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旅遊產業發展提升

旅遊產業發展提升

發布時間: 2021-03-08 07:15:00

㈠ 如何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做強做大旅遊產業

一是旅遊業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廣泛的關聯性、宏大的系統性,需要通過跨界思維來進行創新。旅遊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樣,旅遊業的創新也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創新。要通過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技術創新,引領全域旅遊發展

產品是消費者是否認可企業的關鍵所在,宣傳推廣再好,沒有產品支撐,也都是空談。旅遊產品是一個多環節形成的鏈條,從遊客產生需求到進行尋找、預訂、到達、遊玩、住宿、購物等一系列過程,處處體現著旅遊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旅遊產品創新必須擺脫單點突破的思維,單點的成功只能是示範引領作用,但難以形成綜合效應,要最終形成整體效益的提升,就必須在整體上進行創新。

旅遊品牌創新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山東旅遊品牌來說,未來可以圍繞著「好客山東」再進行品牌內涵的延伸,不斷豐富和強化「好客山東」的內涵。比如,從「好客山東」到「客好山東」和「山東好客」,這個過程中,意味著要主動出擊,不能再把「好客山東」當作旅遊部門的事情,而應該調動全社會的資源來維護。

隨著旅遊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契機。以智慧營銷為例,通過對大數據的採集、整理、預處理、可視化等技術手段,能夠精準發現消費者的新需求,能夠找到市場窪地和新業態契機。

二是用協調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一是協調經濟不平衡。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稟賦和發展階段,其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都各不相同。發展全域旅遊能夠有效緩解投資不平衡,讓旅遊投資和區域經濟充分聯動起來,形成較為系統的旅遊投融資體系,讓旅遊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來實現飛躍發展。同時,國家層面也需要在規劃、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的全域旅遊發展給予支持。二是協調權力不平衡。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多部門協作,但是旅遊部門往往是各個部門中最弱勢的,雖然有最強烈的發展願望,可是卻沒有必要的話語權。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促進部門協調,有利於通過「旅遊+」對行政組織進行完善,從而提升旅遊部門的話語權和統籌權。三是協調文化不平衡。旅遊的靈魂是文化,任何旅遊形式背後都有著文化內涵,旅遊的過程正是對異質文化的認識和體驗過程。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將遊客從景區引流到全域,讓遊客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讓遊客與當地風土人情有更多感應的機會。

三是用綠色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全域旅遊強調全產業,綠色理念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的貫徹不僅僅體現在旅遊業本身的綠色發展,也體現在與旅遊業相關的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綠色發展。要強調保護與開發的和諧,只談保護的綠色發展不可持續,只談開發的綠色發展也不真誠。目前來看,很多人傾向於開發優先,雖然口頭上說保護與開發要兼顧,但在行動上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旅遊產業的鏈條很長,全域旅遊的綠色發展不能僅僅是旅遊業的綠色發展,那樣也無法實現綠色的良性循環。要可持續,就需要在全產業鏈條上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

四是用開放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機遇,這些地區可以借著「一帶一路」對資本的吸附力,藉助「一帶一路」對區域行政壁壘的突破,藉助「一帶一路」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功實現旅遊業的全域化發展。

五是用共享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首先是旅遊發展權利共享。我國很多地區有著較好的旅遊資源,但是由於缺乏旅遊投資,缺乏旅遊人才,無法在旅遊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中趁勢而上。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旅遊發展權利?如何保障這些地區居民的旅遊發展權利?全域旅遊是一條重要途徑。其次是旅遊發展成果共享。探索發展社會福利旅遊,關注老年、青少年、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旅遊福利,做好針對性的旅遊產品開發、旅遊無障礙設施建設,給予價格優惠。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旅遊消費券或給予各種形式的旅遊補貼。再次是促進社區旅遊參與和當地居民就業。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旅遊用地及資源流轉問題,提高當地居民從旅遊發展中的受益程度。

