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黃淮平原旅遊資源

黃淮平原旅遊資源

發布時間: 2021-03-13 16:01:44

Ⅰ 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矢量數據(shp格式)

①東北平原
位於我國的東三省境內,又分為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積最大的,達35萬平方千米,它被譽為黑土地,這里土地肥沃,氣候適宜,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產區。
②華北平原
也稱黃淮海平原,是黃河,淮河,海河沖積成的。華北平原以西就是黃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來經常受沙塵暴的影響,氣候比較不好,空氣污染比較嚴重。但是處於我國腹地,經濟較好,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冬季的華北平原景象華北平原亦稱黃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別山區一線與長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北京、天津等省市,面積達30萬平方公里。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於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水一帶達5000米。目前,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廣東珠江三角洲,台灣西部平原等。平原地面平坦,土壤肥沃,是我國主要的農業區,也是我國人口稠密、城鎮集中、經濟繁榮的地區。但我國平原面積僅佔全國總面積的12%,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③長江中下游平原
位於四川盆地以東,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長江沖積成的,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河網密布,水量充足,江南水鄉的氣候。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長江三峽以東,淮陽山地和黃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及閩浙丘陵以北,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跨鄂,湘,皖,蘇,浙六省和上海市,是我國三大平原之一.它包括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長江三角洲等四部分.中游平原地區比較寬廣;下游地區的平原多沿江伸展,形狀狹長.這里地勢平,河道彎曲,湖泊密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是我國主要農業區.平原上的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和巢湖,是我國著名的五大淡水湖.

Ⅱ 黃淮平原是哪

黃淮平原

位於中國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部黃河以南及安徽省、江蘇省淮河以北。是華北平原的南部。主要由黃河、淮河下游泥沙沖積而成。地形平坦,僅徐州地區略見小丘。西部和南部山麓平原,海拔大多在80米左右;中部平原,海拔多在35~80米之間;東部濱海一帶,海拔僅2~3米。平原中多低窪區,湖泊眾多,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一帶。山東丘陵的西部和南部邊緣,有著名的京杭運河將這些湖泊溝通,成為中國南北水路交通要道。歷史上黃河在平原上多次泛濫改道,從蘭考經商丘、徐州到淮陰的黃河故道兩側多沙地、沙丘,面積6000平方千米。1949年後,在淮河上游已建成大中小水庫近5000座;在中游利用湖窪地修建蓄洪滯洪工程;下游開辟入海入江通道。現平原上河渠縱橫,涵閘密布,稻麥兩熟。產小麥、雜糧、棉花,為中國重要農業區。

Ⅲ 中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在廣闊的中國大地上都有那些平原

1。華北平原、

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的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最冷月( 1月 )均溫0~-6℃,夏季高溫多雨最熱月(7月)均溫28℃,年均降水量為600~800毫米;無霜期6~8個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時數 2300~2800小時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穀子和甘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煙草等。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石油、鐵礦等,有中國著名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東部渤海、黃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曬海鹽,有著名的長蘆鹽區和蘇北鹽區,以及重要的鹽鹼工業基地。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有許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薊)、邯鄲、開封、商丘、淮陽等。

2。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 ,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 ),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 、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 ,湖盪星羅棋布 ,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 ,相當於平原面積 10% 。兩湖平原上 ,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 。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 、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 ,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位於湖北宜昌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系由兩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總稱)、鄱陽湖平原、蘇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

長江中下游平原在巫山以東的長江及其支流的兩岸,被周圍低山丘陵(見江南丘陵)交錯分割成四部分:兩湖平原、鄱陽湖平原、皖中平原和長江三角洲,面積30萬平方公里,海拔在50米以下。長江三角洲在江蘇鎮江以東,杭州灣以北,通楊運河以南,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海拔多在10以下,素有「水鄉澤國」之稱,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兩湖平原以荊江為界,其北稱江漢平原,其南為洞庭湖平原。江漢平原主要由長江和漢江沖積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後荊江北堤分流入江漢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後,漢江所帶泥沙對江漢平原的發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為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江三角洲地勢亦自西北向東南微傾,湖泊成群擠集於東南前緣。洞庭湖平原主要則由通過荊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調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長江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勢北高南低,水網密布,土壤肥沃。 鄱陽湖平原除邊緣紅土崗丘外,中部的泛濫平原主要是由贛、撫、信、鄱、修等河流沖淤而成,其中又以贛江為主。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地勢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網稠密,地表覆蓋為紅土及河流沖積物。蘇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鎮江之間沿長江兩岸分布的狹長的沖積平原,其中包括蕪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寬窄相間,江流時束時放,流速平緩;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頂托,流速更緩,泥沙沉積加強,尤當 河道越過岩丘逼岸的磯頭後,江流分汊,汊河間出現沙洲。沿江兩岸湖泊眾多。自鎮江以下的河口段發育了長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為里下河平原。平原為周高中低的碟形窪地。窪地北緣為黃河故道;南緣為三角洲長江北岸部分;西緣是洪澤湖和運西大堤;東緣則是蘇北濱海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3。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又稱松遼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寬處約400公里。主要由遼河、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長春附近松遼分水嶺處地勢稍高(200~250米)。松遼分水嶺以南稱遼河平原,以北稱松嫩平原。

