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頤和園的旅遊資源類型

頤和園的旅遊資源類型

發布時間: 2021-03-15 03:43:32

A. 頤和園的特點

有其如下特點:眾多的殿、堂、樓、閣、
廊、榭、亭、橋點綴於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
「雖由人造,宛自天成」.

B. 頤和園的特點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區,距市中心約15公里,原為清代的行宮花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園中的長廊、石舫、佛香閣、寶雲閣、大戲樓、十七孔橋、玉帶橋等建築堪稱世界建築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的地位。 全園分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 歷史遺跡。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智慧海在萬壽山巔。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通體用五色琉璃磚瓦裝飾,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C. 北京頤和園有哪些特色

頤和園包括萬壽山、昆明湖兩大部分,園內山水秀美,建築宏偉。全園有各式建築3000餘間,園內布局可分為政治、生活、游覽三個區域。政治活動區,以仁壽段為中心,是過去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辦理朝事、會見朝臣、使節的地方。生活居住區,以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為主體,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之地。風景游覽區,以萬壽山前山、後山、後湖、昆明湖為主, 是全園的主要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園林中享有盛譽的頤和園,布局和諧,渾然一體。在高60米的萬壽山前山的中央,縱向自低而高排列著排 雲門、排雲股、德輝殿、佛香閣、智慧海等一組建築,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氣派宏偉。以高大的佛香閣為主體,形成了全園的中心線。沿昆明湖北岸橫向而建的長廊,長728米,共273間, 像一條綵帶橫跨於萬壽山前,連結著東面前山建築群。長廊中有精美柁畫 14000多幅,素有「畫廊」之美稱。位於頤和園東北角,萬壽山東麓的諧趣園,具有濃重的江南園林特色,被譽為 「園中之園」。
佔全園總面積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綠,景色宜人。在廣闊的湖面上,有三個小島點綴,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橋、東堤、南湖島、十七孔橋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鳳凰墩等秀美建築,其中位於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訪)中西合璧,精巧華麗,是園中著名的水上建築。後山後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處是松林曲徑,小橋流水,風格與前山迥然不同。山腳下的蘇州河,曲折蜿蜒,時狹時闊,頗具江南特色。在岸邊的樹叢中建有多寶琉璃塔。後山還有一座仿西藏建築——香岩宗印之閣,造型奇特。蘇州街原為宮內的民間買賣街,現已修復並向遊人開放。擁山抱水,絢麗多姿的頤和園,體現了我國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

頤和園在北京西北部,前身是清漪園,取「頤養太和」之義。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花園和行宮。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88年慈禧移用海軍經費約3000餘萬兩銀子,重加修建,取「頤養沖和」之意,改清漪園為頤和園。1900年再次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重修,即成現在的規模。辛亥革命後屬溥儀私產,1914年由遜清皇室售票開放。1924年辟為公園。1949年後成為北京主要游覽點之一。

現在的頤和園是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總稱,總面積290公頃。全區布局可分為政治活動區、生活居住區和風景瀏覽區三個部分。政治活動區以仁壽宮為主體,是召見群臣、處理朝政的地方;風景瀏覽區是以萬壽山為中心,分為前山、昆明湖、後山三部分;樂壽堂是其寢宮。頤和園計有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築3000餘間,長廊728米,彩畫8000餘幅,是其它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長處,被列為我國十大名勝之一。 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於北京西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頤和園規模宏大,總面積達294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公頃(4350畝),其中水面約佔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緻的建築。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虹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造園藝術的特色在於:這座巨大的園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約佔全園面積的3/4。但它的水面並不單調,除了湖的四周點綴著各種建築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一座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頤和園里有許多景點是效法了江南園林的一些優點。如諧趣園就是仿無錫寄暢園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蘇堤。頤和園前山的正中,是一組巨大的建築群,自山頂的智慧海,往下為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的兩邊,又有許多陪襯的建築物。順山勢而下,又有許多假山隧洞,遊人可以上下穿行。頤和園的後山,其設計格局則與前山迥然而異。前山的風格是宏偉、壯麗,而後山則是以松林幽徑和小橋曲水取勝。

