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習水旅遊資源

習水旅遊資源

發布時間: 2021-03-09 15:51:57

Ⅰ 習水縣哪些地方在搞鄉村旅遊

官店鎮的金海水車

Ⅱ 習水三岔河旅遊景點好玩嗎

三岔河旅遊度假區位於貴州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達8680公頃)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內,距習水縣城45公里。北面與重慶江津四面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一山之隔,與四川佛寶國家級森林公園毗鄰,南接國酒之鄉仁懷市茅台鎮和四川古藺縣郎酒廠,西邊貴州赤水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處川、黔、渝旅遊金三角的中心腹地。

「綠海丹霞傳神韻,明目洗肺覽勝境」

Ⅲ 習水縣的旅遊

二郎壩天主教堂
二郎天主教堂離縣城42公里,距仁懷市80公里,位於二郎河與桐梓河交匯處,為白牆青瓦的廟式建築。
土城古鎮
土城古鎮位於赤水河中游,距習水縣城28公里,是習水到赤水的中心接點,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臨水,被面環山,小鎮依山而建,水繞鎮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鄉以北約1公里的岩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長約100多米的砂質崖璧上,遺有人工開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進深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餘米。
位於南端第三穴左側1.3米處,陰刻直書漢字3行,共37字。刻文中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
崖壁中段的第四穴內,左側壁上有一淺浮雕魚圖,長0.4米,寬0.1米。魚鼓鰭張嘴,作覓食狀。
居於崖墓北端的第五穴旁摩崖石刻最多,墓門上端有一陰刻捕魚圖,圖為一隻打魚船,船內伸出一根長竿,驅鸕鶿下水捕魚。鸕鶿張嘴啄魚,一魚倉皇逃竄。另一墓門上方有陰刻直書5字,似為勒石人留名。
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屬東漢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兩漢時墓葬刻石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風格。據考證,崖墓原有墓門,以石封固,但因歷經1000多年的歲月,盜墓者毀門取走墓中隨葬品,遂成空洞無門。後來被人們誤為「巒洞」或「僚洞」。

Ⅳ 習水那個旅遊景點最合適現在帶7歲男孩去玩

去打球我的期望度

Ⅳ 貴州習水縣旅遊資源狀況及優勢

貴州習水縣的出名的旅遊資源有以下幾個:

  1. 二郎天主教堂. 離縣城42公里,距仁懷市80公里,位於二郎河與桐梓河交匯處,為白牆青瓦的廟式建築。

  2. 土城古鎮. 土城古鎮位於赤水河中游,距習水縣城28公里,是習水到赤水的中心接點,是黔中腹地西出川南的交通要道。小城三面臨水,被面環山,小鎮依山而建,水繞鎮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3. 三岔河崖墓石刻. 在三岔河鄉以北約1公里的岩上村,有一段高3米-7米不等,長約100多米的砂質崖璧上,遺有人工開鑿的崖墓5穴。洞穴大者2.34米×2.32米,小者進深僅0.76米,崖墓下距三岔河面100餘米。三岔河章武三年崖墓石刻,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屬東漢石室中的「冢」型,它既有兩漢時墓葬刻石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兼有摩崖刻石的風格。據考證,崖墓原有墓門,以石封固,但因歷經1000多年的歲月,盜墓者毀門取走墓中隨葬品,遂成空洞無門。後來被人們誤為「巒洞」或「僚洞」。

