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態旅遊規劃的原則
生態化規劃目標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目標在於要保存現有資源的整體生態價值、基本特徵以及對人類活動干擾進行自我恢復的能力。具體內容有保護、保存並提高地表和地下水質量;保存、保護並提高動植物及其棲息環境的多樣性;保護自然風景的質量等。
第二,人文資源目標在於要維護並提高歷史和文化資源。具體內容有維護與規劃區域整體生態價值相關且協調的傳統生活方式;保存、保護歷史和文化資源要素;發掘歷史和文化資源要素。
第三,發展目標在於採取與景區整體生態和文化價值的保護相互協調的方式來調整旅遊產業的發展。如只允許在指定的未來發展區內進行能夠促進發展的項目、只允許在規定區域內布置旅遊接待設施等。 生態調查的目的在於收集規劃區域的自然、社會、人口、經濟方面的資料和數據,為充分了解規劃區域的生態過程、生態潛力與制約因素提供基礎。
景區生態調查可以通過實地調查、歷史調查及公共參與的社會調查、遙感調查等調查手段來完成。
自然環境調查的內容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氣候、植被、野生動物、土地利用現狀等方面。人文調查的內容包括當地的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人文地理特徵。社會經濟要素的調查分析是確定旅遊景區所在區域的經濟水平,以及最臨近中心城市、經濟帶、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輻射距離。這對旅遊景區的發展規模有關鍵的決定作用。 隨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進一步深入,人們旅遊產品越來越強調生態模式,其中,包括主題生態化、游樂生態化、藝術表現生態化三個方面的內容。
體現旅遊景觀生態化的項目,有生態迷宮(花卉迷宮、果蔬迷宮、濕地迷宮、水景迷宮、樹林迷宮等等)、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場、大型樹屋、大地藝術、空中花園等等。把生態造景與生態游樂結合起來,用綠色植物進行造景,用綠色植物製造游樂項目,用綠色環境打造遊憩模式。 生態適宜性分析是生態化規劃的核心,其目的是應用生態學、經濟學、地學以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原理和方法,確定景觀類型對某一用途的適宜性和限制性,劃分景區資源環境的適宜性等級,為景區旅遊開發中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建議。
以生態適宜性分析為基礎,可以准確地將那些生態上極為敏感、景觀獨特、宜保持原貌,不宜進行人工建設干擾的區域設為保存區;對有的敏感性稍低,景觀較好,宜在指導下做有限的開發利用,設置為保護區,還有生態敏感性較低,自然地形及植被意義不大,適於開發而成為開發區。
② 生態旅遊規劃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
1、生態抄旅遊規劃中,應注重運用生態學規律,合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保持其穩定性,從而使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不被破壞 2、一定要充分發揮其生態旅遊潛力,把握自然生態系統的特徵,挖掘其文化的內涵,開發出適銷對路、特色鮮明的生態旅遊產品,展現出地方資源的特色。3、認真分析生態旅遊活動與環境承載力、生態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有效協調生態旅遊目的地生態系統及其組分間的相互關系,全面考慮生態旅遊規劃所涉及的因素,實現整體優化利用。
③ 生態旅遊規劃的概念
做生態旅遊規劃,首先要先了解什麼事生態旅遊。生態旅遊包含兩個要點專,其一是生態旅遊屬的對象是自然景物,如特定的動物、植物、群落以及整個生態環境;其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其核心是「生態」。對生態旅遊開發機構來說,盈利與其說是一種目的,不如說是更好實現生態對象保護的一種可持續性發展手段;對遊客來說,生態旅遊的科普性、教育性要高於對舒適度和風光的要求;對當地居民來說,生態旅遊帶來的文化層次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能夠更多地調動其自發地、更科學地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
④ 請列舉生態旅遊規劃中主要的生態學理論基礎
同求,你也是作業嗎
⑤ 旅遊規劃的理論基礎包括哪些方面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也是連接旅遊學、景觀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以及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的橋梁。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既是整合"旅遊區總體規劃"與"旅遊區詳細規劃"成為旅遊系統整體性規劃控制的有效途徑,又是實現旅遊規劃體系走向完善和成熟的必然選擇,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當仁不讓地成為現代旅遊規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然而,目前面對我國應用而生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公司"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設計中心",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其實踐,以至出現各層次旅遊規劃之間脫節的現象,由此成為影響旅遊景觀高效利用、永續的主要障礙之一,並制約著旅遊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研究對於解決我國旅遊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推動旅遊區規劃進一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涵 旅遊景觀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強調景觀空間格局對過程的控制和影響,並試圖通過格局的改變來維持景觀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是旅遊景觀學重要的實踐領域,是旅遊景觀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體現了旅遊景觀學的應用價值。