游頤和園建議你最好從東宮門開始。東宮門是正門,門外的牌坊經過修繕,重展秀麗風采。門口有兩只造型生動的銅獅,是清漪園時期的遺物。東宮門台階正中,有一塊龍雲石,上刻二龍戲珠圖案,精緻、活潑。 入門西行,過仁壽門,這一部分都叫東宮門內。主要建築有仁壽殿、德和園、玉瀾堂、宜芸館、樂壽堂、長廊等。 仁壽殿原名叫勤政殿。1890年重建時,為了迎合慈禧希望長壽的願望,根據"仁者壽"的古語,改為仁壽殿,它是慈禧在園里召見群臣和處理國事的地方。您在這里可以看到不少珍貴古物。如商代的青銅器皿,翠鳥羽毛粘貼的洞庭風景,天然樹根雕刻的獅子,200年前的國產鏡子…… 長廊,全長728米,是我國園林建築中最長的廊子。長廊頂部有彩畫14000多幅,有「畫廊」之稱。

前山部分主要有排雲殿、佛香閣等景區,是全園的中心建築群,建築形式豐富而輝煌華麗。 佛香閣是中國古建樓閣的代表作,是頤和園的標志,高21米,建築在20米高的石砌台上,以8根大鐵梨木為擎天柱,頂為八攢尖式。閣內二至三層有旋轉式樓梯,登閣遠望,西郊景物盡收眼底。 排雲殿是全園的精華匯集之處。它的最前端是位於湖岸的一座牌坊,南北兩面題著:「星拱瑤樞」,「雲輝玉宇」。在牌坊和排雲門之間,有四季常青的柏樹,還有12塊形狀不同的太湖石。有的象虎,有的象龍……據說是按照12屬的形象選擇出來的。門前兩側分立著兩只精美的銅獅。進門正中為排雲殿,建築居萬壽山中心,是慈禧接受百官慶壽朝賀的地方。殿前丹陛平台,繞以石欄,上列銅龍、銅鳳、銅鼎。台下有銅缸及露陳座。當年,石座上陳設青銅器,以示皇家之富。

後山部分的景色與前山不同:前山豪華;後山幽靜。 後山山路盤旋曲折,山下流水清澈,山上松柏郁茂,灌木叢生,頗有江南情調。主要的建築有:景福閣,蘇州街,諧趣園等。 景福閣是慈禧賞月賞雨的地方。 蘇州街,原稱買賣街,街的南北兩側店鋪依山而建,面水開業,現已重新修復,遊客可兌換清朝式銅錢購貨,展示了仿古旅遊江南商鎮的風貌。 諧趣園為「園中之園」,具有江南庭院風格,其趣有三:聲趣、樓趣、橋趣。 後山還有一條長達數百米的「丁香廊」。春天來臨的時候,丁香花盛開,香氣襲人。 南湖部分:昆明湖上有一座南湖島,龍王廟位於南湖島的中央,遠遠望去好像一座神話中的海上仙山,連接龍王廟和東堤的那座十七孔橋,長年卧在萬頃碧波中,橋柱上雕有姿態各異的獅子544隻。橋全長150多米,寬8米,由十七個卷洞組成,橋的兩頭有4隻石刻異獸,形象威猛生動。橋東的廓如亭,俗稱八方亭,佔地140餘平方米,亭有內外三圈24根圓柱和16根方柱。亭頂採用重檐攢尖的形式,造型舒展而穩重,居國內現存同類建築之冠。東岸有一隻銅牛,卧置在刻有波浪的青石座上,牛背上篆刻有清乾隆御筆《金牛銘》,意為鎮壓水患。

頤和園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築博物館。 頤和園中的主體建築是萬壽山上的佛香閣。佛香閣建築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閣高40米,有8個面、3層樓、4重屋檐;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復雜,為古典建築精品。 迴廊和角亭建築是園林的常用形式。頤和園的長廊長約728米,為世界長廊之最。廊上繪有圖畫14000餘幅,均為傳統故事或花鳥魚蟲。昆明湖東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國最大的。此外,萬壽山頂的無梁殿,全用磚石砌成拱頂,沒有一根支撐物,技術水平極高。 頤和園體現出的鑄造雕刻技術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東岸的巨大鎮水鐵牛,形態逼真,背上還鑄有銘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畫棟,精彩無比。 頤和園的建築風格吸收了中國各地建築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一個一個的封閉院落由游廊聯通;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一道"蘇堤"把湖泊一分為二,十足的江南格調;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築;北部的蘇州街,店鋪林立,水道縱通,又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頤和園位於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園林和行宮。其前身清漪園始建於1750年(乾隆十五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國聯軍焚毀。1886年(光緒十二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和其他款項重建,並於1888年改名為頤和園。199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

