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林區發展旅遊設想

林區發展旅遊設想

發布時間: 2021-03-14 02:52:19

㈠ 東北旅遊區發展旅遊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什麼

一、旅遊來地理環境自 1.山環水繞,平原遼闊: .2.便捷的交通運輸鐵路、內河、海上運輸發達第八章 東北旅遊區( 概況) 東北旅遊區(第一節 概況) 二、旅遊資源特徵 1.奇特的火山地貌景觀2.冰雪資源獨一無二:冰雕、冰上項目如滑冰、滑雪、冰球 . 3.中西合璧的建築群.4.生態旅遊地域廣闊:本區擁有我國最大的林區和珍惜的野生動物資源。 5.豐富的民族風情

旅遊發展規劃有那些合理建議

1.必須有特色。現在的旅遊區很多,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很難吸引游內客。
2.完備的安全保障制度。不要容泛泛的在網上或是完全借鑒他處的制度,應從自己旅遊地區特點考慮如何保障安全,真正的讓遊客感到有安全感。
3.服務區的建設。每一個旅遊點都會有相應的服務區,但是怎樣做到讓遊客打心眼裡感到滿意這是非常重要的。
4.旅遊區內的導游一定要有熱情和耐心,在介紹景點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要乾巴巴的只講。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導遊客買東西,一定要帶遊客看些貨真價實的東西否則會影響旅遊區的信譽。
5.遊客意見的回饋。一定要急時的和遊客溝通,不要只是把張表格發給遊客讓他們填寫,其實很多情況下表格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只是發給表格很多遊客會填寫滿意,不會有多大意義。
6.特色文化、飲食、娛樂設施的建設。

㈢ 森林旅遊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森林旅遊策劃,是旅遊策劃的一種。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觀和生態環境為主體,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利用森林的多種功能,以開展森林旅遊為宗旨,策劃具有一定規模的游覽、度假、休憩、保健療養、科學教育、文化娛樂的場所。遠景設計院提出森林旅遊發展要隨著旅遊者不斷發展的旅遊需求的變化而變化,要和森林創新經濟學理論和創意休閑緊密結合起來。

森林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和大眾觀光旅遊一樣,森林旅遊同樣面臨著季節性的問題
森林旅遊的季節性是由森林旅遊產品決定的,受季節性的約束,很多相關旅遊產品只能在特定的時段產生,而這個特定的時段稱之為產品的可游天數,產品的生產潛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品的可游天數。森林旅遊所開展的森林探險、森林浴、漂流、溫泉療養、滑雪等活動,很多都是資源依賴程度較高的因素,這就決定了森林旅遊受季節性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目前森林旅遊產品中文化森林休閑,如森林坐禪、森林生態博物館、青少年營地等受季節性影響較弱的特色文化項目開發相對較少,這導致先天受季節性影響較大的森林旅遊在後天也沒有做到很好的補救,最終致使森林旅遊發展的偏差性。
2、森林旅遊產品規劃力度不夠、類型不均衡
這一點從上面所提到季節性問題也能看出來,現階段森林旅遊規劃中森林旅遊產品主要是普通大眾、沒有特色的觀光產品,具有參與性的、賦予歷史文化內涵的度假旅遊產品、面向高端市場的新型主題休閑旅遊產品以及科考教育、運動體驗等參與型森林旅遊產品相對匱乏。也就是說目前森林旅遊的開發只做到旅遊的階段,沒有上升到休閑的層面,更沒有合理利用森林的強大作用,因此很多森林旅遊目的地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今後森林旅遊規劃中森林旅遊產品開發所需要注意的問題,更是其產品提升的入口。
3、森林旅遊規劃中的產品尚需創新,管理體制同樣存在缺陷
受區域性的影響,森林旅遊項目地之間很難形成凝聚力,而充分利用森林旅遊項目來單獨創造品牌有存在很大困難,這就造成景區孤立、分散,未形成聯系緊密的網路,給遊客游覽造成不便,降低了前來旅遊的興趣。另外,受我國行政管理體制的影響,森林和旅遊在管理體制上的兩張皮以及協調上存在的困難致使森林旅遊在開發時,制度上存在缺陷,最終導致盲目開發以及開發效率低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森林旅遊的進一步發展。
4、環境保護上仍存在些許問題
旅遊開發的利益性和保護性的均衡一直是旅遊業界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對於以對環境起巨大調節作用的森林資源為依託而開發的旅遊產品,其本質上應該是保護大於開發,更准確的講,必須得在有利於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有限度的開發。然而對於很多以盈利為目的開發商來說是一個難題,所以在目前各種體制不完善的情況,很多地區森林旅遊開發面臨著環境損害這樣一個風險,例如開發過程中賓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影響了整體景區的生態原貌,再如,景區運營過程中,為了利益最大化,對於景區容量控制不到位,導致遊客對於森林景區的破壞,不但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長期下去對於整個森林旅遊的環境氛圍的塑造都會造成很大影響,所以在今後的開發中要尤為注意這一點。

