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遊資源評價及其方法
1.「三大價值」的評估:
三大價值指風景資源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
①歷史文化價值:屬於人文旅遊資源范疇。評價歷史古跡,要看它的類型、年代、規模和保存狀況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例如河北省趙州橋,外觀很平常,但它是我國現存最古的石拱橋,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其它三橋是潮州湘子橋、山西娘子橋、福建洛陽橋),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有較大的歷史文物價值。類似這種例子的評價在我國還多得很。如「五嶽名山」,「四大佛教聖地」,「四大石窟」,「江南三大古樓」(岳陽樓、黃鶴樓、騰王閣),「中國十大古剎」,「廣東四大名園」(順德清暉園、東莞可園、番禺余萌山房、佛山十二石齋),「東北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長白山),我國「文房四寶」(歙硯、徽墨、宣紙、湖筆),我國封建時代「四大書院」(嵩陽、睢陽、白鹿、嶽麓),「我國三大民間年畫」(濰縣楊家埠木板年畫、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我國「三大古建築群」(故宮、沈陽故宮、曲阜孔府),中國「四大回教古寺」(杭州鳳凰寺、揚州先鶴寺、泉州清凈寺、廣州懷聖寺),中國「三大戒台」(北京戒台寺、杭州昭慶寺、泉州開元寺),中國「四大銅亭」(昆明、武當山、峨眉山、北京),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京杭運河、靈渠、都江堰),中國「古代四大名船」(沙船、烏船、福船、廣船),嶺南四大叢林(鼎湖山慶元寺、韶關南華寺、潮州開元寺、廣州光孝寺),中國八大菜系(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福建、安徽),「河北四寶」(趙州橋、滄州石獅子、定州了敵塔、正定大銅佛),中國四大藏書閣(北京文淵閣、沈陽文溯閣、承德文津閣、杭州文瀾閣),「中國三大著名工藝品」(福州脫胎漆器、北京景泰藍、景德鎮瓷器),中國四大名雕(浙江青田石刻、福建壽山石刻、湖南菊花石刻、四川廣元白花石刻),中國四大碑林(西安碑林、焦山碑林、黃庭堅碑林、閩南碑林),「江南園林三大名石」,中國道教「十大洞天」(王屋山洞、翻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青城山洞、赤城山洞、羅浮山洞、句曲山洞、林尾山洞、蒼括山洞)等等。
除了這些在全國占重要地位的歷史文化古跡外,許多風景名勝區還有不少題記、匾額、楹聯、詩畫、碑刻等,它們既是觀賞的內容,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藝術。如岳陽樓,只因宋代范仲淹寫了一篇有哲理、有意義的《岳陽樓記》後,使這座江南古樓名揚四海,無人不曉。
可見,古跡的歷史意義是評價歷史文物價值的主要依據。我國公布的國家級、省級、地區級、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是根據它們的歷史意義、文化藝術價值確定的。一般說來越古、越稀少,越珍貴;越出於名家之手,其歷史意義越大。
②藝術觀賞價值:主要指客體景象藝術特徵、地位和意義。自然風景的景象屬性和作用各不相同。其種類愈多,構成的景象也愈加豐富多采。主景、副景的組合,格調和季相的變化,對景象藝術影響極大。若景象中具有奇、絕、古、名等某一特徵或數種特徵並存,則旅遊資源的景象藝術水平就高,反之則低。例如華山以險為絕,泰山以雄為奇,廬山瀑布最著名,峨眉山三大自然景色(日出、雲海、寶光),雁盪山四大奇觀(峰、瀑、洞、石)和「三絕」:(靈峰、靈岩、大龍湫瀑布),莫干山三勝(竹勝、雲勝、泉勝),泰山四大奇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雲海玉盤),台灣九華山三大奇景(一線懸崖、平沙流水、幽谷垂瀑),阿里山四大美景(林濤、雲海、櫻花、神木),北京大覺寺六絕(二龍戲珠、遼代古碑、碧韻清石、千年銀杏、老藤寄柏、明清玉蘭),青海塔爾寺三絕(酥油花、壁畫、堆綉),黃山四絕(怪石、奇松、雲海、溫泉),蘭嶼三寶(蝴蝶蘭、海芙蓉、桂圓樹),大理風光四絕(蒼山白雪、洱海明月、林寨院落的繁花、沁人心脾的下關風),桂林四絕(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蘇州二絕(園林、水巷),衡山四絕(祝融峰之高、方廣寺之深、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太原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齊年柏),泰岱旅遊區四大特色(泰岱之雄偉、泉城之秀麗、孔府之建築藝術、嶗山之礦泉仙境),濟南三勝(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全閩二絕(鼓山、旗山),川中四絕(夔門天下雄、劍門天下險、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浙江海鹽二絕(日月並升、海寧觀潮),五台三勝(台懷白塔、菩薩頂、佛光寺),佛光寺四絕(建築、唐塑、壁畫、墨跡),小孤山四象(南看象筆、西看象大吊鍾、東看象太師椅、北看象騰雲駕霧的青龍)等等。此外各地還有八景、十景、十二景、二十八景等。這些奇、絕、名、勝都是對風景旅遊資源藝術景象的高度評價。評價時有三種比較方法值得注意:第一是地方色彩的濃郁程度,即個性的強弱程度;第二是歷史感的深淺;第三是藝術性的高低。旅遊地學家要善於運用上述原則,確定其藝術觀賞級別和價值。