㈡ 發展旅遊業的好處

提高復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制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㈢ 如何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一、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認識
轉型升級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在市場經濟中,消費的轉型升級是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因此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自然是轉型升級的主體。而企業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勝出。一般而言,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是一致的,比如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水平。但企業因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與產業、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相反的選擇,比如很多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可能更多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而不是企業的責任。對產業而言,轉型升級是在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業內資源,吸引新增資源,吸納其他產業轉移的資源,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時符合科學發展需要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會增加一個地區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這種「軟化」經濟的作用對於經濟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而經濟的轉型升級,則包括不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城鄉經濟的平衡發展,對集約化發展方式強調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結果的集中體現。
作為一個產業,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指依託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復合型的旅遊需求為出發點點,以提升服務質量為落腳點,通過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新型旅遊產品的創造,通過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方式的引導,對旅遊經濟運行的監管,進而實現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遊市場明顯凈化、遊客滿意程度明顯增加,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作用明顯增強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得到全面體現的過程。
在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比政府更能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因此對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決不能越俎代庖,試圖取代旅遊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旅遊行政部門倡導多年的汽車旅館、自駕車營地建設,旅遊企業反應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市場目前在中國還並不成熟,因而很難吸引資金的大規模進入。而先前並沒有引起旅遊行政部門注意的經濟型飯店,最近幾年卻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並在市場上火得「一塌糊塗」。兩廂對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當然,旅遊行政部門雖然不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但是在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遊供給涉及各個環節,其中也不乏公共產品的投入(比如景區道路的建設),因此單靠分散的企業,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有較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旅遊部門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遊公共產品投入。再比如,旅遊市場秩序會對旅遊消費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單個旅遊企業理性的選擇是根據市場來確定自己的經營行為,而很少有動力和有能力去改變市場運行的規則。因此如果市場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劣幣驅除良幣」,這無疑不利於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旅遊行政部門和其他維護市場秩序的部門一起,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旅遊經濟的健康運行。
此外,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意味著旅遊企業的有些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應該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可能會要求旅遊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條件;應該引導旅遊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應該深入了解旅遊市場的發展變化,把握遊客和旅遊企業的需求,因勢利導,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來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轉型升級的主體是旅遊企業,但旅遊部門應該成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大的方面說,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伴隨著旅遊發展的全過程。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內外條件的變化,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說,旅遊業正在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正因為此, 2008年,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推進轉型升級被作為國家層面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也為今後數年旅遊業的發展確定了基本的目標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認識轉型升級的一系列問題,在當前這個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顯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背景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旅遊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下一階段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期,旅遊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這些機遇也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一是在發展環境上,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按照經濟學家張五常的解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而以遊客流為載體,形成的服務流和物料流,帶動的資金流和人才流,拉動的信息流和商務流,創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對提升地方競爭力發揮了獨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為此,各地政府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增加消費,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把旅遊業作為促進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地方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繼四川省之後,多個省市召開黨政一把手參加的旅遊發展大會。海南提出了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宏偉目標,形成了省委書記任國際旅遊島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組織架構,這種重視程度,在中國旅遊發展史上可謂空前。受日本「觀光立國」思想的啟發,河南推出了「觀光立省」戰略,而廣東、雲南等地也在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各地旅遊業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發展條件上,支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的改變,生存性消費在整個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減少,發展性消費、享樂性消費的比例則會顯著增加,而旅遊消費無疑會成為這輪消費結構轉變中的一大亮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進一步落實,旅遊自身消費的結構也會發生進一步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旅遊會變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遊產品,也因逐漸增加的中高收入階層,而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中央新增的4萬億投資中,有1.5萬億投入了以機場、鐵路、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當中。交通條件的改善無疑會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大步邁入「汽車王國」的時代,這意味著自駕車旅遊等相關旅遊業態的發展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這同樣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發展潛力上,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釋放。醫療改革的穩步推進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居民的看病壓力,這有利於增強居民對包括旅遊在內的消費信心。而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也將會對旅遊市場的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表現