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宏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發展這一原理展開,旅遊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因此,優化整合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景觀設計和旅遊景觀經營活動三大系統,協調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目標。通過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使景觀結構、景觀格局與各種生態過程以及旅遊活動互利共生,協調發展。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把構成景觀的所有要素都作為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變數來進行研究,在不斷變化中和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下維持旅遊景觀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遊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來說,它是基於地方尺度,並以旅遊景觀為對象的一種生產活動,其核心內容是對旅遊景觀內部旅遊景觀單元空間配置的規劃。但一個完整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實體單元研究,還包括基於區域尺度對不同旅遊景觀類型單元間的合理配置進行研究和規劃。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特點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與旅遊規劃和景觀規劃有著密切的聯系,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只不過是側重點不同而已。 (一)關於旅遊規劃 旅遊規劃,是指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針對旅遊資源的屬性、特色和旅遊地的發展規律,根據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趨勢,對旅遊資源進行總體布局、項目技術方案實施設計和具體實施。其中經濟、技術是規劃開展的先決條件,正確處理旅遊業發展同環境,同旅遊資源的保護之間的關系是前提。 從1959年的夏威夷規劃算起,現代旅遊規劃已有近50年的歷史,旅遊規劃理論形成了相對完備的體系。但由於分析角度不一樣等原因,不同專家、學者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問題的認識也不一樣。例如,國內著名的風景旅遊規劃專家吳人韋先生認為,旅遊規劃的理論體系可分為經濟、環境和人文三大板塊,也可從哲學、科學和技術3個層次來考慮。另有學者提出,指導我國旅遊規劃的理論依據主要源於4個學派,即景觀園林建築學派、生態學派、地理學派和歷史經濟學派。影響最大的是以形體規劃見長的景觀園林建築學派,其次是以綜合規劃見長的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地理學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觀點都對旅遊規劃理論體系做出了很好的歸納,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關於景觀規劃 景觀規劃是指在較大尺度范圍內,基於對自然和人文過程的認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過程,具體說是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適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當的土地利用。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一)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自然第一原則 數十億年不斷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態系統最為穩定,較人工生態系統有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和優越性。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把自然第一原則放在首位,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顯露自然。為使景觀生態系統的美學價值得以發揮,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以自然景觀為本底,再現復雜多樣的自然生態過程,使隱藏的生態系統和過程得以顯現,並能為人們所理解,還能夠讓人們充分地認識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對人類自己在景觀上留下痕跡的關注。這種自然意識的加強,無疑會使人類的認識得以升華,自然景觀中的水與火不再被當作災害來看待,而是作為一種維持景觀和生物多樣性必須的生態過程。
二是順應自然。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針對具體的地區、具體的對象。不同地區的景觀結構、格局和生態過程不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和要求應該與之相適應。進而言之,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順天應時,必須以當地的自然生態過程為依據。此外,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學習當地的鄉土知識,因為對多數地方來說,當地人長期的生活實踐已經表明,養育他們的景觀總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態規律。
三是模擬自然。人為旅遊景觀的建設,應藉助於純自然景觀的管理方式,必須盡可能保護、保持和恢復自然景觀資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澤等),維持自然景觀過程和功能,這是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開發景觀資源的前提。模擬自然狀態,建設與自然生態系統相似的人為生態系統,該系統最適合人類生存,最大限度地滿足物種適應周圍環境的要求。同時,依據自然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進行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可減少投入,形成優化的旅遊景觀,實現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統一。 (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整體優化原則
