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保靖縣做什麼生意好
保靖縣的市場太大了,適合的商機還是很多的,不妨先對保靖縣的市場做一些細致的調查,注意去觀察市場上的發展動態,看看都有一些什麼行業是未來會發展的比較好的,就可以去這種行業找項目,可以去做那種投入小的新產品,因為投入小,所以風險會很低,只要風險低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
Ⅱ 保靖縣的經濟建設
保靖縣是中國最大的酒陶瓷包裝容器生產基地,有「中南陶都」之美稱。保靖陶瓷業已成為保靖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之一。
2013年,保靖縣工業增加值13.06億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6.79億元,下降44%。規模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3.12億元,增長22.8%;重工業增加值3.67億元,下降61.7%。保靖縣規模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76億元,比上年下降47.6%;實現利稅0.92億元,下降61.3%。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0.11億元,下降108.3%。其中,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為0(不含碗米坡電站);股份制企業-0.19億元,下降115.4%;其他企業0.08億元,下降20.0%。規模工業企業從業平均人數0.23萬人;產銷率99.9 %,上升5.2個百點。
2013年,保靖縣建築業總產值5.49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建築業增加值2.08億元,增長10.5%,占保靖縣生產總值的5.8%。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0.08億元,增長68.6%,房屋施工面積15.50萬平方米,增長36.5%;房屋竣工面積5.9萬平方米,下降14.5%。 2013年,保靖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8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60億元,增長1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08億元,增長18.4%。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零售額0.99億元,增長14.1%;零售業零售額5.92億元,增長13.1%;住宿業零售額0.36億元,增長12.0%;餐飲業零售額1.41億元,增長11.9%。
2013年,洞山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普戎鎮亨章村實現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初檢;新增國家自然保護區1個(白雲山);三星級酒店1家。全年接待旅遊人數47.1萬人,實現旅遊收入1.5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0%和34.9%。
Ⅲ 2016年保靖縣十三五規劃從產業開始么
保靖縣發改局認真開展「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摸底工作。完成了《保靖縣「十三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表(初稿)》,初步收集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157個,總投資248億元,2016至2020年計劃投資215億元。主要包括:基礎設施項目39個,投資規模70億元;優勢產業項目27個,投資規模40億元;新型城鎮項目33個,投資規模37億元;生態文明項目27個,投資規模51億元;民生事業項目31個,投資規模50億元。同時,經過篩選論證,編報了《保靖縣擬納入省、州「十三五」規劃的重大項目》,共收集項目55個,總投資過億元項目49個。
