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國際旅遊發展的基本特徵

國際旅遊發展的基本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3-14 21:14:43

1. 旅遊業具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復特點:

1、主要資源的政制府所有。


2、資源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


3、旅遊目的地的區域性與旅遊項目的區域依賴性。


4、跨行業的綜合復雜性。


5、多環節配合的服務消費特性。


6、異地預先銷售與本地現場消費的結構。


7、資源的獨特性不等於產品的獨特性。


8、市場需求具有多樣性且隨時代變化。


9、自助化趨勢與深度服務化趨勢同時並存。


10、可進入性門檻與可持續性要求都越來越高。

2. 世界旅遊組織的基本特徵

世界旅遊組織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是聯合國系統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其宗旨是促進和發展旅遊事業,使之有利於經濟發展、國際間相互了解、和平與繁榮。主要負責收集和分析旅遊數據,定期向成員國提供統計資料、研究報告,制定國際性旅遊公約、宣言、規則、範本,研究全球旅遊政策。它的前身是國際官方旅遊聯盟,1975年改為現名,總部設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1925年5月4日至9日在荷蘭海牙召開了國際官方旅遊協會大會。1934年在海牙正式成立國際官方旅遊宣傳組織聯盟。1946年10月1日至4日在倫敦召開了首屆國家旅遊組織國際大會。1947年10月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國家旅遊組織國際大會上決定正式成立官方旅遊組織國際聯盟,其總部設在倫敦,1951年遷至日內瓦,現設在西班牙馬德里。1969年聯合國大會批准將其改為政府間組織。

出版刊物有《世界旅遊組織消息》、《旅遊發展報告(政策與趨勢)》、《旅遊統計年鑒》、《旅遊統計手冊》和《旅遊及旅遊動態》。

世界旅遊組織成員分為正式成員(主權國家政府旅遊部門)、聯系成員(無外交實權的領地)和附屬成員(直接從事旅遊業或與旅遊業有關的組織、企業和機構)。聯系會員和附屬成員對世界旅遊組織事務無決策權。截至2005年11月,世界旅遊組織有正式成員144個。

世界旅遊組織的組織機構包括全體大會、執行委員會、秘書處及地區委員會。其中全體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召開一次,審議該組織重大問題。2003年10月,世界旅遊組織第15屆全體大會在北京舉行。執行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兩次。執委會下設五個委員會:計劃和協調技術委員會、預算和財政委員會、環境保護委員會、簡化手續委員會、旅遊安全委員會。秘書處負責日常工作,秘書長由執委會推薦,大會選舉產生。地區委員會系非常設機構,負責協調、組織本地區的研討會、工作項目和地區性活動。每年召開一次會議。共有非洲、美洲、東亞和太平洋、南亞、歐洲和中東6個地區委員會。

世界旅遊組織確定每年的9月27日為世界旅遊日。為不斷向全世界普及旅遊理念,形成良好的旅遊發展環境,促進世界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該組織每年都推出一個世界旅遊日的主題口號。>>

1975年5月,世界旅遊組織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1983年10月5日,該組織第五屆全體大會通過決議,接納中國為正式成員國,成為它的第106個正式會員。1987年9月,在第七次全體大會上,中國首次當選為該組織執行委員會委員,並同時當選為統計委員會委員和亞太地區委員會副主席。1991年,再次當選為該組織執委會委員。

3. 旅遊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旅遊的基本特徵:

  1. 異地性特徵

旅遊是人類一種空間移動,異地性,就是到定居地以外的任何地方領略不同地區間的差異性。異地性不僅指地理位置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只因地區不同而造成的旅遊資源的差異性。差異性越大,異地吸引力就越強。

2.暫時性特徵

旅遊只是到一個地方進行短暫的觀光,並不是長期的居住或在當地工作落戶。

3.綜合性特徵

旅遊業是集行、游、住、吃、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

(3)國際旅遊發展的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旅遊基本要素:

「吃、住、行、游、購、娛」,簡單的六個字,但它的形成過程卻經歷了半個世紀,凝集了幾代人的心血,集中了成千上萬旅遊工作者的智慧。這六個要素,是中國發展旅遊業的根本,指導旅遊業的規范,衡量旅遊業的標准,同時,也是我們廣大導游員進行導游安排時必須考慮的六個要點、六個方面。了解了它的形成過程,有助於在實際導游工作中更好的為遊客服務。

享受性:旅遊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是在物質生活條件獲得基本滿足後出現的一種追享欲求。有一位社會學家說,旅遊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樂」這樣三條。這是旅遊者心理的共性。旅遊者不遠千里而來,就是想領略異地的新風光、新生活,在異地獲得平時不易得到的知識與平時不易得到的快樂。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參考資料:中華網-旅遊的本質屬性及特徵

