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廣西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廣西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03-16 11:43:18

1. 論述(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出台的重要意義。

我們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過程中,把廣西定位為「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這對於發揮我區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應有作用,為廣西實現跨越式發展做出了重大的理論貢獻。但是,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由設想變現實踐,因此,對廣西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的認識必須進一步深化和提升。
把廣西置於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尤其是置於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新的視角來認識和評估廣西的地位和作用,通過這樣來分析,廣西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地位就不僅僅是「西南地區的出海大通道」,而且是「溝通中國與東盟關系的最便捷國際大通道」或「中國—東盟合作的經濟走廊」。就東盟地區而言,目前廣西面臨兩個大市場:一個是擁有11個國家、4.2億人口的東南亞市場;另一個是擁有31個國家、17.6億人口的南亞和中東市場(其中,南亞共有7個國家、15億人口;中東有23個國家、2.6億人口)。因此,加快開辟西南國際大通道,為廣西迅速佔領這兩大市場,實現中國「走出去」的國際大戰略,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加快西南國際大通道的建設,有利於廣西成為中國西南部乃至東南亞市場最大的國貨集散地和技術引進地,真正發揮出中國西部橋頭堡的作用。
廣西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有利條件和特點:
1.廣西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橋頭堡」。廣西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地帶,依託國內廣闊腹地,面向東盟各國市場,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具有雙向溝通中國與東盟的區位優勢。到2003年底,廣西已建成了1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有10條公路與越南相通。友誼關距河內180公里,鐵路直達沿海港口,並與泛亞鐵路相連接,南寧至河內鐵路運距僅有418公里。沿海港口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20個,正在建設吞吐能力為1億噸的現代化大型組合港。廣西現有民用機場5個,共有國內外航線100多條,與香港、河內、曼谷等城市實現了直航,另有多條計劃增加的從南寧至東盟國家的航線正在洽談之中。
2.廣西是中國與東盟交往的重要門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外開放領域已從單純的吸引外資,轉為「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時並舉。中國到東南亞去經商、投資、旅遊者日益增加,尤其是華南、華東等地的企業及經營人員要到中南半島的國家去,最方便的就是經過廣西到越南,再往西進入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等地。
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市場容量不斷擴大。世界許多國家都在謀求拓展中國市場,希望從中國的發展中獲得機會,乘上中國快速發展的列車,帶動本國的經濟增長。特別是中南半島國家,他們與中國緊密相鄰,耳聞目睹中國的開放和發展,並已從中受益。這些國家的企業和經營人員要了解和進入中國,不少人是通過廣西的邊境口岸跟中國打交道進入中國的。
中國與東南亞的合作關系在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合作進一步密切,他們將更多地通過陸路進入中國。越南到廣西地勢低平,公路和鐵路沿線經濟發達,中南半島尤其是越南的企業和經營人員主要是從憑祥—諒山和東興———芒街口岸進入中國,路途短,時間省,成本低,到了廣西之後很快就可以到達中國發達的華南、華東地區。
3.廣西是中國與東南亞經濟交流的重要通道和物流中心
廣西地處中國南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後,廣西將由邊陲和交通末梢變為與國內外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樞紐。中國大陸與中南半島各國的陸上交往和西南地區與國外的海上交往在廣西交匯,尤其是經濟發達的華南、華東及臨近的西南與中南半島國家的人員和貨物可以經由廣西進出;西南的貨物出口及外國的貨物要進入西南地區,通過廣西最為便利。廣西具有擔當起中國與東盟之間海陸空交通樞紐的潛力和基礎,成為溝通國內兩大市場最重要和最便捷的海陸通道。
