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發展鄉村旅遊時,具體要考慮哪幾方面的因素
1、無論哪種鄉村旅遊形式,都離不開「五生」需求、「五風」資源和「內五味」產品。
2、鄉村容旅遊必須滿足「五生」需求,即生存、生態、生產、生活和生命,這有原住民需求,也有投資者需求,更有旅遊者需求,唯獨沒有政府需求。
3、因為政府在講政績和形象,這不是一種需求,原則上,民、商、旅三者訴求就是政府的唯一訴求,正所謂「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1)村班子發展旅遊構思擴展閱讀:
1、道路功能鄉村旅遊區內所規劃的車道首先應考慮是採用人車隔離還是人車共存,前者是基於保護行人安全,避免與汽車使用同一空間,從而確保汽車能夠順暢行駛。
2、秩序清晰道路規劃時,應建立清晰的秩序,讓人們感受到一種愉快的鄉村旅遊服務貝空間和景觀意象。
3、規劃者應考慮以下方面問題,首先汽車與行人盡量避免沖突,其次出人口與基地周圍動線系統的聯結,再者與基地停車場或服務區相配合,最後對基地與周圍景觀造成最小沖突。
4、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和田埂道鄉村旅遊交通應充分利用現有道路和田埂道,在不破壞現有農田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精心設計線路。
❷ 加入黨組織後對全村的發展有什麼創新思路
抓黨建強基礎
黨支部注重自身建設,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抓兩委班子建設,著力打造一支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積極探索實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實行「雙推直選」,讓群眾推選出政治素質好、發展經濟能力強、示範作用佳、有一定管理水平、熱心為群眾謀利益的黨員幹部,作為自己的帶頭人。同時加強村兩委班子的團結合作,增強工作合力。遇事多商量、多交換意見,辦事公平、公正、公開,避免黨支部、村委會「兩套馬車」的現象,強化黨支部在村級組織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二是注重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堅持「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群眾公認」的原則,把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與黨員隊伍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考慮、規范程序,從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中選拔培養後備幹部,做好村級後備幹部的儲備工作。三是加強黨員隊伍管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重視關心老黨員,力所能及地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組織老黨員發揮余熱,為村裡建設獻計獻策。加強流動黨員管理,發揮外來黨員的積極作用。實時統計本村流動黨員情況,確保其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主動關心外來黨員,實行外來黨員同等化管理。成立黨員志願者隊伍,發揮黨員的旗幟作用。在黨員中開展「亮身份、謀實事、當先鋒」活動,力創「黨建服務發展」的黨建品牌。
抓改革增活力
村民鬧矛盾、村社道路有問題,都可以通過黨員或者議事會成員直接反映到村上。在「走基層」活動中,三元村以問題管理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准,以民生訴求、困難群眾、穩定工作「三本台賬」為抓手,切實把握民生脈搏、回應群眾關切、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動態建賬、民主議賬、逐一銷賬、公開曬賬、常態評賬,創新探索出了解決群眾訴求、貼心服務群眾的「輸入-輸出-反饋」的「閉合環路工作法」。
黨員代表朱光華說:「自從實施『閉合環路工作法』後,村裡的事情辦起來不僅快,而且每次都處理得很好。」在村支書嚴山舉看來,黨員在「閉合環路工作法」中承擔著重要角色,作為橋梁紐帶,他們發揮了將基層群眾與幹部凝聚在一個「閉合環路」中的作用,也充分實現了與群眾的信息互通。
面對項目用地瓶頸和集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難題,率先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農戶自願有償騰退集體土地(宅基地)使用權試點,創新探索出「剝離權屬、整戶騰退、民主決策、市場定償」的農村宅基地使用權騰退原則與流程機制,讓農民享有更多財產權利,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該做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農村建設用地矛盾,有效盤活了土地資源。
試點村務顧問團建設,探索基層治理新機制。全區率先成立村務顧問團,顧問團既來自群眾,又服務群眾,成員包括村老年協會會長、老書記、退休幹部、致富能手和村民代表。在村民心目中,他們政治素質好、政策水平高、人際關系廣、點子多、基層經驗豐富,是經濟發展的好「參謀」、村級財務的好「管家」。他們積極參與村兩委會工作,成為村情民意的代言人。顧問團的設立使村裡干群矛盾大大減少,村務執行力有效增強,村民心裡踏實了,幹部幹事創業的勁頭也足了,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抓基建解瓶頸
近三年來,黨支部一班人想盡辦法,統籌利用區級道路修建、村級公共服務資金和農用地整理資金,結合全村產業發展規劃,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成了全村21.6公里水泥路建設和1.8公里柏油路面建設,形成了油桃產業片區道路的互通式網狀格局。改擴建山坪塘14口,新建石河堰5處、提灌站2座、人工湖3座、蓄水池210餘口,總蓄水量達90餘萬方,為1700餘畝油桃覆蓋了管道灌溉,有效緩解了三元村缺水的老大難問題。完成景區標識標牌規范化建設,對文物古跡進行保護開發,編撰景區文物典故3個,修建健身步道4.5公里。