4. 旅遊的基本特徵

生態旅遊: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遊。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准則,並依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採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並獲得心身愉悅的旅遊方式。
傳統旅遊所表現出的問題促使人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是堅持還是摒棄?生態旅遊一經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響應。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k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於1983年首次提出。十幾年來,生態旅遊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0%,是旅遊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遠景設計院談到其基本特徵:
(1)
生態旅遊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
(2)
生態旅遊強調旅遊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有利於遊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遊造成大的破壞。
(3)
生態旅遊可以讓旅遊者親自參與其中,在實際體驗中領會生態旅遊的奧秘,從而更加熱愛自然,這也有利於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
(4)
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這些責任包括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責任,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由於生態旅遊自身的這些特徵能滿足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的需要,從而使生態旅遊興起成為可能。

5. 現代旅遊主要特點

現代旅遊主要特點:

1、旅遊多樣化、大眾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性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向多樣化發展,如商務會展旅遊、文化宗教旅遊、專項旅遊和新興高端旅遊。再者,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

2、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

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

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

因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

3、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

隨著經濟、文化和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和體驗生活。

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4、旅遊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

然而由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

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

5.高科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旅遊資源開發的高科技化,海底游、南北極游、太空游等旅遊方式已成為可能;旅遊服務的高科技。

如: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劃等信息網路技術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5)國際旅遊發展的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春季旅遊注意事項

1、春季的天氣的是多變的,如果選擇這個時候出行,需要准備足夠抵抗低溫的衣服。如果是去南方,不妨帶上一柄輕便好看的小傘。

2、如果是要在春季去南方旅遊,最好事先確認當地這時是不是梅雨季節。如果是,就帶雨傘吧,或者帶上一件漂亮方便的雨衣。

3、如果是要在春季去北方旅遊,有必要了解會不會遭遇沙塵暴。

如果遇到沙塵暴,可以蒙住頭的大紗巾或者大帽子;不沾風沙的雨衣或者別的大外套,注意衣服的領口、袖口、下擺可要扎緊。褲子的腰部、褲腳也不要漏風。

4、春季旅遊過敏,如果對花粉過敏,最好就別去看花了;如果海鮮過敏,就別貪吃海鮮;如果對昆蟲或者動物皮毛過敏,就別鑽樹叢,而且要遠離動物。帶好必要的脫敏葯物。

6. 近代旅遊發展的特點

首先,旅遊業具有綜合性。旅遊業是集行、游、住、吃、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
其次,旅遊業具有經濟性。發展旅遊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經濟效益,旅遊業本身就是由旅行社業、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等眾多的以盈利為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構成的。因此,經濟性是旅遊業最根本的屬性,是旅遊業的核心和實質。
第三,旅遊業具有服務性,旅遊業為旅遊者提供的勞務是一種可以用於交換的特殊商品,這種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而生產這種特殊商品的過程就是服務
第四,旅遊業具有依賴性。其表現: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成功的基本條件,在於它所擁有的旅遊資源的數量多少和質量高低,在於這些旅遊資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遊者進的來、散的開、出的去,在於旅遊客源的人們對這些旅遊資源的了解和感知;二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國民經濟;三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以依賴相關行業和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協調發展;四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等多種因素。我們了解旅遊業的依賴性特點,要明確它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脆弱的產業,同時也是有一定風險性的產業。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把它視為唯一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巨大波動,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第五,旅遊業具有帶動性。方能帶動其他直接或間接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產業全體的發展。所以是一業興、百業興。
第六,旅遊業具有外向型。現代旅遊業是一種跨地區、跨國界的廣泛的人際交往活動,具有明顯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第七,旅遊業具有季節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產業的季節性同該國或地區的旅遊活動密切相關,而且是旅遊活動的季節性所決定的。但是,游覽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受季節的限制。

