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 哪些看點與旅遊緊密相關
「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 這14條與旅遊緊密相關
旅遊消費:引導海外消費迴流
第十章 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
第一節 促進消費升級
適應消費加快升級,以消費環境改善釋放消費潛力,以供給改善和創新更好滿足、創造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
積極引導海外消費迴流。以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為依託,優化免稅店布局,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
鄉村旅遊: 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閑深度融合
第十八章 增強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節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
第三十六章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加大傳統村落和民居、民族特色村鎮保護力度,傳承鄉村文明,建設田園牧歌、秀山麗水、和諧幸福的美麗宜居鄉村。
旅遊供給側: 擴大生態產品供給
第二十四章 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第二節 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入實施旅遊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支持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休閑旅遊、山地旅遊等。
第四十五章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第三節 擴大生態產品供給
豐富生態產品,優化生態服務空間配置,提升生態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保護力度,加強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開發公眾休閑、旅遊觀光、生態康養服務和產品。加快城鄉綠道、郊野公園等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小鎮。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
旅遊交通: 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二十九章 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一節 構建內通外聯的運輸通道網路
構建橫貫東西、縱貫南北、內暢外通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強進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設,構建西北、西南、東北對外交通走廊和海上絲綢之路走廊。打造高品質的快速網路,加快推進高速鐵路成網,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路,適度建設地方高速公路,增強樞紐機場和干支線機場功能。完善廣覆蓋的基礎網路,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推進普通國省道提質改造和瓶頸路段建設,提升沿海和內河水運設施專業化水平,加強農村公路、通用機場建設。
第二節 建設現代高效的城際城市交通
在城鎮化地區大力發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鼓勵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形成多層次軌道交通骨幹網路,高效銜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鎮。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大容量公共交通,鼓勵綠色出行。促進網路預約等定製交通發展。強化中心城區與對外干線公路快速聯系,暢通城市內外交通。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
第三節 打造一體銜接的綜合交通樞紐
優化樞紐空間布局,建設北京、上海、廣州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提升全國性、區域性和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水平,加強中西部重要樞紐建設,推進沿邊重要口岸樞紐建設,提升樞紐內外輻射能力。完善樞紐綜合服務功能,優化中轉設施和集疏運網路,強化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化銜接,實現不同運輸方式協調高效,發揮綜合優勢,提升交通物流整體效率。
第四節 推動運輸服務低碳智能安全發展
推進出租汽車行業改革、鐵路市場化改革,加快推進空域管理體制改革。
文化旅遊:加強自然遺產保護
第三十四章 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第一節 加快新型城市建設
提高城市開放度和包容性,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延續歷史文脈,建設人文城市。
紅色旅遊: 支持革命老區開發
第四十章 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
第一節 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
完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動贛閩粵原中央蘇區、陝甘寧、大別山、左右江、川陝等重點貧困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積極支持沂蒙、湘鄂贛、太行、海陸豐等欠發達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著力培育特色農林業等對群眾增收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積極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加快推進革命老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旅遊簽證:爭取同更多國家互免或簡化簽證手續
第五十章 健全對外開放新體制
第四節 強化對外開放服務保障
推動同更多國家簽署高標准雙邊投資協定、司法協助協定、稅收協定,爭取同更多國家互免或簡化簽證手續。構建高效有力的海外利益保護體系,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權益。
一帶一路:提高旅遊便利化
第五十一章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第三節 共創開放包容的人文交流新局面
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環保、衛生及中醫葯等領域合作。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博覽會等活動,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聯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高旅遊便利化。
港澳台旅遊:互補互利、共同發展
第五十四章 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
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功能,推動融資、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第五十五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
第二節 加強兩岸人文社會交流
擴大兩岸人員往來,完善台灣同胞待遇政策措施,為台灣居民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同胞文化、民族認同。
文明出遊: 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第六十七章 提升國民文明素質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新風,倡導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旅遊產品: 加大創新 文化融合
第六十八章 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
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企業兼並重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② 十三五規劃綱要發布旅遊業怎麼看怎麼干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文發布(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中有10餘處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的發展,一經發出便引發了廣泛關注。《綱要》的發布對於旅遊業未來的發展意味著怎樣的契機?旅遊行業應怎樣迎接「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各界人士對此展開了熱議。
旅遊消費:引導海外消費迴流
國家旅遊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2億人次,旅遊花費10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2.0%和16.7%。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遊客」在全球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然而,中國遊客在世界各地瘋狂購物的新聞也屢見不鮮,因此也被戲稱為「移動錢包」。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應該怎樣抓住自己人的錢包,讓消費迴流呢?
