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旅遊標志的由來,簡潔一點
中國旅遊標志來自馬超龍雀(東漢銅奔馬),是一件國家級文物(青銅器回)。東漢銅奔馬在答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相關介紹:
馬超龍雀,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1)中國旅遊的起源與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這是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被雅稱為「中國旅遊標志之都」東漢銅奔馬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胡楊《傳世國寶全檔案》:「這件鑄造於兩千年前的青銅駿馬,造型生動,比例准確,四肢所呈現出的動勢完全符合馬的動作習性,令中外許多考古學家與藝術家嘆為觀止。
㈡ 旅遊的起源是什麼
起源 最早的旅遊 旅遊的先驅是商人,最早旅遊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內 在旅行作為一種社容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遊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記。
㈢ 中國旅遊日的由來
「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這是《徐霞客游記》開篇第一句。從此他開始了長達28年的紀游歷程。「癸丑」是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這年陰歷「三月晦」是公歷5月19日。就是在「俱有喜態」的「5·19」這一天,由家鄉江蘇江陰出發的徐霞客,從浙江寧海開始28年征程,直到雲南麗江終止。寫出《徐霞客游記》這樣的「千古奇書」。
其實,設立「中國旅遊日」工作從2009年12月4日就已正式啟動以來,經歷了徵集方案、組織論證和提請審議3個階段。2011年4月10日,國務院以國函〔2011〕42號文正式批復,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2011年「中國旅遊日」的活動主題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祝善忠表示,將5月19日《徐霞客游記》的開篇日確定為「中國旅遊日」,在文化內涵上與旅遊聯系密切。徐霞客是我國明代偉大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游記》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夏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在國內外具有深遠影響。
徐霞客對人類文化的貢獻,在於以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文字,將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山川大地予以逼真的描畫;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的自我意識等方面,完成了開拓性的全方位生態探討與審美觀照。把「5·19」定為「中國旅遊日」正是為了紀念徐霞客以及他所代表的文化內涵。
㈣ 1、請簡述我國城市的起源及發展歷程,並列出不同時期典型旅遊城市及其特點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位於長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距今約5500年。考古專家認為,凌家灘在遠古時期是一座繁華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並具備了初級的城市規劃水平。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黃河流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據傳夏的第一個統治者禹,在嵩山之陽修築城池,建立了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作為都城。夏王朝實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漸具備了影響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紛紛築牆圍城,由此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建立了很多作為統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設高潮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史料記載當時已經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圍從黃河兩岸向南向北擴展。現在長江流域許多著名城市,如蘇州(吳)、成都(蜀)等,就是誕生在這一時期的。《史記》記載,當時的齊國國都臨淄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該城由大、小兩城相套構成。大城為不規則的方形,城圍約12公里;小城是宮殿區,位於大城的西南角,呈長方形,南北、東西長各約1.8公里和1.23公里。有7萬多戶居民,人口約在20萬人以上。
學術界一般把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過程劃分為5個時期,即: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宋、元時期,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
