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旅遊投資開始走向平穩了嗎
據報道,日前發布的《2017中國旅遊投資輿情報告》顯示:中國旅遊投資正在從過熱狀態走向平穩和冷靜期,未來將是不斷擠出泡沫的過程。
在信息化時代,旅遊者對於旅遊體驗和旅遊信息服務的要求逐步提高,這也是智慧旅遊發展的內在需求。在產業需求轉型、生態需求改善、文化軟實力需求提升的大背景下,智慧、文化、生態這3個概念與旅遊融合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未來相關企業應該傾力打造集旅遊規劃、景區託管、旅遊綜合體、智慧旅遊、特色旅行社、旅遊營銷、旅遊傳媒、旅遊衍生品、房車露營、旅遊基金、高端會所連鎖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通過全域旅遊全產業鏈集群,提供高科技旅遊開發的一站式無縫對接解決方案。
希望中國旅遊投資可以持續增長!
B.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C. 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如何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4年我國旅遊業全面恢復振興並有突破性發展,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全面振興,旅遊總收入達到684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5.01%,2004年我國出境旅遊增勢強勁,公民出境旅遊超過2800萬人。2004年全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10903.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96%,比2002年增長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遊人數10018.0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57%。2004年中國內地旅遊出遊人數達到11.02億人次,首次突破10億人次大關。國內旅遊收入達到4711億元。2004年底全國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國際社增加108家,國內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總資產424.38億元,同比增長9.42%;直接從業人員為24.62萬人。
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行業,中國旅遊業在發展初期就明確了開發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吸引海內外各界資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個人投資建設旅遊項目。這種開放的投資方針推動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業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但總體上看,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呈不斷優化的趨勢。
西部地區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資源獲得了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國內外投資者開始關注西部旅遊業。但是,由於西部交通等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發展西部旅遊業相對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區而言難度要大得多。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後,西部旅遊業迎來新的機遇,也給了垂涎西部旅遊業的投資者們出手的良機。
未來10 年間,我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 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行業,在今後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您若想對旅遊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旅遊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報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紹了旅遊業的定義與投資特性,接著對相關行業、國際旅遊業的現狀、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概況進行了闡述。然後對的入境旅遊、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其他等進行了細致透析。隨後對旅遊業市場細分與消費者、旅遊電子商務、旅遊業的競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對旅遊業上市公司、我國的重點旅遊資源進行了概述。最後對旅遊業的前景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D. 中國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幾相應的措施
我國正處在旅遊業快速發展時期,全國31 個省
市自治區,幾乎都做出了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決定,有
24 個省市自治區把旅遊業當作主導產業或支柱產
業來發展,成為區域主導產業或支柱產業是有條件
的。我們不禁要問,這些省份的旅遊業真的都能做
大、做強? 這裡面肯定有盲目性。
旅遊業決不是人們常說的「無污染產業」,因游
人大量擁擠於景區,或者因決策者的旅遊開發戰略
不當、缺乏系統規劃等原因,開發會導致自然生態和
社會環境的破壞。旅遊業也不是沒有風險的產業,
「投資少見效快」、「回報率高」只是一廂情願。事實
上,國內的旅遊開發,真正賺錢的不過1P3 ,盈虧平衡
的大約1P3 ,虧本的不少於1P3。只是那些賠錢的,都
是由政府買單,無人承擔責任罷了。由此看來,那種
只強調收益、不重視成本、更忽視風險和生態損失的
旅遊開發,是危險的。
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價值,如果沒有它的存在,就
不會有可持續發展。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與現
代文明的基礎,科學技術能影響生態服務功能,但不