堅持「特色種植+山地運動+鄉村旅遊」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優質油桃、沙參、生薑等農作物規模種植,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全村現有農家樂10餘家,種植油桃面積達3100畝,連續舉辦6屆「油桃採摘節」,吸引遊客數和盈利率逐年上升。藉助連續3年舉辦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十九屆亞錦賽和「四川省山地自行車訓練基地」成功命名的契機,引進四川省老車迷自行車俱樂部,建立成都山地自行車運動休閑基地,每年將舉辦省級以上賽事活動4場次、省級以下賽事活動8場次。同時,開拓性發展登山、徒步、山地CS、篝火、露營等戶外運動,促進一三產業互動,有效改善了村民收入來源結構。創新成立村級集體股份公司——盤龍山旅遊公司,整合全村農業旅遊資源,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4264元,增幅同比達13%,高於全鄉平均水平。
❸ 如何發揮村級組織作用帶動群眾發展鄉村旅遊
()規模壯大,結構優化
近年來,我國積極引導和培育了一批農、林、漁業的資源優勢和鄉村風土民俗吸引旅遊者,為遊客提供觀光、運動、休閑、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綜合服務的鄉村旅遊點。使旅遊業充分切入農業,實現了與"三農"的直接對接,有力地帶動了農村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待人數近全國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甚至在田地里耕作、採摘,體驗磨米、磨面都變成了旅遊活動。這一切變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轉變固有觀念,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為"三農"問題的充分解決,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途徑。
(2)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
隨著人們出遊觀念的轉變,集休閑與求知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方式已成為新的時尚。我國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需要,發動和扶植有條件的鄉村發展鄉村旅遊活動,利用鄉村特有的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吸引遊客,為遊客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旅遊產品。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在,或以種植為主,或以游牧為生,或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或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這些為旅遊者深入領略中華風情,探索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泉。再以盛行於我國鄉村傳統的節日為例,漢族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藏族有浴佛節、雪頓節,苗族有"趕秋",彝族有火把節,壯族有歌墟,傣族有潑水節;伊斯蘭教有開端節、古爾邦節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傳統的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潑水節,貴陽苗族四月八,內蒙古蒙族的"那達慕",麗江的龍王廟會等都是深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鄉村民情風俗旅遊資源。另外,盛行於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鬥牛、盪鞦韆、趕歌、阿西跳月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國的鄉村具有美麗的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往往分布在沒有工業污染的貧困的山村,而這些山村又是中國獨特、神秘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中蘊藏著久遠的歷史傳統與多樣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樣性,不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國內外遊客,使旅遊接待大大增加。
(3)設施逐步完善
我國鄉村旅遊區接待服務設施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均已具備旅遊交通指示牌、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中心、標志牌等硬體設施。交通道路問題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決。公路越來越平坦,極大的縮短旅遊者在路上所耽誤的時間。公路也連接到各鄉各村,大大提高鄉村的可進入性,也為自駕車旅遊提供了方便。如貴州已達到村村通公路,極大的促進了貴州鄉村旅遊的發展。各鄉村旅遊點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整齊劃一。許多鄉村旅遊點建設起了鄉村度假別墅、農家飯庄、售貨點等旅遊服務設施,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個性化需求,延伸了旅遊產業鏈條,擴大了鄉村旅遊經濟內涵,增強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後勁。與此同時,我國還不斷探索切合農村實際的鄉村旅遊管理模式,逐步積累了成功的管理經驗。
(4)鄉村旅遊後勁十足
