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倫敦的旅遊路線
英國:迷人倫敦雙層巴士觀光游、溫莎古堡5天3晚自由行
推薦行程:
第1天 上海-倫敦
航班:維珍航空VS251(1210/1730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倫敦西思羅機場)
第2天 倫敦一日游(早餐)
倫敦市區雙層巴士一日觀光游
110鎊5天窮游倫敦
回來兩三天了,還是來不及更新blog,因為事情太多。在倫敦的時候,沒有帶手提(當然啦,住zone 2最邊邊上的hostel還是對著公墓的六人間,哪裡敢帶啊^_^),唯一寫下的是我已經忘記了內容的幾張postcard,在排隊等待進入上議院的時候隨手寫下了許多感想。anyway,趁著記憶殘存,記下我的倫敦行。
day 1:三個小時的汽車後(我定的票只要1鎊哦),我於下午一點半到達了倫敦。victoria coach station 的information center什麼都要錢。於是作罷,拿出手中預先准備的地圖,開始了我的徒步倫敦啊。問了幾個人以確保沒有走錯了方向,一路經過女王的馬廄(走過真的有點臭味的),來到了白金漢宮,可惜只有每年8 月9月對外開放。穿過st james park,看到了st james palace,繞路又回到了websminster 橋,站在橋上欣賞遠處的london eye,因為不打算去的。看到了可愛的大笨鍾(長得不笨啊)。繞回wihte hall,為的是張望下唐寧10號,發現white hall上很多的塑像,可惜我都不知道是誰,10號外很多人舉著牌子在示威,可惜啊,我不敢拍照,怕群情激奮欺負我孤身一人。沿著white hall一路走,掃過宴會廳之類的景點。這個時候心情還是興奮的,一點也不覺得背後的書包很重。走啊走,一直往北。來到了聖加法羅廣場,嗯,雖然很有名,但是我不覺得有什麼稀奇的。經過liecester square,看到了所謂soho區,好了我接近目的地了,LSE。到達之前在M記吃了點東西,見到了SP,和他聊了會。晚上五點半,open evening,見到了pencil,不過只有匆匆一個小時,大家就分開了。晚上留宿朋友宿舍,其間感想n多,不過屬於私人事情啦,不在這里blabla啦^_^。
統計:今天負重走路5公里以上,竟然不覺得累。估計是亢奮的。剛開始走的時候,心情真的很興奮。所以忍不住打了個電話回中國。一個人玩最大的問題是興奮的時候沒人分享。
Day 2:離開朋友的宿舍,買了一張三天通票(15鎊多還好吧),先奔赴hostel,放下我的衣服等重物。我住的地方確實有點臟,不過確實就在地鐵旁邊,意外著就算我晚上出行都很安全。而且10鎊一個晚上實在很便宜了。so,還行吧……轟隆隆,利用地鐵奔赴我的目的地,聖保羅大教堂。教堂真的很美很美。黛安娜的婚禮在這里舉行。在教堂里呆了好久,快三個小時吧。這里的audit guide竟然有中文,花3鎊租了一個,一個人靜靜的聽這里的故事。在耳語廊用中文說了幾句悄悄話,不知道有沒同游的人聽得懂中文。最終爬上了stone gallery 和golden gallery,遠眺倫敦城。那天風有點大,在一百多米高的地方,坐在椅子上啃了一個muffin一個蘋果。算作午餐。然後就離開了聖保羅了。
離開聖保羅,繼續沿地圖前行。算作徒步舊倫敦城吧。經過了許多景點,比如英格蘭銀行等,一路往東,看到了巴黎彭批杜設計者設計的一棟樓,很醜啊,還算景點(汗……),走走停停,看到了大火紀念碑,就是這場大火,燒出了今天美麗的london吧。不過之前的死傷,也是讓人難過的。過了橋(應該是london bridge),來到了南岸。
南岸並沒有很多出名的景點,除了london dongeon。但我有我的目的地啦。去了south walk cathedral,這是當年莎士比亞做禮拜和工作的教堂※經過了一個無名的open market,在這里打量真正的當地人吃什麼喝什麼。特意跑去那個叫Lxxxxxxx Market的地方(忘記了名字了sorry)。18世紀已經矗立在河邊的一處地方,中國的絲綢和茶葉遠航萬里後,在這里登岸走向london和歐洲。轉完後回到河邊,已經接近天黑,這里的晚霞不如我們那的艷麗,是淡淡的紅,月亮很美。附近有座比較現代的city hall,上傳的照片里有一張有,就是和tower bridge在一起一個蛋蛋建築。河邊完全黑下來的時候是快五點半吧。快步走向london bridge station,去我預謀中的目的地,west end。
來到west end(位於soho區),發現即使所謂打折票依然很貴。拿了一本宣傳手冊,仔細研究究竟要看哪一部。花了半個小時研究出來,又安靜的在M記坐了會兒,實在太無聊,四處亂逛,發現那天竟然是BFI倫敦電影節的最後一天。嗯,三百多部電影會在這期間上映,真好。好多人聚集在一個電影院前面,因為據說會有明星來。張望了一會,無奈位置不好,只看到涌涌人頭。六點四十五分去到其中一個訂票中心,決定我要買《悲慘世界》的票,無奈的是訂票中心電腦出了問題,查不到坐位什麼的。於是那個人說,自己去那個theater買吧。可憐的我,花了20分鍾,跨越中國城,才去到那個theater。theater裡面最好的票要50鎊,我又貪心的想給我的首次musical 有個最好的體驗。於是走出theater,站在外面掙扎著要不要花那50鎊。結果,看到了黃牛黨!!!!!!沒想到英國也有這種好東西啊。就在theater門口完成交易。20鎊!!!stage!!最中間的位置!!!簡直太棒了!!!
