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鄉鎮發展文化旅遊的思路

鄉鎮發展文化旅遊的思路

發布時間: 2021-03-15 09:19:52

㈠ 鄉鎮旅遊規劃的思路

一、加強城市的科學的規劃。科學的規劃就是要求我們根據我們本地的特色內因地制宜,容借鑒其他著名國際旅遊城市的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經驗,,為我鎮度假旅遊提供有利的因素,把我們的葡萄文化發揚光大。其中,舊城區的改造、新區的開發與保護、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及旅遊設施的設置和建設等都需要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 二、加強城鄉規劃法、規劃體系的學習。《城鄉規劃法》及其相關的法律是一套系統的法律法規,要學好落實好、執行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城鄉規劃的編制、管理、監督和實施的基本原則與運作程序,在很多方面今後都有待於加強和掌握。 三、挖掘內涵,活用資源。城市的發展都有其特定的人文地理環境和發展過程。學會認識、挖掘和利用所處優勢,延續過去,創造城市發展空間。扶持發展,形成特色。 四、做大做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加快旅遊業與現代農業的高度融合。

㈡ 鄉村旅遊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由於鄉村旅遊的開發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當地居民等各方共同參與,涉及利益體較專多,屬所以可按照鄉村旅遊成長的協調機制,將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政府主導型模式、社區居民主導參與型模式和多利益主體參與型模式。
大量實踐表明,政府主導型模式適用於鄉村旅遊開發早期階段或經濟落後的貧困地區。因為政府主導的優勢十分明顯,可構建相對公正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政府、開發商、農民的利益均衡。
社區居民主導參與型模式又細分為兩類,一類是村民自主開發型模式,另一類是鄉村組織型模式。村民自主開發型模式常見的有有「個體農庄」模式、「農戶+農戶」合作模式、「示範戶帶領」模式等,鄉村組織型模式是由自發組織的協會或部分引導鄉村旅遊發展的模式。——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㈢ 普安鎮的發展思路

根據州委、州政府提出的「951」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和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業強縣戰略、城鎮化帶動戰略和民族文化旅遊帶動戰略」,緊緊抓住「兩快」過境、三都火車站場建設於普安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瞄準「珠三角」產業轉移,圍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這一主基調,結合普安實際,研究制定「135」發展戰略,即 :
「1」,結合普安基礎設施實際,要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在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上,著重抓好三都到普安火車站場的二級公路、開發區整體基礎設施、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在農村農業基礎設施上抓好村組公路、村寨道路硬化、水利設施、農業生產便道的建設。
「3」,是突出「3」個重點,就是結合「185工程」大力抓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認真圍繞「做大水晶葡萄產業、做強無公害蔬菜產業、做優茶果產業、做特堯呂黑豬、土雞等特色養殖業」狠抓落實;結合省州提出的小城鎮帶動戰略,大力抓好「小城鎮開發建設」,將以貨幣補償和移民安置相結合方式,分期分批開發,到2015年把普安建成民族文化旅遊和商貿重鎮,城鎮總人口達到2萬人以上的特色城鎮;結合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大力抓好「工業園區建設」,年內做好新華、雙江工業園區規劃編制和項目申報,同時,優化發展環境,抓好「重陽酒」項目招商工作。
「5」,是著力抓好基層黨建、平安創建、環境整治、計劃生育、文化教育「5」項工作。力爭在5年內把我鎮的基礎設施、城鎮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對外形象等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㈣ 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小鎮

  1. 項目定位

    1)內部基礎分析:綜合分析內部基礎自然、人文產業資源,評估資源對項目支撐回能力答

    2)外部環境分析:外部政策背景、產業發展趨勢;區域發展方向、經濟發展重點領域

    3)案例分析:選擇並分析國內外相關成果及失敗案例,總結發展路徑及關鍵成功因素

  2. 實施方案

    提高產業規模效益,創造經濟價值,重點解決產業選擇、產業鏈延伸發展模式、產業聚集模式、產業集群化發展路徑與戰略,統籌基礎設施規劃、公共服務規劃、拆遷安置居住、新進人口居住、商業業態發展等方面。以科學規劃為龍頭,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為目標,鄉村環境整治為抓手,結合生態學的科學原理,強調一人為本的規劃理念,保護鄉鎮環境,合理開發資源、平衡生態。

