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環境問題對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以任務書的格式寫論文該如何寫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② 關於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的論文從哪入手
首先,復「我國。。。。」題目太制大,可以選擇某個具體的省市進行旅遊業研究。
其次,介紹旅遊業的發展現狀,應該主要從旅遊資源、酒店、交通、旅遊人數、旅遊業收入等方面進行介紹;
再次,提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最後,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一定要對應起來。
正在寫這樣的論文,希望能幫到你。
③ 急求 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及其發展的論文參考文獻
1/35
【題 名】社會責任視角下的景區公司成長模式研究——以天龍旅遊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作 者】李樂京 陳志永 梁玉華
【刊 名】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263-6265
2/35
【題 名】以六大轉變推進我省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 者】紀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
3/35
【題 名】25年來秦俑館旅遊生命周期與結構變化研究
【作 者】孫根年 薛剛
【刊 名】乾旱區地理.2007,30(2).-283-288
4/35
【題 名】山東省旅遊飯店人才對策深層透視
【作 者】孫鳳芝[1] 秦緒霞[2]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7(02Z).-275-275
5/35
【題 名】從概念到實證:中國旅遊研究的未來
【作 者】馬聰玲
【刊 名】旅遊學刊.2007,22(3).-6-7
6/35
【題 名】西部旅遊企業高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業時代.2007(6).-104-105
7/35
【題 名】中國六大遺產地旅遊非線性成長及比較研究
【作 者】孫根年 吳曉娟
【刊 名】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107-111
8/35
【題 名】我國旅遊產業集群研究
【作 者】強亦銳
【刊 名】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S).-43-44
9/35
【題 名】成長期的自助旅遊與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6).-657-660
10/35
【題 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研究
【作 者】何喜剛 高亞芳
【刊 名】開發研究.2006(5).-85-86,73
11/35
【題 名】旅遊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龍源期刊網記者問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絲綢之路.2006(9).-66-73
12/35
【題 名】試論環鄱陽湖旅遊成長三角的構建
【作 者】馮淑華
【刊 名】商業研究.2006(14).-165-168
13/35
【題 名】甘肅省旅遊產業中的市場成長問題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3).-48-51
14/35
【題 名】制度、技術、管理:中國旅遊產業化成長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8(3).-90-94
15/35
【題 名】企業成長理論與我國旅遊企業並購的路徑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區經濟.2006(4).-195-196
16/35
【題 名】旅遊與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
17/35
【題 名】數字化與企業持續成長的戰略選擇——以溫州旅遊企業為例
【作 者】汪升華[1] 劉洋[2] 顧文靜[2]
【刊 名】經濟管理.2006(3).-64-66
18/35
【題 名】淺議中等職業學校旅遊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
【作 者】楊亞娟
【刊 名】農業職業教育.2005(6).-26-26
19/35
【題 名】對發展蘇州博物館旅遊的思考
【作 者】於萍
【刊 名】蘇南科技開發.2005(11).-39-40
20/35
【題 名】旅遊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規律與體系
【作 者】譚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
21/35
【題 名】我國主題旅遊集群的成長及其空間特徵研究
【作 者】聶獻忠[1,2] 張捷[1] 劉澤華[1] 章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
22/35
【題 名】我國旅遊企業並購混合路徑偏好的實證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遊學刊.2005,20(3).-48-52
23/35
【題 名】淺析假期旅遊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
【作 者】鄧宇凡
【刊 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25(1).-59-60
24/35
【題 名】旅遊社營銷中心的成長檔案
【作 者】韓陽
【刊 名】出版參考:業內資訊版.2005(04X).-22-23
25/35
【題 名】推動旅遊學科發展與中國旅遊產業共同成長——著名旅遊學者杜江教授評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產力研究.2005(3).-220-223
26/35
【題 名】旅遊業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研究——以成長中的「泛珠三角」為例
【作 者】秦學 張偉強
【刊 名】思想戰線.2005,31(2).-128-133
27/35
【題 名】基於戰略聯盟的旅遊企業組織創新
【作 者】張顯春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5(1).-28-29
28/35
【題 名】淺議旅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國成人教育.2005(1).-56-57
29/35
【題 名】國外自助旅遊圖書的細分市場策略
【作 者】易曉春
【刊 名】編輯學刊.2004(6).-72-76
30/35
【題 名】區域旅遊業時空演變形式與機制探析
【作 者】秦學 鄒春洋
【刊 名】學術交流.2004(11).-83-88
31/35
【題 名】旅遊市場呼喚品牌和聲譽投資
【作 者】符國群
【刊 名】銷售與市場.2002(01S).-31-31
32/35
【題 名】制度變遷與中國旅遊產業的成長階段和發展對策
【作 者】賈生華 鄔愛其
【刊 名】旅遊學刊.2002,17(4).-19-22
33/35
【題 名】城市旅遊空間成長及其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分析
【作 者】卞顯紅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3(3).-30-35
34/35
【題 名】實施六大戰略 培育支柱產業——關於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思考
【作 者】薛榮哲
【刊 名】山西旅遊.2001(6).-4-7
35/35
【題 名】過渡區旅遊空間成長初步研究
【作 者】衛旭東
【刊 名】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3).-223-225,229