D. 頤和園的特點是什麼

頤和園的特點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4)頤和園的旅遊資源類型擴展閱讀:

頤和園主要有萬壽山和昆明湖所組成,佔地面積290.8公頃,水面(昆明湖)面積約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

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整個景區規模宏大,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

1、東宮門區: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台、庭院等。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

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

2、萬壽山前景區: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是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

萬壽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建築群。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寶雲閣。登臨山頂,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後山後湖景區:位於頤和園最北部,建築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

E. 頤和園有哪些特點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瓮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佔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
再一個設計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橋。西堤本是一條不寬的堤岸,沒有什麼實際作用,可是設計者偏要將平坦的堤岸人為地斷開,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橋」,形成優美的「六橋煙柳」,景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六座橋中最美的是玉帶橋。
昆明湖的南邊是建園時有意保留下來的小島,人們也叫它龍王廟,用十七孔橋將它與湖的東岸連接起來。
由十七孔橋、龍王廟和西堤將昆明湖裝點起來,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借景手法,將遠處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納入遊人的視線,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頤和園的第三個特色是她的後湖景區,依靠後湖使萬壽山形成三面環水的格局,後湖起到了觀賞、游覽和防火的三個功能,特別是將防火功能巧妙地與園林設計巧妙地相結合,其作用類似於城牆四周的護城河。
佛香閣是全園的建築中心,踞山面水,頤和園的設計還集中了全國的主要名勝景區。如南湖島上的望蟾閣仿武昌的黃鶴樓,十七孔橋仿蘆溝橋,後山的蘇州街是仿蘇州的買賣街建的。
對外賓旅遊路線的建議:進東宮門參觀仁壽殿後——往北拐(右手)三百米,走10分鍾,經「紫氣東來」城關到諧趣園,諧趣園是仿無錫寄暢園修建的,是最能代理中國園林特點的,具有濃厚的江南園林特色,與頤和園皇家園林的整體特色也不同,因外賓對中國園林和江南園林了解很少,所以建議一定不要遺漏,外賓在此經常表示贊美。參觀諧趣園然後到昆明湖——玉蘭堂——樂壽堂——長廊——排支殿景區——石舫——為了節省時間緊可出北如意門,不要去蘇州街了。
在後湖的西段,有一處湖岸兩邊怪石高聳,是仿長江三峽的景色。在萬壽山後邊,還有一組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築群

F. 頤和園景區的劃分是怎樣的考試題簡答

頤和園的對外開放,可以分為幾個時期。1750年至1913年期間,清漪園(光緒時改稱頤和園)一直是皇家聖地,百姓沒有機會進入、游覽。
1913年起,清朝退位、民國成立,頤和園開始對外有選擇的開放,主要面向的是軍政界和學界人士。
1949年解放後,頤和園的管理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1957年頤和園被選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大躍進及1966年開始的文革十年浩劫,園區管理受到了沖擊。直到1979年起,頤和園的游覽與開放才真正逐步走入正軌。

各具特色,景區格局初露端謎
頤和園在1913年對外開放時,終於有機會揭開神秘的面紗。根據當時的管理文件《瞻仰頤和園簡章》記錄,園區每月只開放三天,排雲殿、南湖島、諧趣園需要另外購票才能進入。
直到1979年,園區與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合作,編輯出版了《頤和園導游解說(試用本)》。當時,頤和園的游覽路線還停留在「一條線、一個點和一個面」的初級階段。一條線指由東宮門到西如意門一線,一個點指諧趣園,一個面說的是昆明湖。
1984年,園區加強了對兩個主要游覽區域的維護和修建,一條是知春亭經長廊到石舫沿途,另一條是東堤和西堤。景區的格局初露端謎。
2002年,穆景元和建華編著的《頤和園滄桑史話》中,將園區分為三個區域,就是宮寢區、生活居住區和游覽區。
2006年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頤和園志》中,對頤和園的布局概述包括了宮庭區、前山、後山及湖河沿岸。
2008年出版的《頤和園導覽》由頤和園管理處編著,將園區的劃分又進一步細化。包括了宮苑、前山、畫廊、明湖、南湖、後山後湖、園中園和西部景區等。
2009年夏成鋼先生出版了《湖山品鑒——頤和園匾額楹聯解讀》。書中將園區分為七個區域,包括朝政宮寢區、前山景區、東部景區、後山後溪河景區、西部景區、昆明湖景區和耕織圖景區。
2009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頤和園》中,作者賈珺對園區的劃分包括宮廷區、前山、前湖、後山、後湖等。