當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很多新的內容,這也構成了現階段旅遊發展的重要特徵。總體來看,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很難用單一的模式進行描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是從旅遊產品看,盡管觀光旅遊仍然是我國旅遊市場,特別是大眾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場的唯一主體,休閑度假旅遊、特種旅遊、康體旅遊、商務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同時像東莞等地「商務+溫泉」、「商務+高爾夫」等旅遊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各種旅遊產品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從旅遊市場看,已經完成了從入境旅遊一枝獨秀到入境、國內、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進程之中,國內旅遊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於擴大內需的獨特作用,正在中國三大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遊不僅對於平衡貿易,緩解經濟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許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潤來源;此外,中國公民在出境旅遊之前和之後在國內發生的消費(比如為出境旅遊而在國內購買的一些旅遊用品),同樣也對擴大內需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從旅遊方式看,在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遊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散客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方式的主體。特別是自駕車旅遊的興起,使得旅遊方式的總體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俱樂部旅遊、網上拼團旅遊等新的旅遊方式在年輕人中也是大受歡迎。
四是從旅遊運營方式看,信息化對於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對旅遊者的出遊方式、旅遊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管理方式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順應這一潮流,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
五是從旅遊者的訴求看,由於旅遊次數的增加和旅遊經驗的成熟,其對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要求明顯提高。過去「西遊記宮」式的產品已經不可能有市場空間,一般化的旅遊服務也更難贏得旅遊者的認同。這迫使旅遊經營者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服務質量。而這也成為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四、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要求
無論對旅遊企業還是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是滿足遊客多樣化和更高標準的旅遊需求。因此,遊客旅遊需求的滿足程度和遊客對旅遊活動的滿意程度不僅是評價旅遊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標准,同樣也是衡量旅遊行政部門工作優劣的基本依據。
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就是要使旅遊產品的結構適應旅遊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而這可以通過旅遊企業的自由競爭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積極引導來實現。要增加遊客的滿意度,核心在於提高旅遊的服務質量。對旅遊業轉型升級存在的認識誤區之一,是認為旅遊業應該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實,集約化經營,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相較而言,旅遊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產業,雖然旅遊業是一些科技應用的領域(比如主題公園里的高科技游藝設備),但提高科技水平並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旅遊業的主要任務。旅遊發展的優劣與好壞,根本是體現在旅遊服務的水平上。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旅遊從業人員的勞動素質和服務技能。因此要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像工業抓科技研發一樣抓旅遊業服務質量的提升。應該把促進旅遊服務標准化和特色化的結合,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結合作為提高旅遊服務水平的基本方向。當前,由於過分強調旅遊就業的低門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遊服務質量的總體提升。未來需要採取多種手段,加大旅遊培訓力度,使旅遊服務水平提升成為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五、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思路
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是各級旅遊行政部門今後一段時期的根本任務。當前旅遊業發展不平衡的特徵非常明顯,要把統籌發展作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在統籌的同時,還應該突出重點,努力解決與旅遊發展相關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遊消費時,既要考慮旅遊需求的激發,更要把重點放在旅遊消費環境的優化上。多年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習慣於從增加和優化旅遊供給入手來推動旅遊業發展。這次金融危機,各地紛紛出台旅遊消費券政策,對拉動消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旅遊行政部門從需求入手推動旅遊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這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不斷加以發揚。但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旅遊需求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收入和時間。而居民收入增長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分配方式的變革;從時間看,中國人的假期已處於國際中上水平,進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間有限,而落實帶薪休假,旅遊行政部門雖然在不斷呼籲,但進展如何,也很難預料。至於「旅遊進社區」之類的設想,主要應該是旅遊企業的市場行為,行政部門不宜過多介入。在收入與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潛在旅遊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現實旅遊需求,與旅遊消費環境密切相關。而一個健康的旅遊消費環境不僅有利於增加旅遊消費,同時也能夠給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無論是從工作職能看,還是從現實的旅遊消費環境看,旅遊行政部門都有必要,也應該在優化旅遊環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時,既要考慮經濟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點放到幫助中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旅遊發展上。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中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從目前中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東部地區由於經濟發達,旅遊經濟也相對發達,同時已經基本具備了內生的增長能力。中西部地區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旅遊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未來需要從國家層面入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國家正在通過支持東部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方式來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樣的,旅遊行政部門也有必要積極爭取東部向中西部的「遊客轉移」來促進中西部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服務業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發達地區對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一種生態補償。可以考慮通過價格補貼等方式,加大東部地區向旅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發送客源力度。還可以借鑒汶川地震後,北京等地在公交車等媒體上免費宣傳四川旅遊,支持四川旅遊恢復振興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旅遊形象在東部地區公益性宣傳的力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區域旅遊發展之間的差距。
三是在統籌城鄉旅遊一體化發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遊業的提檔升級,更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到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上。自上世紀開始,通過大規模的創建活動,已經有近一半的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這表明城市的旅遊接待設施和旅遊服務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未來旅遊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應該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旅遊功能,增強城市旅遊的個性化、特色化,通過創新旅遊城市的評價辦法,形成促進旅遊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長效機制。最近幾年,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發展迅速,正在成為中國旅遊業,特別是國內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而另一方面,隨著大批鄉鎮企業的衰敗,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式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僅受到市場的制約,也受到環境的制約。因此大力發展村鎮旅遊,不僅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中國城鄉經濟和諧發展的需要。當前,伴隨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習慣的逐漸形成,以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為主體的城市休閑度假帶正在成為城市居民新增消費的匯聚之地。但是較之城市,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來應該加強對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指導,通過提高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發展水平推進城鄉旅遊的協調發展。