此次發布的《綱要》中提到:適應消費加快升級,以消費環境改善釋放消費潛力,以供給改善和創新更好滿足、創造消費需求,不斷增強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積極引導海外消費迴流。以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為依託,優化免稅店布局,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
在談及如何吸引境外消費迴流境內時,甘肅、海南等地政府官員建議增設免稅店。甘肅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周強介紹說,十二五期間,甘肅累計旅遊接待人數達到5.2億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18.5億元。
旅遊人數、旅遊收入比2010年實現翻兩翻,增速連續五年排在全國前五位。「目前敦煌已經成為旅遊城市,開通了國際口岸,國際遊客大幅增加,旅遊消費日益增多,建議在敦煌設立國際口岸旅遊商品免稅店。」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建議,可通過授權中國免稅行業企業向國外低價采購商品、增加國內消費者在國內購買免稅國外商品的便利性等方式,來完善出境旅遊免稅政策,促進境外消費內流。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明確表示,今年我國將採取增加免稅店、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等措施。「今年內肯定會推出增加免稅店的相關規定,也會對部分產品降稅進行研究,擇機推出。」
旅遊供給側:擴大生態產品供給
2015年,我國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國民人均出遊2.98次,旅遊收入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大眾旅遊時代已經悄然而至,旅遊日益成為老百姓一種常態化的生活方式。然而,現階段的旅遊產品還存在著「不配套」的問題。
針對旅遊供給側改革,《綱要》中提到: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入實施旅遊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支持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休閑旅遊、山地旅遊等。
《綱要》還指出,豐富生態產品,優化生態服務空間配置,提升生態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加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保護力度,加強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開發公眾休閑、旅遊觀光、生態康養服務和產品。加快城鄉綠道、郊野公園等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小鎮。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
針對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海南在建設國際旅遊島的過程中,治理、管理和發展同等重要。
「旅遊產品不豐富,旅遊服務誠信度、規范度不夠,欺客宰客等現象依然存在,這與大眾旅遊新時代的遊客需求極不相稱。」羅保銘說,高鐵、飛機等一到春節就一票難求,郵輪旅遊雖方興未艾,但仍不能滿足大眾需求等,都是海南旅遊的短板。「海南將發力供給側改革,將八方遊客的度假天堂建設得更好。」
「海南還將通過全域旅遊試點為遊客提供更多中高端產品。」海南省省長劉賜貴說,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熱帶資源是海南旅遊最大的資源優勢。他說,海南還將把百個特色產業小鎮、千個美麗鄉村建設作為發展全域旅遊的重要載體,將遊客從幾個大城市吸引到廣大鄉村,從多個方面將八方遊客的度假天堂建設得更好。
「旅遊資源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許多資源都可以成為旅遊資源,比如景點、河流、樹木、建築等。」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王和山說,在十三五期間,寧夏將傾力打造成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旅遊局提出全域旅遊概念,它不僅僅是發展旅遊的理念問題,也是站在國家層面的高度上一種新的旅遊發展戰略。全域旅遊可以把農業、工業、文化等各行各業聯動起來,如同旅遊+,使其在行業之間密切協作。」
一帶一路:提高旅遊便利化
《綱要》指出,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環保、衛生及中醫葯等領域合作。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博覽會等活動,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聯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高旅遊便利化。
在九三學社中央看來,旅遊業可有力促進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地區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僅具備非貿易創匯功能,而且不受地區貿易保護限制。
為打造我國「一帶一路」精品旅遊帶,九三學社中央在今年全國兩會提案中提出,組建旅遊協調管理機構,加快制定總體規劃。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將「一帶一路」精品旅遊帶規劃與「一帶一路」有關專項規劃合理對接,明確「一帶一路」沿線各地的旅遊定位。
如何變沿線旅遊資源為特色優勢?九三學社中央建議,要高起點開發旅遊資源。一方面對沿線旅遊資源進行普查,掌握高品位旅遊資源的分布特點與開發價值。另一方面,對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尤其是高品位旅遊資源,按國際旅遊產業的標准開發,力爭打造成世界級的旅遊精品。
廣西百色市市長周異決介紹說,人們習慣把百色定位為「老、少、邊、山、窮」,其實裡面每一個字都有大文章可做,那麼結合百色實際,「沿邊」這個文章怎麼做呢?前不久,百色市提出要建設「三中心兩區一市」的目標,其中「一市」就是門戶城市,因此,百色必須確立一個「門戶戰略」,通過發展「門戶經濟」,來打造「門戶城市」。「百色將積極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加大與邊境國家旅遊的合作,把百色作為邊境旅遊合作示範區重點打造。」
紅色旅遊: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
