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德縣一日游攻略
如果你是江蘇的客人話,自駕游可以現到太極洞玩下;然後南溪漂流也在附近,不過版現在這個權天氣可能不太好玩,開發區有個雲花谷,新開的,可以去看下。往黃山方向,先到四合的靈山大峽谷轉下,半天時間,一天下來,基本時間夠了。
2. 廣德縣的交通
廣德縣距上海200公里、杭州130公里,距南京、蘇州、張家港百餘公里,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50公里,距杭州蕭山機場130多公里。宣杭鐵路、商杭客運專線(在建)、318國道穿境而過。
廣德縣努力改善投資發展環境,加大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宣廣高速、廣宜、廣祠等一二級公路先後竣工使用,「三縱兩橫」的公路網路功能初步顯現,廣德縣已通車1250公里公路和68公里鐵路線。 盧湖竹海度假區位於廣德縣城南郊,皖浙蘇三省交匯處。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景觀有盧湖、甘溪溝和笄山竹海等,盧湖中群山環峙,煙波浩淼,有大小島嶼18座,山水相依,湖光山色秀麗,宛若天然圖畫;甘溪溝以山澗為特色,自上而下,溪水清澈甘甜,兩邊青山翠竹,環境優美,風土人情濃厚,稱「甘溪竹海」;萬頃竹海,遠峰近嶺綿延數十公里,山風吹拂,綠海竹濤輝映,神韻天成。地處縣城南郊,融合觀光境區、度假園區和生態社區三位一體宜游、宜業、宜居的旅遊特區,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
重點項目有盧湖極晝世界、笄山竹海風景區、甘溪溝景區、祠山大帝行宮、竹海汽車營地、靈山寺景區、竹海康體養生度假村、盧湖竹海國際度假山莊、山地體育公園、竹海溫泉度假區等。
度假區計劃投資64.7億元,其中旅遊項目建設與房地產項目及城市建設投資58.1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億元,旅遊運營管理0.5億元,流動資金0.3億元。開發經營模式採取政府+投資商或項目打包招商。 」天下第一沖「是安徽省廣德縣盧湖風景區泥橋頭的境內十里長沖的美譽,「十里長沖」當地人指在十餘里長的大山溝里有十個塢。
」天下第一沖「內有毛竹1088畝、杉樹林269畝、其他林988畝。風景區內無一戶居民,無任何污染。
「十里長沖萬卷詩,不盡風光我書遲。滿腹詩情待明日,來聽清風雲上題。」這是清代詩人宋景倫筆下泥橋頭十里長沖即天下第一沖的美景,而今依然存在。 天壽寺大聖塔院位於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聖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建於唐代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聖寶塔。
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築,磚木結構,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於火,僅存磚砌塔體。
1983年10月,發現一「地宮」。「地宮」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
1986年重修。復修後的大聖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風光。塔內有轉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遊人參觀。
太極洞,古稱「長樂洞」、「廣德埋藏」,全長5400餘米,屬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之一,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廣德縣石龍山內,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景區總面積22平方公里,中心面積2.2平方公里,分旱洞、水洞兩部分,其中溶洞開發面積14.1萬平方米,洞內擁有大小景點500餘處,景色奇妙、瑰麗,具有險峻、壯觀、絢麗、神奇的景觀特色,集全國溶洞之精華,早在二千多年前即被稱為天下一絕,《中國石林》稱道「桂林山水,廣德石洞」,民間有「黃山歸來不看山,太極游完不看洞」之說。 廣德百楊生態園位於皖、蘇、浙三省八縣市結合部的廣德縣北部,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距上海、杭州、南京等十六個大中城市車程均在兩小時以內,交通便利。整個園區佔地近3000畝,是具有國家3A級風景區標準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計劃投資2.2億元人民幣。百楊人秉承「公園框架設計,園林苗木起步,生態環境建設和休閑設施配套同步實施」的思路,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實施,致力於將百楊生態園建設成為面向廣德,輻射蘇、浙、滬的生態旅遊休閑勝地,建設成為廣德城市的名片。