旅遊景觀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組成的一個整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重點應為整體景觀,是對全部生態系統的組合、平衡和協調進行規劃,改善景觀結構和功能,優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實現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景觀利用與景觀發展之間的協調,保證整體生態功能得以保持和發展,達到降低災害、增強生存能力、提高生產力的目的。進而建設成一個功能完善的、穩定的生態環境,以實現景觀生態系統的整體優化,保證當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三)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多樣性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創造多樣化的旅遊空間,具體包括三層含義:一是景觀要素形態的多樣性,即廊道、斑塊形式多樣、大小斑塊相伴、寬窄廊道相結合;二是生物種的多樣性,斑塊的生境、形狀、大小、邊緣條件等諸多因素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條件。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必須盡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塊形態,例如旅遊景觀中自然殘留的濕地、牛軛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應得到保護。三是生境的多樣性,不同生境的組合有利於整體景觀的穩定,具有抵抗外來干擾的能力。例如單一的"玉米海"、"一望無際的稻田"、"萬畝果園"等農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不可取,因為這在抵禦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方面有極大的脆弱性。(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異質性是景觀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個地區景觀保持穩定和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條件。例如旅遊景觀是一個高度人為化的景觀,如果水泥建築斑塊及廊道占絕對優勢,綠地斑塊及廊道少,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衡現象,進而影響旅遊景觀的生態功能,造成空氣污染、水質下降等諸多環境問題。為此擴大旅遊景觀的水平空間異質性,對維持旅遊景觀的生態平衡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旅遊景觀設計還須根據生態學原理兼顧美學特徵,加強垂直空間異質性,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形成自穩協調的生態系統,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擾的能力,創造良好的生態旅遊環境。(五)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綜合效益原則要求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區域特色,把人類文化、傳統和習俗與景觀疊加,將旅遊服務設施、景觀生產價值有效利用融於自然之中,使旅遊景觀美不被減弱又能產生最佳經濟效益。進而使當今人類主動地、以科學的態度去美化景觀、創新景觀,通過規劃達到旅遊景觀形態美、多樣性豐富、結構復雜,增加可視性,達到與人類的美學要求相一致,從而滿足旅遊者追求"新、奇、異、美、樂"的普遍心理需求。(六)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保護原則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環境敏感區是對人類具有特殊價值或具有潛在自然災害的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極易因人類不適當的開發活動導致環境負效應。依據資源特性與功能差異,環境敏感區可分為:生態敏感區(河流水系、濱水地區、山峰海灘、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動物棲息地等)、文化敏感區(文物古跡、古人類遺址、古生物化石產地、革命遺址等)、資源生產敏感區(城市水源地、新鮮空氣補充地、土壤維護區等)和自然災害敏感區(可能發生洪患的濱水區、地質上的構造斷裂破碎帶、空氣嚴重污染區等)。在敏感區內環境的惡化大多屬於不可逆變化,一旦失去穩定將會給旅遊景觀的安全帶來隱患。為此旅遊景觀規劃設計應對環境敏感區予以特殊關注。四、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 依據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規劃後的旅遊景觀要具有:整合性、多樣性、進化性、自然性、暢達性、標識性、和諧性、經濟性、文化性。 為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目標,需要對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未來發展情況進行研究,通常包括六個方面的問題:旅遊景觀規劃設計該如何描述和評價、如何運作、運作是否良好、景觀是否要做改變、如何改變、這些變化會產生哪些不同的後果。科學地回答這些問題,也就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內容,具體分為互利共生、協調發展的四部分:一是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以景觀環境調查為基礎,評價旅遊景觀利用狀況的適宜性,以及旅遊景觀格局分析。二是區域的旅遊景觀設計系統,主要對結構、功能、動態等方面對旅遊景觀生態過程進行研究,探討景觀的最佳利用結構、格局,對旅遊景觀進行合理設計。三是區域的旅遊經營活動系統,主要從滿足旅遊者多樣化需求的旅遊活動、旅遊設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進行研究,提出人與景觀和諧共生的旅遊經營活動方式。四是區域的旅遊景觀保護系統,通過旅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監測,實施有效的景觀管理和景觀保護,以實現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多樣性和穩定性
⑥ 生態旅遊規劃的理念
1、地方性
1)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鄉土情節,挖掘當地獨特的文化和資源,利用其設計遊憩項目,使其獨特的魅力和氣質表現得更加鮮明,做有文化內涵的生態化設計。