Day 3:今天來到了西敏寺,西方國家的人和我們很不一樣,假如我們要紀念一個人,絕對不會任後世n個人踩在埋葬他們的地方,或者放在觸手可得的地方(盜墓賊多容易混啊這樣),西敏寺給我的總體感覺沒有st paul『s cathedral震撼大。總體感覺比較陰森,大概死人太多的緣故。最近一次舉世矚目的葬禮大概是黛安娜吧,不過她沒葬在西敏寺。事實上,近代的皇族更喜歡葬在行宮里。對於西敏寺,或許我更感興趣的是我最愛的詩人之角吧。其實不是只有詩人,而是作家。我親愛的jane eyre只有幾行簡單的字,連頭像都沒有,真慘。
西敏寺出來,奔赴我的目的的,house of parliment。不為什麼,為的就是去親身感受下真正的政治。那天是星期五,剛剛好只有上議院開了。
下面的文字是摘取去部分那天隨手記的:
溫暖陽光下排隊二十分鍾,進到了室內繼續排隊。竟然還要安檢,而且滿嚴格的,要全身搜身,如同在好萊塢電影常見的場景一樣。莫名想到關於搜身的雖是女的,要是我是女同性戀會不會覺得被侵犯啊(忽然想起《crash撞車》里的場景)。坐在這里等候,不知道我們中國的人民大會堂是否可以這樣隨意參觀呢?假如我是個普通的倫敦小市民,閑暇時我是否會過來做一個安靜的聽眾呢?一方面,我覺得西方的民主政治,確實比我們要開明,一方面,作為結果論者,我終究認為所有的民主背後不過是少數人的政治,是權謀的斗爭,是勝者的游戲。但是,心裡的聲音又在開始爭鬥了,說,有了更健全的制度,民眾的聲音終究可以聚沙成塔,推動社會的進步。又一把聲音跳出爭論道:誰又知道這些所謂的"聲音」不是精英階層用意識形態工具製造出來的呢?其實這些問題不僅本身沒有答案,而且和我自己沒有關系的,和前程,工作生活學習,完全無關。想起在香港的中環看到f。。(某邪教組織),在這里的學生會社團也看到他們的身影,在leicester的汽車站看到所謂的反動報紙。我知道他們也有偏頗,不過可以兩相比較終究是比較有趣的事情。或許距離真相又近了那麼一點點。好了寫到這里,可以進去了。
當時進去是不許帶任何東西的,進去安靜的坐了半個小時,發現聽不是很懂。只是覺得這樣的感覺很好。國家大事就在離我五六米的地方在商量中。女王的皇座金壁輝煌,但是整個上議院是比較暗的。沒有太多的光影,或許所有的政治都是,黑暗的。
從議會出來,外面的陽光亮得刺眼。議會大廈和大笨鍾連在一起,美得讓我炫目。這個城市就是這樣註定讓我死心塌地愛上他,這幾天的陽光都美得毫無道理。這哪裡是在倫敦啊,哪裡是霧氣騰騰的,下雨的,陰郁的london啊?這是狄更斯筆下最好的時代下最壞的時代下的倫敦嗎?不是吧,真是一個美麗的,煥發著氣質二字的紳士吧?註定,讓我這個感情用事的中國小妞愛上他了。刺眼的陽光下,我走在議會外的草坪下,很快的踏進了黑暗的地鐵(在地鐵里,軌道上,看到了老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百多年的勞東西了),穿行在倫敦的腹部,來到了我的另一個目的地,國家美術館。三個多接近四個小時,完全完全不夠!為什麼不開放久一點呢?六點就關門了。之後我去了Picadllity circus吃burger king(真的好難吃,又貴,還是M記好),對著那個小小的,黑乎乎的愛神,吃飯。看著愛神,想到了親愛的某位同學。於是後來特意挑了有picadilly circus水印的postcard給他寄了。
國家美術館:
這是我在這里參觀的第一個博物館美術館之類的建築。正好在搞從莫奈到畢加索的特展,讓我流連往返。國家美術館很大很大很大,真難想像這樣一個幾千幅的美術館,竟然有能力用好幾種語言給每一幅畫配上五到十分鍾的語音導游。(發現有日語沒中文,不爽)這是怎麼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啊。而且,還是免費的,只是建議你捐獻三鎊。想起國家美術館的歷史,確實有趣,當年歐洲各國都有美術館,獨獨英國沒有,實在有傷國體。於是集資建立,最初的藏品全靠國民捐獻。現在,堂堂正正的站立在這里,接受我這個小女子的朝拜。我很膚淺的只懂得一點點皮毛之中的皮毛,只因當初的選修稍微看過一點點藝術史之類的書,就在這「大雅之堂」裝模作樣的欣賞。不禁覺得在倫敦長大的人好幸福,藝術對於一個人的感染,很多時候來自於你無意識的熏陶,美學講的就是這事兒。想起自小學畫的小叔叔,又不禁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假如他有機會來,定要激動得跳起來得了。選了幅venus &mars的名畫postcard給他,因為據說西方在以前喜歡在新婚夫婦房間掛維納斯與mars的畫,最疼我的小叔叔,年底要結婚了吧。呵呵,覺得自己選得好有意思啊。