《綱要》指出,完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支持政策,大力推動贛閩粵原中央蘇區、陝甘寧、大別山、左右江、川陝等重點貧困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積極支持沂蒙、湘鄂贛、太行、海陸豐等欠發達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加快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著力培育特色農林業等對群眾增收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積極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加快推進革命老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朱曉進表示,目前,我國紅色旅遊發展尚存在一些問題: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旅遊產品單一;品牌效益低、社會知名度與其歷史地位不相匹配;景點分散、整體關聯度低,景區規模示範效應不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應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對紅色旅遊基礎建設的投入;優化旅遊產品,提升品牌運作管理能力,完善產業鏈條;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人參與紅色旅遊。」
「旅遊+」:加大創新 產業融合發展
《綱要》指出,快發展網路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出版發行、影視製作、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
今年1月,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表示,傳統的以抓點方式為特徵的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大旅遊發展的需要。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從三十多年來的景點旅遊模式轉變為全域旅遊模式,進行旅遊發展的戰略再定位。
李金早認為,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要實現多方面轉變,包括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要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李金早表示,今年將推進「旅遊+」,開展國家旅遊示範基地和示範城市建設,推出「國家綠色旅遊示範基地」、「國家藍色旅遊示範基地」、「國家人文旅遊示範基地」、「國家康養旅遊示範基地」和「國家旅遊休閑示範城市」、「國家誠信旅遊示範城市」、「國家濕地旅遊示範區」、「旅遊休閑示範鄉村」、「旅遊休閑示範區」等九大類旅遊目的地。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③ 十三五期間,我國發展國際旅遊服務貿易有哪些機遇及影響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十三五」時期將成為我國經濟轉型改革的深化年,對於旅遊業來說亦是如此,旅遊地位的持續提升、旅遊產業的質效升級、旅遊要素的創新完善、旅遊服務的軟硬結合、旅遊市場的理性發展……旅遊業將成為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將在轉型升級、幸福生活、美麗中國的建設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革發展、創新突破成為關鍵。本文將從旅遊業的發展地位、時間維度、推進導向、突破領域四個方面對旅遊業在「十三五」中的改革方向和要點進行全面闡述,以期對「十三五」旅遊業改革發展有所貢獻。
一、創新一個定位
提升戰略地位,構建話語體系。旅遊業是能夠拉動產業、擴大投資、促進消費的經濟型產業,是能夠提升收入、拉動就業、幸福民生的綜合型產業,是能夠降低消耗、美化環境、集約發展的生態型產業,也是能夠傳承文化、創意創新、重塑價值的文化型產業,可以說旅遊業的發展是與經濟繁榮、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文化強國戰略密不可分。雖然當前我國旅遊業正處於一個全民大眾化出遊進一步深化階段,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和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市場,受到越來越高程度的關注,但是旅遊業在國家戰略的話語體系當中仍然是比較邊緣化的,大體還是在第三第四層級,沒有躋身第一第二層級。為此,「十三五」期間應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整體構架旅遊業的話語體系,避免碎片化的政策呼應,應從經濟社會環境融合等方面進行頂層謀劃,真正提升旅遊業的戰略地位,使其真正發揮綜合力優勢。總體話語體系應該包含消費經濟強引擎、幸福生活新標尺、民間外交大舞台、和諧社會潤滑劑等。
在「十三五」時期,尤其應該從打造國民福利、通向幸福生活方面入手。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生活,而旅遊業是生活方式轉型的重要產業,是體現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尤其是在當前服務經濟、體驗經濟浪潮襲來的背景下,旅遊業愈發成為幸福生活的標志。到了「十三五」階段,應該從生活質量、生活幸福角度來提升旅遊地位,提升旅遊話語權,推動從國家層面、政策層面明確提出要求,把旅遊作為重要的國家福利,作為惠及全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旅遊真正成為國民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讓旅遊業成為惠及全民的幸福導向型的支柱產業。
二、把握兩個維度
把握時間維度,做好縱深研究。「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要基於歷史的縱深和未來的延伸,既要建立在對過去十年旅遊業發展評估、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又要面向未來十年旅遊業發展展望的前景分析,要明確旅遊業取得的成就、問題、階段,進而明確其發展走向、發展領域和主要目標,要把「十三五」五年的發展放在前後十年的時間坐標上去謀劃。
把握空間維度,做好經驗借鑒。「十三五」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的制定要基於不同區域主體的發展經驗,既要借鑒我國旅遊發達區域發展的經驗做法,又要學習國際旅遊強國的實踐,把我國的旅遊業發展放在地方經驗和國際經驗成功做法的空間坐標上謀劃。「十三五」時期是中國旅遊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要把握歷史機遇,鞏固發展成果、正視發展問題、總結經驗模式、拓展國際視野,以典型帶動、以先進引領,促進十三五旅遊業更高效的發展。
三、明晰三個導向
目標導向,前瞻引領。結合以往提出的旅遊強國、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等總體發展目標,可嘗試提出更為具象和創新的目標,比如未來十年建設世界五大旅遊強國之一等等,實施國家旅遊品質計劃,構建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在服務質量、綜合效益和綜合競爭力上再上新台階。
