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沿海旅遊資源開發

沿海旅遊資源開發

發布時間: 2021-03-14 20:16:56

A. 旅遊資源開發的內容有哪四個方面

旅遊資源作為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由自然、歷史、社會等因素共同作用專而形成,屬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的特殊資源。遠景設計研究院旅遊規劃專家解釋說:旅遊資源具有明顯的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作為地理環境的一部分,具有地理環境要素所具有的時空分布特徵和動態分布的特徵,作為旅遊活動的客體,它又具有歷史人文的特徵。其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有效的開發途徑和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B. 我國濱海旅遊資源

依據近海調查取得的豐富的沿海社會經濟、自然環境、海洋資源等方面的資料和研究成果,結合當地海洋開發條件和社會需求選劃一批有比較豐富的待開發資源,有較大開發潛力、社會發展最亟需的潛在海上養殖區、濱海旅遊區、海水利用區、海島資源綜合開發區等新型經濟開發區,逐漸形成新的海洋經濟增長點,為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開拓新領域,為擴大沿海就業機會,實現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作出新貢獻。

評價研究的內容是:

在近海尚未用於海水養殖的區域,通過綜合評價,選劃潛在可養殖或可進行人工增殖放養的區域;在海域水產生物養殖容量和環境的關系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重點示範區制定合理的水產生物養殖容量;分海區、省區編制潛在海水增養殖區劃。

在旅遊資源尚未開發的海濱臨近海域、海島,通過開發環境綜合評價,選劃一批未來可開發的濱海旅遊景區;濱海旅遊產業發展的宏觀背景評估;濱海旅遊發展戰略目標和空間結構規劃研究;濱海旅遊產業的重點區域布局研究,主要是渤海海濱,北黃海海濱,滬、浙、閩、粵海濱海島以及海南島和北部灣等區域。

沿海城市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功能分區。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等嚴重缺水的沿海省市(海島)的鄰近海域,選劃一批潛在海水利用區域,制定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區綜合區劃。

島嶼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區綜合區劃。在沿海島嶼尤其是遼寧、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經濟發達、人口較多、水資源緊缺的海島,選劃出潛在海水利用區域,制定島嶼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區綜合區劃。

全國海水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區選劃。完成北方沿海缺水省市海水資源開發利用重點選劃,完成重點島嶼海水資源開發利用區選劃。

選擇有關城市進行海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示範試驗研究。充分利用其在海洋、土地、石化、技術等資源優勢,以海水淡化為龍頭,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打造海水淡化、海水化學元素提取與綜合利用與其他工業相結合的產業鏈。

近海島嶼可再生能源、海水和旅遊資源開發等綜合利用評價、選劃。

海洋可再生能源供電和海水淡化技術整合研究。研究多能互補式海洋可再生能源供電系統和海水淡化裝置所涉及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①提高海洋能轉換效率的方法研究;②各類發電設備配置和集成技術研究;③多能互補式自動調控技術研究;④調峰、逆變技術研究;⑤多能互補式供電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技術研究;⑥多能互補式示範試驗站的管理和運行預研究;⑦海水淡化集成技術研究。

近海島嶼海洋可再生能源供電、海水淡化應用和海洋旅遊等綜合開發示範試驗研究。在長山群島、嵊泗列島、舟山群島、浙江樂清灣島嶼、萬山群島、川山群島等海洋資源豐富地區,篩選確定示範站址,因地制宜開展海島綜合開發利用示範試驗研究。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是:

以本專項調查和評價成果為基礎,廣泛收集背景資料,進行必要補充調查,參照國家的有關標准和規定,制定區劃原則、標准,確定評價模型和計算公式,組織海洋、水產、環境等專家,開展功能區劃和綜合評價工作。完成潛在開發區選劃和綜合開發利用區試驗示範研究。

C. 我國海濱旅遊資源分類

我不海濱旅遊資源分類一般都是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周邊環境的旅遊。第二類就是,吸引外來遊客。