百楊生態園由梨果葡萄採摘園、垂釣中心、農耕體驗區、竹林景觀區、兒童游樂中心、盆景園及白洋湖等多個景區組成,配套設施有遊客接待中心、「百楊人家」農家菜館、四星級旅遊公廁及大型停車場等。經過百楊人數年來的辛勤培育,經營規模已在華東地區首屈一指。 2015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建立廣德縣泰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這是廣德縣境內唯一一個獲批建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德泰山自然保護區北起四合鄉泰山,南迄寧國市和安吉縣界,東至四合鄉接龍橋水庫,西至楊灘鄉桐水,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保護區總面積3762公頃,其中核心區903公頃、緩沖區1025公頃,實驗區1834公頃。
廣德泰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自然保護區建設規劃的實施,將為廣德縣四合鄉的自然生態保護、宣傳教育、生態旅遊發展提供重要平台,促進當地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3. 廣德哪些地方好玩
廣德靈山風景來區坐落在安徽身廣德縣自境內,處於黃山山脈和天目山山脈匯合處,總面積39平方公里。景區由自然山水觀光區,佛教,民俗文化區,峽谷漂流親水區,生態農業體驗區,珠海水城度假五大旅遊功能區塊組成。
靈山大峽谷內澗水悠長,險峰競秀,瀑群高懸,各種奇石星羅棋布。擁有雲錦瀑,彩雲瀑,響水潭,神龜馱經等72處景點。還有與靈隱寺齊名的千年古寺靈山寺,始建於隋唐年間,地藏菩薩化身金喬覺王子,定光佛大慧宗昊先後在此駐錫禪修,至今香火鼎盛。
靈山風景區風光洵麗,融山,水,石,瀑,寺,林,洞於一體,自古以來就收到文人墨客和旅遊愛好者的青眯,曾享有「靈山泉石一郡」的美名。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到此游覽,給予了「南有靈山,北有大洞(太極洞)」的崇高贊譽。
靈山大峽谷漂流:全長約2公里,漂流時長50分鍾,總落差達68米,河水豐盈清澈,兩岸山色秀麗,漂流中時而悠閑自在,時而激流勇進,頗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被譽為長三角軍事第一漂。
4. 廣德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極洞又名長樂洞、大洞,位於廣德縣城東北蘇、浙、皖三省交界處的新杭鄉石龍山中,是全省歷史最久的旅遊岩洞。明代馮夢龍把「廣德埋藏(太極洞)、錢塘江潮、雷州換鼓、海市蜃樓」稱之為天下四絕。太極洞洞體規模宏大,總面積15萬平方米,洞深幾十里,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狹忽敞,時高時低,忽溫忽涼,忽陸忽水,給人有變幻莫測之感。上洞由山頂洞口而入,山腳洞口而出。下洞規模大,景觀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極洞」三字,系明代萬曆年間刑部侍郎吳同春手跡,至今依然可見。進口大廳約有1600平方米,高5至10米,可容千人。洞內景觀瑰麗,歷史遺存豐富,鍾乳奇石,百姿千態:有的如蓮、如筍、如柱、如花、如幔;有的如獸、如人;有的如鍾、如鼓、如棋、如桌;有的如翔鳳、如潛鱗,嘆為觀止,鬼斧神工。正面崖石上,有吳同春書刻「二儀攸分」四字,自此分東西兩洞。東洞峭刻詭譎,乳膏融結,前行百餘米遂現水洞,洞中高峰出谷,瀑布流泉,瑤池玉階,地下銀河,玉帶金光。水洞長達2公里多,行舟可達700多米。太極洞自漢唐以來漸成旅遊勝地。據史載,宋范仲淹在廣德任職時為該洞題過詩,宋元以來不少文人墨客,揮毫於洞壁,題刻於岩上。其壁上的摩岩石刻,琳琅滿目,蒼勁有力,僅初步查明贊譽太極洞古詩和游記就有十多篇。太極洞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堪稱豐富多彩,名聞遐邇,光彩宏偉,集險峻、奇麗、神秘於一體,歷史悠久,觀賞價值高。太極洞自1986年開發以來,洞外景觀已建有硯池湖、范公亭、天游亭、懷古台、卧龍橋、實相院、洞賓樓、太極山莊等配套設施。幾年來,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有「黃山歸來不看岳,太極游後不覽洞」、「名絕天下,世界奇觀」之贊譽,真所謂「天下四絕」也。
