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資金投入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資金投入

發布時間: 2021-03-15 17:31:12

旅遊資源開發的問題

相關的提示!希望有幫助

旅遊資源的開發,資金來源不穩定。旅遊資源的發展建設本身就具有建設周期長,資金消耗大的特點。而目前雲南省旅遊開發的資金基本上由政府劃撥,盡管政府也建立了發展旅遊業的基金,分年度劃撥,但仍是杯水車薪。因此,有些好的旅遊項目因資金問題而擱淺,其開發速度遠不能與迅速增長的遊客需求相適應。另外,由於資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礎設施欠帳太多,制約著雲南旅遊業的發展。許多景觀資源,由於地處邊遠地區,交通設施落後,可進入性差,導致這些頗有價值的景觀鮮為人知。
5、環境管理差
許多景區,由於環境管理差,直接有損於雲南旅遊形象。雖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抓環境衛生,但成效不大。臟、亂、差損害了高質量的旅遊資源所帶給旅客的美的感受,甚至引起遊客本身的反感,造成遊客滯留時間較短,極少有回頭率,在遊客中口碑不好的現象。
6、宣傳力度不夠
雲南諸多的名勝風景旅遊區,由於宣傳力度不夠,多年來一直鮮為人知,造成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整整比其它旅遊發達地晚發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泰國每年要拿出旅遊業收入的30%在全世界對其旅遊進行宣傳,美國則更多,而雲南每年的旅遊宣傳資金不到旅遊收入的5%。
此外,諸如資源開發規劃人才匱乏,地方政府對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政策的認識不足、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約雲南旅遊資源開發與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Ⅱ 旅遊資源開發的效益有哪些

經濟:對於旅來游目的地自來說,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會給當地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從直接的門票收入到間接的交通餐飲住宿,及相關的紀念品,日常消費等,這畢竟會給旅遊目的地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使當地的經濟收入、就業形勢等都得到改善。對旅遊客源地來說,可以促進旅遊的發展,交通運輸發展,資本流通等。另外對於雙方,更深遠些的效益就會涉及到城市形象、人們素質問題,更高一層還可以改善地區產業結構。
歷史:旅遊活動實際上能夠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流。旅遊資源的開發,如果是偏重於歷史文化的資源開發,那麼當然是會對該文化的發揚繼承有很大的作用,讓人們對旅遊目的地的了解更加具有歷史內涵和文化層次。最重要的一點是,合理科學的開發可以更好的保護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不被破壞。
政治:樹立地方友好形象,能吸引其他地方的目光加大與其他地方的交流與合作,旅遊資源的開發程度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既能體現其友好道德,還能體現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以及輔助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

Ⅲ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解決方案

近十年來,政府確立了以旅遊業為郴州支柱產業的發展思路。政府憑借自身優勢做了大量景版區資源推介、旅遊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郴州的景區資源知名度、美譽度得到很大提高,郴州的旅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很大的完善和提高,在郴州旅遊的外地遊客和本地遊客數量激增,旅遊收入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旅遊產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以政府行為為主經營發展郴州旅遊業的模式在郴州旅遊業發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優勢是十分明顯的,成果也是巨大的。但同時,浪費也是巨大的。一是體現在對公共資源調度和利用的無度(無節制性)上,二是體現在不能很好地整合旅遊產業鏈各個環節資源所造成的浪費上。

Ⅳ 關於旅遊開發與經濟建設

參考以下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一、旅遊經濟的超前發展戰略

世界旅遊經濟實踐表明,各國在旅遊發展方式上,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超前型發展戰略;另一種是滯後型發展戰略。超前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超越了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階段,通過率先發展旅遊業來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滯後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發展滯後於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的水平,即在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基礎設施已形成較強體系後,自行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

超前型和滯後型發展戰略,是不同經濟條件下的世界各國在旅遊發展道路上的兩種選擇,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與此同時,兩種發展戰略的運行環境和經濟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超前型發展戰略的適應條件是:旅遊的自然和環境條件較好,旅遊資源擁有量大且旅遊產品吸引力強。適應范圍主要是:經濟基礎較好的沿海地區和旅遊資源豐厚且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由於超前型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該戰略追求的不是本行業內在的經濟效益而是旅遊經濟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對旅遊業的高強度投入,全面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的興衰,已經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國民經濟全行業發展的問題。旅遊業的作用不僅是獲取外匯和回籠貨幣,而且已成為經濟騰飛的突破口。我們常說的「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就是這種戰略下旅遊業功能的形象化說明。