隨著中國與東南亞之間交通網路的完善和對接,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經由廣西集散的商品和人員將會更多。人員和貨物運輸量最大的還是華南、華東和西南地區,他們的工業消費品、設備、器材主要是經廣西進入中南半島各國。同時,東南亞尤其是中南半島各國大量的商品,其中很多是農產品、礦產品、原材料,如大米、橡膠、棕櫚油等將主要從廣西的港口和陸上通道進入中國。東西交流,北南連接,廣西將成為溝通華南與西南、中國與東南亞的物流中心。
4.廣西在中國—東盟經濟建設中握有十分有利的三張牌。
一是融入泛珠江三角經濟圈後,廣西手中握有CAFTA和CEPA這兩張牌。這一個比喻不一定完全恰當,但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WTO以及CEPA框架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在建立中,在這一多重而復雜的體系中,「泛珠三角」及其大西南周邊地區都將是「黃金通道」和戰略投資的樞紐地區之一。藉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進軍東盟大市場,廣東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東南亞各國遍布華僑,多以粵籍為主,並在當地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另外,廣東地處東亞板塊與東南亞板塊的結合位置,是兩板塊之間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必經之地。最重要的是,廣東作為世界上主要的工業製造中心之一,與東盟在製造業和技術結構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互補因素,這是同為東盟之鄰的廣西和雲南所不具備的。
很顯然,廣西一旦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手裡便都能握上CAFTA和CEPA這兩張牌。
同時,廣西手裡還握著第三張牌,這就是國家實施西部開發戰略,作為「10+2」一員,廣西屬於中國的西部地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及國家計委公布的《西部開發重點專項規劃》中,都明確了南貴昆經濟區是西部開發的3個重點區域之一。
南貴昆經濟區是面向東南亞、南亞和亞太地區開放的重要經濟區域,具有沿邊、沿海又沿江的區位優勢。廣西承擔著包括這一區間的出海通道任務。這一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礦產、生物、旅遊、水資源等既是其自身物質基礎,又是全國長遠發展的保障力量。經濟區內各方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初步形成以資源型產業為主體的優勢產業體系,如冶金、煙草、化工、機械、食品等,經濟差異性相對較小,有利於形成總體比較優勢。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不僅要實現貿易的自由化,更要實現投資和服務的自由化,產業基礎和資金的限制使得西南地區不可能獨自完成這一使命。有專家指出:自由貿易區是中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而非西南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南沿省區與西南省區之間加強合作,在構建「10+2」的過程中成為必然。
在我國宏觀經濟的大棋盤中,目前已經形成了沿海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和沿亞歐大陸橋經濟帶3大經濟走廊,從發展態勢來看,粵港為龍頭的珠三角需要廣西等西南省區手裡握著的第三張牌,這就不僅僅是廣西等西南地區主動融入珠三角,也有一個粵港主動涵蓋華南和西南的戰略要求。當港澳粵和滇黔桂融為一體,泛珠三角經濟圈將勢不可擋地成為我國又一個增長最快的經濟主軸。
待發展的特點:
1.大通道仍不暢道。主要表現在:南寧、北海機場通不了特大型飛機,通往國外的航班太少;港口通不了20萬噸的大輪船;與越南和鄰省不通高速公路,特別是與最繁忙的廣州不通高速公路;地方鐵路收費過高。
2.投資軟環境亟待改善。
3.對廣西的經濟定位有待重新認識。
過去一廂情願地提出作為西南出海大通道,但西南的貨物大部分沒有通過廣西進出,而且我們這個定位也忽略了一個最大的貿易夥伴,這就是最有經濟擴張能力,也是最富有的珠江三角洲。我們應該及時調整思路,盡快接受泛珠三角的工業、服務業的幅射。
4.在發展與東盟各國貿易的時候,應考慮廣西農民的利益,給廣西果農適當的扶持和補償。廣西的農產品特別是北回歸線以南的水果產業結構與東盟類似,但後者的氣候條件更佳,更有競爭優勢。據統計,2002年中國從東盟進口的龍眼、荔枝在廣西市場上的份額分別為40%和28%,導致本地產同類水果價格每公斤下降0.5元左右,全自治區因此損失2.2億元,果農人均損失31.9元。預計關稅降到零後,廣西的五大熱帶水果銷售將損失6.3億元,果農人均損失85.8元。
因此,我們應採取措施扶持廣西的農民,使他們能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盡量減少損失,爭取贏利。
對策與措施
1.加快軟、硬環境的建設,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是抓好基礎設施的建設,解決中下游交通不暢的現象,其中包括:1、南寧、北海機場的擴建,爭取能停特大型飛機,增加溝通相鄰各國的航線;2、加速防城、北海、欽州港口的建設,爭取能進20萬噸以上的大輪船;3、連通廣東、湖南、雲南、貴州和越南的高速公路,建立暢通的公路鐵路交通網。
2.抓好軟環境的建設。切實解決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對待外商的態度問題、辦事程序問題,嚴格按國際商務慣例辦事,把外商的投訴減少到最低程度,以增強外商投資廣西的信心。
3.積極融入泛珠三角的經濟合作,激活和拉動廣西的工業經濟。
