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國外森林旅遊發展歷程

國外森林旅遊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 2021-03-13 17:29:57

Ⅰ 闡述國外旅遊規劃與開發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旅遊規劃與開發初始抄階段(20世紀30年代—50年代)
2、旅遊規劃與開發拓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70年代)
3、旅遊規劃與開發觀念轉變階段(20世紀70年代—80年代)
4、旅遊規劃與開發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90年代)
5、旅遊規劃與開發深入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Ⅱ 與森林文化和森林旅遊有關的外國文獻

1 鄭小賢,劉東蘭; 森林文化論 [J]; 林業資源管理; 1999年05期
2 陳鑫峰,王雁; 森林遊憩業發展回顧 [J]; 世界林業研究; 1999年06期
3 但新球; 中國歷史時期的森林文化及其發展 [J];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03年01期
4 桑景拴; 生態旅遊的負面影響及應對措施淺析 [J]; 中南林業調查規劃; 2005年03期
廖嶸; 川西森林遊憩資源特色及其開發研究 [D];四川農業大學; 2002年
2 陳大為; 北京西山地區森林公園旅遊資源因子評價 [D];北京林業大學; 2007年
3 馬劍英; 蘭州地區森林旅遊資源定量評價 [D];甘肅農業大學; 2001年
4 王曉輝; 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交流和互動研究 [D];四川大學; 2005年
5 石麗璠; 上林唐碑唐城和歷史民俗文化若干問題的研究 [D];廣西師范大學; 2005年
6 陸寶福; 陽朔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 [D];廣西師范大學; 2005年
7 謝科; 論民俗文化的經濟價值 [D];廣西師范大學; 2005年
8 王麗梅; 福州北峰森林景觀資源評價及其開發利用研究 [D];福建農林大學; 2004年
9 張春麗; 東北地區文化旅遊開發研究 [D];東北師范大學; 2005年
10 朱桂才; 遊憩對武當山土壤和植被的影響及承載力研究 [D];華中農業大學; 2001年

Ⅲ 在國外旅遊發展史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盡管近年來,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經濟下行壓力持續,但依然抵擋不住世界人民的旅遊熱情。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包括國內旅遊人次和國際旅遊人次)達到118.8億人次,為全球人口規模的1.6倍;全球旅遊總收入達5.3萬億美元,佔全球GDP比重達6.7%。2017年全球旅遊總人次和總收入增速分別為6.8%和4.3%,其增速超過製造業(4.2%)、零售業和批發業(3.4%)、農業、林業和漁業(2.6%)和金融服務業(2.5%)。

旅遊業已連續第7年超過全球經濟增速,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行業經濟體。

2017年全球旅遊三足鼎立格局明顯:歐洲份額縮小,美洲保持穩定,亞太持續擴大

從各大板塊2017年旅遊總人次和旅遊總收入在全球所佔份額來看,歐洲板塊比例持續下降;美洲板塊旅遊人次份額有所下降,旅遊收入所佔份額略有上升;亞太板塊份額繼續顯著上升。

從旅遊總人次方面看,2017年亞太地區旅遊人次佔全球總人次的比例為66.6%,與2016年的65.0%相比,增長了1.6個百分比;從2016年到2017年,美洲板塊份額從16.5%下降到15.8%,下降了0.7個百分點;歐洲板塊份額從15.6%下降到14.9%,下降了0.7個百分點;中東板塊份額下降了0.1個百分點,非洲板塊份額保持不變。總體而言,歐洲、美洲和亞太市場占據全球旅遊總人次的97.3%。

從旅遊總收入方面看:從2016年到2017年,亞太地區所佔份額從32.3%增長到33.1%,增長了0.8個百分點;美洲板塊份額從30.7%增長到30.9%,略微增長了0.2個百分點;歐洲板塊份額從32.0%下降到31.0%,下降了1個百分點;中東和非洲板塊份額保持不變。總體而言,歐洲、美洲和亞太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全球的95.0%。

