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旅遊資源旳節律性和變異性原因何在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主要特徵說法一 ①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製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受制於氣候干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范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②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③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說法二 (一)價值上的觀賞性。(獨特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 (二)空間上的地域性。 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在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三)時間上的季節性。 (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四)使用上的永續性。 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五)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說法三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 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跡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 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 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補充內容)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時間的季節性。是指同一地理環境隨季節的變化在某一特定季節出現某些特殊景觀或特別的體驗感受適合於旅遊的現象。 時間特定性或周期性: 旅遊景觀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時間周期性地出現或發生。 傳統的節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4年一屆奧運會 ;珠海每兩年一次的航展,歐美國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臨; 每年農歷8月16錢塘江觀潮 ;日出日落, 時代的變異性: 歷史遺跡、名人故居、廢棄的礦井、監獄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題公園地衰落 (5)組合性 一個孤立的構景要素或一個獨立的景點是較難形成使旅遊者離開其居住地專程前往游覽的吸引力的,總是復雜多樣、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各個要素組合構成足以吸引旅遊者的旅遊資源。
❷ 什麼是旅遊資源和旅遊地,二者有何關系
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回用答,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旅遊地就簡單了,可以是景區,主要是在那個地上,要有土地,而資源的話可以是實物,例如林海啊,也可以是非實物,例如當地的文化特色啊。
❸ 社會旅遊資源有哪些
社會旅遊資源的概念。「社會」、「旅遊」、「旅遊資源」以及與此相關的「人文」、「人文資源」在社會學和旅遊學領域中都是范疇廣、爭議大的一組概念。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社會旅遊資源進行了概念界定。
彭一萬(1991)提出「社會旅遊資源是指與人類社會生活有緊密聯系的事物和活動」[3];王克起(1998)強調社會旅遊資源是「特定區域的人群」[4];鄭小琦(2000)認為「社會旅遊資源是現代社會創造的」[5]。丁季華(1999)認為「社會旅遊資源還包括會議、商務和城市景觀」[6];其他的還有,馬曉冬等(2004)認為「社會旅遊資源是以抽象人文吸引物為主體[7];王文才等(1994)認為「與社會旅遊資源相比,人文旅遊資源是人類創造的具有長效性、永續性價值的各種建築物」[8],等等。