④ 論文求助 淺析我國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市旅遊業自「九五」以來,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⑤ 一篇關於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的論文
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仔細研究發現,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地圖上,那些具有國際或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大多是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而發展起來。如在美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於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於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爾多夫;在我國,海寧的皮革、東莞虎門的服裝、溫州柳市鎮的低壓電器等等。理論界把這種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依託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空間稱為產業集聚。當然,產業集聚的這種經濟現象不只限於製造業領域,在服務業中也同樣存在。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務業也是最大的產業的旅遊業,也不例外同樣也存在著顯著的產業集聚現象。
一、旅遊業產業集聚
產業集聚是當今產業組織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在對10個工業化國家的考察中發現,一國有競爭力的產業具有明顯的產業集聚特徵。波特指出,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並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聚的競爭力。國外學者Donald (2004)等人根據波特的產業集聚理論從產業鏈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界定旅遊產業集聚,提出了「旅遊競爭集聚」的概念(見圖1),他們認為:旅遊集聚是由有效的旅遊供應鏈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旅遊活動和旅遊服務,其目的是旅遊目的地所有單位協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競爭力。
二、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旅遊業在未來幾年到十幾年的發展目標,就是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達到和超過現在一流世界旅遊強國的發展水平。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史上的新轉折期。在這一轉折期中國的旅遊業要想實現對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促進其產業集聚式發展是其必然選擇的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已經初現端倪。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起飛的「三駕馬車」蘇滬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國內城市群落已經開始了一輪全新的合縱連橫,以建立超級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區域競爭力。與之相對應,活躍在三大都市經濟圈內的熱點產業旅遊業,也積極表現著不同程度的一體化發展態勢,並逐漸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向構建大都市旅遊圈的目標迅速跟進。蘇滬杭長三角旅遊協作區以上海市為龍頭,依靠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完善的城市旅遊集散功能,率先實現了連橫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區域旅遊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躍成為中國旅遊業最大的經濟產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積僅佔中國1%的長三角地區接待海外旅遊者600多萬人次,佔全國的16.53%;旅遊創匯40億美元,佔全國的19.68%;接待國內旅遊者2億4千多萬人次,佔全國的27.66%。廣東省則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優勢和港澳市場的輻射作用,也爭先做「大旅遊」 的文章,同樣獲得了1260.83億元的豐厚回報,表現了不可替代的大區域旅遊的優勢。目前,泛三角旅遊區域旅遊也逐步形成,旅遊業將會在更大區域和更多企業間集聚。與此同時,一個以京津兩大巨型城市為「雙核」,以河北省的11個城市為衛星環繞的大北京旅遊圈正在加速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遊圈將形成 「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由於我國目前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舊的體制在一些領域還在繼續發揮作用,旅遊的綜合經濟就同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區域管理、行業管理的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分割發生了矛盾。這種矛盾阻礙了旅遊業的行業集聚的形成。所以雖然我國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化非常的迅速,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聚並未最終形成。
三、提高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對策
(一)制定區域旅遊市場開發專項規劃,促進區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發展,規劃先行。旅遊發展需要有一個整體的發展思路作為指導,即需要編制一個跨越行政區劃的區域旅遊規劃,對於區域內旅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進行統籌安排。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能夠有效整合區域旅遊經濟資源,形成區域旅遊特色,並促進區域內部有序發展、避免出現內部競爭的混亂局面。編制規劃時應立意高遠,站在國內、國際旅遊市場競爭的角度,以提升區域旅遊產業競爭力為導向,通過大思維、大手筆、大創意為旅遊的發展描繪出一幅宏偉藍圖。
⑥ 求關於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論文
又是找論文的問題 去我空間里看看 總結了關於如何在網路上找論文 下載論文的方式
⑦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9年旅遊總收入初步估計7萬億元,2020年有望再攀高峰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規模實現穩步增長,旅遊產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遊總收入為1.57萬億元,2018年國內旅遊總收入為5.97萬億元。截止2020年1月2日,2019年全年旅遊收入情況暫未公布,但結合2019年前三季度旅遊人數增長情況及2010-2018年旅遊收入18.17%的復合增長率,通過模型初步估計,2019年旅遊收入有望達7萬億元;2020年旅遊收入預計將達到7.84萬億元。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⑧ 關於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的論文,幫忙分析一下,謝了
在讀博士,如果需要找人代為寫作,可以聯系我。聯系方式見用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