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湖北旅遊改革發展

湖北旅遊改革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3-09 03:36:47

❶ 改革開放之後的旅遊業分為哪四個階段

改革振興階段(1978年-1989年)
1978年以後,隨著國家開放政策的實施,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內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應有的容重視。在一系列正確的旅遊方針政策指引下,通過不斷改革,突破了我國旅遊業長期以來基本屬外事接待的模式,旅遊業作為一個綜合性的經濟事業的性質得到肯定,一種具有較強活力的新的發展模式逐步形成。
全面發展階段(1990年- )
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別居世界的第4位和第5位,成為亞洲第一旅遊大國。
我國旅遊業進入三大市場——入境旅遊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出境旅遊市場共同發展的歷史階段。
截至2006年底,我國共有星級飯店12751家,旅行社17957家,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校762所,中等職業學校941所,在校學生73.49萬人。旅遊直接從業人員271萬多人。

❷ 旅遊業可以擔當起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嗎

改革開放之初是生產要素固化,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則是各管理部門的管理方式固化,體制機制固化,甚至固化形成部門利益,國土、建設、規劃、審批項目等部門的管理方式嚴重僵化,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建立起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管理體系。因此,選擇一個關系全局、具有一定規模、產業特徵靈活的產業去推動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

因此,在改革元年這個關鍵時點上,國務院頒發了國發〔2014〕31號文《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正是看中旅遊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十三五」期間,旅遊業應該成為引領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產業。為此,在31號文中,特別提出要建立部際聯席會議,以解決旅遊業中那些涉及全局、在旅遊業內不好解決的問題。國務院旅遊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平台。

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業迅猛發展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旅遊業迅猛發展的原因: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會產生不同的需求。旅遊是一種了解各地風土人情最好的方式;旅遊是放鬆緊張工作壓力的最好出口;旅遊是一種嚮往。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需要的,從小到游公園,大道游各自的省會城市,再到跨省旅遊,到出境游。

消費群體的日益壯大。消費群體包括國內的和國外的。國外的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不久,許多人未到過中國,認為中國很神秘,中國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國內的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高收入群體的壯大,更是旅遊消費的主力。

國家的鼓勵和支持。旅遊業屬第三產業,它的發展,對於擴大財政收入、促進就業具有極大的意義,所以國家大力支持。有了國家的支持,企業自然爭著投資開發。

(3)湖北旅遊改革發展擴展閱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斗,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

11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中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❹ 改革開放後,中國旅遊業經歷了歷史性的轉變,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改革開放後,中國旅遊業經歷了歷史性的轉變,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內別容居世界的第4位和第5位,成為亞洲第一旅遊大國。
我國旅遊業進入三大市場——入境旅遊市場、國內旅遊市場、出境旅遊市場共同發展的歷史階段。
截至2006年底,我國共有星級飯店12751家,旅行社17957家,全國共有高等旅遊院校及開設旅遊系(專業)的普通高校762所,中等職業學校941所,在校學生73.49萬人。旅遊直接從業人員271萬多人。
主要表現在:
1.建立健全組織;
2.破除阻礙旅遊業發展的體制,實行政企分開;
3.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股份制。
以上供參考。

❺ 簡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遊業經營市場的變化和演進情況

(1)1978年至80年代時期,以接待入境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
(2)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並行發展階段。
(3)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階段。

❻ 文化和旅遊機構改革為旅遊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機構改革,文化和旅遊合並,讓文旅融合更加緊密,在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的整合上更加容易,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繁榮發展。