作者認為:(1)社會旅遊資源的內涵「與人類社會生活有密切聯系的事物和活動」過於寬泛,必須用明確的外延加以界定。(2)根據資源屬性進行分類,非自然的就是人文的,社會旅遊資源與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不能並列。(3)旅遊資源的范疇是變化、發展的,用枚舉法去定義難免「刻舟求劍」、「以偏概全」。(4)將「有旅遊吸引力的人群」歸入社會旅遊資源,契合了「社會」的人類特徵,但「人類」必須以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為載體才能轉化為旅遊資源。(5)用時間尺度去界定具有很大的創新,但「現代社會創造的」范圍還是過大。且缺乏分類原因的說明,分類意義不夠明顯。
對於社會旅遊資源概念的界定應從其人文屬性、功能體現和時間尺度三個方面深化分析:首先,從人文屬性的視角。社會資源一般包括人口和勞動力的狀況和分布以及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設施等。人文資源就是人工的製品,包括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社會資源側重於人和與人相關的事象及活動,人文資源側重於人的創造物,他們都具有人文屬性。但無論何種資源,只有能夠成為旅遊吸引物(或因子),才能轉化為旅遊資源。從概念上分析,社會資源的人類本身不能成為旅遊資源,人類只有與一定的空間、事象和活動相結合才可能成為旅遊資源。同時,與人相關的自然資源一旦被人類所作用也就具有了人文屬性。所以,從旅遊資源屬性上分類,非自然的就是人文的,社會旅遊資源應該從屬於人文旅遊資源。其次,從時間尺度的視角。社會資源具有地域性、種群性和歷史性。認識社會資源,必須賦予其一定的時間尺度。許多西方學者是從社會資本的角度研究社會資源的,1980年法國皮埃爾·布迪諾(P·Bourdieu)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現在的和潛在資源的集合體[9]。可見,歷史的社會旅遊資源已經可以歸入人文旅遊資源,把握社會旅遊資源的時間尺度應該是當代的。最後,從功能體現的視角。社會旅遊資源和當代人文旅遊資源的主要區別在於「它的主體功能是什麼?」。社會旅遊資源具有自身的主體社會功能,比如:現代工程、現代建築、會展活動、賽事活動等,只是因其同時具有了體驗性和景觀性而在主體功能之外延伸出旅遊功能;而當代人文旅遊資源的主體功能就是滿足人的旅遊需求的旅遊功能。
作者認為社會旅遊資源與人的社會性、資源范疇的拓展性、旅遊需求的多樣性高度契合,是最具活力和潛力的旅遊資源類型。它是指以一定的空間和時間為載體、具有旅遊吸引力的當代人類,及由當代人類所創造的、不以旅遊為主體功能的,與人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現象和活動。它與遺存的人文旅遊資源、當代人文旅遊資源共同組成人文旅遊資源。
❹ 旅遊資源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分類
一、來可以從旅遊資源的自屬性進行分類,分為:自然,人文兩大方面。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又下分:地文景觀,水域風光,氣象天象,生物景觀。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又下分:遺址遺跡,建築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
二、可以從旅遊資源的市場特性和開發現狀進行分類。分為現實旅遊資源和潛在旅遊資源
三、可以根據旅遊資源的吸引級別分類:世界級、國家級、地市級、縣市級旅遊資源。
四、可以按照開發程度來分:已開發旅遊資源、未開發旅遊資源
❺ 旅遊資源分類
1、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界中經常用到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在歐美國家卻很少提及。在大量的歐美旅遊學術文獻中,最常用到的和旅遊資源概念接近的詞是「旅遊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不管這兩個詞本身有何差異,它們在概念或是定義上的眾說紛紜卻是極其相似的。
楊振之(1997)認為,旅遊資源的結構表現為旅遊的三大要素:主體、客體和介體的相互吸引。因此,所謂旅遊資源,「除了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外,對於旅遊者來說,就是旅遊目的地及有關旅遊的一切服務和設施;對於旅遊地來說,就是客觀存在著的客源市場。旅遊資源是關於旅遊的主體、客體、介體相互間吸引性的總和」楊振之(2002)又認為,旅遊資源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它應包括以下幾大類:1、自然旅遊資源;2、人文旅遊資源;3、服務旅遊資源;4、旅遊設施和基礎設施資源;5、其他新興的資源類型。
因此,旅遊資源這一概念在邏輯上分為內涵和外延兩部分,傳統的定義,即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是它的內涵、內核。而隨著旅遊業向深度發展,旅遊資源的外延將越來越寬泛,類型將越來越多。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道理,如果仍然將它限制在一個傳統的、狹小的范圍內,就會發現,我們的觀念跟不上旅遊業的發展。今後還將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資源成為旅遊資源的一個部分。
