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專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屬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Ⅱ 如何實現城市與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1、城市建設應充分考慮綜合旅遊功能,打破城市與旅遊簡單的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將城市本身作為一個大旅遊景區和產品,貫徹「城市即景區,景區即城市」的發展理念。
以旅遊者需求為導向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從而推動整個城市的旅遊化發展。旅遊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不僅體現在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大交通,更體現在市內綜合交通體系之間的連接便利性;信息化升級北京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旅遊安全預警、救援體系。通過一系列扎實的措施,促進城市環境建設功能化、城市基礎設施景觀化、城市文化氛圍鮮明化、城市旅遊服務體系配套化。
2、以大旅遊觀念為指導,拓展旅遊產業融合的廣度與深度。
構建一批會展旅遊、文化創意旅遊、鄉村旅遊、旅遊裝備、旅遊在線服務等品牌企業,遴選「北京旗艦旅遊企業」進行扶持與培育;加大旅遊投融資力度,促進旅遊企業的成長,大力推進開發符合北京城市發展和旅遊發展總體定位的引擎性旅遊項目建設;引領旅遊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化,推進智慧旅遊;建立市場互育機制,提升北京旅遊產業國際化水平。鼓勵大型旅遊企業、著名旅遊管理公司和知名旅遊品牌適時實現跨國經營、連鎖經營與品牌輸出,吸引酒店企業、旅行服務企業、郵輪公司等在京設立跨國公司總部。
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它不僅傳承城市的歷史感,而且是延續城市生命的關鍵,旅遊與文化的相互滲透是城市與旅遊融合發展的深層次形式。
要不斷挖掘北京的城市文化、標志性建築、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繁華商業街區、奧林匹克公園等旅遊資源,形成京味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和創意旅遊產品;將北京胡同游和老北京深度體驗與社區參與緊密結合,形成不受行政地域限制、旅遊與居民生活就業協調發展的民俗旅遊片區;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創意產業園區,形成新的旅遊景觀。
4、大力實施旅遊全球營銷戰略,
全方位打造北京作為國際高端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加強城市旅遊形象宣傳推廣;以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總部落戶北京為契機,著力構建國內外旅遊城市聯盟體系,發揮旅遊對城市發展、對遊客服務的促進作用,促進城際、區域、國際旅遊產業的互動;強化北京旅遊品牌建設,在長城、故宮等北京旅遊要素知名品牌的基礎上,選擇奧運公園、798、什剎海、三里屯、秀水街等新的北京旅遊知名品牌,形成質量可靠、能代表北京形象的旅遊要素品牌;挖掘、利用城市營銷新媒體,藉助社會化媒體開展口碑營銷。
5、改善自然環境,實施動態監測、信息公開、數據共享、區域聯合治理;改善社會環境,探索建立與當地社區聯合共管的經濟運行機制,使當地社區成為真正的主人;改善旅遊市場環境,建立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旅遊執法體制;改善政策環境,完善北京旅委的綜合職能,積極爭取有利於入境旅遊便利化的政策,爭取免稅和退稅政策試點;改善人才環境,鼓勵在京院校開設旅遊城市管理、城市營銷、國內外旅遊城市比較研究等相關課程,在條件成熟的院校可以新增旅遊城市管理本科或研究生專業,以滿足對高層次、專業化旅遊城市管理人才的需求。
選自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建設國際一流旅遊城市研究」〔項目號:11JGC103〕的階段性成果
Ⅲ 交通運輸的發展對旅遊的影響
旅遊交通管理法規是調整旅遊運輸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旅遊交通管理法規是由回一系列答法律規范構成的,它不僅包括各國國內鐵路、航空、公路、內河、沿海及遠洋旅客運輸等方面的運輸規范,而且由於交通運輸具有國際性,國際上制定的有關旅遊運輸公約、規則也於與一國國內的旅遊交通運輸立法互為影響。
Ⅳ 交通與旅遊融合,出行服務怎麼開展工作