D. 對鎮海旅遊資源開發的建議

一、研究目的

眾所周知,旅遊業是當代全球最大的產業,也是最具發展前途的行業之一,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高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會選擇旅遊。但鎮海的旅遊業發展水平一直不高,遠遠落後於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外出旅遊的人數遠遠大於來鎮海旅遊的人數,鎮海旅遊在外的知名度也不高,是什麼原因造成鎮海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不高?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查活動,更好地了解家鄉和家鄉的旅遊資源,希望為家鄉的旅遊的發展獻計獻策,同時也希望在實踐中鍛煉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調查和研究的能力,形成獨立研究問題的習慣,並積累經驗,為平時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基礎。

二、研究過程

課題題目: 鎮海區旅遊資源開發狀況調查
指導老師:杜勁松

課題組成員: 周波、蔣瑩瑩、田野、孫盛、孫逸婧、張秋美、童盈穎、朱靜、胡佩、錢寅傑、曹能
組長:吳夢帆

副組長:王夢霞

活動過程:

• 任務分工

實地調查:全組 訪問專家:蔣瑩瑩、孫逸婧

上網查詢:孫盛、曹能 查書面資料:童盈穎、田野

資料整理:朱靜、胡佩 撰寫報告:吳夢帆、王夢霞、周波

• 活動步驟

階段
時間
主要任務
階段目標


2周
網上查詢
了解鎮海主要旅遊景點


2周
校內調查
了解鎮海本地人對旅遊資源了解程度


5周
實地調查
獲得事實材料、資料。


3周
成果匯兌
提出自己的意見,寫出研究報告。

• 訪問專家

鎮海旅遊局調研員、村中年長者。

• 主要的方法

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網上與圖書館資料查詢、人員采訪。

預期成果
調查報告 (二篇)、研究報告(一個)、圖片和成果展示

三、研究結果

鎮海地處東海之濱,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暖濕潤,東臨舟山群島,南與北侖港隔江相望,西與寧波老市區毗連。鎮海古稱浹口,別名蛟川,曾名望海、靜海、定海,全區陸域面積 214平方公里,人口20餘萬。鎮海歷史悠久,素有「浙東門戶」、「海天雄鎮」之稱,歷史上是浙東的海防要地和重要的通商口岸,自明以來,鎮海口歷經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反抗外來侵略戰爭,至今仍留有大量的海防歷史遺跡。

(一)鎮 海人對鎮海旅遊資源的認識

目的
國慶期間,我們小組調查了鎮海人對本地旅遊資源的認識狀況,目的是了解本地最熱門和冷落的旅遊點及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為下階段調查和研究提供依據。




1、分三個組分別調查初一學生、高一學生和高一家長。

2、初一學生發出40份,收回40份;高一學生發出33張,回收31份;高一家長發出40份,回收24份;共計回收95份。

3、對三組數據進行匯總、討論、分析,寫出分析報告。

內容和統計結果
1、你去過哪些景點(可以選擇多項)

A、招寶山 B、鎮海口海防歷史遺跡 C、九龍湖 D、後海塘 E、梓蔭山 F、鼓樓 G、人民公園 H、包氏故居 I、邵氏故居 J、凈圓禪寺 K、鄭氏十七房 M、吳公記功碑亭 N、明清碑廊 O、戚家山營壘

項目
選擇最多的景點
選擇最少的景點

A
B
C
K
E
I

合計
95.8%
73.7%
71.6%
7.3%
3.25%
1.1%

2、你去這些風景區的目的是?(可以多選)

A、休閑娛樂 B、鍛煉身體 C、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D、學習知識 E、其他

項目
A
B
C
D
E

初一學生
72.5%
17.5%
17.5%
40%
17.5%

高一學生
87.1%
6.5%
9.7%
16.1%
38.7%

高一家長
79.1%
8.3%
16.7%
0%
62.5%

3、你希望今後能提供哪些方面旅遊項目?(可以多選)

A、玩 B、好看 C、鎮海古代歷史和戰斗史 D、其他

項目
A
B
C
D

初一學生
22.5%
10%
70%
20%

高一學生
38.7%
19.4%
32.3%
35.5%

高一家長
25%
12.5%
50%
20%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與家長對於鎮海旅遊資源的了解不夠全面,反映在對於開發與宣傳力度較大的景點如:招寶山、鎮海口海防歷史遺跡、九龍湖,參觀的人數遠高於相對一些知名度較小的景點,對於家鄉的旅遊主要集中在招寶山上,這就說明鎮海開發的旅遊資源的比較單一。從表格二我們分析出人們旅遊最大的目的是休閑娛樂,而且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和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希望以休閑娛樂的方式進行旅遊,而且旅遊的目的更加多樣,所以,鎮海目前單一的觀光旅遊滿足不了人們需求。同時,我們也發現人們普遍希望了解鎮海古代歷史和戰斗史,體驗鎮海歷史發展和鎮海獨特文化風俗,說明今後文化的旅遊將越來越被人們看重,所以,鎮海在今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中要突出特色即歷史性和文化性,擴展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二)招寶山旅遊風景區實地調查