2003年5月開始推行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和評價》國家標准(GB/T18972一2003)將旅遊資源定義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綜合這些定義,可以看到,它們的共同點正如孫文昌(1997)所說,「那就是強調了旅遊資源具有吸引旅遊者這一屬性,我們稱之為旅遊資源的理論核心」。它們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旅遊資源包括的內容方面。有些定義認為旅遊資源主要局限於旅遊目的地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有些定義則認為旅遊資源的定義應當寬泛一些,可以涵蓋勞務和設施等,還有的定義掙脫旅遊目的地的地域束縛,從旅遊系統的層面上來探討旅遊資源的內容。實際上,它們之間的分歧本質上是對旅遊資源應該是旅遊吸引資源還是旅遊產業資源的認識差異(宋子千、黃遠水,2000)。
從規劃或是策劃角度探討的旅遊資源,更多的還是集中在具有旅遊吸引力的有形或無形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勞務、設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盡量整合各類資源使之轉化為產品,使資源的自然或人文稟賦轉化為旅遊產業的工具。這種概念上的爭論並沒有對策劃或規劃實踐中如何界定旅遊資源產生大的影響,因為概念包括的內容越多,在實踐操作中的模糊性和難度就越大,干擾也越大,而有經驗的策劃和規劃人員是很懂得挑選需要的內容的。對於策劃師與規劃師來說,最見功夫的是如何將各種旅遊資源及旅遊業各要素進行巧妙的整合和配置。
由於對旅遊資源概念認識的差異,旅遊資源分類也因此而有所差異。認為旅遊資源單純是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構成的,相應地就把旅遊資源劃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或是人文、自然兼而有之的綜合類(艾萬鈺,1987;周進步、龐規荃,1998),或者以自然、人文要素中佔主導地位的因素來進行分類(孫文昌、郭偉,1997),這也是較為普遍的分類方法。而其他學者結合自身對旅遊資源的認識,分類也表現出相應的差異。如楊振之(2002)在此基礎上添加了服務旅遊資源、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資源,以及其他新興的旅遊資源等。《旅遊資源分類、調查和評價》(GB/T18972一2003)除了一般的自然和人文類外,還添加了旅遊商品類,同時,在其若干業類中也有很多有異於傳統的認識。
除了按照資源屬性對旅遊資源進行劃分之外,還有很多學者從其他角度對旅遊資源進行了劃分。如辛建榮、杜遠生等(1996)從資源的平面展示和主體配置關系角度將資源分為聚匯型、輻散型、單線型、環線型、方矩型、疊置型、凌空型等數種,葉傷夫(1988)提出了聽覺旅遊資源的概念,傅文偉(1994)按資源開發利用的變化特徵將旅遊資源劃分為原生性和萌生性旅遊資源兩大類,郭康(1990)提出了旅遊資源的動態分類概念,即穩定類旅遊資源和可變類旅遊資源等。
盡管旅遊資源的分類方法千差萬別,但是從旅遊策劃或規劃的角度上看,實行分類後的數據應當容易管理、有意義而且易於操作。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應當盡量避免不同分類方法的交叉使用。
2、旅遊吸引物
與旅遊資源概念類似,歐美學者對旅遊吸引物也缺乏一個權威定義。Gunn等(2002)認為吸引物就是「為了遊客的興趣、活動和享樂,通過設計、管理而開發的地方」。英國旅遊協會(EnglishTourismCouncil,ETC)對旅遊吸引物的定義就要長得多,該協會認為,旅遊吸引物是「一種永久固定的游覽目的地,它的一個基本目標是允許公眾因娛樂、興趣或教育的需求而進入」。它不是一個主要提供體育、戲劇或電影的零售市場或地點。作為吸引物,必須在每年預先確定的時間向公眾開放,而無需事先預訂,同時,它應該能吸引本地居民、旅遊者或一日游遊客。另外,吸引物必須是獨立的,要求進行獨立管理,並直接從遊客那裡獲取收入。」許多學者認為ETC的定義已經不再符合現狀,例如,蘇格蘭的一些觀光吸引物只是可能而不是必須收取門票;英國許多景區的遊客門票預訂系統也存在缺陷等(Leask,2003)。
盡管對旅遊吸引物的定義存在很多差異,但其本質正如Swarbrooke(2000)所說「旅遊吸引物是旅遊業的核心,是人們想去一個地方旅遊的動機」。Richards(2001)也指出,旅遊吸引物「確實為很多旅遊活動提供了一個中心,並且是參與旅遊業競爭的各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❻ 簡述旅遊資源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分類
第二章 旅遊資源的分類
學習目的