泛珠三角隨著經濟合作的緊密,激活了它的強烈的外擴沖動,它們需要尋找新資源、新市場、需要擴展腹地,從泛珠三角產業成長的特性來看,其龐大的外向型加工業為了保持外銷產品的競爭力,需要有大量的原材料、人力資源和能源,廣西正好可以供給這些經濟資源,尤其是礦產、人力和電力資源,廣西應充分利用泛珠三角雄厚的資本、強大的融資能力,大力發展廣西的加工業和外向型工業經濟,特別是高新技術工業,提高廣西工業產品的貿易競爭力,達到以工富桂的目的。
4.切實抓好服務業的發展,把廣西建成東盟與長三角,東盟與泛珠三角,東盟與京津三角廣泛聯系的最大的貨物中轉站和貿易港。
從各城市的發展歷程來看,服務業的發展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香港的快速發展,就充分藉助了服務業之力。去年,香港的服務業已佔其GDP的80%,它具有強大的輻射和拉動動能。目前,從香港至深圳到廣州,由外到內已組成一條服務城市增長鏈,其強大的拉力,足以帶動整個中國南部的經濟增長。廣西應採取措施,使香港、廣東的市場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快速向廣西延伸,把廣西建成東盟與泛珠三角和中國內地最大的貨物中轉站和貿易港,使東盟的產品能暢通無阻地銷往內地和泛珠三角,也使內地和泛珠三角的產品能流暢地銷往東盟,同時促進這幾方的資金流轉和投資,使廣西在東盟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輻射中崛起,取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 廣西高鐵的開通,會給廣西的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一是使廣西的區位優勢、地緣優勢進一步凸現。廣西東連珠三角,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沿邊、沿海、沿江,擁有1020公里的陸地疆界和1595公里的海岸線,是整個西部唯一擁有出海口的省區,是我國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結合部,是連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橋頭堡,居於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疊加位置,區位優勢、地緣優勢十分突出。高速鐵路的開通運營,廣西潛在的區位優勢將轉變為現實的競爭優勢,將有助於打造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升級版」。
二是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廣西欠發達地區的脫貧致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了「城鄉一體化發展」,並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必須健全體制機制,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高速鐵路對於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優勢明顯。高鐵開通後,廣西高速鐵路通道變寬變快,廣西將形成「12310」高鐵經濟圈:即以南寧為中心,1小時到達南寧周邊城市,2小時通達廣西全區各區市,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10小時左右通達國內主要中心城市,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同城效應顯現,將極大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2012年相關數據顯示,廣西有國家級貧困縣28個,自治區級貧困縣21個,大部分在桂西、桂北集中連片分布,貧困人口總數達1012萬人。「八縱八橫」高鐵網的形成,將完全覆蓋集中連片分布的貧困地區。貧困落後地區一旦被鐵路網路覆蓋,其與外部的經濟聯系將會更加緊密,從而加速其融入國民經濟整體發展的步伐,對於吸引外來投資,拉動當地產業發展,促進鐵路沿線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助推農民增加收入等都具有顯著的效應。
三是推動廣西工業產業升級跨越,優化廣西產業結構,促進以現代工業為主導的廣西現代產業體系的構建。高鐵一個長編組列車可以運送1000多人,運輸牽引貨物列車的重量動輒以千噸計,運送的貨物幾乎不受任何性能限制,不受氣候、季節的制約和影響,不分白天黑夜都能有效運行。從整個廣西來看,高鐵的運量優勢,所產生的巨大「人氣」和「匯聚效應」,將促進高鐵沿線新城區、新工業區不斷涌現,改變著廣西的「經濟版圖」。
四是支撐旅遊強桂戰略做強做大。高鐵對廣西旅遊業是個發展機遇,有利於推動廣西旅遊業大跨步發展。2014年廣西提出「加快發展以旅遊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構建以桂林為龍頭的旅遊發展帶為骨架,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為核心,南寧、桂林、梧州、北海旅遊集散地為支撐的旅遊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啟動一批重點景區項目,建設一批旅遊品牌,全區旅遊總收入2500億元以上,增長25%。高鐵開通後,廣西與外地城市的空間距離縮小了,旅途所花費的時間大大減少,廣西旅遊的通達性、便捷性和吸引力將明顯提升。
五是直接和間接影響人們生活。高鐵發車密度大,實行公交化運營,旅客可隨到隨走。高鐵安全舒適,運行平穩,各類服務設施齊全,車廂寬敞整潔。高鐵節能環保,碳排量幾乎為零,平均雜訊僅為公路的1/2-1/3。購票方便,手機、網路、電話、代售點、自動售票機、售票窗口等都可購票。高鐵為廣西提供了最快捷簡便的出行方式,成為忙碌的廣西人出行的首選。