戰略導向,實操推進。讓旅遊發展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呼應經濟轉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新常態下的經濟戰略,呼應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生態戰略,呼應幸福生活、民生普惠的民生戰略,呼應文化強國、新型城鎮化的產業戰略,呼應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的空間戰略,全面考量、注重著力、實操推進。旅遊業內涵豐富、體系龐多,但在國家整合政策體系中其實是碎片化的。旅遊業可以與生態、文化戰略和產業結合,但都不佔主導地位,似乎處處都有,但提煉起來,又處處沒有,如何將旅遊業整合打包融入國家戰略,形成以自身為主的完整政策體系也是需要關注的。
問題導向,審視當下。通過時間維度的縱向分析,明確當前中國旅遊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以作為「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政策提出、項目推進的基礎。當前我國旅遊業的問題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面:
一是供需層面,旅遊產品結構矛盾突出,有的過剩,有的不足,一方面旅行社、酒店這樣傳統要素出現局部性過剩,另一方面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體驗化需求無法滿足,高品質的度假休閑產品嚴重不足;服務結構矛盾突出,遊客出行已經由線路為主導的團隊旅遊模式向目的地為主導的散客旅遊模式轉變,然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及相關的配套體系不能適應迎面而來的散客時代;消費結構矛盾突出,真正的旅遊娛樂消費、體驗消費、文化消費支出不高,但在交通、住宿、景區門票等剛性消費支出比重較高;人才結構矛盾突出,學校培養的人才與實踐需要的人才匹配度很差,難以對接快速變化的旅遊發展形勢。
二是增長方式層面,過去旅遊發展過於注重經濟導向和投資導向,在質量導向、民生導向和服務導向方面有所欠缺,迫切需要引導旅遊運營管理模式從重建設轉向重管理、重軟體、重服務等方面;技術創新不足,旅遊發展的市場化、現代化程度較高,但是科技應用比較薄弱,與科技結合的商業模式創新、裝備製造創新、旅遊產品創新、文化創意創新等還頗顯不足;盈利模式粗放,目前我國旅遊盈利主要靠景區門票和土地收益,綜合型盈利鏈條尚未形成,大地產小旅遊甚為普遍,旅遊盈利的科學性和持續性不足。
三是產業效益方面,無論是經濟效益、品牌效益還是生態效益,旅遊的貢獻實際上並沒有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從其他部門、大眾來說,旅遊部門好像更注重人數和收益增長,使得搞旅遊就像是在搞開發、搞破壞,但實際上旅遊業的綜合效益是非常突出的,「十三五」時期在評估旅遊業的綜合效益上應該有更多的指標或貢獻度的測量。
四、做好四個突破
地位突破。真正提升旅遊地位,把旅遊業提至新常態經濟新動力、國家民生、國家福利層面考量,把旅遊業納入國家福利政策體系,推進旅遊業從產業經濟屬性更多轉向社會屬性、民生屬性、事業屬性,全面謀劃帶薪休假、修學旅遊、區域聯動等,使旅遊業實實在在地納入國家一級戰略體糸。
動力突破。傳統經濟發展動力王要靠兩只手,一隻手抓工業經濟,一隻手抓土地財政,但在新常態的發展格局下這兩只手的引擎作用逐漸減弱,尋找新的經濟驅動引擎勢在必行。旅遊業作為強大的綜合帶動產業,能夠把文化、生態、民生有機結合和聯動發展,能夠釋放高效、綜合的經濟效益,是新時期最好的內生驅動力。「十三五」期間要強化這理念,要從政策設計和產業謀劃上做足做透,要在管理體制上理清理順,讓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市場運營、協會自發活力,使得旅遊業在新常態下能夠發揮更強大的作用。
品質突破。以往的發展骨子裡還是量的思路,更多關注的是景點、產品、賓館酒店等有形內容的建設,總體看到中國旅遊規模水平在提升,但是品質質量提升還很不夠,對質量和服務的重視還很不足,特別是服務體系、管理體系等方面的建設。要將旅遊服務提升作為「十三五」時期中國旅遊提升的重要方面,與整個公共服務體系相結合,全面突破。從要素配置向服務體系構建轉變,做好圍繞產業發展的行業服務系統的構建,從粗放服務向精細服務、品質服務轉變,做好個性服務與標准化服務的結合,從傳統服務向專業服務轉變,做好圍繞旅遊的生產性服務和消費性服務的薄弱環節,如旅遊加工製造、旅遊商品設計生產、旅遊規劃設計等。
科教突破。在國家科技計劃行動中,旅遊還比較邊緣和弱勢,要做好科技支撐和教育支撐,強化國家層面的旅遊科技和創新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創新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旅遊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新型智庫,做好一批新領域、新產品、新項目、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如智慧旅遊技術革新、行業整合、服務構建等),推進產學研體化的力度,激發旅遊業科技驅動、創新驅動的貢獻值和附加值
④ 如何建設國際旅遊知名目的地 十三五規劃
一是創新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創新發展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如果說,黨的十八大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那麼五中全會則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地位。內涵也大為拓展,由過去強調的科技創新,發展為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創新,涉及到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等諸多層面。 二是協調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以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包括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等。五中全會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協調發展理念,除了城鄉區域協調、經濟社會協調,還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從字面看,統籌指的是統一籌劃,與兼顧相連,有主次之分,兼顧部分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視,而協調指的是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各種關系處於同等重要地位,沒有主次之分。協調發展與五個統籌相比,范圍更廣,要求更高。 三是綠色發展。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包括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五中全會公報將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並成為基本國策,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 四是開放發展。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中國是現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問題,制度性話語權,就是起草、參與制訂游戲規則。