習水屬大婁山系和長江流域,位於貴州省北部,東連貴州省桐梓,西接赤水、古藺,面向重慶,背靠遵義貴陽,是貴州襟川渝、通江達海的前沿窗口。

Ⅵ 貴州省習水縣永安鎮旅遊資源和農業生產是什麼

永安鎮位於習水縣東南面,離縣城(經二郎)約60公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6°,北緯28°。東鄰二里、南與仁懷以桐梓河為界、西至二郎、北與桑木良村接壤。全鎮總面積為105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82個村民組,5546戶28057人,以漢族為主,雜居少量苗族。全鎮地勢南北兩端為狹長山脈,中部以丘陵為主,土壤主要以黃壤土、水稻土為主。地勢海拔差別大,立體氣候明顯,鎮政府所在地海拔為940米,全鎮最高海拔1536米(麻窩頂)、最低海拔450米(干溪溝),平均海拔在850—900米。鎮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鉬礦、石灰石,另外還有重晶石、瑩石、鉛鋅礦等。
倒栽洞位於永安鎮永和村,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顧名思義,「倒栽」即從洞口進入洞內後通道一直垂直向下,彷彿要整個人身體倒栽著才能進入。行至距洞口約15米,便地勢平坦,溶岩與洞內潺潺的流水融為一體,在點點亮光的照耀下,營造出一幅幅形態各異的溶岩畫,有的像春天破地而出的石筍素描、有的如層層相疊的石礁油畫、有的似光滑圓潤的石蛋水彩、有的彷彿一片簡筆勾勒的石林。穿過一道道石門,從洞口行至洞穴中央約400米,洞內猶如恢弘的音樂大廳,氣勢磅礴,洞頂平均高20米,洞底達3000平方米,面積可與6個籃球場大小相當。此外,遼闊的洞底中央還豎立著姿態萬千、粗細不一的石筍若干,周圍的石牆又鑲嵌著10餘個大小不一的分洞穴,造型千奇百怪,給人「洞中有洞,洞中有岩,岩中有水」之美感,猶如進入一個石 爛泥槽休閑避暑區位於政府所在地北面,距集鎮8.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永安經潤南到習水公路橫川而過,通往小崗、天橋、潤南、永和的通村公路由此分支而去,該區海拔在1395—1528米,是鎮域范圍最高的地方,由小崗、天橋、潤南三村交匯而成,有岩、有洞、有水、有林,是聚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天然避暑區。刻的仙境,所有游覽過倒栽洞奇觀的遊客無不嘆服它的鬼斧神工和巧妙自然。楊家園庫區位於永安鎮南面,距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東接二里鄉,南接仁懷市,北接二郎鄉,永安鎮團結村、大坪村和白鹿村諸多山峰聳峙於庫區北面一線。兩岸亘連的青山上,片片簇簇的林木倒映於碧波萬頃的庫水之中,晶瑩澄澈的滿庫碧波,被藍天白雲和飛掠的鳥影襯托,使得水光浮翠,兩岸增彩。庫區里有魚類水族20餘種和水鳥10餘種,魚兒游弋,鳥兒低掠,頗有妙趣。水庫里庫叉較多,環境優美。水庫的大壩全長200餘米,高近200米,頗象巨石橫跨湖面之上,極有氣勢。壩頂的古典式亭廊又給人提供了登壩遠望的好場所,使得滿庫美景盡收眼底。永安鎮地處習水東南面,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資源各具特色,農業生產條件十分優越,近年來,永安鎮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行農業區域化布局生產,按照「科技興農業,因地調產業,改良壯牧業」的農業發展思路,建立起了花椒(青)、有機紅糧(紅)、油厚朴和核桃(綠)、苕粉絲加工(褐)、生豬養殖(白)「五色農業」為主要支柱的特色產業,農業經濟格局凸顯,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花椒、紅糧、油厚朴、核桃、粉絲加工等示範基地,促進了農民快速增收致富。
萬畝花椒——種出永安「雙贏之花」
花椒是永安鎮黨委、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後選擇的產業發展項目,是「十二五」時期實施的主要產業之一。2011年全鎮8村種植花椒11000餘畝,按照永安鎮花椒產業發展思路,通過三年時間,每年新增花椒10000畝,到2013年實現種植花椒30000畝以上,形成「全鎮發展花椒、幹部重視花椒、戶戶種植花椒、群眾家家受益」的發展氛圍。
在產業發展中,堅持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方式,實現公司與農戶的「雙羸」。由公司出苗出技術,農戶出地出勞力,銷售生花椒時,公司入戶收購,按「二八」分成,即公司佔20%,農戶佔80%,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結機制,以降低花椒種植戶的風險,保障種植戶的經濟利益。
「政府花椒產業發展的路子就是好,不僅讓咱老百姓賺錢有了保障,而且還帶動了產業的發展。」天橋村中山組村民陳明祥高興地說。其中山組組長汪自海算了一筆賬:在這些貧瘠的山坡里種花椒一年,相當於種3年的小麥或青稞!實實在在的效益調動了農民種花椒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永安花椒種植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此外,永安鎮目前森林覆蓋率僅為18%,根據林業部門測算,種植10000畝花椒能提高森林覆蓋率6%,到2013年,全鎮森林覆蓋率將達到36%。黨政領導大力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農戶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經營、合作種植等形式種植花椒,鼓勵農戶大力開墾荒山荒坡種植花椒,真正讓荒山荒坡變「金山銀坡」,既改善生態,又增加農民收入。