要求掌握旅遊資源分類的概念、目的及其意義;分類原則、依據及方法;能夠進行區域旅遊資源分類,井了解幾種常見的旅遊資源分類方案。
基本內容
●分類概述
概念、意義;分類原則、依據、方法。
●兩分法分類方案
大類、基本類型、類型,分類依據。
●其他分類方案
《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中的分類、接旅遊資源的功能分類、按照旅遊動機分類,按旅遊資源增長情況分類、接旅遊資源價值和管理范圍分類、按利用現狀分類,按照旅遊資源特性及旅遊活動性質分類。
第一節分類概述
一、分類及其目的意義
(一)分類的概念
通常所謂分類,是指根據事物的特點分別歸類。它是根據分類對象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對象區分為不同的種類的一種邏輯方法。它是以比較為基礎的,通過比較識別出事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然後根據其共同點歸並為較大的類,根據差異點將事物劃分為較小的類,從而將事物區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系統,這就是分類。
旅遊資源的分類,是根據旅遊資源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歸並或劃分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類別的工作過程。在所劃分出的每一種類別(類型)中,其屬性上彼此有相似之處,不同類別(類型)之間則存在著一定差異。例如根據成因可把旅遊資源區分為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別,其所有的自然旅遊資源均為天然賦存的,自然界形成的,而所有的人文旅遊資源均是人為作用下形成的,兩者之間的成因存在著明顯的不同。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別,根據各自內部的差異還要進一步劃分出次一級類型,從而形成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等級的類別系統。
(二)分類的意義及目的
科學的分類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研究工作。旅遊資源的分類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分類可以使眾多繁雜的旅遊資源條理化、系統化,為進一步開發利用、科學研究提供方便。五花的旅遊資源各有特點,通過比較,認識、歸納及劃分,所形成的不同的旅遊資源分類系統,,實際上是一個關於旅遊資源有關資料的存取系統(即信息系統).為人們從整體上或局部(分門別類)認識旅遊資源創造有利條件。區域性旅遊資源分類系統的建立,又可為區域旅遊開發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不進行旅遊資源的分類,雜亂無章的旅遊資源個體就難於被人們認識和利用,就會陷人煙雲迷霧之中。因此旅遊資源分類是研究、認識旅遊資源及開發利用旅遊資源的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其次,旅遊資源的分類過程,實際上是人們加深對旅遊資源屬性的認識過程。分類總是通過分析大量旅遊資源屬性的共性或差異性,分出不同級別的從屬關系及其聯系.通過不斷補充新的資料,提出新的分類系統,或通過不同地區、不同要求的旅遊資源分類,都可以從不同側面加深對旅遊資源屬性的認識,甚至發現、總結出某些新的規律性認識,從而促進有關理論水平的提高。因此旅遊資源分類也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在於通過各種分類系統的建立、補充,加深對旅遊資源整體或區域旅遊資源屬性的認識,掌握其特點、規律,為進一步開發利用保護及科學研究服務。
二、分類的原則和依據
(一)原則
分類的原則是分類的准繩、標准,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保持分類的科學性和實用性。作為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主要有:
1.共軛性與排他性原則 也稱相似性與差異性原則,即不能把不具有共同屬性的旅遊資源歸為一類,所劃分出的同一級同一類型旅遊資源,必須具有共同的屬性,不同類型之間應具有一定的差異。
2.對應性原則所劃分出的次一級類型內容,必須完全對應於上一級類型的內容,不能出現下一級內容超出上一級或少於上一級內容的現象,否則就會出現邏輯上的錯誤。例如地質地貌旅遊資源進一步分類,應包括所有的地質地貌旅遊資源,不能只包括地質旅遊資源或地貌旅遊資源,更不能包括非地質地貌旅遊資源。
3.逐級劃分的原則 即分級與分類相結合的原則。旅遊資源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可以分為不同級別、不同層次的亞系統。分類時。可以把分級與分類結合起來,逐級進行分類,避免;現越級劃分的邏輯性錯
誤。例如可以把旅遊資源先分為高一級的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然後對其分別再進行劃分次一級類型.如果需要還可再向下劃分更低一級類型。
