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中山旅遊業發展規劃

中山旅遊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 2021-03-10 20:38:07

A. 中山旅遊路線

不用交押金的..恐怕沒有這樣的酒店吧.

1號搭公交車..恐怕太痛苦的.
問題是你打算去哪裡玩呢?在石岐還是哪裡?

B. 跪求一個關於中山旅遊業增長變化的表格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地理

偉大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
遼闊的疆域:陸地大國:①國土遼闊 ②陸界 ③陸上鄰國多14個
海洋大國:①遼闊海域 ②海岸線長 ③隔海六國
最北:漠河54度N;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合處135度E。最南:曾母暗沙4度N。最西:帕米爾高原73度E。
我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與整個歐洲的面積相等,在世界各國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積較大的國家。
我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我國海域分布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6500多個。我國領海的寬度是22.22公里(12海里)。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眾多的鄰國:我國陸上國界漫長,達2萬平方千米,接壤的國家共有14個(順口溜):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丹;南部還有緬老越。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順口溜):印尼馬文菲日韓。

歷史上的行政區劃: 現行行政區劃: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數量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目前人口數為13億。
增長速度較快: 分布疏密不均:騰沖??漠河,我國分布人口的疏密。

人口多處特點 人口少處特點

東部地區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地區人口多;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漢族地區人口多。 西部地區人口少;乾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

我國人的人口政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4 中國的人口:
56個民族:我國是一個團結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漢、壯、蒙古、回、藏、維吾爾、苗族等56個民族成員。漢族人口眾多,接近全國總人口的92%;其他民族人口僅佔8%,被稱為少數民族。

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漢族地區有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

民族風情:蒙古族??那達慕大會;雲南傣族??潑水節;中華民族??端午節。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山脈縱橫交錯: 山勢走向:
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南北走向: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區。東北西南走向: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長白山、武夷山、台灣山脈、玉山。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
中華五嶽:東岳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衡山;中嶽嵩(sōng)山
地形復雜多樣: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縱橫交錯的山脈和復雜多樣的地形,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又是祖國各地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高山終年積雪,冰川縱橫。內蒙古高原: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北部多荒漠、戈壁、東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黃土高原: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
雲貴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區地形崎嶇,石灰岩分布廣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內中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准噶爾盆地:我國第二大盆地。柴達木盆地:被美譽為「聚寶盆」。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稱。著名的成都平原位於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天府之國」之稱。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黑土面積廣大。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氣候復雜多樣:氣候復雜多樣: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我國氣候類型分為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
季風氣候顯著:我國雖然氣候類型多樣、但季風氣候顯著、季風氣候區最為遼闊。
季風的影響是導致降水時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大陸性特徵。
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乾旱是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

外流區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區域。水系是指流域內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澤、地下暗河等組成的水流系統。地表和地下徑流最後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區域,成為外流區。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於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內流河。內流河分布的區域,叫做內流區。
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徵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水量豐富。以北地區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乾旱地區。
與外流河相比,我國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明顯不同。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滾滾長江:長江源自唐古拉山,幹流先後流經青海、西藏等11個省,最終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世界第三長河。上游:源頭??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注入海口。中游段被稱為「九曲回腸」。
滔滔黃河: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顏喀拉山,徑流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

什麼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存在於自然界的能為人類提供福利的物質與能量。
主要包括氣候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以及海洋資源等。
自然資源的特徵:自然資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自然界,自然資源的數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自然資源的質量各個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國自然資源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自然資源由於受大某些成因的制約,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他們在地區分布上一般都是均勻的。自然資源的狀況處在不斷的變動之中。

中國的土地資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類型齊全:我國各類土地資源齊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種土地類型,這有利於因地制宜。我國草地面積廣達、居世界前列,為發展畜牧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條件。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我國耕地面積不到一億公頃。我國土地類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區域差異明顯:我國土地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土地生產力的區域差異明顯。我國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東南部山區的林地多為人工林和次生林。我國草地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部與南部。我國各地區土地資源的質量差別很大。西北內陸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乾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為主。 珍惜每一寸土地:

中國的水資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
地區分布懸殊:我國水資源的總量不少,但人均佔有量很低,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時間分配不均: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實際變化大的特點。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於我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很,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有必要請見跨流域的調水工程。***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多樣的生物資源:我國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種類有兩萬余種,其中魚類3000多種,主要經濟魚類70多類。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烏賊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
豐富的礦占資源:我國沿海的大陸架上,蘊藏著相當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我國的濱海砂礦儲量十分豐富。巨量的化學資源:我國海洋生產發展很快。保護「藍色國土」:我國在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取得巨大成就,目前也面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

秦嶺與淮河:秦嶺橫亘於我國中部,東西綿延500千米,南北寬達100-150千米,海拔多為1500-2500米。淮河發源於桐柏山,向東流經河南、安徽、江蘇等省注入洪澤湖,然後主流經高郵湖南入長江。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
77頁 秦嶺?淮河線以北 秦嶺?淮河線以南
四大地理區域: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秦嶺??淮河線。北方與西北地區分界線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青藏與西北地與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青藏地區與南方地區分界線是青藏高原邊界。

北方地區:概述:北方地區指我國東北秦嶺??淮河以北的地區,面積約佔全國的20%,人口約佔全國的40%。區內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汾渭平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文化:北方地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農作物:春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等。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礦產:煤、鐵、油等
南方地區:指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大不凡。面積約佔全國的1/4,人口約佔全國的55%。本區西部分布有30多個少數民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勢:本地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為平原、盆地與高原、丘陵交錯。平原地區河湖眾多,水網縱橫,具有典型的南國水鄉特色。農作物:水稻、生豬、柑桔、茶葉、桑蠶、甘蔗、水產和熱帶作物。礦產:銅礦、鎢礦、汞礦、錫礦、銻礦、鉛鋅礦。

青藏地區:概述:青藏地區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25%,人口僅佔全國總數的1%左右。青藏地區的主體是由「世界屋脊」之稱的青藏高原。農作物:青稞、豌豆、小麥、油菜。宗教:藏傳佛教。地勢:山嶽縱橫,冰川廣布,交通十分困難。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
西北地區:位於長城?祁連山脈?阿爾金山脈?昆侖山脈一線以北,面積約佔全國的30%,人口約佔全國總數的4%。少數民族:蒙古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牧區作物:肉、奶、皮、毛等;礦產資源:稀土礦、鎳礦、煤、石油、褐煤。

***4.5 補充總結***
地區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西北地區
地形特徵
高原、平原為主 盆地、平原、高原、丘陵 海拔最高 高原、盆地
氣候特徵 夏:高溫多雨 冬:寒冷乾燥 水熱充足 日照充足,氣溫低 乾燥,日照充足
主要河流 黃河、黑龍江 長江、珠江 長江、黃河源頭 塔里木河
主要礦產 煤、鐵、石油 有色金屬 鉀鹽、石油 煤,石油
主要農作物 小麥 水稻、甜菜 青稞 甜菜
慢慢看!

C. 中山古鎮的旅遊產業

國內諸多藝術家及領導相繼來到古鎮考察,並給予中山古鎮極高的評價,明確提出:鄉村旅遊要解放思想,突破性推進項目開發建設。2009年,中山鎮加大古鎮保護與開發力度。隨著旅遊開發建設的推進,古鎮已成為繪畫、攝影、影視基地,古鎮的知名度、美譽度與日俱增,中山古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截至今10月底,來中山鎮的遊客已達31.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496萬元,均比2011年同期增長25%以上。中山古鎮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已成為重慶江津旅遊的新亮點。
古鎮老街及周邊庄園核心景區建設——打造「渝西老年產業園」。重點是恢復「萬壽宮」、「鄭家祠堂」、江家碼頭、清溪縣城等人文遺址,建設中山濱河路、遊客接待中心、中山後街等古鎮拓展區;開通進入古鎮4公里筍河水上游項目;圍繞清溪濱河路和古鎮兩山腰培育「古庄園」群。
愛情天梯」及四面山北部景區建設——打造「中國·婚戀苑」。油化中山場鎮至斑竹園,盆溪口至雙峰寺20公里公路;以「愛情天梯」為核心,整合「十里峽谷畫廊」、黑神廟瀑布群和雙峰寺等景點;推出「情侶節」、「金婚節」、「銀婚節」等民俗文化活動。 石天井及大園洞東部景區建設——打造「古鎮森林氧吧」。充分利用大園洞國家森林公園和石天井世外桃源的資源優勢,對中山三合場至穿洞水庫的10公里進山公路建設;保留高山原生態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引資打造古鎮森林休閑區。