Ⅳ 國內外森林探險旅遊發展現狀如何

人類進行探險活動的歷史,非常的久遠,甚至可以說自人類出現起就從未停止過。隨著個性化的呼聲和要求越來越多,探險等極限運動已經開始成為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輕人所熱衷的時尚。森林探險也隨之迅速走紅,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遊客,使遊客在探險中不僅可以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而且能夠體驗生活,挑戰自身極限。 所謂森林探險旅遊是藉助專業工具的幫助、專業只是和技能的積累、以及專業人士的指導,以探索森林中的神秘景色、原始景觀、生物植被為目的森林旅遊形式,它不僅是一種旅遊形式,更是遊客生態方式和態度的體現,是對遊客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信念,是對耐力、信心、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驗。 目前,在我國開展和開發森林探險旅遊,存在大量的機會,這主要表現在: 1、我國森林資源豐富,且往往地勢奇特,物種景觀豐富,開發較為落後,基本處於原始狀態,這就為森林探險旅遊提供了好的客觀條件。 2、隨著旅遊產業的升級,旅遊的主要形式也出現了多樣化,人們越來越追求各種各樣的個性化旅遊,這就為森林探險旅遊的興起帶來廣泛的客源。 3、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水平,為森林探險旅遊提供了物質和智力支持――一些昂貴的戶外用品被人們接受,再加上現代化的信息傳播和知識的增長,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願望更加強烈,在此基礎上,森林探險游更容易健康發展。 4、森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森林探險游也因此具有獨特的魅力,主要表現在: (1)原始性強:森林因其自身的特點充滿了神秘性,大多保持了原始的狀態,因此吸引遊客去追究、去探索。 (2)體驗性強:森林探險項目都是依靠自身的實踐,自己去感受,有很強的體驗性。 (3)自然景觀獨特:在森林探險旅遊的地區,一般景色優美獨特,物種豐富特別,溪流、山洞幽深,原始狀態保存得好,這就能夠使遊客產生一探究竟的願望。 (4)地勢險要:森林探險旅遊的目的地一般地勢險要,需要藉助專業戶外運動工具和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才能進行。 http://focus.lwcj.com/focus_37/focus_xl2.asp

採納哦

Ⅳ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歷程

(一)國外發展歷程
1.萌芽—興起階段,在19世紀初,城市人開始認識農業旅遊價值,並參與了鄉村農業旅遊,如法國、義大利。
2.觀光—發展階段,在20世紀中後期,鄉村觀光農業發展,形成農業和旅遊相結合的新產業,如西班牙、日本、美國;
3.度假—提高階段,在80年代以後,觀光農業由觀光功能向休閑、度假、體驗、環保多功能擴展,如日本、奧地利、澳大利亞。
(二)國內發展歷程
1.初創階段(自發階段)1980年代中後期-1994年
農家樂興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誕生標志著「農家樂」旅遊模式拉開了鄉村旅遊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國農民旅遊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鄉村旅遊協會」
1994年,「1+2」休假制度頒布並實施。
2.全面發展階段1995-2001年
鄉村假日經濟
1995年5月1日起實行雙休日,1999年又將春節、「五一」、「十一」調整為7天長假。
2000年,國務院46號文明確了「黃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國民俗風情游」旅遊主題與 「中國:56個民族的家」宣傳口號帶遊客深入少數民族風情區;
1998年「中國華夏城鄉游」旅遊主題與 「現代城鄉,多彩生活」宣傳口號吸引大批旅遊者湧入鄉村。
3.縱深發展階段2002-2006
助力「三農」問題解決
2002年,我國頒布了《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准(試行)》標志著我國鄉村旅遊開始走向規范化、高質化
2006年,明確提出「中國鄉村旅遊年」,將鄉村旅遊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時尚」全面推動鄉村旅遊提升發展。
2006年8月,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關於促進農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鄉村旅遊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
2005年國家開始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06年我國健全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
提升轉型與
4.可持續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
產品轉型,產業升級
2007年國家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008年健全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克服了鄉村旅遊發展受土地制度制約。
2007年,「中國和諧城鄉游」和「魅力鄉村、活力城市、和諧中國」的提出帶動了農村風貌大變樣。
2007年,國家旅遊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大力推進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的通知》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2008年,三次長假調整為「兩長五短」模式及帶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使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多樣化。
2009年,《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鄉村旅遊富民工程。