旅遊區的建設對旅遊業發展的作用為:①有利於旅遊資源的綜合利用,使旅遊向回深度和廣度發展。搞好旅遊答區建設要結合旅遊資源的特點,做好旅遊服務設施的配套工作,使旅遊區既具有本區特點,又能多層次、多方式地開展旅遊活動。如在服務、交通等附屬設施配套條件下,山區夏季可開展避暑、療養、科學考察等活動,冬季進行滑雪、狩獵等旅遊項目,有利於解決旅遊業的季節性旺淡不均,並可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旅遊資源;②有利於擴大客源,增加國民收入。通常,旅遊者數量與旅遊收入成正比,從長遠利益出發,要使遊客源源不斷而來,必須搞好旅遊區的建設;③有利於旅遊業的遠景規劃,使其與本區各部門相互協調。旅遊區的界線一般與行政區域一致。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商業、郵電、環保、建築、服務等部門的配合。故在建設旅遊區時,一定要對其方向、性質和規模進行充分論證。
旅遊區是表現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和自然環境統一的旅遊地域單元。一般包含許多旅遊點,由旅遊線連接而成。其規劃是按規劃層次分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
Ⅳ 交通運輸條件的發展對旅遊發展的意義
旅行費用低廉;以乘坐火車為例,當時的平均價格為每英里一個便士,遠低於公共馬車的價版格。旅行速度加快;權當時的公共馬車的行走速度一般為每小時7英里,而火車的運行速度大約為每小時28-29英里,相當於公共馬車的4倍。運載能力提高;從而在技術上使大規模外出旅遊成為可能。旅行距離增大;鐵路網的不斷增大,使人們旅行外出的地域范圍得以擴大。
Ⅵ 怎樣將航運業與旅遊業有機融合發展
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這方面介紹挺多。
8月25日,記者從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研討班上獲悉,今年下半年,「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在首批262家基礎上,將新增100家。
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實現信息互動、客源互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區域合作,已成為旅遊開發的重要趨勢。今年以來,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全域旅遊正在全國凝聚起強烈共識。
Ⅶ 道路客運企業如何轉型升級
高鐵突飛猛進,我國交通運輸市場正在經歷巨大變革。有數據顯示,高鐵的開通讓同區域公路客運同比減少了近五成,甚至有人戲稱:「火車通到哪,客運死到哪」,公路客運日漸萎縮已成行業共識。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春運期間,整個公路客運市場出現大幅下滑,最高超過30%。盡管今年清明小長假期間有所回暖,但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未能延續回暖勢頭。在高鐵、動車、私家車等沖擊下,公路客運的傳統「黃金班線」、「黃金季節」盪然無存。
據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1-4月份,全社會累計完成客運量增速較去年同期放慢2.3個百分點。油價上漲、人力成本上升、競爭加劇讓眾多客運企業利潤攤薄甚至無利可圖,那麼,該如何為客運企業「減負」?公路客運企業將如何轉型?
對於客運企業,最直接的「減負」方式莫過於使用最具經濟價值的客車來降低能耗、提高運輸效率。在2013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城市公交車輛及零部件展覽會上,宇通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10米一層半新車ZK6118H,以超高的性價比為客運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另一選擇。與普通10米系列產品相比,該車型多出6個客位,相當於為整車凈增了近1/7的收入。還通過結構優化實現了行李艙容積的增加。在燃油經濟性上,該款客車匹配更加優化的傳動系統,適應性更強,搭配宇通首創的發動機熱管理系統,百公里油耗降低5%-10%,並能同時減少發動機摩擦及廢氣排放;車身採用CATIA系統優化設計,大幅降低風阻系數,從而降低油耗,大幅降低了客運企業的運營成本。
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安全對於客運企業而言也不容忽視。今年,交通運輸部的1號文件關注的就是安全,強調切實落實安全生產兩個主體責任,並將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道路客運安全年」活動。宇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客運行業對安全、節能、環保要求越來越嚴苛的當下,宇通10米一層半新車,重心更低,穩定性更好,機動靈活性更高,採用全新定製前橋、盤式制動+ABS防抱死系統,更安全,操縱穩定性指標甚至優於歐洲某知名客車品牌。