4.不同級別或不同系列的類型劃分.町以採用小同的依據(標准);不同級別的類型劃分不能採用相同的依據(標准),對每一類型直接劃分次一級類型,必須採用相同的依據(標准),否則會出現分類的重疊。此外,分類系統還應簡明扼要,具有實用性。
(二)依據
要進行分類,除了應遵循基本原則外,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具體依據(標准),即必須根據旅遊資源本身的某些具體屬性或關系進行分類。由於旅遊資源的屬性、特點及事物之間的關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類的標准也是多方面的,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目的要求選取不同的標准進行分類。常見到的標准主要有:
1.成因是指旅遊資源形成的基本原因、過程。例如,人文旅遊資源是人為的,自然旅遊資源是自然界賦存的,天然形成的}地貌旅遊資源按成因可分為流水作用的旅遊地貌、風力作用的旅遊地貌、溶蝕作用的旅遊地貌等。
2.屬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性質、特點、存在形式、狀態等,例如自然旅遊資源中的地質地貌旅遊資源、水體旅遊資源、氣候旅遊資源、生物旅遊資源等,它們的性狀不同,因而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類別。
3.功能所謂旅遊資源的功能是指能夠滿足開展旅遊活動需求的作用。有的旅遊資源可以滿足開展多種旅遊活動的需求,因而具有多種旅遊功能。根據旅遊資源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觀光游覽型、參與體驗型、購物型等旅遊資源。
4時間 指旅遊資源形成至今時間的不同.據此可將旅遊資源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例如依據時間因素可把建築旅遊資源區分為古代建築與現代建築。
5.其他例如開發利用情況、管理級別、旅遊資源質量高低等,均可作為不同目的要求的分類依據。
三、分類的方法
如何進行具體的分類?作為區域性旅遊資源的分類,通常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或景點)資料的基礎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確定分類的目的要求,明確是普通的一般性旅遊資源分類,還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專門性旅遊資源分類,並參照一般分類原則和依據,結合實際確定相應的分類原則和依據
。
其次,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種旅遊資源分別歸入不同的類型。這一過程可採用逐級劃分與逐級歸並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所謂逐級劃分,是指由上而下的分類,即把所有旅遊資源看成一個群體(即整體或大的系統),按照一定依據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首先劃分出高+級類型(即大類或支系統),然後再分別向下逐級細分出不同的類型。所謂逐級歸並,是指由下而上的分類,即由旅遊資源個體開始,按照一定依據,把相同的首先歸並為最基本的小類型,然後再根據某些相似性和差異性,再逐步歸並為較大類型或大類。
第三,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在初步分類、建立分類系統的基礎上,再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級對比分析,是否符合分類原則和目的要求,所採用的依據是否恰當,分類系統是否包含了所有應劃分的分類對象(即旅遊資源)。如有不妥之處,應進行補充、調整,最後形成一個符合要求的科學的分類系統。
第四,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還應寫出簡要說明,其內容包括該項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要求、原則、依據以及分類結果等。
對區域旅遊資源的分類成果.應盡可能利用計算機建立旅遊資源信息系統,以便於補充調整和應用。
第二節兩分法分類方案
所謂"兩分法"分類方案,是指把旅遊資源首先分為自然旅遊資源
與人文旅遊資源兩大系列的一種分類系統,這是目前最常見、應用廣泛的一種分類方案。許多學者在完善這一分類方案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由於認識上的差異及所採用的依據不同,對自然旅遊資源及人文旅遊資源的進一步細分的過程及結果有所不同,因此目前還沒有一個真正被普遍認同的兩分法分類方案。現綜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一個兩分法分類方案,供參考。
一、兩分法分類系統
該分類系統共包括兩大類、l4個基本類型、63個類型,詳見21表.