在這里,腳是很累的了,腦子也很累了,因為要集中注意力聽那些highlights的介紹,雖然說得不快,不過也不容易。每每看到那些我認得的畫,心裡真的激動萬分,都是真跡呀!!莫奈自不用說,我本來就愛他。還有梵谷,向日葵就在我面前矗立。不過我最愛的是那幅《A wheatfield,with cypresses》,整個世界都在變動,無情的風,似乎想扯走一切,甚至連遠處淡藍色的山,都搖擺不定。這就是命運吧,縱使你以為很多東西堅定如山,世界還是一樣變幻,這颶風,可以把一切都改變。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吧。茫茫然,不知道,風,往哪裡吹。
day 4:今天去了倫敦塔,三個小時,個人認為是這次旅行中的最爛的一個地方了。那些故事早已經聽過,那些陰謀,我們自己的歷史書寫得更加精彩,所以對於我來說,倫敦塔是個無趣的地方,超級無趣。那麼破爛的地方,還是英國皇室的發家之地。人比人,比死人,我們那個時候的繁華豈是他們可想像?看到那些肥胖的烏鴉,本人唯一的想法是,不知道好吃否?假如烤的話,是否有乳鴿鮮美(天啊,我想念乳鴿這種東西)。皇室的珠寶,是我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了。真的很美啊,那些閃閃發光的鑽石後冠。但是,這些,又有什麼用呢?還不如一隻香噴噴的乳鴿,或者五月花的芝士龍蝦(今天和一澳洲人聊天發現原來他們自己不常吃龍蝦,難道都給我們買光了,lol)
倫敦塔出來,去了V&A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好玩一點點的地方是,更多的是生活用品,和工藝品。起源的目的更加實際,是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的老公Albert想促進工業水平的發展,在當時的「萬國博覽會」後創立的。在這個博物館,聽著皇家藝術學院的一位老師(她一個月一次志願者導游)介紹這個館的歷史,這個館的故事,摸摸唐朝的花瓶(對啊,有些展品可以摸,為的是讓參觀者有更親身的體驗),看看拉非爾為教堂做的傑出cartoon(其實我覺得就是畫的瓷磚),再對比一百年後的仿品,看看宋朝官窯的真品,旁邊有個清朝的贗品,這真的是好玩的體驗。V&A照例是很大的。照例不能細細瀏覽的。從裡面出來,沒進旁邊的自然博物館,還有歷史博物館(天啊歷史博物館本身的建築就很美很美,三百米長的哥特式cathedral),沿路走,為的是看看IC長什麼樣子,然後來到了Albert Hall 和 Albert Memorial,維多利亞女王在老公死後給他建的。沒事,我就是看看而已,怎麼說呢,這個名字本身就讓我fancy了,Victoria and Albert的博物館,感覺就像什麼夫妻飯館一樣,有種濃濃的溫暖在裡面。
然後就殺向大英博物館啦:
用紅色來寫大英博物館,是因為懷著一點矛盾的心情。沒錯,它很漂亮。但是大家不要忘記,這個博物館本來就是大不列顛征服別人的標志。帕特農神廟的建築更應該矗立在藍色的愛琴海旁邊,而不是站在這個富麗堂皇的祭壇上。可笑的大英博物館還印了一些小宣傳單,裡面介紹的就是關於希臘政府和他們的糾葛,可惜已經給別人拿完,不然我也會拿一份來看看。埃及館一樣很漂亮,可惜我對木乃伊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不然一定興奮萬分。唯一感到開心的是中國的東西不算鎮館之寶,說明我們不算很慘。大英博物館的語音導游沒有中文的,但是請你捐獻的字卻大大的用中文標著。這讓我有點不舒服。國家美術館可以要求捐獻,就你,憑啥呀,本來就是強盜,把搶來的東西炫耀出來,參觀,還得收費啊?