東北平原在大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個省和內蒙古的一部分。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平原。

東北平原由三部分組成。北部叫松嫩平原,南部是遼河平原,東北部是三江平原。南北的兩塊平原又合稱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由於它們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所以地面平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站在平原上遙望,平疇沃野,麥浪如波,好一派遼闊大平原的景象。

東北的三江平原則是一個低窪的平坦平原。過去這里是一個山間盆地,每到雨季,三條大江的洪水滾滾而來,一齊湧向這個排水不暢的低窪原野,造成江水泛濫。再加上這一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漫長,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存於地面的積水蒸

發不掉,滲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長年累月的積水就演變成中國有名的大沼澤地,成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長野草不打糧的北大荒」。

1949年以後,成千上萬的部隊指戰員,知識青年和幹部群眾,懷著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豪情壯志,奔向「北大荒」,開墾了成千上萬畝的荒地,建立了數以萬計的農場,苦戰在這千古荒原上。

東北平原雖然冬季較冷,但夏季卻很熱,沼澤地雖然多,但土壤中水分充足。人民群眾充分利用不利條件中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層深厚,耕地遼闊,有大面積肥沃的黑土,宜林則林,宜牧則牧,採取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原則,在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上,排干沼澤,開墾荒地,建商品糧基地,設現代化工廠和新農村,使千古荒原變成萬頃良田,使「北大荒」變成了「北大倉」。

Ⅳ 黃淮平原包括哪些省份

黃淮平原在河南省境內。
河南橫跨黃河、淮河、海河的部分稱為黃淮平原

Ⅳ 中國四大平原是哪四個

其實一般公認的說法是我國只有三大平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當然如果要評選四大平原的話,那關中平原也算是名副其實。估計很多朋友對四大平原的情況了解不多,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4.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地處陝西省中部,面積只有3.4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有500米左右,歷史上曾經有過“八百里秦川”的響亮名號。關中平原雖說四周群山圍繞,但是平原內有涇河、洛河等多條河流,所以當地農業相當發達,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區之一。

歷史上多個王朝之所以選擇在西安定都,正是看中了關中平原這塊風水寶地,所以說關中平原也算是我國歷史的見證者和推動者。

上面就是關於我國四大平原的所有介紹了,可以說是各有特色吧,大家更喜歡哪個平原呢?

Ⅵ 沿淮城市群的黃淮海平原旅遊區

1.科學規劃布局,大力開發旅遊資源
圍繞皖西北魏晉文化旅遊區建設,著力打造亳州老莊文化、魏晉文化、中草葯文化、酒文化和原始文化等5個文化旅遊品牌。圍繞皖東北宿州楚漢旅遊區建設,著力打造楚漢文化、奇石文化、黃河故道文化和軍事旅遊文化等4個文化旅遊品牌。利用淮河阜陽段特殊地位和抗洪知名度,科學合理開發淮河沿線優良的自然生態資源,打造從阜南縣王家壩風景點開始,經南照古鎮、古清涼寺、八里河風景區、臨淮崗壩區、賽澗流泉牧野、壽州古城,至焦崗湖旅遊區的淮河風情觀光帶。
充分結合淮河沿岸的眾多歷史遺跡和歷史事件,開發淮河淮南段和蚌埠段旅遊資源,打造淮宿地區淮海戰役舊址紅色旅遊景點,重點推動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譙城商埠老街巷等一批旅遊項目建設。到2010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20億元,國內外旅遊人數超過2500萬人次。
2.著力推進旅遊產業化。
高起點規劃旅遊業發展。立足旅遊消費需求,抓好旅遊點的建設、旅遊商品的開發和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遵循「尊重歷史、保護環境、發掘文化」的原則,重點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商品,推動旅遊商品的生產、銷售上規模、上檔次。
加快旅遊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優先發展進入景點的交通,加強縣鄉道路建設。注重發展餐飲業,從傳統飲食中吸取營養元素,創出品牌。因地制宜地發展旅遊業。