㈣ 旅遊產業如何創新發展

巔峰智業認為,旅遊產業創新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旅遊業與文化休閑業、旅遊內業與休閑農業、旅遊容業與會議會展業。創新旅遊產業要著眼於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休閑觀光與休閑購物、非物質文化體驗與傳統工藝展示、飲食文化的有機結合,提升文化休閑產業規模和綜合效益,引導形成集文化展示、文化體驗、文化娛樂於一體的文化休閑產業體系。利用城市時尚消費圈,發展文化傳媒、動漫創意,打造具有鮮明功能定位和產業支撐的文化休閑產業集聚區。繼續以品牌節慶活動,促進太倉旅遊目的地形象的提升。

㈤ 如何實現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隨著全球旅遊業的穩定增長和中國旅遊業的持續高速成長,旅遊消費需求將日趨旺盛,旅遊業將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並迎來戰略性、歷史性發展機遇。同時,中國未來旅遊市場的發展,對旅遊服務的質量、品牌、產品等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要成為旅遊業的龍頭企業,必須加大對旅遊關鍵要素資源的投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力度,著力提升服務質量,轉變發展方式,走內涵集約式發展的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
《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在提到旅遊業「十二五」期間要完成的「著力提升旅遊企業的市場活力和產業競爭力」這一任務時,做了具體闡述:旅遊企業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微觀基礎和市場主體。「十二五」時期,要更加重視提升旅遊企業的市場活力和產業競爭力,更加重視旅遊企業在產業促進和旅遊強國戰略中的主體地位和積極作用。堅持以培育大型旅遊集團為基本方向,引導旅遊企業發展自主品牌,積極支持中小旅遊企業特色化、專業化發展,加快推進國有旅遊企業改革與重組,積極培育產權多元化的市場主體,鼓勵旅遊企業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勵旅遊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旅遊新業態發展,加大多種形式的融資授信支持。
希望可以幫到你
不明白的地方歡迎追問 還望採納謝謝