二、幾點說明
(一)關於分類的依據
本分類系統共分為三級,其中一級大類的劃分主要依據旅遊資源的基本成囚,即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為形成的,據此,分為兩太類二級基本類型,主要依據各種旅遊資源屬性的異同進行劃分;級類型的劃分依據較多,例如對地質、地貌、水體、氣象氣候與天象、動植物、綜合景觀等旅遊資源進一步的劃分,主要依據其所屬內容的具體存在形式、狀態、形態的異同作為標准。對歷史古跡、陵墓、宗教文化、城鎮、社會風情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劃分,主要依據具體內容內涵的異同作為標准;對古建築、園林等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劃分,主要依據其原來的用途、作用異同作為標准;文學藝術旅遊資源的進一步劃分,則主要是依據其表現形式的不同。
(二)關於"綜合景觀"與"其他"類型
由於自然保護區的內容較多,既有動植物又有典型的非生物的地質剖面、化石、地貌、水體等,田園風光雖以種植、養殖的生物為主,但有的也包含了其他方面的內容,例如丘陵、山區的梯田風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高原牧區風光等,都包括了一定的地貌(含人為地貌)內容,水生生物養殖場則更離不開水體。因此自然保護區、田園風光不宜歸人動植物類,應另外歸類。故劃分了綜合景觀基本類型。
在三級類型中,由於內容較多,為了簡明扼要,盡量歸並,並列出主要類型。對未包括在主要類型中的內容,用"其他"類型代替。例如古建築除了防禦工程(例如城池,長城)、宮殿、水利工程(例如運河、渠、堰、井)、交通工程(例如橋、直道、馳道),起居建築(例如廳、堂、齋、館)、嘹望觀賞建築(例如亭、台、榭、舫)外,還有樓、閣及許多建築小品(例如闕、碑、碣、牌坊、華表等),再未進行細分,統一歸人"其他"建築類之中。第三節其他分類方案簡介
由於分類的目的要求依據不同,形成了多種分類方案,撣其主要的介紹如下:
一、《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中的分類
1992年,由國家旅遊局資源開發司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提出了一種以旅遊資源普查為目的的應用性分類方案。該方案主要根據旅遊資源的性質和狀態、旅遊資源特徵指標的一致性、類型之間有明顯的排他性等原則進行分類。共劃分為6類74種基本類型。
(一)地文景觀類包括典型的地質構造、標准地質剖面、生物化石點、自然災變遺跡、名山、火山熔岩景觀、蝕余景觀、奇特與象形山石、沙(礫石)地風景、小型島嶼、洞穴、其他地文景觀等13種。
(二)水域風光類包括風景河谷、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現代冰川、其他水域風光等7種。
(三)生物景觀類包括樹林、古樹名木、奇花異草、草原、野生的動物棲息地、其他生物景觀等6種。
(四)古跡與建築類包括人類文化遺址、社會經濟文化遺址、軍事遺址、古城和古城遺址、長城、宮廷建築群、宗教建築與禮制建築、殿(廳)堂、樓閣、塔、牌坊、碑碣、建築小品、園林、景觀建築、橋、雕塑、陵寢陵園、墓、石窟、摩崖字畫、水工建築、廠礦、農林漁牧場、特色城鎮與村落、港!日、廣場、鄉土建築、民俗街區、紀念地、觀景地、其他建築或其他古跡等32種。
(五)消閑求知健身類包括科學文化教育設施、休療養和社會福利設施、動物園、植物園、公園、體育中一運動場館、游樂場所、節日慶典活動、文藝團體.其他消閑求知健身活動等ll種。
(六)購物類包括市場與購物中
一、廟會、著名店鋪、地方產品、其他物產等5種。
二、按照旅遊資源的功能分類
旅遊資源功能分類。其主要且的在於認識和充分發揮各種旅遊資源的作用,為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服務。根據旅遊資源的小同功能,把旅遊資源分為以下類型:
(一)觀光游覽型旅遊資源
此類以各種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的古建築、城鎮風貌、園林建築為主,以供旅遊者觀光游覽和鑒賞,旅遊者從中獲得各種美感享受,藉以陶冶性情。
(二)參與型旅遊資源
也有人稱作體驗型旅遊資源,包括沖浪、別流、賽馬、漁獵、龍舟競渡、游泳、製作、品味、訪問、節慶活動、集市貿易等。、旅遊者可以置身其中,親自參與活動,可以得到切身的體驗,以樂在其中,樂在其身。