    遠景設計研究院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小鎮自身特質,找准產業定位,科學進行規劃,挖掘產業特色、人文底蘊和生態稟賦,打造」產、城、人、問「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在規劃建設上不沿用老思路、老辦法,不斷在探索中實踐、在創新中完善。

㈤ 旅遊產業對統籌城鄉的主要促進思路有哪些

1、在中心場鎮的基礎上打造旅遊生態小鎮,以小鎮的綜合經濟結構和人居條件吸納分散的農戶搬遷進入,轉為城鎮居民,在區域旅遊產業化過程中,建立城鄉統一的戶籍登記管理制度,推動戶籍改革。
2、以旅遊產業化進程和旅遊生態小鎮的進程,安排農民在旅遊相關企業中就業,以此統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旅遊項目招商為杠桿提高農村基礎教育水平;以旅遊產業為帶動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產業水平,試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3、在旅遊小鎮建設基礎上,試行「社會保障換承包地、住房換宅基地」等多種農村建設用地流轉機制,打造多種與旅遊結合的試點區,推動土地制度改革。
4、結合鄉鎮規劃和旅遊規劃特點,對鄉村發展環境進行更科學的規劃;以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和輔助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進行。
5、在區域旅遊綜合開發的同時,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以旅遊為綱優先安排農民最急需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經費;在整體的角度上,改革城鄉公共財政制度。
6、以旅遊、房地產、康復療養等項目招商為杠桿,支持和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到農村投資,以土地股份制、土地銀行等新方式為途徑,鼓勵商業銀行對「三農」業務和鄉村旅遊項目放貸,實現農村金融制度改革。
7、以旅遊行為促進區域內外文化的交流,使農村文化水平在旅遊產業化進程中提高;以旅遊產品提升加強對本土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形成圍繞本土文化核心的新舊文化交融,促進城鄉文化協調發展。綜上,區域旅遊產業開發要素,可以有機融入城鄉統籌的各個環節,完善「統籌城鄉」的主要內容,有效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成為解決城鄉統籌發展的主要問題的突破口之一。

㈥ 對鄉鎮發展全域旅遊有何意見建議

以「慢游、慢生活」為載體,推動美麗鄉村示範建設。美麗鄉村只有全域推進、突出特色,才能扮靚美麗常山,可在生態環境較好的鄉鎮建設美麗鄉村升級版先行點,給予政策、資金上的支持,力爭到2020年全縣創建2至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鄉鎮。一是提升美麗鄉村連片創建水平。以全域景區化」「村莊景觀化」的理念,堅持農村建設與保護、培育與傳承相結合,建精品亮點、串精品線路、成精品板塊。將美麗鄉村精品村培育建設與農家樂特色村、農房改造示範村等進行深度融合,加快串點成線。二是注重美麗鄉村差異化打造。結合各創建村的產業、山水田園風光、歷史文化等特點,集中建設一批特色明顯、發展前景大的精品村莊,全面彰顯「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韻」,把農村建成「來了還來、迷戀駐足」的特色美麗鄉村。三是加強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充分根據地域特色文化,迎合現代人慢生活、健康養生的消費需求和心靈歸依,結合民居改造,重點做好有特色的文化古村的保護和開發,開發民俗風情文化體驗游產品。可探索「外引內蓄」機制,通過項目引導、貼息引導、稅收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利用。依託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利用助推文化集聚區建設,打造成重要節點。建議你多關注下北京中景合天就知道了~