2)充分整合旅遊區的自然資源
將有特徵的自然因素比如陽光、地形、水、風、土壤、植被及能量等結合在遊憩方式的設計中,使其成為自然的衍生物,而不僅僅是消費項目,使遊客在娛樂的同時能夠真正的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做可以親近自然的生態化設計。
3)採用鄉土材料
採用鄉土材料不僅能反應當地的特色,而且能降低其管理和維護的成本,做到節約的生態化設計。
2、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1) 保護資源與遊憩方式結合
旅遊區的生態系統是比較脆弱了,有些獨特的景觀元素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再恢復,而景區也是因此失去生命力,因此遊憩方式也擔負著保護旅遊區環境資源的使命。
2) 採用新技術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新技術的採用往往可以數以倍計地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
3、讓自然界成為遊憩方式設計的向導
大自然是有自我設計能力的,而且大自然的設計比人為的設計更加豐富多彩,相得益彰,有時我們沒必要去大動手筆,只需按照她的脈絡去略施粉彩罷了。比如可以利用當地植物的多樣性去設植物專類園;利用森林中的負氧離子設森林氧吧等。
4、顯露自然,增強人與自然的聯系
遊憩方式的設計不僅僅能讓人們感受到與自然的互動,而且還要讓遊客了解自然,把自然的一些體系顯露出來,強調人與自然尚未被認識的聯系。從而提高人們的對環境生態的保護意識。
⑦ 生態旅遊規劃的依據
1、自然景觀
氣象氣候 地方氣象氣候會影響項目設置,導致季節性地域性的產生。
地形地貌 多種類型的地質地形如:高峰、險峰、奇形山岩、火山(遺跡)、石林、洞穴、江河湖海泉瀑、島嶼等等提供觀賞考察對象。不同坡度適合於不同的游樂活動。水體導出潛水,水底世界、潛水船、漂流、游泳、劃船、滑水、水上器械游樂、沙灘運動……另外洞穴、泉水、植被也為人提供多種多樣的活動空間場所。
2、人文景觀
名勝古跡:包括古建築園林、古城牆、城堡、街道、橋、名人故居、碑……對名勝古跡主要以保護為主,並對其周圍環境加以整理,增加相應輔助項目或相關項目如博物館、文化村等。
觀光農業和生產: 旅遊區內的一些農業、生產可開發成觀光型旅遊項目,使生產和觀光結合起來。農業方面如園藝、果木栽培與採摘、禽肉類水產類動物養殖等等;加工業方面如旅遊紀念品、工藝品作坊,酒類、食品、木材等加工製作,采礦、小五金製作等。
社會風情:社會風情、民俗風情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一種精神和物質現象,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擁有自身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和當地的自然景觀融合,形成各自獨有的風格和個性。社會民俗風情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面:節慶盛會,民族年節;民族歌舞;民間競技娛樂;服飾、織物、工藝品;飲食文化、地方民居、民族村寨;民間文學、神話傳說、宗教禮儀…… 1、掌握市場規律進行需求分析確定生態開發思路
市場需求是經濟學中的概念,市場需求的分析主要建立在調查統計的基礎之上,研究不同消費群體和需求數量。消費者年齡、工作、文化程度、地域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不同的消費行為。遊憩方式的開發帶有很明顯的經濟特徵,項目運作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經濟規律的制約,因此認識經濟規律應當作為項目設置的前提。
2、消費心理行為分析確定生態項目
規劃設計和經濟學研究關心的問題有所不同,在進行項目設置時,對於市場需求的研究更側重於遊客的年齡和心理行為,以達到項目實現其使用價值的目的。項目設立應以人的需要為核心,滿足人們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
⑧ 旅遊規劃的理論基礎
一是區位論:區位論是研究地理空間對各種經濟活動和區位影響的一種學說。
二是發展理論:發展理論以區域范圍內的經濟活動為對象,研究區域經濟的結構、發展的影響因素、發展過程的科學。包括增長極理論,旅遊地生命周期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應用、競爭力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
三是旅遊人類學:旅遊規劃者要從關心旅遊地的各種利益相關者入手,對旅遊地的相關者的特性、活動以及社會環境加以關注。
四是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的原則與方法適合於旅遊規劃,隨著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加深及規劃技術的提高,可以實現規劃結合自然、人地協調發展,旅遊地將成為美好的休閑田園。
規劃困境
旅遊規劃編制已經普及到縣、甚至鄉鎮。然而,越來越多的人提出,旅遊規劃不能指導產業的發展,不斷的要求修編。修編後發覺,仍不能解決招商引資、營銷促銷、景區經營等實際問題。其實,這是由於兩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形成的結果。一、旅遊規劃不能跟上旅遊產業發展的要求;二、委託方對旅遊規劃的錯誤理解。
存在問題
旅遊規劃單位的資質、能力有限、顧忌成本、基礎資料不詳細等導致規劃深度不足,定位不準等。旅遊規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從事旅遊規劃單位也隨之增多,市場競爭因而變得激烈,導致了旅遊規劃低價競爭的出現。旅遊規劃中雖然可能沒有方向性的錯誤,但是也找不到指導性、操作性的內容。
對旅遊規劃的誤解
要求旅遊規劃完成其所不能完成的任務。比如針對細分市場的營銷方式、對不同景區遊憩方式的設計、對旅遊收入模式的設計、對全套產品的策劃或者更有甚者說用旅遊規劃怎麼來指導操作等問題,都是旅遊規劃所不要求解決的,因為旅遊規劃的使命並不在於此。
因此,我們應該區分好旅遊規劃與旅遊策劃的使命。在旅遊規劃前務必做旅遊策劃。
規劃分類
旅遊規劃可分為旅遊發展規劃、旅遊區規劃和專項旅遊規劃。
旅遊發展規劃
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
旅遊區規劃
是指為了保護、開發、利用和經營管理旅遊區,使其發揮多種功能和作用而進行的各項旅遊要素的統籌部署和具體安排。包括:旅遊區總體規劃、旅遊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
專項旅遊規劃
是指針對旅遊地或旅遊區特定課題的研究和規劃安排。根據實際需要,可編制的專項旅遊規劃包括:旅遊項目開發規劃、旅遊線路規劃、旅遊投融資規劃、旅遊地建設規劃、旅遊營銷規劃、旅遊區保護規劃、旅遊服務設施規劃等。
空間層次規劃
可以劃分為跨區域規劃、國家級規劃、區域級規劃和地方及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