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發展 » 旅遊發展時代

旅遊發展時代

發布時間: 2020-12-06 21:58:47

① 新中國旅遊業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40年經歷了四大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遊事業」。

國家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

1、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遊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遊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遊業「中國式道路」特徵的定位;

2、把旅遊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後的定位,「旅遊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

這也是第一次關於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遊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二、產業化進程階段(1986-1998年)

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遊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遊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後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1)旅遊發展時代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

1、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

2、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3、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②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時期

世界旅遊歷史可分為古代旅行和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時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遊(1841年以前)的特徵:

1、古代的旅行、旅遊動機更多的與物質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聯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遊活動往往與通商貿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隸主、封建帝王的巡遊活動相結合,其中,宗教朝聖占遠行游歷的較大比重。

3、以歐洲人為代表的探險、考察旅行相對發達,但具有物質佔有和殖民文化傾向。


二、近代旅遊(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特徵:

1、旅遊者人員構成的多層次。

2、旅遊動機中消遣娛樂成分增多。

3、旅遊活動空間的拓展。

4、隨著旅遊業的問世,在旅遊保障制度層面上也開始全面推進。

5、旅遊業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帶動效應。

(2)旅遊發展時代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的特徵:
一、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

二、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

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三、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四、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

③ 大眾旅遊時代到來,對於旅遊業未來發展意味著怎樣的契機

你的大眾旅遊,讓我想到了定製游。
第一:很多人對定製游有很大的錯誤理解,認版為定製游權就是貴的,這是錯誤的。定製游有分等級的,低端、中端、高端,其實也就是按照等級來收錢,其實也就是按照酒店星級、景區等來評判。在桂林,有一個叫做蝸蝸游,中高端定製游,我覺得這也可以是一種自動包團的形式,所以,價錢是完全可以自己決定的。
第二:一價全包或者包包都由你決定,因此價錢也會發生變化。這和大眾旅遊一樣,有一個人策劃組織,找同樣興趣的人。
我認為,大眾旅遊是以後的發展模式,很多傳統旅行社會倒閉,旅遊會重在自由。

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新時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嗎

大眾旅遊時代,人們對旅遊品質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旅遊日受青版睞。越來越多的人們走權出家門,去體驗不同地方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去追尋悠久歷史所留下的滄桑痕跡。在中國旅遊研究院和河南省旅遊局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旅行服務產業發展峰會上,課題組發布了《中國文化旅遊發展報告2017》的核心觀點。

當前,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新時代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越來越多的省市明確提出要把文化旅遊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同時,文化旅遊作為一項具有潛力的智慧產業已經深入人心。

⑤ 未來幾年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的旅遊業已進入了戰國時代,2005年是中國旅遊業全面融入世界旅遊業的分界線,面對入世帶來的挑戰,有識之士都在思索:中國的旅遊業應該如何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現存最大的國度,幅員遼闊,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安定團結,人民生活富足,為這個古老的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中國的旅遊業開劈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加上我國的南北跨度大,東西縱橫長,民族眾多,地方文化差異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中國人口眾多,正在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國民收入的增加,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因此,中國的旅遊現正在朝著國內旅遊大國、入境旅遊大國、出境旅遊大國發展。

綜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從建國以來到1990 年為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以入境旅遊為主導地位;90年後至2002年,中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進入了第二個發展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內旅遊異軍突起;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旅遊市場又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出境游組團社改革為標志,出境游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因此,中國的旅遊業已成國內游、出境游、入境游三足鼎立的發展態勢,這其中國內游、出境游增長迅速,入境游發展緩慢。

中國的旅遊業有著十分明顯的分界線:東部沿海經濟發達,是最大客源的輸出地,西部旅遊資源豐富,是最大的客源輸入地,但是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東西部旅遊大融合是東西部經濟融合的必然趨勢。東部因經濟發達,商務旅遊、會展旅遊已漸漸取代了傳統的觀光旅遊,西部因資源豐富,風光秀麗,觀光旅遊仍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流。

入世是中國旅遊業分化重組的催化劑,面對入世的沖擊,旅遊企業都在未雨綢繆,尋找應對良策,有人稱入世為「狼來了」;有人已做好了與狼共舞的准備;有人視入世為改造國內落後的狀況的一劑良葯。

狼也罷,良葯也罷,但中國的旅遊業現狀確實令人擔憂。
以筆者從事旅遊二十年的經驗看,中國的旅遊企業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觀念的落後;二是人才的短缺;三是管理的落後;四是體制的缺乏創新;五是條塊分割嚴重,企業規模小,抗風險的能力差;六是服務缺少知名品牌;七是航空保險業發展滯後;八是各地接待水平、標准和模式不一,溝通困難;九是政府的管理亟待改革;十是旅遊產品千篇一律,缺少創新,行業之間的競爭停留在行業自殺式的價格層面上,遊客參團信心受挫。