鄉村旅遊後勁十足,已建成的鄉村旅遊區(點)正積極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新開發的鄉村旅遊項目也在競相開工,抓緊建設。全國興起了鄉村旅遊的熱潮。鄉村旅遊以"離土不離鄉"的形式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門路。秦皇島市鄉村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15000人,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緩解了農村人口轉移的巨大壓力。望峪山莊景區建成後,外出打工村民紛紛返鄉從事旅遊開發,村民的就業門路擴寬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應增長,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長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畝100元,增長到了1000元。相對於外國,中國的農村還處於落後的狀態,這使得中國的鄉村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而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哺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為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巨大的後天優勢。
(5)建設農村新面貌
鄉村旅遊在城鄉之間架起了文化傳播的橋梁。城市居民在鄉村旅遊活動中感受到了農村生活風貌,同時也傳播了城市文明,農民群眾在旅遊服務實踐中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顯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凈整潔,環境條件逐步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對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❹ 鄉村旅遊規劃思路,哪裡來
1.以特色論定位,協調統一發展
特色定位工作的前提是注重鄉村旅遊規劃的協調發展專,這屬實際上是在讓鄉村保持協調規劃的同時合理的保持鄉村本身的特色。其次,鄉村作為我國基礎的行政單位,下屬有不同數量的存落,因此為了能讓每一個村落都形成較有特點的發展模式,則需要進一步的深挖村落本身所具有的特點。
2.政府提供平台,動員全民參與
鄉村旅遊的發展需要建立在政府進行政策引導的前提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大力吸引更多的資金加入到旅遊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的擔負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3.明確功能定位,構建空間藍圖
在明確功能定位的過程中,鄉村旅遊建設的關鍵是合理的運用規劃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的理解其發展目標,並且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更加科學可行的規劃模式。
❺ 鄉村旅遊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鄉村旅遊是到鄉村去了解一些鄉村民情、禮儀風俗等。也可以觀賞當時種植的一些鄉村土產(水稻、玉米、高粱、小麥等)、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故事。旅遊者可在鄉村(通常是偏遠地區的傳統鄉村)及其附近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模式的活動。該村莊也可以作為旅遊者探索附近地區的基地。
(一)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遊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遊開發項目。同時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以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味和檔次。加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挖掘有利於改變目前中國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檔次低的狀況。在鄉村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鄉村旅遊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較高的藝術格調。
(二)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對鄉村旅遊的開發,要注意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避免城市化傾向。鄉村旅遊的投資商在開發中要注重對原汁原味的鄉村本色進行保護。因而對鄉村旅遊開發要加強科學引導和專業指導,強化經營的特色和差異性,突出農村的天然、純朴、綠色、清新的環境氛圍,強調天然、閑情和野趣,努力展現鄉村旅遊的魅力。
(三)政府主導,聯合經營,共樹品牌
目前全國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氣發展鄉村旅遊,爭奪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鄉村旅遊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實現聯合經營,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創立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走規模化和產業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四)鄉村旅遊的開發要做好幾個結合
1.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其它旅遊開發相結合
鄉村旅遊不能理解為是一種純粹的農業資源開發,而要與區域內其它旅遊資源和旅遊景點的開發結合起來,藉助已有旅遊景點的吸引力,爭取客源,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格局。
2. 與農村扶貧相結合