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峰會上邁出了制度性話語權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亞投行。亞投行是中國為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制度性話語權的最好嘗試。目前亞投行的簽署國已有53個。中國作為創始國和發起方,首任行長由中方委派,並享有規劃制訂的權力。制度性話語權的成果之一,就是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什麼是利益共同體?通俗地講,雙方簽協議,把各自利益捆綁到一起,互利共贏。中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一帶一路」是不帶硝煙味的合作共贏,是和平崛起的生動實踐。總體來看,「十三五」將呈現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市場機會,開啟「制度性話語權」的新模式。 五是共享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發展,這是黨的全會第一次提出,作為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原則。共享發展的本質是發展的均衡、公平與普惠。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是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的全面進步。共享發展是為了進一步強調發展的公平性,讓人民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對於解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種種問題,如經濟與社會失衡、城鄉失衡、東西部失衡、民生方面的問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是1995年以來中共歷次五中全會公報中首次提到共同富裕一詞,首次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目標,這表明了中央在更大力度上推動社會公平的意志與決心。
⑤ 怎樣做到將民族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要想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樹立鮮明的主題旅遊形象,實現文化資源保值增值,必須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旅遊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創意、設計和開發,沿歷史發展脈絡,融入蒙古族原生態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以新型的旅遊產品為載體挖掘特色文化資源,設計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特點的文化旅遊產品;
要進一步挖掘知名旅遊景點景區的文化潛力,對發展條件好、潛力大的景點景區,以迎合當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現景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民族風俗習慣、地域文化特色等,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將其打造成引領內蒙古文化旅遊發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題突出、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從不同層次向外界展示和宣傳全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要引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文化旅遊熱點地區建設,以名鎮、名街建設為重點,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打造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聚區。
另外,我區文化旅遊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旅遊體驗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遊產品設計存在既重復又割裂的現象,品牌效益難以發揮。只有將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進行優化重組,才能使文化旅遊產品形成互補優勢,形成優質文化旅遊產品鏈;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資源共享,才能滿足遊客對文化內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個區域的旅遊經濟水平。
因此,有必要對全區文化旅遊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根據文化旅遊資源空間分布特點,發揮規模效益和聯動效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旅遊產業的創新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要注重提高從業者的文化素養,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創意,把體現人文關懷、提升文化內涵貫穿於旅遊的全過程。文化旅遊化需要培育多樣的旅遊載體,發揮政府的引導功能,拓寬遊客的參與領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文化元素貫穿其中,讓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一同肩負起我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使命和責任。
當前,內蒙古旅遊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雄厚的產業基礎,獨特的資源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十三五」宏偉藍圖的徐徐展開,我區必將迎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春天。
⑥ 未來5年旅遊業怎麼走 旅遊企業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文發布(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共二十篇,八十章。人民網旅遊頻道記者梳理發現,文中至少有15處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的發展。
①《綱要》指出要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等消費新模式發展。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營造放心便利的消費環境。積極引導海外消費迴流。以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為依託,優化免稅店布局,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