我國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從產業運行環境來看,這種產業是建立在較弱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要使旅遊業在短期內形成較強的產業體系,就要加大對旅遊業的資金投入。因此,從短期效益分析,產業的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在這種情況下,旅遊業本身所具有的「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經濟特性難以充分體現。如果僅從旅遊產業自身效益分析,在國民經濟基礎較弱的條件下,旅遊產業的投入,似乎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從旅遊產業的宏觀功能去分析,以下三點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從1978年以後,我國逐漸改變對外封閉的政策,打開國門,向全世界開放。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必須尋找一個開放的「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一個具有特殊優勢的外向型國際性產業,它的運行依賴於世界范圍的客源不斷的注入,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廣泛地吸引世界各國的旅遊者,向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通過旅遊這個對外窗口,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以及投資的各種有利環境,有利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

其次,旅遊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旅遊產業體系的形成,涉及眾多的相關產業,對旅遊業高強度的資金投入,可以帶動一定區域范圍內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尤其對那些擁有較豐富旅遊資源的地區,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更為顯著。

最後,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歷史時期里,需要藉助國外的先進技術與設備,從國外引進技術與設備,就必須建立一大批創匯能力大、見效快的產業,以滿足技術與設備引進對外匯資金的需要。與其它產業相比較,作為外向型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在獲取外匯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外匯流入,對於急需外匯,又缺乏強有力創匯產業的國家,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

綜上所述,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使得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必須採取超前型發展戰略,按照這種發展戰略,在評價中國旅遊產業運行質量時,不能就其產業內在效益去評價,而應從旅遊產業外部效益,特別是從波及與連帶效益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旅遊業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二、旅遊經濟的推進式發展戰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遊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的常規發展模式;一種是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的非常規發展模式。所謂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發展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內旅遊,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國旅遊,然後再發展國際接待旅遊的模式。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延伸發展模式的引入是內聚式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一些國家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變。在緊張工作和生活環境壓抑下,人們需要暫時擺脫枯燥的城市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調整和體力上的恢復,於是旅遊消費就成為這些國家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遊活動僅限於國內地域范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和旅遊需求力度的增強,國內地域已不能適應旅遊活動發展的需要,人們開始走出國門,去領略異國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發達國家以國內旅遊為主的旅遊結構,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旅遊需要。而且,伴隨著國際旅遊需求的增長,原先用於本國居民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也逐漸用於接待外國旅遊者,從而出現了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局面。

所謂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再發展國內旅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發展出國旅遊,最終形成以國內旅遊為主、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模式。這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通過國際接待旅遊的發展,來全面帶動以城市為主體范圍內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重心的國際旅遊體系。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的旅遊活動開始引入,成為這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消費條件決定,我國旅遊業發展只能採用推進發展戰略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使得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旅遊業發展以基礎和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為中心,由旅遊城市向其它地區推進,逐漸形成我國的旅遊業體系。因此,旅遊城市便構成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框架。不論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設施的建設,還是線路的設置、區域的劃分,都是以旅遊城市為依託的。二是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以現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由觀光型旅遊資源為主向混合型旅遊資源推進。因此,目前中國旅遊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較為豐富的地區所構成的。三是旅遊的組織方式,是以全程旅遊路線為主體,由路線型產品向板塊型產品推進,逐步形成路線型產品為基礎,主題型產品與特種型產品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四是旅遊設施的建設以高等級為主體,由高檔設施向中、低檔設施推進,最終形成以中檔旅遊設施為主體,高、中、低相結合的旅遊設施體系。

三、旅遊經濟跳躍式非均衡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的跳躍式非均衡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跳躍式發展,所謂跳躍式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歷史階段上的超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常規發展的歷程,這是在時間意義上的發展;另一層是非均衡發展,所謂非均衡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地區布局上的不均勻狀態,使旅遊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位與作用不同,這是在空間意義上的發展。