(1)秦、漢時期秦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各行政中心都發展成規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國范圍內從上到下的統治中心——城市系統。秦始皇強化中央集權,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廣修道路,溝通各地陸路交通,這些措施對城市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秦朝鼎盛時期約有800到900個城市。首都咸陽的人口規模達80萬之眾,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城市的空間分布重心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推進,拓展了沿運河、長江兩條城市的發展軸線。東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漢族大量南遷與漢族政權南移,促進了南方的經濟發展。梁武帝時(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萬余戶,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總人口逾百萬,是我國都城發展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時期隋唐兩代是中國城市迅速發展的時期。隋統一中國後,開辟運河貫通南北,密切南北兩大區域的經濟聯系,為城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大運河沿岸,因南北航運而使一批運河沿岸城市興起,淮安、揚州、蘇州、杭州在當時並稱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時期該時期城市規模有了進一步的擴大,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達40多座。中國目前的歷史名城大多都是在這一時期奠定的。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到北宋時期出現大的轉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區,即住宅區和商業區嚴格區分。北宋時,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開封)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汴梁位於黃河與大運河的交匯點。
(5)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頂峰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過渡的時期。明代全國共有大中城市100多個,小城鎮有2000多個。特別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大規模地建設了北京城。成為中外歷史上的經典的城建之作。明、清兩代出現一批專業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業為主的景德鎮,在明時人口已達10萬,清初已擴大到方圓10餘里。清代畫家徐揚的《盛世滋生圖》所描繪的就是乾隆時期蘇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華盛況。
㈤ 簡述中國近代旅遊誕生的過程
這就須用發展的觀點來認識旅行這一觀念。因為現代社會中的旅遊不同於古代文人的遊山玩水或徐霞客式的
旅行風采
旅行風采 (24張)
旅行和科學考察。它是人類社會中一種不斷發展的生活方式。關於這一點,國外一些學者也有同類的敘述。如英國伊什圖里金(Estoril)就指出過旅遊的性質在逐漸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
娛樂旅行概念發生了變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有社會中的富裕的、有閑空的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出國旅行,滿足於欣賞外國風景、藝術作品。如今這種概念已完全改變。因為出國旅遊者多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對旅遊想法很不相同,所好和欲求更加五花八門,在有限的假期內盡量包攬這一切。
現代旅遊是閑暇追享的「民主化」
如冬季旅遊,過去是少數富人強占的運動;騎馬、劃艇、射擊,是非大眾化運動。但是嗜好和閑暇的「商業化」已使這種活動能為一般人所享用。大量的人到國外去參加更為令人激動和更富有外國情調的活動,如登山、滑冰、水下游泳和馬車旅行等。
現代旅遊發展為「社會旅遊」
如英國度假營,既提供傳統的旅遊勝地具備的一切設施,又不斷開辟和發展新的風景區域,組織大群遊人觀覽,建造特別設計的低消費接待設施,並經常就地提供娛樂和其它服務。社會旅遊可以把大量旅遊者引入偏遠和相對不發達地區。伊什圖里金講的這些性質方面的變化,表明旅遊的概念是變化的、發展的,旅遊這種特殊生活方式是發展中的生活方式,不論規模、范圍、內容和性質都起了變化。
境外游
隨著旅遊業的持續發展,境外游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遊方式。所謂境外游是指人們走出國門,去其他不同文化的國家、地區旅遊,領略不同的異域風情。目前中國遊客已經成為境外最大、最受歡迎的旅遊群體。
㈥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歷史由來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旅遊業得到了飛速發展,為了促進城市旅遊業的發展,內從而帶動整個容旅遊業的快速發展。1995年3月,國家旅遊局發出《關於開展創建和評選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的通知》。1996年4月,國家旅遊局在北京召開了部分城市旅遊工作座談會,拉開了全國創優工作的序幕。經過1997年的深入調研和積極籌備,1998年,國家旅遊局出台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檢查標准(試行)》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驗收辦法》。同年,經國務院、中央文明辦同意,國家旅遊局成立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指導委員會,為創優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2003年, 國家旅遊局頒布了修訂後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檢查標准》,為創優工作確立了科學依據。
「創優」工作主要有申報、創建、自檢、初審、驗收、批准命名六個步驟;「創優」的國家檢查標准有有20個大類,176個小項,總分1000分。
㈦ 中國旅遊發展史
一:遠古旅遊
1:旅遊的定義
旅遊 是指人們暫時離開其生活及工作的地方,到另一地方作短時間的逗留,並指他們逗留在目的地期間的活動。
2:神話傳說與中國旅遊的起源
第一章遠古旅遊
第一節旅遊的定義
第二節神話傳說與中國旅遊的起源
第三節中國早期的旅行旅遊活動
第二章春秋戰國旅遊
第一節春秋戰國時期的旅遊交通與旅遊設施