(三)購物型旅遊資源
包括各種土特產、工藝品、藝術品、文物商品及仿製品等旅遊商品,主要供旅遊者購買。
(四)保健休療型旅遊資源
包括各種康復保健、度假療養設施與活動,例如療養院、度假村、溫泉浴、沙浴、森林浴、健功房等。旅遊者從中得到體質的恢復與提高,或對某種慢性疾病的治療。
(五)文化型旅遊盜源
包括富有文化科學內涵的各類博物展覽、科學技術活動、文化教育設施等。旅遊者從中可以獲得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開闊眼界,增長閱歷。
(六)感情型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類紀念地等,可供開展祭祖、探親訪友、懷古等旅遊活動,以表達旅遊者的思古、懷念、敬仰、仇恨等感情。
三、按照旅遊動機對旅遊資源分類
(一)心理方面的,例如宗教聖地、重大歷史事件、探親等;
(二)精神方面的,例如科學知識、消遣娛樂、藝術欣賞等;
(三)健身方面的,例如休療養院、體育運動設施等;
(四)經濟方面的,例如土特產、購物品等;
(五)政治方面的,例如國家政體狀況、各種法律、革命紀念地等。
四、按照旅遊資源的增長情況分類
(六)可再生旅遊資源,例如動植物旅遊資源;
(七)不可再生旅遊資源,例如地質地貌旅遊資源;
(八)可更新旅遊資源,例如某些人文景觀及旅遊商品。
五、按照旅遊資源的價值及管理級別分類
(九)國家級旅遊資源,
(十)省(市)級旅遊資源;
(三)縣級旅遊資源。
六、按照旅遊資源的利用現狀分類
(一)已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
(二)正在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
(三)未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也稱潛在的旅遊資源)。
七、按照旅遊資源特性、旅遊活動性質分類
1966年克勞森和尼奇(M.Clawson and J.L.Knsch)提出如下分類:
(一)利用者導向型遊憩資源:以利用者需求為導向,靠近利用者集中的人口中心(城鎮),通常滿足的主要是人們的日常休閑需求,如球場、動物園、一般性公園。一般面積在40~100ha.,通常由地方政府(市、縣)或私人經營管理,海拔一般不超過1000m,距離城市在60km的范圍內。
(二)資源基礎型遊憩資源:這類資源可以使遊客獲得近於自然的體驗。資源相對於客源地的距離不確定。主要在旅遊者的中長期度假中得以利用。如風景歷史遺跡、遠足、露營、垂釣用資源,一般而積在1000ha.以上,主要是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州立公園及某些私人領地。
中間型遊憩資源:特性介於上述二者之間,主要為短期(1日游或周末度假)遊憩活動所利用,遊客在此的體驗比利用者導向型更接近自然,但又比資源基礎型地區要次一級。
復習思考題
1.什麼是旅遊資源的分類?有何意義?
2.旅遊資源分類的基本原則和依據有哪些?
3.比較兩分法分類方案、功能分類方案及《旅譜資源普查規范》中的分類的不同之處。
4.結合實際對某地旅遊資源進行分類。
·
旅遊資源分類表
主類 亞類 基本類型
A 地文景觀 AA 綜合自然旅遊地 AAA 山丘型旅遊地 AAB 谷地型旅遊地 AAC 沙礫石地型旅遊地 AAD 灘地型旅遊地 AAE 奇異自然現象 AAF 自然標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帶
AB 沉積與構造 ABA 斷層景觀 ABB 褶曲景觀 ABC 節理景觀 ABD 地層剖面 ABE 鈣華與泉華 ABF 礦點礦脈與礦石積聚地 ABG 生物化石點
AC 地質地貌過程形跡 ACA 凸峰 ACB 獨峰 ACC 峰叢 ACD 石(土)林 ACE 奇特與象形山石 ACF 岩壁與岩縫 ACG 峽谷段落 ACH 溝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與岩穴 ACM 沙丘地 ACN 岸灘
AD 自然變動遺跡 ADA 重力堆積體 ADB 泥石流堆積 ADC 地震遺跡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與熔岩 ADF 冰川堆積體 ADG 冰川侵蝕遺跡
AE 島礁 AEA 島區 AEB 岩礁
B 水域風光 BA 河段 BAA 觀光遊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