盧湖為廣德縣境內的一座水庫。其地處天目山余脈,其東是竹林幽深的甘溪溝,其西是峰巒挺拔的笄照山。盧湖猶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盧湖(含陸上設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湖面3000餘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壩高30餘米,長千餘米,巍峨壯觀,如長龍橫卧,氣勢懾人。宋代名臣范仲淹宦跡廣德時,曾賦詩《石溪瀑布》一首,勒於石碑,詩雲:「迥與泉流異,發源高更孤。下山尤直在,到海得清無?勢斗蛟龍惡,風吹雨雹粗。晚來雲一色,詩句自成圖。」畫屏山是盧湖的一景點,位於盧湖之中央。東望蒼龍半島,西與小靈山遙對。山四面環水,成為湖中島。山上松柏滴翠,山花繚眼。並建有張渤治水紀念亭。相傳張渤曾想引盧村之水經聖瀆至無量溪,疏通南漪湖而達長江。後因工程浩大,獨力難支而未能實現。但其治水精神在廣德、郎溪以及江蘇高淳等地廣為流傳,為群眾所深深敬仰。畫屏山臨水峭壁之處,建有環山碑廊,碑廊上刻有廣德歷代名哲游山的詩詞和當代名畫家贊頌盧湖山水的吟詠佳作。在湖亭畔,有明代廣德名宿濮陽模垂釣處「濮陽釣魚台」。台上有亭名喚「喚魚亭」。傳說,當年濮陽老在此垂釣,於亭中邀人結伴吟詩唱和,傳為佳話。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的獨特之處。這里層巒疊障,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遊人至此,莫不駐足贊嘆,宛如進入了一個無比神奇的綠色世界。笄山的「三峰疊翠」是廣德歷史悠久的古景觀之一。盧湖竹海,一水一山,各具特色,相映成輝。這里曲曲彎彎是湖,重重疊疊是山,水在巒間繞,峰在水中現。游盧湖必觀竹海,甘溪和笄山竹海構成了盧湖風景區獨特之處。
天壽寺大聖塔位於廣德縣城迎春街北側。1956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壽寺大聖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天壽寺創建於唐代天佑年間(905年左右),塔隨寺名,故稱天壽寺大聖寶塔。該塔初建五層。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寧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級浮屠,體形高大,屬江南樓閣式建築,磚木結構,挑檐竄角,角懸風鈴,高31.34米。明萬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兩次修葺。光緒26年(1900年)毀於火,僅存磚砌塔體。1983年10月,發現一「地宮」。「地宮」為磚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邊長32厘米。宮內有石碑一塊,刻記塔之淵源。1986年重修。復修後的大聖寶塔基本保持了原來特點,七級六面,六角飛檐,鐵鏈式塔頂,總計高42.8米,塔基面積46平方米,青磚鋪地,各層檐角懸掛風鈴,風拂鈴搖聲聲悅耳,七級浮屠再現風光。塔內有轉梯可登頂層,鳥瞰山城風光。與此同時還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異草,盆景山石,陳列室展出歷朝的文物古跡。供遊人參觀。
廣德縣四合鄉的大劉村,位於老龍山角旁的台地上,是一個古老的山莊。溝水由南經村東流過,綠樹掩映、竹影搖曳。一群青磚灰瓦的民居建築,縱橫交錯,鱗次櫛比,入其境猶如在圖畫之中,顯示了古代南方村鎮建設與自然環境巧妙融合的特點。位於該村中心的劉姓住宅,更以其特獨的建築風貌,倍受人們的青睞與欣賞。劉宅建於明崇禎(1628年-1644年)年間,原為兩進磚木結構樓房,後於清咸豐(1851年-1862年)年間被毀。現存正屋,面寬三間。整個建築與院落圍以高大的牆垣,正面呈水平高牆,側面呈參差錯落的外觀。牆面塗抹石灰,頂覆蝴蝶瓦。大門以青麻石做框,水磨青磚門罩,色調和諧莊重。水磨青磚凹形照壁,磚縫線角細膩。登高眺望村景,頗有「綠樹村邊合,青山廓外斜」之意境。1983年6月,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角樓又名譙樓,俗稱鍾鼓樓。坐落於廣德州署正南儀門之上。該樓始建於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原為二層。上為復宇重樓,樓中備有鼓、角、鍾、漏刻各一,取「代鼓鳴角,以警昏聽。下漏數刻,以節晝夜」之意。下為拱形卷洞樓座,座高4.3米。元時因戰亂遭損壞,明洪武四年復修。清末戰亂樓毀,鼓、角、鍾、漏全遺失。民國15年(1926年)邑紳占家鵬捐資按原樣重修樓宇三間。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機轟炸,毀壞殆盡,僅存樓座。1999年,該樓重修,恢復往日原貌。