目前,《湘西州「十三五」規劃的重大項目表(徵求意見稿)》共收集項目276個,保靖擬納入全州「十三五」規劃項目121個。其中單列實施項目11個,總投資75.5億元。分別是:S317保靖遷陵至龍溪公路、S262保靖遷陵至夯沙公路、保靖縣竹子坪電站、保靖縣西水東調工程、保靖呂洞山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工程、保靖酉水生態文化旅遊風光帶建設項目、保靖縣酉水流域考古遺址公園綜合開發與保護項目、保靖縣公共服務網路化平台建設、保靖縣老城區提質工程、保靖縣城東新區拓展工程、酉水大道續建工程;打捆實施項目110個,包括S262保靖夯沙-吉首(保靖段)、湘西州旅遊干線公路建設(吉恩高速—烏龍山景區—里耶古城—白雲山—張花高速旅遊公路,芙蓉古鎮—保靖四方城—里耶古城旅遊公路)、湘西州電網(保靖)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湘西州重點水源樞紐及小型水庫工程(保靖三岔河煙基水源工程)、湘西州大中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保靖長潭中型病險水庫及獅子橋、雙溶灘大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湘西州茶葉生態園建設(保靖縣黃金茶生態園改造1萬畝,新造1.5萬畝)、土家族生態文化鄉村游精品線路建設(保靖首八峒)、苗族生態文化鄉村游精品線路建設(保靖呂洞)、自然保護區建設(白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項目。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保靖縣「十三五」發展規劃市場前瞻與投資潛力分析報告》
Ⅳ 保靖縣塘口灣水庫群及水利工程的建設對生態、經濟、環境的改善
6.1.3.1 塘口灣水庫灌區基本水利狀況
研究區地下水主要賦存於岩溶裂隙、管道中,地下水類型以白雲岩裂隙、純灰岩裂隙和溶洞-地下管道水、不純灰岩溶洞裂隙水為主。地下水埋藏深,動態起伏變化大,時空分布極不均,開發利用困難。而區內地表岩溶極為發育,岩溶漏斗、落水洞、豎井和裂隙等直接相互連通,地表入滲系數較高,可達0.5~0.7,使大部分降水直接滲入地下岩溶管道系統成為地下徑流排泄。由於地表土層薄,坡度陡,保水蓄水條件差,使得大氣降水僅有少量轉化為地表徑流,因此,地表水徑流量不足,大多數的地表溪流都呈間歇性的溪流,所以,在大部分岩溶槽谷和窪地農田集中區,普遍存在缺水問題,水田不保收,群眾飲水十分困難。而有些岩溶盆地(窪地),降水時常因岩溶管道狹窄,或因通道被淤積,或因局部排水不暢而產生洪澇災害,如迫逼洞、龍車洞盆地(窪地)以及耳落-馬落岩溶槽谷等,一旦連續降水超過50mm,農田常常被淹沒成災(圖版Ⅲ-4)。
為了解決農田灌溉、人畜飲水等問題,區內修建了大量的山塘、水庫,用以蓄水灌溉。研究區現有13座水庫,組成水庫群體,分布於保靖縣城南部的水銀、陽朝、梅花、復興4個行政鄉鎮區域內。水庫群採用長藤結瓜的方式,將灌區內現有的13處小型水庫及102口山塘、81處溪壩、134口泉井等串聯成一體(圖6-3),水庫群總庫容為1164.93萬m3,而區內的山塘、河壩等其他小型水利設施還可提供水量約500萬m3。灌區規劃設計總乾渠1條14.9km,乾渠8條49.32km,支渠19條68.34km,渡槽3座194m,倒虹吸管6座1840m,隧洞12處4740m等渠道,將水庫群串聯成一體。
圖6-3 研究區水庫群分布圖
此外,白岩洞地下河的開發,可解決5萬多人生活用水和2700畝農田灌溉用水。根據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的地下河流量觀測資料,最大流量大於500L/s,最小流量為27.0L/s,採用月平均最小流量作為城鎮供水開采資源,開采量為2514.24m3/d,即可保證城鎮供水。在農灌期除城鎮供水外,還可為農田灌溉提供13344.48m3/d灌溉用水,因受流量變化影響,各月可灌面積不同,最小為2200畝,最大為5300畝。這僅是1999年特定年份的情況。若是枯水年,灌溉用水只有1999年的一半,預測平均為6129.00m3/d,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塘口灣水庫群灌區的水庫堵漏及48.562km長的渠道工程建成後,渠道引水高程達到海拔395m,使位於395m高程以下的旱地、望天田或部分水稻田等均引水灌溉。