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有哪些趨勢
1.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2.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3.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遊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❷ 現代旅遊業未來有哪些發展趨勢
多樣化趨勢,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出遊增多進行的特色旅遊服務等。
全球化趨勢,中國是一個旅遊大國和消費大國,但是要想成為旅遊強國,還需要提升本國的供給能力,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未來十年,將有更多的國際品牌加快中國布局,國內旅遊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將加快,中國旅遊產業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為此,中國旅遊企業要主動融入國際分工體系,成為中間的一環,從渠道到目的地都要加速資源掌控,爭奪國際分工話語權。
❸ 旅遊文學的發展史
旅遊時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我,旅遊文學也只有當文學發展到一定的時代才隨著旅遊生活為萌芽 發展 成熟起來。
中國的旅遊文學的發展依其發展水平和歷史貢獻大體可以分為五個時期;萌芽期【先秦】,發展期【兩漢 魏晉南北朝】,繁榮期【唐朝】,衍化期【宋 元 明 清】,輝煌期【現代】。 先秦旅遊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的漫長的歲月。當時以審美觀賞為內容的 完整的旅遊文學還沒有產生,但含有旅遊因素的神話傳說已在民間口口相傳。
旅遊文學的萌芽時期,其主要變現形式是詩歌。先秦旅遊詩歌主要見於《詩經》與《楚辭》。《詩經》是我國第一步詩歌總計,其中旅遊詩內容豐富,反映了多種多樣的旅遊生活。 兩漢旅遊文學最吸引人矚目的題材是旅遊賦,代表作家是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兩漢的旅遊散文傳世不多,有一篇缺不可不讀,既馬第伯德《封禪儀記》,它被譽為中國旅遊文學史上單片登山游記的看山之作。 唐朝是中國古代翁名最為燦爛奪目的時代,也是中國旅遊文學輝煌耀眼的時代,唐朝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曾有100多年的時間以最強大帝國的身子崛起和矗立於世界東方。國力強盛,版圖遼闊政治開明,交通發達,中外文化自由交融,各種旅遊活動絡繹不絕,無疑也促進了旅遊文學向更高的領域發展。
盛唐時中國詩歌的巔峰期,不但群星璀璨,佳作如雲,且涌現出了傳誦千古的山水田園詩派和邊塞詩派,出現了兩位偉大的詩人----李白和杜甫。 清代時中國古代旅遊文學大發展的時期,多樣的思潮,多彩的旅遊生活在作品中得到了反映,涌現了大批藝術精品,它們各展其長,各具風格,名聲楹聯的繁盛也為這一時期的旅遊文學增光添彩。
清代旅遊文學的興盛還有一個標志就是名聲楹聯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我們在各風景名勝所見的楹聯大多寫於清代。。明代的解縉 朱允明 唐寅 清代的孫髯 鄭變 紀昀 翁發剛的都是寫旅遊楹聯的俄著名作家。
❹ 怎樣理解旅遊文學與旅遊文化的關系
旅遊文學是用語言抄文字來描襲述旅遊有關活動的藝術,旅遊文化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和旅遊有關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人民群眾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顯而易見,旅遊文化的概念比旅遊文學要大得多,旅遊文學是旅遊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旅遊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❺ 現代旅遊產品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現代旅遊產品歸屬於現代旅遊業。
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從全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趨勢來看,世界經濟不斷發展,和平環境也日益穩定,現代旅遊業也相繼得到了發展。隨著現代旅遊理念的轉變,人們對之前的大眾旅遊進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導可持續旅遊並且從「人類中心論」轉變為「生態中心論」,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消費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參與型專項旅遊受到推崇,團隊旅遊向散客旅遊轉變,背包游和自駕車游興起等等。這些理念與消費模式的轉變給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
1、旅遊多樣化、大眾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性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向多樣化發展,如商務會展旅遊、文化宗教旅遊、專項旅遊和新興高端旅遊。再者,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已不再明顯。
2、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因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對文化內涵的注重已經成為旅遊業競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餘地大。