D. 中山市旅遊局怎麼樣

中山市旅遊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山市旅遊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E. 中山市發展全域旅遊,主要依靠哪些條件

在中山到周邊全部是山,羅蔥蔥的。所以人家地理條件審得好噻,到處都可以旅遊

F. 對中山旅遊資源的開發研究報告怎麼寫

中山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尤其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涌現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物,這些名人和他們的精神一起,已經成為現代中山重要的城市名片。我市旅遊界人士表示,中山旅遊業要創新發展,應該深入發掘名人文化內涵,打造文化旅遊品牌。

蕭潤君是孫中山歷史文化的資深研究者,作為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館長,他認為,名人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名人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徵和文化符號,利用好名人文化資源,是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的重要舉措:「我們中山沒有名山大川,但是中山有名人,中山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一批名人,它是中山旅遊的一個亮點,它是我們中山的一個重要人文資源。那麼我們保護好這些資源,有效地利用好這些資源,來打造我們的旅遊品牌。」他表示,在博鰲亞洲論壇2005國際文化產業會議在我市召開的環境下,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利用市場機制來激活中山的名人文化資源,大力宣傳中山名人,開發名人產品,延伸文化產業鏈條,使名人文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高。

作為中山開發人文景觀的成功典範,詹園的成功也為我們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詹園主人黃遠新說,從發展旅遊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選擇一種傳統文化作為立足點正是詹園的成功之舉:「一個旅遊景點一定要有文化內涵,同文化層次相配合,讓這個景點有文化,才有生命力。」

目前,我市正充分利用「中山」這一品牌,一體化規劃建設「翠亨名人文化村」等景點,力爭形成集嶺南文化、名人文化、華僑文化、民俗文化相互融合的多元文化體系,從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並富於歷史文化內涵的文化旅遊品牌。

G. 如何合理安排中山的旅遊路線

中山城:愛來拍照的人必去之自地,哪裡就是一個影視城,挺大的,我個人覺得裡面最好看的就是日本景區那塊,還可以組和服拍照,因為實在太熱了,哪裡就弄了一個避暑場所(其實就是中山近代名人館)如果有錢的話可以考慮一下。

H. 中山發展現狀

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人民收入持續增加,2007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超過2.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萬元,分別比20年前增長11.3倍和7.4倍。全市人均期望壽命為78.19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三個一」工程全面推進,目前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420萬人次,其中農民44萬,占農業人口應參保人數66.8%,年內實現農村住院醫療保險應保盡保,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明年應保盡保。今年年底前將完成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改建、新建,努力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政府決定從2007年開始,連續四年共投入1000多萬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四年共投入2500萬元用於扶持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和物流業發展。去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7800多人。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
空氣質量優良率、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新增2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投入約23億元建設18家鎮區污水處理廠,中嘉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投入2000萬元推進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啟動。投入5.9億元建設北部組團垃圾處理基地。市鎮共投入3.1億元整治內河涌。開展重點行業環境隱患排查,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削減0.2萬噸和0.6萬噸。「綠化中山大地」工程成效顯著,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5.2%,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共綠地達10.9平方米。
民生工程順利推進
2007年以來,市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3%、超收收入的60%投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各項民生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累計投入近300億開展十項重要民生工程。投入超過100億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投入120億開展350公里交通路網建設。年內市財政投入2億元推進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建設,基本滿足本市住房困難家庭需求。年內爭創全國生態市。24個鎮區全部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山成為全省第三個教育強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提前竣工,在全國率先實現自然村「村村通寬頻」;單位GDP能耗下降3.9%;全市24個鎮區均成功創建省教育強鎮,部分鎮區實現12-15年義務教育。按照「50年一遇」的標准,一大批重大水利重建加固項目穩步推進,內河整治253公里。平安中山建設成效顯著。完善平安工作實績考核體系,加快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1701個社會治安視頻監控點投入使用,「大平安」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村村(社區)建警務室並配備社區民警,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5%,破案率同比上升6.7%,各類事故宗數下降2.4%。先後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指數城市」、「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等殊榮。

