法律框架已基本成形,此項法律出台的時間應該為期不遠。另外,一些省(市、自治區)都相繼出台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地方法規,部分省市還建立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實施「記憶工程」 即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對具有重要科學、歷史和藝術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具體來說,「記憶工程」就是通過民間采風、調研、徵集實物等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檔案、妥善保存和合理利用,用文字、圖片、音像、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的記錄。 「記憶工程」的對象既包括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也應包括目前仍然有活力的非物質文化。因為隨著時間的變遷,這些目前有活力的文化將來也可能會面臨消失的危險。

傳承弘揚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活態文化,是依附於個體的人、群體或特定區域和空間而存在的,這一點是其區別於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性。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形態保存,更重要的是通過傳承、教育等手段使其能夠延續和發展。為了做好這一工作,有關政府部門在整理建檔、搜集、記錄等基礎上,應鼓勵從事傳統手工技藝和表演藝術的老藝人招收新的繼承人,使這些非物質遺產能夠繼續在青少年中得到繼承和發揚。對生活困難的老藝人可以採取發放補貼等辦法,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工作。對學習傳統手工技藝和表演的年輕人也可以給予各種激勵措施,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與旅遊開發相結合 要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利用,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是一種很好的形式。根據國內外的旅遊開發實踐,在旅遊景區景點、博物館內以及各種旅遊博覽會、交易會上將一些傳統手工技藝、民俗文化向當地居民和廣大中外遊客進行展示,聘請民間藝人在旅遊景區進行傳統藝術表演,在旅遊商品的開發中融入當地傳統文化特色和藝術內涵,以增強旅遊商品的文化性、紀念性、實用性等手段,既豐富了旅遊活動的內涵,又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雙贏。

⑶ 蘇州旅遊業前景怎麼樣

蘇州也應該象常州一樣,敞開公園和園林,這樣旅遊人氣會更旺,用旅遊業帶動商業的全面發展。

⑷ 以蘇州工業園區為前提的工業旅遊產品的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

州工業園區旅遊發展實現新跨越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白塘生態植物園」順利通過了江蘇省旅遊局景區評定專家組的評審,成為園區第一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白塘生態植物園作為大型城市生態植物公園,自2006年5月開業運營以來,至今已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以其鮮明的生態植被特色和獨特的現代休閑魅力已逐漸成為蘇州旅遊的新亮點。 為加速推進白塘生態植物園實現從城市公園向旅遊景區的轉變,整體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園區社會事業局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全力推進白塘生態植物園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工作。園區商旅公司按照國家aaa級景區的標准和要求,先後投入了三百多萬元,對景區遊客中心、導示系統、公共衛生間、商業配套、遊客休息區域等進行了更新和改造,引進了步行球、自行車、炮艇等一批水上娛樂項目,從硬體和軟體上進行了有效投入,完善了旅遊服務設施,提升了旅遊服務功能,確保了本次國家aaa級景區的申報成功。 隨著白塘生態植物園成為國家aaa級景區,及時填補了蘇州工業園區國家a級景區的空白,豐富了園區旅遊的內涵,提升了園區旅遊品牌,有力促進了園區旅遊產業的跨越發展。 在成為國家aaa級景區的基礎上,白塘生態植物園今後將進一步完善功能、規范管理、提升質量、形成特色,進一步提高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增強景區對旅遊市場的吸引力,今後適時申報國家aaaa級景區。 社會事業局也將以本次成功推進白塘生態植物園獲得國家aaa級景區為契機,進一步加快金雞湖大酒店申報五星級酒店的進度,進一步加大綜合保稅區申報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的力度,加強業務指導的同時,與省市旅遊部門加強溝通、密切聯系,爭取金雞湖大酒店和綜合保稅區能夠盡快通過相關部門的評審和驗收,在更高平台上推進園區旅遊產業實現新跨越、勇創新輝煌。 據蘇州市有關部門提供的信息,蘇州工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所屬的幾大工業旅遊點--蘇州市第一絲廠有限公司、蘇州刺綉研究所有限公司、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等單位,去年實現旅遊銷售收入近1億元,目前接待入境遊客的數量已佔到同期蘇州入境遊客總量的三成多。 蘇州第一絲廠是一家始建於1926年的大型繅絲企業,上世紀90年代,企業出現了高投入、低產出的嚴重倒掛,被列為省特困企業。據該企業負責人介紹,當初搞旅遊的想法很現實,僅僅是為了解決職工發不出工資的問題,形式也相當簡單、粗放--通過向到該企業參觀的外國客人展示和銷售產品,來彌補生產方面的嚴重虧損。 目前第一絲廠已逐步形成了比較系統、成熟的工業旅遊運行模式,相繼開發出展示蘇州絲綢工業特色的栽桑養蠶、繅絲生產、蠶絲被生產、產品展示、廠史參觀、時裝表演等6個「一條龍」項目,使遊客們不僅可以了解中國絲綢的歷史沿革、生產工藝,還可以了解觀賞到「蠶、繭、絲、綢」的來龍去脈。去年這個廠接待境內外遊客達36.15萬人次。 由企業投資創辦的蘇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也走出了一條「以館養館」的新路子,通過館廠掛鉤、展銷結合等多種途徑,吸引旅遊團隊。自2003年1月開館以來,該館已接待參觀者5萬多人,成為彰顯「文化蘇州」的一個重要窗口