Ⅶ 華北區的旅遊資源特徵是什麼

1.地貌類型齊全,自然景觀多樣本區在我國地貌格局上跨二、三級階梯,擁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種地形,包括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太行山、山東丘陵等基本地理單元。黃土高原東部自北向南有恆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和中條山等。本區黃土地貌典型,主要地貌形態有塬、梁、峁。黃土窯洞是最具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觀。華北平原地處近太行山山麓平原區,有孤山、低崗、台地、沙丘等多種地形,它們是形成風景名勝的物質基礎。濱海平原窪地眾多,為濱海旅遊資源富集地。山東丘陵為海拔500m左右的斷塊山,泰山是山東丘陵的最高峰,為五嶽之首。黃海之濱的嶗山,山海相連,風景清幽,為著名旅遊勝地。

2.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典型本區位於大陸東部,中緯地帶。除漢中盆地以外,皆為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冬季長而春秋短。其中秋季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是旅遊的黃金季節。本區降水集中在七、八兩月,佔全年降水量的70%,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這種氣候條件形成了本區的夏綠林景觀特徵。

3.黃河橫貫,庫湖散布本區以黃河水系為主,全區湖泊少而分散。冬季大部分河流有一定封凍期,但局部河段的特殊景觀可形成旅遊熱點。例如,黃河切割山地形成了急流、峽谷、瀑布;在呂梁山西南端形成著名的壺口瀑布、龍門急流,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勢;黃河穿過三門峽,形成了陡峭石壁,地勢險要,是漂流黃河的最佳地段;黃河進入黃淮平原後,形成了著名的「地上河」。另外,本區濟南、臨潼、太原等地的名泉已辟為旅遊勝地

4.中華文明的搖籃,文物古跡薈萃本區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核心發祥地,是華夏歷史文化的中心。歷史名勝和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成為本區最突出的旅遊特徵。舊石器時代及夏、商、周、漢、唐、宋等文化遺跡甚多,如半坡、仰韶文化遺址等。帝王陵墓有黃帝、堯、舜、秦、漢、宋等各朝代陵墓。宗教遺址也較豐富,佛教建築分布廣,也最為壯觀,有白馬寺、少林寺、懸空寺等。著名的宗教石窟有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古塔數量多,類型各異,如應縣木塔、崇岳寺塔、開封鐵塔、濟南四門塔等均為全國重點文物。古都名城多,七大古都本區佔了四個,即西安、開封、洛陽和安陽,且建都歷史早、持續時間長、城市規模大

5.海濱風光優美,名山勝景眾多本區東部的渤海、黃海之濱是我國著名的濱海旅遊勝地。煙台、青島等是最能體現「藍天、碧海、沙灘」特色的景區。本區名山眾多,可進入性強,著名的有泰山、恆山、華山、嵩山四岳,還有佛教名山五台山、道教名山嶗山等。另外還有一些景色各異的山嶽風景區,如王屋山、雲台山、蒼岩山、北武當山、五老峰等,具有雄、奇、險的特點,極富原始野趣

6.文化藝術繁榮,旅遊商品豐富本區文藝形式豐富多樣,戲曲、武術、雜技等娛樂項目豐富多彩。豫劇、山東梆子、秦腔、陝西皮影戲、陝西鑼鼓等深受國內外遊客喜愛

本區工農業發達,旅遊商品豐富。陝西有安塞剪紙、鳳翔西鳳酒、陝西板栗、藍田玉雕、唐三彩等特產。在山西,名產以汾酒、竹葉青最為有名。河南的土特產有新鄭大棗、少林寺素餅、河南燴面、杜康酒、四大懷葯、信陽毛尖、宋河糧液等。山東則以黃河鯉魚、青島啤酒、煙台蘋果、萊陽梨、張裕葡萄酒、濰坊風箏、德州扒雞、東阿阿膠、菏澤牡丹等最為著名。

Ⅷ 黃淮海平原的資源特點

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5省、2直轄市地境域。面積約30萬平方千米。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灤河沖積而成,故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下游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近百年來,黃河在這里填海造陸面積2300平方千米。平原還不斷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黃河三角洲地區,平均每年2~3千米。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東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東微斜。主要屬於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積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窪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黃河沖積扇北面保定與天津大沽之間。沖積扇東緣與山東丘陵接觸處,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易受洪水內澇威脅,形成鹽鹼地。1949年後進行了改造治理。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 8~15℃ ,冬季寒冷乾燥 ,最冷月( 1月 )均溫0~-6℃,夏季高溫多雨最熱月(7月)均溫28℃,年均降水量為600~800毫米;無霜期6~8個月 ;日照充分,大部分全年平均日照時數 2300~2800小時 ,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高粱、穀子和甘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大豆和煙草等。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石油、鐵礦等,有中國著名的大港油田和勝利油田。東部渤海、黃海沿岸,地面平坦,宜曬海鹽,有著名的長蘆鹽區和蘇北鹽區,以及重要的鹽鹼工業基地。華北平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有許多古老城市,如北京(薊)、邯鄲、開封、商丘、淮陽等。

