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市場監督管理抓黨建促全域旅遊

市場監督管理抓黨建促全域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3-10 05:27:04

『壹』 如何發展全域旅遊 政府工作報告

發展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
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1+3+N」全域旅遊綜合執法管理什麼意思

一是實行旅遊綜合執法改革,建立「1+3+N」全域旅遊綜合執法管理體制,設立回3個旅遊警察、旅答游工商、旅遊巡迴法庭以及N個旅遊服務機構。

二是「國企+民企」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組建黑山谷旅遊投資有限公司、魚子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7個區屬國有平台公司,代表政府進行全域旅遊產業投融資和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成功引進東方園林集團、重慶萬盛青年匯旅遊管理有限公司等民營市場主體11家,開發建設記憶「157」、萬盛FAMILY、夢幻奧陶紀主題公園等14個旅遊景區和項目。

『叄』 旅遊大數據如何推動全域旅遊發展

大數據在旅遊行業主要應用於旅遊市場細分、旅遊營銷診斷、景專區動態監測、旅遊輿屬情監測等方面。通過旅遊大數據,對遊客畫像及旅遊輿情進行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協同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推動旅遊服務、旅遊營銷、旅遊管理、旅遊創新等變革。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從供給角度分析來看,全域旅遊是供給側改革,大數據帶來旅遊目的地戰略定位、精準營銷與業態創新。從需求角度分析來看,供給側改革歸根到底服務於遊客,大數據要立足於建立面向價值生態系統的智慧旅遊。全域旅遊的最終目的是為遊客提供更多的服務與體驗。
從產業融合角度分析來看,在旅遊+互聯網下,利用大數據破除產業發展的藩籬。全域旅遊強調資源配置,大數據時代下的資源配置,其實就是利用數據數量、維度與廣度,綜合分析各類信息,對整個區域的經濟及產業發展、交通區位、旅遊資源、遊客市場等旅遊狀況在數據空間內對其進行時空重構,以最優的分配原則進行資源配置。
從產業監管角度分析來看,大數據有助於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全域旅遊要實現遊客滿意,必須盡量避免與減少遊客的「負面感受」。

『肆』 景區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有哪些舉措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伍』 發展全域旅遊需要怎樣的現代治理機制

近年來,旅遊行業不斷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1+3」旅遊綜合管理體制應運而生,其中「1」是指旅遊發展委員會,「3」分別是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和工商旅遊分局。目前,全國已有21個省區市成立旅遊發展委員會,13個省區市設有旅遊警察,各地綜合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兩會期間,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問題也引起了部分代表委員的關注。
對於全國各地爭相成立旅遊委、全面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政協主席杜宇新表示,「這體現了各方面對旅遊事業的重視。做好旅遊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加強統籌協調性,成立旅遊委可以更好地統籌各方資源、力量,對推動旅遊產業發展很有好處。」
「旅遊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目的地建設、財力投入、多方協調……」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鄭福田指出,一個旅遊景點的打造,有時候要跨越盟市旗縣,「這就需要有一個上位機構統籌協調。成立旅遊委便於調動各種資源,集合各方力量,更便捷、更有效、更得體地推動旅遊工作。這既有戰略籌劃意義,又有戰術推動和執行意義,非常好。」
全國政協委員、西南大學教授夏慶友表示,旅遊涉及旅遊、農業、交通等多個部門,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很多難題需要多部門合作,聯合出台相關政策,集中各類資源,才能推動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據了解,目前旅遊市場綜合監管正在形成從行業單打獨斗到黨委、政府統籌推進的新格局。一些地方在「1+3」基礎上,積極摸索和創新,形成「1+3+N」多種模式,成為推動全國旅遊市場秩序趨勢向好的核心力量。正如李金早所說,我們要有適合全域旅遊格局的體制機制,從過去部門單一管理過渡到綜合管理,要建立適合全域旅遊時代特點的現代旅遊治理機制,有效緩解綜合產業和綜合監管與原有體制之間的矛盾。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朱國軍說,在全域旅遊時代背景下,張家界已經建立起旅遊警察、旅遊巡迴法庭、旅遊檢察院等旅遊市場綜合監管體系,形成了旅遊監管、稽查的協調聯動機制,實現統一執法、統一協調、統一聯動。「特別是旅遊巡迴法庭,在流動式辦案過程中,很好地發揮了釋法功能。張家界還在各景區景點建立起涵蓋武警、安監、消防等執法隊伍的緊急救援系統,強化對不同警種執法隊伍的旅遊業務培訓,在旅遊重點時段、重點地區開展執法保障,各個部門和遊客反映良好。」
「全域旅遊時代的綜合管理,最重要的是通過建章立制,發揮好體制機制創新對景區等企業的管理、服務和指導職能。」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副會長秦福榮表示,當前,不少地方試行「1+3+N」綜合管理體制,國家旅遊局在不斷加強對A級景區的監管,這就要求景區不斷提升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真正讓遊客賓至如歸。
景區作為旅遊市場最受關注的主體之一,應如何加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秦福榮建議,應堅持以人為本、遊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善於接受遊客、媒體和社會監督,調動各方面的社會資源,試行旅遊服務質量監督員、觀察員、評論員等機制,及時為景區發展問診把脈,及時發現並解決景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十三陵全域旅遊建設初步完成,由中景合天研發的旅遊執法協同聯動平台,實現了公安、旅遊、稅務、發改、工商、城管等部門的協同聯動,使其可以最快速度收集證據、依法處理。