從時間發展意義上而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國情特點,選擇跳躍式發展戰略,有可能較快地跨越單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階段,而進入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和接待國內旅遊者共同發展的階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國家,即大體用1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國內其它產業和發展中國家30~40年的發展路程,這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旅遊經濟基礎國情,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特徵。一方面由於人口眾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諸多指標在世界各國排序中處於較低水平,表現出不發達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並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旅遊所依託的相關部門已初具規模。旅遊業是天然的外向型產業,國家總體對外的實力水平至關重要,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支撐我國成為入境旅遊業的接待大國。二是中國旅遊業的客源市場廣闊豐富。目前中國遠離歐美等主要國外旅遊客源產出地,使入境旅遊規模受限和風險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擁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場:表現在擁有大量具有血統親緣的華裔客源;擁有以日本、東南亞等為代表的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客源市場;再加上國內發達地區自然產生和「示範效應」激發的國內旅遊者數量可觀。多層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場,將促使我國旅遊業實行跳躍式發展。

從空間意義上而言,國際上旅遊發達城市和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和地區,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甚至主體產業者不乏其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國、日本、獨聯體、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或旅遊接待大國,旅遊業都未成為支柱產業。在中國這樣現代交通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大的國度中,加上旅遊業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旅遊業很難成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從旅遊業在國家總體發展中所處地位的判斷,並不妨礙旅遊業在我國某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城市可以大有作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區,旅遊業完全可能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可以肯定,經過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旅遊業同樣可以成為主導產業或支持局部地區和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將對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Ⅳ 旅遊資源綜合評價與開發利用前景

8.3.1 旅遊資源綜合評價

(一)旅遊資源量與質的評價

湖南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不僅點多面廣,而且規模不同,形成不同地域的組合風格。其中以歷代名人為代表的人文景觀、綜合景觀主要分布在東部京廣線沿線地帶,湘西北以張家界為中心向東南扇面鋪開一片以自然景觀資源和民族民俗風情見優。縱觀全省,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及獨特的民俗風情相融交匯,各種類型和品位的旅遊資源遍布三湘四水。湖南省旅遊資源的特色集中體現為名人、名山,與之相交融匯的名城、名水、名樓、名文、名泉,民俗等也都各具特色。其特色由以下三個方面來表現:一是數量多,二是種類齊,三是品位高。

(二)旅遊資源區域優勢評價

湖南省旅遊資源分布見表8-2。

湘西北區:以自然型的山嶽景觀資源佔主導地位,景多質優,面積較廣,類型齊全,在省內佔有突出的地位。此外名勝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資源,多集中於縣城區內或少數民族集居的山寨。張家界武陵源在本區的地位極為重要,屬於骨幹資源和核心。進入新的世紀,張家界作為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重點,成為帶動全省旅遊業快速發展的龍頭。

湘東北區:以長沙、岳陽為軸線的湘東北區以名勝古跡見長,以革命紀念地顯優。自然景觀主要是洞庭湖水域景觀,充分顯示出以古城長沙為核心,北達岳陽洞庭湖,形成以京廣鐵路線為軸線,聯系東西南北。

湘中地區:以湘潭、婁底為中心的旅遊資源區。區內以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韶山為軸心點,東向湘潭,西向湘中重鎮婁底輻射,旅遊資源結構是以歷史名人、革命領袖故居為主體的人文景觀,同時兼有以洞穴、名水和名山的自然景觀資源,充分顯示出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特徵。

湘東地區:以南嶽衡山、炎帝陵為重點的旅遊資源區。旅遊資源結構屬宗教朝聖、尋根祭祖為主題內容的人文景觀。南嶽衡山為中國五嶽之獨秀,是國內乃至東南亞的佛教聖地,已列入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此外,山嶽型及森林植被型的自然景觀資源也很有特色,如桃源洞國家森林公園。

湘西南地區:以我省西域重鎮懷化和邵陽為重點的旅遊資源區,邵陽地區以崀山「丹霞」地貌自然風光為特色,而懷化地區則以湘西南少數民族居住區的民族民俗風情見長,即侗族風情芙蓉樓與黔州古城為重要內容。旅遊資源結構屬於自然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綜合型景觀。