有識之士都在為中國的旅遊企業的發展診斷把脈,提出了許多的解決方案,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是,根據企業的大小提出了如下發展措施:大型企業集團化,中型企業專業化,小型企業網路化。筆者贊同這種觀點,並在自己的企業身體力行,根據自身的狀況,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效果顯著。

中國的旅遊企業要沖出重圍,融入世界旅遊大潮流,品牌是關鍵,中國旅遊企業的發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務缺少品牌和個性,在世界性市場中,難以脫穎而出。發展品牌是一件巨大的過程,許多企業無力發展品牌,但發展品牌確實是成功的一條捷徑。

發展網路是中國旅遊重組的又一出路,由於政策的滯後,真正的網路一時難以形成,但是發展網路是建立統一的市場秩序、統一的接待標准、統一的接待模式、統一的服務形象的必由之路。

國際旅遊市場都是批零關系,但中國的旅遊市場是各自為政,一個真正意義的批零市場是中國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這種批零關系在一些地方開始萌芽,作為旅遊業的從業人員,要主動實踐,推動這種批零關系的快速形成。有條件的旅行社要主動發展成為批發商,缺少資源的旅行社要甘當零售商,批零關系是平等關系,不是從屬關系,是產品流動的必要渠道。

⑥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時期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時期?近代旅遊與古代旅遊相比較,
有哪些專不同特屬征?
答:參照世界歷史的分期,世界旅遊歷史可分為古代旅行和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時期。
1、古代旅行和旅遊(1841年以前)的特徵:⑴古代的旅行、旅遊動機更多的與物質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聯系。因而,古代旅行、旅遊活動往往與通商貿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隸主、封建帝王的巡遊活動相結合,其中,宗教朝聖占遠行游歷的較大比重⑵以歐洲人為代表的探險、考察旅行相對發達,但具有物質佔有和殖民文化傾向。
2、近代旅遊(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特徵:⑴旅遊者人員構成的多層次。
⑵旅遊動機中消遣娛樂成分增多。
⑶旅遊活動空間的拓展。
⑷隨著旅遊業的問世,在旅遊保障制度層面上也開始全面推進。
⑸旅遊業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帶動效應。

⑦ 我國是否將迎來全域旅遊發展時代

我國旅遊發展模式迎來新的變革,旅遊產業正在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針對全域旅遊的提速發展,來自旅遊業的專家表示,應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旅遊綜合管理治理體制。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應對現實場景進行優化,提升目的地整體的自然社會環境,打造多樣化的旅遊吸引載體,引導遊客形成良好的旅遊素養。

⑧ 簡述三個不同時代的旅行發展各有哪些特點

古代旅遊一次就是幾個月,路程太遠,又亂,基本只有文人雅客或者王子公爵才行。
後來好些了,但是大家都窮,旅遊是有錢有時間的人專屬。
現在基本人人都可以旅遊,去哪裡也很方便。

⑨ 自主旅遊時代已經到來了嗎

據報道,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缺少自主空間的跟團旅遊與同質化的景區景點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人們出遊的需求,旅遊者開始呼喚更加高品質、個性化、原生態的旅遊產品,自主旅遊時代已經到來。

自主旅遊是一種以「放鬆身心、深度體驗、張揚個性、享受人生」為目的,完全自主選擇旅遊時間、旅遊線路、旅遊內容、出遊方式,自主選擇是否藉助朋友、向導、旅遊服務商等的幫助,以主題化、定製化、圈子化、小眾化、深度化、自主化為特徵的,一種「想玩就玩」「玩就不同」的旅遊方式。

希望自助旅遊時代可以早日到來!