③科學考察價值:指景物的某種研究功能,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學上各有什麼特點,為科教工作者、科學探索者和追求者提供現場研究場所。我國有許多旅遊資源在世界和中國具有高度的科學技術水平,獲得了中外科學界的贊譽。如北京在旅遊資源方面,不僅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首位,而且許多是全世界、全國最富科學價值的文物古跡。據統計,北京居世界第一位的旅遊資源有7項,居中國第一位的有42項。其中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24項,市級165項,縣級450多項,清查登記的文物7309項。這些旅遊資源,科技價值涉及數十個專業,可供國家從事不同專業的科教工作者作為研究考察的對象。由於這一原因,國內外許多名家對它作了高度的評價,如稱其為「中國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首」,「地球北緯40°地帶經歷三千年而不衰的都城」、「北京古城設計勻稱明朗,是世界奇觀之一,是一個卓越的紀念物,一個偉大文明的頂峰!」「北京是地球表面上人類最偉大的個體工程」、「北京是世界上最富有魔力的三個城市之一,是記錄時代的城市」、「北京是我國旅遊資源薈萃之都,是中國古文化的一部網路全書,是一座中外難得的歷史文化寶庫,是世界任何大城市無與倫比的」。古都西安旅遊資源的科學研究價值也很豐富多采。這里從公元前11世紀始建都,先後經西周、秦、漢、西晉、隋、唐等11個朝代,歷時長達1100多年,成為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古都。西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它歷史文化古跡的豐富性。近年在西安附近秦始皇陵發現的兵馬俑,規模之大,壯觀之舉,都是史無前例的,被人們稱為「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世界第八奇跡」。它是研究歷史、雕塑、軍事、美術的科學園地。
2.三大效益的評估:
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濟效益主要包括風景資源利用後可能帶來的經濟收入。這種評估必須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和縮小。因為它是風景區開發可行性的重要條件。社會效益指對人類智力開發、知識儲備、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它可以給遊人哪些知識、賦予何種美德,這些都需要進行科學的評價。環境效益指風景資源的開發,是否會對環境、資源導致破壞。旅遊地理學家可以通過綜合考察,分析各種利弊條件,對風景區的環境效益作出評估。關於這方面的工作,我們已在第三章中講過了,此處就不再贅述。
3.「六大條件」的評估:
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可行性的條件基礎上。這些條件最重要的是六個方面,即:景區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物或景類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遊容量條件;施工難易條件;投資能力條件;旅遊客源市場條件。
①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地理位置是確定景區開發規模、選擇路線和利用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風景的類型和特色。而且影響旅遊市場客源。例如位於北緯53°的黑龍江漠河鎮,由於太陽高度角在全國最低,冬長夏短或基本無夏的氣候條件,使之具有中國獨具一格的旅遊風景資源,如觀賞白夜、極光等,被人們譽為「北極村」、「不夜城」。位於南海北部灣畔的廣西北海市(北緯21.5°),因處於南亞熱帶,一年之內有三季(春、夏、秋)可以進行海水浴,開放時間比我國大連、北戴河長4倍,是我國少有的冬季避寒度假勝地,被人們稱為「南方的北戴河」。位於河西走廊的嘉峪關,因交通位置的重要,在歷史上曾是兵家必爭之地,「絲綢之路」的要站。這里有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如長城關樓、峰火台、古陵墓、摩崖石刻等。在地理環境方面,由於它處於祁連雪峰北面的乾旱區,所以在旅遊方面可以考慮開發冰川雪景等項目,使之具有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旅遊區。
但是,這些旅遊區的開發工作,絕不能只考慮其景觀特色。因為旅遊景觀雖好,而地理位置太偏遠,路途交通費用過大,時間過長,也會直接影響旅遊客源市場。例如漠河旅遊區的觀覽最佳時間是在夏至前後短暫的幾天,遊人相對比較集中,但數量不會很多。北海游區,可以長年舉辦旅遊活動,旅遊規模和條件比黑龍江漠河要優越,但因離我國最大的客源市場相距甚遠,故旅遊活動比外國遊客進出我國比較方便的廣州、海南島會略遜一籌。嘉峪關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比漠河、北海好,所以到此觀光的遊客也比較多。以上三地及其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的比較,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旅遊點的「可進入性」很大程度取決於優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一個旅遊區景色再美,但交通不便,行程困難,那也很難招徠遊客。可見位置和交通條件是評價旅遊區開發的首要條件之一。
②景象的地域組合條件:是評價旅遊資源又一重要指標。風景名勝固然馳名,但地域組合分散,景點相距遙遠,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可進入性差,就大大降低了它的旅遊價值,也影響了它的開發程序。例如桂林之所以成為著名的旅遊區,就是因為桂林的風景點相對地比較集中,又有灕江環繞,山水組合成渾然一體的風景區,加上可入性條件好,故桂林旅遊資源觀賞價值高。四川興文地區,是我國新發現的「石林洞鄉」,岩溶風光很美,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景點分散,又缺乏象灕江那樣聯系各景點的水上交通線,人們從東部地區進入,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旅費,從而影響了它的旅遊價值。
……
2. 張河灣地質旅遊資源評價與規劃
一、張河灣地質旅遊資源評價
張河灣旅遊區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山雄水秀,綠樹成蔭,宏偉的古建築獨領風騷,更有 「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之譽,古老的橋樓殿中外馳名。綜合張河灣風景區的旅遊資源類型,有山美、樓絕、橋古、檀特、谷幽、林秀、水澈之特徵:
1. 山美
( 1) 丹崖如屏,槽棧似帶———瑰偉之美