所以,在395m以下的土地利用可以得到重新調整,改變原來的耕作方式,如原來的望天田變為灌溉田,旱地變水稻田,某些荒地、草地調整為果園或經濟林。而海拔標高在400m以上的一些荒山、草地則種植水源林和種植經濟林,以達到封山育林,恢復岩溶生態環境,防治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的目的。灌區水庫群工程的建成,促使土地利用的重新調整,目前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整(表6-5)的統計數據表明,區內林地佔總面積的35.33%,灌叢、荒草地佔總面積的13.42%,退耕還林地佔總面積的18.66%,水田和旱地佔總面積的23.86%,水域占總面積的4.25%,其他建築用地佔總面積的5.14%。水庫群工程的建成不僅調整了土地利用現狀和耕作方式,也增加了群眾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兼有防洪、養魚、城鎮供水、山林涵養、環保等綜合效益。
表6-5 塘口灣灌區土地利用類型調查統計表(2001年)
6.1.3.2 灌區的經濟效益
灌區水庫工程的完善,可新增加灌溉面積17367畝,其中,旱田變水田為10179畝。從而使全灌溉區旱澇保收面積達到20337畝,人均0.918畝。年可增收糧食311萬kg,人均增糧102.7kg,人均純收入增加103元。水源的解決,不僅將原來粗放型的耕作方式改為精耕細作,同時既提高了復墾指數,提高了土壤肥力和成熟度,糧食增加,也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值得一提的是,僅梅花和平村在2001年就將700畝的荒坡、荒草地重新開墾、整理的旱地改為水澆田,還有幾百畝調整為果林,改變了種植結構,得到了相應的經濟收入。有了糧食,以糧促養,畜牧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同時,由於有了水庫水的澆灌,經濟作物的輪作、經濟林或果林的種植也得到相應的調整,其產量得到了增加,質量也得到了相應的改善,其經濟收入得到了相應的提高,特別是果林已由原來的0.7km2增加到目前的2.71 km2,而且果樹的品種相應增多,果質也得到了改良和提高。同時,對易澇易旱的岩溶窪(盆)地進行改造,引水灌溉或疏導岩溶通道,增大谷(窪)地排澇,根除洪澇災害,增加宜農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經濟收入,如陽朝鄉迫逼洞岩溶窪(盆)地,農田面積大,是主要的岩溶內澇區,於1999~2000年間,通過對窪(盆)地底部的地下排水口進行疏導岩溶通道排洪,同時,修建水渠引入灌區,使之成為旱澇保收田。此外,對於排水不暢,地下水淺埋藏所引起的土壤潛育化趨勢和冷、濫水田,亦疏導地表和地下水。這些效益已使群眾初步擺脫貧困,逐漸富裕起來,隨產業結構和種植、養殖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水利工程建設的加強,增加蓄水量,抓好水利配套工程,充分發揮現有工程的作用,擴大水澆田和水澆果園的面積,還會有更大的經濟效益。
6.1.3.3 灌區生態環境的改善——生態效益
隨著灌區水庫設施工程的完善,灌溉面積的增加,水源的解決,促進了土地的精耕細作;實施套種或適時輪作,復墾指數的提高,糧食的增收以及經濟收入的提高,促使區內群眾種養結構的不斷調整。對坡度小於25°坡耕地進行坡改梯,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還林,而19%的荒山還草(面積為8km2),目前,灌區81%以上的荒山已種樹,大約有33.85km2的荒坡地已退耕還林,現有的面貌是:少數成為水源林山,多數光山長滿小樹苗(圖版Ⅳ-2)、灌叢和草叢,部分低山變成油桐山或茶山、柑橘山(圖版Ⅳ-3)、板栗山、梨山,少量待開發的荒草山或砂土山。