BB 天然湖泊與池沼 BBA 觀光遊憩湖區 BBB 沼澤與濕地 BBC 潭池
BC 瀑布 BCA 懸瀑 BCB 跌水
BD 泉 BDA 冷泉 BDB 地熱與溫泉
BE 河口與海面 BEA 觀光遊憩海域 BEB 涌潮現象 BEC 擊浪現象
BF 冰雪地 BFA 冰川觀光地 BFB 長年積雪地
C 生物景觀 CA 樹木 CAA 林地 CAB 叢樹 CAC 獨樹
CB 草原與草地 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CC 花卉地 CCA 草場花卉地 CCB 林間花卉地
CD 野生動物棲息地 CDA 水生動物棲息地 CDB 陸地動物棲息地 CDC 鳥類棲息地 CDE 蝶類棲息地
D 天象與 氣候景觀 DA 光現象 DAA 日月星辰觀察地 DAB 光環現象觀察地 DAC 海市蜃樓現象多發地
DB 天氣與氣候現象 DBA 雲霧多發區 DBB 避暑氣候地 DBC 避寒氣候地 DBD 極端與特殊氣候顯示地 DBE 物候景觀
E 遺址遺跡 EA 史前人類活動場所 EAA 人類活動遺址 EAB 文化層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
EB 社會經濟文化活動遺址遺跡 EBA 歷史事件發生地 EBB 軍事遺址與古戰場 EBC 廢棄寺廟 EBD 廢棄生產地 EBE 交通遺跡 EBF 廢城與聚落遺跡 EBG 長城遺跡 EBH 烽燧
F 建築與設施 FA 綜合人文旅遊地 FAA 教學科研實驗場所 FAB 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 FAC 宗教與祭祀活動場所 FAD 園林遊憩區域 FAE 文化活動場所 FAF 建設工程與生產地 FAG 社會與商貿活動場所 FAH 動物與植物展示地 FAI 軍事觀光地 FAJ 邊境口岸 FAK 景物觀賞點
FB 單體活動場館 FBA 聚會接待廳堂(室) FBB 祭拜場館 FBC 展示演示場館 FBD 體育健身館場 FBE 歌舞游樂場館
FC 景觀建築與附屬型建築 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築物 FCC 樓閣 FCD 石窟 FCE 長城段落 FCF 城(堡) FCG 摩崖字畫 FCH 碑碣(林) FCI 廣場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築小品
FD 居住地與社區 FDA 傳統與鄉土建築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區 FDD 名人故居與歷史紀念建築 FDE 書院 FDF 會館 FDG 特色店鋪 FDH 特色市場
FE 歸葬地 FEA 陵區陵園 FEB 墓(群) FEC 懸棺
FF 交通建築 FFA 橋 FFB 車站 FFC 港口渡口與碼頭 FFD 航空港 FFE 棧道
FG 水工建築 FGA 水庫觀光遊憩區段 FGB 水井 FGC 運河與渠道段落 FGD 堤壩段落 FGE 灌區 FGF 提水設施
G 旅遊商品 GA 地方旅遊商品 GAA 菜品飲食 GAB 農林畜產品與製品 GAC 水產品與製品 GAD 中草葯材及製品 GAE 傳統手工產品與工藝品 GAF 日用工業品 GAG 其他物品
H 人文活動 HA 人事記錄 HAA 人物 HAB 事件
HB 藝術 HBA 文藝團體 HBB 文學藝術作品 HC 民間習俗 HCA 地方風俗與民間禮儀 HCB 民間節慶 HCC 民間演藝 HCD 民間健身活動與賽事 HCE 宗教活動 HCF 廟會與民間集會 HCG 飲食習俗 HGH 特色服飾
HD 現代節慶 HDA 旅遊節 HDB 文化節 HDC 商貿農事節 HDD 體育節
數 量 統 計
8主類 31 亞類 155基本類型
[注] 如果發現本分類沒有包括的基本類型時,使用者可自行增加。增加的基本類型可歸入相應亞類,置於最後,最多可增加2個。編號方式為:增加第1個基本類型時,該亞類2位漢語拼音字母+Z、增加第2個基本類型時,該亞類2位漢語拼音字母+Y。
❼ 何為旅遊資源創新結合你所學的知識,談談對這個概念。
旅遊資源創新是指通過延伸拓展旅遊資源的內涵和外延,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比如太空旅遊。
❽ 何為人文旅遊資源
很簡單,人文旅遊資源則包括遺址類;古建築;古都;園
林;宗教;民俗;現代景觀等種類繁多的資源類型。
主要是區別於自然旅遊資源,故宮,天安門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