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旅遊資源的特點有哪些 請舉例說明
旅遊資源的特點:
1、多種多樣。有自然形成的自然景觀比如國內的各種峽谷版、比如各種山脈山權峰,有歷史人文形成的比如各種古老建築。
2、不可轉移。某種獨特的旅遊景觀只能在這里有,世界的其他地方都沒有,所以才有遊客在全球范圍的旅遊。
3、季節性。大多數旅遊景點都有旺季、淡季,受季節的影響比較大。
『貳』 旅遊資源的特點
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獨特性、變異性和永續性等特點。
1、多樣性表專現在,既有自然的,又屬有人文的;既有景觀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遺存的,又有現代興建的;既有實物性的,又有體察性的。
2、獨特性表現在,凡是旅遊資源,都是有與旅遊者通常的生活習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環境不同之處,這種差異越大,對旅遊者來說就越獨特,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3、變異性表現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4、永續性表現在,大多數旅遊資源具有無限重復利用和不斷再生的特點,如作為旅遊資源主體的觀光、度假、特種和專項旅遊資源本身是旅遊者帶不走的,旅遊者帶走的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感受。只要保護得當,大多數旅遊資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而某些旅遊資源還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豐富的再生。
『叄』 旅遊資源的特徵有哪些
旅遊資源的特性」重點講述了旅遊資源的多樣性、非凡性、可創造性和永續性。
「為什麼旅遊資源具有多樣性?」 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旅遊資源本身和旅遊者的需求兩方面考慮,即一方面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界千差萬別,千變萬化構成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則是旅遊者的需求日益廣泛多樣。
旅遊資源的非凡性特點對於其開發利用價值具有很大影響。由於外出旅遊花費較大,因此旅遊資源必須是同類事物或因素中吸引力非凡者。
永續性是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較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但旅遊資源的這種永續利用,是有條件限制的。例如,若不控制遊客人數,讓過多的人進入石灰岩溶洞,就會改變洞穴小氣候,加速洞穴化學沉積物的風化和破壞。
『肆』 中國旅遊資源的主要特徵有哪些
1.類型齊全,數量豐富在中國復雜地理環境和悠久歷史文化背景下,其旅遊資源的數量與質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方案所設置的8大類、31亞類和155個基本類型的旅遊資源中,在我國都可以找到其典型代表,而且每個類型還可細分出許多小類,如樓閣可分酒樓、茶樓、戲樓、城樓、鍾樓、箭樓、筒樓、風雨樓、觀景樓、藏書樓、藏經樓、過街樓等。奇花異草中僅觀賞性菊花就有3000多種、蘭花2000多種、梅花200多種,充分顯示出中國旅遊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2.歷史古老,風格獨特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發展從未因異族入侵而中斷。5000年血脈相承,世代相傳,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格,其歷史遺存、文物古跡、風土人情、風味食品、文化藝術等無不打上古老文明的印記。在已發掘的古人類遺址中,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800萬年前的古猿化石,是世界上發現的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古猿中的第一個古猿頭骨;京杭大運河始鑿於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末期,比世界最古老的瑞典果達爾運河要早2000年;古長城修築歷史延續2500餘年,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中國的園林藝術始於軒轅黃帝時代;梅花、菊花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養蠶取絲織綢的歷史已有4000~5000年以上。中國的旅遊資源不僅古老,而且獨特,可稱為世界之最的奇絕旅遊資源數以千計。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樂山大佛等,無不具有獨特性和壟斷性。3.分布廣泛,但相對集中我國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遍布全國各地城鄉。即使在號稱「地球第三極」的珠穆朗瑪峰,也有冰峰可供旅遊者攀登探險,在艾丁湖面有鹽池景觀可供旅遊者觀賞。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匯合處的東方紅日,新疆阿拉山口的夕陽,內蒙古的草原羊群,海南島的椰林以及偏遠山區小縣的所謂「八景」或「十景」等等,都表明了我國旅遊資源分布廣泛的特徵。同時,這些資源又具有相對集中的特點。如果從黑龍江省的黑河鎮至雲南的瑞麗連一條直線,正好把全國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從宏觀上看,此線以東集中了我國的七大古都、五嶽、四大佛山名教、四大道教名山、三大古建築群、江南三大名樓,以及全國著名的園林都市、絕大部分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歷史文化古城。