據估算中國農村目前大約有1.5億剩餘勞動力,到2010年還將至少新增勞動力6350萬人左右。從中短期看,中國的就業壓力有增無減,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開發鄉村旅遊可增加旅遊就業機會,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問題,緩解農村剩餘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
3. 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
2001年中國的小城鎮已突破2萬個,城鎮化率達37.66%,最近10年期間,中國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鎮約800個,10年中有1億農村人口落戶小城鎮。鄉村旅遊開發可能牽涉到移民問題,小城鎮是比較理想的接納場所。鄉村旅遊開發要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小城鎮的建設要按旅遊城鎮的風貌進行控制,使小城鎮本身就成為旅遊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託小城鎮發展鄉鎮企業、旅遊商業,如農副產品的深加工、旅遊紀念品的生產等。
4.與資源保護和打造生態個性相結合
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防止旅遊開發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加強與生態資源的有機結合,堅持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五)給予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
國家要對鄉村旅遊業長期的政策、經濟和技術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許多研究表明一般鄉村旅遊很難帶來高收益,因此國家除給鄉村旅遊開發長期的經濟和技術上的支持外,還要制定對鄉村旅遊開發傾向性的政策,並將鄉村旅遊的開發納入到各級旅遊總體開發規劃中。
(六)加強社區參與和對農民的培訓引導
鄉村旅遊開發要將農業、農民和鄉村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遊業成為鄉村社區重要的產業。在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民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區參與力度,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和引導工作,激發農民辦旅遊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辦旅遊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遊的本土特色,增加旅遊收益,使廣大農民真正受益。 總之發展鄉村旅遊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保護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重點,維護鄉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一體化的道路,實現鄉村旅遊產業化的基本目標,最終實現鄉村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❻ 鄉村旅遊規劃總體構思思路有哪些
到我的文庫下載,有一份我寫的報告
❼ 鄉村旅遊規劃總體構思思路有哪些
鄉村旅遊規劃總體構思思路有哪些?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從鄉村旅遊規劃專業內角度舉例供參考容:
規劃目標:包括時間上的近中遠期目標,內容上的定性目標和定量目標等。規劃者應根據鄉村旅遊地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本地區的發展目標。
(2)規劃理念:包括項目開發應遵循的理念、原則,以及規劃工作的總體思路等。
(3)定性定位:鄉村旅遊規劃包括項目開發的性質、項目地的性質、鄉村旅遊地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場定位等。明確農業產業升級的方向,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4)總體布局及功能分區:確定規劃區的總體布局、規劃的空間結構和功能區劃。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在鄉村旅遊規劃方面的成功相關案例有:《福建龍岩•洋畲原鄉生態旅遊度假區規劃》、《北京藍調國際庄園概念性規劃》、《大連國際有機休閑農場詳細規劃》,案例的詳細情況公司網站上都有。
❽ 發展鄉村旅遊幾點思考
西藏農村旅遊資源豐碩,但如何展開農村旅遊呢?
筆者拙見,應留神以下幾點:
要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動農村旅遊過程中,要立足全域旅遊,堅固建立生態旅遊意識,保持在愛護中展開,在展開中愛護。盤繞農村特徵資源和產業展開,扎實推動旅遊開發。同時深化認識到開發的既是農村又是景區,盡管是村,然而它位於重點生態旅遊區,其生態環境是農村和景區得以長足展開的根本所在。要經過樹立生態良好、環境柔美、產業發達的宜居宜業宜游旅遊農村推動農村旅遊邁向一個新的台階,經過加強對旅遊的開發管理把俏麗村莊樹立推向更深刻。
要深入農村特徵文明旅遊,依託農村深沉的文明底蘊和豐碩的民俗文明資源,將文明和旅遊相融合,豐碩農村旅遊內涵。經過舉行旅遊文明節及日常民間民俗流動,重點宣傳展示農村民俗文明和特徵資源;經過興辦家庭旅遊、精品民宿、藏家樂等,從從業人員統一著民族服裝,到住宿、飲食文明等,充分展示民族特徵之美,深入遊客文明體驗。
要保持旅遊展開共建共享,把旅遊惠民富民作為農村展開的動身點和落腳點,藉助當前旅遊展開的良好情勢,將農村旅遊展開與當前脫貧攻堅工作聯結起來,與文化村鎮創建流動聯結起來,疏導當地農牧民獨特參加俏麗農村樹立。並積極拓寬思緒,拓展參加旅遊平台,以家庭旅遊運營與效勞作為主要抓手,疏導群眾自力更生,經過參加旅遊增收致富,共促旅遊展開。