3、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各類會展等相繼多元化。
4、旅遊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旅遊服務,真正實現旅遊服務全面化、社會化。 5、旅遊業科技化趨勢日益突出
高科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旅遊資源開發的高科技化,海底游、南北極游、太空游等旅遊方式已成為可能;旅遊服務的高科技化,如: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劃等信息網路技術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❻ 文化旅遊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1、產業化觀念不足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比較重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而忽視文化的經濟功能,導致一些相關管理部門只有文化事業的概念,沒有文化產業的觀念,缺乏對市場條件下如何適應新形勢新時期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的深刻認識。對現代文化旅遊業的產業功能、發展規律以及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的結合缺少正確認識,對文化旅遊業的性質、地位、特點、規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思路不清晰、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規劃不重視、對文化旅遊業的開發存在許多誤區。在文化事業、市場經濟和旅遊產業三者之間長期徘徊,缺少新時期文化經濟理念上的創新,更缺少對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對策和措施。造成了「文物資源多,但開發利用不夠;歷史文化深厚,而挖掘整理不足」現象的產生
2、發展規劃不到位
作為一個著力培育、快速發展的新興重要產業,還缺乏必要的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較強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景區(點)規劃。各景區景點已有的規劃,多數僅只限於滿足於審批項目、爭取資金和近期開發建設,在詳細程度、操作實施、合理利用資源等等方面,均不足以指導景區開發建設和發展提高。更沒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旅遊消費者出遊動機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沒有予以充分調研和高度的重視。規劃和開發的旅遊產品特色不明顯,多有雷同,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刺激性的旅遊性項目少,新、特、大項目則更少。
3、體制機制滯後
文化資源隸屬關系復雜,涉及到文化、文物、旅遊、林業、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等多個政府部門,作為一個社會化大產業,涉及到多個行業。隸屬關系的不同,造成行業規劃不統一,利益不平衡,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經營中,存在著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反映了文化旅遊資源產權不清、行政管理與產品開發體制混淆的現狀,影響了文化旅遊資源整體優勢發揮。
開發主體的事業體制與市場化經營的矛盾十分突出,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相對緩慢。許多景區和景點的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計劃條件下形成的模式。在這種經營機制下,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資金除靠政府和社會投資外,幾乎沒有能力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和服務功能完善。自身創新的主動性不夠,危機感不強。旅遊的經營還主要是門票收入。
4、品牌競爭力不強
一是文化內涵的挖掘不足。文化資源內涵在表現形式上,通常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文化內涵很容易利用起來,但隱性的文化內涵只有認真研究,下功夫挖掘,才能被有效發現和充分利用。由於對隱性文化內涵挖掘不足,使我市缺乏對高端旅遊市場有吸引力的品牌。二是旅遊者參與性項目不豐富。文化旅遊要使旅遊者真正參與其中,通過娛樂性的節目,真正領會文化的內涵,才能實現遊客和景區雙贏。三是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單一。我市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化資源的靜態展示,缺少大型的、專業化的與文化旅遊相關的文藝表演活動;節慶活動內容單調,組織不力,幾個大型的文化節有下滑的趨勢。四是資金投入不足。各級政府投入不足,民間投入有時又急功近利,致使許多地方資源開發粗糙、格調和層次都比較低,缺乏文化內涵,影響我市文化旅遊整體形象。
5、促銷、包裝缺乏創意
我市的文化旅遊業在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上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在產品變為商品上尚未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在旅遊產品、旅遊商品和其他文化產品聯動上還沒有摸索出可行的機制,在宣傳、包裝和促銷上還沒有適應現代旅遊消費需求的過硬手段和措施,在聽覺上吸引力不強,在視覺上沖擊力不夠。
6、景區建設差、規模小