橫山位於廣德縣城西郊。遠望如山橫卧,故名橫山。山雖不高,但景色秀麗,自古以來不僅是文人墨客郊遊吟詠之地,也是城鎮居民清明時節踏青和重陽登高的好所在。山頂和山麓原有明教禪寺、大佛殿、三忠祠、龍王廟等古建築,還有祀斗台、攀羅亭等名勝,惜先後毀於戰火。建國後大力植樹造林,現已松林滿山,鬱郁蔥蔥。九十年代初,被國家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橫山古為廣德十景之一,現在登山遠眺另有一番風光,但見田野布綠,河渠如帶,古塔巍然,新樓錯落,古城新貌,盡收眼底。橫山西麓有壠小丘陵,是當年岳飛抗金的扎營地,當地人稱「營盤山」,又叫紮寨圩。據史所載,岳飛大戰金兀術時,曾陳兵橫山,連營十里,軍容十分雄壯,先後六戰六捷,只因軍糧奇缺,不得不-轉移。當晚,岳飛傳令:把綉有「岳」字的軍旗,插滿橫山周圍的山崗,並把羊的後腿懸吊起來,讓羊的前蹄拚命擊鼓,然後悄悄領軍撤離。次日晨,金兵見滿山軍旗飄揚,到處鼓聲震響,以為岳軍要進攻,不敢輕舉妄動。及其覺察時,岳軍已不知去向。
風景區由盧湖和笄山,甘溪兩處漫無邊際的竹林組成,位於廣德南部山區,距縣城10公里。盧湖水面有3000餘畝,四周青山環抱,湖水常年清澈如鏡,水在巒間繞,峰在鏡中觀,春夏湖邊山花爛漫,芬芳四溢;秋冬湖濱松竹蔥翠,生機盎然。特別是在5月杜鵑花盛開之際,遠近上麓,如彩雲落大地,野火燃綠絲。笄山,甘溪竹海層巒疊嶂,溝壑幽深,青竹遍布,綠浪起伏,溪水歡騰,淙淙流淌,煙變幻,氣象萬千。盧湖竹溪,山清水綠,相應成趣,無論是在湖上盪舟,湖畔垂釣,還是登山遠眺,漫步竹間,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美的享受。
桃姑迷宮又名東崖洞,距廣德縣城28公里。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有流雲、怪石、奇門和幽峽四絕。辟有桃姑迎賓、流雲飛瀑、桃塘夜月、洞山塔影、聚仙觀畫、瑞草霞光、奇門幽峽、福壽仙桃、索橋鳥瞰、宋墨遺香、萬佛朝天、通天一門等12大景觀。山上有巍峨壯觀的「藏金塔」,山下有碧波瀲灧的「桃花塘」,湖心島上有桃姑仙子的雕像,左有「梳妝閣」,右有「聚仙亭」。明代廣德知州朱麟詩贊曰:「桐水郊原雨復晴,空閑游視五驄鳴,流雲洞口春衫濕,隔崖桃花溪水聲。」
5. 四合鄉的旅遊業
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之一的廣德縣四合鄉,除了有安徽省絲綢第一鄉、安徽省產業集群專業鎮等眾多的名片外,還有靈山大峽谷、響水灘、馬鞍山、接龍湖、太山名聲顯赫的生態名片,「耿、焦、劉、裘」四大古村落代表著「小小四合」厚重的文化底蘊。
但是在探尋「古老四合」歷史演進的過程中,會驚奇地發現;遙遠的「唐、宋、元、明、清」封建王朝時代,四合還是廣德重要的佛教文化的發展繁盛之地;歲月的流失、朝代的更替、戰火的摧殘、人為的毀損等原因,使我們無法復原當年寺廟香火繚繞,善男信女拜神求佛的盛景,但仍給我們遺留下了部分寺廟遺址,隱約間好像在述說當年的輝煌。
可以講四合鄉是廣德縣目前僅存寺廟遺址最多的地方之一。 四合鄉境內遍布眾多古橋、廟宇、古宅等名勝古跡。廣德古十景之一的「靈山勝境」風景區素有「小黃山」之稱,周圍72景點,大多位於四合。
宋代大文學家范仲淹留有「南有靈山,北有大洞(太極洞)」的贊譽。靈山寺歷史悠久,與杭州靈隱寺、九華山等佛寺同出一源。
始建於唐代的崇法寺遺址,是現存最早的寺廟,還有太首「五龍聚義」遺址、耿村的明朝古民居和水塘村的尼姑塔、觀音崖等。悠久的歷史底蘊,形成了四合人崇尚和合文化、喜文好學的品德,從這里走出著名書法家曹壽槐等一批文化名人。
四合還成立了皖南書畫研究院。 廣德崇法寺,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境內,屬於省級文化保護單位、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明清兩朝四部《廣德州志》記載:崇法寺古剎也,該寺始建一說在唐貞觀間(公元627年—649年),一說在唐天祐中(公元904年—907年)。
該寺佔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平方米,是廣德境內現存最早的寺廟,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西側有戲樓,後殿已毀,現存中進大佛殿和前進天王殿,現存崇法寺建築經國家文物局和南京工學院專家鑒定,其主體為明代結構及明代中葉「減柱法」做法。
1983年6月,縣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合古塔,也叫「三昧禪庵」,指位於安徽省廣德縣四合鄉境內焦村村流石板村民組一座舍利塔,響水灘電站西南側,即「三昧禪庵」禪師墓,俗稱荷花墳。原有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為四方體單層石塔。分台基、塔身、亭式頂、塔剎等四部分,通高2.3米;塔身正面鐫刻銘文:「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
現存兩座,中座僅存台基。始建於大清康熙年間,[1]到現在已經有280多年的歷史,古塔依舊保存完好。的確不容易。
6. 廣德縣四合鄉耿村馬鞍山開發了嗎
沒有 一直老樣子
7. 有廣德在合肥的老鄉嗎,我是四合的,
我高中室友有兩個四合的。我邱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