蒼岩山谷底海拔 460 多米,主脊頂棧海拔 660 多米,相對高度 200m。遊人到此,仰望山體,陡崖聳立,第一感覺是山之雄偉。由紅色石英砂岩構成的丹壁,如同巨大的屏風,豎立於天際,尤其是在晴日早晨,旭日西照,丹崖赤壁,格外耀目,崖間棧階林灌叢生,如一綠帶鑲於岩壁,其景瑰麗中帶偉壯之美。古人有詩贊曰: 「丹崖翠壁相輝映,縱有王維畫不如」( 明·喬宇詩) 。
( 2) 桶狀套谷,迴音弧壁———幽壯之美
蒼岩山的套谷三面環壁,突出幽深之境,令人稱絕,弧形岩壁和上凸下凹懸空式的丹崖,崖頂外突數米,巨石懸空,鍾乳倒掛,既有驚恐之威,又有壯觀之嘆。平日崖頂絹流散落,恰似晴天飛雨,其景又大悅遊人,極富詩意。此外,這種套谷迴音效果極佳,這與適宜的弧度和高大的岩壁有關。這種大自然造化的天然迴音壁,不僅為遊客增添情趣,而且也是進行娛樂活動的好場所。
( 3) 造型峰石,稜角鮮明———剛直之美
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岩,岩性堅硬,層理分明,傾角不大,岩層較厚,節理十分發育。故 「塊狀」崩塌或峰石造型格外醒目,有的塊石聳立,階狀岩壁層層疊覆,峰叢、孤峰、石柱和石墩造型線條剛直,稜角鮮明。如果說花崗岩峰石造型因球狀風化而 「渾圓憨厚」,灰岩峰石地貌因以溶蝕為主造型 「挺拔秀麗」,那麼紅色石英砂岩蟑石岩地貌峰石造型則 「純朴剛直」。
( 4) 岩縫裂谷,岩壁峽立———奇奧之美
嶂石岩地貌中的岩縫裂谷不少,「懸雲蹬梯」是剛性的石英砂岩沿斷裂或節理崩裂而成。其後經流水的沖蝕搬運,裂谷加深,兩側谷壁夾立,前人往往沿循裂谷劈鑿登山之路。遊人至此,如在高樓夾立的小巷中,身處奧境,令人稱奇。
2. 樓古橋絕
福慶寺建築群無論從選址,總體格局,還是單體建築設計與造型處理都頗具特色。建築層次分明,錯落有序。其建築風格表現為: 崖間就勢,澗上飛構。雄偉的橋樓殿就是代表之一,它坐西向東,橫跨在兩山峭壁之間,為敞肩拱式,翼角高翹,流蘇彩繪,高架於雲天霧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騰空欲飛之勢,堪稱一絕。巍峨獨特的橋樓殿建於隋代,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於重山疊翠、峽谷一線處,形成 「橋殿飛虹」的天下奇觀。據考證,蒼岩山石橋略早於趙州橋,約建於 1400 年前的隋代初期。
3. 檀特谷幽
生長在福慶寺內的白檀和古柏,樹齡有的已有千年。白檀生長在澗間谷底,林木蔥郁; 千姿百態,獨具神韻; 層層疊疊,密密麻麻遮蓋了幽谷。在大地回春、鳥語花香的季節里,站在橋樓殿鳥瞰深谷,青翠欲滴的檀樹葉隨風飄擺,宛如水上浮萍。白檀無心無皮,通身銀白素潔; 樹根須繞岩石,猶如龍爪抓地,錦蛇盤石; 樹干亭亭玉立,樹條光滑柔潤; 翠葉繁茂如蓋。白檀生在古老的片麻岩及古元古代地層之上,由地層提供了豐富的鉀等微量元素,季節性流水孕育了奇特的幽谷景觀。
4. 林秀
主要分布於南寺掌一帶的陰坡和半陰坡,是華北目前最大的原始次生林。森林中主要有樟木、杉木、落葉松、柏樹、白楊和黃櫨等,以及五彩繽紛的灌草山花。樹木參天簇擁,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四季常青。素有 「山崖千重秀,林木十里深」之美稱。
5. 水澈
張河灣水庫是在自然地質條件控制下形成的曲狀河,經人工截流而成。順河而上,河道呈蛇形彎曲,登上老爺廟向東南鳥瞰,宛如一條巨大的青蛇蜿蜒挺進。湖泊位於甘陶河蒿亭至定盤寨峽谷曲流地段,長 15km 左右,是典型的深切曲流人工湖,湖水面寬 150 ~250m,大壩附近水深 60m,水質潔凈,水色清碧,湖光秀麗,是垂釣、劃船等水上活動的理想場所。
6. 旅遊環境
除了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在旅遊環境方面,張河灣也極為有利。首先自然環境優越,一年四季風光秀麗,各具特色。春天群峰婀娜,翠葉嬌嫩; 夏天蒼翠欲滴,樹木簇擁,枝繁葉茂,遮天蔽日,清涼怡人; 秋天萬山如洗,楓葉如霞; 冬天青山恬淡,銀裝素裹。
張河灣旅遊地有優越的生態環境。森林可以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吸收粉塵,具有「森林浴」的特殊醫療之功效,目前已成為人們返歸自然所追求的主要情趣之一。人們可以登山觀景,林中逍遙,蔭下散步和郊遊野餐等。通過自然環境調節精神,解除疲勞,抗病強身。森林的隔音效果會使人感到特有的寧靜; 綠色的環境和優美的風景能給人以安謐舒適的感覺; 森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很多,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除了旅遊功能,南寺掌森林自然保護區還是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
旅遊地中,各景區彼此相連,景點連續不斷,山脈巍峨但可進入性好,交通方便,道路網路密集,易於與外界聯系。景區旅遊設施齊全,基礎結構合理,具有良好的自然環境條件。
旅遊景觀中心距石家莊 70 多千米,是太行山為數不多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山區人民勤勞朴實。農副產品豐富,有白杏、鮮桃、鴨梨、蘋果、柿子、核桃、大棗、花生、西瓜、西紅柿等。目前,僅蒼岩山景區每年接待遊客 50 余萬人次,門票收入達 200 萬元以上。
張河灣旅遊地具有廣闊的旅遊市場,東鄰石家莊,西鄰山西太原,北通首都北京。特別是河北省石家莊市和山西省各縣、市已將包括蒼岩山在內的旅遊景區列入旅遊的重要目的地。與周六、周日相對應的二日游專線的開發,將大大促進本區旅遊業的發展,張河灣旅遊區將成為太行山人民首先的旅遊勝地。
二、張河灣旅遊地規劃
1. 保護系統規劃
人們根據旅遊區的景觀資源評價及其地域分異特徵,將張河灣劃分為五類保護區。張河灣風景名勝保護區: 蒼岩山山體部分,張河灣人工湖,南寺掌森林公園; 一級景觀保護區: 蒼岩山古建築景區,具有較高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典型景點; 二級景觀保護區: 嶂石岩地貌及南寺掌森林公園; 三級景觀保護區: 包括景區外圍村莊、地貌等,如石頭村、侵入體地貌、河流地貌; 水源保護區: 包括甘陶河、張河灣人工湖、峪溝水庫等水域( 圖 10 -1) 。
2. 游賞系統規劃
游賞系統的基本單位是景點,由一定的景點構成的相對封閉的空間稱景觀單元。以主要景點為中心,通過旅遊路線將若干個景觀單元統一起來則形成景區。
張河灣旅遊區包括五個風景區: 千佛古洞、趙孤園、蒼岩山、張河灣及南寺掌。這五個風景區由平涉 107 國道及鄉鎮道路連接,組成了枝狀旅遊路線。自千佛洞、趙孤園到中央景區蒼岩山不足 10km,沿途風景如畫,景色秀麗,各種地質景觀如同張張風景畫,綿延不斷。各景區景色各異,獨領風騷,每個風景區都包括若干個景點或景觀單元。由旅遊道路連接的若干個景觀單元構成旅遊路線。
圖 10 -1 張河灣旅遊規劃設計圖