岩溶生態環境的改善,主要依賴於森林植被的恢復,因為,森林植被是生態最穩定,生物量最大的生態系統,它能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林業專家估算,我國森林的水源涵養,防止水土流失,保健療養等加起來有600億元的價值,而木材的價值只相當於整個價值的1/15。另據國內外科學家驗證,如果一個國家的森林蓋率達到40%,而且分布均勻,就可以基本上做到風調雨順,很少有自然災害發生。森林植被對整個陸地生態系統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是自然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重要樞紐。岩溶石山區森林植被的恢復,具有涵養水源、防止表土沖刷,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減少自然災害,改善區域氣候,凈化空氣等綜合生態作用。據測定,一畝林地每年可比一畝裸地多蓄降水20m3,5萬畝林地就可多截流降水100萬m3,相當於一個小型水庫的容量。因此,森林植被素有天然「綠色水庫」的美稱,所以,在灌區岩溶生態環境的建設中,森林植被的恢復尤為重要,它是改善區內岩溶生態環境諸多措施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要保護灌區現有的森林、灌叢、草地,擴大造林面積,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全面規劃,分步實施,持續不斷地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在逐漸恢復山地森林植被的同時,配合退耕還林政策加速丘陵、陡坡地等宜林地的人工林建設,同時也搞好農田基本建設,大力營造護田林、水土保持林、用材林、薪炭林等,從根本上改善岩溶生態環境。這對於減輕和防止旱澇災害、涵養水源,防止土地退化,增強生態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實施水利水保工程,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推廣先進的農耕措施,對保證農業生產的穩產、高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由此可見,岩溶生態環境的建設,其核心就是植被和水、土的綜合治理。整治水、土是一種見效快的治標的工程措施,而整治植被是一種見效較慢的治本的生物措施。所以,對岩溶生態環境的建設,必須採取近期和遠期、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方法,以恢復和重建岩溶生態環境為目標,以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前提,對有優勢的資源立足長遠,兼顧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進行系列產品的開發和加工,注重保護資源和環境,使資源盡可能地得到多層次的高效持續利用,逐步實現產業化開發、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優化結構、美化環境,發展岩溶地區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培育龍頭產業,強化支柱產業,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以其促進區內經濟的協調快速和可持續發展。
Ⅳ 湘西保靖縣旅遊景點
保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奇秀。境內酉水河是湘西最神秘、最具特色、最具旅遊開發前景的母親河,僅縣城遷陵至里耶河段就有漢代四方城遺址、摩天石刻「天開文運」、江口紅石林、陡灘民族風情、碗米坡生態平湖游、首八峒八部大王廟、魏家寨西漢古城、里耶秦簡等60餘處景點。呂洞山、小寨溝、苗家邊牆等其它景點也千姿百態、各展風騷。
保靖縣自古為土家族、苗族繁衍生息之地,文化積淀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如:三萬年前的東洛舊石器時代遺址:漢代遷陵縣城(四方城)遺址:戰國糧窖和湘西僅有的漢代青銅冶煉場;春秋戰國古墓群:唐代的酉水岩墓葬;明代史稱「東南戰功第一」的土司彭藎臣營造抗倭戰艦艨艟的遺址;酉水摩崖石刻之最「天開文運」;土家族調年節、擺手舞、茅谷斯、哭嫁歌、打溜子、唱山歌以及苗族趕秋、四月八、挑蔥會、武術、猴兒鼓、唱苗歌、趕邊邊場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等。