7. 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高效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質的飛躍。國民在相對豐盈物質生活的基礎上也提出了更高 層次的精神生活需求,而旅遊業在此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發展,尤其是出境旅遊更是以其旅遊資源稟賦的獨特性和自然壟斷性而逐漸受 到國民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我國旅遊管理部門出台了寬松的管理政策,而這些都帶動了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高速發展,使其成為了我 國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正在改變著中國旅遊經濟的運行格局,甚至影響了世界旅遊市場走勢。
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發展概述
1.1 出境旅遊的定義 所謂的出境旅遊就是指一國公民跨越國境到另外一個國家或 地區進行的旅遊消費活動,其主要類型包括:公務旅行、商務旅行 和私人觀光旅遊等。其中前兩種是公務和商務人員為了公務、商業 或外交等目的,而由國家或企業支付相關費用的旅遊活動,而私人 觀光游主要是指擁有因私出境護照的公民以觀光為目的自費出國 旅遊。
1.2 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的發展現狀 出境旅遊對於我國來說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由於我國社 會形態和早期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導致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 才出現出境旅遊的萌芽,而其真正得到發展是90年代初期,隨著我 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出境 旅遊市場已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 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09—2010》指出,2009年,我國出境游 人次接近5000萬,同時該報告預計2010年出境旅遊人數5400萬人 次,同比增幅將超過11%;出境旅遊花費480億美元,同比增長14%; 旅遊貿易逆差達到50億美元,同比增長150%。另據世界旅遊組織 的預測,2020年我國公民出境旅遊將達到1億人次,佔世界總量的 6.2%,屆時就將成為亞洲最大,世界上僅次於德國、日本和美國的 第四大旅遊客源輸出國。可見我國的出境旅遊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其正改變著中國旅遊經濟的運行格局,甚至影響了世界旅遊市場 走勢,並且還擔當著平衡貨物貿易順差、緩解貿易摩擦和消減貨幣 升值壓力的重大責任。 2 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發展的特點 2.1 出境旅遊的規模持續、快速增長,人員結構發生變化 首先,我國是擁有13億人口基數的人口大國,隨著我國經濟的 快速發展,商務、公務活動的頻繁以及個人觀光旅遊的需求增加, 相應地帶動了我國出境旅遊規模的持續、快速增長。據相關統計表 明,2009年我國出境遊人次接近5000萬,其中因私出境約4220.97萬 人次,占出境總人數的89%,可見,我國的出境旅遊的人員比例結構 已經發生了變化,因公出境人員所佔比例相對下降,因私出境人員 所佔的比例不斷增大。 2.2 旅遊目的地得到快速拓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作為亞洲第一 大出境旅遊客源市場,其重要地位已逐漸被世界各國所認知,目前 全球已有139個國家或地區與我國簽約成為我國公民的出境旅遊目 181 Tourism 旅遊經濟研究 《中國商貿》 CHINA BUSINESS&TRADE 的地,其范圍幾乎遍及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遊客既可以享受到冬 季的浪漫雪景又可以暢游於溫暖的大洋之濱,還可以體驗著熱帶 雨林的詭秘。這些在極大地拓展了出境旅遊范圍的同時也帶給旅 游者更多的新鮮感和體驗欲,促進了出境旅遊的發展。 2.3 旅遊線路延長,旅遊方式革新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67%出境旅遊者選擇前往 較近的亞洲周邊國家,但同時有33%的出境旅遊者選擇前往歐美、 大洋洲、非洲等長線目的地國,可見我國的長線出境旅遊的線路 潛力巨大;而且相對傳統旅遊方式,一些新興的海島游、郵輪游、 反季游以及自助游等新型旅遊方式也不斷推出,刺激消費者的消 費熱情。 2.4 出境旅遊消費總額增長加快,旅遊貿易逆差加大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年度報告 2009—2010》預計數據,我國今年出境旅遊將花費480億美元,同比 增長14%,可見,我國的出境旅遊市場發展快速;同時報告預計今年 旅遊貿易逆差將達到50億美元,而2009年才只是20億美元,同比增 長了150%,但其同時也起到平衡貨物貿易順差、緩解貿易摩擦和消 減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作用。 3 我國出境旅遊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影響國家和國民形象、聲譽的現象嚴重 走出國門,一個人的行為不僅僅只代表個人的行為,而是代表 了一個國家和群體的整體形象和聲譽。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讓國 人走出國門近距離地感受國外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然而國民的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以及境外滯 留等違法行為,導致了國民形象和聲譽嚴重受損;同時,由於低價格 促銷政策導致了一些目的國針對我國旅遊者在接待水準、服務質量 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與發達國家旅遊者存在明顯差距的旅遊產 品,這對我國樹立大國形象、提高國際地位和聲望明顯背道而馳, 嚴重影響我國國家和公民的國際形象和聲譽。 3.2 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旅遊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我國的旅遊市場管理水平較低,管理缺乏規范,服務過程缺乏 監管機制,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旅行社為了搶占市場份額, 不惜採用虛假廣告誘導,低報價、高回扣等方式或手段拉攏客源,同 時大量存在誘迫旅遊者購物、欺客宰客,誘導其參加色情等不健康 項目的現象,更有甚者強迫旅遊者參加高額自費旅遊項目以獲取 高額回扣,並且對遊客投訴不受理、不作為,這些都是導致了服務質 量問題嚴重和旅遊者合法權益無法保障的主導因素;並且,我國的 消費者對自身消費權益認識不足、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同時又不能 及時地對相關的部門和人員進行投訴,這也是導致旅遊者合法權 益不能得到及時、有效保障的關鍵因素之一。 3.3 特權壟斷經營,導致市場經營和競爭秩序混亂 我國政府採取特許經營的手段對出境旅遊實行控制管理,然 而其在保護新興市場的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市場的正常發展,長期的 特許經營方式造成了相關企業和機構取得特許經營權的同時也取 得了壟斷經營權,缺乏市場競爭機制的調節,保障了出境旅遊的高 壟斷、高報價、高利潤的地位,進而導致了其市場經營和競爭秩序 的混亂。供需矛盾以及高利潤的存在,致使許多旅行社鋌而走險, 違法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現象嚴重,如:沒有經營權的旅行社非法 經營出境旅遊業務,有經營權的旅行社超范圍越權經營非目的地 國家出境游業務等現象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為了爭取客源市場以 「公務考察」、 「商務考察」等名義,變相經營和推銷非目的地國家出 境游項目。 3.4 造成我國國內旅遊市場競爭力下降以及外匯流失加大 由於特許經營模式的存在,催生了出境旅遊市場的高壟斷和 高利潤,而這也導致了更多旅行社想盡一切辦法擠入出境旅遊這 個門檻,這也就致使了國內旅遊資源開發力度下降、投資額度減少, 造成了國內旅遊市場的低端化、粗野式發展現狀,大大降低了國內 旅遊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因為對出境旅遊市場的重視,加大了 其促銷宣傳力度,也引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向出境旅遊轉移,出境 旅遊市場的壯大,必然導致旅遊者出境消費總額的增加,自然也就 加大了我國外匯的流失。 4 結語 綜上所述,出境旅遊作為一種時尚的旅遊消費方式其不僅僅 帶給了我國旅遊業機遇和發展空間還有挑戰,這兩者是共存的,而 在這共存中如何求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就是我國的旅遊業所必須 面對的重大挑戰和關鍵問題所在。本文在了解和闡述了我國出境 旅遊發展的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其發展特點並針對性地提出了一 些發展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旨在通過本文能為從事出境旅遊的管 理者和從業者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從而進一步的促進我 國出境旅遊市場的快速、高效、健康發展,為我國的出境旅遊者提 供一個更好地消費環境和消費平台。