1、招寶山的概況

招寶山南北長 60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22.6公頃,最高點海拔80.2米,據江控海,形勢險要,與金雞山隔江對峙,相距不足100米,原為潮汐出入咽道,時見「波濤洶涌,驚浪拍天」,古稱候濤山,又因山猶東海鰲柱矗立,故亦名鰲柱山。

2、招寶山遊客調查表

調查表內容及統計
• 你現在居住在什麼地方?

• 鎮海 B、寧波地區 C、浙江省 D、其它

2、你通過什麼途徑知道招寶山風景區的?

A、別人介紹或以前聽說 B、書本 C、電視 D、網路

3、你到招寶山風景區的主要目的?

A、休閑 B、健身 C、欣賞風景 D、燒香 E、紀念歷史 F、其他

4、你覺得招寶山風景區的那個風景點最好?

A、威遠城 B、寶陀寺 C、鰲柱塔 D、安遠炮台 E、海防遺址

5、你對招寶山風景區的開發有什麼建議?

1-4項統計表(調查表51份,回收50份)

項目
A
B
C
D
E
F

1
48.3%
34.5%
10.3%
6.9%
/
/

2
70%
10%
14%
6%
/
/

3
34%
12%
48%
14%
16%
18%

4
16%
12%
40%
16%
16%
/

第 5項建議統計表


9.1%

服務不到位,不清潔
45.5%

亂塗亂畫
9.1%

門票過高
22.7%

娛樂設施太少
13.6%

3、小結

從上面的調查表可以分析出來招寶山旅遊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外來的人比較少且遊玩的時間比較短,對外的知名度不高,所以遊客增長速度低於全國水平。許多人包括鎮海人對招寶山的豐富人文資源了解較少,招寶山的旅遊資源開發顯得過與單一,沒有同周圍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如中國獨特的海塘和城牆合為一體的古城牆,娛樂服務設施不夠完善,滿足不了人民旅遊休閑的目的;近來也缺乏對新景點的開發,所以, 2000年建成的鰲柱塔成了旅遊的相對熱點,另外招寶山風景區還存在管理和服務工作較差。

(三)「鄭十七房」調查

1、歷史與特色

十七房地處鎮海區 蟹 浦鎮鄭家村,烏瓦白牆、小橋流水、青桐銀杏,出奇的幽靜樸素。

「鄭十七房」始建於明朝中期,由鄭奎從蟹浦擇山之南的塘路而建,東倉公在鄭氏宗系行第正十七,由此後人遂稱其宅居地為「十七房鄭家」。現存「鄭十七房」除少數屬明代建築處,絕大部分為清乾隆到光緒年間建築,現保存較好有三房堂前、大祖堂房、小九房、恆德房、恆祥房、後堂樓房、新房、立房、鼎豐房、當典房等。群宅外,牆河環繞、綠水垂柳、家家有埠,四周有橋,宅中有街,街中有市,是具有典型江南水鄉建築風格,以兼有宮殿般的布局結構、中軸和橫軸線,宅內還遺留乾隆年間成親王親筆題詞「淇水煙波半含春色」木刻手跡和清代牌樓石刻「聖旨」匾額。

十七房建築用材碩大而又以精細見長。現存的垂花磚雕門樓、雕花隔扇石窗、荷花墩、百果雕花木格門窗、影壁迴廊上的龍鳳磚雕、五級高的馬頭牆、透雕獅戲球石鼓、林林總總的旗桿格,處處透露出昔日主人的豪華、榮耀和輝煌。