從大英博物館出來,已經天黑了。看看還有時間,坐地鐵殺回IC那邊,因為我要去harrod百貨。倫敦有幾個專賣貴東西的地方,這個是一個。外面的window已經和別家不一樣了,裡面更加富麗堂皇。竟然有埃及的古董放在一樓展出,然後還有黛安娜的像。忽然就想起,對哦,這家百貨的老闆的兒子,就是和黛安娜一起出車禍的那位。他們的相片是擺在一起的,在一所百貨裡面(我覺得他老爸的idea有點奇怪啊),但是沒有並排,男的那位稍稍後推了20厘米(不知道為什麼)。唯一的遺憾是,反正你那麼有錢,應該每天換鮮花啊,怎麼用的假花?harrod裡面的東西果然很貴,一千鎊的衣服很隨便的就掛在那任人觸摸。我可沒那麼大的膽拿來穿,看看就得了。負一樓麥的一張椅子深得我心啊,是一張全部用小熊拼起來得椅子,很可愛啊。總體來說,這家百貨是賣貴東西的,不過食品不算貴。有點傲慢,雙肩包繼續提在手上不許背著。裝飾非常男權。那些window宣揚得都是美女香車,非常007風格,整個就是男性視角得。
Day5:繼續沒完成的大英博物館,然後1點半直接到victoria coach station坐車回leicester啦。
總的來說,這次出行非常成功,除了最後一個晚上在hostel打爛了我專門泡茶的杯子(這里買不到了),其他都非常美好。特別是以20鎊的價格買到最好的座位觀賞歌劇實在是美妙享受。這是我第一次自己一個人出去玩,在萬分注意安全的情況下,玩得比較盡興也是難得的了。
花錢大概是這樣的:來回車票2鎊,住了三晚hostel 30鎊, 聖保羅8+3鎊語音導游, 倫敦塔12鎊, 西敏寺6鎊。
音樂劇20鎊,地鐵21鎊(一張三天通票加最後一天日票,第一天全用走的),其他雜七雜八,總共110左右吧。
看完大家的回復,一點點補充,這是我自己寫的,不是轉貼(呵呵當然在我自己的space上也有),第一次在太傻上貼個人感想啊。不過這個游記好像寫得有點亂,興之所致吧,所以大家如果看得比較亂,不好意思哦。
一些補充:這是我第一次把自己寫的東西發到bbs上(問問題不算,哦對了之前寫過一次簽證材料准備),第一次加精。發現和不認識的人在這里你來我往的討論很好玩哈哈。
關於車票,是汽車來的。nationalexpress.com或者co.uk 我不記得了呵呵。叫做fundfare ticket,不用手續費的。所以就是1鎊去1鎊回。提前三個星期定的。時間很多可以挑,都不錯。
hostel:是在hostelworld.com定的,名字叫hostel639,在kenal green地鐵出來(左手邊的交通燈,過了馬路就是)。有點臟臟的,不過勝在便宜(10鎊),yha都沒這么便宜,而且周六不加價。我住的是六人的female room,房間里就有洗澡的地方。包了早餐,麵包牛奶之類的,不限量。我死撐爛撐多吃,中午就可以吃個蘋果什麼的(倫敦吃飯實在貴),定的時候給了1。11鎊的手續的。我在hostelworld.com定的
照片:我不算一張張改了上傳來,我討厭和技術掛鉤的東西。不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我這種爛人爛技術拍的照片好多的拉,所以不差我一個啦哈哈。
第3天 溫莎觀光半日游 (早餐)
第4天 倫敦自由加夜 (早餐)
第5天 倫敦-上海 (早餐)
住宿酒店
2*酒店 Kings 6,510元
3*酒店 Royal National 6,760元
4*酒店 Caesar 7,150元
5*酒店 Royal Garden 9,180元
報價包含下列服務:
* 英國維珍航空上海-倫敦往返經濟艙機票。
* 倫敦連續3晚標准雙人房(可以調整為單人客房,但須額外加收部分費用)可自由加夜
* 每天提供英式早餐
* 精選傳統倫敦市區雙層巴士一日觀光游:您可以乘坐能隨時上下的24小時敞蓬雙層旅遊觀光巴士,在兩條線路間自由選擇,方便地游覽倫敦。
* 贈送泰晤士河觀光游輪券
* 精選溫莎古堡半日游:(周二、周四、周五、周日)帶您暢游溫莎古堡
❷ 倫敦旅遊市場哪國遊客增長潛力最大
據英國倫敦市復政府8月31日發布的一制份旅遊市場預期報告,至2025年的未來幾年內將有超過4000萬人次的外國遊客到訪倫敦,其中中國遊客數量預期增長速度最快。
❸ 英國旅遊業發展程度
旅遊業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性和社會的進步,還有交通的便利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旅遊業也開始不斷的發展,人們不僅到全國各地去旅遊,而且還流行出國旅遊,旅遊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性與新穎性,比如公司組團旅遊、企業組團旅遊,旅遊不再是以前的跟著旅遊團,一個人或是一家子的活動,更是演變成一項集體活動,也發揮了旅遊特有的作用。2011年也將是旅遊業華麗轉身的一年:
一是突破產業邊界,真正成為綜合性的大產業。旅遊學界一向認為旅遊業是綜合性產業,並與諸多行業相關,但有很長一段時間,旅遊業在外界看來不就是飯店、旅行社加幾個景區嗎?但是旅遊業發展到今天,隨著旅遊業和相關產業之間的不斷融合,旅遊業日漸展現其對區域軟硬環境的提升和產業的整合功能,從而成為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引擎產業。比如浙江有個遂昌縣,2010年初決定加快發展原生態精品農業的決定,提出3年內將全面限制合成農葯、化肥使用,告別農田面源污染,構建的是「以休閑旅遊為引領、一二三產業統籌協調發展的新山區經濟發展模式」。2010年前11個月,該縣農家樂共接待遊客70.49萬人次,同比增長55%,營業收入4258.8萬元,同比增長66%。
二是藉助金融科技手段,向現代服務業邁進。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已明確把旅遊業列為應積極進入的行業類別,國家開發銀行等還制定了旅遊產業投資發展規劃,旅遊業融資環境面臨極大改善,旅遊金融業務發展也將踏上新的台階。虛擬技術、數字管理技術、3g技術等在旅遊業中成功運用,一批大型電子商務企業高調進入旅遊行業,旅遊科技創新、旅遊商業模式孕育新突破。在現代金融資本手段、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商業模式等的帶動下,旅遊業的「現代性」將會更加顯著。
三是休閑性旅遊成為主體,民生功能更加強化。目前我國國內旅遊人數達21億之多,可謂蔚為壯觀,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事務性旅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出差、走親戚、看病之類,並不是真正的出去「玩」。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到2011年,休閑性旅遊可望首次超過事務性旅遊成為我國國內旅遊的主體,每年人均一次的休閑性旅遊,使得旅遊業更加貼近百姓生活。順應大眾旅遊的興起,旅遊投資取向也將更加分化,在高星級酒店、高爾夫等高端項目之外,中低檔飯店、經濟型景區、旅遊綜合體等面向大眾市場的項目可望獲取更多的投資。
❹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哪些城市排在前十名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前十位,排名不分前後。
1.北京
北京是一座擁有著3000多年歷史發展的文明古都。無論從知名度、旅客滿意程度、旅遊熱度和便攜度來說都是一座世界旅遊發展前十的城市。
以上就是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前十位,排名不分前後,榜單來源網路。
❺ 倫敦城市簡介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16世紀後,隨著大英帝國的快速崛起,倫敦的規模也高速擴大。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 。
❻ 英國倫敦這個城市有什麼特點及風土人情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
倫敦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小,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空氣濕潤,多雨霧,秋冬尤甚。
倫敦夏季的氣溫在18°C左右,有時也會達到30°C或更高。在春季和秋季,氣溫則維持在15°C左右。而在冬季,氣溫波動在6°C左右。在倫敦冬季有罕見結冰的情況。
大倫敦都會區是歐洲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倫敦市人口約765萬(2016年),人口密度為4761人/平方千米。大倫敦都會區人口則為828萬(2016年)。
倫敦人彼此第一次相識時,一般都要行握手禮。倫敦人很不喜歡別人干擾他們的個人生活。先生們進屋脫帽,而女士們則不必在室內脫帽。在倫敦,尊重婦女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
倫敦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復活節和感恩節等,還有皇室宣布日BANK HOLIDAY和女王生日等特色節日。
據2016年人口普查,倫敦是英國民族多樣性最高的城市,大約有71%為白人,10%是印度、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後裔,5%為非洲黑人後裔,5%為加勒比海黑人後裔,3%混血人種,還有大約1%為華人。58.2%的人口信奉基督教,15.8%的人口則無宗教信仰。大約有21.8%的倫敦居民出生在歐盟以外地區。
(6)倫敦城市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倫敦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英國王室、政府、議會以及各政黨總部的所在地。威斯敏斯特宮是英國議會上、下兩院的活動場所,故又稱為議會大廳。議會廣場南邊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1065年建成後一直是英國國王或女王加冕及王室成員舉行婚禮的地方。