8. 國際旅遊的發展概況

旅遊業以其極強的生命力,被喻為「朝陽」產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進入內70年代,世界容經濟發展艱難曲折,許多發達國家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大量的起伏波動的行業, 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惟獨旅遊業受到的沖擊最小,是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小的一個行業,並且一直興而不衰,向前發展,世界旅遊事業發展迅速,國際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迅猛增長,世界旅遊組織機構成立。1975年1月2日由旅遊業發達國家發起,在西班牙馬德里成立了全球專門機構--世界旅遊組織。
旅遊消費者作為消費者群體中的特殊人群,有著不同於一般消費者的特性,因此,在我們建設國際旅遊的背景下,旅遊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問題就成為旅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提出保護旅遊消費者權益的一些新構想,以期對規范旅遊市場和實現旅遊市場的制度化、法治化、和諧化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該內容來自遠景建築設計研究院

9.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時期近代旅遊與古代旅遊相比較,有哪些不同特徵

(一)世界(以歐美地區為主)旅遊歷史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參照世界歷史的分期,可將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體分為:
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3個時期。

(二)現代旅遊的特徵
1.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二是指規模性,即參加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從一生一次到每年一次甚至每年多次出遊,因而形成大規模旅遊的態勢;三是指群體性,即多數以有組織的團體旅遊,尤其是遠程的洲際性旅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的遊客大眾性,說明原來只有小數權貴和富有人士才能享受的旅遊活動,已變成普通勞動階層的人民也能積極參與的社會活動。
2.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旅遊業經受世界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仍然興旺不衰,顯示出它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發展前途的朝陽產業,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看好,發展中國家也普遍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當今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地區)經營國內、國際旅遊業,有100多個國家(地區)參加聯合國的世界旅遊組織。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旅遊業的普遍發展,使得現代的旅遊者幾乎可以無處不到,區域或邊遠地區旅遊的局限性正在逐漸消失,像新幾內亞、澳大利亞腹地乃至南極洲都有旅遊、探險者光顧。
3.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4.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
5.影響的雙重性
古代旅遊因限於小數人的自發活動,對社會還不足以產生影響。近代旅遊和旅遊業的興起雖然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因影響力不大,尚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而現代旅遊和旅遊業的普遍快速發展,不但創造了旅遊經濟奇跡,而且對於促進異質文化的交流和不同價值觀的溝通與諒解而增進友誼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同時,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以及對社會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負面影響也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才能使旅遊和旅遊業持續健康地發展,以造福後代,將是21世紀的人類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共同課題。
6.運作的綜合性
現代旅遊與為旅遊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的旅遊業已發展成為需要眾多產業部門、政府機構、全社會參與並具有特定經濟、文化功能的市場綜合體。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都無法獨立地發展國際或國內旅遊業。因此,現代旅遊業將是旅遊者與旅遊服務提供者之間構成的一個相互依賴和影響的統一體。由此決定,現代旅遊業又具有高度開放性和交叉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