⑩ 什麼是旅遊產業時代與休閑度假時代有什麼關系求詳解。

首先說世界旅遊產業發展模式有兩種形式:一是經濟的發展促進旅遊的發展;二是旅遊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
我們中國最初的改革開放是旅遊的發展拉動經濟的發展:
發達國家各階段的旅遊市場需求特徵:發達國家的四階段,第一是工業發展初期,旅遊業還沒有形成;第二是中等工業化國家,這是社會大眾旅遊初步形成;第三是高等工業化階段,富裕的中產階層成為國內大眾旅遊消費的主流,休閑度假旅遊初步形成;第四是後工業發展階段,休閑的度假旅遊是為生活品質的重要部分。
中國社會的旅遊發展階段歷時三十餘年,包括我們在發展過程中,有什麼樣的創新。改革開放初期,國內的旅遊產業採取的是TPE的模式,以經濟發展為主,把旅遊發展作為資本積累,即旅遊創匯,擴大就業與脫貧致富的手段,這時的市場主要是圍繞吸引與服務於國際入境、觀光旅遊,也是我們涉外旅遊景區景點、引進國際品牌,學習與吸收國際經驗階段。
第二階段是90年代初期到1997年,TPE與EPT並進階段,觀光旅遊發展迅猛,國際入境不單單是觀光,還有商務考察,洽談貿易,入境商務旅遊市場逐步形成,國內商務旅遊與社會大眾化旅遊觀光的現象初步形成。這一年,我們實習一周五天的工作制。這時,產業開始形成創新的業態,經濟型酒店的業態也初步出現,1995年錦江之星成立,也出現度假村、主題公園、會展中心,91年355美金人均GDP,到了97年是775美金人均GDP。98年亞洲金融危機,到2007年,我們國家採取EPT模式,以發展旅遊拉動內需,國內旅遊也成為國內重點發展產業,人均1000美元,大眾化的觀光旅遊爆發,經濟型酒店在此階段蓬勃發展。當時還有些人認為經濟型酒店不屬於酒店類的。加入WTO及世博申報成功,國際入境與商務旅遊非常旺盛,出現很多大型世界500強進入中國,在這一階段出現服務式公寓,當時也沒有人認為服務式公寓是屬於酒店的,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在02年以後大批進入。到06年,人均GDP達到2000美金,旅遊的形態向休閑旅遊轉化,07年黃金周的改革,同年也出台了職工帶薪休假的條例,這時休閑旅遊設施,城郊田園、農家樂、主題公園、度假類的酒店、旅遊電子商務取得蓬勃的發展,這也是我們這個階段的發展創新,以滿足我們市場的需求。現在我們休閑度假已經成熟了,旅遊度假區的打造,旅遊地產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旅遊地產的形式來打造度假區,旅遊地產要滿足旅遊休閑的功能,旅遊地產的形成,旅遊與地產之間的關系,所以不能排斥旅遊地產,旅遊地產的產品特徵,屬性,如投資性,休閑度假特性,百姓有錢後,會考慮錢生錢。傳統的行業,鋼鐵、汽車、能源都在進入,因轉型升級,這些行業都進入。
所以說旅遊產業漸入黃金時期,休閑度假時代來臨。
休閑地產順勢而起:
當旅遊休閑成為一種廣為接受的生活方式,休閑度假地產的出現就成為必然。
著名地產戰略策劃大師王志綱指出:中國正在進入到一個休閑大時代,旅遊休閑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旅遊休閑產業的發展帶來休閑度假地產迅速升溫。
據了解,早期的度假地產主要以旅遊景區、旅遊住宅和酒店為依託形成的地產開發。從單純的觀光轉向休閑度假,早期的旅遊地產也開始轉向休閑度假地產,從單一的主題公園和海邊度假區到完整意義上的大型旅遊休閑社區,旅遊(休閑)培訓基地、會議中心、產權酒店、分時度假酒店、養老型酒店公寓、海景住宅、國際休閑度假中心、酒店公寓等相關產品也應運而生。
其中,深圳華僑城運作的「華僑城系列」,今典集團運作的「紅樹林系列」,都是將休閑度假和地產密切結合的項目。目前正在熱銷的華銀地產的天鵝湖項目、星耀投資在天津開發的星耀五洲項目、綠地在天津薊縣開發的盤龍谷項目等,都體現了休閑度假地產這一趨勢。
新政助推休閑度假地產:
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地產新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北京樓市的投資和投機性需求,除剛性需求外,改善型需求、投資需求、返鄉需求和休閑度假需求都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口,其中外埠及國際的景觀地產項目就成為重要選擇。
北京雲集了來自國內外的精英人士,購房、投資需求旺盛。僅去年北京市商品房成交額就高達3819.6億元。預計今年將減少60%,將有超過2200億元資金流向其他投資渠道。
有業內人士分析,以股市現狀來看,並不是投資的首選渠道。黃金市場作為樓市撤退資金的又一投資入口,由於其市場升值緩慢且漲幅有限,也無法成為樓市熱錢輸出的主流渠道。度假地產項目雖然也同樣遭受調控,但由於供應不受限、需求增長、政策支持,其下跌空間小,升值潛力看漲,將成市場資金角逐的「戰場」。
因此,北京樓市的「擠出效應」將為擁有獨特景觀資源的宜居度假城市輸送龐大的購買力。