㈣ 灘塗區發展旅遊業需要什麼條件

我國現有灘塗面積350多萬公頃,灘塗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緩解我國人口壓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灘塗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海洋的場所,自古「營漁鹽之利,行舟楫之便」就與灘塗緊緊相連,現代灘塗開發更是有增無減,新一輪灘塗大開發又掀熱潮,政府像參與西部大開發一樣重視開發灘塗資源,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灘塗是發展海洋旅遊業的重要場所,無論是沙質灘塗,還是泥質灘塗,都可以發展具有特色的濱海旅遊資源。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旅遊的感知、期望和價值趨向也在變化,已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和娛樂旅遊層次,而是追求更高的旅遊層次。發展東部沿海的灘塗生態旅遊作為一種高層次的旅遊活動,適應旅遊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們要充分利用獨特的灘塗資源條件,開發出有特色的旅遊產品以滿足遊客的需求,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省(市)江蘇山東上海浙江全國
沿海灘塗面積(104ha)51.3233.876.1528.86217.09
佔全國%23.6415.602.8313.29100
淺海面積(104ha)2437814834651523504123802
佔全國%19.6911.985.2618.99100
江蘇省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塊沿海灘塗濕地,總面積達65.8萬公頃,江蘇沿海灘塗地處長江、淮河、沂沐河三大水系的下游,位於我國沿海地區的中部,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大表1沿海省市海岸線、沿海灘塗和-15m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陸海岸線全長953.8km。灘塗資源十分豐富,佔全國灘塗面積的1/4,總面積達980萬畝,居全國沿海省市之首,主要分布在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市內、。與全國沿海各省市海洋旅遊業的發展相比,雖然江蘇省灘塗面積、淺海面積均處於全國前列(見表1),與北鄰的山東、南鄰的浙江相比,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卻相當緩慢。
一、開發江蘇沿海灘塗旅遊資源的必要性
1.發揮地理優勢,形成區域特色
江蘇沿海一帶有著豐富的灘塗旅遊資源,目前已經圍墾了數萬畝的灘塗,形成了高產養殖基地、農牧基地、鹽業基地、以及沿海珍禽自然保護區,這些都形成了沿海的經濟特色。灘塗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是發展農林牧副漁的良好基地,更是發展現代旅遊業難得的寶地,如能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對於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十分有益。江蘇省的沿海灘塗在發展生態旅遊方面還處於起步階段,大量的自然資源未被開發利用起來。我們應該利用自身優勢大力開發,不斷推出特色生態旅遊產品,適應旅遊業發展的大趨勢和遊客的需求。
2.增強吸引力,促進對外開放
雖然江蘇沿海地區蘊藏著很大的資源潛力,但是目前處於全國沿海經濟發展的薄弱帶,對外缺乏吸引力,其主要原因是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尤其是交通、能源、通訊不發達,被稱為全國沿海的「經濟窪地」。而通過開發建設沿海灘塗旅遊,為外商來此投資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建成便捷的海、陸、空交通和各具特色的旅遊項目等服務設施,建設成為全國沿海的交通樞紐和黃金海岸,就能吸引外商紛紛前來投資或者觀光游覽,從而促進黃金海岸的建設。
3.產生集聚效應,加速海岸建設
目前整個沿海的潛在優勢僅是分散的優勢,開發建設還未形成綜合優勢和效應,許多開發建設項目之間缺乏應有的實質性聯系。例如開發旅遊項目同開發其它服務項目之間缺乏應有的聯系。而開發建設沿海的灘塗生態旅遊,則可把潛在的優勢挖掘出來,將分散的優勢聚集起來,從而形成聚集效應和綜合環境效應,加快黃金海岸建設的步伐。
4.發展灘塗旅遊,適應發展需要
目前,江蘇沿江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已明顯受到旅遊空間容量的限制。其原因是沿江地區主要旅遊資源尤其是太湖旅遊區旅遊資源已基本開發完畢,並呈現出過度利用狀態,主要表現在旅遊接待人數增加緩慢。同時,沿江地區由於經濟高速發展,旅遊業發展勢頭過熱,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例如太湖景點分布過於集中,水體污染嚴重,從而影響到該區旅遊業的持續發展。以沿江地區特別是太湖旅遊區為核心的江蘇旅遊基本格局已經難以維持江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有必要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增長點,而沿海灘塗旅遊完全可以成為江蘇旅遊發展新的增長空間。
二、開發建設江蘇沿海灘塗旅遊的條件
1.旅遊資源豐富,特色各異
⑴各具特色的自然保護區
各自然保護區景觀各異,特色鮮明,或以珍禽異獸顯示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或以山海磅礴之勢令人神清氣爽,這些必然會對旅遊者產生巨大的吸引力,發展前景廣闊。江蘇沿海灘塗地區已建立起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①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豐林場鴨兒盪,佔地15000畝。保護區共分為3個放養圈:核心圈面積45畝,中圈1815畝,外圈13140畝。麋鹿因其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故名「四不象」,屬世界稀有動物。
②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由射陽沿海灘塗組成,總面積338.7萬畝,其中核心區18萬畝。丹頂鶴俗稱仙鶴,象徵吉祥如意、健康長壽、高尚文雅,屬世界稀有珍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鹽城沿海灘塗素有「丹頂鶴第二故鄉」之稱,為丹頂鶴提供了良好的越冬棲息環境。
③雲台山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位於黃海之濱的連雲港市郊,雲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5.3米,為江蘇第一高峰。雲台山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林木蒼翠,花果滿山,雲氣蓊鬱,成為蘇北平原上自然植被保存得最完好的一處「植被島」,被譽為「東海第一勝境」的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
⑵海岸風光
江蘇沿海地區海岸線長,風光優美,從地質類型上分基岩質海岸和淤泥質海岸兩種。基岩質海岸主要分布在連雲港境內,是發展海濱生態旅遊的理想選擇,集生態觀光、農業觀光為一體的旅遊勝地。而淤泥質海岸主要分布在蘇北鹽城境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後備資源,可以作為南淤北蝕、輻射沙洲等多種景觀開發。多姿多彩的海岸景觀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來體驗海的神韻,一睹海的風采。
⑶生物奇觀
江蘇沿海灘塗寬闊平坦,土層深厚,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從發展旅遊業的角度看,不少生物奇觀可作為旅遊資源來開發。在遼闊壯觀、一望無垠的灘塗風光帶上,滋生著品種各異的海產品和灘塗動植物資源。盛產青蛤、泥螺、文蛤、四角蛤蜊等貝類,以及魚、蝦、蟹等海洋生物。其中由於底棲動物的埋居深度較淺,即使沒有趕海經驗的遊客,也可以進行采捕活動。南通現已開展名為「海上迪斯科」的采貝娛樂旅遊項目,反響很好。潮落後灘塗上隨處可見泥螺、錐螺、寄居蟹等,可開展以「風采漁民」為主題的旅遊活動。讓遊客與漁民們一起下海採集海產品,體驗漁村生活,感受漁民鄉情和海洋漁業文化。
⑷民俗風情
民俗風情在旅遊業中作為人文景觀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以其特有的風貌,具有特殊的作用。沿海地區人民長期以漁業、鹽業和農業為主,自古民風淳厚朴實,長期形成的民俗風情極富旅遊項目的開發價值。以鹽城為例,民俗風情主要有以下兩類:①歲時風俗。當地的漁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自發舉行龍舟競賽活動。這種海濱漁民的龍舟競賽活動從「龍舟」的裝飾到隊員的服飾,從競賽的規則到設置的錦標,都與湖南、廣東等地的賽龍舟活動有較大區別,地方特色濃郁。此外如春節、元宵等節氣活動很多,不再一一介紹。②生產生活習俗。海邊漁民出海打魚前,都要舉行祭祀活動,極為嚴肅莊重,農民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場合穿戴的服飾也很有觀賞價值。沿海居民的生產生活習俗,極易引起旅遊者的陌生新奇感,是開發旅遊業很好的人文資源。
2.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江蘇海岸帶處於我國海岸中心部位,這種區位優勢使其成為沿海南北交往的通道與樞紐。東隴海鐵路橫貫本區北部,它東起連雲港,途徑中原,向西抵達我國大西北,是隴海蘭新經濟帶的對外門戶和經濟貿易重地。江蘇沿海南隔長江與蘇州、上海相望,地處黃金水道的咽喉。東出黃海,可達國內外諸多港口;西有長江與中上游城市相連。寧連、寧通高速公路將本區與省會南京連接起來,交通網路四通八達。
3.客源穩定,市場廣闊
雙休日的實行、高速公路的開通,沿海周邊城市,包括上海、蘇錫常、南通、揚州、合肥、蕪湖、杭州等均已進入二日(三日)游的地域范圍。交通活躍、休閑時間的增加、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應能帶動江蘇灘塗生態旅遊業上一個新的台階。必須抓住機遇,開發沿海灘塗旅遊,創造新的旅遊熱點,把豐富的客源變為現實的旅遊收益。並且緊鄰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旅遊客源市場穩定可靠。同時,連雲港地區又是最接近我國中原地區和西北地區的海濱區域,其經濟腹地佔全國國土面積36.5%,總人口的24.5%,是華東、西北、中原等十一個省區最便捷的出海口,隨著亞歐大陸橋的開通,將帶動廣大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居民到江蘇沿海地帶旅遊。
4.政策穩定,環境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策穩定,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家重視旅遊業的發展,這些都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加上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和欣賞口味的提高使得沿海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正面臨著極好的機遇,對開發建設沿海灘塗旅遊的大環境十分有利。連雲港是我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東橋頭堡。南通是長江北第一個大型港口城市,也是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素有「揚子第一窗口」、「江海明珠」之稱。
5.領導重視,社會支持
在開發建設沿海灘塗旅遊資源的過程中,各級領導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對於灘塗的開發建設項目歷來十分重視。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沿海灘塗旅遊開發在資金、土地、投資環境等多方面提供了充分的保證和優越的前提條件,而且沿海地區人民早就盼望把沿海一帶建設成黃金海岸,對加快灘塗開發建設舉措表現了很高的熱情,並予以大力支持,投資旅遊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高漲。逐步富裕起來的廣大群眾閑暇之餘對旅遊、休閑、娛樂的渴望等,均將成為灘塗旅遊業發展的巨大動力。同時也啟示我們:沿海灘塗旅遊開發時機已經成熟,應抓住機遇,加大力度,使其水到渠成。