第一景區: 千佛古洞景區。分為三個景觀單元,分別由旅遊路線連接。①牌匾,洞門之上橫排楷書 「千佛古洞」四個大字; ②古洞佛像—主要景點,沿自然洞壁分排雕刻千尊佛像,多為坐佛,主要分布於南壁,除兩尊高約 1. 5 ~2. 3m 的刻像外,其餘多為 0. 3 ~0. 5m,頂部最小為 10cm,分層分組密集排列。據研究該石洞始建於北齊,其造像內容豐富,藝術考究,是研究我國石刻造像藝術史的實物標本; ③石洞,洞口朝向 120°,主洞長 34m,最大洞高 5m,前狹後闊,底寬 2 ~7m 不等。主洞頂端分出兩條支洞,北側支洞向 340°方向延伸,長約 20m,末端縮窄,人不能進,洞口高近 3m,洞底有較大石筍四個和崩塌岩石; 南側支洞與北側支洞方向一致,洞內有石柱一根和小型石筍、石柱。該溶洞是區內較大型喀斯特溶洞。無論從文物觀賞還是進行地質考察,皆有一定價值。
第二景區: 趙孤園景區。距千佛古洞 7km 處,有 3 個景觀單元,20 多個景點,分別由旅遊路線連接。①藏孤古剎,由藏孤古剎和程嬰祠組成,依山就勢,宏偉壯觀; ②軒轅洞,由盤古洞和軒轅洞組成,山洞曲折幽深,洞壁嵌盤古、三皇和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中央皇帝軒轅、東方青帝太皓、南方赤帝炎帝等九尊石刻和多種壁畫; ③啟蒙園,由啟蒙園和孔孟好學圖組成,特別是孔孟好學圖堪稱一絕。
第三景區: 蒼岩山。距趙孤園景區 5km 處,是張河灣旅遊地的中心景觀,由三條旅遊路線連接。福慶寺路線,有三絕、一奇、十六景觀、七十二景點。①幽谷古檀,由風泉漱玉、書院午蔭和壁澗靈檀 ( 第一絕) 等景觀組成,谷地清爽,檀趣橫生,沿途可見迎客檀 ( 又稱虛心老人檀) 、羅漢檀、巨人檀、抱石檀、鴛鴦檀 ( 姊妹檀) 、壁虎檀、金蟾檀、素心檀、龍爪檀、劈石檀、卧虎檀、莽檀、鹿角檀等,千姿百態; ②鬼斧神工,由懸蹬雲梯、橋殿飛虹 ( 第二絕) 、峭壁嵌珠、橋樓殿、福慶寺等景觀組成; ③峭壁狹棧,由絕獻回欄、尚書石碣、丹崖疊翠、古柏朝聖 ( 第三絕) 、說法危台、藏經樓、峰迴軒、關帝廟、公主祠等和岩關鎖翠、爐峰夕照、卧虎崖、廟石峰等鳥瞰景觀組成。橋樓殿上方100m 的棧道上,過往行人皮膚有變黃變綠的現象,此為蒼岩山一奇; ④卧佛寺,位於蒼岩山之巔,有公主墳、卧佛寺、大雄寶殿、天王殿、鍾鼓樓、玉皇頂等景觀。龍岩寺路線,距福慶寺路線 1km,包括兩個景觀單元。①聖母宮,由古棧道、朝陽洞、彩雲橋、大雄寶殿、聖母宮、聖母殿等組成; ②丹崖古塔,包括丹崖、六合塔、猞猁塔。
第四景區: 張河灣。距蒼岩山 12km 左右,是戲水消夏的佳境,主要包括煙雨景觀———樂佛大山、湖壁丹崖、張河灣水庫、垂釣場、攔水大壩、發電廠等水利工程。
第五景區: 南寺掌。距張河灣 15km 左右,森林中主要有樟木、杉木、落葉松、柏樹、白楊和黃櫨等,以及五彩繽紛的灌草山花,是登山觀景、林中逍遙、蔭下散步和郊遊野餐等度假、野營的勝地。
3. 旅遊服務系統規劃
根據中心地原理和實現旅遊活動行為特徵,從保護景觀資源、方便遊人和提高旅遊業經濟效益三方面出發,制定旅遊服務系統規劃。張河灣旅遊服務地分為三級系統。
一級服務地: 其服務范圍包括五個旅遊風景名勝區,以及在整個旅遊地內給遊客提供交通、游覽、導游、安全、食宿、旅遊地的環境優化和保護,以及旅遊設施等。如推薦夜宿三個景區,即蒼岩山服務中心、張河灣消夏中心和南寺掌野宿地。
二級服務地: 是分布在各景區內,提供導游、遊客安全、食宿安排、旅遊地的環境優化和保護、休息、飲料、攝影以及旅遊設施等服務。
三級服務地: 服務范圍限於景點,只提供必要的休息、飲料、攝影等服務。
4. 旅遊活動的組織規劃
根據張河灣旅遊地游賞系統規劃,對石家莊市的遊客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選擇一日游或多日游。一日游可按千佛洞、趙孤園、蒼岩山; 或張河灣、南寺掌分期游覽。建議採用二日游。具體安排如下:
6 點 30 分,從石家莊市出發,沿途可領略石太高速公路及路旁風光;
7 點 30 分,到達千佛洞景區,8 點 10 分離開;
8 點 30 分,到趙孤園景區,10 點 30 分離開;
10 點 50 分,到龍岩寺,12 點離開;
12 點 10 分,到蒼岩山,調整、照相、補充給養後,1 點登山。17 點 30 分返回;
18 點到張河灣,休息,領略張河灣夜景,或直接到南寺掌體驗野宿生活。
次日 7 點,在張河灣景區游覽,11 點離開;
11 點 30 分,到南寺掌,16 點 30 分返回石家莊。
5. 與區外交通網路銜接的規劃張河灣旅遊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交通網路,每日均有石家莊到蒼岩山,石家莊到測魚,石家莊到南蒿亭,井陘到蒼岩山,井陘到測魚,井陘到南蒿亭等數次公交班車及旅遊專車。在此基礎上還可進一步擴建與延伸,或增加到南寺掌等地的旅遊專車,或組織一日、二日游等旅遊團。
三、張河灣旅遊地嶂石岩地貌景觀的旅遊開發
萬丈紅嶺、丹崖翠壁、赤色長城、雄渾天成……,嶂石岩地貌這種獨特的地貌類型,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人前往觀光、探奇,成為旅遊熱點。其中,蒼岩山被評為國家 4A 級風景名勝區。
嶂石岩地貌在旅遊資源開發中具有重要意義。
1. 嶂石岩地貌是以獨特岩石景觀開發旅遊區的突出代表
以獨特的岩石景觀為核心形成的旅遊區在我國北方較為少見。在嶂石岩地貌的原生地,其高達數百米的陡壁,綿延數萬米的長牆,已足以構成此類岩石景觀的旅遊形象地位。目前至少在太行山地區,由於多處旅遊區域的主要山體都反映了這一地貌特徵,因而嶂石岩地貌便在很大范圍內具有了典型意義。
2. 嶂石岩地貌將成為岩石科學旅遊圈的重要成員
以特殊的岩石景觀開發成功的旅遊區域很多,科學界通過對此類岩石的形成機制、發育過程、景觀特徵的深入研究,已為其開發深層次的旅遊活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這就是目前正在受到旅遊界關注的 「岩石科學旅遊」。嶂石岩地貌的旅遊開發過程,將使它成為岩石科學旅遊圈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嶂石岩地貌的很多區域都開展了旅遊活動,較為著名的有嶂石岩、蒼岩山、仙台山等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
3. 嶂石岩地貌類型豐富了旅遊資源分類體系
按照通常的旅遊資源分類體系,與岩石有關的旅遊資源基本類型有 「典型地質構造」、「剝蝕殘余景觀」、「標准化石層」、「奇特與象形山石」等 ( 尹澤主等,1992) 。這些基本類型的劃分,曾依據某些已知旅遊區內的岩石特徵而確定。嶂石岩地貌的發現和深入研究,將為旅遊資源分類中的岩石景觀類型增加了新的內容。
4. 嶂石岩地貌促進了一類新型旅遊區的成熟和發展