能完全替代。不適當的旅遊開發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
導致生態服務功能價值降低,這一點應受到充分
重視。
總之,旅遊開發不能只強調收益,更不能誇大收
益;不能忽視風險,不能不計成本;不能只強調綜合
收益而不考慮綜合損失。因此,必須進行損益分析
和風險評估。
E. 中國旅遊業發展有哪些不足
過於盈利性,圖一時的經濟效益,而不顧自然環境,門票太貴等諸多弊端。
F. 中國發展旅遊的優劣勢分析
中國旅遊資源優勢——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錦綉,文化燦爛,民族眾多而習俗迥異,土產豐饒且工藝絕倫,風味美食更是名揚海外。中國的旅遊資源無比豐厚,具有雄厚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旅遊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中國各地的旅遊景區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到中國旅行的外國人逐年增加。
中國旅遊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以地貌景觀而論,從低於海平面155米的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高差達9003米。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再以旅遊氣候資源為例,中國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中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僅僅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就有29個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
在中國眾多的名勝古跡中,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被公認為世界藝術寶庫。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更是每個前往中國的人希望一睹的雄偉風景。此外,中國還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獨具特的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構成了一幅幅色彩紛呈、引人入勝的人文景觀。
G. 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政策瓶頸有哪些
一、缺乏一整套的旅遊產業政策
從總體來看,目前國務院一共發布了三個產業政策:一是汽車產業政策;二是水利產業政策;三是電子信息產業政策。雖然各地方政府紛紛出台了發展本地區旅遊業的若干政策,國家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但我國還沒有出台一整套有關旅遊產業的政策。調查問卷和訪談的結果顯示,旅遊業界對旅遊產業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
二、旅遊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在旅遊產業的人力資源供給方面,雖然目前我國的旅遊教育事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相對於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言,旅遊教育的質量很難保證。就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尚缺乏全國統一的培訓計劃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培訓系統分割嚴重,而且存在著許多漏洞,很難真正達到旅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財政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存在脫節現象
在旅遊產業的財政政策方面,因為旅遊產業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經濟產業,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資金不足一直是阻礙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絆腳石。雖然我國已經有了一系列的投資扶持政策,如土地政策的優惠,稅收政策的優惠,外匯兌換的政策(包括外商所得利潤和工資等收入匯出的自由),相應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必要的財政支持,但在旅遊業的實施上往往與政策脫節,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國家旅遊產業投資政策,且政策形式較為單一。另外,在市場准入、透明度、國民待遇上都存在著壁壘。
四、缺乏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政規制和法律規制
在旅遊相關的法律方面,旅遊管理機構行使職權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一直是制約我國旅遊產業發展與國際水平同步的瓶頸問題。從全國來看,我國僅有一部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國性旅遊專門法規——《旅行社管理條例》,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從地方來看,各地制定的一些涉及旅遊的法規往往與其他行業的管理內容雜糅在一起,較少有單方面整體反映旅遊管理的專門法規。由於缺乏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為規制和法律規制,使得管理部門在對行業主體進行管理時無據可依,無法可施。
五、目的地推廣弱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
在旅遊目的地推廣方面,多年來,旅遊發展基金不足,是困擾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雖然已經建立了收取機場費(旅遊發展基金)的制度,但由於數量小且資金來源單一,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旅遊發展基金的不足直接導致宣傳費用的匱乏,中國國際市場促銷費用是700—1 000萬美元,海外辦事處15個,相對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來說,我們的宣傳投入過少,另外,在宣傳推廣手段等方面也弱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