㈤  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構想

1.河南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的內涵

()國際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

A.旅遊的區域重心向東方轉移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間合作與交流的擴大,旅遊市場的重心開始從歐洲、北美東移,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國際旅遊的「熱點」。亞洲是近十年來國際旅遊比重上升最快的地區,增長勢頭仍在繼續。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旅遊人數將達到30億人次,國際旅遊達10億人次,旅遊業收入將達2萬億美元。亞太及非洲、拉美地區可能以擁有廣闊的市場潛力而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市場。

B.旅遊方式趨於多樣化

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遊內涵的追求開始發生一種質的跨越。遊客更加重視在清心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文化氛圍中陶冶情操、增加知識、清除疲勞,那些單純的休閑觀光旅遊逐漸轉變,被集文化、娛樂、觀光、療養為一體的旅遊方式和項目所代替。旅遊觀念的轉變,為具有獨特旅遊資源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旅遊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C.旅遊客源趨於分散化

「旅遊無限化」是國際旅遊界最近提出的一種新理念。無限化理念的可貴之處,是打破了傳統旅遊項目、旅遊景點獨霸市場的局面,標志了旅遊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旅遊無限化」理念提出的社會背景是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精神負擔的加重,特別是城鎮市民中的年輕一代,為逃避喧嘯、尋求刺激,在回歸自然中獲得解脫的心態日趨增長。獵奇、探險、攀岩、登山、蹦極及科學考察等參與性項目,已經成為新的時尚。「旅遊無限化」的提出是對傳統旅遊業的挑戰,同時也給旅遊業尋求新的發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機遇。