嶂石岩地貌有自身獨特的表現,這是在其他旅遊區難以見到的。同樣是以岩石景觀為主的旅遊區,如粵北丹霞山、雲南路南石林、湘西張家界、新疆烏爾禾和五彩山等,均因為其內在特質和人類歷史文化的影響,為遊客留下了不同的印象。嶂石岩地貌型旅遊區( 蒼岩山風景名勝區等) 壯觀的整體形象,微觀地貌構成的景區 ( 郭康,1992) ,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已具備了一個特色旅遊區的全部條件。
5. 嶂石岩地貌為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供了條件
觀光旅遊: 開辟合理旅遊路線並設置若干觀景點,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為遊客提供觀賞嶂石岩地貌的壯觀景色。在這些地點樹立諸如典型丹崖、 『Ω』形嶂谷等景觀的觀景地,布設不同季節和不同時段的物候觀景內容。
科普旅遊: 利用各種導游標志和宣教媒體對遊客進行嶂石岩地貌景觀的形成、發育,嶂石岩地貌區域的生態特徵,環境保護與培育的科學原理,為普通遊客提供真實准確的科學信息; 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接納研究者個人和研究團體來旅遊區進行研究和教學實習。
險趣表演與健身旅遊: 開辟登山、攀岩、探險等專項旅遊活動或專業表演活動。在條件成熟時,有些內容也可吸收普通遊客參加。
消閑度假會議旅遊: 夏季利用山地與相鄰平原氣溫差異,建設消閑療養地,開展避暑旅遊。
3.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的基礎、原則和內容
一、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的基礎
旅遊資源調查是旅遊資源評價、規劃、開發及保護的前提性、基礎性工作。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迫切要求對地質旅遊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以查明可供利用的旅遊資源狀況,系統、全面地掌握地質旅遊資源的數量、質量、性質、特點、級別、成因、時代及價值等。
關於地質旅遊資源的調查,高松峰等(2003)認為可採用以下方法步驟,為以後評價、開發工作奠定基礎。
1.收集資料
和一般旅遊資源的調查一樣,對地質旅遊資源的調查也應從收集有關資料開始,大致包括:導游書和地圖、覽勝、地方誌、地名錄、文物志、城市和風景區園林規劃、旅遊志,甚至國土規劃和農業區劃報告、文史資料和宗教資料等。通過這些資料的整理,可以初步掌握地質旅遊資源的種類和分布特徵,把有關資源的分布與地形圖判讀結合起來,便可能對地質旅遊資源做出一個初步的綜合評價。
2.遙感解譯
遙感技術在自然旅遊資源調查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因為獲得的圖像數據清晰度高、信息量豐富、立體感強,具有客觀、動態、快速等優點,與其他調查方法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通過遙感解譯,可以摸清旅遊區地質旅遊資源的基本情況,編繪出地質旅遊資源分布的基本底圖,為野外調查做好前期工作。
3.野外調查
在資料收集及遙感解譯的基礎上,需進行野外調查。只有進行實地調查,才能核實、補充各種資料,並得到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為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開發提供正確的決策意見。可以從旅遊點、旅遊路線、旅遊區三方面著手調查。
4.高新技術處理
最後,運用高新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地質三維分析可視技術(VS)對前面所獲數據進行處理,建立資源資料庫,對一些特殊的景觀進行模擬,得到形象、直觀的三維立體圖,使得地質旅遊資源的調查工作全面系統,成果一目瞭然。
二、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的原則
地質旅遊資源評價具有一定難度,如類型多樣、數量豐富、對評價模型的綜合性要求高、對評價指標要合理取捨、評價工作量大等,並且涉及多學科中的多方面,難以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准。為了使地質旅遊資源評價做到公正、客觀和便於開發利用,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科學性
科學性是地質旅遊資源評價、開發的前提和基礎。地質旅遊資源評價要符合客觀科學標准,應充分運用地質學、地理學、歷史學、美學、經濟學、建築學、園林學等相關理論和知識,對旅遊資源的形成、本質、屬性、價值等核心內容,做出科學的評價。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眾多學科,應邀請地質旅遊管理、旅遊規劃、風景園林、經濟、生態、地理、歷史等多學科的專家進行評價。
2.全面性
地質旅遊資源是多種多樣的,它的價值和功能也是多層次、多形式、多內容的,這就要求在進行地質旅遊資源評價時,綜合衡量、全面完整地進行系統評價,准確全面地反映旅遊資源的整體價值。例如,把旅遊資源所處區域的區位、環境、客源、交通、經濟發展水平、建設條件、開發利用條件等作為外部系統納入評價的范疇。
3.效益估算
地質旅遊資源調查和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在評價時,要考慮投入資金後可取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為政府和投資商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4.專家評分與公眾審美意識相結合
在調查評價過程中,應廣泛調查當地群眾的看法與意見,將專家評分與公眾審美意識相結合,從而得到既能反映旅遊資源價值與特色,又能反映普通公眾審美需求與水平的結果。
5.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
這是資源評價工作不斷深入的需要,也是現代資源評價工作發展的重要標志。在評價時,應盡量減少主觀色彩,要實際、系統、科學地全面評價,所以要求定量、半定量地評價,並通過一定數據來評價以及與其他地區比較。要求同一類型的不同地區在進行旅遊資源評價時,盡量採用統一的評價模式和標准。
三、地質旅遊資源評價內容
從地質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和意義上來分,地質旅遊地的評價包括兩個主要方面:
1.地質旅遊資源的評價