經濟發展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山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不利影響,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1408.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0.5%,總量繼續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3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850.63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513.56億元,增長12.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1:60.8:36.1調整為3.1:60.4:36.5。全市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56106元,按全年平均匯率計算,摺合8102美元,增長10.1%;戶籍人口人均生產總值96612元,按全年平均匯率計算,摺合13951美元,增長9.0%。民營經濟增加值636.39億元,增長12.0%,佔全社會GDP的比重達45.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5%。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消費品價格上漲7.0%。八大類居民消費價格呈現「五升三降」態勢,其中,食品、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類分別上漲14.3%、2.1%、2.4%、3.0%和3.8%;衣著、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分別下降6.7%、0.4%和0.9%。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6%。
年末全市新增就業崗位6.01萬個;城鎮從業人員24.2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0.9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產業結構調整有待加快,資源環境約束增加,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等。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75.36億元,增長3.7%;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1元,增長10.0%。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35萬畝,增長6.4%;甘蔗種植面積0.53萬畝,下降63.1%;蔬菜種植面積38.81萬畝,增長12.1%;水果種植面積10.97萬畝,下降0.2%。糧食總產量6.75萬噸,增長1.8%;蔬菜產量52.27萬噸,增長12.0%;水果產量18.70萬噸,增長4.7%;甘蔗產量3.21萬噸,下降61.3%。
全年出欄生豬51.91萬頭,增長25.1%;出欄三鳥1097.56萬只,增長17.8%。肉類總產量4.98萬噸,增長12.9%。全年水產品產量32.17萬噸,增長2.8%。其中,海水產品2.12萬噸,下降0.9%,淡水產品30.05萬噸,增長3.1%。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091.04億元,增長11.2%;工業增加值811.89億元,增長1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2.36億元,增長10.1%。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6%,拉動經濟增長5.8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40家,增加332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693.04億元,增長11.7%。其中,五大支柱產業總產值1944.49億元,增長11.1%。輕工業總產值2221.55億元,增長9.1%;重工業1471.49億元,增長15.8%。裝備製造業總產值906.49億元,增長18.0%。
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158.13億元,增長10.8%;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92.00億元,增長3.4%。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6.5%,提高4.2個百分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9.6%,資本保值增值率114.9%,流動資產周轉率2.7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3.3%,資產負債率61.7%,產品銷售率96.5%,全員勞動生產率82290元•年/人。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38.74億元,增長7.6%。全市建築企業施工產值91.71億元,增長5.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99.22萬平方米,下降15.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48.94萬平方米,下降39.8%。建築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19.56萬元,增長24.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445.08億元,增長11.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76.90億元,增長12.5%;更新改造投資40.41億元,增長27.6%;房地產開發投資191.61億元,增長8.6%。
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60.18億元,增長59.3%;集體投資26.13億元,增長14.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104.49億元,增長6.0%;私人及其他投資254.28億元,增長5.9%。國有、集體、外商及港澳台、私人及其他投資結構調整為13.52:5.87:23.48:57.13;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0.40億元,增長62.1%;第二產業投資157.65億元,增長6.0%。其中工業投資157.14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投資287.03億元,增長14.7%。投資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0.06:37.25:62.69調整為0.09:35.42:64.4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839.24萬平方米,增長17.2%;商品房竣工面積350.30萬平方米,增長4.2%;商品房銷售面積320.43萬平方米,下降37.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174.43萬平方米,增長12.9%。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64.35億元,增長11.7%;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房屋竣工率和項目建成投產率分別為59.4%、26.8%和34.5%。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95億元,增長20.5%。分地域看,城區消費品零售額219.21億元,鄉鎮消費品零售額257.74億元,分別增長20.0%和21.0%;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12.17億元,增長20.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4.00億元,增長22.2%;其他行業零售額0.78億元,增長3.5%;分商品類別看,在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中,全年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54.20億元,增長28.6%;汽車類零售額37.53億元,增長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3.14億元,增長24.5%;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2.20億元,增長16.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8.04億元,增長25.4%;日用品類零售額5.66億元,增長20.5%。