(2)河南省旅遊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A.河南「十·五」計劃中的旅遊產業導向

不斷拓寬消費領域、擴大消費規模,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旅遊業作為消費品生產的重要部門,具有資源豐富、前景廣闊、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容量大、創匯能力強、投資見效快的特點。河南省屬於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應順應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實施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的發展戰略,帶動全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勢在必行。因此,河南省第九屆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的《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指出:要樹立大旅遊、大產業觀念,大力開拓旅遊市場。「充分發揮我省旅遊資源優勢,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盡快把河南建成文化旅遊大省,把旅遊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預期『十五』期間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2%,2005年達到630億元,相當於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8%以上」。

為此,我省旅遊產業政策可以理解為:實施政府主導、適度超前、集約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大旅遊戰略,在規模和效益上推進旅遊經濟的全面增長,使之盡快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

B.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的追求

把旅遊作為經濟騰飛的突破口,全面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實施這一戰略必須具備自然資源豐富、文化積淀豐厚、吸納力強的客觀條件。依據旅遊業開放性的特點,利用加大投入來實現超前於當地生產力水平的跨越式發展,是適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旅遊消費的需求,達到促進當地旅遊經濟、拉動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目標的惟一選擇。

C.面向未來,實現與國際旅遊業的全面接軌

WTO使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河南旅遊業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勇敢地走向國際大市場。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就是要面向未來,實現與國際旅遊業的全面接軌。旅遊經濟發展的超前性,就是要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建立有序的科學規劃、營銷和經營管理體系;引用借鑒旅遊業國際標准和國際慣例,研究掌握市場營運規律和發展趨勢,在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的大格局內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取得駕馭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主動權。

D.旅遊開發成功經驗的借鑒意義

河南省旅遊資源的文化蘊涵之深厚,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這就為實現省委省政府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意圖,為創造國際名牌、國內精品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焦作、西峽、登封、林州、濟源等縣市,是近幾年涌現出的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的成功典範。典範的成功,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和實施「旅遊立市」的結果。它們把旅遊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以文化興旅遊、以旅遊促開放、促建設的發展軌跡。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縣建成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他們的成功經驗對實施我省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有借鑒意義。

總之,河南旅遊業應以現代化的面貌展示古老黃河文化的風采,為中國乃至世界旅遊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

2.河南省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的展開

(1)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氣概來塑造河南旅遊產業整體形象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遺存中,「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徵;《漢謨拉比法典》《哈拉巴文化》是幼發拉底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的代表;《黃河文化》是中國華夏文明的體現。發育在中原大地上的《河洛文化》,是中國華夏文明的核心和精華所在。因此,就展現中國華夏文明而言,中原《河洛文化》代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河南旅遊產業整體形象應該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氣慨來塑造。

特別應該提及的是,新近推出的「黃河之旅」是一部頌揚中華民族奮斗歷程的史詩,是河南旅遊開創國際名牌線路的開始。在產業形象塑造方面,首先應揭示「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的文化內涵,弘揚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博大精深,使之與「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摩訶婆多》和《羅摩衍娜》齊名。線路規劃應力爭保持黃河文化的完整性,可適當向西延伸至西安,向北延伸至安陽。景區建設要充分理解江澤民總書記關於「河南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縮影」論斷的現實意義,向世人展示華夏文明從三皇五帝至夏、商、周,從春秋戰國到新中國成立等不同歷史階段內的歷史演進過程。

(2)勘查規劃旅遊項目的建議

建議在河洛地區勘查規劃的旅遊項目有:

a.以伏羲氏、燧人氏、女媧氏及堯、舜、禹為代表的遠古文化旅遊項目;

b.以陽城、黃台、稍柴為代表的夏文化旅遊項目;

c.以商丘、鄭州、安陽為代表的商文化旅遊項目;

d.以洛陽、三門峽為代表的東周及春秋文化旅遊項目;

e.以趙長城、魏長城、楚長城為代表的春秋戰國文化旅遊項目;

f.以禹貢河、漢志河、明清河為代表的古代水利工程旅遊項目。

建議在河洛地區強化開發的項目有:

a.商丘商祖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b.開封宋都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c.鄭州商城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d.安陽殷商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e.新鄭黃帝故里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f.靈寶黃帝築鼎原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g.鞏義宋陵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h.孟津漢陵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i.洛河河圖洛書及伏羲台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j.陝縣虢國貴族墓地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k.邙山黃河游覽區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3)以「國家公園」「開放實驗室」的標准來鍛造河南旅遊精品