六、忽視了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培育
在擴大入境旅遊政策方面,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過程是先發展入境旅遊,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國內旅遊開始逐步興起,90年代以來,出境旅遊逐步產生,總體來看,除了出境旅遊市場上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之外,基本上都形成了買方市場的局面,因此,相對忽視了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培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簽證問題。特殊的政治原因使我國同大多數主要客源國之間的簽證手續異常煩瑣,辦理和審批時間也較長,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可能像歐盟成員國之間那樣實行互免簽證制度。但是,國外那些追求旅遊體驗效率的旅遊者一般都不會在簽證方面花費過多的時間,這種矛盾很容易使部分客源分流到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航空的開放問題。有一個說法是,開放的國家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天空,但國家航空主管部門認為天空的開放涉及到國家主權的問題,一旦涉及到國家主權問題就免談。另外,我國在一些能夠成為潛在客源市場的國際航線和航點上存在空白。例如,我國與南美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沒有直達航線,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國入境旅遊的發展。
H. 現代旅遊發展有什麼不足
1.旅遊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根強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它是由行、住、
吃、游、購、娛六大要素組成的行業整體。對旅遊者來說,他們需要購買和消費
的是在一次旅遊活動中所得到的整個感受,因此,在旅遊全過程中任何一個行業
、一個環節上供給不足,服務不好,甚至出了問題,不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都
會被認為旅遊服務質量不高,從而影響到整個旅遊業的聲譽。可是,在一段時間
里尤其是在初始階段,許多同志往往只將賓館飯店旅行社看作為旅遊業,並給賓
館飯店以較多投資,而對於交通(尤其是大交通)、購物、文娛,甚至旅遊景點
建設似乎都不屬旅遊業的范圍。面對一個綜合性、整體性很強的旅遊行業,卻缺
乏一個有權威性的、強有力的綜合行政部門去管理。這是造成旅遊業產業結構失
衡,宏觀管理失控的重要原因。
2.旅遊業另一個特點是它的服務性。它是一個主要提供非物質形態產品―
―服務產品的行業。現代旅遊業是隨著生產力高度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據有關同
志研究,當一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1000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
游的動機,達到4000~10000美元時,將產生國際旅遊的動機,超過10000美元時
,將產生洲際旅遊的動機。他們參加旅遊活動,需要高質量的服務,以達到精神
與物質上的享受與滿足。同時,服務勞動的實現又是生產過程與消費過程在時間
上與空間上的統一。服務人員與消費者大都是直接見面同在一起的。因此,在旅
游服務活動中,人――服務人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一套「大鍋飯、鐵飯碗」的勞動工資制度,目前國營旅遊企
業仍然未能擺脫其影響與束縛,故從總體上看,服務人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仍然
不高,服務態度與服務質量仍然較差。這是造成旅遊業經濟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
3.旅遊業再一個特點是它的文化性。旅遊業不僅僅是一種經濟事業,而且具
有強烈的文化性質。旅遊者去各地觀光游覽,無論去西安參觀兵馬俑,還是去桂
林游覽灕江山水,無不是一種文化活動,無不是為了滿足其文化生活的需求。在
我國現階段,應該說旅遊業是一種經濟――文化事業。以後隨著生產力水平不斷
提高,還可能進一步調整以文化為主,成為一種文化――經濟事業。近幾年來,
許多城市結合開展文化交流,發展旅遊業,初步嘗到了甜頭。如上海舉辦國際電
視節、濰坊舉辦風箏節、自貢舉辦恐龍燈會等。可是,十二年來上海對旅遊景觀
投資僅有2億元,約占旅遊業總投資的2%左右。對開發文化資源的重要性尚未引
起領導部門重視。這是上海旅遊業客源增長不快,旅客在滬逗留天數下降,經濟
效益不高的又一重要原因。
4.旅遊業還有一個特點是它的結合性。旅遊業是由行、住、吃、游、購、
娛六大要素組成的綜合性行業。它們彼此之間需要密切協作與結合才能為旅遊者
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尤其是地區之間旅遊行業的結合,對於象上海這樣旅遊景點
短缺的城市來說,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旅遊行業之間結合,可以擴大銷
售、降低成本,提高服務質量,增加經濟效益,以促進旅遊業發展。可是,目前
上海旅遊業面臨的卻是系統林立、各自為政、地區分割、盲目競爭的局面。這是
造成產業結構失衡,經濟效益不高的再一個重要原因。
I.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產業資源要素分散。 旅遊資源普遍存在空間分布分散、集中度不夠、多數資源單體規模不大、精緻度偏弱、震撼力不強等問題。同時,旅遊資源同構性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離重復建設現象時有發生,缺乏個性特色和足夠吸引力。
二是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缺少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同時,旅遊盈利主要靠景區門票和土地收益,綜合型盈利鏈條尚未形成,大地產小旅遊甚為普遍,旅遊盈利的科學性和持續性不足。
三是產業市場化存在障礙。相比其他產業,受居民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旅遊業的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同時,由於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粗放,也導致產業市場的理性發展不足,產業市場價值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