有機紅糧——紅動永安「特色品牌」
「水稻一公斤大概賣到兩元錢,畝產一般1000斤,紅糧一公斤可以賣到6.2元錢,畝產至少有500斤,這樣算下來,一斤紅糧可以買到接近一斤半水稻,還不包括國家相關的紅糧惠農政策補助。今年我家種植了5畝多紅糧,純收入可以達到7000多元。」糧農鄧世勇笑呵呵地對鎮上的幹部說道。2011年,永安鎮8個村全部建設了有機紅糧示範園,形成了連片示範的紅糧基地。據統計,全鎮紅糧種植面積達到8000畝,產量突破350萬斤,產值達到1000多萬元,永安的「半邊天」也因為紅糧的生產而 「紅」起來。
產業結構的調整,過去的雞肋變成了現在的香餑餑,農民種植的積極性高漲,為擴大紅糧種植面積,促進農民增收,永安鎮因地制宜,決定實施「保八爭十」政策,即在保持8000畝紅糧種植面積基礎上,繼續擴大全鎮紅糧面積,爭取2012年全鎮面積突破1萬畝。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提高紅糧種植效益,確保紅糧豐產豐收,永安鎮還加大對紅糧種植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採取四定(定點、定人、定田、定任務)的措施來搞好技術指導。同時准備成立有機紅糧生產合作社,使永安的紅糧產業形成「公司+協會+農戶」的生產模式,保護農民利益,調動農民積極性,以實現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種植紅糧的良好局面。
油厚朴、核桃——栽出發展「後期之秀」
據《葯性論》記載:主療積年沉氣,宿食不消,去結水,消化水谷,止痛之功效。可見油厚朴葯用價值極高,市場前景廣闊。自2007年起,永安鎮就將退耕還林、水土保持、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與油厚朴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整合項目資源,使油厚朴產業的發展有了穩定的扶持政策。目前,小崗村、天橋村建設成3000餘畝油厚朴示範基地,昔日的「荒山」變成了現在的「金山」,農民收入明顯增加。
「核栽庭前眾人知」,長久以來,農村庭院前後土地由於疏於管理,導致大量土地閑置。永安鎮政府立足鎮情,以「發展庭院經濟,建設核桃品牌」發展思路,在楠木、白鹿、大坪等村栽種5萬余株「8158」優質核桃,5年後即可掛果,可以實現產值100萬元。「庭院前後栽核桃,山土田地種紅糧」成了本地村民一條種植定律。隨著對鎮情的不斷深化認識,永安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改變種植觀念,逐步把核桃由庭院向山區拓展,建成白鹿、小崗500畝核桃示範基地,畝產值可達到6000元。目前,天橋村、小崗村廣袤的崇山峻嶺,荒山荒坡均有婆娑的核桃樹,核桃栽種規模已由零星種植向規模化發展,管理由粗放向規范化基地發展,永安發展核桃產業在觀念、方式、數量、質量上實現質的飛躍。
紅苕粉絲——產品加工「天時地利」
廣大農村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但缺少深加工。以小崗村為例,一戶平均種植3-4畝紅薯,全村一共種植有1000多畝紅薯,但現實的狀況是,村民種植的紅苕大部分被當成初級飼料喂養牲畜了。沒有對其進行深加工。而把紅苕加工成苕粉絲,可以大大提高紅苕經濟附加值。據了解,紅苕在本地只能賣2-3毛錢一斤,而苕粉則能賣2-3元錢一斤,另外,加工粉絲過程中留下的紅苕渣可以喂養牲畜,從而可以形成一條特色農業產業鏈。
為實現這一目標,鎮政府緊緊抓住「三個接近」,即接近原材料地、接近遵赤高速公路、接近興隆煤礦市場的區位優勢,按照「誰承包,誰組建、誰受益」的原則,建立了白鹿粉絲專業合作社,使永安的農產品加工走上了「基地+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提升了紅薯的經濟附加值,使農民充分受益。
生豬養殖——養鼓農民「錢袋子」
白鹿村向家山組生豬養殖大戶向天權,利用鎮出台的產業結構調整優惠政策,2007年投資2萬元,在村南建起佔地2畝的生豬養殖場,建豬舍8間,並從外地引進優良生豬3頭,進行繁育飼養。遇到疑難問題,他就邀請畜牧獸醫技術員上門進行技術指導。並訂閱了《種養新技術》、《中國畜牧獸醫報》等多種報刊,使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現存欄母豬4頭,仔豬30頭,年出欄生豬20餘頭,年純收入達到2萬余元。在他的示範帶動下,目前向家山組20戶均50頭以上的畜牧養殖小區2個,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元,生豬養殖是畜牧發展的主導產業。2010年全鎮生豬存欄已達到13561頭,戶均產值3000元。同時,鎮黨委、政府積極幫助養殖戶貼息貸款近50萬元,建立了20戶人均50頭畜牧養殖小區5個,年產外三元仔豬500頭以上仔豬場3個。目前,以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生豬養殖模式已初見成效,同時,在相關部門技術人員的輔導下,永安鎮充分發揮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全鎮生豬養殖正朝著「豬—沼—糧」特色農業方向蓬勃發展。