在當今世界,許多旅遊勝地的形成(如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南亞喜馬拉雅高山雪域等)都是利用獨居特色的自然資源,開展具有較高科學水準的旅遊項目而著稱於世的。橫貫於我國中部的秦嶺山脈是世界范圍內最典型的陸內碰撞造山帶,地質學界將其命名為「中國中央造山系」。河南境內的伏牛山是中央造山系的東延部分。她的靚麗之處在於構成我國南、北及東、西四方氣候區帶、生物區系、地質地貌單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天然過渡邊界。其自然資源具備了組建世界級「國家公園」、「開放實驗室」、「生態旅遊示範區」的客觀條件。「伏牛之旅」可集休閑觀光、科學考察、獵奇探險為一體,並與「黃河之旅」南北呼應,展示出河南旅遊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建議在伏牛山地區勘查規劃的旅遊項目有:

a.以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代表的地質旅遊項目;

b.以寶天曼高山植物園為代表的生態旅遊項目;

c.以丹江口水上運動場為代表的體育旅遊項目;

d.以欒川鉬礦山為代表的工業旅遊項目;

e.以楚長城遺址考查為代表的探險旅遊項目;

f.以黃花墁、五垛山花崗岩峰叢景觀區為代表的旅遊度假項目;

g.以玉皇頂、龍池墁、樺樹盤變質岩峰嶺景觀區為代表的旅遊度假項目。

建議在伏牛山地區強化開發的旅遊項目有:

a.白堊紀恐龍蛋化石遺跡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b.淅川楚祖文化遺跡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c.南陽東漢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d.伏牛山自然保護區鏈接工程;

e.伏牛山旅遊景區鏈接工程。

(4)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與經濟利益互動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是政府主導型產業,在政府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強化區域聯動、提高感知質量,是行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的決定因素。旅遊是一種社會性的經濟文化現象,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打破行政區劃限界,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與經濟利益互動,組建有鮮明地域特徵的規模型旅遊精品熱線,乃是重中之重。

建議創建國際品牌旅遊產品地域合作范圍:

a.黃河之旅 包括鄭州、洛陽、開封、商丘、三門峽、安陽等地區;

b.伏牛山之旅 包括南陽、洛陽、平頂山等地區。

建議國內品牌旅遊項目地域合作范圍:

a.天中山之旅 包括駐馬店、漯河、周口等地區;

b.太行之旅 包括濟源、焦作、新鄉、安陽等地區;

c.紅色之旅 包括信陽、駐馬店等地區。

(5)實現旅遊開發與基礎建設一體化

鑒於河南各級政府已確定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和支柱」,把旅遊業的發展作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區域基礎建設應為旅遊開發提供有利的環境和精神文化氛圍。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規劃上應強化旅遊意識、園林意識和環境意識,把城鎮基礎建設作為旅遊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建設項目以特定的旅遊功能,實現旅遊開發與基礎建設一體化。同時,應加強「旅遊企業文化」、「旅遊城市文化」的培育,實現社會環境的安全有序、經濟環境的合理公平、人文環境的熱情友好,達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建議作為旅遊城市重點發展的地區有:

a.鄭州市,登封市、鞏義市、新鄭市;

b.洛陽市,洛寧縣、嵩縣、欒川縣、新安縣、孟津縣;

c.開封市,蘭考縣;

d.商丘市,民權縣、永城市;

e.三門峽市,陝縣、靈寶市;

f.安陽市,林州市、湯陰縣;

g.鶴壁市,浚縣、淇縣;

h.新鄉市,輝縣、衛輝市;

i.濮陽市;

j.焦作市,博愛縣、沁陽市、溫縣;

k.濟源市;

l.平頂山市,魯山縣;

m.南陽市,內鄉縣、西峽縣、淅川縣、南召縣、桐柏縣;

n.信陽市,新縣;

o.駐馬店市,遂平縣;

p.周口市,淮陽縣。

建議作為旅遊基礎設施重點建設的項目:

a.寧西高速公路,信陽—南陽—西峽段;

b.許南高速公路,平頂山—魯山—欒川旅遊線、雲陽—南召—寶天曼旅遊線;

c.洛平高速公路,嵩縣—車村旅遊線;

d.鄭少高速公路,登封—嵩縣旅遊線;

e.伏牛山旅遊環線高等級公路;

f.伏牛山地質剖面高等級旅遊公路;

g.鄭州—桃花峪水庫。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㈥ 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情景應怎樣規劃

讓清遠溫泉走向世界促清遠旅遊整體提升

———陳家記市長就溫泉節答記者問

關於第二屆溫泉節記者:溫泉作為廣東的拳頭產品,不僅能帶動其他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且也能提升廣東獨特的溫泉文化品牌。溫泉在清遠旅遊中占據著怎樣的位置?2007年6月,清遠的溫泉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景區」,請簡單介紹一下清遠溫泉的發展歷程以及其在清遠旅遊乃至廣東旅遊的地位?

陳市長:據有關資料顯示,廣東的溫泉資源僅次於西藏、雲南,在全國名列第三。清遠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溫泉資源得天獨厚,經中國礦業協會專家勘察,清遠的溫泉資源位居廣東之首,現已發現溫泉資源24處,分布在全市各個縣(市、區)。

清遠溫泉的發展歷程,還得從清新溫礦泉說起。1998年,全國首創的大型園林式露天溫泉度假區———清新溫礦泉度假區建成並正式向遊人開放,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在此帶動下,清遠的溫泉旅遊得到了迅猛發展。至今,全市有20多個企業在經營溫泉旅遊項目,以天然溫泉、原生態環境為依託,集休閑度假、康體娛樂、體育運動、商務會議於一體的,上規模、上檔次的溫泉景區、度假酒店有10多個。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旅遊的需求已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旅遊市場已由過去的觀光型、簡便型等單一型旅遊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文化生態型、體育探險型等復合型旅遊轉變。溫泉旅遊因集療養、休閑、娛樂於一體,符合現代人的旅遊需求,在崇尚自然生態的今天倍受人們青睞,清遠溫泉也因此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景區」。在清遠旅遊業中,溫泉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幾年,清遠的溫泉旅遊在年接待遊客、旅遊收入兩項指標中約佔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今年,清遠僅溫泉旅遊一項,全年接待遊客預計可達40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預計為13億元人民幣。溫泉旅遊已成為清遠,乃至整個廣東旅遊業中名副其實的拳頭產品。