上述這些研究成果,讓頤和園的景區格局逐步顯現,也為遊客理清了各有側重的旅遊線索。同時,這些景區劃分的陳述,也顯示出頤和園作為一座世界知名的園林,在事關游覽線路和遊客規劃出行計劃方面存在的小小不足。

考慮到景區的科學劃分,涉及到很多方面,名稱的標准化、旅遊線路的規劃、遊客游覽出行的便利程以及園區內大量景觀、文物的定位等等,都需要有一個確定的、符合國際慣例的命名與規劃,以減少因為人為判斷、描述不同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在前輩專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嘗試對頤和園景區進行一個明確且固定的定義,著眼點主要是簡潔、好記,尊重歷史,尊重民間習慣,同時,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符合標准規范的需求。

舉例來說,頤和園可分為「六大景區:,就是:中軸景區、湖景區、山景區、長廊景區、殿堂景區和耕織圖景區。一個山景區,其中還包括了前山與後山,東山和西山。通過山的屬性很容易識別,同時依山而建的園林景觀也易於匯總,便於比較。同樣,一個湖景區則又可細分出明湖、南湖、西湖和後湖(後溪河)。即尊重了歷史的延續,保留了當初乾隆建清漪園時對西湖情有獨鍾的偏好,又兼顧了如今園區內湖景區的現有格局,不同大小、方位的湖區在統一的景區內兼顧了個性化的特徵屬性,保留了自己的獨特風貌。

非常希望聽到各界專家、愛好者的建議和意見,如果能夠由此推動,建立起頤和園景區的分類規劃,則可稱的上是幸事一件。

G. 北京旅遊資源的特徵

基本類型就是人文景觀,比如天安門,頤和園,四合院都是人造景觀,分布特點就是比較集中,都在北京市區

H. 頤和園景點介紹

頤和園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又稱清漪園,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按照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建造,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景色極具優雅,還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區域概覽
頤和園規模宏大,全園可分3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玉瀾堂、樂壽堂為主體的帝後生活區;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為主的苑園游覽區。
整個園區約四分之三為昆明湖所佔據,湖畔有亭、台、樓、閣、廊、榭等建築物百餘座三千餘間,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等皆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也是游覽頤和園不可錯過的地方。
泛舟昆明湖
游覽頤和園,除了參觀金碧輝煌的殿堂建築,乘坐景區內的遊船,泛舟昆明湖上,既輕松愜意,又不誤觀光賞景。園內有遊船碼頭8個:八方亭、文昌閣、玉瀾堂、排雲殿、石丈亭、銅牛、石舫和南湖島,5種不同類型的遊船:腳踏船、手劃船、電瓶船、龍船和大型畫舫。遊船價格路線各異,可各取所需。

園內餐飲
頤和園面積較大,完整的游覽完至少要4-5個小時。逛得累了餓了,可以坐下來補充下能量。園內共有三個快餐亭,分別位於知春亭、排雲殿東九間和石丈亭處,主要經營日常飯菜和麵食,價格相對來說還算公道。
如果想要應景兒,園內還有一處專營宮廷御膳的老字型大小飯庄:聽鸝館,在那裡可以品嘗到具有宮廷風味的食物,不過價格就比日常菜貴一些了。
開放時間:
旺季(4-10月):大門開放時間6:30-18:00;園中園開放時間8:30-17:00;最晚離園時間20:00。 淡季(11-次年3月):大門開放時間7:00-17:00;園中園開放時間9:00-16:00;最晚離園時間19:00。
門票信息:
旺季30元,淡季20元。園中園門票(不分淡旺季):德和園5元,排雲殿-佛香閣10元,蘇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聯票:旺季60元,淡季50元(含大門票、園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