㈥ 如何提升服務質量推進旅遊業發展工作的意見

一、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認識
轉型升級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在市場經濟中,消費的轉型升級是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因此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自然是轉型升級的主體。而企業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勝出。一般而言,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是一致的,比如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水平。但企業因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與產業、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相反的選擇,比如很多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可能更多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而不是企業的責任。對產業而言,轉型升級是在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業內資源,吸引新增資源,吸納其他產業轉移的資源,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時符合科學發展需要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會增加一個地區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這種「軟化」經濟的作用對於經濟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而經濟的轉型升級,則包括不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城鄉經濟的平衡發展,對集約化發展方式強調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結果的集中體現。
作為一個產業,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指依託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復合型的旅遊需求為出發點點,以提升服務質量為落腳點,通過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新型旅遊產品的創造,通過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方式的引導,對旅遊經濟運行的監管,進而實現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遊市場明顯凈化、遊客滿意程度明顯增加,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作用明顯增強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得到全面體現的過程。
在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比政府更能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因此對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決不能越俎代庖,試圖取代旅遊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旅遊行政部門倡導多年的汽車旅館、自駕車營地建設,旅遊企業反應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市場目前在中國還並不成熟,因而很難吸引資金的大規模進入。而先前並沒有引起旅遊行政部門注意的經濟型飯店,最近幾年卻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並在市場上火得「一塌糊塗」。兩廂對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當然,旅遊行政部門雖然不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但是在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遊供給涉及各個環節,其中也不乏公共產品的投入(比如景區道路的建設),因此單靠分散的企業,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有較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旅遊部門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遊公共產品投入。再比如,旅遊市場秩序會對旅遊消費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單個旅遊企業理性的選擇是根據市場來確定自己的經營行為,而很少有動力和有能力去改變市場運行的規則。因此如果市場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劣幣驅除良幣」,這無疑不利於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旅遊行政部門和其他維護市場秩序的部門一起,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旅遊經濟的健康運行。
此外,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意味著旅遊企業的有些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應該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可能會要求旅遊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條件;應該引導旅遊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應該深入了解旅遊市場的發展變化,把握遊客和旅遊企業的需求,因勢利導,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來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轉型升級的主體是旅遊企業,但旅遊部門應該成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大的方面說,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伴隨著旅遊發展的全過程。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內外條件的變化,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說,旅遊業正在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正因為此, 2008年,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推進轉型升級被作為國家層面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也為今後數年旅遊業的發展確定了基本的目標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認識轉型升級的一系列問題,在當前這個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顯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背景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旅遊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下一階段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期,旅遊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這些機遇也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一是在發展環境上,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按照經濟學家張五常的解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而以遊客流為載體,形成的服務流和物料流,帶動的資金流和人才流,拉動的信息流和商務流,創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對提升地方競爭力發揮了獨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為此,各地政府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增加消費,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把旅遊業作為促進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地方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繼四川省之後,多個省市召開黨政一把手參加的旅遊發展大會。海南提出了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宏偉目標,形成了省委書記任國際旅遊島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組織架構,這種重視程度,在中國旅遊發展史上可謂空前。受日本「觀光立國」思想的啟發,河南推出了「觀光立省」戰略,而廣東、雲南等地也在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各地旅遊業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發展條件上,支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的改變,生存性消費在整個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減少,發展性消費、享樂性消費的比例則會顯著增加,而旅遊消費無疑會成為這輪消費結構轉變中的一大亮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進一步落實,旅遊自身消費的結構也會發生進一步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旅遊會變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遊產品,也因逐漸增加的中高收入階層,而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中央新增的4萬億投資中,有1.5萬億投入了以機場、鐵路、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當中。交通條件的改善無疑會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大步邁入「汽車王國」的時代,這意味著自駕車旅遊等相關旅遊業態的發展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這同樣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發展潛力上,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釋放。醫療改革的穩步推進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居民的看病壓力,這有利於增強居民對包括旅遊在內的消費信心。而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也將會對旅遊市場的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表現