記者:去年首屆溫泉在陽江舉辦,今年第二屆國際溫泉節落戶清遠,將在哪些地方有所突破?世界級溫泉專家雲集於此,又將對清遠旅遊業發展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

陳市長:有了首屆溫泉節的寶貴經驗,我相信,今年在清遠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溫泉節一定會新的突破。這些突破,我認為將體現為「三個更」:一是准備更充分。今年5月份,省旅遊局批准我們的申請,同意本屆溫泉節在清遠舉辦。6月,清遠市政府就專門召開了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各項籌備工作。之後,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緊密配合、團結協作,緊鑼密鼓做好溫泉節的各項准備工作。9月20日,籌備工作基本完成,我們在廣州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各界公布了溫泉節舉辦的各項具體問題。從開始籌備到溫泉節開幕,歷時近半年,時間安排和各項工作準備十分充分;二是形式和內容更豐富。本屆溫泉節的內容包括:國際溫泉學術報告會、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大賽、廣東溫泉旅遊生活展、體驗溫泉普及月、《泉在廣東》書刊首發、文藝表演等,可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三是水準更高。本屆溫泉節我們不僅邀請了溫泉企業界的行家裡手、新聞媒體的朋友們,還邀請了國內及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外溫泉專家學者來參加。這么多世界級的溫泉專家雲集溫泉節,共同研究探討溫泉旅遊發展大計,使本屆溫泉節的規格、水準更高。

這次溫泉節能邀請到這么多高水平的專家,不僅能促進清遠與國內、國際溫泉旅遊界的企業家、專家朋友們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清遠的知名度,而且,這些專家帶來的新觀念、新理論,將開闊清遠各界,尤其是旅遊界的視野,使我們在今後的旅遊業發展中,進一步創新觀念、創新規劃、創新體制、創新管理,推動清遠旅遊業在更高層次上發展。

記者:據了解,「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的評選活動正在進行中,入圍者,將接受為期一個月的溫泉禮儀、公關等系統課程的培訓,您怎樣看待這樣的評選?您心目中合適的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是怎樣的?

陳市長:開展「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評選活動,我覺得這也是本屆溫泉節的創新之舉。這樣的評選,其實也是一種旅遊促銷手段,是對廣東溫泉的宣傳與推介,它對進一步擴大廣東溫泉的品牌效應,提高廣東溫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使廣東溫泉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名「廣東溫泉形象代言人」,我認為,首先必須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尤其是要有較為深厚的旅遊文化和溫泉文化知識;其次是要熟悉廣東的旅遊資源、旅遊發展歷史和現狀;第三是要熱愛旅遊事業,尤其是溫泉旅遊事業。當然,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儀表儀態,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具備上述條件的代言人,才能代表文化底蘊深厚、熱情開放的廣東,才能展現廣東溫泉旅遊廣闊的發展前景。

記者:作為溫泉節重頭戲的國際溫泉學術報告會落戶清遠,無疑將極大地提升清遠溫泉的國際地位。您認為,清遠溫泉能走向國際水準的最大優勢是什麼?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改進?

陳市長:清遠溫泉能夠走向國際水準的最大優勢,我認為主要有三個:一是資源優勢。全市五縣二市一區都有溫泉資源,儲量居廣東省首位,而且清遠溫泉水質優良,含多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礦物質;二是品牌優勢。近年來,我市打造了多個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溫泉品牌。其中,清新溫礦泉是全國首個溫泉類4A級景區;去年,清遠榮獲全國首個「中國溫泉之鄉」稱號;今年6月,清遠溫泉又被評為「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景區」,是廣東唯一入選景區;三是環境優勢。清遠山青水秀,環境優美,交通便捷,2002年就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最近,清遠又榮獲「中國宜居城市」、「中國生態休閑旅遊城市」和「海外華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閑度假之都」稱號。這些,都是清遠溫泉走向世界的強大優勢。

但是,清遠溫泉要達到國際水準,還有許多地方要改進:一是要進一步提升品位與檔次。清遠溫泉項目還比較零散,具有國際水準的高檔次的溫泉景點還不多。必須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把目前各地相對散亂、各自為政的溫泉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完善配套設施,做大做強溫泉品牌。同時,要大膽開拓思路,挖掘潛力,推陳出新,不斷開發和推出一些新、奇、特項目,進一步豐富溫泉旅遊的內涵,提升溫泉旅遊品位;二是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加快制定包括溫泉旅遊在內的旅遊行業標准,大力推行旅遊合同制和同業誠信公約,進一步規范旅遊市場秩序,重視抓好導游隊伍管理和購物環境治理,促進旅遊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以優質、熱情、周到的服務吸引遊客;三是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充分利用外事、僑務、對台、文化、出版等對外渠道,加大清遠溫泉的宣傳推介力度。同時,通過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舉辦或承辦各種國際性、全國性會議、展覽、賽事等大型活動,集聚人氣、積累經驗,提高清遠溫泉旅遊及其它旅遊資源的知名度,擴大旅遊的經濟和社會效應。

