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應該如何規劃
鄉村旅遊的規劃,在解決了鄉村基礎設施、居住環境改造、旅遊元素提升的前提下,更應該注重鄉村旅遊價值的挖掘以及特色的塑造。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其具體規劃應該歸納為六大要點。
第一、鄉村旅遊品牌與特色資源的塑造:鄉村旅遊規劃著眼於鄉村獨特的文化、手藝、民俗、生態、環境等資源,並找到將鄉村資源轉化為鄉村旅遊特色的有效途徑,將傳統的鄉村打造成鄉村民居遺產、農村生態公園、鄉下旅遊度假區或者別致的鄉村景觀等多種旅遊形態,將傳統的村落變成具有吸引力的旅遊村。
第二、對鄉村的接待設施改造:對鄉村閑置的接待設施進行改造再利用,通過重新設計、重新整理,將保持原有風貌下的鄉村閑置農宅變成鄉村獨有的旅遊接待設施。
第三、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旅遊活動。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塑造,應該遵循「隨地是景,景即鄉村」的理念,將鄉村中傳統的日常生活與傳統的生產活動,經過一定程度上的深度挖掘,變成遊客可體驗的各種鄉村旅遊活動。
第四、鄉村產業體系的轉型以及升級:鄉村旅遊規劃應該注重創意的開發,將鄉村中的傳統農牧業變成具有高附加值價值的休閑旅遊農業以及陽光農業,例如生態茶園、手工作坊等。以此來實現鄉村產業體系的轉型和升級。
第五、鄉村旅遊應體現屬於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鄉村旅遊規劃要通過對傳統的花草樹木、傳統物件以及老舊的生活用品等,轉變成鄉村中獨具特色、屬於自己的鄉村景觀,行程不同於傳統旅遊景區的鄉村景觀體系。
第六、鄉村旅遊的公共設施應該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鄉村旅遊規劃應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在鄉村公共設施上注重與鄉村周邊景觀的整體環境的協調性和統一性。
B. 鄉村旅遊規劃的內容
鄉村來旅遊規劃,是旅遊規源劃的一種。從資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託,通過對資源的分析、對比,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發展方向。近期,鄉村旅遊往往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鄉村旅遊發展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下的一個成功實踐。在我國廣大的鄉村地區存在著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自然資源,鄉村旅遊開發和發展存在著巨大的潛力和市場。根據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據特有的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業是鄉村發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為鄉村是比較容易培養出特色經濟的
鄉村旅遊規劃內容包括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休閑農業園區策劃、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特色採摘度假區、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規劃、鄉村會所、溫室建築設計等等。
C. 鄉村旅遊,要怎樣規劃
綠維在項目中積累了鄉村旅遊景區規劃的一些創新理念,並應用於落地項目中版,受到了開發方的權認可和好評。如綠維提倡的溫室休閑理念和「農旅雙鏈」模式,已被廣泛運用於諸多鄉村旅遊景區規劃中。
溫室為鄉村旅遊與農業休閑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農業觀光項目的建設,對於發展農業高科技,推廣作物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而建設觀光休閑型溫室,更兼有科普教育、休閑體驗、休憩、游樂的功能。目前溫室設施在我國已經廣泛應用,我們認為可以依託五種形態進行升級開發。
更多內容請參考:《溫室休閑——鄉村旅遊休閑化發展的全時引擎》 《鄉村旅遊發展創新—"農旅雙鏈"模式》
D. 鄉村旅遊景點規劃要怎樣做
山合水易認抄為鄉村旅遊景點規劃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科學規劃。比如採摘的景點要迎合遊客的喜好,可以設置茶亭、休息區,再如休閑的景點就要突出地方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針對每個景點的特點,進行不同的規劃,找好定位。
E. 鄉村旅遊規劃的規劃模式
一、城鄉統籌規劃與鄉村旅遊規劃的聯系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十六大精神,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城鄉統籌是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需要,是探索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也是探索鄉村旅遊規劃和發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鄉一體化與城鄉總體規劃。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重點和難度是在農村,如果「三農」問題不能合理有效的解決,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項大思路、大舉措,是解決城鄉發展問題的一個重大創新,它把城鄉一體化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新的戰略地位。城鄉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按著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去研究和解決我國的發展問題,把城市和鄉村結合為一體,聯系城市研究農村,聯系農村研究城市。
城鄉總體規劃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現方式。要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統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解決如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扭轉地區收入差距過大的現狀問題,就必須重視城鄉總體規劃,使城鄉健康持續地發展。城鄉統籌發展是城鄉一體化的實質,而城鄉一體化是城鄉總體規劃的戰略部署。
(二)鄉村可持續發展與鄉村發展規劃。鄉村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以鄉村為載體努力尋找出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於對後代人的發展需求能力構成威脅的發展道路。鄉村是我國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單元的群體,它既接受周圍城鎮的輻射,又對鄉村居民產生直接的輻射作用,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是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基本原則。
鄉村發展規劃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過程和手段。在鄉村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環境、生態和資源的相互協調性,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擴大鄉村的規模,也不能讓鄉村以城市為模板進行復制。規劃的重點是考慮如何有效節約用地,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如何提高鄉村規劃設計水平,改變千鎮一面的狀態等,改變鄉村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變。鄉村發展規劃恰恰是鄉村可持續發展實現的途徑,鄉村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發展規劃的目的和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鄉村創新經濟學與鄉村旅遊規劃。鄉村創新經濟學是瑞典延雪平大學商學院維爾特教授等在總結歐洲農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推崇區域社會資本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依據鄉村特有的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城鄉合作發展特色產業。鄉村創新經濟學立足於鄉村經濟發展不平衡性,居民點分布及規模等不同特點,按照不同的發展模式和要求,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對鄉村發展進行有區別的規劃,堅持產業發展與居民點體系建設互動協調的理念,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統籌的原則,研究鄉村發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產用地,促進鄉村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鄉村可以根據本身特點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文化,或根據鄉村建築風格塑造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如,江南鄉村小巧玲瓏的民居、北方鄉村厚實的四合院、華中鄉村封閉的天井和馬頭牆、西南鄉村的木樓竹樓、西北鄉村的窯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鄉村的特色,鄉村規劃可以根據特有的資源和特色發展旅遊業,這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