宇通公司副總經理王文兵表示:「我們不僅要全面滿足客戶需求,更要善於發現和深度發掘客戶需求,最終引領客戶需求,做客車業的引領者。」作為宇通今年布局客運市場的一款戰略重點產品,ZK6118H將政策要求與市場需求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也許一項產品創新並不能改變行業大勢,或許公路客運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但對於行業內的每個個體的改變,終將帶來整個行業生態的改變。(曹婧逸)
Ⅷ 中國交通運輸業對旅遊業的影響
下面是我寫的《淺析公路旅遊交通行業在金融危機下的生存與發展》論文中的一部分。比較簡單,你大概參考下吧。
因為是寫給公司的發展報告。所以不太……怎麼說呢,你自己參考吧~~呵呵
3、旅遊交通大行業之間的競爭。
由於金融危機大環境的影響,同時也由於政府支持力度及科技的發展。航空、輪渡、有軌列車等交通形式飛速發展,對公路旅遊交通行業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我們這里把航空、輪渡、火車等統稱為非公路運輸。非公路交通的發展及優勢主要體現在:
①火車。國家不斷出台新的政策並投入資金不斷研發新的列車等,以此來推動鐵路事業的發展,比較突出的有:不斷修建新的鐵路線路、豪華高速動車組的出現、空閑卧鋪打折的政策等。首先火車的優勢是廉價,同等里程的運距,火車票價要比汽車票價低5%—40%,且火車活動空間大,安全系數高,所有列車上均配有廁所、飲水機,長途列車備有卧鋪、餐車等,這都是汽車客運無法比擬的。所以說火車是目前對公路運輸沖擊最大交通形式。
②飛機。飛機以其安全系數最高、運行速度最快、舒適度最好、起降地間直線飛行等優勢受到中高層消費者的青睞。同時隨著煤油價格、飛機製作原材料價格的降低,飛機飛行的成本也隨之降低,所以機票也在不斷降價或打折,以贏得更多的客源。加之飛機有利於長遠途出行,機場建設也飛快發展,且飛機的舒適度遠遠超出汽車和火車,這都對公路交通造成一定壓力。
③輪渡。船作為人類最早利用的也是唯一的水上交通工具,千百年來深得人類青睞。從隋唐時期官方開鑿京杭大運河來運送皇糧,我們就可以看出船這種交通工具的巨大優勢。一艘大型的船,可以承載上萬噸的質量。所以直到現在,人們依然用輪渡來運送超大超重的貨物,這種優勢是火車比不了的。且輪渡與飛機一樣,在運行線路上具有優勢。比如從青島到大連,輪渡選擇的是直線行駛,而火車、汽車都要繞海岸線行駛,行駛里程的增加必然導致運行成本的提高,所以無論在運輸時間上,還是乘坐的費用上,輪渡都具有相當的優勢。因為輪渡的巨大優勢,一些國家或地區甚至直接推出了豪華遊艇游,比如香港就有豪艇游維多利亞灣等。所以沿海城市、景區的旅遊中,公路旅遊交通受輪渡的沖擊比較大。
4、公路旅遊交通內部之間的內部矛盾;
除去上面第三點所說的旅遊交通大行業之間的競爭外,公路交通內部的競爭也是很大的。首先,是客運班線車與旅遊交通的競爭。建國六十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修建公路,可以說達到了村村通公路。柏油路的延伸,也帶來了許多班線車。班線車的特點是發車固定性、乘坐廉價性、高低速可選性強、停靠站點方便性。而旅遊包車出車則具有整車出車性的特點。比如現在有10個人從保定到北京去旅遊,乘坐班線車往返最多需要900元就足夠了,而乘坐一輛承載16座的旅遊包車到北京則需要1100元的費用。如果人數減少只3人,那麼其租賃旅遊車的可能性就直降為零。可見,班線車比旅遊包車具備一定優勢。
其次,是保定整個旅遊包車市場比較混亂。比如不具備任何相關旅遊手續的「黑車」,給錢就跑。所以「黑車」的價格壓的極低,這就造成旅遊包車市場的價格混亂;再有就是一些公司將公營車承包給個人,或者直接給私人車以相關管理上的方便,這無疑會給公營車造成影響,甚至造成整個市場的價格混亂。加之保定市並沒有關於旅遊包車報價的相關規定,所以公路旅遊交通在5年前旅遊車數量少時出現漫天報價的情況,在最近幾年旅遊車數量增加,競爭激勵,又出現給錢就跑的報價「惡性競爭」。
Ⅸ 如何貫徹落實《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若干意見》
不久前,交通運輸部、國家旅遊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於促進旅遊交通融合發展提出了很多務實有效的具體措施。《若干意見》提出「把交通和旅遊功能納入統一規劃」,要求各地在編制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時,將旅遊標識標牌、觀景設施與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為遊客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進』交通網路」,提出要依託高鐵、城際鐵路、民航、高等級公路等「快進」交通網路,力爭實現一種及以上「快進」交通方式通達4A級景區,兩種及以上通達5A級景區;「創新交通旅遊產品」的措施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如增開高鐵、豪華列車、旅館列車等特色旅遊專列,開發適合旅遊特點的特種觀光列車等裝備,發展郵輪旅遊,形成分布合理的郵輪開發港口體系,建設郵輪旅遊集散樞紐等。