關於清遠旅遊記者:「第二屆廣東國際溫泉旅遊節」在舉辦之初,有很多市都希望競選到此次活動的舉辦權。請問您們有何旅遊資源及特色優勢,爭取到此次活動的舉辦權。

陳市長:今年初,我們就有舉辦清遠溫泉節的計劃,後來,我們得知省要舉辦第二屆國際溫泉旅遊節,市委、市政府認為這是做大做強清遠溫泉旅遊、提升清遠知名度的大好機遇,就向省旅遊局申請舉辦第二屆廣東國際溫泉節。能夠爭取到此次活動的舉辦權,既體現了上級部門、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清遠的支持與厚愛,同時,也充分證明,清遠具備舉辦全省第二屆溫泉節的獨特優勢。除了剛才所說的溫泉旅遊優勢之外,清遠在旅遊業發展方面的優勢還包括:一是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多樣。清遠具有獨特的地形地貌、湖光水色和民族風情,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溫泉、漂流、山水、奇洞、風情等五大品牌和五條旅遊熱線,是廣東新世紀旅遊發展的四大熱線之一。來清遠旅遊,可以尋幽訪勝、休閑度假,也可以探險健體、品味民俗風情。清遠一年四季都有旅遊項目,可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二是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清遠地處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結合部,距廣州市區僅60公里,是廣東與內地市場連接的經濟走廊,也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的重要橋梁。清遠交通基礎設施完備,境內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廣清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縱貫南北,大、小北江通達港澳,市區距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特別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及其配套設施清遠客運站、清連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樞紐的相繼動工建設,使清遠形成了"海、陸、空"齊全的發達交通體系,來清遠旅遊輕松暢快。三是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豐富。近年來,清遠相繼成功舉辦了世界飛碟大賽、連州國際攝影年展、陽山四驅越野車節、清遠國際漂流錦標賽等國家級和國際性活動或賽事,積累了舉辦大型活動的寶貴經驗。我相信,本屆廣東國際溫泉旅遊節定在清遠舉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清遠有優勢、有能力、有信心將這屆溫泉節舉辦好。

記者:打造旅遊產業鏈是近年來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清遠將如何利用溫泉優勢,整合相關旅遊資源,帶動整個旅遊業的全面發展。

陳市長:打造旅遊產業鏈也是清遠今後加快旅遊業發展的目標與任務。清遠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旅遊景區(點)70多處,但仍是「星星多,月亮少」,存在各自為政、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溫泉作為我市旅遊的重頭戲,我們將進一步將其做大做強,並充分發揮它的品牌效應,帶動整個旅遊業的全面發展。一是樹立「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打破部門分割、條塊分割的格局和部門、行業壁壘以及區域限制,通過合並重組、發展連鎖企業、統一冠名、集中發展等措施,圍繞做大做強溫泉產業,將「漂流、生態休閑、溶洞奇觀、民族風情」等旅遊產品進行整合,形成旅遊產業鏈,推動整個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二是充分發揮政府及旅遊部門的主導作用,在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項目的布局上加強引導,促進各景區景點加強協作與配合,使同類型或相關聯的旅遊項目集中發展、連片經營,在避免資源浪費與重復建設的同時,發揮旅遊整體效應,實現景區景點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與共同發展,提升清遠旅遊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記者:為了促進清遠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你們在優化當地旅遊環境上有何措施?未來清遠兩、三年內旅遊發展有怎樣的大體規劃?

陳市長:在優化旅遊環境方面,我們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繼續開展旅遊創建活動。通過大力開展「創優」、「創強」和「創A」活動,推動旅遊景點檔次的提升、旅遊配套設施的完善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目前,連州市、英德市正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清新縣在榮獲廣東首個「旅遊強縣」稱號之後,又馬不停蹄創建「中國旅遊強縣」;佛岡縣、連南縣也計劃在明年初啟動創建「廣東省旅遊強縣」、「資源特色縣」活動;各旅遊景區(點)也在積極開展創建國家4A級以上景區(點)活動,到2010年,預計全市將創建10個國家4A級以上景區。二是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景區景點的管理,堅決打擊欺客宰客、隨意降低服務標准等行為,規范旅行社經營和導游服務行為。健全旅遊安全體系,確保遊客的健康與安全;加大旅遊人才的教育與培訓,加快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業務精通、服務一流的旅遊從業人員隊伍。三是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開展城市環境整治,加強生態保護,創造整潔、舒適、衛生的城市環境。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開展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建設,進一步弘揚新時期清遠人精神,提升市民素質,使人人都成為旅遊的形象大使。同時,加強社會綜合治理,大力打擊各種違法犯罪,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讓遊客來得安心,玩得開心,走得放心。

在旅遊發展規劃方面,今年上半年,清遠市政府投入上百萬元,請中山大學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重新編制了《清遠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按照旅遊發展全市「一盤棋」的要求,圍繞打造「漂流、溫泉、山水、奇洞、風情」五大品牌,對清遠今後的旅遊業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同時,我們還邀請了省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對清遠北江至英德沿線的旅遊資源進行了整合規劃。總的來說,清遠今後的旅遊發展要堅持「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旅遊開發與建設要做到高起點、高標准,旅遊項目要突出清遠的特色,體現清遠的個性,展示清遠的文化內涵。我相信,隨著旅遊總體規劃的實施,清遠在旅遊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旅遊形象等方面都將有很大的創新,清遠的旅遊業在未來兩、三年內將有一個新的飛躍。

記者: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曾說,文化是旅遊的靈魂,而旅遊是文化傳播很好的載體。清遠溫泉業及旅遊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還應該做到什麼來促進?