❾ 鄉村發展旅遊業,該如何發展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內,將鄉村生產、容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院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採納哦謝謝
❿ 怎麼發展本村談思路和想法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對於中國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學習十九大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對於鄉村振興發展我有以下幾點粗淺的建議:
一、必須要解決人的問題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不論是工業振興還是鄉村振興,都需要一支具有戰鬥力的人才隊伍。目前,遼寧省鄉鎮人員編制「編多人少」,一些幹部身兼數職,疲於應付,有時需要犧牲節假日加班才能完成工作,還有些鄉鎮幹部基本工資難以保障。另外,村幹部崗位吸引力不夠強,村幹部面臨後備不足、無人願意乾的窘困局面。優秀人才不願回鄉、不能回鄉,使得鄉村發展缺少活力和後勁。
建議:一是借省機構改革之機,進一步充實鄉鎮幹部隊伍,提高鄉鎮幹部服務水平,激發鄉鎮幹部工作激情。二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通過設立特聘崗位等方式,推進村支書和村民委員會主任職業化管理。三是省委、省政府應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優惠,吸引從鄉村走出去的企業家、公務員和知識分子返鄉,利用他們的知識、資源、情懷,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新生代農民返鄉將對鄉村振興戰略起到積極的作用,他們吸收了現代城市文明的一些精華,並且有著一定的專業技能與創業意識,而且他們相比父輩更加具有環保與生態以及綠色發展意識,只要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具有足夠吸引力,且當地農村具備了良好的創業環境與人居環境,那麼這些年輕的農民很有可能返回故土,重振鄉村,為現代化農業與農村的發展作出一番貢獻。
二、必須要解決規劃的問題
由於沒有專門制定村莊規劃,如今大部分村級發展規劃不合理,大都依靠老經驗、老辦法,推一步走一步,村莊無序建設,土地利用粗放,或者「一刀切」禁止任何建設,導致村莊功能難以完善,嚴重阻礙了農村的快速持續發展進程。
建議:一是由縣級統籌制定鄉村規劃,與城鎮規劃相銜接,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全面覆蓋農村,並突出農業生產、農村居住、生態環境保護和農耕文明傳承等功能。二是加大鄉村「雙違」治理宣傳引導力度。應推動「雙違」治理宣傳工作重心向鄉村傾斜,採取公益廣告、標語橫幅和宣傳冊等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大力普及城鄉規劃建設法規和整治「雙違」工作政策措施,增強群眾遵法守法意識,打造全民自覺參與、合力推進整治的局面,從而達到宜居鄉村建設的目的。
三、必須要解決農村基礎設施問題
近年來,農村的水、電、路、訊、房和環保等基礎設施整體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仍有薄弱地方亟待改進,其中水、電問題尤為突出。例如,部分農村還存在因夏季或春節等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飲用水質不達標問題,夏季用電高峰時段出現電器無法使用、電燈照明出現紅絲等現象。如果滿足基本生活的水電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農村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就無從談起,城鎮居民也沒有人願意帶著資金和技術到農村發展。
建議:一是加大農村飲用水管網的鋪設和改造及電網改造升級力度,確保農村居民用水、用電無憂;二是建議在大水廠供水充足的情況下,提倡大片區供水,關閉一些分散的、設施落後的小型水廠,確保用水安全。
四、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業產業
鄉村的振興發展,首先應以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為基本遵循,大力發展鄉村經濟。而鄉村振興首先需要產業振興,對於鄉村產業發展,一般普遍期望通過吸引大型招商項目落地來實現,而忽視根據各村實際,培育村莊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建議:一是加大對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宣傳力度,通過精心的銷售策劃,擴大其知名度。二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對產業條件成熟的村先行項目策劃和實施,做到成熟一批發展一批。三是通過農業產業的發展壯大,吸引當地一些外出務工青年回家鄉企業務工。通過農村青年返鄉,減少農村「三留守」人員數量,促使長期駐守農村的老人、婦女、兒童能夠得到家人的長期關愛,從而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指數。
五、必須解決資金的問題
鄉鎮和村處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線,但實際可支配財力明顯不足。村級的財政轉移支付保障不足,鄉村建設只能擠壓村級資金。財政保障的工資標准太低,村莊保潔、路燈電費等村級公共服務支出也沒有全額納入財政轉移支付保障范圍。村級債務遲遲得不到化解,成為農村的不穩定因素之一。
建議:一是加強鄉村資金投入,各級政府「三農」投入都應該重點下移到鄉村,中央和省級財政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支出。二是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三是把農村土地出讓金全部留在鄉村,做到取之於地、用之於地。四是積極化解村級債務,利用財政資金化解公益事業債務,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化解其他債務,按規定核銷不合理支出造成的債務,同時嚴禁舉債搞振興。五是推動公共服務資源覆蓋農村,出台優惠政策,改善基層醫療、養老、教育條件,打造城鄉聯動的農村生活服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