3. 旅遊產業在我國地區發展中的重要性

一、旅遊經濟的超前發展戰略

世界旅遊經濟實踐表明,各國在旅遊發展方式上,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超前型發展戰略;另一種是滯後型發展戰略。超前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超越了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階段,通過率先發展旅遊業來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滯後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發展滯後於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的水平,即在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基礎設施已形成較強體系後,自行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

超前型和滯後型發展戰略,是不同經濟條件下的世界各國在旅遊發展道路上的兩種選擇,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與此同時,兩種發展戰略的運行環境和經濟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超前型發展戰略的適應條件是:旅遊的自然和環境條件較好,旅遊資源擁有量大且旅遊產品吸引力強。適應范圍主要是:經濟基礎較好的沿海地區和旅遊資源豐厚且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由於超前型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該戰略追求的不是本行業內在的經濟效益而是旅遊經濟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對旅遊業的高強度投入,全面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的興衰,已經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國民經濟全行業發展的問題。旅遊業的作用不僅是獲取外匯和回籠貨幣,而且已成為經濟騰飛的突破口。我們常說的「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就是這種戰略下旅遊業功能的形象化說明。

我國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從產業運行環境來看,這種產業是建立在較弱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要使旅遊業在短期內形成較強的產業體系,就要加大對旅遊業的資金投入。因此,從短期效益分析,產業的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在這種情況下,旅遊業本身所具有的「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經濟特性難以充分體現。如果僅從旅遊產業自身效益分析,在國民經濟基礎較弱的條件下,旅遊產業的投入,似乎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從旅遊產業的宏觀功能去分析,以下三點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從1978年以後,我國逐漸改變對外封閉的政策,打開國門,向全世界開放。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必須尋找一個開放的「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一個具有特殊優勢的外向型國際性產業,它的運行依賴於世界范圍的客源不斷的注入,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廣泛地吸引世界各國的旅遊者,向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通過旅遊這個對外窗口,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以及投資的各種有利環境,有利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