六、對外經濟
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總值259.09億美元,增長5.1%。其中,出口187.02億美元,增長8.1%;進口72.07億美元,下降2.2%。貿易順差114.95億美元,增長15.8%。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66.08億美元,增長14.8%;加工貿易出口120.93億美元,增長4.8%,佔全市出口的64.7%。從經營主體看,國有企業出口15.63億美元,下降3.7%;集體企業出口28.89億美元,增長5.8%;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20.07億美元,增長10.0%;私營企業出口22.40億美元,增長10.7%。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118.13億美元,增長7.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0.11億美元,增長5.7%;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0.90億美元,增長9.3%;從出口市場看,對香港市場出口56.25億美元,增長5.9%;對歐盟市場出口32.57億美元,增長17.7%;對美國市場出口42.03億美元,下降0.1%。
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61個,下降40.6%;合同規定利用外資7.15億美元,下降45.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33億美元,增長13.4%。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6.23億美元,佔全市的74.8%;外資資金來源地主要是港澳、美國、日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全年實際投資6.96億美元,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額的83.5%。
七、交通、郵電與旅遊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713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95.17公里。全市機動車保有量61.93萬輛,增長4.6%。其中,汽車保有量27.80萬輛,增長12.4%。其中個人汽車22.32萬輛,增長15.9%。全年貨物周轉量57.00億噸公里,增長7.0%;旅客周轉量70.29億人公里,增長1.5%;港口貨物吞吐量2756萬噸,增長0.1%。
全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158.92億元,增長18.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94億元,增長6.1%;電信業務總量155.98億元,增長18.8%。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414.72萬戶,下降7.1%;本地電話用戶167.8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89.84萬戶,下降5.1%;小靈通用戶78.05萬戶,下降3.0%。全市國際互聯網用戶45.33萬戶,增長0.4%。
全年接待過夜海內外遊客528.13萬人次,增長3.5%。其中,國際遊客65.18萬人次,國內遊客462.95萬人次。旅遊景點接待遊客850.64萬人次,增長10.1%;旅行社接待總遊客259.22萬人次,增長6.5%。組團國內游109.44萬人次,增長3.6%;出境游16.17萬人次,增長14.8%。全年旅遊總收入97.23億元,增長13.0%,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27億美元,增長4.7%。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酒店41家,星級酒店客房數0.52萬間,客房開房率58.8%。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823.11億元,比年初增長16.8%。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分別為447.69和1080.43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7.4%和19.8%。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44.27億元,比年初增長18.1%。其中,短期貸款295.21億元,比年初增長6.2%;中長期貸款491.68億元,比年初增長17.2%。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54.84億元,比年初增長17.4%。其中住房貸款236.77億元,比年初增長16.8%。全年人民幣現金凈投放204.69億元,凈增29.61億元。
全年代理證券交易額1952.83億元,下降39.5%。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額1941.21億元,下降39.8%。年末證券市場投資額122.92億元,下降56.2%,其中客戶保證金總額23.67億元,股票市值99.25億元。全市證券投資累計開戶數31.73萬戶。
年末全市各類保險公司34家,增加8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8家、人壽保險公司16家;保險機構全年保費收入54.56億元,增長42.5%。其中,財產險收入12.20億元,增長8.2%;壽險收入42.36億元,增長56.8%。保險機構各類賠款和給付13.47億元,增長56.6%。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5.89億元,壽險賠款和給付7.58億元,分別增長28.6%和88.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33萬人,增長3.4%;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4.42萬人,增長3.4%;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學生3.39萬人,增長2.1%;小學在校學生24.39萬人,增長2.5%;幼兒園在園幼兒8.26萬人,增長11.3%。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初中毛入學率分別為100%和106.8%,高中升學率達83.3%,普通高考錄取率達89.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0.1%。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中山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為全國首家鎮一級的「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市現有14個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新增1個;8個省級以上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新增2個。全市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60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64家,新增4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511家,新增21家;各級國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68家,省級新增3家、市級新增28家。