我國的旅遊資源還有呈條塊集中分布的特點。例如,長江沿岸從江西廬山到重慶之間,自東而西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廬山,有「龜蛇鎖大江」的武漢,有「山、湖、樓渾然一體」的岳陽,有壯麗的長江三峽以及江陵、秭歸、白帝城等歷史文化名城,有赤壁、當陽等三國古戰場以及附於它們的人物傳說、碑林石刻,加上葛洲壩、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等現代工程,共同構成了巨幅長江山水文化長軸畫卷。南北大運河、萬里長城、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以及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國旅遊資源成線、成片集中分布之地
4.季節性明顯,地域性強烈由於中國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季節性變化明顯的溫帶和亞熱帶,故自然景觀上春季草長鶯飛,百花吐艷;夏季高溫高濕,萬象崢嶸;秋季天高氣爽,果木飄香;冬季雨雪紛飛,山河露骨。夏季北方的海濱和中緯度地區的山地是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而冬季的海南島又成了人們避寒度假的好處所。觀泰山日出以冬春二季最佳,看黃山雲海最好是春夏之交。由於人類的社會活動往往受制於自然環境,所以我國的不少人文旅遊資源同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如南嶽衡山的「香市」以金秋八月最旺,內蒙古草原的牛羊以夏秋季節最肥。還有五月端午劃龍舟、八月中秋看明月、元宵燈會等節慶活動,無不顯示出季節性特徵。受地理環境影響,不同地域的旅遊資源風貌迥異。例如,我國的風景地貌,桂林山水以岩溶風光見長,福建武夷山、廣東丹霞山以丹霞取勝,湖南張家界的砂岩塔狀峰林為世界僅有。還有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陝北的窯洞、雲南的一顆印、廣西的干欄、福建的客家土樓等,均顯示出強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
5.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中國人民自古具有崇尚自然的特點,「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便是其歷史的總結。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高僧名道喜歡出沒於名山秀水之間,並留下眾多文化勝跡,使一些風景名勝地往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融歷史文化與山水名勝於一身。例如,湖南嶽陽古城不僅出現了「遙看洞庭山水翠,岳陽樓上對君山」的名樓、名山、名水相融的勝景,而且在一個僅有0.98km²的君山72峰之間出現了48廟以及二妃墓(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射蛟台、朗吟亭、楊幺寨、柳毅井等,並附有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湖北武當山集中了72峰、36岩、24澗、11洞、9泉、8宮、2觀、36庵堂、12亭、10祠、72廟等自然與人文景觀,使其更具美學、科學和歷史文化價值,從而具有強烈的吸引功能。
『伍』 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和類型是什麼
歐洲有句諺語說:「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的確,城市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創造物,是與鄉村截然不同的人類生活空間。同鄉村相比,城市在所提供的設施、服務、信息,乃至就業機會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正因如此,抱著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人們不斷地湧入城市。數據顯示:1800年世界城市總人口數為2930萬,僅佔世界總人口的3%(吳良鏞,1992);而到20世紀末,將近一半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裡,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超過農村人口增長速度2-3倍(UNCHS,1996)。
一方面,21世紀有「城市世紀」或「城市時代」之稱,它被稱為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因為在此之前的漫長人類歷史長河中,世界上大多數人口生活在鄉村,而未來的世界則是一個城市化的世界,大多數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城裡,城市首次成為人類最主要的生存空間,城市生活也將成為人類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同時,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中的居民對休閑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城市的旅遊中心功能需要得到近一步的發揮。