十七房處處明清手工工匠卓絕的工藝技巧, 它給以人端莊、優美、素雅、高潔之美,白牆黑瓦在叢林溪流映照下,給人以明快的感覺,素雅清淡,韻味無窮。遊客走 在用石板或卵石鋪成的巷道上,可以慢慢地向前走,沿著高高的圍牆往前走,踏著光潔的石板路往前走,數著各具特色的牆門往前走,去尋找藝術的世界,去幻想幽巷的生活,去傾聽歷史的回響。人們在這里體驗不同於工作的輕松和寧靜,使人們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鬆,滿足高層次的享受需要, 所以「鄭十七房」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價值。

2、存在的問題

「鄭氏十七房」是美麗的,但也存在著許多遺憾:

保護不力 這里絕大部分房屋租借給外地人居住,這樣不但對保護不利,也反映不出江南水鄉和鎮海的風俗習慣;當地人保護意識不強,而且許多建築已被人為地改造,對古建築破壞嚴重,有些房子已經倒塌,古時十里可見的旗桿如今不見了,代替是電線桿;四周又被現代農村房子包圍,與古建築極不協調;許多藝術品或倒賣或偷竊。因此盡快保護「鄭氏十七房」刻不容緩。

開發處於空白 由於景區已被現有的農村房子包圍,使遊客很難發現「鄭氏十七房」,景區內沒有示意圖,也沒有相關介紹,這就給遊客的參觀造成了極大地不便,而且在其它媒體中很少有「鄭氏十七房」的介紹,所以來此遊客極少,唯一的優點這里沒有人向你收門票。

三、開發的想法

1、開發多樣的旅遊資源

在「鄭氏十七房」旅遊區,對現有的建築進行整治和恢復,形成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博物館,同時開發有鎮海特色的風俗活動,如利用泥船采海瓜子,也可以叫遊客模仿古代戚繼光利用泥船進行抗倭的游戲,既增加了旅遊的多樣性、娛樂性和獨特性,也可以激發人們的新鮮感,使旅遊資源與遊客實現互動,把「鄭氏十七房」開發成鎮海旅遊資源的拳頭產品。

2、對現有資源進行整體開發

將招寶山風景區附近的招寶山大橋、海防遺址、古海塘、港口進行有機聯系起來,聯系方式可用纜車、空中索橋、船,使人們既可欣賞大海的開闊、又可領略招寶山的雄姿,也可領受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歷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時在線路的安排要增強可玩性和可觀性,如讓人們體驗纜車的驚險、空中索橋的刺激和古代航行的艱辛。在海防遺址和炮台增加電影和游戲項目,如模仿古代的戰爭的場面,讓遊客體驗抗法戰爭勝利的感覺;同時要增加娛樂和健身設施,滿足本地人休閑、健身的需要。

3、加強宣傳和開發

鎮海各地的旅遊資源缺乏統一的開發和綜合利用,許多資源被多個部門分割,沒有進行有效地開發、利用、管理和宣傳促銷,所以鎮海應該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加強聯系,開發不同的特色旅遊資源,統一對外進行宣傳。

4、做好旅遊資源的保護工作

在實地調查中,我們感到,鎮海有關部門對與旅遊資源雖做了一定的保護修繕工作,但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特別是沒有從長遠利益的角度進行合理地維護,我們呼籲有關部門盡快建立相關政策法規,落實相關責任,使鎮海的旅遊資源能夠長久地保留下去。

四、感想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學習和調查研究,在杜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鎮海旅遊資源地理研究小組終於可以結題了。回顧近一年的調查過程,我們從課題確定、明確調查研究方向、學習有關理論知識到進行分組調查、實地考察、分析數據、總結成果一路走到現在,著實不易,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挫折,也經歷了失敗和艱辛。但經過全組同學的努力,我們克服了這些因素,比較順利地完成了這次課題活動,在次,我們全組同學對給予我們幫助、鼓勵、支持的人們表示感謝。

本次課題活動由於我們較多地採用了實地調查和人物訪問想結合的方法,通過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使我們學到了在課堂里學不到的知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我們社會調查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特別是鍛煉了我們的勇氣,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增強了我們與人交際的經驗,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使我們學會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應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改變了我們原來的學習觀念。

E. 簡述海洋旅遊資源開發的意義是什麼

有利於海洋資源的保護,有利於海洋旅遊資源的開發,有利於環境保護,能夠促進當地經濟建設,促進就業,增加收入

F. 論述中國旅遊資源的地理分布特徵及相應的開發策略。1500字左右


、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
中國旅遊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地理規律,主
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國三大地形階梯的過渡區