㈦ 怎樣科學謀劃鄉鎮發展思路

一、一以貫之、穩中求進
由於大部分的工作都具有連續性,來年的發展思路要注重與當年甚至以往年份工作相銜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我認為大致可分三種情況:一是常規工作。這類工作需要在原有基礎上發展,如煙葉生產,對於全縣14個種煙鄉(鎮)來說,是需要年年抓、月月想、天天說的,必須一條主線持續抓好;例如農業工作,基層抓農業,是題中之義,只是各個鄉(鎮)的重點不同,有些是蘋果、樹莓等特色農業,有些是小麥、玉米、大豆等傳統種植業,但這些都是鄉(鎮)的常規工作,需要在來年的發展思路里首先體現出來。二是跨年度的工程、項目。這些工程、項目,投入資金多,工程量大,需要分期、分批跨年度完成。例如現在每個鄉(鎮)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大都投資在千萬元以上,建設數百套住房,有些還分成幾期工程完成,這些工程也需要持續建設,早日完工。三是條件暫不具備所擱淺的工作。例如創建省市級文明單位、衛生鄉鎮、綠化模範單位、中州名鎮等創建工作,由於本年度條件尚不完全具備,暫時沒有評上,可以考慮來年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完善、提高,再次申報,這樣也不至於前功盡棄。
二、兩手齊抓,不可偏廢
發展與穩定是鄉(鎮)工作的兩大永恆主題,要兩手齊抓,切忌顧此失彼,抓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促進社會和諧。要嚴格落實廉政責任,保持黨政班子、幹部隊伍的健康穩定;切實抓好信訪穩定,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及時消化矛盾,為發展創造好環境;時刻關注安全生產,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做好秸稈禁燒、碧水藍天工程,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發展的後勁和優勢。以上幾項工作都是一票否決的工作底線,都是不可突破的高壓線,在來年的工作中必須思想始終高度重視,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大意,避免出現100-1=0,甚至負數的被動局面。
三、三個結合,爭取主動
(一)結合上情,及時了解國家大方向、部門小政策
一是國家大方向,國家大方向是風向標,我們的工作要學會「看風使舵」、「借風行船」。例如,2011年11月,國家制定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工作目標,十八大又提出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發展要求,這些都是國家的大方向。在鄉(鎮)2013年的發展思路里,及時提出加大本區域內文化軟資源,文化硬設施的調研和挖掘,積極爭取列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享受國家給予的文化活動政策性補助資金,就是應有之義;再例如2012年6月,省委統戰部決定在我縣開展「同心」實踐行動,目前該行動進展的如火如荼,各民主黨派結合自身特點,在前期赴洛寧調研的基礎上,已經確定了幫扶的鄉(鎮),制定了包含資金扶持、智力支持、政策傾斜等內容的工作計劃,緊緊圍繞這些工作計劃制定明年的工作思路,借力發展,借勢發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是部門小政策,每年11月下旬以後,縣直各部門已經基本制定了本部門來年的工作計劃,這些計劃大多直接涉及鄉(鎮),及時了解這些部門的工作計劃,對於制定鄉(鎮)來年的發展思路,大有裨益。這些小政策有可能是藏金納銀之地,很多非均衡性的政策性項目、資金的信息都包含其中,只要及早掌握這些信息,主動把我們的思路往這上面靠,把我們的資源往這上面走,早動手、早准備、早溝通,就能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二)結合內情,搞清自身的資源盤子、發展底子
鄉(鎮)自身的發展,還是要靠內力,吃透搞清自己的資源盤子,發展底子,是確定發展思路的起點和基點,也是爭取扶持支持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如果自己的家底不清,制定的發展目標太大了,發展水平太高了,小馬拉大車,容易力不從心,虎頭蛇尾,挫傷發展積極性;目標太小了,發展水平太低了,大馬拉小車,自身優勢不能充分發揮,也容易錯失很多的發展良機。
(三)結合下情,注重關注社情民意、群眾動向
田間地頭是鄉(鎮)工作的主場,人民群眾是鄉(鎮)服務的對象。我們工作做得好壞,要靠廣大群眾評判,要以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作為標准,所以確定發展思路,社情民意、群眾動向不但要聽,還要善於聽。例如民生改善的投入,就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難,什麼問題突出,就突出解決什麼問題。那個村吃水最難,或者那個村的水利基礎條件最好,就先搞那個村的人畜吃水工程。那個村子群眾出行最不方便,那個村群眾修路的積極性最高,就先扶持那個村修路。只有把准了廣大群眾的脈,我們的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將靜態基礎與動態變化相結合,定式經驗與創新思路相結合,歷史狀況與發展形勢相結合,繪制的工作藍圖才能思路清、方向正、效果好。我們的發展思路才能不偏主線,發展過程不失良機,發展成績不會落後,才能更科學的謀劃鄉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