保靖縣旅遊資源以酉溪園風景區和黔山土家民俗景區、呂洞山風景區、小寨溝景區為主。
酉溪園風景區
酉水,古酉溪。《水經注》說:「洞庭西一帶,四面多山,山下有五溪分流。謂雄溪、酉溪、滿溪、沅溪、辰溪」。酉溪為五溪中長闊之首,具百節名灘,在歷史上富有盛名。酉水為三源匯流。主源出湖北省宣恩,鶴峰間。西南流至湖北來鳳縣,稱白水河。入湖南省龍山縣,合果利河,復折湖北來鳳縣漫水,伏入卯洞,出西福司,入重慶市酉陽縣境,稱北河。折轉東流,與重慶市秀山縣出中源水東北流來,匯於「兩江口」,入湖南省龍山縣、保靖縣境始稱酉水。途中受龍山縣洗車河水。南源出貴州省松桃縣西,東流達重慶秀山縣境,入湖南花垣、保靖縣,曲折趨保靖縣西8公里處「江口」匯入主源。又流經保靖縣城北、永順縣芙蓉鎮(王村),古丈縣羅依溪口,折轉東南流,注入沅水。酉水主源流程600公里,其中保靖站81.3公里,多年平流量453.6立方米/秒。
酉溪園風景區。以遷陵為中心,上至碗米坡大壩,下至梅花鄉他沙村,全長約40公里。景區內主要景點有:遷陵古城遺址又名四方城,位於保靖縣城東約3千米的龍溪鄉要壩村酉水河邊。漢高祖五年(202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在此正式置縣,始稱遷陵縣,隸屬武陵郡。後來,歷代雖不斷更名,其治所仍未動。直至五代取消遷陵縣,此地是近600年的縣城治所。
近年,在此遺址內搶救性發掘了幾十座戰國、漢、唐墓葬,出土青銅、陶瓷器物數百件,其中,國家級文物多達數十件。古城中心至今尚未發掘,是州內的「史海迷宮」。湘西州唯一的青銅冶煉場就是1993年在此遺址內發現的。
酉溪森林公園
距縣城中心僅一公里,公園佔地1030畝。三面環水,一面倚山,由南向北走向。島上丘陵起伏,林木蔥郁,島鳴上下景色宜人。西側絕壁上有人工鑿就的岩墓葬穴三眼,有人工鑿就的石洞中「帝母廟」遺址。西面調年坡腰,有毛澤東國文業師袁吉六先生的墓塔。墓塔正中嵌的大理石碑上刻有毛澤東親筆題書《袁吉六先生之墓》七個金光大字。背面刻有1965年章士釗、郭沫若先生對袁學識的對聯評價。章:「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斯人教天下英才」。半島之東瀕臨酉水南去北還的九十度拐彎之岸,凸起一丘,似扭頭回看遷陵古鎮,名「望鄉台」與此相崎的對岸是絢麗多姿的「石樓洞」和挺拔高聳的「孝子岩」。半島中心有一較高的坡,名「將軍山」。曾是明朝嘉靖年間,抗倭將軍彭藎臣設練兵閑暇時,在此坡上與官兵談心和散步的去處。
華峰山
位於酉水北岸保靖縣城東側,與天堂坡東西相望。東眺居高臨下的故遷陵縣遺址「四方城」,它是酉溪森林公園半島的倚山,海拔約701米。涵蓋龍溪鄉土毖村、麻陽洞、自生橋、五子岩,西側山腰間有一巨石撐雲似掌,名「華峰仙掌」。
酉水岩墓葬群
酉水河,人稱湘西的母親河。臨河的懸崖絕壁上有土著先民的岩墓葬二十餘處。有的為天然溶洞,有的為人工開鑿;有的見方兩米多,有的小得難以容身,有的內壁裝飾花紋,有的粗糙簡陋。其數量之多,規模之異,實為罕見。
Ⅵ 保靖縣的旅遊名勝
保靖境內酉水河是湘西最神秘、最具特色、最具旅遊開發前景的母親河,僅縣城遷陵至里耶河段就有漢代四方城遺址、摩天石刻「天開文運」、江口紅石林、陡灘民族風情、碗米坡生態平湖游、首八峒八部大王廟、魏家寨西漢古城、里耶秦簡等60餘處景點。呂洞山、小寨溝、苗家邊牆等其它景點也千姿百態。
保靖縣自古為土家族、苗族繁衍生息之地,文化積淀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如:三萬年前的東洛舊石器時代遺址:漢代遷陵縣城(四方城)遺址:戰國糧窖和湘西僅有的漢代青銅冶煉場;春秋戰國古墓群:唐代的酉水岩墓葬;明代史稱「東南戰功第一」的土司彭藎臣營造抗倭戰艦艨艟的遺址;酉水摩崖石刻之最「天開文運」;土家族調年節、擺手舞、茅谷斯、哭嫁歌、打溜子、唱山歌以及苗族趕秋、四月八、挑蔥會、武術、猴兒鼓、唱苗歌、趕邊邊場等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等。
保靖縣旅遊資源以酉溪園風景區和黔山土家民俗景區、呂洞山風景區、小寨溝景區為主。 保靖黃金茶源於距今400多年古老、特異、珍稀的地方野生茶樹品種資源。至2011年底,保靖縣黃金茶茶園總面積已達3.6萬畝,可開采面積1.1萬畝,范圍覆蓋48個行政村5500多戶3.25萬人,超過100畝的種植大戶有80餘家,2011年全縣實現黃金茶總產值8500萬元。同時,保靖注冊了「保靖黃金茶」國家地理證明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