全市有115個項目獲得國家、省各類科技計劃立項;9個項目獲得省科技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市級科技獎93項,其中科技重大貢獻獎1人、產學研合作獎3項、科技進步獎89項;市級專利獎項目42項,其中專利金獎9項、專利優秀獎32項、優秀專利發明人1人。專利數量和質量快速提升,全市專利申請6901件,增長7.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55件,增長89.4%;專利授權4342件,增長27.9%。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29個,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13個,文化藝術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鎮區文化站24個。全年舉辦省級以上高雅文藝演出22場、群眾文化活動5140場、營業性演出4800場。市、鎮兩級共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廣播電視站22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開通模擬電視節目46套, 開通數字電視節目78套。全年出版報紙3945萬份,圖書館總藏書量89.0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93個,醫院床位8258張,分別增長10.4%和12.6%。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099人,增長20.6%。其中,執業醫師3884人、執業助理醫師674人、注冊護士4432人、檢驗人員479人,分別增長10.6%、39.0%、17.9%和20.7%。
2008年,成功承辦中國國家隊與黎巴嫩、敘利亞國家隊的南非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的對抗賽、中國隊與古巴女籃熱身賽、全國武術套路(女子)錦標賽、全國第13屆全國跆拳道冠軍賽等體育賽事。全市492名運動健兒在25項省級以上體育競賽中獲金牌150枚、銀牌120枚、銅牌122枚。
十一、人民生活、社會保障與安全生產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957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734元,增長15.1%。年末農村居民住房面積人均37.98平方米。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0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6868元,增長8.4%。年末城鎮居民住房建築面積人均33.39平方米。全年城鎮(不包括農戶、鄉鎮企業、私營單位及個體戶)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1696元,增長13.7%。
全市非農村參加各種社會保險共有460.12萬人次,增加39.83萬人次。其中,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17.4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07.7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09.3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6.67萬人,參加醫療保險118.93萬人。全市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順利推進,參保人數為53.20萬人,增加9.73萬人。參加城鄉住院醫療保險人數為90.00萬人,增加37.52萬人。
全市社區服務設施數388個,其中城鎮167個,農村221個。社會各項福利事業費12425萬元,增長9.0%。其中,社會優撫事業費3528萬元,社會救濟福利事業費8605萬元,自然災害救濟費292萬元。全年社會困難救濟人口40741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1852人,其中集中供養929人,分散供養923人;安排「四殘」人員就業23人。全市共有9249戶27126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7247人,農村19879人。全年全市發放低保金額3972萬元,增長12.8%。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3670宗,死亡362人,受傷3505人,直接經濟損失2025.03萬元,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6.2%、11.1%和18.8%,直接經濟損失上升57.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6,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5.23,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91,分別下降13.3%、16.1%和1.6%。
十二、人口、資源與環境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為251.09萬人,城鎮化水平86.14%,常住人口出生率6.63‰,死亡率1.50‰,自然增長率5.13‰。公安戶籍人口146.43萬人,其中按居住地劃分的非農人口為77.26萬人。
全年共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800個,增長11.4%;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本年投資額2.16億元,下降45.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5.1%;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1.7%。
全年累計灰霾天氣日數136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843.1小時,增長1.2%;全年平均降雨量2090.8毫米,增長 33.3%。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7個,增加5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為65.4%,全市森林覆蓋率16.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1平方米。
年末全市水庫蓄水總量4027萬立方米,增加464萬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7419.3萬噸。其中,生活用水17471萬噸,工業用水20730.3萬噸;全市監測評價河長274.25公里,其中達標河長240.15公里,超標河長34.1公里;全市共監測14個水庫,水質全部優良。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註:1、本公報中各項數據均為初步數,所有數據應以此後出版的《中山市統計年鑒--2009》為准。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常住人口包括離開戶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的戶籍人口。
4、規模以上工業效益指標,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5、郵電業務總量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