另一方面,20世紀60年代西方學者在城市研究中引入系統論的思想,逐步認識到城市是一個開放的復雜的巨系統,具體體現在城市發展的實質是城市與其外部在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方面不斷交換的過程。當今城市旅遊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趣,集中體現了城市不斷增強的開放性。大量湧入城市的旅客在城市中進行觀光、娛樂、購物、商務等活動,與城市居民共享城市生活環境、各項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城市實際上已成為居民與遊客「人人共有的城市」。
面對以上這種情況,以前那種只是建幾個飯店、搞幾個景點、僅僅只考慮到遊客利益的城市旅遊規劃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城市旅遊發展的需要。為消除城市旅遊規劃基本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更好的協調城市旅遊規劃與城市規劃之間的關系,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在編制蕉
『陸』 旅遊資源具有哪些特徵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柒』 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人文旅遊資源特點
1.綜合性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首先表現為旅遊資源多是由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如山嶽景觀是由高聳挺拔的山體與林地、雲霧等組成;峽谷景觀是由谷地、河水及林地組成;一些氣象、天象景觀更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如彩虹、夕陽、佛光等,都是陽光光線與一定質量的大氣作用的結果。由於這些景觀形成因素都有相對不確定性,因此對其開發利用應注意不同因素作用條件的滿足。人文旅遊資源也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如古村落作為一種旅遊資源,它是由多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概括起來可稱為生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生態要素是指影響村落與環境的關系的要素,如風水、地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的建築物和構築物體系,如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成古村落的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如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上四方面在古村落整體景觀的形成上缺一不可,某一方面的破壞,可能導致整個景觀的破壞。
旅遊資源的綜合性還表現在旅遊資源開發上。由於單一資源的開發往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限,在實踐過程中,常將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共同開發,以形成互補優勢。如西湖風景區雖然以湖泊為主,但還包括山丘、林地、古建、古橋等一系列資源類型。這些資源類型上雖有所不同,但開發中都應服從於一致的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到協調統一。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都應具備整體的眼光,用聯系的方法來看待問題。開發中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進行破壞式開發建設;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從聯系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旅遊資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圍,存在地域差異,帶有地方色彩。旅遊資源的地域性是由以下方面引起的:首先,由於地域分異因素(緯度、地貌、海陸位置等)的影響,自然環境因素如氣候、地貌、水文、動植物出現地域分異,從而導致自然旅遊資源出現地域性。如赤道雨林景觀、溫帶大陸內部的荒漠景觀、南極的冰原景觀等分別出現於不同的地表區域。其次,由於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有緊密的聯系性,這種聯系性在農業社會及其以前的歷史時期,甚至表現為強烈的依賴性,自然景觀的地域性也導致了人文景觀的地域性。如不同民族具有風格各異的文化活動、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地域性是旅遊流產生的根本因素。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自然與文化環境,而旅遊者天生有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這使得旅遊者在一定的條件下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地游覽。現代旅遊開發中,要求要充分挖掘資源特色,開發獨特的旅遊產品,因為在旅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特色就是旅遊產品擁有市場的法寶。可見,正確認識和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出自身特色,是資源開發中的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地域性也受到挑戰,尤其是人文景觀的地域性正在削弱。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工業生產中的標准化、規范化受到重視,而地方知識、地方技能、地方價值觀遭到忽視。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浪潮的掀起,人文景觀正在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的過程,因此,保護現有富含人類歷史信息和地方信息的特色景觀資源迫在眉睫。