景區周邊環境差,是我市文化旅遊景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它不僅僅表現在景區周邊環境衛生、治安管理、綠化美化等方面,還包括了景區周邊建築風格、旅遊商品、飲食攤點等方面。與我市旅遊深厚的資源內涵相比,我市現有的旅遊景點開發的規模偏小、景區內容偏少。特別是能被旅遊者接受的產品來說,與全國、周邊省市的文物景區相比,我市景區不論是規模、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景區內容中項目同質化的東西多,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少。
7、旅遊商品特色不明顯
與深厚的人文資源形成反差的是我市旅遊商品開發不盡如人意,旅遊紀念品缺乏專業性和創新性,沒有特色且外地品種多於本地品種,致使來運旅遊的絕對人數增長較快,但旅遊綜合消費卻相對較低,2007年全省遊客人均消費625元,而運城只有593元。運城市旅遊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還不能滿足遊客的多方需求,也就帶不來較高的旅遊綜合效益。,
8、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我市旅遊從業人員中,高中級管理人才還很缺乏。景區景點的旅遊服務人員也缺少正規培訓和專業培訓,導游講解人員對全市根祖文化的內涵理解也亟需強化提高。整體看,目前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階段,與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要求相比還不適應。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視和措施上落實。
❼ 為什麼文化是現代旅遊的核心
進入新世紀以來,與世界范圍內旅遊業越來越紅火的大勢一致,我國相當的地區把旅遊業當成了本地的「支柱產業」。但在注重「發展旅遊」收獲經濟效益的同時,許多人卻忽視了旅遊的經濟效益是從「文化」中獲得的。對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對旅遊本質是「文化」還是「經濟」的爭論不少,論證旅遊本質是「文化」的文字更多。但到今天為止,旅遊業界輕文化、重經濟的狀況並沒有大的改觀。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是旅遊學「所產生的各個定義都是為了適應某一特定情景、解決某一迫切問題,由於缺乏統一定義,妨礙了旅遊作為學科的研究。」在這個模糊的理論基礎之上,不少討論「旅遊文化」的論者只是在運用似是而非的「旅遊文化」概念,很少人探及旅遊理論基石的問題。例如,被大多數研究者奉為圭臬的旅遊經濟「三要素」(旅遊者、旅遊業、旅遊資源)理論,就是有明顯缺陷的。在這個少有人質疑的旅遊理論「三要素說」中,旅遊資源被提到「旅遊客體」(旅遊者是旅遊主體,旅遊業是旅遊媒體)的高度,旅遊審美文化卻沒有起碼的位置。這就難免使很多研究者把注意力放在與經濟相關的旅遊資源上,而對「文化」在旅遊經濟中的地位和價值熟視無睹。
漢語的「資源」一詞,本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如礦產資源、人力資源、水資源等。旅遊論著所說的旅遊資源,是由英文tourismresources翻譯過來的概念。這個詞在英語語用實踐中,有時被用來指代吸引遊客的「旅遊吸引物」(attraction),包括名山勝水和民俗風情之類;有時指代遊客群(tourists),即旅遊景觀的市場資源。在國內旅遊研究論著里,主要用來指前者。但研究者幾乎都沒有論及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包括天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大多不會出售給旅遊者;反過來說,出售旅遊資源的行為,也不是旅遊活動,而是純粹的經濟活動。譬如湖南鳳凰縣政府,把50年的經營權轉讓給黃龍洞股份有限公司,這個行為被視為典型的出售旅遊資源的行為。但這個出售旅遊資源的過程,並沒有旅遊者這個基本元素的參與,這個出售旅遊資源的行為,也不再是旅遊活動,而是純粹的經濟行為了。在旅遊學論著討論旅遊活動時所謂的「旅遊資源」,實際上就是指旅遊文化。事實上,旅遊業所出售和旅遊者所購買的「商品」也是附著在旅遊資源上的審美文化,或者說是旅遊文化。
舉例說,四川省近年開放的旅遊景點青城後山,無論開發不開發,這座山都是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旅遊資源,但在開發出來之前,它沒有也不能出售。在修了路,搭了橋,做了必要的安全防護和提供了必要的旅遊設施後,可供觀賞的「青城後山」景點才成了旅遊者追求的審美對象。同時,管理者所出售的和旅遊者所購買的「旅遊商品」,並不是旅遊資源「青城後山」本身,而是「青城後山」這一旅遊資源產生的審美價值,或者說是附著在旅遊資源上,由持有者開發和開放的審美文化。
我們不妨剖析一個旅遊活動實例:到瀘沽湖體驗女兒國風情,那裡的走婚習俗、摩梭女孩和自然風光是旅遊者嚮往的審美對象。但那些奇妙的民俗,如果不針對遊客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地點表演,旅遊者就不可能得到審美滿足;另一方面,旅遊者前往瀘沽湖旅遊的目的,並非是去購買摩梭姑娘和瀘沽湖山水,而是去欣賞瀘沽湖人所表演和展示的摩梭族生活形式……
所以,旅遊文化既是旅遊者所嚮往和享用、追求的對象,也是旅遊業和管理旅遊業的政府所提供的「商品」,它維系著參與旅遊經濟活動的人之間的關系,是在經濟利益上對立的旅遊者和旅遊業的共同旨歸。從這個意義上說,旅遊文化處於旅遊者和旅遊業雙邊關系的核心地位。
那麼,沒有參加旅遊活動的旅遊資源的價值又何在?強調旅遊文化在旅遊經濟活動中的意義,會不會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貶低以致忽視了對旅遊資源的研究?這個擔心大可不必。強調旅遊業出售和旅遊者購買的是旅遊文化,只是說旅遊資源沒有直接參加旅遊活動,但並沒有因此否認旅遊資源在旅遊活動背後的價值。事實上,「旅遊文化」是附著在旅遊資源上的審美文化,沒有旅遊資源,旅遊文化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旅遊資源的重要性不僅不會因為強調旅遊文化而削弱,反而會因為明確了地位而加強。從理論上弄清楚旅遊文化和旅遊資源之間的關系,也不是要厚此薄彼,而是在研究中使這兩種現代旅遊活動的元素各歸其位,不至於使現代旅遊研究陷入盲目。