⑸ 據統計,蘇州旅遊業今年1至10月總收入998.64億元,同比增長15%,創下歷年來最好成績.998.64億這個數字用

998.64億=99864000000,
所以將998.64億這個數字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為:99864000000=9.9864×1010
故選:B.

⑹ 求《2015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或者2015年中國旅遊業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數據

旅遊業的年度統計公報出來較晚,一般在下半年,下面的數據來自國專家統計局《2015年國民屬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全年國內遊客4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0.5%,國內旅遊收入34195億元,增長13.1%。入境遊客13382萬人次,增長4.1%。其中,外國人2599萬人次,下降1.4%;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10783萬人次,增長5.6%。在入境遊客中,過夜遊客5689萬人次,增長2.3%。國際旅遊收入1137億美元,增長7.8%。國內居民出境12786萬人次,增長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萬人次,增長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萬人次,增長4.4%。

⑺ 蘇州旅遊業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首先,是交通整治問題。請關注汽車站、火車站附近黑車現象,這是遊客對蘇州下車後的第內一印象容。其次,建議在車站發放蘇州旅遊地圖(內置1-3天旅遊攻略最佳),讓遊客短時間對蘇州有大致了解,並在車站設立「旅遊咨詢窗口」,方便遊客咨詢。第三,發放蘇州景點旅遊套票及優惠票,讓遊客近距離多角度參觀游覽蘇州,進一步了解蘇州文化歷史。第四,在景點、旅館、餐飲店放置蘇州旅遊建議箱,讓商家主動向遊客宣傳蘇州旅遊,並讓遊客寫下寶貴意見,並發放小紀念品作為留念。

⑻ 畢業論文<蘇州工業園區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選題價值及目標,求~

貴州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論文編號:GM243 包括:開題報告及任務書,論文字數:12135,頁數:17摘 要旅遊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具有先導作用和關聯帶動作用,旅遊業與日俱增的市場前景必將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國家把旅遊服務戰略性調整為推進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加快建設旅遊強國的步伐。當前,國際國內旅遊正處於大發展、大調整的重要時期。世界旅遊經濟持續增長,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國家。
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實施,使貴州的旅遊開發成為西部大開發中的熱點和亮點,成為西南旅遊的中堅力量,促進了貴州旅遊經濟的發展。本論文分析貴州旅遊業現狀和資源優勢及對策,運用貴州的自然風光和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旅遊資源優勢,結合貴州的實際情況實施旅遊發展戰略,從而更好地促進貴州旅遊業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關鍵詞】旅遊業 現狀 對策
Abstract The traveling economy has the leader and the connection impetus function to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the foreign countries opening up, the market prospect which the tourism grows day by day will certainly develop the place economy. The country sets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raveling as the key point of the advancement west the big development, speeds up the construction steps. Presently, th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traveling is being in the big development and the big adjustment period. The world traveling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China is becoming the most attractive traveling country.
West the big development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causes Guizhou being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cities, promoted Guizhou traveling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resent paper analyzes the Guizhou 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 unifies the traveling resources superiority using Guizhou's natural scenery and the multi- national glorious bright history culture, unifies Guizhou the actual situation implementation traveling developmental strategy, thus promotes the Guizhou tourism to continue the health well foreword development.【Key Words】tourism inst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目 錄1.貴州發展旅遊業的優勢分析 .......................................2
1.1貴州概況 ......................................................2
1.2旅遊業在貴州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4
1.3旅遊業發展機遇優勢 ............................................5
1.4旅遊業發展資源優勢 ............................................6
1.5經濟欠發達為其發展提供了後發優勢 ..............................7
2.貴州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7
2.1貴州旅遊業發展的特點 ..........................................8
2.2貴州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10
3.推動貴州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對策思考............................. 11
3.1加快旅遊交通建設 ..............................................11
3.2注重貴州整體形象的塑造 ........................................12
3.3調整產品結構 ..................................................12
3.4構建和諧旅遊環境 ..............................................13
3.5推進旅遊與文化的結合 ..........................................14
3.6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 ..........................................14
參考文獻......................................................... 16
致謝 ............................................................17以上回答來自: http://www.lwtxw.com/html/62-1/1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