白金漢宮是英國王宮,坐落在西倫敦的中心區域,東接聖詹姆斯公園,西接海德公園,是英國王室成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英國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
白廳是英國政府機關所在地,首相辦公室、樞密院、內政部、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等主要政府機構都設在該地。白廳的核心是設在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它是英國歷代首相的官邸。
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合作社聯盟、國際筆會、國際婦女同盟、社會黨國際、大赦國際等。
❼ 英國倫敦周邊有哪些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景點
我來簡單回答下,希望能幫到你,以下信息我是參考了青驛網上面的游記版來的。
1、浪權漫摩天輪 倫敦眼鳥瞰全市
2、倫敦地標大本鍾
3、白金漢宮
4、大英博物館
5、溫莎古堡
6、海德公園
7、倫敦塔橋
8、倫敦塔
9、聖保羅大教堂
10、莎士比亞環球劇院
❽ 倫敦的城市建設與發展
傳統與現代化並非格格不入
漫步倫敦老城區,遊客很少會看到寬闊、豪華、現代化的門廊,但古典、高貴的氣質卻從屋檐上一處石頭雕塑、窗口掛著的蕾絲窗簾、大廳里懸掛的水晶吊燈上流露出來。一打聽,你也許會突然發現,這里就是英國女王鍾愛的用下午茶的最佳去處,那裡曾經住過一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公爵……似乎每一塊磚頭後面都藏著一個故事,無聲地彰顯出歷史的厚重感。和一些新興國家的人痴迷於新設施不同,在英國似乎是歷史越悠久的房子價值越高,老房子流露出的古典氣息在很多人眼裡恰恰是貴族身份的象徵。
倫敦的面孔並不是單一的,而是由多種元素聚合而成的。提到倫敦的懷舊風情,人們想到的不僅僅是老建築,還有獨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和市政設施。紅色的電話亭、黑色老爺車樣式的出租汽車,點綴在古老的街頭巷尾之間是那樣相得益彰。根據這些造型設計的旅遊紀念品,比如鑰匙鏈、茶葉盒,也是深受旅遊者喜愛的紀念品,如此獨特的設計儼然已經成為了倫敦的符號。倫敦全城沒有摩天大樓,房屋大多隻有四五層,高的十來層,最高的樓僅有二三十層,且寥寥無幾。除了古舊的建築,倫敦擁有620多個文化設施,上百家公園和四通八達的交通。
倫敦市中心的街道狹窄、曲折,盡管交通擁堵一直是令市政府頭疼的事情,但將老建築推倒以拓寬馬路並不在政府的計劃之內。車輛進入倫敦中心地帶被嚴格控制,收取高昂的進城費,發達的地鐵設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倫敦的交通壓力。去年,倫敦市政府曾經有計劃仿效紐約在市中心建造多座摩天大樓,但是遭到多數民眾的強烈反對,而他們反對的原因是擔心這些摩天大樓會掩蓋白金漢宮、大英博物館的光芒,使這些歷史建築存在於現代化的陰影之下。最終倫敦市政府不得不宣布放棄這項計劃。英國人並不羨慕生活在高樓大廈之中,享受久遠歷史帶給自己生活的樂趣才是這個島國民眾的追求。
倫敦也並不是沒有現代建築,站在泰晤士河邊沿河望去,吸引了眾多遊人的摩天輪「倫敦眼」、全鋼結構的「千年橋」、螺旋式外觀的瑞士再保險公司總部大樓等摩登建築就會映入你的眼簾。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摩登建築的建造並沒有以犧牲老建築為前提,倫敦整個城市的風骨並沒有因為少數新建築的加入而被破壞。就以泰晤士河邊的泰特現代藝術博物館為例,這里可以與巴黎的蓬皮杜中心相媲美,可以說是世界現代藝術展出的頂級場館之一。就博物館的這個定位來看,修建一個摩登建築似乎無可厚非,但倫敦的泰特博物館卻是由一座有74年歷史的廢舊發電廠廠房改建的,這座始建於1933年的電廠曾承擔了倫敦近兩成的電力供應,卻因為排放出過多溫室氣體而長期遭受指責。1982年,這座電廠終於被關閉,但是倫敦人並沒有輕易放棄這座舊電廠,而將它改建成了一座多功能展覽館,舉辦搖滾音樂會,藝術展覽以及社交晚會,它成了當地居民的休閑場所。前不久,倫敦的金融區實現了整個無線上網,為了不破壞城市景觀,無線網路的「節點」都隱藏在燈柱、標志牌和紅綠燈旁邊。倫敦向世界大城市展示了這樣一個理念:傳統與現代化並不是格格不入。
城市輪廓線非常清晰