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景觀特色、景觀豐度和組合、景觀容量、景觀價值與功能等方面。又分為體驗性和技術性評價,前者是旅遊者對旅遊地的地質旅遊資源的體驗性評價,多由傳媒或旅遊主管部門發起,由旅遊者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或感知對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各種地質現象和景觀進行整體評價,最後結果是各旅遊地的優劣排序;後者是指對自然旅遊資源各要素對於旅遊者從事特定旅遊活動適宜程度的評估。
2.地質旅遊地的景觀保護與開發條件評價
評價內容包括區位條件、區域經濟發展背景條件、環境因素、客源市場條件。即對地質旅遊地的區域條件和區位特性進行評價,是專業研究人員對旅遊地開發價值的評估,目的在於有選擇地開發新的旅遊地和確定旅遊地是否適合進一步開發。
近年來,對地質旅遊地開發條件評價有了新的內容。例如章秉辰(2010)認為,地質旅遊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可能貫穿於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有必要對地質旅遊進行安全評價,通過查找、分析和預測地質旅遊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導致的危險後果和程度,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和措施,以指導危險源的監控和事故預防。
4. 有人讀浙江大學旅遊資源評價及規劃方向嗎
浙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的國家重點高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大學。
浙江大學理學部是浙江大學七大學部之一,設有心理、數學、物理、化學、地科5個系,人文地理學專業隸屬地科系,是一門研究地球資源、環境演化規律與人類社會活動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它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的途徑,現在已發展為集自然科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為一體,是21世紀的支柱性學科之一。隨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社會對人文地理學科人才的需求旺盛,有十分廣闊的就業前景。
一、【舉辦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旅遊業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時代。旅遊資源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對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有著巨大的決定性意義,而所有這一切取決於科學的旅遊規劃。「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旅遊業向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邁進的重要階段,是我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也是旅遊業優秀人才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浙江大學理學部依託自身的專業優勢,整合教育資源,特開設人文地理學專業旅遊資源評價及規劃方向在職研究生進修班。同時,符合條件者可按規定向浙江大學申請碩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
利用浙江大學一流的教學資源,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較系統的學科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和實務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科技開發與創新和管理能力,能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旅遊資源評價及規劃方向專業人才。
三、【適合對象】
政府有關規劃、編制、建設、房管、國土等行業管理部門;與旅遊行業有關的旅遊公司、風景區、主題公園等單位,以及對旅遊事業發展有興趣的個人等。
四、【主幹課程】(具體授課內容以開學典禮時頒發的課程表為准)
人文地理學研究進展、城市建設經濟學、區域文化地理、房地產市場分析方法、旅遊規劃與設計、城市進程中的行政區化改革研究、區域科學原理、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不動產估價理論與應用、景觀生態學理論與應用、國際旅遊發展研究、全球化視野下的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等、第二課堂(學員交流活動、名師前沿講座、申碩考試英語科目和綜合科目考前沖刺輔導)等。
五、【課程特色】
1、創造性的辦學經驗
充分發揮國家重點高校的資源優勢,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能力要求,依託浙江大學理學部的在職研究生辦學歷史,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
2、科學務實的課程設置
課程的設置講求科學性、系統性、務實性,緊握時代發展脈搏,學員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定期聘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業界知名人士主辦系列講座。
3、實力雄厚的師資配置
授課教師均為浙江大學相關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士,其教學要求、教學水平、教學質量都與全日制研究生相當,並有機會獲得業界大師的智慧與指導。
4、匯聚高端人脈資源
以知識、資源、事業為核心,定期舉辦校友活動。浙江大學校友分布廣泛,涉及到各行各業,學員通過積極參加各項活動,融入浙江大學全球校友網路,獲得與業界優秀同行進行交流的機會,為個人的後續發展積累不可多得的人際關系財富。