Ⅵ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家生態旅遊,也就是鄉村旅遊,劃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迅猛的工業化大潮,在解放人類社會生產力、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產生了回歸田園、體味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消費需求。1865年,義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其宗旨就是讓城市中的居民到鄉村去體味農家的自然風情和文化習俗,讓市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別樣的休閑放鬆。工業文明席捲歐洲,也使得鄉村旅遊在歐洲逐漸受到城市人的青睞。至20世紀30年代,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歐洲城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時,鄉村旅遊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鄉村旅遊的概念以及命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村莊旅遊區域和組織方式,幾乎全部的旅遊活動都是由遊客自發組織進行的。旅遊者僅僅是利用鄉村中農家的種植地、養殖區和農舍進行採摘、釣魚、騎馬等放鬆活動,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新鮮出爐的農副產品,借著村莊自然幽靜的環境暫時躲避喧囂、繁忙的都市生活。而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也同樣沒有認識以此可以作為獲取利益的機會,並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收益。很多的村民把城裡來的旅客當作是朋友的造訪,只是適當地收取客人的食宿費用。

(2)發展階段。20世紀中後期,鄉村旅遊在西方國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與此相對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化。農業生產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同時,林業、漁業、果木、特色養殖等為輔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已初具規模,農業景觀煥然一新。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組織各種鄉村旅遊的旅行社,同時農民也發現了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出現了專門負責接待來客的農戶。這標志著鄉村旅遊已區別於單純的農業和單純的旅遊業,成為一個新興的交叉性的產業。

觀光成為了這一時期鄉村旅遊產品的主要形式。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容也日趨豐富,不僅包括觀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畜、家禽等農村特有的產物,還新增了很多關於村莊傳統文化的展示和欣賞活動,例如鄉村聚落的欣賞、傳統老式建築的參觀以及鄉村特有服飾的展示等等。同時,購物、餐飲、游樂、住宿、參與地方節慶、體驗民俗成為主要的活動。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鄉村因為各自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不同,開始分化出各種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鄉村旅遊,以吸引和滿足不同的遊客群體。

一方面鄉村旅遊內容逐漸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兩地的文化差異越發明顯,農村對城市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農村干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使得遊客開始不滿足於短期暫時性的遊玩,他們更願意把周末和假日安排在鄉村中度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完整地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生活。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村莊,農戶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將其改裝成具有鄉村氣息的旅店來接待過夜遊客。一時間,鄉村成為周末度假、老人休養的最佳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旁觀式的欣賞遊玩,更要求積極加入到農村勞作的體驗生活中去。於是,鄉村旅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動項目,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而且也拓寬了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在很多國家,遊客想要參與到農活中去,不但不會得到酬勞,反而要交納一大筆費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價值的一種新取向。這一時期,很多的鄉村度假小屋以酒店旅館的經營方式運作,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農村婦女成了管理者的中堅。

(3)成熟階段。無論是度假旅遊還是參與式的活動抑或是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都能讓遊客既獲取愉悅的心情,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所以鄉村旅遊在更大的范圍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在成熟階段,鄉村旅遊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為了尋求區域整體的良性發展,開始注重農村整體環境的營造,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調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生活改善,鄉村旅遊開始具有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特點。

Ⅶ 簡述國內外旅遊學研究的歷程

國外的,分三個階段∶一、20世紀60年代之前,主要從經濟學的角度研究旅遊專的活動過程。二、屬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旅遊研究進入全面發展階段。三、20世紀90年代後,研究的重點開始向非經濟領域傾斜,目的是研究如何使旅遊和旅遊業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至於國內嘛,我歸納能力不好,幫不了你

Ⅷ 國外全域旅遊發展現狀

旅遊發展來新趨勢

1、旅遊消費趨勢:由自門票消費走向體驗性消費

所謂旅遊體驗,指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受到外部景觀、環境和其他活動(人為的或動物的等)對自身的心理作用,引起自我心理感受發生獨特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旅遊者心理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愉悅、痛快、暢爽、升華和忘我的心路歷程

Ⅸ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時期

世界旅遊歷史可分為古代旅行和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時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遊(1841年以前)的特徵:

1、古代的旅行、旅遊動機更多的與物質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聯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遊活動往往與通商貿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隸主、封建帝王的巡遊活動相結合,其中,宗教朝聖占遠行游歷的較大比重。

3、以歐洲人為代表的探險、考察旅行相對發達,但具有物質佔有和殖民文化傾向。


二、近代旅遊(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特徵:

1、旅遊者人員構成的多層次。

2、旅遊動機中消遣娛樂成分增多。

3、旅遊活動空間的拓展。

4、隨著旅遊業的問世,在旅遊保障制度層面上也開始全面推進。

5、旅遊業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帶動效應。

(9)國外森林旅遊發展歷程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的特徵:
一、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

二、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

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三、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四、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