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張在元院長表示,倫敦最突出的特點是對這一城市的輪廓線或稱天際線保存得相當完好。所謂輪廓線,就是那些最能代表倫敦歷史、建築特色的象徵,包括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白金漢宮、倫敦塔橋、大英博物館、海德公園、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等七大元素。歷代國王的加冕儀式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歷代君王的住所白金漢宮早已對市民開放,海德公園的自由論壇角被稱為倫敦的心臟……這些建築並不只是用來欣賞的,作為一種承載歷史、記錄現在的符號,它們已經滲透在倫敦人的生活之中。對於倫敦的這些鎮市之寶,英國政府不惜一切代價將其完整地保存下來。此外,有著悠久歷史的倫敦同樣要面對現代化的挑戰。但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並不矛盾,倫敦的基礎設施很先進,但上了年頭的舊設施能用的都在用。現代建築和諧地坐落於古老建築群中。這就是倫敦的面孔。
「我們談論任何一個城市的特色都不能割裂歷史,倫敦的特殊面孔與其歷史的特殊性有很大關系。」張在元表示,倫敦曾是羅馬帝國的巡省,其建築風格首先受到了羅馬建築風格的影響;此外,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發生,對城市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成為倫敦進入現代城市的轉折點;第三,倫敦是一個島國城市,而非大陸城市,海外貿易的發展使其具有全球視野,因此它比大陸城市還要開放;第四,倫敦的建築特色還打上了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文化的烙印。
讓原來的人住在原來的地方
倫敦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受工業革命的影響,英國經濟一度迅速發展,倫敦的工廠不斷增加,城區迅速擴大,農民進城務工增多,與此同時,城市污染、交通擁堵、住房緊缺等問題日益凸顯。因為污染嚴重,格林尼治天文台無法進行觀測只好搬遷,很多文學作品都對當時的倫敦進行了描寫和批判。
隨之而來的二戰更加改變了倫敦的傳統結構。上世紀大部分時期,倫敦城區人口在下降,工廠遷出市區,大片港區廢棄,最嚴重的問題是城區的不平衡發展,造成社會矛盾激化。窮人集中居住在東區,那裡住房破舊、犯罪率高、投資短缺。半個多世紀來,倫敦一直在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政府先是在那裡建了一些高樓,卻並沒有達到吸引私人投資的目的,反而破壞了那裡的社區諧調。近年來的城市復興策略完全改變了思路,把那些衰敗的社區看成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那裡的土地、居民的技術和知識都有開發利用的價值。政府對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加大投資,對私人資本的進入實行優惠政策,並把這些地區的復興策略與整個城市的發展規劃協調起來,融為一體。
事實證明,靠政府在衰敗或老化的城區建設一些高檔住宅是無法根本阻止那裡的衰退勢頭的,反而會對老城區造成新的破壞,比如新舊建築之間的失調。與此同時,老城保護固然能夠保留原來的歷史文化風貌,卻不能保護那裡特有的生活方式。城市復興就是既要保留風貌,也要保護生活,還要延續發展。因此,英國在舊城區改造的時候,盡可能讓原來的人還住在原來的地方,保護城市原有的社區文化。英國的城市規劃專家還強調,在城市復興中政府不可能包辦一切,需要私人資本的介入,但政府一定要起主導作用。
回顧倫敦的城市建設歷程,還應提及300多年前發生的一場火災。在倫敦市中心腹地高聳著一座紀念碑,記載了這場災難。1666年9月2日,倫敦市普丁巷的一間麵包鋪突然失火,大風將並不兇猛的火焰很快吹進了周邊擠滿木屋的狹窄街道。這場大火席捲了整個倫敦城並且連燒4天,包括聖保羅大教堂、無數的店鋪以及1萬多間民房都被燒毀。倫敦花費了半個世紀才得以恢復元氣。此後,倫敦的所有建築都改用磚石材料。倫敦市政府還意識到城市街區規劃的重要性,商用建築應遠離民用住房,同時主要街道間距必須加寬。在隨後50年裡,倫敦市裡豎立起了更多方磚建築,而且根據不同的社會功能將倫敦東部建成工業區,西部成為王室政要顯貴的住宅區,南部和北部則成為多數平民的居住所在,而倫敦市區中心腹地則規劃成為金融業中心。城市風格的改變不僅讓倫敦從此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建造設計楷模,更讓歐洲鄰國也清楚地認識到人性化構建一座大城市對於當地發展的重要。
倫敦城市建設的三點經驗