由中國地形圖及旅遊資源分布圖(見文末附
圖)可清楚地看到這是中國旅遊資源分布最顯著
的地理規律。在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交接區域,即
青藏高原的邊緣過渡區的昆侖山—— 阿爾金
山—— 祁連山— — 岷山—— 邛崍山—— 橫斷山
脈,主要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鳴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九寨溝、黃龍寺、劍門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嶺雪山、峨眉山、玉龍雪山、三江並流區、騰沖地熱火山、瑞麗
江— — 大盈江、西雙版納等著名景區;在第二級階
梯和第三級階梯交界過渡區,即大興安嶺—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線,主要分布著五大
連池、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八達嶺—— 十三
陵、恆山、五台山、野山坡、華山、洛陽龍門石窟、嵩
山、武當山、神農架、長江三峽、武陵源、灕江等著
名景區。第三級階梯向沿海過渡區的山脈主要分
布在長白山山脈— — 千山山脈— — 武夷山脈一
線,著名景區有鏡泊湖、松花湖、長白山天池、鴨綠
江、鳳凰山、千山、金石灘、膠東半島海濱、泰山、九
華山、黃山、齊雲山、三清山、千島湖、武夷山等景
區。其次,我國的海濱和海島旅遊資源主要分布海
岸線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緯向構造帶也是中國旅遊資源的富
集區
中國由北向南,三大巨緯向地形大約每隔8
個緯度分布著,居北的是天山— — 陰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遊資源如天【l1人池、博恪達峰、吐魯
番、長城、西夏王陵、秦皂島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侖
山—— 祁連山—— 秦嶺—— 大別山,其中的重要
旅遊資源有昆侖山、祁連山、華山、武當山、大洪
山、雞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嶺,著名的景區如丹霞
山。參見中國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分布圖,
可以發現它們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區域,
構成山嶽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保護區、
國家森林公園同規律分布現象。如以加入聯合國
「人與生物圈」的自然保護區為例,天山主峰博格
達峰、吉林長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農架、貴州梵凈山、四川的九寨溝、卧龍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階梯和三大緯向構造分割的網狀低矮區是人文旅遊資源相對富集區
這尤其表現在第一級階梯以東以漢文化為主
的區域 歷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國園林、愛國主
義教育示範基地以及現代經濟文化景觀的分布充
分地證明著這一點。
(四)旅遊資源富集區是中國貧困人口集中區
中國旅遊資源集中分布區,以及後備旅遊資
源富集區正是中國貧困縣域集中分布的區域。
中國貧困縣在東中西三大地帶都存在,其中
東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區,如江西、福建的紅壤丘陵、沂蒙山區、大別山區
等。中部為中國幾大高原向平原過渡地區,地勢
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要素呈過渡性,敏感而脆
弱。這里有一系列的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於陝、豫、川、鄂四省交界處,貧困縣多大50
多個,橫斷山脈高山峽谷區,為怒江、瀾滄江、金沙
江及橫斷山所封閉,大約有40多個貧困縣集中於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貴州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區,貧困縣多大
130多個;北方農牧交錯帶,貧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區各縣、內蒙古位於科爾沁沙地、
渾善達克沙地的通遼和赤峰市、遼寧省的努魯兒
虎山的阜新地區等;黃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陝
北、內蒙古鄂爾多斯、寧夏南部、甘肅古東部和青
海東部,貧困縣約130個。西部地區為荒漠和高
寒環境。新疆和內蒙古西部為重要的貧困區,尤
其是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部貧困縣集中,另有一些
貧困縣分布在新疆北部和東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貧困人口較集中。貧困區又與
老革命根據地、少數民族聚居區、邊疆地區在空間
上重疊。
(五)自然旅遊資源富集區是中國的生態脆弱