其次,旅遊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旅遊產業體系的形成,涉及眾多的相關產業,對旅遊業高強度的資金投入,可以帶動一定區域范圍內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尤其對那些擁有較豐富旅遊資源的地區,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更為顯著。

最後,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歷史時期里,需要藉助國外的先進技術與設備,從國外引進技術與設備,就必須建立一大批創匯能力大、見效快的產業,以滿足技術與設備引進對外匯資金的需要。與其它產業相比較,作為外向型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在獲取外匯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外匯流入,對於急需外匯,又缺乏強有力創匯產業的國家,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

綜上所述,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使得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必須採取超前型發展戰略,按照這種發展戰略,在評價中國旅遊產業運行質量時,不能就其產業內在效益去評價,而應從旅遊產業外部效益,特別是從波及與連帶效益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旅遊業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二、旅遊經濟的推進式發展戰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遊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的常規發展模式;一種是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的非常規發展模式。所謂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發展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內旅遊,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國旅遊,然後再發展國際接待旅遊的模式。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延伸發展模式的引入是內聚式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一些國家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變。在緊張工作和生活環境壓抑下,人們需要暫時擺脫枯燥的城市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調整和體力上的恢復,於是旅遊消費就成為這些國家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遊活動僅限於國內地域范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和旅遊需求力度的增強,國內地域已不能適應旅遊活動發展的需要,人們開始走出國門,去領略異國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發達國家以國內旅遊為主的旅遊結構,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旅遊需要。而且,伴隨著國際旅遊需求的增長,原先用於本國居民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也逐漸用於接待外國旅遊者,從而出現了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局面。

所謂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再發展國內旅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發展出國旅遊,最終形成以國內旅遊為主、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模式。這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通過國際接待旅遊的發展,來全面帶動以城市為主體范圍內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重心的國際旅遊體系。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的旅遊活動開始引入,成為這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消費條件決定,我國旅遊業發展只能採用推進發展戰略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使得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旅遊業發展以基礎和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為中心,由旅遊城市向其它地區推進,逐漸形成我國的旅遊業體系。因此,旅遊城市便構成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框架。不論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設施的建設,還是線路的設置、區域的劃分,都是以旅遊城市為依託的。二是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以現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由觀光型旅遊資源為主向混合型旅遊資源推進。因此,目前中國旅遊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較為豐富的地區所構成的。三是旅遊的組織方式,是以全程旅遊路線為主體,由路線型產品向板塊型產品推進,逐步形成路線型產品為基礎,主題型產品與特種型產品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四是旅遊設施的建設以高等級為主體,由高檔設施向中、低檔設施推進,最終形成以中檔旅遊設施為主體,高、中、低相結合的旅遊設施體系。

三、旅遊經濟跳躍式非均衡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的跳躍式非均衡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跳躍式發展,所謂跳躍式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歷史階段上的超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常規發展的歷程,這是在時間意義上的發展;另一層是非均衡發展,所謂非均衡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地區布局上的不均勻狀態,使旅遊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位與作用不同,這是在空間意義上的發展。

從時間發展意義上而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國情特點,選擇跳躍式發展戰略,有可能較快地跨越單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階段,而進入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和接待國內旅遊者共同發展的階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國家,即大體用1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國內其它產業和發展中國家30~40年的發展路程,這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旅遊經濟基礎國情,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特徵。一方面由於人口眾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諸多指標在世界各國排序中處於較低水平,表現出不發達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並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旅遊所依託的相關部門已初具規模。旅遊業是天然的外向型產業,國家總體對外的實力水平至關重要,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支撐我國成為入境旅遊業的接待大國。二是中國旅遊業的客源市場廣闊豐富。目前中國遠離歐美等主要國外旅遊客源產出地,使入境旅遊規模受限和風險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擁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場:表現在擁有大量具有血統親緣的華裔客源;擁有以日本、東南亞等為代表的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客源市場;再加上國內發達地區自然產生和「示範效應」激發的國內旅遊者數量可觀。多層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場,將促使我國旅遊業實行跳躍式發展。