Ⅸ 黃淮平原適合栽種什麼風景樹

皂角樹
皂角樹為豆科植物,它屬於落葉喬木,樹高可達15米-20米,樹冠可達15米,棘刺粗壯,紅褐色,常分枝,雙數羽狀復葉,小葉4對-7對,小葉片為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狀卵形,長3厘米-8厘米,寬1厘米-3.5厘米,先端鈍,有時凸,基部斜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花雜性,成腋生及頂生總狀花序,花部均有細柔毛,花萼鍾形,裂片4,卵狀披針形,花瓣4,淡黃白色,卵形或長橢圓形,雄蕊8,4長4短,子房條形,扁平,莢角直而扁平,有光澤,黑紫色,被白色粉,長12厘米-30厘米,種子多數扁平,長橢圓形,長約10毫米,紅袍色有光澤。棘刺多數分枝,主刺圓柱形,長5厘米-15厘米,基部粗約8毫米-12毫米,末端尖銳,分枝刺一般長1.5厘米-7厘米,有時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紅棕色,光滑或有細皺紋,質堅硬難折斷,木質部黃白色,中心為淡灰棕色,而疏鬆的髓部,無臭,味淡。每年的5月份開花,10月份果實成熟,棘刺長成。

皂角樹的葯用價值:

1、皂角果:主要成份有三萜皂甙、鞣質、蠟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

主治:祛風痰,除濕毒、殺蟲、治中風、口眼歪斜、頭風頭痛、咳嗽痰喘、腸風便血、下痢噤口、痛腫便毒、瘡癬疥癩。

2、皂角刺:主要成份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

主治:拔毒、消腫、排膿、治痛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

3、皂角葉、根、皮:含少量生物鹼三刺皂角鹼

主治:高血壓病、支氣管哮喘、消化性潰瘍及慢性膽囊炎等。

4、皂角籽:味辛甘、氣溫、有小毒、潤燥、通便、祛風消腫的葯用功能。

皂角樹的經濟價值:

1、可提取多種化工原料,用於洗滌染化用品等。

2、皂角樹的材質堅硬,肉質細膩,是製作傢具的上等之樹。

3、皂角樹葉密、花型好看,樹型好,極少有病蟲害,是城市綠化和做行道樹的又一優良品種。

楊氏皂角樹的生長環境:

皂角樹,耐乾旱,耐苦暑,耐嚴寒,根系發達,樹齡長(500年),樹高而冠大,是退耕還林,保護生態環境。

適宜栽種的地區為:山西、山東、河南、甘肅、河北、內蒙古、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安徽、浙江、貴州、陝西、江西、雲南及東北三省等地區。

楊氏皂角樹的栽培方法:

種植:用種子繁殖。育苗時開1.3米寬的高畦,撒施一層腐熟堆肥作為基肥,按行距33厘米開深約6厘米-10厘米的橫溝,把種子每隔4厘米-6厘米播1粒,播後施人畜糞水, 並蓋草木灰,最後蓋土與畦面齊平。要經常澆水保持濕度,苗出齊後,要淺薅,並施人畜糞水,以後再中除,追肥2次-3次。第二年再行1次-2次中除追肥管理,到秋後即可移栽,移栽大田可按7米開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蓋土壓實,最後再覆鬆土,使稍高於地面,澆水定根。

田間管理:栽後3-4年,每年要在穴邊鬆土除草,並施草木灰或渣滓肥,促使迅速生長。

氣候環境:喜溫暖向陽地區,對土壤要求不嚴,只要排水良好即可,山區、平壩、邊角隙地均可栽植。

奇跡樹

西雙版納勐侖地區栽培的團花樹,也叫奇跡樹,它是一種挺拔秀麗的高大喬木,樹高可達30米,樹干筆直,直徑80一120厘米,樹冠圓形葉片,大而光滑,側枝成水平伸展,自然整枝良好。它有金黃色的美麗樹干,均勻細密的紋理結構,木材質量堅硬,抗蟲腐、不翹裂。生長速度最快,每年平均長高3-3.5米;長粗3-4厘米,8-10年即長到30-40米高,單株材積1.5立方米左右,是全國罕見的速生用材樹種。而且它有耐氣候乾熱,土地瘠薄的驚人能力,在世界上被譽為"奇跡樹"或稱"寶石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