由於以自然為主的景區,包括風景名勝區、自
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主要分布
在山區、高原、荒漠等區域,他們都是生態脆弱區
山區雖然還有較豐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脅,以及本身地質構造的復雜活躍、谷深坡
陡,一旦破壞,恢復困難,而且地質災害嚴重,如橫
斷山區。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黃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農業生產力十分有
限。如黃土高原區地形破碎、溝壑縱橫、土質疏鬆、
氣候乾燥、水資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區溶洞、地下河發育,山丘崎嶇、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資源較少等,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惡生態區域。
二、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的成因
中國旅遊資源的分布規律是自然和人文兩大
因素通過長久的耦合作用決定的。旅遊資源是環
境中具有突顯價值的環境物質。其中環境包括自
然環境、文化環境和社會環境,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來自其價值。其中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過
旅遊資源的一系列美學效用特徵表現出來,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樣性、原始性等引起人們的旅遊動機,在條
件成熟時通過去實地旅遊獲得審美需求的滿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圍暫時性的空間位移所引發的交
通、食宿等服務需求構成了旅遊資源的間接吸引
力,對旅遊企業產生吸引,它是旅遊資源經濟價值
的一種體現。因此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是寄生在
旅遊資源美學效用價值之上的。旅遊資源的美學
效用特徵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質構造內在的決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態、地勢特徵。
地勢地貌,特別是大型的地勢地貌通過下墊面的
作用對氣候要素的再分配進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態
環境,決定生物資源的典型性和多樣性,最終各自
然要素復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樣性的環境區域、旅
游景區點。國家定義的相關概念充分地說明了這
一點: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欣賞、文化或科學價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具有
一定規模和范圍,可供人們游覽、休息或進行科
學、文化活動的地域(《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觀賞、文化或科學價值,景州獨特.圍內外著名,規模較大的定為國家重點風
景名勝區 森林公園是指森林景觀優美、自然景觀
邗人文景觀集中具有一定規模,可供人們旅遊、休
息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活動場所。
《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建立自然保護區必
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帶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區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區
域以及已經遭受破壞但經保護能恢復的同類自然
生態系統區域;(2)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
天然集中分布區域;(3)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海
域、海岸、島嶼、濕地、內陸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歷史遺
跡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區域受人文因素影響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條件較差的區域
在純粹農業文明時期受的改造影響十分有限,工
業社會時期又相對遠離工業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這一社會經濟文化中心。整體上,它們是工農
業文明視為的惡地區域。當工農業的生產力足夠
強大到波及它們時,人們開始了足夠的環境生態
覺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間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優適宜性,並通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歷史沉澱,累積疊加不斷強化人文影響,從而
在不斷創造現代文明旅遊資源的同時,既襯托出
自身區域內歷史文明旅遊資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襯托出邊緣文明區殘存古老文明的真實
淳樸與可貴、原始自然環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對人
類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三、中國旅遊資源分布規律
對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啟示
以上分布規律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有多方面的影響。
(一)發展旅遊業是合理保護中國生態環境。
有效利用中國生態資源的重要途徑
雖然中國經濟不夠發達,但由於悠久的農耕
開發,可開發的後備耕地資源已十分有限,工業經
濟步入快速發展時期,龐大的人El等因素的綜合
作用,中國生態環境面臨強大的壓力。生態可持續
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生態資源的匱乏是中
國將長久面對的現實。從森林、草原濕地等相對優
生態資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論述的區域,特別是森林資源更是盤【】此,中國三火森林 .第一
大東北林區集中在大小興安嶺、長白f【J;西南林區
集中在橫斷山區為中心的區域;南方林區分布:f
閩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嶺。河源區和分水嶺
疊置在以上大地型構造帶,也正是中國實施生態
屏障或森林綠化工程的重點區域,如三北防護林
是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的生態屏障、太行山綠化工
程也是中國十大重點綠化工程之一,第一與第二
級階梯過渡地帶是長江生態屏障建設的主體。所
以,中國生態資源脆弱區又是中國現有自然生態
資源的富集區。土地不適宜開墾種植,適合森林與
草原建設。但這些區域的生態旅遊資源的比較優
勢越來越突出,因此調整產業結構除退耕還林還
草之外,重要的是發展旅遊業,由於旅遊業與工農
業相比對生態的破壞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確規劃
建設,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針就能兼顧
生態與發展,有效利用我國的有限的生態旅遊資
源。在這些區域發展旅遊業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續
發展要求的,《關於旅遊業的21世紀議程》—— 實
現與環境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中認為:人類在實
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旅遊是開路先鋒」,並倡導
「將旅遊當作一種在敏感區域(諸如沿海區、山區
和具有大量生物種類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
保護的工具」。
I二)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中國全面小康戰略的
實現
消除貧困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
容。基於中國貧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點與中國旅
游資源分布地理特點的一致性,所以通過產業結
構調整,將旅遊業作為相關地區的主導與支柱產
業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全面實
現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點在農村,農村的一個
重點必定是貧困地區。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才能最
終證明中國全面建設成了小康社會。
(三)發展旅遊業有利於中國多民族文化的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環
境對民風民俗形成的深刻影響。中國少數民族的
分布特徵除歷史上人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環境
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橫斷山脈區就是一個典型
的例子。旅遊業雖然對土著文化有負面影響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純真性和典型性,、這些特性構成本地人文旅遊資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競爭力,是區域旅遊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更加充分地認識各民族文化的
珍貴,激勵大家去挖掘保護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導中國旅遊資源的勘察調查,為其旅
游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源保障
中國是世界旅遊資源大國,並已成為世界旅
游大國,正在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但是中國歷次
國土資源調查,無論是單項資源調查,還是新近完
成的綜合地質調查,都沒有開展旅遊資源調查工
作。從中國大型的以自然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國家
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的分布規律
而言,同時從地質作用對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發,
進而大地型對氣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帶的影響分析,即從自然地理系統整體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響的角度考察,我們完全可以對
旅遊資源進行預測調查分析,特別是在衛星圖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區域地質圖的判讀基礎上,有重
點針對性的踏勘調查是可行的。調查的重點仍是
這些山地區,特別是中國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蘭州一線以西,因為從成因上講,該縣以西應具有
眾多世界級的旅遊資源,但現有旅遊資源圖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區。
(五)加強以交通為主的基礎建設是實現以旅
游生態產業戰略為帶動,全面實現高地中國區域
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旅遊最重要的是良好通達性。通過交通的改
善,以旅遊的方式規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場,培養新
的經濟增長點,才能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保證
居民經濟收入的增長,進而保證退耕還林還草的
退得穩,還得實,在創新和發展的基礎上保護好生
態資源。由此使這些區域步入一個具有較強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環模式和新時期。
因為中國主力旅遊資源分布區整體上擔負著
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生態屏障功能,或者
說從全國區域分工角度而論,這些區域首先承擔
著生態分工的新職能。必須對其實施生態優先和
生態產業優先兩大戰略。自身處於世界公認的生
態脆弱地帶,並集中了中國最廣大的貧困人口或
相對貧困人F1,少數民族聚居,許多地域還兼有國
防安全意義。因此,它們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最
關鍵基礎核心的區域