❼ 湖北恩施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後的人口、經濟、社會狀況等方面的資料

說起家鄉,總是遊子最快樂的事情,因為那裡有我們熟悉的面孔,有溫暖的鄉情厚土,更有大腦中最鮮活的記憶,近年來,我的家鄉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指引下,發生很多變化,但是不論怎麼變化,不變的是一種濃濃的血肉相連的親情。我愛她,不僅僅是現在的蓬勃發展所昭示的勃勃生機,更愛她曾經的貧窮、愚昧,因為這些賦予了我們這一代人應有的創新和拼搏的精神,是這些成就了今天的輝煌,也是這些,向全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想起介紹她來,由於別離甚久,千頭萬緒,好像無從說起,記憶的鏈條被喜悅打碎了,在竭力的搜索下那記憶中的廊橋浮現在我的面前。
記憶中的廊橋,凌淵而建,橫貫東西,全木質結構,主粱由八根一米直徑的實木構成,外設欄桿,內設美人靠、人行道、主幹道等,上採取的江南常見的分水式屋頂。全橋主幹寬約五米左右,由木板鋪設而成,廊橋底部至河水面,有300米左右的高度,依欄桿觀望,常令人為之目眩。據說先祖當年在建橋之時,為將長達十數米,直徑在一米以上的橫梁架在兩岸上,採用繩索牽引法,由曾祖父一人橫騎樑上,負責繩索固定並觀察其變化。在快要到達比彼岸的時候,突然繩索斷裂,橋梁墜落,正在這時,原本晴朗明凈的河面,突然升起朵朵白雲,和一條身軀壯碩的傳說中的龍。將橋梁隨同曾祖父緩緩托起,穩穩的將橋梁架在兩岸後,盤旋一周後飛走了。為了紀念雲龍搭橋,故將該橋命名為:雲龍橋。後因這里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故由混凝土橋所替代。
雲龍橋,位於恩施自治州內的恩施市沐撫鎮境內。橫跨在清江上游的支流大峽谷上,位置於整個大峽谷的最高點之一上,根據地質學家考證,這里是亞洲第一大裂縫河流。景色迷人,水質清澈,富含多種稀有元素,其中硒元素遠近聞名,素有硒都之稱。這里森林覆蓋面積達百分之75,又被稱之為「天然氧吧」。該地區,屬於少數民族自治區,主要以土家族,苗族為主,其中漢族也佔有一定比例。是一個大雜居,而又保留了少數民族特色的大家庭。兩岸居民大多依山而居,山泉在這里非常豐富,有人家的地方幾乎都可以找道她的蹤影,四季不枯,滋養著這里的每個居民。這條河的源頭,也在其境內,世界上第一大暗河就是這條河水的主要來源,也是這里大多山泉的來源之一。
由於該地區河流縱橫交錯、落差極大、水流四季變化小等因素,水利資源利用價值極高。在沐撫這個小鎮就布滿了雪照河、小河、流脲河、以及正在興建的大峽谷等水電站。為葛洲壩電網、華東電網等輸送了大量的能量,未來也必然發揮著她重要的能量生成作用。
該地區由於地理落差大,地質結構復雜。下有深不見底的峽谷河流,上有聳立如雲的高山奇峰,中有神奇的溶洞、石林等自然景觀,極具旅遊開發價值,吸引了很多旅遊公司前來考察。但是由於極富挑戰性和極大開發價值,許多中、小公司只好望洋興嘆,徒為這肥肉而苦惱。近年來,西部大開發為這里的建設鋪平了發展道路,一系列優惠政策和交通運輸的便利條件為投資商節省了很多項目,先後數家公司與該市就這里的旅遊事業進行了實質性協商和考察。
同時,由於這里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山區溫度落差大,污染少,植被非常豐富,素有華東葯庫之稱。是天然的植物園。為此國家專門指定了相關的文件,對這里的自然環境和植被進行了保護,肯定和確立了該地區的自然資源的重要地位。同時,當地相關部門積極響應號召,落實各項自然資源保護政策,並依據實際情況對當地特有植被進行了保護!
記得年幼的時候,我曾這樣描繪過我們的家鄉一角——我的小學校園:「站在高高的林場邊緣,俯視下面,周圍碧綠的麥浪,簇擁著我們可愛的校園,而校園就像是一座小島,迎來送往無數求學的夥伴。」那是第一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對靦腆的小男孩來說,是人生中第一次受到的肯定。是風景如畫的家鄉賦予了優美的語言,盡管那時還時常為了貧窮的生活而苦惱,但一說到家鄉,就快樂起來。因為這里的青翠山林,芬芳的花朵,晶瑩的露珠,包含了童年的全部樂趣。
或許無論記憶多麼甘美,無論景象多麼生動,你都無法准確的領會我家鄉的美麗來,更無從關注它在祖國的那個角落,還是看看下面這些介紹吧(以下摘自恩施公安信息網路):
恩施市地處長江三峽南側,武陵山區腹地,是武陵山區重要物資集散地和商業經濟中心。國土面積396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76.84萬人。其中市區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21萬,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1991年7月22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市)」稱號,2002年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湖北省文明城市」,2003年12月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恩施市擁有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唯一獨立硒礦床,出露面積850平方公里,硒礦儲量巨大,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富硒生物圈,被譽為「中國硒都」。這里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有省級以上保護動物40多種,有各種葯用植物2000多種,享有「天然植物園」、「華中葯庫」美稱。境內河流縱橫,水能資源富集,開發潛力巨大。風景名勝眾多,「清江漂流」被譽為「神州第一漂」,「梭布埡石林」已成為省級重點旅遊景點,土家「女兒會」被稱為「東方情人節」,「撒爾嗬」、「儺戲」等被視為民族文化的珍寶。城中有山,山水環繞,四季多綠,森林覆蓋率達75%,被譽為「天然氧吧」。
恩施市交通便利,「318」、「209」國道在境內交匯;新建的許家坪機場已開通武漢、重慶、宜昌等航線;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
改革開放使恩施市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2001年,恩施市被國家納入西部大開發范疇以來,做大做強富硒食品、能源、醫葯化工、建材等四大支柱產業,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市域經濟格局。全州唯一省級開發區---恩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初具規模。
我為家鄉而自豪,也為家鄉而驕傲。相信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指引下,我的家鄉必然越來越美麗,越來越富有。