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李小波認為,《若干意見》具有較強的務實性,一是機制驅動力,六個部門聯合推動,有利於解決旅遊部門「小馬拉大車」的局面;二是經濟保障力,所提出的多種投融資渠道,有利於解決建設資金問題;三是技術創新力,交通與旅遊融合應是服務質量、產品體系、信息體系的全方位創新融合。
《若干意見》針對哪些現實發展問題?李小波分析,一是歷史古道與現代交通的錯位問題。歷史古道中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會在快速的現代交通中「一閃而過」,容易造成遊客「仰而不信」問題。二是文化線路與旅遊品牌的脫節問題。嚴格說來,目前中國沒有一條旅遊線路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產權。三是旅遊線路上產業要素的缺失問題。除了服務站或者重要節點提供的基本食宿外,沒有產業化發展意識。
「當前,中國旅遊交通建設形成了實踐倒逼發展的局面。如草原天路2016年共接待遊客200多萬人次,自駕車輛55萬輛次,旅遊旺季人滿為患,遠遠超出道路通行設計能力,帶來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破壞、設施不足、旅遊體驗較差等一系列問題。」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楊星說,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類似像草原天路的交通線路,一開始並未按照風景道標准進行打造,但實際中卻發展成了線性旅遊目的地。因此,旅遊風景道建設必須從頂層架構入手,提前謀劃,提前部署,避免旅遊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何推動《若干意見》落地實施?李小波建議,一是建立全程快樂新理念;二是開啟全域文化新模式,思考如何促進交通和旅遊融合,使散布的點狀景區,變為文化上有機關聯的整體;三是發展全線產業新經濟,目前各地依賴「門票經濟」,缺乏線路統籌的產業觀,旅遊和交通融合發展要加快探索和實踐的步伐。
楊星認為,《若干意見》對未來旅遊交通發展提出了非常好的構架和宏偉藍圖,要實現《若干意見》的預期目標,需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各地應成立針對旅遊交通工作的銜接部門或組織機構。二是融資渠道與穩定性問題,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爭取國家政策及資金支持,從而形成旅遊交通尤其是旅遊風景道建設的穩定資金來源與融資渠道。三是統籌協調交通建設與旅遊需求的技術標准。如高速公路服務區如何完善旅遊功能,普通公路服務區、養護道班等如何與旅遊公路驛站有機結合,旅遊風景道服務設施、內容及設置標准如何確定,道路交通指路標志與旅遊風景道標識系統如何對接等,都是迫切需要解決和關注的問題。
Ⅹ 「全域融合」如何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旅遊經濟快速增長,產業格局日趨完善,市場規模品質同步提升,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全域旅遊」從提出概念到上升為國家戰略,正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據統計,過去五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3億。2017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5.4萬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15.8%;2017年全年國內和入境旅遊人數超過51億人次,比五年前增長69.1%,年均增長11.1%。
國務院辦公廳的上述《意見》中,重點部署了「推進融合發展,創新產品供給」工作,包括推動旅遊與城鎮化、工業化和商貿業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農業、林業、水利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交通、環保、國土、海洋、氣象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等。融合發展有助於旅遊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將融合發展戰略用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形成旅遊業發展的「全域融合」思維,推動一定區域以及更大區域內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並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將是我國旅遊業發展戰略的一次重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