②《綱要》指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③《綱要》表明要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入實施旅遊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支持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休閑旅遊、山地旅遊等。
④《綱要》表明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發展旅遊地產、養老地產、文化地產等新業態。加快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升住宅綜合品質。
⑤《綱要》表明,要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設立一批國家級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產業集群。
⑥《綱要》指出要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提升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發揮上海「四個中心」引領作用,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聯接點的重要作用,構建中心城市帶動、中小城市支撐的網路化、組團式格局。加快建設國際黃金旅遊帶。培育特色農業區。
⑦《綱要》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著力培育特色農林業等對群眾增收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積極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加快推進革命老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⑧《綱要》指出,要擴大生態產品供給。加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保護力度,加強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開發公眾休閑、旅遊觀光、生態康養服務和產品。加快城鄉綠道、郊野公園等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小鎮。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
⑨《綱要》表明,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環保、衛生及中醫葯等領域合作。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博覽會等活動,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聯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高旅遊便利化。
⑩《綱要》指出,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綱要》表明,要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企業兼並重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此外,《綱要》還配發了25個專欄,涉及「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重大工程、行動計劃、項目清單等。其中也有不少內容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發展。
①《綱要》在專欄「信息化重大工程」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智慧能源、惠普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以及電子稅務、便民司法、教育培訓、科普、地理信息、信用、文化旅遊等行動,不斷拓展融合領域。
②《綱要》在專欄「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中指出,要建設特色小城鎮。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通過擴權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為休閑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智能製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傳承等專業特色鎮。
本專欄還指出要建設美麗鄉村,推進新型農村社區集中供水,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廁所革命。
③在專欄「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重大工程」中,《綱要》指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行動要建設一批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民族地區奔小康行動,要實施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工程,重點建設一批特色村寨和民族風情小鎮。支持傳統手工藝品保護與發展。
④在專欄「脫貧攻堅重點工程」中,《綱要》指出要特色產業扶貧,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動行動和「互聯網+」產業扶貧,實施電商扶貧、光伏扶貧、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實現300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要交通扶貧,實施「雙百」工程,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加強貧困地區旅遊路、資源路、產業園區路建設。