六、【報名條件】
1、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法律、法規,思想政治表現好;優秀業務骨幹;身體健康,並能堅持在職學習者。
2、具有大學本科畢業學歷或大專畢業學歷且畢業後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3、擬申請碩士學位的人員,必須獲得學士學位並且工作三年以上(含三年)。
七、【學費與學習安排】
1、招生名額:60人,分批上報審核,報滿即至。
2、學習費用:進修班學制一年半,學費總共16000元,在入學注冊時一次性交清。正式開班一周後,學員退學一律不予退費。如因人數不足不能開班,報名費、教材資料費等費用將全額退還。
3、上課時間:每兩周上課一次,一次佔用兩個雙休日(逢節假日另行通知),具體授課時間以開學典禮時頒發的課程表為准。
4、授課地點: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杭州市凱旋路268號)。
5. 關於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評價 1)某地發展旅遊的資源條件 2)某地發展旅遊的優勢 3)針對問題,如何
第一個問題
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
(一)游覽價值
旅遊資源的游覽價值首先體現在資源的質量,即是否具備較高的審美價值或歷史文化價值。只有那些「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才會對遊人產生強烈的誘惑力。
其次要考慮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有些旅遊資源雖有一定的質量,如果在一定地區范圍內只是個孤獨的景點,而無法與其他景點共同構成景觀群,這樣的資源游覽價值也不大。
第三,還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如果所要開發的資源在景觀特徵上的雷同於鄰近的景點,甚至在質量上還略遜一籌,其游覽價值便會大大下降。
(二)市場距離
旅遊地的旅遊經濟價值大小,有時並不一定與其游覽價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與旅遊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
首先,經濟發達的地區的居民,收入相對較高,他們既有外出旅遊的動機,也有外出旅遊的條件。
其次,旅遊消費是一項耗資較大、費時較多的生活消費活動,旅遊目的地的遠近,直接關繫到旅遊者從出發地到旅遊目的地然後再返回出發地的費用和時間。遊客從出發地到旅遊目的地再返回出發地所用的時間和費用,稱為經濟距離。經濟距離越長,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可見,旅遊地的最優吸引半徑是有限的。一般來說,位於或靠近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資源,其開發利用價值要優於遠離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資源。
(三)交通位置及其通過性
旅遊資源所處的交通位置的優越性直接影響其開發價值。如果旅遊資源的交通位置閉塞,進出不暢,既增加旅遊者的心理顧慮,又使來往路程耗時過多,前往旅遊的人就少。
(四)地區接待能力
現代旅遊業是一項綜合性的經濟事業,涉及到食、宿、行、購、游、娛、等許多方面。因此除旅遊資源本身的開發外,還要建設旅遊活動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五)旅遊的環境承載量
旅遊的環境承載量是指在一定時間條件下,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旅遊活動容納能力。環境承載量可以從容人量去度量。容人量指在滿足遊人游覽的心理要求的基礎上,景區旅遊單位面積內所容納的遊人數,它反映風景名勝區的用地、設施、投資規模,以及景區的旅程、內容、景象、布局等。旅遊活動的規模與旅遊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如果規模超過環境承載量,就會對旅遊區的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遊資源環境惡化。如果規模達不到環境承載量,則顯示出對旅遊資源開發的不足,造成對資源的浪費。
旅遊活動的規模與旅遊區的環境承載量相適應。如果規模超過環境承載量,就會對旅遊區的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遊資源環境惡化。如果規模達不到環境承載量,則顯示出對旅遊資源開發的不足,造成對資源的浪費。
旅遊規劃與開發的評估原則
客觀公正的原則
科學實際的原則
全面系統原則
適度超前的原則
力求定量的原則
可持續性原則
6. 旅遊資源綜合評價與開發利用前景
8.3.1 旅遊資源綜合評價
(一)旅遊資源量與質的評價
湖南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不僅點多面廣,而且規模不同,形成不同地域的組合風格。其中以歷代名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綜合景觀主要分布在東部京廣線沿線地帶,湘西北以張家界為中心向東南扇面鋪開一片以自然景觀資源和民族民俗風情見優。縱觀全省,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及獨特的民俗風情相融交匯,各種類型和品位的旅遊資源遍布三湘四水。湖南省旅遊資源的特色集中體現為名人、名山,與之相交融匯的名城、名水、名樓、名文、名泉,民俗等也都各具特色。其特色由以下三個方面來表現:一是數量多,二是種類齊,三是品位高。
(二)旅遊資源區域優勢評價
湖南省旅遊資源分布見表8-2。
湘西北區:以自然型的山嶽景觀資源佔主導地位,景多質優,面積較廣,類型齊全,在省內佔有突出的地位。此外名勝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資源,多集中於縣城區內或少數民族集居的山寨。張家界武陵源在本區的地位極為重要,屬於骨幹資源和核心。進入新的世紀,張家界作為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重點,成為帶動全省旅遊業快速發展的龍頭。
湘東北區:以長沙、岳陽為軸線的湘東北區以名勝古跡見長,以革命紀念地顯優。自然景觀主要是洞庭湖水域景觀,充分顯示出以古城長沙為核心,北達岳陽洞庭湖,形成以京廣鐵路線為軸線,聯系東西南北。