3.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
其他資源經過開發,或以其自身,或以其產品,可以輸往其它地方以供利用。但旅遊資源一般在地域上是固定的,不可移動的,這樣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地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可以從以下方面來理解:首先,自然旅遊資源是大自然的傑作,它們都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環境下形成的,由於其規模往往巨大或與地理環境的緊密聯系性,使其難以發生空間位移。如長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生於特定的地理環境,無法用人工力量來搬遷或異地再現;第二,人文旅遊資源是在特定的地域環境和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人類社會產物,它們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包含人類社會、歷史信息的豐富性上。由於這類資源與其生成環境緊密聯系,人為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會影響到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的完整性、原生性和真實性,使資源的價值降低。如中國巍巍群山中蜿蜒不斷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羅馬古城中的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中的金字塔都是與其自然和人文環境緊密聯系的;第三,在現代經濟和技術條件下,在其他地方仿製有名的旅遊資源是可能的,如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但由於脫離了歷史和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意義,其生命力非常有限。
2009-2-5 10:56 回復 60.8.209.*2樓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使得旅遊資源的開發一般應在當地進行,對於搬遷、移動資源,建設仿製景觀應審慎對待。由於當地開發,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資源地才能完成旅遊活動,因此,使得旅遊地的一些服務設施、行業納入到旅遊業之中,成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地或旅遊產品的質量除受旅遊資源質量影響外,還受到交通、住宿、接待等服務行業的影響。
4.旅遊資源可重復開發性
其他資源多數不能重復利用,在人們消費產品的同時,資源也隨之消耗掉。而旅遊資源相反,在妥善保護的情況下多可長期反復利用。旅遊者通常不能帶走旅遊資源本身(一些旅遊商品除外),所帶走的只是關於用旅遊資源所開發出的所利用產品的意念和印象。因此,旅遊資源可重復利用。開發過的旅遊資源在新一輪的開發中,或更深層次的開發中,仍可作為資源來對待。如在原有的觀光旅遊地,原來用於觀賞的懸崖,在配套一些相應的設施以後,可用於開展旅遊攀岩活動;一些河道,在水深、地形允許的條件下,可開展漂流。
導致旅遊資源重復開發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任何旅遊資源開發出的旅遊產品都存在生命周期,即存在起步、發展、平穩、衰退的發展規律,因此,當旅遊產品處於平穩或衰退期時,應積極開發新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其次,由於旅遊業的發展,人們的旅遊需求發生變化,因此,同一旅遊資源或旅遊地必須針對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深度開發,才能適應市場需要。從為觀光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到為特色旅遊、專題旅遊而進行的旅遊資源開發,開發活動不斷深化、不斷發展。今後一段時間,高科技在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作用和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增加科技含量成為深化旅遊開發及旅遊開發創新的重要內容,高科技的應用可提高旅遊產品質量,並能使旅遊資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5.旅遊資源的觀賞性
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的最主要區別,就是它的美學特徵,具有觀賞性。雖然旅遊動機因人而異、旅遊內容豐富多彩,但觀賞活動幾乎是一切旅遊過程都不可缺少的內容,有時更是全部旅遊活動的核心內容。無論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崆朦雨亦奇」的西湖美景,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光;還有多姿多彩的文物古跡、民族風情,以及美食佳餚等,都無不具有觀賞價值。觀賞性構成旅遊資源吸引力的最基本要素。觀賞性影響旅遊資源的品質,一般來說,旅遊資源的觀賞性越強,對旅遊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如我國的萬里長城、秦兵馬俑、桂林山水、埃及的金字塔、古羅馬的斗獸場、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日本的富士山、美國的自由女神像等,都因觀賞性較強,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資源。