發展重點
將圍繞建設「適宜創業、適宜創新、適宜居住」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型城市的目標,「抓發展,促改革,惠民生,保平安」。重點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發展質量,一手抓民生事業。
一是變製造業的單輪驅動為現代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目前中山工業總產值超過3500億,但服務業的比重已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下來,要在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現代裝備製造業、健康醫葯產業與重化工中下游產業,推動經濟發展適度重型化的基礎上,以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推動專業鎮升級為重點,用中山特色的產業優勢來增強發展後勁和質量。
在生產服務業方面,要沿著以研發和流通為兩端的「微笑曲線」,發展「總部經濟」。推動產業的區域分工環節從製造加工向研發、流通延伸。研發上,要一手抓建設企業自主研發中心與構建重要共性技術創新平台;一手抓現有410個省級以上名牌名標做強做大,成為單打冠軍。流通上,要加快建設物流「聚集區」,打造珠江口西岸物流中心,依託3580億工業產值構建工業購銷專業化流通體系。進一步加快資本市場發展。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發行城市建設債券等金融產品,擴大市鎮投資非經營項目的代建制范圍,引入戰略投資者,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另一方面加強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以整合公有物業資源為抓手,分批註入約100億非經營性物業資產,成立市公建物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拓寬城市發展融資渠道;以鼓勵企業上市為突破口,發揮優質企業直接融資的主體作用;利用我市毗鄰粵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的條件,引進產業資本、金融資本與我市企業對接。實現產業發展為基礎、資本運營為先導,爭創發展優勢。
在生活服務業方面,全面推進綜合旅遊業發展。擴大孫中山品牌作用,重新打造兩個5A級景區,整合六大旅遊板塊,實現從景點經營向線路經營轉變,從景點開發向板塊開發轉變,從產業經營向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轉變,從觀光旅遊為主向文化、產業、觀光、休閑度假相結合的綜合旅遊轉變。
推動專業鎮升級方面,要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集群。中山19個鎮擁有省級以上專業鎮13個,25個國家級生產基地,以專業鎮為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已成為中山經濟發展的重要特色。要實現專業鎮二次創業,完善延伸產業鏈、服務鏈和政策鏈,增強專業鎮發展動力。建設好11個產業轉移園區,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推動專業鎮產業高級化。
二是變重點地區率先發展為城鄉全面協調發展,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我們提出建設「三個適宜」新型城市,最終就是要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從重點地區率先發展向城鄉全面協調發展轉變,做到「四個全面加強」。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年內創建全省第一個全國生態市為契機,加大力度推進生態保育工作。年內投放20多億元實現鎮鎮建有污水處理廠,全面加強內河整治與污染源在線監控。
全面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以「三個一」工程確保全民安居樂業,讓每個農民都有一份工作、一份養老保險、一份醫療保險。確保財政收入57%用於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其中新增財力20%用於增加社會保障事業投入,確保今年內實現基本住院醫療保險應保盡保,明年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通過設立青年創業基金、政府貼息貸款等形式,推動每個農民都有一個工作機會向每個農民都有一個良好創業機會轉變。
全面加強民生產業發展,以投資拉動推進民生工程。投入近300億實施「十大民生工程」。3年內投入100億全面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加快推進「六項村級工作」。在實現國內率先村村通寬頻、省內較早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公交的基礎上,加快做好「六項村級工作」,即村村建有候車亭、村村建有衛生站、村村有村莊規劃、村村耕地連片開發、村村農路實現硬底化、村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超100萬。年內確保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基本滿足我市需求。還要以推動國企集團整體上市,將水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公用科技」獲國家證監會批准為契機,做強社會公共服務資本,為民生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全面加強市內四大組團建設,探索從「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早在2003年,開展了24個鎮區的組團發展規劃,將全市劃為四個組團,形成以4個中心鎮區為主的4個增長極帶動若干個鎮區發展。四大組團通過託管、鎮區聯盟等形式,逐步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由「行政區」向「經濟區」轉變。面對新一輪發展的要求,我們要大膽借鑒上海借地建港的做法,加快「外聯內合」。通過「內合」,促進資源快速有效集聚交流,形成組團發展聚合優勢,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通過「外聯」,加強產業對接,獲取更多生產要素支撐,尋找更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