湘南地區:以郴州、永州為中心的旅遊資源區。本區是以自然型山嶽景觀見長,以山景、溶洞、摩崖石刻、名勝古跡的資源結構為特色。區內名山有九嶷山、陽明山、莽山等,溶洞則以萬華岩而著名。

8.3.2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前景

湖南省旅遊資源相當豐富,而且有特色。現今開發利用較高的地區多集中在「一線一源」地區,也就是湘西北區和湘東北區、湘中區、湘南區,即指沿京廣鐵路線上的長沙、岳陽、韶山、南嶽衡山、衡陽、郴州等城市的名勝古跡和以武陵源為中心的自然風景區。另外通過遙感技術手段,還可以發現或預測有些地區的旅遊資源仍處於潛在或半潛在的狀態(圖8-1)。所以,隨著我省經濟建設迅猛發展,各項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運輸日益完善,規劃更加合理,設計更加科學,加上人民對兩個文明的需求及層次要求越來越高,必將大大促進我省旅遊業的發展。

(一)湖南省旅遊業發展的總體布局

一個旅遊龍頭:以張家界武陵源作為全省旅遊業發展的重點,進行重點規劃、重點投入、重點推銷、重點管理,使其成為帶動全省旅遊業快速發展的龍頭。

四條精品線路:以長沙為中心的四條精品游覽線,即

(1)長沙—張家界—猛洞河山水風情游;

(2)長沙—屈子祠—岳陽楚湘文化游;

(3)長沙—韶山—花明樓名城名人故里游;

(4)長沙—南嶽、炎帝陵—郴州宗教文化、祭祖與湘南風光游。

五大特色區域:根據我省各地旅遊資源特色,綜合考慮行政區劃、交通、客源、旅遊線路等因素,從而劃分五個各具特色的旅遊區域,即

(1)湘中名城名人、溫泉休閑旅遊區域;

(2)湘西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旅遊區域;

(3)湘北水鄉名樓、龍舟文化旅遊區域;

(4)湘東南宗教祭祖、游湖狩獵旅遊區域;

(5)湘西南丹霞景觀、南國草原旅遊區域。

(二)湖南省旅遊交通網路建設

旅遊交通是旅遊資源及旅遊客流形成的紐帶和媒體。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湖南省旅遊交通發展很快,成績顯著。在下一個十年,全省各級政府將對旅遊交通及基礎設施繼續加大投入,使交通布局更合理,更方便暢捷,配套設施更完善,從而進一步促進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區

旅遊業是新興的朝陽產業,它具有開放度高,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綜合效益好等顯著特點。由於我省旅遊資源豐富,在資源特色、市場、區位和交通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使旅遊資源優勢很快轉變為強勁的經濟優勢,並使我省大力發展旅遊業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和條件。根據旅遊資源的自身價值、區位條件、經濟地理狀況、可進入性以及未來十年的開發潛力、現今的開發利用現狀,我們劃分出三個等級、12個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區,其中A級有4個,即張家界地區、岳陽地區、長株潭三市和南嶽衡山地區;B級有5個,即湘西自治州地域、常德益陽地域、懷化地域、永州地域、郴州地域;C級有3個,即城步—通道—新寧一帶;婁底—邵陽一線和慈利—石門—津市一地等。

Ⅵ 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第一,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稅收
第二,促進周邊配套服務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維護地方穩定
第三,旅遊業是綠色經濟,大力發展有利於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四,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

Ⅶ 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關系

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某種破壞。旅遊資源開發需要回對資源地進行的適度建設答是以局部范圍的破壞為前提的。可以說,沒有破壞也就沒有開發,破壞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由於旅遊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普遍存在粗放型開發模式,使得積極的開發也會帶來破壞。紅原大草原的標志性景點月亮灣就是一個例子。因為資金投入和技術限制,月亮灣觀景台的植被、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那種盲目的、掠奪式的開發造成旅遊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失衡更是對旅遊資源的嚴重破壞