從空間意義上而言,國際上旅遊發達城市和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和地區,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甚至主體產業者不乏其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國、日本、獨聯體、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或旅遊接待大國,旅遊業都未成為支柱產業。在中國這樣現代交通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大的國度中,加上旅遊業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旅遊業很難成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從旅遊業在國家總體發展中所處地位的判斷,並不妨礙旅遊業在我國某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城市可以大有作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區,旅遊業完全可能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可以肯定,經過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旅遊業同樣可以成為主導產業或支持局部地區和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將對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4. 一帶一路對廣西的發展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一帶一路廣西的定位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

廣西將繼續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合作」的原則,不斷完善和優化利用外資的政策措施,深化改革創新:

一是加強先進製造業合作,特別是在電子信息、現代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葯、節能環保、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

二是開展金融、港口物流等領域合作,充分利用廣西正在打造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千萬標箱大港和建設區域國際航運中心的機會,開展金融創新和港口物流合作,構建港口城市合作網路。

三是攜手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和拓展「南寧渠道」的作用,共同開拓東盟市場,拓展全球業務,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四是參與產業園區開發建設。廣西已經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園區體系,並在積極打造跨境經濟合作區、沿邊開發開放實驗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

(4)廣西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是開放性、包容性區域合作倡議,而非排他性、封閉性的中國「小圈子」。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正是基於這種認知與願景,「一帶一路」以開放為導向,冀望通過加強交通、能源和網路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

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以此來解決經濟增長和平衡問題。

5. 廣西經濟發展的現狀

1.建國以來來廣西的經濟發展情況可自以說差異很大,參差不齊,建國以來南寧和梧州發展很快,接著柳鋼的到來,柳州迅猛發展,而桂林在80年代憑著旅遊事業發展勢頭也猛,如今最熱的莫過於北部灣了,特別是欽州,千萬噸石油的落戶和保稅港區的批復,使得他大有趕上柳州的勢頭。
2.南寧從03年開始就立志打造國際大都市,憑著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更是一飛從天,現在南寧以旅遊、工業、服務業等支柱產業發展很快.

6.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四)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由於大量本地居民從事旅遊業或相關行業,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遊業發展促進了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大量旅遊者的來訪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遊,開拓了眼界,豐富了地理、文史和風俗民情等知識,提高了對生活的要求。旅遊業的發展往往會帶來城市居民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遊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其發展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對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國民文明素質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6)廣西旅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7. 廣西發展旅遊業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1、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每年吸引海內外遊客無數!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專甲桂林!屬

2花山壁畫。

3、廣西德天幕布,全世界第二大,最美跨國瀑布!

4、出西南連接接東盟十國,南有北部灣旅遊經濟開發區,有著名的北海銀灘,全國唯一的獨特火山景觀島——潿洲島。

5、歷史古跡也有很多!包括近代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遺址,位於廣西桂平市金田鎮

6、廣西桂平西山風景區(全國AAAA級國家級風景區、全國南方最大峽谷——大藤峽峽穀穀、龍潭國家森林公園等

7、是全國少見的既有路上交通出國,又有遠海海港運輸的省份,具有極大的區位優勢!

8. 如何發展廣西旅遊業

旅遊業作為我國的一個新興的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他的地位是不容質疑的 ,我國現在正專處在屬旅遊業大力發展的階段 ,到2020年 ,我國預計將成為世界上第一目的地接待大國,而且我國的旅遊業發展前景樂觀
旅遊業的發展 ,將會帶動其他第三產業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經濟的發展 人民時候水平的提高
如果你也想在這方面發展 我認為不錯啊

9. 發展旅遊業對經濟有什麼意義

有以下幾點:
(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
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
(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
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10. 說一說,現代旅遊業對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有以下幾點:(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