由於觀賞性的基礎地位,美學價值一般作為重要的開發內容。從一定意義上說,旅遊資源的開發就是將資源中蘊涵的美要充分體現出來,使遊人能夠察覺、享受,並在這一過程中發現美,提高美,創造美,從而產生愉悅感。美學效果成為衡量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效果的主要標准之一。合理的開發應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獲得生理、心理兩方面美的享受,起到陶冶性情,鍛煉意志,樹立理想,提高素質、培養情趣的作用。
由於旅遊者性格、氣質及審美能力、水平的差異以及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美感、豐度、價值、結構和布局因時因地的不同,旅遊資源欣賞也是多層次和多樣性的,旅遊開發應注意滿足不同類型,不同階段旅遊市場的需求。旅遊審美涉及主體與客體兩個方面,因此,要取得好的旅遊效果,除了要對旅遊景觀進行美化外,還必須加強美育工作,提高全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這樣才能使旅遊活動更加富有意義。
『捌』 中國旅遊資源有何基本特徵
中國旅遊資源四大特徵
①多樣性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具備各種功能。中國擁有類型多樣、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風景地貌景觀,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從海平面以下155米處的吐魯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撥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絕對高差達9003米。中國不僅有緯向地帶性的多樣氣候帶變化,還有鮮明的立體氣候效應,尤其在橫斷山脈地區,即所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國不論南北東西都有繁花似錦的美景,不僅有類型多樣的海濱、山地、高原、高緯度地區的避暑勝地,而且還有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閑度假勝地海南島。多樣的風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氣候資源,為生物界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棲息環境,使自然景觀更加多姿多彩。
不論是從旅遊資源供給的角度還是從旅遊消費的角度看,中國擁有世界旅遊活動的各種資源和要素,可以開發成為適合現代旅遊趨勢的各種旅遊產品。很少有像中國這樣的國傢具有如此多樣和復雜的旅遊資源系統,這一方面是由於中國的國土遼闊,地質復雜,氣候多樣,另一方面也與中國歷史悠久、文明發達有關。資源種類的豐富度和多樣性是中國旅遊資源的一大重要特徵。
②豐厚性中國旅遊資源不僅種類多樣,而且每種資源的積淀豐厚,擁有各種規模、年代、形態、規制、品類的資源特徵。不論是古代建築、古城遺址、帝都王陵、禪林道觀、園林藝術、民俗風情,還是自然山水風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勝數,其資源之豐厚足以位於世界各國前列。以花崗岩山景為例,既有節理發育又經風雨剝蝕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而著稱的黃山;也有因斷層發育使巨大花崗岩體突兀凌空,以險稱絕的華山;還有因花崗岩主峰特性而導致球狀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異的各種小尺度的風景地貌散見各地。
③古老性 中國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流傳至今的寶貴遺產構成了極為珍貴的旅遊資源,其中許多資源以歷史久遠、文化古老、底蘊深厚而著稱。古老的華夏文明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結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數不勝數,遍及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雲南開遠小龍潭的古猿化石分屬於森林古猿和臘瑪古猿;雲南祿豐石灰壩發現的古猿化石,據測定距今有800萬年歷史。在眾多的古人類遺存中,以元謀人歷史最早(距今170萬年),周口店龍骨山的古人類遺物最豐富,龍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頭蓋骨最完整。中國旅遊資源的古老性還表現在,遠在數千年之前,中國的先人就開發和發明了一系列的工藝藝術、宏大建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安陽殷墟、咸陽秦城、京杭運河、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坑等,無不以古稱勝。