G. 廈門有哪些旅遊資源值得開發

旅遊的話
廈門最大旅遊資源就是鼓浪嶼了
鼓浪嶼的寧靜,優美,干凈,和老番客式建築都非常吸引人

H. 我國濱海旅遊發展的資源特點有哪些具體點,謝謝。

近幾年,我國濱海旅遊業景氣持續提升,海島旅遊、海洋節慶發展活躍,遊艇郵輪行業發展加快,濱海旅遊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為了更好地利用區域濱海旅遊資源,增加濱海遊客人數,提高濱海旅遊收入,各沿海地方從規劃制定、行業管理、設施完善、項目建設、產品創新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各顯其能,在競爭中實現發展。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濱海旅遊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指出,未來,我國濱海旅遊業的發展將呈現「產品體系日益豐富、科技支撐力度加大、規劃性與可持續性加強」的發展趨勢。

產品體系日益豐富
特色是濱海旅遊的制勝法寶;明確的主題是形成差異、營造特色和增強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濱海旅遊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滿足旅遊者的多方面旅遊訴求。因此,濱海旅遊產品應力爭實現特色、主題多元化,從而為實現我國濱海旅遊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支撐力度加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濱海旅遊發展的手段。依託科技的發展,才能有效地實現創新,實現濱海旅遊產品的開發與宣傳、人員隊伍的建設。因此,未來濱海旅遊發展的科技支持力度將不斷增大。

規劃性、可持續性加強
濱海旅遊資源的開發具有不可復制性,一旦破壞將無法修復。景區開發時,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前提下,明確其存在的劣勢以及改變方法,重視規劃,有序開發,循環利用資源,為濱海旅遊業進一步發展向縱深發展,擴大產業影響力和提升產業競爭力打下基礎。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