當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很多新的內容,這也構成了現階段旅遊發展的重要特徵。總體來看,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很難用單一的模式進行描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是從旅遊產品看,盡管觀光旅遊仍然是我國旅遊市場,特別是大眾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場的唯一主體,休閑度假旅遊、特種旅遊、康體旅遊、商務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同時像東莞等地「商務+溫泉」、「商務+高爾夫」等旅遊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各種旅遊產品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從旅遊市場看,已經完成了從入境旅遊一枝獨秀到入境、國內、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進程之中,國內旅遊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於擴大內需的獨特作用,正在中國三大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遊不僅對於平衡貿易,緩解經濟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許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潤來源;此外,中國公民在出境旅遊之前和之後在國內發生的消費(比如為出境旅遊而在國內購買的一些旅遊用品),同樣也對擴大內需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從旅遊方式看,在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遊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散客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方式的主體。特別是自駕車旅遊的興起,使得旅遊方式的總體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俱樂部旅遊、網上拼團旅遊等新的旅遊方式在年輕人中也是大受歡迎。
四是從旅遊運營方式看,信息化對於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對旅遊者的出遊方式、旅遊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管理方式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順應這一潮流,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
五是從旅遊者的訴求看,由於旅遊次數的增加和旅遊經驗的成熟,其對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要求明顯提高。過去「西遊記宮」式的產品已經不可能有市場空間,一般化的旅遊服務也更難贏得旅遊者的認同。這迫使旅遊經營者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服務質量。而這也成為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
四、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要求
無論對旅遊企業還是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是滿足遊客多樣化和更高標準的旅遊需求。因此,遊客旅遊需求的滿足程度和遊客對旅遊活動的滿意程度不僅是評價旅遊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標准,同樣也是衡量旅遊行政部門工作優劣的基本依據。
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就是要使旅遊產品的結構適應旅遊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而這可以通過旅遊企業的自由競爭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積極引導來實現。要增加遊客的滿意度,核心在於提高旅遊的服務質量。對旅遊業轉型升級存在的認識誤區之一,是認為旅遊業應該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實,集約化經營,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相較而言,旅遊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產業,雖然旅遊業是一些科技應用的領域(比如主題公園里的高科技游藝設備),但提高科技水平並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旅遊業的主要任務。旅遊發展的優劣與好壞,根本是體現在旅遊服務的水平上。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旅遊從業人員的勞動素質和服務技能。因此要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像工業抓科技研發一樣抓旅遊業服務質量的提升。應該把促進旅遊服務標准化和特色化的結合,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結合作為提高旅遊服務水平的基本方向。當前,由於過分強調旅遊就業的低門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遊服務質量的總體提升。未來需要採取多種手段,加大旅遊培訓力度,使旅遊服務水平提升成為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五、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思路
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是各級旅遊行政部門今後一段時期的根本任務。當前旅遊業發展不平衡的特徵非常明顯,要把統籌發展作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在統籌的同時,還應該突出重點,努力解決與旅遊發展相關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遊消費時,既要考慮旅遊需求的激發,更要把重點放在旅遊消費環境的優化上。多年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習慣於從增加和優化旅遊供給入手來推動旅遊業發展。這次金融危機,各地紛紛出台旅遊消費券政策,對拉動消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旅遊行政部門從需求入手推動旅遊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這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不斷加以發揚。但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旅遊需求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收入和時間。而居民收入增長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分配方式的變革;從時間看,中國人的假期已處於國際中上水平,進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間有限,而落實帶薪休假,旅遊行政部門雖然在不斷呼籲,但進展如何,也很難預料。至於「旅遊進社區」之類的設想,主要應該是旅遊企業的市場行為,行政部門不宜過多介入。在收入與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潛在旅遊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現實旅遊需求,與旅遊消費環境密切相關。而一個健康的旅遊消費環境不僅有利於增加旅遊消費,同時也能夠給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無論是從工作職能看,還是從現實的旅遊消費環境看,旅遊行政部門都有必要,也應該在優化旅遊環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時,既要考慮經濟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點放到幫助中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旅遊發展上。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中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從目前中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東部地區由於經濟發達,旅遊經濟也相對發達,同時已經基本具備了內生的增長能力。中西部地區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旅遊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未來需要從國家層面入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國家正在通過支持東部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方式來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樣的,旅遊行政部門也有必要積極爭取東部向中西部的「遊客轉移」來促進中西部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服務業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發達地區對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一種生態補償。可以考慮通過價格補貼等方式,加大東部地區向旅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發送客源力度。還可以借鑒汶川地震後,北京等地在公交車等媒體上免費宣傳四川旅遊,支持四川旅遊恢復振興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旅遊形象在東部地區公益性宣傳的力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區域旅遊發展之間的差距。
三是在統籌城鄉旅遊一體化發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遊業的提檔升級,更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到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上。自上世紀開始,通過大規模的創建活動,已經有近一半的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這表明城市的旅遊接待設施和旅遊服務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未來旅遊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應該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旅遊功能,增強城市旅遊的個性化、特色化,通過創新旅遊城市的評價辦法,形成促進旅遊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長效機制。最近幾年,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發展迅速,正在成為中國旅遊業,特別是國內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而另一方面,隨著大批鄉鎮企業的衰敗,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式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僅受到市場的制約,也受到環境的制約。因此大力發展村鎮旅遊,不僅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中國城鄉經濟和諧發展的需要。當前,伴隨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習慣的逐漸形成,以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為主體的城市休閑度假帶正在成為城市居民新增消費的匯聚之地。但是較之城市,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來應該加強對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指導,通過提高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發展水平推進城鄉旅遊的協調發展。