張在元與倫敦城市面貌的管理者、建設者有過多次交流。他告訴記者,倫敦城市建設的經驗主要有三點。首先,城市規劃依靠的是法治而非人治。一個城市要想規劃好、建設好必須遵守規矩。倫敦關於城市規劃、控制的法規非常嚴明。新建築、新城區的建造,舊建築的保護,老建築多少范圍內不得蓋新建築等,都要經過論證,經過議員投票來進行集體決策。倫敦的7個建築元素就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城市的氛圍還包括城市中人的素質。如果人們對這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典故非常了解,發自肺腑地對其津津樂道,那麼整個城市的感覺就更生動。在英國,隨便問一個普通中學生,幾乎都能講出白金漢宮的很多故事。這與倫敦市政府和媒體對城市的宣傳關系密切,倫敦不僅將一些博物館、王宮開放讓市民參觀,甚至在教科書中也經常介紹重要建築的內容。
此外,一個城市能否經營好,必須要在三個層面上努力——城市的戰略、規劃和管理。如果忽視一頭一尾的工作,孤立地談規劃也是沒有意義的。對於城市發展的眼光、對城市的決策能力,都是一個城市戰略家所必備的要素。城市的管理問題也非常重要。如果在不讓人行的地方還有行人通過,不讓停車的地方有人停車,那麼城市規劃得再好,人們在心理上也不會認同。
張在元認為,這三個因素中,素質方面的提高會見效很快,通過一些紀念冊、美術館、博物館的開放,人們對城市的了解會迅速增加。但是另外兩個因素的完善需要有一個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張在元將一個城市的發展比作一個人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每個成長階段都應保持成長過程中的特色」。張在元表示,首先要尊重歷史。歷史不能中斷,也不能復制,歷史是區別城市與另一個城市的重要標志,只有抓住歷史才能形成城市獨特的面孔。
❾ 倫敦是一座怎樣的城市與其他國際大都市相比有什麼獨特之處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與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16世紀後,隨著大英帝國的快速崛起,倫敦的規模也高速擴大。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倫敦是多元化的大都市,居民來自世界各地,一座種族、宗教與文化的大熔爐城市,使用的語言超過300多種,是全球化的典範。
❿ 英國倫敦旅遊熱點有哪些
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1703年由白金漢公爵建成,1762年被喬治三世買下送給他的妻子,而直到維多利亞女王登基進駐以後,白金漢宮才真正成為皇室的象徵。如果宮殿上方飄揚著國旗,說明伊麗莎白女王正住在宮中。對遊客來說,到白金漢宮一定不能錯過衛兵交接的皇家儀式,那些身著鮮紅制服,頭戴黑熊皮高帽的衛兵也已經成了倫敦,乃至英國的象徵。
倫敦塔橋(Tower Bridge):
著名的童謠「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唱的就是這座橋的前身。由原先的木橋,到後來的石橋,再到現在人們看到的全長270米,橋面寬100米的鋼鐵大橋,這其間經過了將近八九百年的時間。現在的倫敦塔橋1894年完工,每當有大船經過,橋面就可以呈八字形分開吊起。這一壯觀的場面在很多電影情節中出現。電影《倫敦上空的鷹》中最驚險的一幕便是在這座可以開閉的橋上展開。塔橋的塔身里是博物館,在裡面可以欣賞泰晤士河的美景。
海德公園(Hyde Park):
倫敦最著名的公園,曾是國王的獵鹿場。這里有著名的演講角,每天都有人在這里發表自己的觀點,練習演講技巧。
大笨鍾(Big Ben):
建於1859年,為了紀念負責鍾塔工程的本傑明•霍爾,人們親切地把這個13噸重的大鍾叫做「大笨鍾」(Big Ben)。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是倫敦最傑出的哥特式建築,這里是歷代國王加冕登基、舉行婚禮慶典的地方,也是英國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後一個在這里舉行葬禮的王室成員是已故王妃黛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這里也安葬著許多偉大人物,包括牛頓、達爾文、邱吉爾等。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
在這座由皇室住所演變而來的監獄里,發生過許多悲慘的暗殺,包括年幼的愛德華五世也正是在這里被暗殺。這是一個充滿血腥味的所在。
本回答由健康生活分類達人 李曼推薦
舉報|答案糾錯|評論
5414
溫莎古堡位於英國倫敦以西32公里的溫莎鎮,是英國王室的行宮之一。溫莎堡是英國至今為止仍有人居住的最大的城堡,19世紀初,喬治四世的大規模改造,基本完成了現在的
規模。如今走近這座中世紀的古建築,那種中世紀的味道就會因它在陽光下呈現密黃色而不經意的流露出來。平時,溫莎古堡全部對外開放。每當女王來到的時候,只有山頂上最大的那座宮殿留給她,而其餘的地方仍然允許參觀。
交通:公交:綠色線路:700,701,7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