強調了旅遊文化的意義,自然會注意到旅遊資源最寶貴、最值得開發的基本屬性:應該而且必須產生吸引旅遊者的審美文化效益。具體說,旅遊者追求的審美對象,總是自己所缺乏、因而嚮往和追求的。這種對象可以是觀賞的對象,也可以是某種民俗。不管如何,旅遊業要想吸引旅遊者,贏得經濟效益,就必須千方百計地尋找可產生「差異」的旅遊文化資源,開發旅遊資源的文化差異因素,從而使旅遊者看到、聽到、體驗到與在別的旅遊景點不一樣的新奇。所以,如果研究者注意到旅遊文化在現代旅遊活動中的核心地位和經濟效益,不僅可以給旅遊學研究帶來突破,也有望給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帶來飛躍。
❽ 我國旅遊文化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
未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出遊增多進行的特色旅遊服務等。
二、旅遊空間擴展的趨勢 科技的進步,旅遊的空間活動范圍更加廣闊,不但可以輕易地進行環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遠的宇宙太空發展,出現革命化的新的旅遊方式。
三、遠程旅遊迅速發展 在未來2O年間,世界旅遊業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遠程旅遊的增加,到2020 年區域內旅遊 和洲際游的比例將從目前的82:18 上升為76:24,未來2O年洲際旅遊平均增長速度將 達到5.4%,高於世界旅遊平均增長速度一個百分點。
四、旅遊大眾化趨勢 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 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不再明顯。
五、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就旅遊業的市場運作而言,第一個層次的競爭是價格競爭,這是最低層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競 爭方式;進一步是質量競爭;而最高層次則是文化的競爭。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 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 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因 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 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對文化內涵的注重 已經成為旅遊業競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餘地大。其次要注重文化的形式。豐富的文化內 涵需要恰當的文化形式來表現,文化形式必須要和文化內涵緊密地結合。最後,還要注重過 程的文化性。旅遊經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活文化的經營,這種活文化的經營就必須注重過程 的文化性。如各地普遍組織的各類旅遊文化節,從項目構思、總體框架到開展過程,都要充 分體現獨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內涵,才能形成特品。
六、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 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 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 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所謂工業旅遊,是指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 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它起源於上世紀30 年代的法國,當時雪鐵龍 公司讓遊客參觀其生產流水線,欣賞其汽車生產工藝。後來,世界各國著名現代化工業企業 紛紛仿效,汽車、鋼鐵、飛機、釀酒、電器、石油、飲料、食品、陶瓷等行業先後開放生產 製作過程,讓遊客一覽眼福。工業旅遊不僅滿足了遊客對於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的 好奇心,還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農業旅遊與工業旅遊相比內涵更為豐富。它不 僅包括田園風光的游覽、 村水鄉的休閑度假,還包括農產品的自摘、自食享受,民風鄉 情的體驗等。可以說農業旅遊是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休閑娛樂活動。此外。各類會展也 會吸引大批的參與者,他們盡管有不同的目的和意圖,但都要在會展所在地進行購物、住 宿、餐飲和娛樂,於是便形成了會展旅遊。在我國,會展旅遊始於上世紀5O年代末6O年 代初,而商業性運作的會展旅遊起步較晚,直到1990 年代後期才姍姍起步,但發展迅 速。最具代表性的如1999 年在昆明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僅在半年時間內其旅遊收 入就高達1 15 億元,超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七、旅遊業將日益走向規范和法治之路 我國旅遊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來 看,還顯得不夠成熟。特別是許多旅遊企業還缺乏行業自律的自覺性,只考慮本企業的眼前 利益,不考慮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如一些旅遊企業競相削價、惡性競爭就是一個突出的例 子。旅遊企業集團化是解決我國旅遊企業多、雜、散、亂等現象較好的方法,這是因為企業 集團有利於實現規模效益和產業結構優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於在信息高度發達條 件下實現資源共享、對外宣傳、開發客源市場和組接待。同時,在市場經濟下,建立規范的 法治體系既是保障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旅遊立法、旅遊 執法的重點是提高旅遊質量和整頓市場秩序。今後則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要保障市場 的全面規范和提升企業信用,即保障合法經營、保護合理競爭。