陳市長:邵局長對旅遊與文化之間的關系的論述,令我們深有同感。不管是溫泉業,還是其他旅遊業,沒有文化的交融是沒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近年來,為豐富我市溫泉業及旅遊業的文化內涵,我們重建了千年古剎飛來寺,開發了連南千年瑤寨,在陽山修建了韓愈紀念館,在清新縣修建了陳可鈺將軍紀念館,還有碧桂園的「故鄉里」,把歷史文化、古跡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等融入到旅遊之中,提升了清遠旅遊的品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早在2000多年前,清遠就有兩處地方被道教列入天下七十二福地,一處是十九福地飛來峽,另一處是第四十九福地連州的抱福山,這在廣東省也是僅有的。今後,我們將在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清遠歷史文化保護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挖掘力度,將人文歷史、飲食文化、風土人情融入旅遊產品中,賦予旅遊項目以更多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特色,進一步豐富旅遊產品的內涵,塑造具有清遠個性魅力的旅遊產品。此外,充分發掘清遠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的特點,打造文化精品,豐富文化娛樂活動,使其逐步成為我市重要的旅遊品牌,促進旅遊與文化的互動交融。

㈦ 山區適宜發展旅遊業嗎

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山區,不適合發展種植業,最佳選擇是發展林業,這樣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也可以發展畜牧業和旅遊業.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㈧ 林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林區總體發展方向定位

1、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進行了科學定位。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發展,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賦予了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賦予了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賦予了林業以基礎地位;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賦予了林業以主要地位。這就明確了林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為新時期林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林區生態作用不可替代。大興安嶺林區是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之一,也是我國天然林主要分布區之一,有林地面積653.2萬公頃, 占黑龍江省的37.1%, 佔全國的4.1%。大興安嶺山脈及其森林抵禦著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風的侵襲,是東北松嫩平原和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天然屏障。大興安嶺是黑龍江、嫩江的發源地,兩大集水區內的大小河流500多條,年徑流量149億立方米,為流域內的廣大地區提供著寶貴的生產生活用水,維系著「兩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同時,大興安嶺林區又是我國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寒溫帶生物基因庫, 區內有各類植物966種,各類動物325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54種,珍貴植物38種, 區內還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7個省部級自然保護區,保存著完整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

3、資源狀況呈明顯惡化趨勢。經過近40年的開發建設,我區活立木總蓄積由開發初期的7.3億立方米減至5.2億立方米,減少27.4%;可采蓄積由4.6億立方米減至1.3億立方米,下降68.5%。其中,商品林區內的成過熟林蓄積僅有3,334萬立方米;開發初期的南部林緣已向北退縮140公里,在東南部形成了大面積的無庇護的三角形乾旱、半乾旱地帶;寒溫帶針葉林濕地也由開發初期的80多萬公頃減至41萬公頃。洪水、沙塵、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次數呈上升趨勢。同時, 由於森林資源的減少, 區內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銳減,生物多樣性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特別是由於我區氣候寒冷,林地生產力低,林木生長周期長,森林資源破壞容易,恢復十分困難。

4、堅持建設生態林區的定位。重要的生態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區在維持區域生態平衡和國土生態安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我區可采資源銳減、林木生長緩慢、森林質量下降的情況下,要順應國家對林業主導需求的轉變,及時調整和明確我區林業發展方向,把大興安嶺的未來發展定位在建設生態型林區上,這是我區現實的、必然的選擇。這一定位對於我區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決定》,充分利用國家關於林業發展的政策,加快經濟發展,實現林區的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意義。

5、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按照生態林區建設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天保工程實施方案,逐步擴大公益林保護區面積,爭取把大興安嶺林區全部劃為生態公益林區,實行嚴格保護、積極培育、保育結合、休養生息,盡快扭轉森林資源逆向演替的局面。通過森林分類,調整林業資源經營方向,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積極調減木材產量,直至全面停止主伐生產,使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乙建立以家庭管護、機動巡護和木材檢查站為主的「三道防線」, 嚴厲打擊偷拉私運、濫砍盜伐的不法行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長效治本機制,避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6、抓好植被恢復工程。對採金採煤礦體、荒山荒地、岩石裸露地、退耕地、火燒跡地、採伐跡地等無林地,按照適地適樹、見縫插針的原則,採取人工促進為主、人工更新為輔等方式,大力營造生態公益林,爭取用10年的時間完成跡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務,盡快恢復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遏制寒溫帶明亮針葉林林緣退縮。

7、抓好森林質量優化工程。科學、合理經營天然中幼林和人工幼林,通過及時撫育等人為措施,努力優化和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和生長量,恢復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對一般限伐區的森林,以培育為目的進行更新和撫育採伐,在促進森林恢復的同時,生產一定數量的木材產品。生產時要依法、依規程作業,保證伐區作業質量。

8、抓好「兩江」源頭生態建設工程。對「兩江」源頭內生態功能低下的無林地、疏林地、護岸林、國防林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切實搞好綜合治理,建設護岸生態體系,保障國土安全。對重點區位的濕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遏制「兩江」源頭植被的破壞,使其充分發揮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功能。

9.抓好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按照依託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帶動省部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發展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思路,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保護、監測站點的作用,抓緊搶救瀕危珍稀物種,修復典型生態系統,擴大森林生態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區、珍貴動植物保護區面積,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在提高已批復的9個國家和省(部)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嫩江源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同時增加物種引進、野生動植物物種的馴養與合理利用項目。建立以森林、濕地、河流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為主體,集保護、旅遊、科研、生態建設於一體,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具有自養能力的自然保護網路。

10、抓好城鄉綠化及綠色通道建設工程。要把城鎮鄉村綠化美化與增強生態功能結合起來,與城鎮周邊的荒山 造林結合起來,逐步提高綠化質量和檔次。要對道路建設與綠色通道建設統籌規劃,做到道路建設和改造到哪裡,就綠化到哪裡,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提高林區的生態文明程度。在城鎮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工程中,要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形—式,鼓勵軍隊、社會團體、機關、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以各種形式參與社會造林,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城鎮和鄉村、各單位和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義務植樹責任體系,使義務植樹成為林區人民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