旅遊發展的歷史改革的基本框架

全域旅遊開發的四大架構發布日期:2016-10-13全域旅遊開發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的資源特色,以及面向的主要市場的特徵,來選擇合適的發展架構。全域旅遊發展基本遵循以下四種架構:全域景區化,全域度假升級,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四種架構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也可單獨支撐,形成全域旅遊的良性發展。
一、 全域景區化架構
全域景區的建設不等於全域內景區的簡單加總,而是將景區自身的美學、文化、觀賞、休閑價值擴展到整個區域。這種發展架構適合於自然環境優良的區域。
與現有的景點景區相比,全域景區化具有整體美化區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服務水平提升、豐富旅遊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區域競爭力和知名度等諸多好處,是發展全域旅遊最根本的一點,當然也是最為艱辛、跨越時間最長的步驟,需要遵循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的推進。
全域景區化的實現有兩種模式:一是「精品景區+精品線路」模式,一是全域無景區化模式。
「精品景區+精品線路」模式:適合於觀光型的區域旅遊,在區域內選擇若干個精品景區進行重點打造,並將連接精品景區的線路進行精細化打造。精品景區包含自然生態型景區、文化型景區、商街城鎮型景區以及人造景區等類型。
全域無景區化模式:表面上與全域景區化自相矛盾,實則是實現全域景區化的另一條途徑,適合於不以觀光為目的的區域旅遊。在旅遊對象較為廣泛的前提下,強調打破門票經濟,採用開放式的經營方式,使旅遊更加自由。全域無景區化崇尚到處都是滯留點,隨時都能成行,因此,對區域的景觀打造、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有著更高的要求。
二、全域度假升級架構
全域度假旅遊是在一個區域內以度假產業來引領觀光旅遊和其他休閑旅遊,即以旅遊業的高端產業引領中低端產業的發展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模式。
在大眾休閑度假時代,全域度假升級是全域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需要客觀的評價區域的資源、市場和資本,衡量發展全域度假的基本條件,構建具一定標準的度假產業模式,配置度假設施,營造度假氛圍和場景,打造度假生活社區。在產品上,設計龍頭度假項目和輔助度假項目,並形成度假品牌。
三、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架構
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旅遊規劃建設是全域旅遊開發的重頭戲,用旅遊產業,引導城鎮和鄉村實現就地城鎮化。
具體的打造方式,是在區域內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鎮和鄉村,作為全域旅遊在新型城鎮化方面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按照「城鄉一體、區域協調、城鄉均衡、基本服務均等化」的原則,構建「向心發展、組團布局、統籌融合」的城鎮發展體系,從全域產業布局、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信息與社會管理等方面構建全域城鎮化發展的支撐體系。 著力打造集現代新城、活力新區、特色新街、優美新居於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全域「旅遊+」架構
旅遊是一個無邊界的產業。「旅遊+」,是多方位、多層次的,「+」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旅遊+」以巨大的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平台,「旅遊+」是實現全域旅遊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隨著經濟社會和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旅遊+」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各地旅遊+的內容也各有側重,各有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選擇「旅遊+」的優先領域重點突破。本文所指的「+」,可以是工業、農業等大產業,可以是創客、教育、文化、養生、養老、休閑運動等具體產業,也可以是互聯網、交通、購物等關聯性產業。任何一個所加的產業,都可以單獨支撐起全域旅遊的特色,也可相互疊加,起到更好的支撐作用。

❾ 從產業維度分析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旅遊發展的基本特點

從產業維度分析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

❿ 改革開放以來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哪些良好的環境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事業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與條件——既創造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又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現代化建設所造就的許多建築設施、文化場館成為各地寶貴的旅遊資源,如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北京的中央電視塔、鳥巢、水立方,廣州的新白雲機場、火車東站廣場、天河體育中心、廣州塔等。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世外桃源的鄉下農庄、高峽平湖般的三峽大壩、天塹變通途的青藏鐵路、上海黃浦江觀光隧道等無不顯現了社會經濟發展給旅遊業帶來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