湘中地區:以湘潭、婁底為中心的旅遊資源區。區內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韶山為軸心點,東向湘潭,西向湘中重鎮婁底輻射,旅遊資源結構是以歷史名人、革命領袖故居為主體的人文景觀,同時兼有以洞穴、名水和名山的自然景觀資源,充分顯示出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特徵。
湘東地區:以南嶽衡山、炎帝陵為重點的旅遊資源區。旅遊資源結構屬宗教朝聖、尋根祭祖為主題內容的人文景觀。南嶽衡山為中國五嶽之獨秀,是國內乃至東南亞的佛教聖地,已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此外,山嶽型及森林植被型的自然景觀資源也很有特色,如桃源洞國家森林公園。
湘西南地區:以我省西域重鎮懷化和邵陽為重點的旅遊資源區,邵陽地區以崀山「丹霞」地貌自然風光為特色,而懷化地區則以湘西南少數民族居住區的民族民俗風情見長,即侗族風情芙蓉樓與黔州古城為重要內容。旅遊資源結構屬於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綜合型景觀。
湘南地區:以郴州、永州為中心的旅遊資源區。本區是以自然型山嶽景觀見長,以山景、溶洞、摩崖石刻、名勝古跡的資源結構為特色。區內名山有九嶷山、陽明山、莽山等,溶洞則以萬華岩而著名。
8.3.2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前景
湖南省旅遊資源相當豐富,而且有特色。現今開發利用較高的地區多集中在「一線一源」地區,也就是湘西北區和湘東北區、湘中區、湘南區,即指沿京廣鐵路線上的長沙、岳陽、韶山、南嶽衡山、衡陽、郴州等城市的名勝古跡和以武陵源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另外通過遙感技術手段,還可以發現或預測有些地區的旅遊資源仍處於潛在或半潛在的狀態(圖8-1)。所以,隨著我省經濟建設迅猛發展,各項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運輸日益完善,規劃更加合理,設計更加科學,加上人民對兩個文明的需求及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必將大大促進我省旅遊業的發展。
(一)湖南省旅遊業發展的總體布局
一個旅遊龍頭:以張家界武陵源作為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進行重點規劃、重點投入、重點推銷、重點管理,使其成為帶動全省旅遊業快速發展的龍頭。
四條精品線路:以長沙為中心的四條精品游覽線,即
(1)長沙—張家界—猛洞河山水風情游;
(2)長沙—屈子祠—岳陽楚湘文化游;
(3)長沙—韶山—花明樓名城名人故里游;
(4)長沙—南嶽、炎帝陵—郴州宗教文化、祭祖與湘南風光游。
五大特色區域:根據我省各地旅遊資源特色,綜合考慮行政區劃、交通、客源、旅遊線路等因素,從而劃分五個各具特色的旅遊區域,即
(1)湘中名城名人、溫泉休閑旅遊區域;
(2)湘西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旅遊區域;
(3)湘北水鄉名樓、龍舟文化旅遊區域;
(4)湘東南宗教祭祖、游湖狩獵旅遊區域;
(5)湘西南丹霞景觀、南國草原旅遊區域。
(二)湖南省旅遊交通網路建設
旅遊交通是旅遊資源及旅遊客流形成的紐帶和媒體。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湖南省旅遊交通發展很快,成績顯著。在下一個十年,全省各級政府將對旅遊交通及基礎設施繼續加大投入,使交通布局更合理,更方便暢捷,配套設施更完善,從而進一步促進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區
旅遊業是新興的朝陽產業,它具有開放度高,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等顯著特點。由於我省旅遊資源豐富,在資源特色、市場、區位和交通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使旅遊資源優勢很快轉變為強勁的經濟優勢,並使我省大力發展旅遊業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條件。根據旅遊資源的自身價值、區位條件、經濟地理狀況、可進入性以及未來十年的開發潛力、現今的開發利用現狀,我們劃分出三個等級、12個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區,其中A級有4個,即張家界地區、岳陽地區、長株潭三市和南嶽衡山地區;B級有5個,即湘西自治州地域、常德益陽地域、懷化地域、永州地域、郴州地域;C級有3個,即城步—通道—新寧一帶;婁底—邵陽一線和慈利—石門—津市一地等。
7. 地理 旅遊地理的旅遊資源評價和旅遊資源開發的題怎麼答
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來評價
游覽價自值:首先是資源的質量(是否具備較高的審美或歷史文化價值),其次是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第三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市場距離:旅遊經濟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與旅遊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
經濟距離越長,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發達地區的旅遊資源,其開發價值要優於遠離發達區的旅遊資源
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其開發價值
地區接待能力:除旅遊資源本身的開發外,還要建設旅遊活動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旅遊的環境承載量:是指一定時間條件下、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旅遊活動容納能力。超過環境承載量會對旅遊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遊環境惡化,如果達不到承載量,會造成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