『陸』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對我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柒』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捌』 如何踐行「全域旅遊」概念 全域旅遊的落地時代

全域旅遊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從景點旅遊模式走向全域旅遊模式,具體要實現九大轉變:
一是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和管理到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轉變。破除景點景區內外的體制壁壘和管理圍牆,實行多規合一,實行公共服務一體化,旅遊監管全覆蓋,實現產品營銷與目的地推廣的有效結合。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從景點景區拓展到全域。例如,要從景點景區和城市的旅遊廁所革命拓展為景點景區內外、城鄉一體推進的全面廁所革命。
二是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行分類改革,公益性景區要實行低價或免費開放,市場性投資開發的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也要限高,遏制景點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勢頭,打擊亂漲價和價格欺詐行為,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
三是從導游必須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閉式管理體制向導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動的開放式管理轉變。實現導游執業的法制化和市場化。
四是從粗放低效旅遊向精細高效旅遊轉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引導旅遊需求,實現旅遊供求的積極平衡。
五是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
六是從旅遊企業單打獨享到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充分調動各方發展旅遊的積極性,以旅遊為導向整合資源,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建立旅遊發展共建共享機制。
七是從景點景區圍牆內的「民團式」治安管理、社會管理向全域旅遊依法治理轉變。旅遊、公安、工商、物價、交通等部門各司其職。
八是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形成綜合產業綜合抓的局面。
九是從僅是景點景區接待國際遊客和狹窄的國際合作向全域接待國際遊客、全方位、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轉變。最終實現從小旅遊格局向大旅遊格局轉變。
這是區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是旅遊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大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希望對你有幫助。

『玖』 如何構建全域旅遊保障體系

據報道,5月份文化和旅遊部未來將持續開展旅遊市場秩序整治行動,繼續鎖定市場頑疾,針對「不合理低價游」、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購物消費、「一日游」亂象等突出問題,加大整治力度,不斷凈化旅遊消費環境。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相關負責人尚生龍表示,大眾旅遊時代,全域旅遊成為國家戰略,旅遊業從單一景點景區模式向綜合目的地統籌發展模式縱深轉變。在這個背景下,就更需要建立適應全域旅遊時代的假日管理保障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不光是假日旅遊,全域旅遊也有「全時旅遊」的概念,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立體化保障未來還需要立法層面的跟進。

文章來源:央廣網

『拾』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逗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地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逗依賴症地。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地,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