Ⅷ 試分析旅遊資源開發的必要性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著急

n建設規劃指導思想 立足於旅遊循環經濟開發,充分挖掘旅遊消費要素,形成獨具特色的農、商、旅、文現代生態經濟綜合體。n建設規劃原則1.個性特色原則: 通過動漫等誇張手法,塑造獨具特色的景觀效果、環境特徵和產品創意,打造中國獨一無二的、可以媲美迪斯尼樂園的旅遊度假目的地。2.效益優先原則: 在項目業態規劃、資源利用、產品定位、客戶拓展等方面都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經濟效益,兼顧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3.可行性原則: 必須技術可行,資金投入合理,適應市場需求,經濟效益顯著,能吸引廣大投資商。4.以人為本原則: 在旅遊環境及產品設計上,中充分考慮遊客的顯性的和隱性需求;在項目衍生產業布局、功能配套方面,考慮當地村民收益。5.有序開發原則: 採取突出重點、分期開發、形成規模、完善配套。6.綜合開發原則: 「打名牌、抓重點、搞特色、做產業、創效益。農業、商業、旅遊、文化多產業聯動。7.政策指導原則:吃透國家相關政策,配合地方發展規劃,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及地方政府支持。

確定分期建設的依據
按效益優先原則、可行性原則、有序開發原則要求,根據項目區域資源等級與產品轉化的難易程度、區位條件與開發基礎、市場感召力與商業價值、資金合理利用等因素,確定其開發建設的先後順序。

Ⅸ 旅遊資源該如何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的價值通常從美學觀賞性、歷史文化性、科學性和奇特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美學觀賞性是指旅遊資源能提供給旅遊者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是吸引力較大的旅遊資源都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性,如桂林山水、張家界的山石、敦煌莫高窟、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歷史文化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旅遊資源是否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相關,其遺留文物古跡的數量和質量;二是指旅遊資源是否具有或體現著某種文化特徵,是否與某種文化活動有密切關系,或者是否與文學藝術作品、神話傳說直接相關。科學性是指旅遊資源的某些特性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教學科研方面具有什麼樣的地位,能為科學工作者和探索者提供什麼樣的條件和幫助。奇特性即旅遊資源的特色、個性,也就是「與眾不同」「唯我獨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徵。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運用適當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旅遊資源進行宣傳、包裝和挖掘利用,使之納入旅遊業范疇,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建立各種各樣的景區景點,如風景區、文博院、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等。

Ⅹ 辯題求解:城市發展旅遊業主要應靠政府投入,反方是主要靠民資投入

1.投入:投入的另一個名稱叫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ction)。投入或生產要素指企業用於生產過程的商品或勞務。他們可以被劃分成三大基本范疇:土地、勞動和資本。
政策:以權威形式標准化地規定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應該達到的奮斗目標、遵循的行動原則、完成的明確任務、實行的工作方式、採取的一般步驟和具體措施。

2.辯題分析:a.由投入的定義可知,其中包括了土地、勞動以及資本。而政府投入則是以資金為主,政策作為一種先行一種原則,是保證資金的正確利用以及保證發展過程中的順利進行。自然政策也是包含在投入中的。而管理則是在執行過程中,由政府負責監察、管理。
政府投入有幾大好處:1.資金充沛;2.政策保障;3.宣傳幅度大以及覆蓋面廣;4.旅遊業發展的規范化、全面化
弊端:1.監管不當容易造成腐敗、資金浪費,造成納稅人的利益受損;2.政府的規劃不全面,希望與現實的差距過大,容易虎頭蛇尾;3.為了發展旅遊,大肆興建土木,追求面子工程,從而導致人民利益受損等
b.民資投入的好處:1.節省資金,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2.規劃細致,因為是民資,所以是以賺錢為目的,自然推出的旅遊景點也是吸引力大的;3.市場經濟下,民資更有競爭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
弊端:1.資金有限,無法全面地對旅遊資源進行開發;2.民資以賺錢為目的,自然旅遊景點的價格會變得高昂,遊客負擔不起;3.以利益為最大目標,盲目開發景點,造成環境損害;4.無法進行全面的宣傳

因為這可以算是一個比較性辯題,主要就是說明兩者之間的利弊,正方自然應該說的是主要靠政府投入,承認民資的重要性,但民資應當是輔助功能。在政府涉及不到的方面由民資來補充、完善。
而正方的判斷標准應該是哪一個更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更能維護旅行者、景點、城市市民之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