㈦ 如何發展旅遊業

首先是觀念上的創新。按照城市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島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大景區。把旅遊六要素同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會風貌等社會資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創新。從對旅遊業的管理上升為對旅遊活動的管理,變條帶式的管理為板塊式的旅遊目的地管理,實現旅遊管理從行業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緊緊圍繞來秦旅遊者需求設計和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第三是產品上的創新。設計培育新的主打旅遊產品,探索大型參與式的四季皆宜的旅遊項目開發思路。加強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整合,打造特色節目。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組合新的旅遊線路,創建「宜游」發展環境。
發展秦皇島旅遊業,就要實現旅遊業的四個轉變。
一是要推動旅遊產業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發展轉變.在資源開發利用上,過多關注門票經濟,旅遊的綜合效益沒有充分發揮,缺少旅遊精品和拳頭產品,沒有產生很響亮的品牌效應。旅遊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就必須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整合資源,深化企業改革,培育龍頭企業,推行集團化、網路化、專業化經營方式,推動旅遊向深層次、高效率方向發展。
二是要推動旅遊經濟增長由數量擴張向素質提升轉變。充分挖掘現有旅遊資源的發展潛力,著力於旅遊資源的創新開發和深層次利用,多出精品,樹立良好的城市旅遊形象。從重視旅遊接待人次的增長,轉變為重視遊客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由單一產業向旅遊產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轉變,走多元化經營的道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群,促進旅遊相關的產品開發和產業發展。
三是要推動旅遊服務方式由滿足旅遊消費基本需求向提供高質量的旅遊服務轉變。不但要重視景區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更要重視高質量的旅遊服務水平。不僅要以外地遊客為本,還要以本地市民為本;不僅要以一般群體為本,還要以弱勢特殊群體為本;不僅要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還要關心他們的文化利益、精神享受;不僅要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還要滿足高質量、高品味的服務。
四是要推動旅遊帶動作用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積極發揮綜合功能轉變。旅遊是一項關聯度高、輻射力強的綜合經濟產業,旅遊優勢已經成為一種綜合經濟優勢,它的帶動作用除體現在傳統的經濟方面,還體現在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弘揚文化內涵、提升城市形象等綜合帶動功能。

㈧ 如何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發展的思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慧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智慧旅遊是旅遊業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典範,是旅遊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旅遊業成長為現代服務業的關鍵,其發展前景巨大。

以在線旅遊為例,2008-2012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保持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從486億元增長至1740億元,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2013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

從政策支持力度與導向來看,中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智慧旅遊的發展,《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信息化專項規劃》等政策規劃的頒布為智慧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與市場規劃。

市場需求量大

從用戶基礎上來看,整個社會的信息化水平逐漸提升促進了旅遊者的信息手段應用能力,使得智能化的變革具有廣泛的用戶基礎。

在市場需求方面,隨著旅遊者增加和對旅遊體驗的深入需求,旅遊者對信息服務的需求在逐漸增加,隨時隨地獲取信息是提高旅遊體驗質量的重要方式,這為智慧旅遊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技術支撐不斷增強

物聯網/泛在網、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雲計算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與發展具備了促成智慧旅遊建設的技術支撐。同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也為智慧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應用載體。

今年4月份,國家旅遊局聯合北京巔峰美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首次對外發布「中國智慧旅遊一體化解決方案」。此方案為國內首家獨立編排的智慧旅遊建設系統方案,其發布意味著中國旅遊信息化建設將有一整套完備、科學的技術支撐,將結束「零散建設、無章可循」的凌亂局面,中國智慧旅遊將步入發展的新階段。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謝謝

㈨ 如何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