八、旅遊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 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 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服 務范圍在不斷拓寬,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做得很不夠。發達國家基本上實現了旅遊服務 社會化,它的服務對象包括旅遊者、各類企業以及政府等。今後我國旅遊服務的觸角也將會 不斷延伸,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另 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旅遊 服務,真正實現旅遊服務全面化、社會化。
九、旅遊業科技化趨勢日益突出 發達國家高科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始於20 世紀70 年代,而且迅速得到了推廣普及。高科 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以下3 個方面: 一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高科技化。近年來在各種高科技主題公園建設過程中使用高科技對各種 旅遊環境的模擬已成為現實,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海底游、南北極游、太空游等旅遊 方式已成為可能啕。 二是旅遊服務的高科技化。各類旅遊企業如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交通運輸企業等可以利 用信息網路技術開展網上咨詢、網上預定、網上在線付款等業務,並且形成各部門具有代表 性的信息系統,如: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 劃等。信息網路技術在旅遊業中廣泛應用,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三是旅遊企業營銷管理的高科技化。目前,國內旅遊企業多採用傳統的面銷方式,各旅行社 存在小、散、弱、差的狀況。這種局面要得到切實轉變,必須調整旅遊經營管理體系。旅遊 企業只有轉變傳統的營銷觀念,積極觸網,開展旅遊電子商務,建立自己的內部業務處理和 管理信息系統,並與互聯網高度融合,建設面向代理商的電子分銷系統和面向遊客的在線銷 售系統,創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品牌,才能逐步實現規模化、網路化經營。傳統旅遊企業 與新興的旅遊網站之間的整合與戰略聯盟是大勢所趨,是我國傳統旅遊企業與旅遊網站的共 同出路與新的增長點。針對不同規模的旅遊網站和企業,應有不同的選擇:中小旅遊企業可 以採取「人主市場」的方式,利用旅遊代理商的知名度和資源優勢開拓國內及園際市場;大型 的旅遊企業可採用「網社合一」的方式,把旅遊網站作為一種新渠道,投人資金和人力完善網 絡服務,建立國際知名的品牌形象。
❾ 試論現代旅遊的發展趨勢和特點 xueshu.baidu.com
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從全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趨勢來看,世界經濟不斷發展,和平環境也日益穩定,現代旅遊業也相繼得到了發展。隨著現代旅遊理念的轉變,人們對之前的大眾旅遊進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導可持續旅遊並且從「人類中心論」轉變為「生態中心論」,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消費模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參與型專項旅遊受到推崇,團隊旅遊向散客旅遊轉變,背包游和自駕車游興起等等。這些理念與消費模式的轉變給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
1、旅遊多樣化、大眾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性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向多樣化發展,如商務會展旅遊、文化宗教旅遊、專項旅遊和新興高端旅遊。再者,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已不再明顯。
2、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因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對文化內涵的注重已經成為旅遊業競 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餘地大。
3、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各類會展等相繼多元化。 4、旅遊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旅遊服務,真正實現旅遊服務全面化、社會化。
5、旅遊業科技化趨勢日益突出 高科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旅遊資源開發的高科技化,海底游、南北極游、太空游等旅遊方式已成為可能;旅遊服務的高科技化,如: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劃等信息網路技術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