第二節春秋戰國時期的旅行旅遊活動
第三節先秦時期的旅遊觀
第三章秦漢旅遊
第一節秦漢時期的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第二節秦漢時期的旅行旅遊家
第三節秦漢旅行與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節游記的萌生
第五節秦漢時代的園林和秦漢時代形成的旅遊景觀
第四章魏晉南北朝旅遊
第一節旅遊思潮的留布與自然園林的興起
第二節士人旅遊與佛教旅行
第三節旅遊交通與旅遊設施
第四節形成於魏晉時期的旅遊景觀
第五節旅遊詩文與山水旅遊畫
第六節旅遊地理圖志的產生與發展
第五章隋唐旅遊
第一節發達的旅遊交通與旅館設施
第二節隋唐社會的旅遊習俗與旅行旅遊家
第三節唐代的旅遊詩文
第四節唐代園林建築、旅遊城市和唐代形成的旅遊景觀
第六章宋代旅遊
第一節進一步發展的宋代旅遊業
第二節宋代旅遊城市
第三節各種類型的旅行旅遊者
第四節宋代的旅遊文學與旅遊山水畫
第五節宋遼金夏時期形成的旅遊景觀
第七章元代旅遊
第一節歐亞大帝國的旅行交通與旅遊設施
第二節元代的國際旅行旅遊家
第三節元代的文人旅遊者與旅遊文學藝術
第四節元代旅行與中外文化交流
第八章明代旅遊
第一節明代的旅遊交通與旅館設施
第二節明代的旅遊旅行活動與中外文化交流
第三節明代旅遊詩文與旅遊理論
第四節明代形成的人文旅遊資源
第九章清代(前期)旅遊
第一節清代旅行交通與旅遊設施
第二節清代旅遊家與旅遊文學
第三節清代形成的旅遊景觀
第十章近代旅遊
第一節近代旅遊交通與旅館業
第二節中國第一家旅行社的創辦
第三節近代旅行家與近代記游文學
第四節近代旅行活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第五節近代旅遊新景觀的形成與旅遊風景區的開發
第六節近代旅行文獻
在1978年以後,隨著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迅猛發展的中國經濟為旅遊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高速公路、快速列車、大型飛機、氣墊飛翔船……使旅行速度大為提高,旅遊區域日益擴大,甚至使「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夢想成真。而現代交通的不斷改善,新旅遊區的相繼開發,旅行社網路的基本形成,新式賓館的廣泛建成,康樂設施的組部齊全,以及獨具特色的地方工藝品得到生產,風味小吃、傳統菜系得到重視,都為旅遊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於是,旅遊迅速成為一種普遍的、大眾化的休閑活動,病逝旅遊業成為了一個系統的、綜合性的社會事業。這一切,自然都是古代旅遊所遠遠不可比擬的。
目前,旅遊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第一大產業,在中國也已被正式確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全國已有24個省、市、自治區將旅遊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先導產業,乃至龍頭產業。可以預計,一個前所未有的旅遊業的大發展時期即將到來。也可以設想,如果寫出一部20世紀中國旅遊史的話,他將比以前幾千年的中國旅遊時要生動、豐富和恢弘得多。
㈧ 中國現代旅遊業起源於那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版理局,是國務院管理全權國國際、國內旅遊事業的職能部門。1993年,國務院決定國家旅遊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旅遊局開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名稱和印章,原名稱和印章停止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英文: Na
㈨ 旅遊的起源
最早的旅遊
旅遊的先驅是商人,最早旅遊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
在旅行作為一種社會行為,古代即以存在,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旅行活動的興起同樣居世界前列,中國早在公元前22世紀就有了。當時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數大禹了,他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覽了大好河山。之後,就是春秋戰國時的老子、孔子二人了。老子傳道,騎青牛西去。孔子講學周遊列國。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遠至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唐時玄奘取經到印度,明時鄭和七下西洋,遠至東非海岸,還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記。
中國古代「旅遊」概念
早在殷周之際,人們已經開始注意旅行的類別,殷人和周人慣用「旅」字,專指當時最活躍的一種旅行——商旅。《易經》中,專講行商客賈的一卦就稱為「旅」卦。「旅」字之所以用於商旅,一是「旅」本來就含有行走之意,二是「旅」常被古人假借為「廬」,與「廬」字相通的「旅」字便成了當時商業旅遊的專稱。
東周時期,旅行分類更加清楚,東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來的說法,以「旅」稱商旅,以「征」稱軍旅,以「歸」稱婚旅,以「巡」稱天子之旅,以「遷」稱遷徙之旅,特別是他們用「旅」字為中國旅遊史引進了現代「旅遊」的概念。
「游」的字義是浮行於水中。人能像魚一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泳之游之」(《詩經·邶風·谷風》),當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所以當時人們把那些隨心所欲,「優哉游哉」(《史記.孔子世家》:「優哉游哉,維以卒歲」)的旅行活動,如游獵、游覽、游學等概稱為「游」。「游」的提出,說明東周人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旅遊范疇,能夠把旅遊與商旅、聘旅級行役(禮節性外交和長途公差)等功利性的旅遊區別開來,標志著中國古代旅遊從此進入了自覺的認識階段。
有關「旅遊」一詞,最早見於六朝,齊梁時,沈約(公元441年-513年)《悲哉行》「旅遊媚年春,年春媚遊人」的詩句,用以專指個人意志支配的,以游覽、游樂為主的旅行,以此區別於其他種種功利性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