事實上,當下的旅遊產業已經突破了傳統旅遊業的范圍,綜合性強、產業鏈長,關聯行業超過110個,是一個多方位、多層面、多維度的大產業。《綱要》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內容是旅遊關聯的行業,如交通、水利、林業、文化、民族等等。我國正從旅遊大國大踏步邁進旅遊強國,未來5年,旅遊業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⑦ 文旅融合是大勢所趨嗎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文化和旅遊早就越走越近,文旅融合已成現實發展方向。「發展文化產業需要與旅遊相結合,旅遊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旅遊角度來講,旅遊行為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活動。」劉思敏觀察到,在現階段可開發自然旅遊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文化與旅遊的結合越發重要,依託文化資源與創意發展旅遊產業,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事實上,從國家層面,這些年陸續出台了一系列促進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推動了文旅產業的結合。比如,在《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中,就明確提出要發展文化旅遊,擴大休閑娛樂消費。再比如,在日前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到要推動旅遊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在文化方面,要科學利用傳統村落、文物遺跡及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藝術館、世界文化遺產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等文化場所開展文化、文物旅遊,推動劇場、演藝、游樂、動漫等產業與旅遊業融合開展文化體驗旅遊。
⑧ 如何把握十三五發展鄉村旅遊業重大機遇
「十三五規劃」是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旅遊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即穩增長的重要引擎,調結構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十三五規劃」重點在於改革和創新,亮點很多,比如互聯網+、精準扶貧、一帶一路等都對旅遊發展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十三五」規劃亮點:實施網路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 」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 戰略。
旅遊解讀:在旅遊方面,這次十三五規劃強調了大數據與互聯網,預示著「互聯網+文化」將成為我國在「十三五」階段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會為線上線下文化旅遊帶來了廣闊的發展機會。
「十三五」規劃亮點: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
旅遊解讀: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8月11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將扶持6000個旅遊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遊,實現每個重點鄉村旅遊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力爭到2020年實現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遊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十三五」規劃亮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同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旅遊解讀:從市場上分析,關於一帶一路的戰略, 「十三五」時期多項舉措有望落實,構築了全球統一的大市場。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將帶動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旅遊業進一步雙向發展,有助於東西部經濟平衡發展。
「十三五」規劃亮點: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旅遊解讀:今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遊局下發通知,要求各省開展生態旅遊調研工作,標志國家正式啟動「十三五」生態旅遊發展規劃編制。通知要求各省對各自的生態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摸底,對目前的生態旅遊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梳理出需要國家層面統籌支持的事項,提出「十三五」期間擬打造的重點旅遊線路、生態旅遊區設想和全省生態旅遊發展的總體布局、生態旅遊方面人才發展計劃、旅遊者教育培訓體系和解說服務系統方案等。待規劃編制完成,國家將安排資金專項支持生態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可以預見,在未來五年,生態旅遊將大放異彩。
趨勢:未來旅遊業的發展方向
1、中西部地區旅遊基礎持續改善,旅遊投資潛力逐漸顯現
根據《2014年中國旅遊業投資報告》,盡管2014年東部地區仍然以4056億元的投資,繼續穩居東中西部投資規模之首。但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旅遊投資增速分別達到77.8%、62.9%,遠超東部地區21.3%的增速。隨著國家對中西部旅遊重視的不斷加強,「十三五」期間中西部旅遊投資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投資潛力逐漸顯現。
2、旅遊參與主體逐漸多元,民營資本成為主體
近年來國際資本、國內民營資本紛紛加大旅遊投資力度。根據《2014年中國旅遊業投資報告》,全國旅遊投資呈現民營資本為主,政府、國企和外商投資為輔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其中民營和外商資本投資重點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投資方向集中在休閑度假類旅遊產品;政府和國有企業對西部地區旅遊投入的比重最高,投資重點集中在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以及景區提升改造等觀光類項目。
3、融合成為旅遊業發展常態,鄉村旅遊作為眾多國家戰略交匯點,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隨著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斷向縱深發展。旅遊與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等相結合,既拓展了旅遊發展空間,又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發展。而旅遊與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的鄉村旅遊,作為解決「三農」問題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徑,在《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多個國家政策文件中被涉及,成為眾多國家戰略的交匯點,迎來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