Ⅶ 寫寫一篇習水旅遊景點的作文300字

旅行~那我的目的地是哪裡呢?是那飄渺的仙境,還是那險惡的世俗……

對了,我們用不著去在意目的地是哪裡,只要看沿途的風景就可以把到達目的地的喜悅、悲傷全都拋在一邊。可是真的可以那樣嗎?我們真的可以不去在意目的地嗎?

當然不可能了。不管我們中途經歷了什麼,我們總還是要到達我所必須到達的地方,那個地方就叫做「目的地」。

中途的過程固然重要。你在旅行中看到了無數的美好,受到別人的熱烈追捧……在你到達目的地的時候,發現你原本嚮往的目的地是那麼地一紋不值、那麼容易侵害人心人性。就這樣,你被它感染了,你也變的和它一樣的丑惡了。原來追捧你的人還會那麼地一如既往?不會的,他們只會唾棄你,貶低你……

這樣看來有怎麼值得呢?雖然過程是那麼地風光,但到頭來還是留下了千古罵名。不過我們也曾經風光……不後悔……

我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我。

我們為何不放棄那一紋不值的目的,只需要漫天地飄盪。走到哪裡,欣賞沿途的風光。時而贊美、時而貶低;時而高興、時而悲傷……

這樣不是比有目的的旅行更有意義嗎?不如我們哪裡也不去,站在橋上看著過往的人群,看著他們的喜怒哀樂,看著世間百態不也是沒有意義的嗎?

可是那樣沒有了親身體會的感觸,沒有那麼深刻的記憶。那些感想也會一瞬即逝。

我看啊。我們還是繼續旅行吧……不要去管那可惡的目的地;偶爾站在橋上看風景,為自己將要遇到的困難做好准備……

告別那可惡的目的地,為了自己,為了精彩,管它的。讓可惡的目的地去死吧!我們只需要沿途的可愛的風景……


Ⅷ 習水丹霞谷的基本介紹

丹霞谷旅遊度假區,位於貴州省習水縣三岔河,面積達30平方公里。地處貴州習水國專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屬系國家級森林公園、其地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景區自然景觀品位極高,為地球同緯度上面積最廣,保存最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