④奇特性 中國擁有數不盡的特有旅遊資源。在自然奇觀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會,洱源的萬鳥朝山的鳥吊山奇景,能發出不同音符鳴叫的峨眉彈琴蛙,每屆中秋的錢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熱爆炸泉,吉林松花江邊的霧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豐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和銅車馬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已建成的兵馬俑博物館每年吸引上百萬遊人。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完整女屍和大量帛書,江陵鳳凰山漢墓保存完好的男屍,滿城陵山漢墓的金縷玉衣,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古城和眾多古跡,徐州的漢墓,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遊者回溯歷史的最佳場所。
敦煌莫高窟被公認為世界藝術寶庫。雄踞凌雲山,俯視三江的樂山大佛,坐像高71米,體寬28米,實屬世界上最大的石像。
『玖』 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文旅遊資源特點
1.綜合性
旅遊資源綜合性首先表現旅遊資源由同要素組綜合體山嶽景觀由高聳挺拔山體與林、雲霧等組;峽谷景觀由谷、河水及林組;些氣象、象景觀更種素共同作用結綵虹、夕陽、佛光等都陽光光線與定質量氣作用結由於些景觀形素都相確定性其發利用應注意同素作用條件滿足文旅遊資源具綜合性特點古村落作種旅遊資源由種物質或非物質要素共同作用形概括起稱態、物態、文態、情態要素態要素指影響村落與環境關系要素風水、貌、水文條件等;物態要素指村落建築物構築物體系牌樓、民居、宗祠等;文態要素指形古村落文化藝術及思想內容牌匾、繪畫、雕刻等;情態要素指村落社各面四面古村落整體景觀形缺某面破壞能導致整景觀破壞
旅遊資源綜合性表現旅遊資源發由於單資源發往往旅遊者吸引力限實踐程同類型旅遊資源結合起共同發形互補優勢西湖風景區雖湖泊主包括山丘、林、古建、古橋等系列資源類型些資源類型雖所同發都應服於致主題資源類型間達協調統
綜合性要求旅遊資源發與保護都應具備整體眼光用聯系看待問題發能見樹木見森林進行破壞式發建設;保護能痛醫腳痛醫腳應聯系尋找解決問題
2.域性
域性指旅遊資源布具定域范圍存域差異帶色彩旅遊資源域性由面引起:首先由於域異素(緯度、貌、海陸位置等)影響自環境素氣候、貌、水文、植物現域異導致自旅遊資源現域性赤道雨林景觀、溫帶陸內部荒漠景觀、南極冰原景觀等別現於同表區域其由於文景觀與自環境緊密聯系性種聯系性農業社及其前歷史期甚至表現強烈依賴性自景觀域性導致文景觀域性同民族具風格各異文化、風俗習慣、村鎮民宅等
域性旅遊流產根本素同同自與文化環境旅遊者求新、求異理需求使旅遊者定條件跨越空間限制前往異游覽現代旅遊發要求要充挖掘資源特色發獨特旅遊產品旅遊市場競爭越越激烈今特色旅遊產品擁市場寶見確認識評價區域旅遊資源條件突自身特色資源發重要內容
旅遊資源域性受挑戰尤其文景觀域性削弱科技術發展使工業產標准化、規范化受重視知識、技能、價值觀遭忽視全球范圍看隨著經濟全球化、體化浪潮掀起文景觀經歷景觀趨同特色消失程保護現富含類歷史信息信息特色景觀資源迫眉睫
3.旅遊資源移性
其資源經發或其自身或其產品輸往其供利用旅遊資源般域固定移便形旅遊資源域壟斷性旅遊資源移性面理解:首先自旅遊資源自傑作都定自理環境形由於其規模往往巨或與理環境緊密聯系性使其難發空間位移江三峽、壺口瀑布、桂林山水等資源產於特定理環境用工力量搬遷或異再現;第二文旅遊資源特定域環境特定歷史條件類社產物價值主要體現包含類社、歷史信息豐富性由於類資源與其環境緊密聯系割裂其環境聯系勢必影響旅遊資源所承載信息完整性、原性真實性使資源價值降低巍巍群山蜿蜒斷萬城意利羅馬古城斗獸場埃及茫茫沙漠金字塔都與其自文環境緊密聯系;第三現代經濟技術條件其仿製名旅遊資源能微縮景觀、園林建築等由於脫離歷史環境仿製品往往失原魅力意義其命力非限
希望所幫助
『拾』 旅遊資源的概念、分類、特徵及成因都是什麼
旅遊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於發展旅遊業的自然資源和古今人文資源的總稱。具體來說,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地形,動植物、海灘、自然風景等,而人文資源則包括:民族、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博物館、飲食菜餚、工藝美術、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及眾多的娛樂設施等。
旅遊資源的分類
1.自然旅遊資源
地貌,如:雲南石林
水文,如:尼亞加拉瀑布
氣候,如:承德避暑山莊
野生動植物,如:洛陽牡丹
2.人文旅遊資源
古文化遺址,如:華清池
古陵墓,如:皇帝陵
古建築,如:巴黎聖母院
偉大工程,如:三峽工程
民俗風情
城鎮風貌
旅遊資源的特性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
1.自然性原因
第一種情況是天災。例如,地震、山體滑坡、火山噴發、火災、水災等。這些自然災害對旅遊資源造成的損壞是極為嚴重的。
第二種情況是自然風化。例如,風蝕、日曬雨淋、水浸等。這類原因對旅遊資源的破壞或損害最為常見,尤其多見於對歷史古跡和建築物的破壞。例如我國山西的雲岡石窟,由於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後山石壁的滲透水浸泡,大部分洞窟外檐裂塌,很多雕刻被風化,有些岩壁人物已斷頭失臂,有些岩壁人物則面目模糊。
第三種情況則是生物原因造成的破壞。例如某些鳥類以及白蟻的破壞作用也可對歷史文物和建築物的安全構成威脅。
2.人為性原因
這里所說的人為破壞,有少數屬有意的主觀上的人為破壞,大量的是無意的客觀上的人為破壞。
在這類原因中,一部分是由旅遊者的不當行為造成的破壞。例如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於長期大量遊人的攀登,已經受到嚴重損害。又如我國萬里長城的某些地段也有類似的問題,有些旅遊者的亂刻亂劃更是加劇了損害的嚴重性。由於旅遊者的大量湧入和亂丟棄物,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旅遊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和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